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合集下载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凯恩斯主义的解释是边际消费递减理论,也就是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新增加的收入用于消费的支出越来越少。

当消费者已经买够了的时候,而社会还在生产,供给严重大于需求,这时候经济危机就产生了,社会经济萧条,购买乏力。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货币主义②学派,讲究的自由经济不主张凯恩斯学派国家干预经济认为是有害的,经济的周期是由于市场对的货币的需求和国家发行的货币产生时滞产生的。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也是认为经济衰退是由需求不足造成的。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哪些明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 *** 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

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 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 *** 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

这样,*** 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1)如果 *** 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 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

(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

(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 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21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1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均衡价格:
e e P m t t
1

yn te
4.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的政策含义
波动的根源是货币冲击,而这种冲击一般是 由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引起的。 观点: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 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只有 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
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 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 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是可以增加实际国 民收入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 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它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 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长期 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带来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
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 f rb , re , rp , w, y, u P
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整理可得方程:
Y Py V rb , re , rp , w, y, u M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
ˆ y y P P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 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1)理性预期均衡:均衡水平等于人们预期 的值( Pt Pt e )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第二十一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南开大学考研)解答:(1)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第一,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第二,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三,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第四,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可概括为如下三点:其一,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其二,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其三,力主“单一政策规则”,即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制指标,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金等因素。

2.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解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

微观经济学表明,理解个体行为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最大利益。

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所谓理性预期是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市场出清的假设是说,无论是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市场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向于相等。

自然率假说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

3.推导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解答:解答:一个典型企业i 的供给函数由下式给出y i =h (P i -P )+y *i其中y i 为企业的产量,P i 为其产品的价格,P 为价格总水平,y *i 为企业的潜在产量,h 表示企业对其产品价格与价格总水平偏离的一种反应,h >0。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

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对比研究序言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探讨着人类社会中的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的规律。

在经济学研究中,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两种重要的理论体系。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强调供求关系对资源分配的决定作用;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

本文将就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差异和应用进行对比研究。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新古典经济学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马歇尔经济学派,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如理性个体、完全信息、充分竞争等。

其核心原理在于供求关系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新古典经济学主张,在市场自由的条件下,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将会最终导致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新古典经济学注重市场的有效性和效率,通过分析价格形成和资源配置规律来指导经济政策。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机制并非总能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政府应主动干预经济活动,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控来解决失业和经济波动问题。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是总需求的决定作用,即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来提高总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三、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差异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一些基本假设和观点上存在差异。

首先,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个体行为具有理性性质,追求最大化自身利益;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强调人的经济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理性。

其次,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市场是自发达到均衡的机制,强调供求关系决定资源分配;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市场存在自发不足和波动,主张政府通过政策调控来干预市场。

再次,新古典经济学倾向于将经济问题研究归结为供给方面的问题,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则关注需求方面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梅纳德 凯恩斯(1883 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凯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1906年 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 1906年,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被派到财政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返回剑桥大学皇家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并专注于印度通货的研 1913—1914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究。1913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 年出版到1936 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从《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这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货币改革 1923)、 货币论》 1930) )、《 通论》 1936)。 论》(1923)、《货币论》(1930)和《通论》(1936)。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货币改革 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论》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货币改革论》 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 《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都是研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 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20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货币论》是对20 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货币论》是对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总结。 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投资 关联问题, 投资” 总结。在《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 投资”关联问题,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构成“ 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成“新”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属单一的利率范 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 畴,在《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利润这一概 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念,在《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 货币论》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货币论》是深入研究其从后期剑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 新经济学 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 新经济学”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新经济学”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 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中,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预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即后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宏观)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 y P Pˆ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pptx

新古典经济学与新凯恩斯经济学.pptx

二、理性预期
• 1、理性预期:是在有效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
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 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
• 2、含义
• (1)经济主体是理性的。 • (2)为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利用一切的
信息。 •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
三、市场出清
交通和通讯的方便与否等制度上的因素决定,这
些因素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y决定于技术、资源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
态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2)庇古的剑桥方程
• 剑桥方程 • 方程涵义
– 价格水平同货币数量成正比,价格水平的高低取决 于货币数量的大小。
– 剑桥方程强调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把货币作 为财产的保存形式,侧重于货币的持有方面,暗含 着利息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对经济运行进行“微调”的政策。其理论基础 是“卢卡斯批判”。
结论:一切 宏观经济政 策都是无效 的。要想使 政策有效, 必须具有一 定的欺骗性。
菲律普斯曲线说明政策无效性
2%
C
D
B
A
0
4%
6%
U
二、适应性预测未来。凯恩斯主义者经常 使用适应性预期。
• 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
剑桥方程
• M=kY=kPy
• P-价格水平或价格指数
• y-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 k-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
• M-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

