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库优化布局方案设计
仓储行业中的仓库布局与流程优化

仓储行业中的仓库布局与流程优化仓储行业中的仓库布局与流程优化是一个关乎效率和成本的重要问题。
合理的仓库布局和优化的流程设计对于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仓库布局和流程优化两个方面探讨仓储行业中的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仓库布局仓库布局是指将不同物品、货物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类、摆放和布局,以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合理的仓库布局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货物的搬运距离和时间,提高作业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仓库布局方式:1. 直线式布局:仓库的各个功能区域按照流程顺序依次排列,形成一条直线。
这种布局方式适合仓库日货物流量较大且周期短的情况,能够保证货物在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快速转移。
2. H 型布局:仓库的各个功能区域按照字母 H 的形状进行布局,中央区域为货物的集散中心,两侧为不同的作业区域。
这种布局方式适合有多个作业区域的仓库,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
3. 圈圈式布局:仓库的各个功能区域呈环状布局,中央区域为货物的集散中心。
这种布局方式适合仓库内部环境较复杂的情况,能够减少货物在作业区域之间的交叉冲突。
除了以上常见的布局方式,根据实际情况还可以采取混合布局方式,即将不同的布局方式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优的仓库布局效果。
二、流程优化流程优化是指对仓库内部物流流程进行分析、优化和改进,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资源浪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流程优化方案:1. 采用合理的存储原则:根据货物的属性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存储原则,避免货物混乱或交叉存放。
例如,将相似的货物存放在相邻的货架上,分区存放容易操作和频繁出入的货物等。
2. 引入自动化设备: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货物的自动分拣、存储和提取,减少人工操作的时间和错误率。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堆垛机、AGV小车等设备,提高仓库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3. 优化作业流程:通过重新设计和优化作业流程,减少搬运、转运和装卸等非价值增加的环节,优化作业路线,提高作业效率。
仓储容量扩展与仓库布局优化方案三篇

仓储容量扩展与仓库布局优化方案三篇《篇一》仓储容量扩展与仓库布局优化方案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仓库的存储容量和布局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
为了提高仓库的运营效率,降低存储成本,我计划进行仓储容量的扩展和仓库布局的优化。
1.仓储容量扩展:增加仓库的存储空间,提高仓库的存储效率。
2.仓库布局优化:重新规划仓库内部的布局,优化货物的存放位置和流转路径。
3.调研和分析:收集和分析仓库现有的存储容量和布局情况,了解业务需求和操作流程。
4.设计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的方案。
5.实施和调整:根据设计方案,进行实际的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
工作的设想:1.通过仓储容量的扩展,增加仓库的存储能力,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
2.通过仓库布局的优化,提高货物的存取效率,减少作业时间和人工成本。
3.第一阶段(1-2周):调研和分析,了解仓库现状和需求。
4.第二阶段(3-4周):设计方案,确定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的具体方案。
5.第三阶段(5-6周):实施和调整,进行实际的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工作。
6.充分了解业务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7.考虑仓库内部的空间和结构限制,合理规划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
8.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9.调研和分析:与业务部门沟通,了解仓库现状和需求;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10.设计方案:根据调研和分析结果,制定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的方案;进行方案的评估和选择。
11.实施和调整: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进行实际的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工作;及时调整和改进。
12.第一阶段:安排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调研工作;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13.第二阶段:安排设计方案的工作;进行方案的评估和选择。
14.第三阶段:安排实施和调整的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
仓储容量扩展和仓库布局优化是提高仓库运营效率的重要工作。
仓库布局规划方案

