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综合征-罕见病诊疗指南
巴特综合征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巴特综合征的研究作者:刘云豹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3期【关键词】巴特综合征;低钾血症;代谢性碱中毒【中图分类号】R69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4―0027―011962年,Frederic Bartter首先发现了球旁复合体(肾小球旁器)增生和高醛固酮血症及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之间的关联。
因此,以此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被命名为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现将其简介如下: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B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①烦渴、尿量增加、尿频、夜尿多。
高尿量在胎儿期就已出现,并导致羊水过多、宫内发育迟缓和早产,②低血容量、低血压:低血压主要表现为疲乏,特别是在天气较热时。
③肌无力甚至软瘫,同时伴有呕吐、腹泻、手足搐弱。
④生长发育迟缓,最终身材可能偏矮。
有学者报道16例患者出现怪异面容:三角脸、大眼睛、耳朵突出[1]。
BS4型多伴有先天性神经性耳聋。
BS常见的实验室检查:①严重的低血钾,而血钠、血氯一般在正常范围。
②血镁正常或偏低,10%左右的BS会出现低镁血症。
③血钙正常或偏低。
④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和醛固酮增高。
⑤血浆PGE水平增高。
⑥血气分析示代谢性碱中毒。
⑦尿钾高。
尿钙、尿镁正常或偏高,尿PGE水平增高。
⑧肾功能一般正常。
BS1型、2型患者常见肾钙化,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但一般无需透析治疗。
⑨肾活检显示球旁复合体增生。
2 治疗到目前为止,BS尚无法治愈,治疗主要为纠正电解质失衡,例如低钾血症和可能存在的低镁血症,后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成人患者若血钾>3mmol/L,无需任何处理,若血钾总之,巴特综合征为临床少见病,应减少其漏诊率,提高其诊断率。
[1] Amirlak I,Dawson KP.Bartter syndrome:an overview[J〕.QJM,2000,9 3( 4):207-215.[2] 邵加庆,田成功低钾麻痹诊治的研究进展 [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 5,18(3):255-257.。
Bartter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

Bartter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Bartter综合征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Bartter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主要影响肾脏,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
该病发病率极低,目前我国对其诊疗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为此,中国专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讨论,终于于2023年达成共识,制定了适用于我国的Bartter综合征诊疗方案。
首先,对于Bartter综合征的诊断,专家们建议可以通过分析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认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多尿、腹痛、低血压等,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尿液分析、电解质水平、妊娠试验等。
根据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步的诊断。
其次,针对Bartter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必须采取电解质的补充,特别是镁、钙和钾的补充,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
此外,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可以减轻肾脏损伤,但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对于伴有高血压的患者,利用利尿剂可以降低血压,但药物剂量需根据临床情况来确定。
此外,专家们还强调了Bartter综合征的长期管理措施。
定期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特别是对肌酐清除率的监测非常重要。
此外,家庭成员也要做相关的基因检测,以了解是否携带该疾病的基因。
总结起来,2023年中国专家共识的Bartter综合征诊疗方案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诊断和治疗措施的引导,可以更好地管理这种罕见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该疾病的稀有性和复杂性,诊疗方案还需要不断完善。
