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辩论赛人性本恶辩词

合集下载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论稿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论稿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论稿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篇一正方(文学院):人性本善反方(新闻学院):人性本恶正方立论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好。

1993年的国辩赛场一场魅力十足的人性之辩让人回味至今,20年之后的武大金秋今天我们又能够带来怎样的思考呢?站在正方的四位辩手今天我们想告诉大家的是:20年过去了,辩论还在,人性也还在。

回到比赛,今天的辩题是一个性质判断,而一个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对于性质的判断必须依赖于对事物整体的判断,所以要弄清人的性质为何就必须站在人类整体意识的高度上来审视。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也曾指出,人的本质就是人类意识的展现过程和发展过程。

人性就是人性的历史。

马克思也曾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先天的,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因此,要判断人性的善恶就是要看人性整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呈现出的主导面是恶的还是善的。

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对于善恶的定义都不尽相同,甚至会大相径庭,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推动历史发展的就是善,而阻碍大多数人利益阻碍历史发展的就是恶。

因此我方认为人性本善就是认为人类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对自己的行为有不断地理性和深入的认知,并且不断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善的导向。

我方论证理由如下:第一,人类从古至今共同意识的总体特征是知善向善。

从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从男尊女卑大行其道到现在男女平等深入人心,从黑奴受尽歧视到我们现在的反歧视法案的完备,人们在不断地与人为善。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工业时代对环境肆意破坏到我们现在对绿色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人们也逐步意识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人类的善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在不断地深化与拓宽,人性也随着人类的整体意识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呈现出善的特征。

第二,人类从古至今共同行动的整体特征是为善择善的。

回望历史,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的时候为了根本利益选择了善的道路,推动了历史发展。

的确,人类有过错误,但是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人类的选择失误与牺牲不是以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作为妥协的。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正方一辩: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正方三辩: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反方四辩: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正方一辩: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反方二辩:我方三辩早就解释过了,我想第四次请问对;正方四辩:我再说一次,善花为什么结出恶果,有善端;反方二辩:如果恶都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正方二辩:反方一辩:我方明明回答过了,为什么对方辩友就是对此听而不闻呢?到底是没听见,还是没听懂啊?(笑声、掌声)正方三辩:你有本事再说一遍,为什么我们听了,从来没有听懂过呢?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您说荀子说性恶,但是所有的学者都知道荀子是无善无恶说。

反方四辩:我第三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如何开出恶果呢?第一个所谓恶的老师从哪来呢?正方一辩: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如果人性本恶,是谁第一个教导人性要本善的?这第一个到底为什么会自我觉醒?反方二辩:我方三辩早就解释过了,我想第四次请问对方辩友,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的?正方四辩:我再说一次,善花为什么结出恶果,有善端,但是因为后天的环境跟教育的影响,使他作出恶行。

对方辩友应该听清楚了吧?我再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泰丽莎修女的行为,世界上盛行好的行为,为什么她会做出善行呢?反方二辩:如果恶都是由外部环境造成的,那外部环境中的恶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反方三辩: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也告诉我们这两天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这种大盗。

(笑声、掌声)正方三辩:我们就很担心人性本恶如果成立的话,那样不过是顺性而为,有什么需要惩罚的呢?反方四辩:对方终于模糊了,我倒想请问,你们开来开去善花如何开出恶果,第五次了啊!(笑声、掌声)正方一辩:我方已经说过了,是因为外在环境的限制,我倒想请问对方同学了,对方同学告诉我们,人有欲望就是本恶,那么对方同学想不想赢这场比赛呢?如果想的话,您可真是恶啊!(笑声、掌声)反方一辩: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因为没有善端就没有善。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首先,我想明确表态:人性本恶。

这是一种客观事实,不是主观臆断。

人类自古以来就有贪婪、嫉妒、仇恨等负面情绪存在,这些情绪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无法完全消除。

而且,人类历史上的战争、暴力事件、犯罪等现象也表明了人性的恶。

其次,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证明人性本恶。

心理学实验表明,人类天生就有一种“负面情绪偏差”,即人们更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忽视正面情绪。

这种偏差使得人们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

最后,我们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证明人性本恶。

社会学研究表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对于人性的影响非常大。

社会制度的不公正和贫富差距的扩大,会导致人们的不满和反抗,从而引发社会动荡和暴力事件。

这些都是人性本恶的表现。

因此,我认为,人性本恶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够否认它的存在。

只有认清了人性本恶,才能更好地引导人们,避免人性的恶行。

谢谢!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作为二辩,我认为人性并非本恶。

首先,人性是复杂多样的,不能仅仅从一些负面情绪来判断人性的本质。

人类有着同情心、关爱心、信任等积极情感,这些情感同样是人性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不能仅仅从历史事件来判断人性的本质。

