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下水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地下水位过低的情况。
地下水位过低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如地基沉降、地下结构破坏等。
因此,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对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的方法。
一、原因分析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分析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
地下水位过低可能是由于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降雨量减少等原因引起的。
了解地下水位过低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选择合适的解决方法。
二、增加地下水补给量1. 收集雨水:合理利用降雨,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来补充地下水。
可以建立集雨系统,将雨水引导到地下水库、一个大型的水池或者通过渗滤设备将雨水过滤后注入地下水层。
2. 水源引入:对于地下水位过低的地区,可以考虑引入外部水源进行补给。
例如,引导远处的水源通过管道输送到施工区域,将水源与地下水层相连接,提高地下水位。
三、调整地下水位1. 设置疏水渠:在施工区域附近设置疏水渠,引导地下水流入施工区域。
通过疏水渠的设置,可以调整地下水位,使其达到施工所需的水平。
2. 封堵渗漏点:在地下水位过低的地区,可能存在地下渗漏点导致水位下降。
我们可以通过修补破裂的管道、填塞渗漏点等措施来封堵漏水,提高地下水位。
四、节约用水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时,我们也应该注意节约用水。
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助于减轻对地下水的压力。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节约水资源:1. 引入节水设备:安装节水器具、节水喷头等节水设备,减少用水量。
2. 宣传教育:加强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节约用水的认识,从而减少浪费。
五、监测和管理在解决地下水位过低问题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监测和管理。
定期进行地下水位的测量,及时获取数据,并根据数据进行调整和处理。
此外,加强对地下水位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六、结语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是一项关键任务。
工程中地下水的降低方案

工程中地下水的降低方案地下水是地球表面以下的水,是地球上的重要水资源之一。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越来越大,而且由于工业排放、农业灌溉和城市排水等原因,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
1、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首先,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是降低地下水位的关键。
在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中,应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地下水,避免出现地下水位下降的情况。
在农业灌溉中,可以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地下水的需求;在城市建设中,可以采用雨水集中和再利用技术,用于植被浇灌和城市景观用水,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控制工业和城市排水其次,控制工业和城市排水也是降低地下水位的重要措施。
工业排放和城市排水中的废水往往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如果直接排放到地下水中,会对地下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工业和城市排水进行治理和处理,减少对地下水的负面影响。
3、加强地下水补给除了控制地下水的开采和污染外,加强地下水的补给也是降低地下水位的重要手段。
可以采用雨水收集和地表径流补给地下水,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补给量,维持地下水位的平衡。
另外,可以通过地下水补给工程,将表层的水通过井截流技术,引入地下水层,增加地下水的储量。
4、加强地下水管理此外,加强地下水管理也是降低地下水位的重要保障。
可以建立完善的地下水监测网络,定期对地下水位和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地下水位下降和水质恶化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处理。
同时,可以建立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地下水的保护区域和开采限额,加强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综上所述,降低地下水位是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地下水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程任务。
通过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控制工业和城市排水、加强地下水补给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地下水位,维护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是指地下埋藏的水体,它对基础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以下是地下水对基础施工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1.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可能对基础施工产生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能导致施工现场积水,给施工带来困难。
如果地下水位变动较大,可能会影响基础的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如抽水排水、建设临时排水系统等。
2.水力压力:地下水的水力压力可能对基础施工产生影响。
当基础施工工程需要在地下水中进行时,水力压力可能会对土体稳定性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降低水力压力的措施,如增加基础底部的防渗层、增加基础底部的抗渗深度等。
