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地表以下的水体,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的存在可能对工程造成危害。
本文将阐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以及相应的事故预防措施。
地下水的存在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造成以下几方面的危害:一、土体液化:在某些多孔隙、多粒径、颗粒饱满、含水量高、受振动或剪切力作用的土体中,由于地下水的存在,水分对土体颗粒之间的颗粒间摩擦力起到润滑作用,使土体失去原有的抗剪强度而发生液化。
这种现象在地震发生时尤为明显,能够引发土体塌陷、建筑物沉降等严重事故。
二、土体沉降:地下水的存在会导致土体中空隙的充水,土体颗粒间的摩擦力减小,进而导致土体沉降。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体孔隙水压升高,从而降低土体孔隙的有效应力,引发沉降事故。
土体沉降会导致地基下沉,从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地面沉降:地下水位的下降会导致地下水补给减少,使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会使地表地面下陷,影响附近建筑物的稳定性,甚至导致建筑物倾斜、开裂等严重事故。
为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地下水位监测:对基坑或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位进行定期监测,了解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二、降低地下水位:通过排水井、抽水泵等措施,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安全范围内。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小地下水对土体的浸润作用,可以减轻土体沉降和地基沉降的风险。
三、加固地基基础:在地基基础工程中,采取加固措施,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采用灌注桩、钢板桩等加固措施,增加地基的抗剪强度,减小地下水的影响。
四、断面苦土区合理利用:在地基设计和施工中,根据苦土情况合理利用断面苦土区的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对于苦土区,可以选择更深的基础埋设深度,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地下水的存在对地基基础工程可能造成土体液化、土体沉降和地面沉降等危害。
为预防这些危害,可以采取地下水位监测、降低地下水位、加固地基基础和合理利用断面苦土区等措施,保证地基基础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

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摘要:地下水是很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的水源提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和其化学成分,对钢筋混泥土具有很大的侵蚀性,对工程建筑有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勘测、设计,施工等各阶段防治地下水的相关措施,以便有效地防范由地下水引发的工程事故。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分析;侵蚀性;工程建筑;防治一,地下水性质及对工程建筑的危害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体相互作用,而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很多是矿物)随水迁移、聚集,使地下水成为一种复杂的溶液,这种复杂的地下水溶液通常具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和导电性等等的物理性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第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有:O2、N2、H2S、CO2等,地下水中气体分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化学环境。
第二,地下水中含有的离子有:地下水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离子有七种,即:Cl-、SO2-4、HCO3-、Na+、K+、Ca2+、Mg2+。
第三,地下水中的化合物有:Fe2O3、Al2O3、H2SiO3等。
3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由于地下水具有如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因此在地下水中通常具有如下的化学性质:第一,地下水的矿化度。
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低矿化度的水中常以含有HCO3-为主,中等矿化度水常以含有SO2-4为主;高矿化度的水常以含有Cl-为主。
高矿化度的水能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腐蚀钢筋等等。
第二,地下水的酸碱度。
地下水的酸碱度用水的PH值来表示,常温常压下当PH值小于5时,水为强酸性水;PH值在5—7之间为弱酸性水,PH值为7时,为中性的水;PH值在7—9之间时为弱碱性水;PH值大于9时为强碱性水。
第三,地下水的硬度。
通常情况下水的硬度按水中的Ca2+、Mg2+离子的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总硬度,它是指水在未被煮沸时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是指土壤中填充的孔隙中所含有的水分。
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会对其造
成一定的危害。
主要的危害包括地基基础的沉降、侧方不稳定、土壤液化等。
在地基基础
工程中需要有效地预防这些危害,以确保工程的稳定和安全。
地下水会导致地基基础的沉降。
地下水的存在会使土壤变得湿润,导致原本稳定的土
壤颗粒发生变形和位移,从而导致地基基础的沉降。
当地基基础沉降严重时,就会导致建
筑物的变形和破坏。
为了预防这种沉降,需要在地基基础工程中进行合理的排水设计和设
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掉土壤中的地下水,保持土壤的干燥状态,从而减小地基的沉降风险。