中国专家将继续努力研究,不断改进诊疗方案,以更好地帮助患者综合中国专家共识的Bartter综合征诊疗方案,可以看出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依据。
治疗方面,电解质补充、非甾体抗炎药物和利尿剂是主要的治疗措施。
此外,长期管理包括定期监测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以及进行基因检测。
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管理Bartter综合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巴特综合征的科普知识PPT课件

巴特综合征的预后
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和心理咨询的重要 性
谢谢您的观 赏聆听
巴特综合征的科普知识 PPT课件
目录 介绍巴特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的诊断 巴特综合征的治疗 巴特综合征的预后
介绍巴特综合 征
介绍巴特综合征
什么是巴特综合征:一种罕见 的遗传疾病,常见于新生儿 病因: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血 管异常和心脏问题
介绍巴特综合征
症状:低血糖、心脏缺陷、低钙血症等
巴特综合征的 诊断
巴特综合征的诊断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发育延 迟等 医学检查:基因测序、心脏超 声等
巴特综合征的诊断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标准进行确定
巴特综合征的 治疗
巴特综合征的治疗
医疗管理:补充胰岛素、调节 钙平衡等 手术治疗:心脏手术、血管修 复等
巴特综合征的治疗
家庭护理:定期复诊、康复训练等
巴特综合征的 预后
巴特综合征诊断与治疗PPT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低钾血症、代谢 性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等症状
诊断依据:实验室检查显示血钾、血 钠、血钙、血镁等电解质水平异常
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检查 可发现肾小管病变
病理学检查:肾活检可发现肾小管上 皮细胞肥大、空泡变性等病理改变
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发现基因突变, 如BART基因突变等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未来治疗巴特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挑战分析:未来治疗巴特综合征可能面临伦理、技术、成本等方面的挑 战
研究方向建议与合作机会探讨
研究方向建议:基因编辑技术 在巴特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建议:新型药物研发, 如靶向药物、免疫疗法等
合作机会探讨:与其他研究机 构、企业合作,共同推进巴特 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
合作机会探讨:与政府、慈善 机构合作,争取资金支持,推 动巴特综合征的研究与治疗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如饮 食、睡眠、运
动等
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及时发 现并预防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 理状态,避免 过度焦虑和紧
张
遵循医生的建 议,进行康复
训练和治疗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饮食:避免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运动:适当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药物:遵医嘱用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定期检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预防措施: 加强健康 教育,提 高公众对 疾病的认 识和预防 意识
跨学科合 作:加强 多学科合 作,提高 诊断和治 疗水平
持续关注: 关注患者 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巴特综合征的症状

巴特综合征的症状
简介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突变引起的肾小管酸中毒、低钾、碱中毒和生长发育受限等一系列表现。
症状
1. 肾小管酸中毒
•尿液酸性过高
•体内潴留酸性代谢产物
•骨骼破坏
2. 低钾
•体内低钾水平
•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和肌肉无力
3. 碱中毒
•血液PH值高于正常范围
•可能导致疲劳、恶心等症状
4. 生长发育受限
•婴儿期开始发育受限
•受影响的儿童可能矮小、发育迟缓
5. 骨骼异常
•骨质疏松
•容易骨折
6. 肾功能异常
•肾功能受损
•可能出现肾结石等问题
检查和诊断
1. 血尿检查
•检查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水平
2. 尿液检查
•观察尿液PH值和其他指标
3. 基因检测
•通过遗传学检测确定患者是否携带相关基因突变
治疗
1. 药物治疗
•补充碱性药物
•补充钾剂
2. 膳食调理
•控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入
•补充碳酸氢盐
3. 其他治疗
•骨髓移植
•肾脏移植
结论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性治疗。