3.地下水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可能对基础施工材料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
特别是对于一些水泥基材料,如混凝土,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可能会引起混凝土的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防腐措施,如使用防水剂、采用抗腐蚀材料等。
4.地下水渗流:地下水的渗流可能会对基础施工产生冲刷或侵蚀作用。
地下水的渗流可能会导致土体流失,从而对基础稳定性产生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取防渗措施,
如增加基础的防渗层、采用防渗墙等。
如何解决施工中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

如何解决施工中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地下水位过高是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会给施工现场带来一系列的困扰和风险。
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施工中的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地下水位过高的原因分析地下水位过高可能是由于降水、附近河流的涨水、地下水埋深较浅等原因引起的。
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水位过高,会对土方施工、基坑开挖、基础浇筑等工程造成不利影响,增加施工风险。
二、解决地下水位过高的常用方法1. 地下水控制通过合理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减少对施工工程的干扰。
具体方法包括:井点降水、井外排水、埋设隔水层等。
不同情况下,可采用单独的方法或多种方法的组合,以确保地下水位在可控范围内。
2. 排水系统的建设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置合理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地下水引导出施工区域,降低地下水位。
排水系统应包括排水沟、排水管道等设施,根据施工需要设置排水的流向和方式,确保施工区域的排水畅通。
3. 封堵措施通过封堵地下水源,可以有效地减少地下水的渗入。
封堵措施包括:施工围堰、封闭井点、地下钢板桩围护等。
这些措施旨在避免地下水通过渗流路径进入工程区域,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4. 建立监测系统在施工中,建立地下水位监测系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监测系统可以采用水位计、监测井等设备,将监测数据传输给施工人员,提供准确的地下水位信息。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的地铁建设为例,地下水位过高给施工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施工方采取了以下措施:1. 地下水控制:通过设置井点、降水井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地下水的干扰。
2. 排水系统的建设:在施工区域周边设置了排水沟和排水管道,及时将地下水排出施工区域,保持工程区域相对干燥。
3. 封堵措施:采用施工围堰和地下钢板桩围护等方法,封堵地下水源,减少地下水的渗入。
4. 建立监测系统:在施工过程中,设置了地下水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如何应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

如何应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地下水位较低是施工现场常见的问题之一,它给施工过程和工程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如何应对施工现场的地下水位过低问题,帮助工程师和工地工作人员有效解决这一难题。
一、了解地下水位过低的原因和影响地下水位过低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降水量少、土地干旱、地下水源外移或被排水工程抽走等。
地下水位过低会对施工带来如下影响:(1)地基沉降:地下水过低会导致土壤的干燥,使地基承载力下降,进而引发地基沉降问题。
(2)施工难度加大:地下水位过低,施工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增湿处理,增加工程的难度和复杂度。
(3)施工质量下降:地下水位过低会导致施工过程中的土壤变干,严重时会出现龟裂、开裂等问题,影响工程质量。
二、应对地下水位过低的措施1. 水源补给和合理利用当地下水位过低时,可以通过增加水源供给来解决问题。
例如,引入外部水源灌溉周围土壤,使土壤含水量增加,水分得以补充。
此外,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如收集和利用雨水、工地排水等,来满足施工需要。
这样不仅可以节约水资源,还能有效应对地下水位过低问题。
2. 土壤保湿和增湿措施为了维持土壤含水量,防止出现过度干燥现象,可采取以下措施:(1)覆盖保湿材料:在施工土壤表面覆盖保湿材料,如草帘、苫布等,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湿度。
(2)定期浇水:根据施工需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增加土壤含水量。
(3)施加增湿剂:在工程区域内添加增湿剂,通过化学手段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保持土壤湿润度。
3. 调整施工工艺和选择适合的材料在地下水位过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调整施工工艺和使用更适合的材料,以应对问题。
(1)调整施工工艺:在地下水位过低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降低施工速度、增加浇水次数、控制施工时间等方式,以减少土壤含水量的流失。
(2)选择适合的材料:针对地下水位过低的施工,可以选用具有良好保水性能的建筑材料,如添加土壤保水剂的砂浆、具有抗龟裂性能的混凝土等,以提高施工质量。
基坑工程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基坑工程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基坑工程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地下水控制问题,因为基坑工程地下水位变化大、地下水资源丰富,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会对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是基坑工程地下水的控制方法及其拓展:
1. 降水措施