历史上的战争和暴力事件是人类文明的倒退,是人性的失败。

而人类文明的进步,则是建立在人性善良的基础之上。

人类的道德标准和伦理观念不断发展和进步,也表明了人性的善良。

最后,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来证明人性并非本恶。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正义之士、慈善家、志愿者等,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着人性的善良。

这些人的存在,证明了人性同样有着善良的一面。

因此,我认为,人性并非本恶,我们应该鼓励人性的善良,发挥人性的积极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谢谢!三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我认为,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恶劣的一面,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本善或本恶。

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人性辩论赛辩词》一辩发言稿:尊敬的裁判、各位辩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正方一辩,今天我方的论点是:人性本善。

从哲学角度看,人性本善的观点并非凭空捏造。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善是人的内在本性。

近代启蒙思想家霍布斯也曾提出,人是理性且追求幸福的动物。

这些哲学流派和思想家为我们探讨人性本源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

从伦理学角度看,人性本善的观点在诸多伦理学家那里也被认同。

亚里士多德在其伦理学中提出,人的自然善性就是趋善避恶。

孔子在其著作中亦多次强调“仁爱”,将人性之善视为一种客观存在。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性本善的理论也有其依据。

心理学家米勒和罗斯在《心理学今日》人性中有一种同理心和互助的本能。

这种本能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类合作与共存的基础。

现实世界的种种表现也能佐证人性本善的观点,每当社会需要援助时,总有爱心人士站出来帮助他人,这正是人性中善的一面在闪光。

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也证明,对善的追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人性本善的存在是多学科研究下的共识,只要我们坚守这一信念,不断培养和激发人性中的善,就能够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聆听,接下来我将积极回应反方的挑战,继续捍卫我们的人性本善论点。

二辩发言稿:尊敬的裁判、各位辩友、现场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

我是正方二辩,上一辩友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人性本善的理论支持和现实例证。

我将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历史学三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人性本善的观点。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类天生具有亲社会行为。

婴儿在未接受特定社会化训练的情况下,也会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爱护。

心理学家艾普斯坦和穆尔提出的“亲近他人”进一步证明了个体内在的善性。

社会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常常展现出互助合作的行为。

即使在没有外部奖励的情况下,人们也会自发帮助他人。

社会学家鲍尔丁在他的研究中指出,人们乐于与那些友善和愿意分享的人建立联系。

历史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人性本善的例证,面对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人类总是展现出援助之手,共同抗击困难。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资料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资料

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资料人性本恶辩论赛辩词资料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观众:我方的观点是人性本恶。

这并不是说人类本质上是邪恶的生物,而是指人类天生具有一些本能的欲望和行为倾向,如果没有受到适当的教育和约束,这些欲望和行为倾向可能会导致不良后果。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的观点。

一、人类的本能欲望人类天生具有一些本能的欲望,比如追求快乐、避免痛苦、寻求安全感等。

这些欲望本身并不是邪恶的,但是如果没有受到适当的教育和约束,它们可能会导致不良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为了追求快乐而吸毒或酗酒,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同样,一个人可能会为了避免痛苦而逃避责任或伤害他人。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控制这些本能欲望,以确保它们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二、人类的自私倾向人类天生具有自私的倾向,这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本能需要。

然而,如果这种自私倾向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和约束,它可能会导致损人利己的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骗或伤害他人,从而破坏社会信任和合作。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控制这种自私倾向,以确保它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三、人类的攻击性人类天生具有攻击性,这也是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本能需要。

然而,如果这种攻击性没有得到适当的教育和约束,它可能会导致暴力行为。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不满或愤怒而攻击或杀害他人,从而破坏社会稳定和安全。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和道德约束来引导和控制这种攻击性,以确保它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四、教育和社会制度的重要性虽然我方认为人性本恶,但是我们并不认为人类无法改变或改善自己的本性。

相反,我们认为教育和社会制度对于塑造人类的行为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良好的教育和社会制度,我们可以引导和控制人类的本能欲望和行为倾向,以确保它们不会导致不良后果。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教育和社会制度来培养和弘扬人类的善良品质和行为规范,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人性本恶。

人性之恶辩论四辩稿(共五则范文)

人性之恶辩论四辩稿(共五则范文)

人性之恶辩论四辩稿(共五则范文)第一篇:人性之恶辩论四辩稿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在坐的各位同学大家好:很高兴与对方辩友进行这场友谊辩论赛。