患者应及早就医,根据症状进行相应治疗,并接受定期复查,以维持健康。
【儿科PPT课件】Bartter Syndrome的临床分型及诊断治疗

定义
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 ,BS)是
以肾脏盐的丢失,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 血肾素及醛固酮水平增高而血压正常, 肾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球旁器增生肥大 为共同特点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因 1962年Bartter 等首先报道而得名
体舒通
三、新生儿型巴特综合征 (antenatal Bartter syndrome aBS)
1.临床特点
aBS 的发病率据国外统计为1/ 5 万~1/ 10万
其最早的临床异常出现于宫内,在胎儿期24~ 36 周多出现羊水过多,并且羊水生化不正常, 以持续高氯为特点 ,而钠、钾及前列腺素水平 正常,患儿多为早产
质平衡,早期主要静脉输注补充氯化钠。2~3 周后
开始口服15%的氯化钠及氯化钾溶液,剂量个体化,
每日分3~4 次口服
其次可以试用安体舒通,利于减少钾的丢失 长期应用前列腺素酶抑制剂是其主要治疗措施,可 以减少尿钙排出,减轻肾钙化,其中消炎痛为首选
消炎痛的使用
推荐剂量为1. 5~2.5 mg/ (kg· d) ,也有曾用至5 mg/ (kg· d) 的报告,但达3 mg/ (kg· d) 已开始出现肾毒性。 小剂量0. 2mg/ (kg· d) 的消炎痛可维持正常尿量及盐 的平衡,但对于高钙尿及肾钙化无效 注意:消炎痛可导致早产儿出现坏死性小肠炎,还 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并且
2. 发病机制
与髓袢的升支粗段细胞膜离子通道缺陷有关
Na+-K+-2Cl- 转运系统:在NaCl 重吸收中 有重要作用的蛋白分子的基因位点位于染色 体15q15-q21 K通道(ROMK) :编码ROMK的基因变异,此 类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4-25
巴特综合征医学PPT

基础研究
病因机制的探讨
深入研究巴特综合征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 等角度揭示其本质,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病理生理过程的研究
通过动物模型、细胞培养等手段,研究巴特综合征患者体内生化代 谢异常的机制和过程,深入了解病情的发展和演变。
巴特综合征医学
目录
CONTENTS
• 巴特综合征的概述 • 巴特综合征的症状和表现 • 巴特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 巴特综合征的预防和护理 • 巴特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01 巴特综合征的概述
CHAPTER
定义和特征
定义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 代谢性疾病,以低钾血症、代谢 性碱中毒为主要特征。
特征
3
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评估
对新药进行严格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确保新药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谢谢
THANKS
疾病模型的建立
建立巴特综合征的疾病模型,模拟患者的生化异常和病理生理过程, 为新药研发和药物筛选提供实验工具。
新药研发
1 2
新药靶点的发现
基于对巴特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理解,发现 新的药物作用靶点,为新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向。
创新药物的研发
针对巴特综合征的病理生理特点和药物作用靶点, 开展创新药物的研发,探索新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并定期进行病情评估和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治疗效果和 患者的安全。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 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肾移植、肾切除 术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和医生的建议来选择。
巴特综合征

• 巴特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临床表现大 致相似的一组疾病。
• 根据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
• 先天性巴特综合征有如下几种变异型:
• 1.经典型Bartter综合征 Henle袢的氯通道基因突变。
• 2.Gitelman综合征 又称伴低尿钙、低镁血症Bartter综合征, 由远曲小管细胞中的噻嗪类敏感性氯化钠协同转运蛋白基 因发生突变所致。
• 3.假性Bartter综合征有长期服用攀利尿剂病史。
Bartter综合征的主要治疗
• 1.纠正低钾血症,适当限制钠的摄入,口服 或静脉滴注钾盐,使用储钾利尿药如螺内 酯、安苯喋啶和阿米洛利,与普萘洛尔合 用可增强疗效,因普萘洛尔可抑制肾素释 放。
• 2.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药,如阿司匹林、吲哚 美辛额布洛芬等。
•
• Gitelmen综合征的生化特点:除低血钾、 代谢性碱中毒外,还有低血镁、低尿钙、 高尿镁。血总钙和游离钙正常,尿钙/尿肌 酐比值≤0.20,而经典Bartter综合征则大于 0.2.大多数Gitelmen综合征尿PGE2正常, 血清Ca、P、VitD或PTH等正常,对骨密度 方面,有骨密度受受影响(受损)和不受 影响两种。