降水是控制基坑工程地下水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通过安装降水设备,将地下水从基坑中排出,从而达到控制地下水位的目的。
降水设备可以是水枪、降水机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 排水措施
排水也是控制基坑工程地下水的重要措施。
通过安装排水设备,将地下水从基坑中排出,从而达到控制地下水位的目的。
排水设备可以是水泵、排水系统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 地质勘探
通过地质勘探,了解基坑周围的地质情况,确定地下水位变化范围和地下水的分布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地下水控制方案。
4. 地下水监测
在基坑工程中,必须安装地下水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5. 排水和降水工程
除了降水和排水措施外,还可以考虑安装排水和降水工程,将地下水从基坑中排出。
排水和降水工程包括井、泵、管道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控制基坑工程地下水位需要综合运用降水、排水、地质勘探、地下水监测和排水和降水工程等措施。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地下水位,确保基坑工程的安全稳定。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研究展望与建议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影响的研究,包括完善理论基础、加强数 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等。同时,也需要研究更加高效、环保的防治措施和技术,以 提高工程建设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的影响。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
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安排施工 顺序,尽量避免在地下水流动 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关键工序的 施工,以减小地下水流动对工
程建设的影响。
04
工程实例分析
某工程因地下水影响产生的问题
基础沉降
由于地下水的存在,土体被软化,导致基 础沉降。
隧道崩塌
在开挖隧道时,地下水的突然涌入会导致 崩塌。
在实际工作中,需要重视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加强地质勘察和监测工作。 同时,也需要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进地下水防治工作的进展和 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影响设施的正常功能。
地下水流动对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流动可能导致地基蚀空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导致地基材料流失,进一步引发地基蚀空,影响建筑物 的稳定性。
地下水流动可能破坏设施
对于一些地下设施,如排水管道、隧道等,地下水的流动可能破坏设施的结构,影响其正 常使用。
地下水流动可能引发地质灾害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的流动可能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对工程 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设备寿命延长
通过防腐措施,延长了设备的使用 寿命。
05
研究结论与展望
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方案

土木工程中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方案地下水是土木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因为它会对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产生重大影响。
而为了解决地下水问题,土木工程师们采用了多种地下水处理方案。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地下水降低方案地下水降低方案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主要针对需要进行基础挖掘的项目,例如大型建筑物、隧道和地铁站。
降低地下水位可以减少水压对建筑物的影响,同时提供施工空间。
在地下水降低方案中,常见的方法包括井点降水法和抽水井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通过在井点周围安装抽水井,并将地下水抽出到需要的水平面上,从而降低地下水位。
抽水井降水法则通过在施工区域周围设置抽水井,将地下水量调控到可控范围内。
这种地下水处理方案的优点是操作简单,适用于大多数项目。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需要考虑排放抽出的地下水。
二、人工湿地处理方案人工湿地处理方案是一种环保的地下水处理方法,可用于处理建筑物和工业排放的废水。
它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物和物理过程,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人工湿地处理方案可以分为水平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
水平流人工湿地通常采用平行排列的浅水塘和水稻田,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进行净化。
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则是将废水直接从上方注入混凝土容器,通过底部的滤料层和植物根系的作用进行净化。
人工湿地处理方案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去除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同时对环境友好,能够保护地下水资源。
然而,这种处理方法需要较大的土地面积,并且运维成本较高。
三、生物修复方案生物修复方案是土木工程中另一种常见的地下水处理方法,适用于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地下水。
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在地下水中分解有机化合物的过程,通过生物作用将污染物降解成无害物质。
生物修复方案的常见方法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
微生物修复利用地下水中的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通过生物代谢的过程将有机污染物分解。
