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复习知识清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1)喜欢熊猫的人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2)喜欢猴子和猫的人数同样多。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少?
给这些同学分类。
(1)按不同的活动分一分,填写下表。
4
5
3
6
(2)如果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大人 孩子 人数 8人 4人
男
女
人数 6人 6人
分类标准不同,分得结果也不同。
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
6 4 3 3
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数量
会飞的 不会飞的
3
6
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数量
4条腿 6
2条腿 3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会飞的比不会飞的少多少只?
345
交流展示:数一数,每种形状的气球各有几个呢? 你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结果吗?展示你的方法。
象形统计图 像这种把同类事物排成一列画出的图,叫象形统计图。
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记录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345 记录和呈现方式虽然不同,但分类结果都相同。
交流展示:你还能按照什么来分类呢?说一说,用自 己喜欢的方法记录并展示结果。
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如下图。 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
人数 3 6 6 7 8 根据上面的统计结果回答问题。 (1)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2)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3)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1)班同学最喜欢的小动物的情况如下图。 根据统计图填写统计表。
人数 3 6 6 7 8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事物的基本属性,学会对物品进行简单的分类;2.感知和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3.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归纳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1.认识分类与整理的概念;2.能够简单分类不同类型的物品;3.培养学生对物品整理的兴趣和习惯。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分类的准确性和整理的规范性;2.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物品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类标签、各类物品示例、实物案例;2.学生准备:学习用书、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分类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10分钟)•通过生动的例子讲解分类和整理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
3. 分类练习(15分钟)•分发各类物品给学生,让学生根据相关属性进行分类,并简要描述分类的规则。
4. 拓展训练(10分钟)•学生自行整理书包或课桌,分享整理心得,培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二课时1. 复习与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的知识点,导入本节课内容。
2. 分类游戏(15分钟)•设计分类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巩固分类的能力。
3. 整理实践(15分钟)•指导学生整理教室或个人物品,培养整理意识。
4.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请学生总结分类与整理的重要性,并反思今天的学习收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深度理解分类与整理的概念和重要性。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
下节课将更注重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整理能力。
七、作业布置1.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及书包;2.家里寻找不同类型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并写出整理心得。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通过细致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分类与整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基础基础知识点归纳 (1)

第三单元知识归类一、我会写他河说也地听哥单居招呼快乐玩很当音讲行许二、易错字他:左面是“亻”,不要写成“女”。
地:左面最后一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哥:上面最后一笔是“丨”,不要写成“亅”。
居:部首是“尸”,不要写成“户”。
乐:由五笔组成,第二笔是“∟”。
玩:“王”最后一笔要变成提画。
很:右边是“艮”,不要写成“良”。
行:最后一笔是“亅”,不要写成“丨”。
许:右边是“午”,不要写成“牛”。
三、我会认块捉急直河行死信跟忽喊身只窝孤单种都邻居招呼静乐怎独跳绳讲得羽球戏排篮连运四、多音字乐 [lè] (快乐) [yuè] (音乐)只[zhī] (一只鸡)[zhǐ](只要)种[zhǒng] (种族)[zhòng](种地)[chóng](姓种)得 [dé] (得到)[de](要不得)[děi](可得注意)说[shuō](说话) [shuì](游说)行 [xíng] (行走)[háng] (银行)五、近义词喊——叫偷偷——悄悄忽然——突然飞快——急速孤单——孤独后来——以后邻居——街坊独自——单独正好——恰好许多——很多快乐——愉快(高兴、欢快、开心)六、反义词许多——很少偷偷——公开飞快——缓慢独自——结伴正好——不巧安安静静——吵吵闹闹静悄悄——闹哄哄(闹嚷嚷) 快乐——难过(伤心、痛苦、悲伤) 七、词语搭配("地"后面+动词)偷偷地跟偷偷地哭偷偷地笑飞快地游飞快地跑飞快地走安安静静地睡觉安安静静地休息安安静静地坐着八、好句积累1.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4.人多,什么游戏都能玩,拔河,老鹰捉小鸡,打排球,打篮球,踢足球……连开运动会也可以。
赠送以下资料考试知识点小技巧大全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

