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 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 59页PPT文档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课件-古典贸易理论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論。
第一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含義
古典貿易理論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一部分,是英 國古典經濟學家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從生產成本 方面提出的貿易理論。
基本觀點是:當勞動是惟一的生產要素時,生產 技術差異具體體現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生產率 差異是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
封閉條件下:生產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 1/ aY
開放條件下:用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生產X,再按國際市場 價格交換Y。所得到的Y數量為:
(1/ aY ) aX PW PW / PA 1
第三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評價
麥克杜格爾(Mac Dougall)對李嘉圖的貿易模型進行 了第一次經驗檢驗,使用了1937年英、美兩國25個產業的生 產率和出口數據。結果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出口間具有正相 關關係。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 (利益)論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利益)論。
比較優勢=比較成本?
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1、絕對優勢論的基本內容 2、絕對優勢論的數學說明 3、絕對優勢論的圖形說明 4、絕對優勢論的評價
一、絕對利益說的基本內容
背景: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其 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 因的研究》(又稱《國富 論》),書中對重商主義的思 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 了絕對優勢理論。斯密所處的 時代背景是:英國資產階級的 原始資本積累已經完成,經濟 力量得以壯大,不再需要實行 保護貿易政策,重商主義嚴重 阻礙著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要 求實現自由竟爭和自由貿易。 斯密的學說正是當時英國資產 階級經濟利益和政治主張的反 映。
X︰Y
A國獲利
1︰1.5
第一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含義
古典貿易理論是古典經濟學理論的一部分,是英 國古典經濟學家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從生產成本 方面提出的貿易理論。
基本觀點是:當勞動是惟一的生產要素時,生產 技術差異具體體現為勞動生產率的差異,勞動生產率 差異是國際貿易的決定因素。
封閉條件下:生產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 1/ aY
開放條件下:用一個單位Y的勞動投入生產X,再按國際市場 價格交換Y。所得到的Y數量為:
(1/ aY ) aX PW PW / PA 1
第三節 古典貿易理論的評價
麥克杜格爾(Mac Dougall)對李嘉圖的貿易模型進行 了第一次經驗檢驗,使用了1937年英、美兩國25個產業的生 產率和出口數據。結果表明,勞動生產率和出口間具有正相 關關係。
著名的古典貿易理論:亞當·斯密的絕對優勢 (利益)論與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利益)論。
比較優勢=比較成本?
斯密的絕對優勢論
1、絕對優勢論的基本內容 2、絕對優勢論的數學說明 3、絕對優勢論的圖形說明 4、絕對優勢論的評價
一、絕對利益說的基本內容
背景:
1776年,亞當·斯密發表了其 代表作《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 因的研究》(又稱《國富 論》),書中對重商主義的思 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提出 了絕對優勢理論。斯密所處的 時代背景是:英國資產階級的 原始資本積累已經完成,經濟 力量得以壯大,不再需要實行 保護貿易政策,重商主義嚴重 阻礙著資本主義的自由發展, 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要 求實現自由竟爭和自由貿易。 斯密的學說正是當時英國資產 階級經濟利益和政治主張的反 映。
X︰Y
A國獲利
1︰1.5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国际经济学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王丽荣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对外贸易理论 绝对利益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 相互需求理论
比较利益理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2
重商主义
❖ 在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时期,土地已经不是社 会财富的根本代表,重商主义认为,金钱是唯 一的社会财富象征,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 只有国际贸易是一国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因 为国内贸易只是现有财富在不同国人之间的分 配,一个国家为了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就应 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鼓励贸易顺差的发生。 因此,重商主义认为,财富产生于流通领域。
5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 买…….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 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 一个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 么我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 换。 ”
当.斯密,1776
—— 亚
6
背景知识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其代表
4
英国
1 5
11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 间的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 一国要参加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 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 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而 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英、美 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 绝对优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3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 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 邻居”
——恩格斯
4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 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 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 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国际经济学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观
部
分
国际经济金融关系协调(17、18)
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19) 国际劳动力流动(20)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准备 逻辑推理与图形分析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一、比较利益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 二、比较利益理论——相对技术差异论 三、比较利益理论——要素禀赋论 四、比较利益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7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第一章 绪论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三、国际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四、学习国际经济学的方法