地下水会导致地基基础的侧方不稳定。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表土壤的抗剪强度会降低,土体的侧向稳定性会变差,从而导致地基基础侧方滑动、倾覆等事故。
为了预防这种
侧方不稳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足够的护岸、加固地基等,增加土壤的抗剪强度,提高地基的侧向稳定性。
地下水还会导致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是指在地震或其他动力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壤失
去抗剪强度而失稳的行为。
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土壤中的孔隙水饱和程度增加,土壤颗粒
之间的接触力减小,容易发生液化现象。
土壤液化会导致地基基础的沉降、侧向滑动等事故。
为了预防土壤液化,可以采取加固地基、提高土壤的抗液化能力等措施。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地下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的水体,它是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之一。
然而,地下水在建筑工程中可能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包括地基沉降、建筑物变形、地基稳定性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地基沉降地下水位的变动可能导致地基沉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土壤会变得干燥,引起土壤收缩,从而导致地基沉降。
相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容易变软,同样会引起地基沉降。
地基沉降可能会损害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甚至导致建筑物倾斜、倒塌。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地基沉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地基设计阶段,需要对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充分的考虑,并确保地基能够承受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的沉降。
其次,可以采用加固地基的方法,例如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地基板等,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2. 建筑物变形地下水的存在对建筑物的变形产生影响。
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建筑物周围的土壤会变得松动,造成土壤沉降,进而导致建筑物的沉降和变形。
建筑物的长期沉降和变形可能导致墙体开裂、地板变形等问题。
解决方案:要解决建筑物变形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在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影响,并合理选择结构材料和施工方法。
其次,可以在建筑物周围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水,减少土壤的吸湿沉降。
3. 地基稳定性地下水对地基的稳定性也有一定影响。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地基中的土壤可能会干燥收缩,导致地基的稳定性降低。
相反,当地下水位上升时,土壤会变得湿润,对地基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解决方案:为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可以考虑以下对策。
首先,通过合理的排水系统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
其次,可以采取加固地基的方法,如增加地基的承载力、采用加固材料等,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
总结:地下水对建筑工程有一定的影响。
地基沉降、建筑物变形和地基稳定性是地下水带来的主要问题。
通过在设计和施工中充分考虑地下水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
54 地下水对土木工程的不良影响

三、潜蚀
1)机械潜蚀: )机械潜蚀: 1.类型 类型 2)化学潜蚀: )化学潜蚀: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 )机械潜蚀: 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土冲走, 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 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形成管涌。 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形成管涌。 2)化学潜蚀:在地下水和一氧化碳等作 )化学潜蚀: 用下,能使岩石中的长石、 用下,能使岩石中的长石、云母等矿物 变为高岭石、绢云母和其他粘土矿物。 变为高岭石、绢云母和其他粘土矿物。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
−
−
2+
、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与混凝土中的 离子的含量超过一定数量时,
Ca(OH ) 2 发生反应。 发生反应。
Ca(OH ) 2 + MgSO4 = Mg (OH ) 2 + CaSO4
Ca(OH ) 2 + MgCl2 = Mg (OH ) 2 + CaCl2
硬石膏 二水石膏使体积增大31%,产生0.15MPa的膨胀压力,破坏砼。 二水石膏使体积增大31%,产生0.15MPa的膨胀压力,破坏砼。 31% 0.15MPa的膨胀压力
2.当硫酸根浓度不大时,与砼中的铝酸三钙起作用生成水 当 • Al 2 O3 • 6 H 2 O + 3CaSO4 + 25H 2 O = 3CaO • Al 2 O3 • 3CaSO4 • 31H 2 O
水化硫铝酸钙结合着很多的化合水,体积可膨胀近2.5倍 破坏力很大。 水化硫铝酸钙结合着很多的化合水,体积可膨胀近2.5倍,破坏力很大。 2.5
(二)分解类侵蚀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及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在北京地铁施工过程中,隧道穿越含水层时 经常遇到涌水现象,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 同时,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地下水的活动也 可能导致隧道结构发生变形,甚至引发塌陷 等事故。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北京地铁建设 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查、合理设