仓库布局规划方案1. 引言仓库布局规划是一个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仓库的运作效率和整体的生产效益。
一个合理、高效的仓库布局方案能够优化物流流程,提高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准确性。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仓库布局规划方案,帮助企业优化仓库布局,提高仓库管理水平。
2. 目标和要求在进行仓库布局规划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仓库布局的目标和要求。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提高货物储存和取货效率•优化仓库内物流流程•最大限度利用仓库空间•确保货物的安全性和质量3. 仓库布局规划步骤仓库布局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充分考虑仓库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以下是一个基本的仓库布局规划步骤:3.1. 收集信息在进行仓库布局规划前,我们需要收集以下信息:•仓库的现有布局和结构•仓库的容量和存储要求•货物种类和数量•入库和出库的流量•物流流程和作业方式3.2. 分析需求根据收集的信息,我们对仓库的需求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货物的存储方式和分类•货物的流动路径和作业流程•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作业空间需求•安全和环保要求3.3. 设计仓库布局方案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开始设计仓库的布局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3.1. 货物存储区域根据货物种类和数量,将仓库划分为不同的存储区域,例如原料区、半成品区、成品区等。
每个存储区域应根据货物的特性设计合理的存储设备,如货架、货位等。
3.3.2. 流通通道在仓库布局中,我们需要设计合理的流通通道,用于货物的入库和出库。
流通通道应保证货物的快速、安全地流动,并考虑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作业空间需求。
3.3.3. 作业区域仓库布局中还需要考虑到作业区域的设计,包括装卸货区、分拣区、打包区等。
作业区域应根据具体的作业流程进行合理的划分,并确保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3.3.4. 办公区域除了存储和作业区域外,仓库还需要设置办公区域,用于管理和监控仓库的运营情况。
办公区域应位置合理,方便监控仓库的各个区域,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仓库布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仓库布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仓库布局对于企业的物流管理和运营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仓库布局能够提高仓储能力、加快物流运输速度、减少作业成本,同时也能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仓库布局优化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企业实现更高效的仓储管理。
一、空间利用优化1. 货架布局设计:货架布局是仓库空间利用的核心。
可以根据仓库的产品种类、尺寸及销量等因素,合理选择和安排货架的类型和高度,以最大化地利用仓库的垂直空间。
合理利用货架的长度和宽度,能够最大限度地兼顾存储密度和作业效率。
2. ABC分类法:将仓库中的产品根据销售频率和重要性进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合理分配货架空间。
将高频次、高重要性的产品放置在离拣选区较近的地方,以减少工作时间和人员移动距离。
对于低频次的产品,可以考虑减少其在仓库中的存放空间,以节省宝贵的仓储空间。
二、作业流程优化1. 拣选路径优化:通过分析拣选过程中货物的流向和拣选顺序,设计最佳的路径来优化拣选作业流程。
减少人员的行走距离和时间,提高拣选效率。
2. 货物存储策略:根据拣选流程和仓储需求,制定合理的货物存储策略。
将拣选过程中常用的货物存放在容易取得的位置,并进行标注,以便于快速取货。
在存储过程中,可以使用条码或RFID等技术对货物进行标识,方便快速检索和盘点。
三、技术支持优化1. 自动化设备应用:尽可能地引入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拣选系统、搬运机器人等,以提高仓库作业效率和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
自动化设备的运用还能减少人力需求和提高安全性。
2. 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完善的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掌握库存信息、订单信息和拣选作业进度等,帮助实现仓库布局的动态调整和优化。
信息系统的使用将提供决策支持和数据分析,以改善仓库布局和管理效果。
四、安全管理优化1. 充分合理利用防火间距:合理的仓库布局可以考虑防火间距的问题,安排货架之间的距离,以确保防火间隔和物品堆放的安全性。
2. 安全出口设置:在仓库布局中合理设置安全出口,并确保通道畅通无阻。
仓库布局优化方法

仓库布局优化方法在现代物流管理中,仓库布局的合理性和优化程度直接影响到物品的存储、分拣和出库效率。
因此,为了提高仓库的物流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需要采用一些优化方法来设计仓库的布局。
一、流程分析与规划在进行仓库布局优化之前,首先要对仓库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和规划。
了解物品的流动路径、人员的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环节的时长,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瓶颈和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