一、国际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世界范围
“如果一件东西在购买时所花费的代价比在家里 生产时花费的小,人们就永远不会在家里生产,这是 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想自己制作 鞋子,而向鞋匠购买。鞋匠不想制作他自己的衣服, 而雇裁缝裁制…….他们都感到,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使用到比邻人处于某种有 利地位的方面,而以劳动生产物的一部分购买他们所 需的任何其他物品。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 性的,那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外 国能以比我们自己制造还便宜的商品供应我们,那么 我们最好就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内的最优配置,以及在此过程中发生的 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科学。
基本特征
具体载体
研究稀缺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的 最优配置
研究国际间的商品 和生产要素流动
二、国际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重商主义 货财奖 币富出 是来限 财自入 富流 的通 唯领 一域 形 式
国际经济学 第二讲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PPT课件

小麦(一单位) 布 (一单位)
A国
3人
6人
B国
12人
4人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产出:
小麦
布
A国(产量)
3
0
B国(产量)
0
4
19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A国
1
B国
1
布的消费量
1 1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消费量(假设1:1的交换比例)
小麦消费量
A国
1
布的消费量 2
B国
2
2
20
3、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假设:世界上有 A国和B国两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 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 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1776
12
一、背景知识
➢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 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 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
21
开放经济模式下
22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 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 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 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 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 严厉的行政手段控制进口,禁止货币输出
A国
3人
6人
B国
12人
4人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产出:
小麦
布
A国(产量)
3
0
B国(产量)
0
4
19
国际分工前各国的消费量
小麦消费量
A国
1
B国
1
布的消费量
1 1
国际分工后各国的消费量(假设1:1的交换比例)
小麦消费量
A国
1
布的消费量 2
B国
2
2
20
3、绝对优势学说的图形说明
假设:世界上有 A国和B国两个国家,都生产两种产品(X 和Y)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么 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 们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亚当.斯密,1776
12
一、背景知识
➢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了 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又称《国 富论》),书中对重商主义 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A国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的生 产可能性曲线
21
开放经济模式下
22
结论:
在加入国际贸易后,A国和B国的生产点 和消费点都出现了分离,且消费点明显提升。 说明国际贸易扩大了A国和B国的消费选择范 围,提高了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
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意义
➢ 它揭示了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能使资源得到 更有效地利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
➢ 严厉的行政手段控制进口,禁止货币输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15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 一、模型基本假设 ▪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 动; (4)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 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 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31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图2-5
32
(五)贸易利益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38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
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13
▪ 4.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
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 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国际贸易
▪ 一、模型基本假设 ▪ 李嘉图模型的假设:
(1)生产素只有劳动一种; (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 动; (4)规模报酬不变; (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它交易费用。 (7)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8)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另外,我们仍然以两个国家和两种产品为考察对象,有 时为了方便起见,我们称这一模型为2×2×1模型(两个 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
图2-3
图2-4
由图2-3和2-4可知国际均衡相对价格为 pw ,
位于 pa 和 pb 之间。
31
(四)贸易后的一般均衡 ▪ 如下图所示:贸易后A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X,
进口Y;B国完全专业化生产和出口Y,进口X。
图2-5
32
(五)贸易利益
▪ 从贸易前后社会无差异曲线的移动来判定:贸易后 社会无差异曲线均向上移动,因此,贸易改善了两 国福利水平;
38
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 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
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13
▪ 4.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 (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
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
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机会成本不变;