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
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3. 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够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重点
难点
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
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
课件、气球卡片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想请大家看两张图片,大家帮我选一选,我想在书架上找一本《格林童话》书,你们觉得我应该去哪个书架找呢?为什么?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重点
难点
重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每一组一袋各种形状的平面图形、一幅七巧板、课件、投影等。
教 学 设 计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师:那我们看,这些人进入了游乐园后,看他们到哪里了?(售票处)他们要进快乐城
堡,刚才你们有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会该怎么进行分类呢?为什么?
生:大人一类,小孩一类。因为售票处只卖大人票和小孩票。
师:那他们继续往下走,到了戏水乐园,这回该怎么分类呢?
生:按男女分类,因为有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
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体会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单元教学难点: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难点: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感知分类出示例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
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全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分类和整理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分类和整理事物的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整洁、有条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了解分类和整理的概念。
2.能够运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分类和整理事物。
教学难点1.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分类和整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彩色图卡、玩具、物品、幻灯片等3.其他:课堂活动安排、教学参考资料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杂乱的物品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并引出“分类”概念。
2.课堂讨论:通过学生讨论不同物品的特征和共同点,引导学生自己制定分类标准。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彩色图卡表示不同分类的物品,然后相互交流并互相讨论。
4.总结归纳:老师带领学生总结不同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相关练习。
2.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引出“整理”概念。
3.教学示范:老师用具体物品演示如何对物品进行整理,鼓励学生模仿。
4.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整理自己的物品,比较不同组的整理结果。
5.总结反思:帮助学生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让学生整理家里的书桌、玩具等物品,写下整理的心得体会。
2.拓展练习:设计一些情境题,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分类和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分类和整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观察、归纳、分类和整理的能力。
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之外也能运用所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优秀课件

34 5 534 34 5
思路分析:这些水杯从功能上看,它们都是喝水 用的;从形状上看,却不相同,有的水杯带盖, 有的水杯带把……根据这些属性,可以分别以它 们为标准,对图中的水杯进行分类。
规范解答:根据有没有带盖可以分为两类: 根据有没有带把可以据价格高低可以分为三类:
2.分一分,填一填。
第3单元整理和复习
例1 你能按不同的种类给下面这些物体分类 并数数各有多少个吗?
思路分析:观察上面的物体发现,可以将其分为三 类,即体育用品、蔬菜和水果,数一数,体育用品 有4个,蔬菜有4个,水果有2个。 规范解答:
1.把蔬菜圈起来,并填一填。 蔬菜有(4 )种。
例2 下面这些水杯可以怎样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分类与整理》知识讲解及考前冲刺卷(二)

故答案为:12;19;14;9;5.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填充,关键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9.二(4)班要举办联欢会,如表是第一小组调查的全班同学喜欢吃的水果情
况.(每人只能选一类)
种类
苹果
桃
梨
香蕉
人数
14
8
6
10
(1)喜欢吃 苹果 的人数最多,喜欢吃 梨 的人数最少. (2)二(4)班共有 38 人. (3)喜欢吃苹果的比喜欢吃梨的多多少人? (4)如果你去买水果,你会根据调查情况怎么买?为什么?
(2)因为一小获奖人数最多,我觉得李晓同学最有可能是一小的学生.
(3)如果每个
代表2人,上面的数据中,一小获奖人数用5个格表示,二小获奖人数用2个格表.
【解答】解:(1)一小获奖人数最多,四小获奖人数最少.
(2)因为一小获奖人数最多,我觉得李晓同学最有可能是一小的学生.
(三角形下面),一共8个;正方形:窗子(2个)、垃圾箱的面及放物口、一共4个;三角形:树冠(4个)、
垃圾箱面(长方形上面)、一共5个;圆:“烟”(4个)、垃圾箱的轮子(3个),一共7个.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即可回答.
(3)各种平面图的个数之和就是一共用平面图的个数.
(4)一棵树需要2个三角形,1个长方形,据此即可计算出果还要设计3棵和图中一样的树,需要添加多少个
(3)二(2)班获奖的人数是二(1)班获奖人数的一半,二(1)班有 10 名同学获奖.
(4)二年级一共有 34 名同学获奖.
【分析】(1)通过观察统计图可知,二(2)班有5名同学
获奖,比二(4)班少1人,所以二(4)有6名同学获奖.
(2)二(3)班有4名同学获奖,二(5)班比二(3)班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