在此,请允许我重申我方观点:富有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

在反方辩友刚刚的发言中,对方辩友也可谓是妙语连珠、巧舌如簧。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对方辩友的言论中仍然存在着诸多漏洞,下面请允许我逐一指出:1.对方辩友不断强调....,但请问对方辩友.....(用具体事例,可以是名人轶事,历史,名言格句等来驳论)2.对方辩友还提到,但是不是有.....3.对方辩友还把...拿出来说事,那么对方辩友有没有听清楚我方在一辩(或二三辩)中提到的.....所以.....4.对方辩友还一直纠结于......,不知道对方辩友有没有听过....因而....这不正就是我方的观点吗5.对方辩友一直在回避我方提出..(问题),现在就有我来替您回答....6.对方辩友总对...模糊概念,偷梁换柱,这难道实在无力的同意我方观点吗....总而言之(用一排比作结,提高语气,一剑封喉) 接下来,我将继续为各位理清脉络,阐明我方观点。

首先,我方认为富有相比贫穷而言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

无论是由内及外,我方都有着确凿的理论论证。

我方一辩在开篇立论时曾指明:人性之恶即违反伦理、道德及法律的阴暗心理。

因而,“人性之恶”这一心理现象本就存在于每个人之中,只是每个人暴露的程度不同而已。

古人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因而,对方辩友之前所强调的穷人因为生存所迫而进行的行恶动机本身是不足以论证贫穷更容易暴露人性之恶的。

因为贫穷,所以便需要行恶本身也没有正面直视问题,不具备普遍讨论的条件。

反观富有而产生的动机中,既存在着因为厌倦富足生活而寻求刺激的现象,也有着追求更高层次的富有而产生的贪婪行为。

贫穷之人由于良知限制,不会草率的违背本心作恶,他们主要追求的是满足温饱与生存;而富有之人却拥有着多种多样的行恶动机,令人防不胜防。

人之初,性本善(恶)辩词

人之初,性本善(恶)辩词

正方辩词“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三字经里面的话。

说人刚出生的时候本来是善良的。

他(她)们后来的不同和巨大差异,是后天形成的。

没有哪个坏人是天生的,只是因图一时享乐,经不住诱惑而迷失了方向。

一般而言,对人性的哲学分歧主要有6种:(1)人之初,性本善(孔子)(2)人之初,性本恶(荀子)(3)人的本性是自私的(接近本恶说)(4)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5)人的本质属性是理性思维(6)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是,以笼统的分类应该只有本善说和本恶说,都似乎很有道理,在西方本恶说占上风,因为,西方人没有儒家思想的固有框架,而东方特别是东亚,儒家思想的强势让多数东方特别是中国人无法接受本恶说,主要就是因为这句人之初,性本善(孔子)但是这个“性”应该有多种含义,也就是说应该是广义的。

性质,性情,性格,性别,性欲……都是从“性”开始的。

也说明了它的广义性。

实际上人之初“性”本“色”,这也是毫无疑义的。

因为孔子也说过:“食色,性也!”就是说它本来就是和吃饭一样是人的一种本能。

所以性本来就是天生的。

他后天形成的只是在发展它利用它和操作它。

法国学者Raymond Around 在<知识分子的鸦片>一书中说:我并不否认一场会议里的桌子两边的人有其一定程度的对立,我只是认为,你不可以因为他们有某些观念和见解,就把他们一分为二,说一个阵营是善的化身,属于未来,代表理性,一个阵营是恶的化身,属于过去,代表迷信。

孔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则说“人之初,性本恶”我认为首先要界定善与恶的界限,然而,这才是不可探讨的,因为,随着时代和人类的发展,每个时期善和恶的标准都很模糊,正是因为这样的模糊,才导致这个问题的不可考!比如,把人逼迫到极端(比如饥荒),人就会表现出动物性,残暴,极端自私,当人们饿到一定程度,就算是同类又有什么不可食用的?英国著名的探险队在18世纪在北极探险的时候,最后全军覆灭,到最后这些被当作英国英雄的人自相残食,而几十年后当人们发现他们的尸骨的时候,人们发现他们尸骨上都有用刀砍割的痕迹,经过权威法医的鉴定认为是互相残割食用的痕迹。