计隧道结构、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等。
上海某大型建筑工程中的地下水问题及处理措施
广州某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的地下水问题及处理措施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广州某高层建筑基础工程中,地下水问题表现为对基础承 载力和稳定性要求的影响。
在广州地区,由于地质条件复杂,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经常 面临地下水的挑战。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应对地下水问题。常见的处理 措施包括桩基、止水帷幕、排水降水等。这些措施能够有 效地提高基础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高层建筑的安全使用 。
02
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具体影响
施工难度增加
土壤液化
地下水位的波动会使土壤变得疏松,导致土壤液化,影响地基稳定性,进而增加 施工难度。
地下管线干扰
在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与其他地下管线产生冲突,需要额外的时间和资源进 行管线迁移或保护。
施工进度受阻
降水需求
为了降低地下水位,需要进行降水作 业,这会延长施工周期。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
地下水的流动和压力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影响工程安全和稳 定性。
预防措施
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和评估,了解土壤结构和地下 水情况,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如土壤加固、排水降水等。
地下管线腐蚀
地下管线腐蚀
地下水可能对地下管线造成腐蚀,影响管线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预防措施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及事故预防地下水是指位于地表以下的水,它是地球上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地基基础工程中,地下水也可能会带来一些危害,并且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发生。
有效预防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非常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以及事故预防措施。
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基变形和沉降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以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支撑系统,地下水的存在会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当地下水的水位波动较大时,地基基础很容易受到影响,导致地基变形和沉降。
特别是在软土地区,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更为明显。
2. 土壤侵蚀和冲刷地下水的流动会对土壤产生侵蚀和冲刷的作用,对地基基础的稳定造成威胁。
特别是在地层中存在多孔介质或裂隙时,地下水会更容易引起土壤的侵蚀和冲刷。
3. 土体强度降低地下水不仅会对土壤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还会对土体的力学性质产生影响。
当土体中的饱和度增加时,土体的强度往往会降低,从而影响地基基础的稳定性。
4. 土壤液化现象地下水在地震或其他外部震动的作用下,会导致土体发生液化现象。
土壤液化会导致地基基础的失稳和沉降,严重时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损坏。
在面对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危害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事故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地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造成的影响。
1. 地质勘测和水文地质调查在进行地基基础工程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和水文地质调查,了解地下水的情况。
通过分析地下水的水位、水动力力学特性以及流向等信息,有效评估地下水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可能影响。
2. 合理设计地基结构在进行地基基础结构的设计时,要结合地下水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设计。
在软土地区,在设计地基基础时,可以采用加固处理、预应力锚杆或改良土工程等手段,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3. 采取排水措施针对地下水的存在,可以采取排水措施,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从而减少地下水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浅谈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

浅谈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在建筑工程中,地下水的影响通常是建筑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地下水可以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建筑材料的损耗、建筑物的防水能力和建筑工程的成本等方面。