▪ (6) 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 间可以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国际经济学第02章古典贸易理论

PA R T - 0 2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1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其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 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重商主 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2 晚期的重商主义
晚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强调总体和长远的贸易顺差。 为此,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 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为了获得贸易顺差,国家 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为了实现贸易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一些西欧国家采取扶植和鼓 励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又称比较成本理论, 弥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留下的理论空白。它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嘉图也因此被称为资产 阶级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4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设本国的工资率为,外国的工资率为,两国的工资率之比为。根据比 较优势理论,产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根据我们的 假设,我们知道产品i在本国的生产成本为,在外国的生产成本为,如 果: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反之,在外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绝对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1 早期的重商主义
•早期的重商主义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其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 多卖少买或不买,并主张采取行政手段来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 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这个时期的重商主 义者就像“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的目 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2.1 重商主义的贸易思想
2.1.2 晚期的重商主义
晚期的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其强调总体和长远的贸易顺差。 为此,开展对外贸易应遵守这样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 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为了获得贸易顺差,国家 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为了实现贸易顺差,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一些西欧国家采取扶植和鼓 励工场手工业发展的政策。
比较优势理论(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又称比较成本理论, 弥补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留下的理论空白。它的提出是西方传统国 际贸易理论体系建立的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李嘉图也因此被称为资产 阶级古典经济学集大成者。
2.3 比较优势理论
2.3.2 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2.4 古典贸易模型的扩展与检验*
2.相对工资和专业分工 设本国的工资率为,外国的工资率为,两国的工资率之比为。根据比 较优势理论,产品总是在生产成本最低的地方进行生产。根据我们的 假设,我们知道产品i在本国的生产成本为,在外国的生产成本为,如 果: 或者
那么在本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反之,在外国生产产品i的成本较低。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论点(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 名称为后人所加 ,最初的表示是散文式的)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
利条件 (4)正和博弈(双方获得利益,世界整体获益) ❖ 一个例证:见下表
✓开放条件下,即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A国集中生产X产品,144个劳动 能生产48个单位的X,B国集中生产Y,其产量为36。世界共生产48个单位 的X和36个单位的Y,分别比贸易前多23个单位和11个单位。
✓进一步,如果按1:1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的得到:A国可消费 28单位的X,20单位的Y,B国可以消费20单位的X和16单位的Y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说”:一个实例
表2-1 两国生产X与Y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A国
B国
生产单位X的劳动投入
3
12
生产单位Y的劳动投入
6
4
假设两国拥有相同的劳动量例如144个工作日,生产等量的X与Y,那么,
✓可以看在封闭条件下(贸易前),A国可生产:144/(3+6)=16个单位 的X产品与16个单位的Y,同理,B可9个X和9个单位的Y产品,世界共生 产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 在具定有义 比上 较,优如势果。ax同/a理y>b,x/Bby国,在则Y称的A生国产在上X生具产有上比 较>a优y/a势x)(因为若ax/ay>bx/by,则必定有by/bx
❖ 显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与否取决 于其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此可以证明,国 际贸易能够在存在绝对优势条件下发生,而且在 存在比较优势条件也能发生。绝对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国际贸易(2古典贸易理论)PPT课件

30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中国aL 美国aL*
相对劳动 生产率
aL*/aL
10
10
1
10
5
0.5
20
4
0.2
20
2
0.1
31
如果相对工资是0。3,则中国生产什么? 中国生产大米、小麦, 美国生产棉布和钢铁。
32
第四节 贸易利益分析
一、局部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二、一般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S0
80
100 ● 小麦
美国贸易三角 39
布 120
布
中国
80
● 60
30 S0● S1
C0 C1
30
15 20 30 小麦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
C0 C1
● S0
S1
● 45 60
小麦
40
贸易利益分析: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布
C0 到C’ 是交换所得
C’ 到C1是分工所得
S1
S0
C1
C0 C’
小麦
41
教材P73练习6(1)
钢铁
150 S0 C0
中国封闭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2X + 4Y=600
福利U =(300-2Y)×Y2 U’=600Y- 6Y2 当U’=0, X=Y=100 , U=106
大米 300
42
教材P73练习6(2)
钢铁
C1 S1
150 C0 S0
中国开放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X + Y=300
工
斤)
前 单位时间布的产量(码)
分
小麦总产量
工 后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中国aL 美国aL*
相对劳动 生产率
aL*/aL
10
10
1
10
5
0.5
20
4
0.2
20
2
0.1
31
如果相对工资是0。3,则中国生产什么? 中国生产大米、小麦, 美国生产棉布和钢铁。
32
第四节 贸易利益分析
一、局部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二、一般均衡中的贸易利益分析
S0
80
100 ● 小麦
美国贸易三角 39
布 120
布
中国
80