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的物品属性和需求,划分仓库的区域并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使物品的流动路径更加合理。
二、ABC分类法ABC分类法是一种常用的物品分类方法,依据物品的重要性和价值来划分ABC类。
按照ABC分类法,将物品分为A类、B类和C类。
其中,A类物品价值最高且使用频率最高,应放置在离出口最近且易取得的区域;B类物品次之,应放置在次优位置,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C类物品价值最低且使用频率最低,可放置在相对较远的位置,以节省空间利用率。
三、货架优化货架是仓库布局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进行仓库布局时,应根据不同物品的尺寸、重量和形状来选择合适的货架。
尽量使用标准化的货架,以方便货品的存储和取出。
此外,货架之间的间距也需要合理安排,既要考虑到工作人员的通行需要,又要充分利用仓库的空间,提高存储密度。
四、流线作业流线作业是指通过优化作业流程,将各个作业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流畅的作业线。
在仓库布局中,可以采用流线作业的原则,将相关的工作区域紧密相连,并通过合理的物料输送系统将物品流动的路径最小化,从而提高物品的存储效率和分拣速度。
五、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在仓库布局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仓库管理系统、条码识别技术和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仓库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信息的准确传递,提高物品的管理效率和减少仓库操作的人为差错。
此外,还可以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来优化仓库运营模式,提高仓库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
六、安全与环境考虑在进行仓库布局优化时,还需考虑安全和环境因素。
仓库布局优化设计

遵循“先入先 出”的原则, 确保货物的先 进先出存取
考虑货物的安 全性和稳定性, 确保货物的安
全存储
确定货位间距
货位间距的确定应考虑货物的大小和搬运方式 货位间距过小会导致操作不便,过大则浪费空间 根据货物的大小和搬运方式,合理规划货位间距 货位间距的确定应考虑货物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捷性
确定通道宽度
仓库布局优化设 计
汇报人:XXX
目录
01 02 仓 库 布 局 优 化 设 计 的 重要性
仓库布局优化设计的 原则
03 04 仓 库 布 局 优 化 设 计 的 步骤
仓库布局优化设计的 案例分析
05 仓 库 布 局 优 化 设 计 的 注意事项
01
仓库布局优化设计的重要性
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
提高仓库空间利用率:合理 规划仓库布局,能够最大化 地利用空间资源,减少闲置
用率。
增强货物安全性: 合理的仓库布局 可以确保货物有 序、规范地存放, 减少货物损坏、 丢失等安全问题
的发生。
提升库存准确性
减少错发、漏发 和重复发货的情 况
提高库存盘点效 率和准确性
降低库存积压和 滞销风险
提高客户满意度 和忠诚度
02
仓库布局优化设计的原则
合理分区
根据物品特性分区: 将相同或相近特性 的物品分区存放, 便于管理和操作。
考虑货物的特性与保管要求
根据货物的物理特性,如 重量、体积、形状等,合 理安排货物的存放位置。
考虑货物的化学特性,如易 燃、易爆、易腐蚀等,采取 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货物
的安全存储。
根据货物的保管要求,如温 度、湿度、光照等,选择合 适的存储环境,保证货物的
质量。
仓库布局优化数据方案

仓库布局优化数据方案仓库布局优化是指通过调整仓库内的货物摆放位置、货架布局以及工作流程等,以提高仓库的运作效率和工作效率,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首先,优化仓库布局需要从货物的种类、数量、尺寸和流动性等方面考虑。
根据货物的不同特点,可以将货物划分为不同的存储区域,确保相似的货物存放在相同的区域,以便于查找和取货。
同时,根据货物数量和尺寸,可以选择不同的存储设备,如货架、托盘、箱子等,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仓库空间。
其次,优化货架布局是提高仓库效率的重要一环。
在货架布局方面,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对货物进行管理,将高销售额、高需求的货物放置在易取得的位置,以提高货物的周转率和仓库的工作效率。
同时,通过合理设置货架的高度和间距,提高货物的存储密度和存储量,减少货物的堆放空间,提高仓库的利用率。
此外,合理安排工作流程也是优化仓库布局的关键。
在仓库内部,可以根据货物运输路径和工作流程,设置合理的工作区域、包装区、质检区等,以减少货物的运输时间和工人的移动时间。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堆垛机、传送带、仓储管理系统等,提高仓库的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后,优化仓库布局还需要注重安全管理。
在货物摆放和货架布局方面,要确保货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避免货物的倾斜和堆积过高导致的安全事故。
同时,要合理设置通行道和紧急通道,以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应急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仓库布局优化是提高仓库运作效率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优化货物布局、货架布局、工作流程和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管理,可以大大提高仓库的工作效率和运作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
