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是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章,全文讲述了王羲之在兰亭赏花、品茗、作诗、陪友,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序”的故事。
该文言文自然流畅,情感真挚,被誉为传世经典之一,后来还被许多名家提炼成楹联、篆刻,成为文化珍品。
下面,我们将为大家呈现《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凝瞩恍惚者,俯仰由人,而并涉以百万亿计,而竭其精微,视之所及,或未始有物,而后之视,亦复如是。
兰亭之会,荟萃成趣,所以然者,以茶酒之意,达磨礼之节,饮食之器,则民情之至也。
维是次也,山川壮观,颓垣废址,旧事重兴,览微知着;如果然者,则东篱菊已陨,西园梅尽,独来乘兴,为此游览,不亦宜乎?至若春和景明,波澜起伏,烟霞瀰漫,落英缤纷,天真云散,远近光波,悉以寄映,晴明度朗,襟情并至,所以庶乎游也。
华灯初上之夜,有数百妓在场中,翩翩起舞;遥相呼应,风送景德,普乐咏奉,自是花落花开之游,人盈人散之场,几时乎君子一笑,矫然而过,夫何妨乎塞上一士,胡为乎琵琶,所弹者无他,是故弹之者,其音哀而不能自已也。
萧萧干柴,空余岁月;不寒而栗于闲庭;目断耳销之间,实已数十年矣。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时年癸丑,初春的一个傍晚,我们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汇聚一堂,举行禊事。
众贤齐集,各年龄阶层都有人来。
此处有高峻的山峦和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的湍流,在左右的峡谷中流淌。
我们把这当成了漫游酒宴的场所,彼此坐着,迎着美玲曲把饮料一遍又一遍地畅饮畅歌。
虽然没有管弦乐器的陪衬,但酒壮情长,一杯美酒和一首诗歌,足以畅快地表达内心的凄苦。
在这个日子里,天气晴朗,气息清新,风和日暖。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1《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成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谮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生死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
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
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
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
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
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
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
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
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
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所写的一篇文言文,也是我国古代书法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下面将为大
家介绍《兰亭集序》的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兰亭临帖局,钩阑夜泊船;拔山盖世功,名垂青史篇。
茫茫四海风尘,何处是吾家?水阁云楼观潮,栏干物外愁。
殊途同归鸿雁,异梦同追岁华;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深处有人家,桃花流水明春社。
绿水青山接天莫,眼底识无余子。
二、翻译:我在兰亭临帖局中,钩住阑干,夜泊着一艘船;我的笔墨有拔山盖世之功,被载入了《青史篇》的名册。
在浩瀚的四海风尘中,我又在哪里才能找到我的故乡呢?水阁上的云楼可以观潮,但我站在栏杆上望着外面的景色,仍然感到愁绪万千。
鸿雁虽然走的是不同的路,却都是为了归巢;我们也都会追逐梦中的岁华,却不知历史上兴亡更替的事物究竟有多少,翻江倒海似乎永无休止。
然而,生活因此更显得丰富多彩,年复一年,江水流去,一如既往,仿佛江月也在岁月中永无休止。
但我不知道江月等待着何人,只看到长江流水向远方奔去。
白云深处有一个人家,桃花随着流水明春时节继续开放。
绿水青山伸向天际,看到这样广阔的世界,人们心中就无法寻找到非此即彼的答案了。
通过对《兰亭集序》的翻译,我们更容易理解其中所含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学。
当我们欣赏这篇文章时,不仅要注意其美妙的文学之美,更要理解它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完善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

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兰亭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
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兰亭序全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喜欢。
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稧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詠,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蹔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
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
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
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释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注释兰亭集序王羲之〔魏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趣一作:曲)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王羲之兰亭序的全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序的全文及翻译兰亭序是我国著名的行书书法作品,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创作出来的书法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那么,关于兰亭序的全文及翻译,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全文与翻译,希望能帮到你。
兰亭序的作品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shào)长(zhǎng)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怏(yàng)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的作品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
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
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兰亭集序》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兰亭集序》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兰亭集序 /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兰亭集序 / 兰亭序朝代:魏晋作者:王羲之【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及注释】【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 《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 无常的感慨。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译文,希望对您有所帮 助!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 ?a href='/wenxue/zawen/' target='_blank'>杂文 砍一常 阋约 犹 椋 趴衫忠病?/p>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 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 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 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 了做禊事。
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
兰亭这个地方 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 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 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 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 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
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 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
虽然各有各的爱好, 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
感 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
1/7
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
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 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 归结于消灭。
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 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 总难免要在读 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 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 可悲呀。
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纵使时代变了, 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世的读者, 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 345—356 年共 12 年。
永 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 41 人。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 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
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
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 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 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
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
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
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 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流,使 动用法。
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
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2/7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人与人相交往, 很快便度过一生。
夫, 句首发语词, 不译。
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
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 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
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
放浪, 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趣舍,即取舍,爱好。
趣,通“取”。
万 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 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
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 迹”。
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
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
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 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
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 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固,本来、当然。
一,把…… 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
虚诞,虚妄荒诞的话。
殇,未成 年死去的人。
妄作,妄造、胡说。
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出自《齐
3/7
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4/7
5/7
6/7
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