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地下水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地下水对建筑物的稳定性的影响地下水的水位高度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如果地下水位高于地面,那么建筑物就有可能会发生滑坡、沉降或者坍塌。
因此,对建筑物周围的地下水进行有效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将建筑物周围的地面进行加固,或者采用地下防水带来限制地下水的渗透。
二、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损耗的影响地下水的酸碱度、盐度和含硬度物质的程度可能会引起建筑材料的损耗,比如混凝土、水泥和钢筋等。
此外,当建筑物在长时间的浸泡时,建筑材料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因此,需要对建筑物所处的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保证建筑物在不受地下水损害的情况下更长久的存在。
三、地下水对建筑物的防水能力的影响地下水可以对建筑物的防水能力造成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当建筑物需在潮湿环境下使用时,如果不采用相应的防水措施,就很容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到后来可能需要频繁进行基础维修,这将会给建筑物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建筑工程中的防水技术,包括有效的天然防水及人工防水措施,都是必不可少的。
四、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成本的影响在工程成本控制的方面,地下水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
特别是在建造靠近地下水位的建筑物时,需要进行更多的安全措施,以此保持建筑物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从而增加了成本。
此外,地下水的质量问题也会影响成本因素,因为当地下水的质量不达标时,需要增加更多的防范措施及维护费用。
综上所述,地下水的影响是建筑工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通过对建筑地下水的有效管理和正确的控制,可以大大减少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
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地下水管理和控制应是必不可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建筑中地下水危害及防治摘要:地下水是很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的水源提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工程建设中,由于地下水的特殊性和其化学成分,对钢筋混泥土具有很大的侵蚀性,对工程建筑有极大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勘测、设计,施工等各阶段防治地下水的相关措施,以便有效地防范由地下水引发的工程事故。
关键词:地下水;化学分析;侵蚀性;工程建筑;防治一,地下水性质及对工程建筑的危害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体相互作用,而岩土中的可溶性物质(很多是矿物)随水迁移、聚集,使地下水成为一种复杂的溶液,这种复杂的地下水溶液通常具有温度、颜色、透明度、气味、味道和导电性等等的物理性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第一,地下水中常见的气体有:O2、N2、H2S、CO2等,地下水中气体分子能够很好地反映地球化学环境。
第二,地下水中含有的离子有:地下水中含量最多、分布最广的离子有七种,即:Cl-、SO2-4、HCO3-、Na+、K+、Ca2+、Mg2+。
第三,地下水中的化合物有:Fe2O3、Al2O3、H2SiO3等。
3地下水的主要化学性质由于地下水具有如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因此在地下水中通常具有如下的化学性质:第一,地下水的矿化度。
水中所含离子、分子及化合物的总量称为水的总矿化度,低矿化度的水中常以含有HCO3-为主,中等矿化度水常以含有SO2-4为主;高矿化度的水常以含有Cl-为主。
高矿化度的水能降低水泥混凝土的强度,腐蚀钢筋等等。
第二,地下水的酸碱度。
地下水的酸碱度用水的PH值来表示,常温常压下当PH值小于5时,水为强酸性水;PH值在5—7之间为弱酸性水,PH值为7时,为中性的水;PH值在7—9之间时为弱碱性水;PH值大于9时为强碱性水。
第三,地下水的硬度。
通常情况下水的硬度按水中的Ca2+、Mg2+离子的含量的多少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总硬度,它是指水在未被煮沸时Ca2+、Mg2+离子的总含量。
(2)暂时硬度,它是指水在被煮沸时水中的Ca2+、Mg2+离子因失去CO2生成沉淀碳酸盐而失去的Ca2+、Mg2+离子的数量。
(3)永久硬度是指水经过煮沸后,仍然留在水中的Ca2+、Mg2+离子的含量,也就是总硬度与暂时硬度的差值。
总的说来,地下水的矿化度、酸碱度和硬度对水泥混凝土的强度都有影响。
4地下水的侵蚀性具体地说,即为侵蚀性的CO2和游离的CO2。
CO2是地下水中的气体成分之一。
以气体状态存在于水中的CO2称为游离的CO2。
当水中游离的CO2的量增加时,水溶解碳酸盐的能力就相应的增强。
当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HCO-3时,必须有相当的游离CO2与之保持平衡,这部分游离的CO2称为平衡CO2。
游离的CO2一部分与新生的HCO-3相平衡,另一部分则消耗于对碳酸盐的溶解,这后一部分的CO2就被称之为侵蚀性CO2。
不是所有的游离CO2都能和碳酸盐起作用,能溶解碳酸盐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外,SO2-4与混凝土中的某些成分相互作用,生成含水硫酸盐结晶,体积膨胀,使混凝土结构破坏,,也称为结晶式侵蚀。
另外,镁盐和混凝土中的Ca(OH)2作用,形成Mg(OH)2和易溶于水的CaCl2,而使混凝土结构破坏。
5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危害(1)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工程建筑的危害影响极大,如地下水位上升,可引起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的降低,在有地震砂土液化的地区会引起液化的加剧,岩土体产生变形、滑移、崩塌失稳等不良的地质作用。
再有,在寒冷地区产生地下水的冻胀影响。
其实就建筑物本身而言,若是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内发生上升变化,水浸湿和软化岩土,因而使地基土的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建筑物则会产生过大的沉降,导致地基严重变形。