仓库布局优化

仓库布局优化在现代物流管理中,仓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仓库布局能够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如何优化仓库布局。
一、仓库环境整体规划仓库环境整体规划是仓库布局优化的首要任务。
首先,需要确定仓库的总体规划方案,包括仓库的总面积、承载能力、存储设备等。
其次,要合理规划仓库的功能区域,如收货区、存储区、分拣区、打包区等。
每个区域的大小、位置需要根据仓库的具体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最后,要考虑仓库的配套设施,如停车场、办公区、卫生间等,确保员工的工作环境舒适。
二、货物存储策略货物存储策略是仓库布局优化的关键。
首先,要根据货物的特性和仓库的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设备,如货架、托盘、堆垛机等。
不同的存储设备具有不同的存储密度和存取效率,需要根据货物种类和仓库流程进行合理选择。
其次,要合理划分货物的存储区域,如按照货物种类、尺寸、重量等进行分类,并设立标识,方便员工快速找到所需货物。
最后,要优化货物的存储方式,如采用合适的堆码方式、优化货物的堆叠高度等,提高仓库的存储能力。
三、货物出入口的布置货物出入口的布置是仓库布局优化的关键之一。
合理的出入口布置能够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减少物流中断。
首先,要根据货物的流向和仓库的运作流程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
出入口应尽量靠近道路和停车场,方便货物的进出。
其次,要设计合理的装卸区域和过渡区域,确保货物的顺畅流动。
最后,要保证货物的安全,设立相应的安全设施和管控措施,如摄像头、闸机、防护栏等。
四、道路和货道的设计道路和货道的设计是仓库布局优化的重要环节。
首先,要根据仓库的规模和需求确定道路和货道的数量和宽度。
道路和货道宽度要合理设计,以适应货物的运输设备和作业工具的需求。
其次,要规划出合理的交通流线,确保货物的运输路径畅通无阻。
最后,要保证道路和货道的平整和干净,以提高货物的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五、仓库设备的选择和布置仓库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是仓库布局优化的重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库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课程作业
学院: 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专业年级: 2011级物流管理1班
**: ***
学号: ********
课程: 物流中心规划与管理
成绩:
2014年3月
目录
一、目的 (2)
二、内容及要求 (2)
三、原理及步骤 (2)
1、………………………………………………………
2、………………………………………………………
3、………………………………………………………
参考文献………………………………………………………
一、目的
1、发现和挖掘仓库管理存在的不合理方面
2、分析不合理的布局设计
3、优化公司的仓库布局,从而使仓库利用率最大化
二、内容以及要求
1、分析H公司仓库货物及货位利用情况
2、对H公司仓库原有货位利用状况进行调整并提出优化方案
三、原理及步骤
1、运用EIQ分析法等基础理论对H公司仓库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1).EIQ分析法是以顾客导向为主,且针对具有不稳定或波动条件的物流配送中心作业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
(2).EIQ分析法的目的是协助设计者掌控物流作业特性,探讨其运作方式,规划作业系统、拣货方式和储位划分。
(3).EIQ分析法的要素:
①E(Entry)是指订单件数;
②I(Item)是指货物品项或种类;
③Q(Quantity)是指每一笔订单、每一类货物所订购的数量资料,是结合订单与类别的桥梁。
2、运用EIQ分析
(1)订单量(EQ)分析
为了方便绘制图表我们将订单重新编号,70122a 编号为1、
70122p 编号为2、70123a 编号为3……70128p编号为14。
订单量(EQ)分析表
根据上表,我们可以进行ABC分类,A类为1、3、5、11。
对于A类订单,要进行重点管理,对它们的拣货设备的使用也可以进行分级。
从中可以看出1、3、3、11为公司的大客户。
在销售方面也应该加强重点管理和采用不同的政策。
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可以将上
表绘制成图的形式,如下图所示:
根据EQ分布图的类型分析,其图表为一般物流配送中心的常见模式,有预防分布趋于两极化,可以利用ABC作进一步分类。
规划时可将订单作ABC分类,次数少数量大的订单可作重点管理。
相关拣货设备的使用也可以进行分级。
(2)品项数量(IQ)分析
品项数量(IQ)分析表
根据上表,同样要进行ABC分类,A类为005、004 、006。
这三种货物的订货数量较大,应重点管理,保证其货源充足,定期查看库存,对于这三种货物不应该出现缺货的情况,为了更直观的了解,可以将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形式。
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IQ分布图的类型为一般物流配送中心常见模式,由于分布趋于两极化,可以利用ABC作进一步分类。
规划时可以将订单作ABC分类,将次数少数量大的订单作重点管理,将产品分类以分区式存储,按各类产品存储单位、存货设定水平的不同,可分级使用拣货设备。
(3)订单品项数(EN)分析
订单货物类别数(EN)分析表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不同订单中的货物种类不同,而且订单中的货物的种类还是相差较大,为了便于直观地观察,我们绘制成折线图,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单一订单的出货种类数较大而货物类别数也较多,出货种类最多的订单,比出货种类最少的订单要多出8种,订单出货货物种类数差别较大。