人性本恶 辩词

人性本恶 辩词

人性本恶辩词2、给你心疼的人做饭,给你尊敬的人做饭,给你怜爱的人做饭,那手下的力道是不一样的。

做饭的人,要有好心情(xīnqíng),据说只有最恶毒的女子,才能烤出最辣的芥末。

我不知这说法在烹调技法上是否经得起推敲。

——毕淑敏3、邪恶(xié è)事件起因于邪恶。

——亚里士多德4、多少人犯下罪行仅仅(jǐnjǐn)因为不能忍受邪恶!——阿尔贝·加缪5、那些把嫉妒和邪恶作为营养(yíngyǎng)的人,见了最好的人也敢去咬一口的。

——莎士比亚6、好莱坞就是中产阶级价值观集大成者,也是宣传爱国主义的,也是尊重家庭伦理道德的,故事结尾也是大团圆的,正义终于战胜邪恶。

他们是最尊重观众的,可以(kěyǐ)说把检查制度设在观众席上。

——王朔7、时间已经来到,所有时刻全世界最邪恶的犹太敌人,至少要让他们停止角色一千年。

——希特勒8、那一件卑劣邪恶的陈诉不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言词掩饰它的罪状——莎士比亚9、他们的爱是在他们的钱袋里的,谁倒空了他们的钱袋,就等于把恶毒的仇恨注满在他们的胸膛里。

——莎士比亚10、对某个邪恶的恐惧,往往导出更多的邪恶。

——布瓦洛11、美德如此值得嘉许,以至邪恶之徒出于私利也想做好事。

——沃维纳格12、那种用美好的感情和思想使我们升华并赋予我们力量的爱情,才能算是一种高尚的热情;而使我们自私自利,胆小怯弱,使我们流于盲目本能的下流行为的爱情,应该算是一种邪恶的热情。

——乔治·桑13、劳动使人免除三种害处——厌烦、邪恶及贫穷。

——福尔特尔14、人们邪恶的程度几乎是同自己的需要相等。

——莱奥帕尔迪15、懒惰是一切邪恶之门——一个懒惰的人,正如一所没有墙壁的房子,恶魔可以从任何一方面进来。

——乔叟16、在法律上,哪一件卑劣邪恶的陈诉不可以用娓娓动听的言词掩饰它的罪状在宗教上,哪一桩罪大罪极的过失不可以引经据典,文过饰非,证明它确实上合天心——莎士比亚17、我从不惊异于人们的邪恶,却常常惊异于他们的无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是辩论的永恒话题,下面我将从逻辑、理论、事实、价值方面来逐个阐述。

(1)逻辑康德说过这样一句话:“恶折磨我们的人,时而是因为人的本性,时而是因为人那残忍的自私性”许多同学、朋友们请将带有玫瑰色的眼镜摘下吧!就在我写到这里的时候,这世界又发生了多少战争、暴力、抢劫、**,如果人性真是善的话,那么这些罪恶的行为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人性是由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是与生俱来;而社会属性是通过社会生活、社会教化所获得的,它是后天属性。

提到善恶,正如一千个观点会有一千个“汉姆雷特”,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个善恶标准,但是,归根到底恶指的就是本能和欲望的无节制地扩张,而善则是对本能的合理节制。

我们说人性本恶正是基于人的自然倾向的无限扩张的趋势。

曹操说过:“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路易十五也说“再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泰晤时报》记载:有个英国小男孩,他为了得到一辆自行车竟然买掉了自己三岁的妹妹,这些地方还能说人性本善吗?
虽然人性本恶,但是我们这个世界并没有在人欲横流中毁灭掉,这是因为人有理性,人性可以通过后天教化进行改造,当人的自然倾向无限向外扩张的时候,如果社会属性按照同一方面推波助澜,那么人性就会更加堕落;相反,如果我们整个社会倡导扬善避恶,那么人性就有可能向善的方向发展,这一点也不正说明了如儒家思想所倡导的修齐、治平、外王是何等重要吗?如果人性真是本善的话,那孔老夫子何必诲人不倦呢?不赞同的人所犯的错误就在于以理想代替现实,以价值评判代替事实评判,从感情上讲我们同所有的人一样也是希望人性本善的,但是现实、历史、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人性是恶的,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只有正视这个事实,才有可能弃恶扬善。

(2)理论我想问一个问题,既然社会是人构成的,那么外部环境中的恶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不认为本能和欲望就是恶,本能和欲望无节制的扩展才是恶,孔子早就说过:“道听途说,德之弃也”。

所以认为人性本恶主要基于如下理由:第一:人性本恶是古往今来人类理性认识的结晶,早在二千年前,所谓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荀子的性恶论与犹太教的原罪说便已遥相呼应,而近代,从马基雅维里到弗洛伊德,无一不主张人性本恶,这难道仅是历史的巧合吗?相信不会是这样的,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一语道破天机“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时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多的思想”。