K的大小取决于社会的商业习惯和制度等
因素,在短期内固定不变;y在达到充分就业
时也是一个常数。
交易方程与剑桥方程的不同
• 交易方程(MV=Py)
• 市场出清假说:无论是劳动市场还是产品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1.新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21-6
新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考察
图21-7
新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波动的解释
3.新凯恩斯主义的稳定化政策
图21-8
新凯恩斯主义稳定化政策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1.在长期,一国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决定 着该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2.制度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是非常重要的。 3.在长期,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4.在短期,总需求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与服 务的数量。 5.在短期,政策制定者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
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
个很长的过程,在调整过程中,经济处于非均衡 状态。
(2)解释经济波动方面
在解释经济波动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是,前者试图用实际 因素从供给扰动方面(主要是技术波动)解释宏 观经济波动,后者则用货币因素从需求方面解释 宏观经济波动。
通货膨胀。
(3)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增加货币供给
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都是无效的。根据新古典 宏观经济模型,假如货币当局宣布打算提高货币 供给,理性的当事人在形成他们的预期时会考虑 这个信息并完全预见到货币供给的提高对一般价 格水平的影响,结果,产量和就业会停留在自然 率水平上不动。当货币工资在一个向上的价格预 期下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的效果就被总
(2)为了作出正确的预期,经济主体在作
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3.市场出清
市场出清假设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 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 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 4.自然率假说
第三节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1.作为波动源的技术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 击作为波动源。它接受新古典增长理论对技术变 化的定义,即,技术变化包括任何使生产函数发 生移动而不涉及投入要素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实际因素,即技术的 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
yts yn 均衡产出:
1 e e 均衡价格: P m yn te t t
可见,理性预期的均衡产出等于自然率的产

出水平。
(2)非理性预期均衡:
均衡产出:
yt yn t te mt mte
1 e e m m t t t t
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
理论的差别体现在: (1)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名义 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模型假定 工资和价格有黏性。 (2)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增添了原凯恩斯主义 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 原则;二是理性预期。
3.新凯恩斯主义的特征
(1)货币非中性。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 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 (2)市场不完全性。新凯恩斯主义认为企业 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市场的不完全性, 加上不对称信息等因素,使工资和价格具有不易 变动的黏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
(2)货币主义认为,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
可以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因为根据费雪的交易方 程,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以及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 发生变化的话,增加货币供给是可以增加实际国 民收入的;在长期中,增加货币的作用主要在于 影响物价水平以及其它用货币表示的量如货币工 资等,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长期 增加货币供给只会带来价格水平上升,从而导致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第八节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21.2
第一节
本章内容要点解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是货币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 1.货币主义的理论基础
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
失业率假说。
(1)新货币数量论
3.货币主义的政策主张
(1)反对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 (2)反对“斟酌使用的货币政策。 (3)力主单一政策规则。 单一政策规则:排除利率、信贷流量、准备 金等因素,以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控 制指标,公开宣布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增长率。
第二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1.个体利益最大化 2.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 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 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 预期。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
第六节 名义黏性
1.名义工资黏性 由于劳动合同具有期限,且期限往往较长, 所以工资的调整总是缓慢的,工资具有黏性。
图21-5
工资合同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名义价格黏性
新凯恩斯主义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出发,试 图解释经济中的名义价格黏性,其中较有影响的 是菜单成本(menu costs)理论。菜单成本理论认 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 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 价格,所以,价格有黏性。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宏观部分)(第6版)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1.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六节 第七节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型 名义黏性 一个新凯恩斯主义的AD-AS模型
ˆ y y P P


含义: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
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
2.模型的基本思想
由模型引申出的政策含义是,系统的货币政 策无效,随机的货币政策有害。
3.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
结合总需求函数 ytd t + mt Pt 和卢卡斯总供 给函数 yts yn Pt Pt e 可得供求均衡结论: (1)理性预期均衡:均衡水平等于人们预期 的值( Pt Pt e )
在长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2.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
(1)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 用。 (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 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 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
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 (4)私人经济具有自身内在的稳定性,国家 的经济政策会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供给曲线向左移动所抵消。这样,经济停留在垂
直的长期供给曲线上,因此即使在短期,产量和 就业也没有变化,即货币是中性的。
弗里德曼提出的货币需求函数为:
M f rb , re , rp , w, y, u P
货币需求量主要取决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总财富 第二,非人力财富在总财富中所占的比例 第三,各种非人力财富的预期报酬率
第四,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整理可得方程:
Y Py V rb , re , rp , w, y, u M 弗里德曼强调,新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
(3)政策主张
在政策主张上,新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价 格和工资的黏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 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恢复到充分就业均衡状 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是必要的。因此,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仍 然是有效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认为市场出清是 常态,因此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之间的权衡。
6.预期是重要的。
2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例21.1】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的争论和分歧主要有哪些?[中国人民大学2012 研]
答: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之间
既有经济理论上的分歧,也有政策主张上的分歧。 新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争论和分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基本理论
总量生产函数为:
y zf k
图21-1 生产函数和资源函数
图21-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
图21-3 技术变化所引起的投资、收入变动
第四节 一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AD-AS模
型 1.卢卡斯总供给函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 最大化假设的微观基础上的,因而其社会经济总 供给函数是由个体企业的供给函数加总获得的。 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为:
【例21.2】货币冲击在长期和短期内对一国的
实际产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用宏观经济学各理 论流派的观点加以解释。[南开大学2011研]
答:(1)凯恩斯主义认为,短期内货币供给
增加会导致货币供给曲线右移,从而导致利率下 降,而利率下降将会导致投资增加,从而使得国 民收入水平提高,因此短期货币供给增加有效。 一般认为,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货币是中性的。
图21-4 “政策无效性”主张
第五节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
征 1.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 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 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 问题时效微力乏。
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非市场出清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 设。非市场出清的基本含义是,在出现需求冲击 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不能迅速调整到使市 场出清的状态。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 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 过程。
(1)基本假设
在基本假设方面,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 恩斯主义经济学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坚持市场 出清假设,而后者则坚持非市场出清假设。新古 典宏观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充分的伸 缩性,可以迅速调整,从而市场连续地处于均衡 之中。与此相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认为, 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

均衡价格:
e e P m t 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