而植物修复则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在地下水中移除有机和无机污染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ⅰ、叠加原理 ⅱ、干扰井原理 ⅲ、参数取值
H=S1+S2+………………Snj1 k
Ri2j
T KM =0.1465×286.03=9.966m2/d
aT
=830.5m3/d
ⅳ、各节点静水位到充水含水层的水柱高
ⅴ、场区进行有限单元剖分
3003
A3
高坡
J11
A3+500
lg R
r
r
(2)大口径的适宜条件
• 2、水文地质孔布置
• (1)存在的问题:
• (2)建议的布孔及井结构方法:
• ①根据勘探孔地质编录、 简易水文地质观测结果, 编制场区隐伏岩溶平面分布图;
• ②根据勘探钻孔终孔后的水位实测资料,编制场 地等水文线图;
• ③综合上述图件,找出场地中地下水主径流带, 结合你见建筑物的结构特征,在住径流带上布设 水文地质孔。
• 2、资料整理: ①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参数计算方 法及要求
• ②非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整理方法及要求。 • 3、常见的问题
①采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延续时间不足。
②一是潜水和承压水模型不分、混用;二 是完整井和非完整井不分。
四、工程地下水评价问题
• (一)水文地质计算 • 1、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1)计算方法 (2)参数计算结果分析 • 2、基坑涌水量预测计算问题
• ⅶ计算流程
输入N.M.K.t.a.Q(P)
打印Q(P) FOR E=0 TO T STEP30 FOR i=1TO M FOR J=1TO N 读入Rij,计算单井对i点影 响降深,叠加各井对i点 的累加影响水位降
NEXT J NEXT I 时段输出
NEXT E END
ⅷ、计算机程源序
• 基坑疏干井群干扰计算 • 5 LPRINT “基坑疏干井群干扰计算” • 6 LPRINT “------------------------------------------------------” • 10 INPUT “N=?”; N • 13 INPUT “M=?”; M • 15 INPUT “t=?”; T • 20 INPUT “k=?”; K • 30 INPUT “a=?”; A • 35 DIM Q(N),S(M),H(M),Z(M) • 40 FOR P=1 TO N • 45 INPUT “q(”;P; “)=?”; Q(p) • 50 LPRINT “Q(”;P; “)=?”; Q(p) • 56 LPRINT “------------------------------------------------------” • 57 LPRINT • 60 FOR L=1 TO M • 62 INPUT “H(”;L; “)=?”;H(L) • 64 NEXT L • 66 T1=0 • 70 FOR E=0 TO T STEP 30 • 80 T1=T1+30 • 82 LPRINT “ 第”;T1; “ 时段” • 83 LPRINT “------------------------------------------------------”
ZK5 J24
ZK8 J20
ZK7 J26
J3
J4
ZK9 J19
J5
ZK10 J18
J10 ZK14 J14
J15 ZK13
J9
J8
ZK6 J25
ZK12 J16
J6 J17
ZK11 J7
• ⅵ、计算程序 • A、设置疏干工程方案(井数、井位、各井排水量等)
• B、先求出各节点静水位到充水含水层的水柱高Hi;
内容概要
一、地下水基本特征
• (一)地下水类型 1、地下水的赋存形式 2、地下水类型划分
• (二)地下水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 (三)地下水污染
二、岩土的水理特征
• 1、软化性 • 2、透水性 • 3、崩解性 • 4、给水性 • 5、胀缩性
三、工程地下水勘探中的主要问题
• (一)水文地质单元调查 1、 调查的意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3002 3001
J10 ZK14
老龙坎 J14
响水洞
ZK13 J9
小麦孔
J15
ZK6 J25
马家寨
麻风垭口
ZK12
J16 水淹坝
J8
A3'
A3+500
A4'
A4+500
J17
ZK11 J7
A5'
3002
落围岩
J6
3001
J11
J12
ZK15 J13
ZK1
J1
J2
ZK2
J22
ZK3
J21
J23 ZK4 J27
• C、计算井群在干扰条件下各计算节点处在计算末时刻的 水位降Si,
• D、判别: 假设当首采区设计降深值与各井抽水疏干后的 降深值相差不大,即小于一定值时(本次疏干设计取 =<1m),则认为设计疏干工程达到效果。
• E、当不满足上述要求,调整排水工程方案,设计疏干井 的排水量或通过调整各井之间的距离及其他参数(K、T、 A)来达到效果。
牛J1黄包
A4
ZK1 J2
J12
T1yn2 T1yn
ZK15 J13
ZK2
J22
坪子上
T1yn2 J23 T1yn1
穿洞门口 野嘛萝ZK5
吉沙
ZK4 J27
T1y3 ZK3 J21
黄岩
ZK7 J26
A4+500
箐上
ZK8 J20
A5
J3 J4
ZK9 J19
轿子山
三岔构
3003
张家垭口
J5
ZK10 J18
② 充水层承压水柱高 ③充水含水层的厚度
H =74.94m
(R)
M =68.03m
④含水层剩余饱水带厚度
h0 =59.94m
⑤基坑疏干排水水位降深 ⑥ “大井”半径 ⑦影响半径 ⑧引用影响半径
S=15m
(3)计算结果
Q k[(2H M )M h02 ] (m3 / d )
ln R0 r0
• ②干扰井群法
②利用确定了与单地地下水系统有水力联系的 钻孔实测的水位,编制等水位线图,则得出场地 地下水位及其空间分布。
• (五)抽水试验问题
• 1、试验方法:
在勘探场地中,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采用多孔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效果会更好。一是需 要抽水时间更短;二是试验结果更能反映岩层得 导水性和储水性能;三是由于抽水时间短,在岩 溶强烈发育的场地中,能较有效地避免由于抽水 试验水位下竟导致的岩溶地面塌陷以及带来的不 良工程地质问题(灾害)。
(1)模型建立 (2)计算方法
• ①大井法
• 实例: 某场地,设计基坑长250m,宽125m,深12m。基 坑开挖排水,地下水向未来基坑的运动为向集水井的承压 ~无压运动。
• (1)计算公式
Q k[(2H M )M h02 ] ln R0 r0
r0
F
R 2S KH
R0 R r0
①渗透系数 k= 0.1465
• (四)场地地下水位问题 经验不足的人员直接将测得孔中水位不加分
析直接作为水位标在图上,结果造成不能真正查 明场地地下水位。
①首先确定与区域地下水有联系的钻孔。当场 地位于水位地质单元的补给和径流区带时,在施 工中冲洗液漏失的钻孔可认为是与当地地下水有 水力联系的部位。反之,返水孔则为无水力联系 的部位。
• (二)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 1、 观测的意义: 2、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水文地质钻孔设计及布置问题
• 1、钻孔结构设计 • (1)小口径与大口径大区别
承压水 潜水
Q 2KMS 1.366 KMS
ln R
lg R
r
r
Q K (2H S)S 2.732K (2H S)S)
ln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