● 60
30 S0● S1
C0 C1
30
15 20 30 小麦
பைடு நூலகம்
美国
C0 C1
● S0
S1
● 45 60
小麦
40
贸易利益分析:交换所得和分工所得
布
C0 到C’ 是交换所得
C’ 到C1是分工所得
S1
S0
C1
C0 C’
小麦
41
教材P73练习6(1)
钢铁
150 S0 C0
中国封闭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2X + 4Y=600
福利U =(300-2Y)×Y2 U’=600Y- 6Y2 当U’=0, X=Y=100 , U=106
大米 300
42
教材P73练习6(2)
钢铁
C1 S1
150 C0 S0
中国开放条件下生产可能性 边界:X + Y=300
工
斤)
前 单位时间布的产量(码)
分
小麦总产量
工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设
条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件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4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
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生产成本低于其 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 就具有绝对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则 具有绝对劣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1、是用来表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技术和 资源条件下能够生产的各种产品或劳务 的最大数量组合的点的轨迹。
2、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或 向外凸出)的曲线。
21
22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3、边际转换率:是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 绝对值,用来表示每多生产一单位X而少 生产Y的数量(即X产品的机会成本)。
29
五、贸易模式
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即每个国家应专门生产并 出口其相对劳动生产率比较高,或相对价格和相对机会
28
四、贸易的起因
1、贸易的根本起因:产品的相对劳动生产率。 如果假设a Lw / a Lc > a Lw* / a Lc* a LC / a LW < a LC* / a LW* 则Pc/Pw<Pc*/Pw*
2、贸易的直接起因:产品的相对价格。在没有国际贸易 时,产品的相对价格等于他们的相对单位产品劳动投入。
5、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6、两国的生产函数不相同。 7、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8、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p=c) 9、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 10、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11、贸易必须是平衡的。
19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一)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李嘉图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20
--萨缪尔森
(197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1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两国两产品
假
劳动是唯一要素且同质
设
条
要素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件
完全竞争市场
无货币因素
无运费、交易费用、关税壁垒
12
二、比较优势的概念
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
对劳动生产率高于其他国家(或相对生产成 本低于其他国家),则这个国家在该种产品 的生产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产品的 生产上则具有比较劣势。
23
Figure 2-1 Home’s Production
Po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ibility Frontier
24
(二)李嘉图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李嘉图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直线。 2、在李嘉图模型中,生产两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是固定不变的。 3、如果用aLW表示生产1单位葡萄酒所投入的劳
动量,用aLC表示生产1单位奶酪所投入的劳动 量,那么用葡萄酒衡量的奶酪的机会成本就是 aLC /aLW.
5
两国的单位生产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CX
A国
3
B国 12
CY
EX
EY
6
1/3 1/6
4 1/12 1/4
6
三、 绝对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absolute advantage)
绝对优势理论:各国专门生产 并出口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的产品, 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第二节 李嘉图模型
1
第一节 绝对优势理论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 二、绝对优势的概念 三、绝对优势理论的内容
2
Adam Smith (1723-1790)
主要思想: “看不见的手” 主要著作: 《国富论》
3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
两国两产品
2、奶酪部门的工资率为: Wc= Pc / a LC 3、葡萄酒部门的工资率为: Ww= Pw / a LW 4、如果 Pc / a LC > Pw / a LW ,或Pc / Pw / >a LC / a LW ,
那么Qw = 0,Qc = L / a LC 如果Pc / a LC < Pw / a LW ,或Pc / Pw < a LC / a LW , Qc = 0,Qw = L / a LW 只有Wc = Ww, Qc > 0 , Qw > 0
25
Figure 2-1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26
Figure 2-2 Foreign’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27
三、供给与相对价格
1、假设:c与w 的价格为 Pc 与 Pw,生产1单位奶酪和1单位葡萄 酒需要投入的劳动分别为a LC和a LW
7
国际分工后的世界总产量
CX
CY
A国
3
6
B国
12
4
CX
CY
A国
3+6
0
B国
0
4+12
总产量
2 2
总产量 3 4
8
思考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9
第二节 比较优势理论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 二、比较优势的概念 三、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
10
David Ricardo (1772-1823)
如果经济学理论可以选美 的话,李嘉图的比较优势 理论一定会摘得桂冠。
15
国际分工后的世界总产量
CX
A国
3
B国
12
CY
总产量
6
2
8
2
CX
A国
3+6
CY
总产量
0
3
B国
0
8+12
2.5
16
思考
比较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17
第三节 李嘉图模型
一、模型假设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供给与相对价格 四、贸易起因 五、贸易模式 六、贸易发生后相对价格的确定 七、贸易所的 八、相对工资 九、李嘉图模型的实证分析
18
一、模型假设
1、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本国与外国),每个国家都仅使用一种投 入要素生产两种产品(c与w)。
2、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唯一的投入要素。每个国家拥有固定的劳
动禀赋(L 与L*) ,并且劳动力是充分就业和同质的。
3、劳动在一国之内可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
4、规模收益不变。(X=axLx Y=ayLy)
13
两国的单位生产成本与劳动生产率
CX
A国
3
B国 12
CY
EX
EY
6
1/3 1/6
8 1/12 1/8
两优择最优 两劣择次劣
14
三、 比较优势理论 (principle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比较优势理论:各国专门生产 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各国均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