另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对这样的真知灼理,至今未能幡然悔悟,这不由让我想起乔西。

比林斯的那句话“真理尽管稀少,却总是供过于求”。

第二:人性本恶是日常生活一再向我们显示的道理,从李尔王不孝的女儿们到《联合早报》上拳击妻子脸部的丈夫们,从倒卖血浆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到杀人不眨眼的拉美毒枭,恶人恶事真可谓横贯古今,不胜枚举,难道我们还要对着《天龙八部》中恶贯满盈、无恶不作,凶神恶煞、穷凶极恶这四大恶人来谈什么人性本善吗?
第三:尽管我承认人性本恶,但不意味着人类前途一片黑暗,人之所以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并不在于他白璧无瑕,完美无缺,而在于能有认识自己的勇气,承认人性本恶;人有判断是非的理性,能够扬善避恶,为了矫治本恶的人性,人们不仅制定法律以平息暴力,规范道德以减少争斗,设立政府以处罚叛逆,而且倡导坚贞以反对意乱行迷,编写童话去诅咒忘恩负义,真可谓苦心孤诣、殚
精竭虑,而有些人却坚持人性本善,言下之意人类所有的道德教化都是多此一举,全盘推翻了!心痛之余我想请问,如果人性本善,那我们要道德观念,法律法规和交通法规干什么呢?如果人性本善的话个人修养、社会教化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3)事实有的人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这不错,但我想请问,如果人都是本善的话谁会拿起屠刀呢?有的人会说,人一教一学便会善,那我看好多人他们作恶事是不要教不要学就会去做的吗?还有些人以为恶都是外因,我想请问,如果鸡蛋没有缝的话,苍蝇会去叮它吗?所以,它还是有内因在起作用,说到这里还可以再提一下善端:如果人人皆自私的话,那么人人都不能自私,因此制约、衡量中产生节制,这就是最早的善源,至于后天的教化,它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下面我将从现实和历史的层面进一步阐述吾之观点。

其一,人类在诞生之初,就已经将本恶的人性显示出来了,人类学研究表明周口店猿人已经懂得用火来把同类的头骨烤着吃,这种生猛烧烤,是何等残忍啊!而《人类的起源》一书中告诉我们,当一个土人的孩子不小心,把一筐海胆掉进海里的时候,土人竟把他活活摔死在石岸上,面对原始人这种残忍的天性,有些人难道还要告诉我们,人性本善吗?
其二,正是因为人性本恶的存在,所以,在人类社会沧海桑田的演进过程中,教化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相当艰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从来不否认,通过后天的教化和修养,人是可以对他的本性进行修改,甚至形成伟大的人格,但是,正是因为有本恶的人性存在,所以我们要知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请大家想一想,看暴力片、**片,是从来没有什么公开的倡导和鼓励,但为什么总有那么多的人要趋之若鹜呢?
其三,认识到人性本恶,其实并不是人类的耻羞,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真理,却不敢去正视它,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是人的尊严这种虚荣被不断剥去的过程。

我看到在神学灵光笼罩之下,人们曾经是相当的夜郎自大,但是,哥白尼的日心说,抹去了人在宇宙中心地位;达尔文的进化论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必然的内在联系;而弗洛伊德则披露了理性的冰山尖之下,人巨大本能的冲动和欲望,今天,我们也只有真正地认识到人性本恶这一基础,才能做到抑恶扬善。

(4)价值抑恶扬善是我的一个根本出发点,故从价值上作最后总结。

第一。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正视历史和现实,回顾历史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感到痛苦和颤抖,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与贪婪齐飞,野心与暴力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与铁血啊!可见本恶的人性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将会给这世界带来什么呢?
第二。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重视道德、法律教化的重要,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向上的人格。

在历史坎坷当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

人类的文明是在人类智慧之光照耀下不断茁壮成长的,饮水思源,借此我们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水的这些中西先哲们,正是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当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的强制走上理论的自约,自约人本性的恶,从而培养一个健全而又向善的人格,可见人性本恶并不意味着人终究成为恶,只有通过社会的教化系统就可以弃恶扬善、化性弃伪啊!
第三。

只有认识人性本恶,才能调动一切社会教化的手段来避恶扬善。

光阴荏苒、逝者如斯,再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而人类精神家园可谓是花果
飘零。

在这个时候我们要警惕,人性本恶这个基本命题。

可喜的是,再东方的大地上,我们说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已经从一阳来复开始走向新的春天。

我们也相信,通过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使人类从无节制的欲望中和理地扼制并加以引导,从他律走向自律,从执法走向立法,人类才可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注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