尤其是对于结构不稳定的土(例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等)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对设有地下室的建筑的防潮和防湿也均为很不利。
(2)地下水侵蚀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对混凝土、可溶性石材、管道以及金属材料的侵蚀和危害。
突出表现在地下水的侵蚀性和地下水中的化学性质的积极作用,在工程上带来很大的危害,侵蚀性在或快或慢的进行,改变了各种建筑材料的使用预期。
(3)在饱和的砂性土层中施工,由于地下水的水力状态的改变,使土颗粒之间的有效应力等于零,土颗粒悬浮于水中,随着水一起流出的现象被称为流砂。
这种不良地质作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会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困难,或者直接影响建筑工程及附近建筑物的稳定。
(4)如果地下水渗流水力坡度小于临界水力坡度,那么虽然不会产生流砂现象,但是土中细小颗粒仍有可能穿过粗颗粒之间的孔隙被渗流带走。
其结果是使地基土的强度受到破坏,土下形成空洞,从而导致地表塌陷,破坏建筑场地的稳定,此种现象就是常说的潜蚀。
(5)地下水的不良地质作用中,还有一个应尤其注意的是基坑涌水现象。
这种现象发生在建筑物基坑下有承压水时,开挖基坑会减小基坑底下承压水上部的隔水层厚度,减小过多会使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基坑底板形成涌水现象。
涌水会冲毁基坑,破坏地基,给工程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
(6)过度开采地下水,经常造成地面沉陷,塌陷的地面给工程造成极大的危害,经济损失很大。
此类的工程实例很多,例如某一工厂为了赚取更大的利润,工业用水采用地下水,由于开采量超大,过度抽取地下水而造成了地面塌陷成很大的漏斗状,因此而造成周边的建筑开裂,地基很多失稳,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过渡开采地下水的实例告诉我们,地下水资源可以被利用,但是不能盲目的过度的利用,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总之,由于地下水的复杂成分和性质,对工程建筑的不良影响以及危害体现在以上诸多方面,因此工程建筑中要谨防地下水的影响,避免地下水的多种危害。
二、防治地下水的工程措施防治地下水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地下水的危害,同时要加强监管,做好勘测、设计、施工。
验收各阶段地下水防治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一)水文地质勘测要详尽了解最高地下水位的标高、类型、补给来源、水质、流量、流向、渗透系数、压力以及历年气候变化情况、降水量、蒸发量及地层冻结深度等技术指标,这是合理确定工程防水标高、防护要求与地下水防止措施的前提与保证。
(二)结构自防水设计1.选用合理结构形式:应根据防护要求、使用功能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能短的不长、能整的不散,避免结构突变(或断面突变),尽量使结构选型规则、整齐,借以提升结构的整体刚度。
2.优化构造节点设计:构造节点长期以来就有“十缝九漏”的说法,虽然有些夸张,却也充分暴露出变形缝防水存在的问题。
结构设计中要尽量减少裂缝开展及变形缝的设置。
后浇带与构造节点的防水宜优先采用复合式防水设计,如中埋式止水带与外贴防水层复合使用;中埋式止水带与遇水膨胀橡胶条、嵌逢材料复合使用等。
3.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观念:高强度的混凝土中水泥含量较多,产生大量水化热易使结构开裂。
如采用较高强度的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水化热小的矿渣水泥。
(三)降排水系统设计1.排水是指坑内明排,一般是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及集水井,用抽水设备不断将基坑中的渗水排除,疏干开挖土方及基础施工的作业面,随排随挖,措施比较简单。
2.降水是人工强制降低施工面地下水位,常用的降水方法有轻型井点降水、喷射井点降水、电渗井点降水等,采用何种方法一般应根据含水层特性、渗透系数、降水要求(深度)等确定。
(四)支护与隔水设计支护结构不仅能承受基坑开挖卸载所产生的土压力,而且能够有效的承担动水压力,起到阻隔地下水的作用。
其中地下连续墙在软土层大基坑开挖中应用最为广泛。
地下连续墙是在泥浆护壁的条件下分槽段构筑的钢筋混凝土墙体,其刚度大,止水效果好,并且可以作为拟建主体结构的外墙,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内撑式支护、水泥土重力挡墙支护、土钉支护、钢板桩支护、锚杆支护、喷射混凝土支护等也都能起到相应的支护隔水功能。
尤其是锚杆支护现已广泛应用于煤矿井田开拓及地铁隧道掘进等地下工程中。
(五)抗浮设计主体工程采用天然地基时,单层地下室或裙房地下室可采用加大恒载(如覆土)抗浮。
例如,国家体育馆地基位置较深,恰恰这块地的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对场馆产生较大浮力。
经过多次研究,最终选用8万吨废旧钢渣回填。
大空间、大面积的单层地下室亦可采用抗浮锚桩协助抗浮。
(六)特殊施工工艺——冻结法冻结法是利用人工制冷技术对地层土体进行加固支护的一种施工方法。
1862年英国首先利用人工地层冻结技术成功地进行了深基坑开挖围护,随后,我国的基坑及地下工程建设中也较多采用冻结法,如润扬大桥悬索锚碇施工、上海地铁线施工以及80%以上的煤矿井筒掘进等都采用了冻结法。
冻结法以氨水为制冷剂以盐水作为冷媒剂,通过人工制冷的方法实现施工面内地下水冻结,一方面有效地阻隔地下水对施工面的干扰,另一方面,被冻结的土层具有较强的承载力,能够很好的支撑土壁。
冻结法不仅具有适应性强、隔水效果好、干作业、无污染无噪音等优点,而且其经济效益也是不容忽视的。
基坑越深,冻结法施工越具有优越性。
一般认为,当基坑深度小于7m时,冻结法在经济上不合算,当基坑深度大于l0m时,冻结法在经济上显示出优越性。
三、结语只有充分认识到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作用,深入了解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监管并及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我们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1] 颜於滕,浅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9[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S].[3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