(4)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
品项受订次数(IK)分析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订货次数仍可以进行ABC分类,005、009、006、010、004的订货次数较多,都达到了11次以上,应计入A类,进行重点管理。
应将这5项置于较方便出货的位置,或者离出口较近的位置,以缩短行走和搬运的距离和时间。
同样的,为了方便认识,下面以绘图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IK分布图为一般物流配送中心常见模式,由于数量分布趋于两极化,可以利用ABC分析法做进一步分析,规划
时可依产品分类划分储区及储位配置,A类可接近出入口或便于作业的位置及楼层,可以缩短行走距离,若货物种类多时可以考虑作为订单分割的依据,来分别拣货。
3、仓库现有布局数据分析
(1)各类货物在仓库中占用面积
货物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面积
/m
188.5 135 260 113.75 807 130 130 102 货物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面积/m 108.7
5
14 15 188 130 43 58
仓库面积利用率=3011/4110*100%=73.26% (2)各类货物出货量降序排序列:
货物数量与占地面积比较分析: 020000
40000
60000
80000
100000
120000
140000
160000
180000
135********
货物数量与面积比较区域货物数值
面积数量
(3)各类货物出货次数降序排列
4、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不合理,对于出货量大,出货频次高的货物位置摆放不当。
仓库布局中没有考虑到货物的出货量和出货频率,以及货物的外包装特点。
如013材料的出货量不到005的0.58%,但货物013的货位却比货物005更靠近出口,还有产品011、014、008的外包装规格一样,都属于小包装材料,但存放的距离较远。
(2)仓库基本采用平面布局,通道多,场地有限空间利用率低。
对于货物004、006、007都是标准托盘,货物011、014、008则是小件包装箱,平面布局堆积高度不易堆高,使得占用面积大,浪费资源。
(3)一段时间内订单中没有出现过,或不合格的货物没有尽快从仓库中退货、撤走,造成仓位积压,占用场地。
5、仓库布局优化方案
方案一
方案评价:此方案是在上述EIQ分析的基础上,对仓库的货位利用进行了调整,对仓库的内部布局进行优化。
利用EIQ的分析所得的数据进行调整,对于出货量较大和出货次数较多的货物如005、009、
006、004等,将其货位调整到距离出货口较近的地方,对于出货量较少和出货次数不多的货物如008、014、015等,调整到较靠后的位置,以给出货量大和出货次数多的货物提供便利,提高了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
并且保证每种货物都位于通道边上,便于货物的存取,避免出现如011被几种货物包围,不便存取的情况出现。
减少了通道的数量以提高仓库面积的利用率,优化了通道的布局,使得货物在仓库中周转更加便利,不合格品与其他货物用一条通道隔开,避免了不合格品与货物混杂在一起,影响货物的质量。
方案二
方案评价:此方案是在上述EIQ分析的基础上,将出货量较大和出货频率较高的的货物,如004、005、006、007等移动到靠近出口的地方存储,并且保证这些出货量大,出货频率高的货物的边上至少有两
条通道,以方便存取,以此来提高配送中心的作业效率。
将005由三个区域集中到两个区域,便于集中管理,提高中心的运作与管理效率。
不合格品与其他货物用一条通道隔开,避免了不合格品与货物混杂在一起,影响货物的质量。
通过优化使得配送中心在存储了原有的货物的同时还节省了一定的面积,为公司业务的扩大提供了可能。
方案三
方案评价:在综合EIQ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货物在仓库中的占地面积和货物的出货量对比分析,得出005的出货量及出货次数均为最大值,所以将005 作为优先安排的对象,将靠近出口的存储区域优先划分给005 ,在根据EIQ分析,来布局其他货物,将出货频率较高的的货物,如009优先布局在靠近出口的地方,在依据出货量的大小来安排其他货物,本方案侧重于突出重点的存储区域划分,优先布局
出货量大,频率高的货物,对于出货量较少和出货次数不多的货物如008、014、015等安排在靠后的位置。
6、方案筛选
在综合考虑了上述三个方案后,第一个方案的调整没有做到最优化,对于出货量大,出货频次高的货物没有全部安排最优储位,第三个方案侧重于重点考虑,重点考虑出货量大,出货频次高的货物,没有全面的布局仓库的货物,也没有做到最优,所以第二个方案为最优方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而又考虑到出货量小出货频次低的货物,最终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大化。
7、提出或抽象自选问题并研究
自选问题:仓库的安全问题?
(1)仓库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仓库作业人员安全问题。
二、货物的安全问题。
(2)关于仓库作业人员的安全,仓库中存在着诸多的不安全因素,如位于高处的货物可能会坠落下来,砸伤作业人员,电线的老化可能导致触电和火灾。
对于一些有毒或有害的仓储物品的存储不当也会导致工作人员死伤等。
对于这些问题仓库应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意外。
(3)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措施:加强仓库的人员管理,深入展开安全教育,制定标准化的作业规范方式,仓库应建设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和紧急救援设施,建立完善的救灾通道和人员撤离通道。
(4)关于货物安全问题。
货物为受潮,受热,火灾,老化,自然灾害等因素而出现货物损失,如受潮导致仓储货物发霉或生锈等,应对货物安全问题加以重视
(5)保障货物安全的措施:加强仓库货物的管理,加强仓库中温湿度的监测,建设完善的通风排气设施设备,加强货物的盘点,对于重点货物重点管理,提高作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