Bartter和Gitelmen综合征
遗传性低血钾伴血压正常或降低
巴特综合征
• 1962年Bartter等首先描述的以低血钾性碱 中毒,血肾素、醛固酮增高但血压正常, 肾小球旁器增生和肥大为特征疾病。称为 Bartter综合征,其早期表现为多尿、烦渴、 便秘、厌食和呕吐,
• 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已认为是由离子通道 基因突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 3.产前型Bartter综合征 编码丁苯尿酸敏感性Na-K-2Cl (NKCC2,I型)或ATP敏感性内向性调校钾通道 (ROMK,II型)的基因突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3 巴特综合征一、疾病概述1962年,巴特等[1]首次报道了2例出现低钾性代谢性碱中毒、高醛固酮血症,血压正常,肾组织学检查显示肾小球旁器肥大的患者,遂将其命名为巴特综合征。
巴特综合征属于罕见病,国外统计的发病率为0.001%[2],科威特发病率是1.7/100000活产婴儿,哥斯达黎加是1.2/100000活产婴儿,瑞典1. 2/1 000000人[3]。
国内报道较少。
巴特综合征(Bartter syndrome,BS)是指一组临床以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的遗传性肾小管疾病。
其遗传模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最主要的致病机制是NaCI在髓襻升支粗段和远曲小管的重吸收障碍。
随着近代生物分子学技术的发展,根据致病基因的不同,目前,包括Ca2+受体基因变异在内,巴特综合征可以分为5个亚型(见图1)。
新生儿I型Ⅱ型各自由于编码Na+-K+-2CI-协同转运体的SLC12A1基因的变异及编码内流K+通道的KCNJ1基因的变异而造成功能缺失。
BSⅡ型是由于CLCNKB基因编码的CIC-Kb Cl-通道功能的丧失。
BSⅡa型是由于编码Barttin蛋白,一种CIC-K凋解亚单位的BSND 基因的变异而造成的。
Ⅱb型是一种双基因疾病.由于编码Cl-通道的CLCNKA 和CLCNKB基因的变异[4]。
而编码基膜外侧的Ca2+敏感的CaSR基因的功能变异,导致了伴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BSV型。
NKCC2的缺乏导致了BSI型,这个蛋白是最主要的Na+,K+和Cl-从尿中重吸收入细胞的通路。
ROMK的变异导致了BSⅡ型,再循环的K+无法由细胞回到肾小管管腔。
患者在新生儿阶段表现为瞬间的高血钾。
小管中K+的缺乏抑制了NKCC2。
Cl-离开细胞通过CLCKNA和CLCKNB通道。
CLCKNB通道的缺失属于BSⅡ型。
BSⅡ型的患者缺乏Barttin产物,这是维持CLCKNA和CLCKNB 通道的正常功能,同样也表达于远端小管和内耳的蜗管。
这也解释了儿童中的感音神经性耳聋。
BSV型是由于钙敏感受体的获得性功能变异,导致了低钙,低钾和高尿钙。
二、临床特征BSI型、Ⅱ型组成了新生儿BS的绝大部分,Ⅱ型即所谓的经典BS,多于青春期甚至成年后发病。
尽管有着相似的生化指标改变,BSⅡ型、Ⅱ型、V型临床表现较I型、Ⅱ型为轻。
而在不同个体,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病情的严重程度亦取决于突变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缺陷的程度:从轻微的形态学改变到功能的部分缺陷甚至完全缺失[5]。
BSI型、Ⅱ型和Ⅱ型由于胎儿多尿而导致羊水过多,并且常常发生早产。
新生儿期的症状包括体重的下降,脱水,多尿而产生的电解质不平衡,低钾,代谢性碱中毒,高钙和继发性钙沉着症[6]。
经典的巴特综合征,即BSⅡ型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就起病,导致生长延迟,多尿,低钾,高肾素,高尿钙和尿中排泄高前列腺素。
三、诊断尽管巴特综合征的诊断可以依靠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但对于其精确诊断和随后的遗传咨询,取决于基因变异上的发现。
Reis等[7]推荐了一个诊断流程图(见图2)。
近年来,在基因诊断上有些新的方法。
Nozu等[8]发现对于尿中细胞遗传物质的分析可以达到尽可能少的侵袭性检查,如抽血或肾活检。
这个方法被部分作者在BSI型的SLC12A1的基因交异探查中推荐。
四、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假性巴特综合征以及其他肾小管性酸中毒鉴别。
假性巴特综合征通常是由于滥用利尿剂等药物或神经性厌食,习惯性呕吐等所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
远曲小管性酸中毒是由于远曲小管分泌H+功能障碍导致远曲小管分泌K+增多,HC03-丢失,临床表现为低K,低血容量,尿浓缩功能降低所致的多饮多尿及低比重尿,但与巴特综合征不同的是有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
五、治疗BS未经治疗,有明显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一旦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比较正常的生活。
治疗主要为纠正电解质失衡,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防止体重减轻和脱水,维持正常血Na+和CI-浓度。
低钾血症,是由于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的激活和继发性高醛固酮血症而导致尿钾丢失增加,纠正低钾血症是治疗的主要目的。
KC1的补充是最好的方式,因为患儿往往同时合并有CI-的缺失。
螺内酯(安体舒通),特殊的醛固酮拮抗剂,可以增加水的排泄同时保留钾。
氨苯喋啶,可以减少钙的排泄,增加镁的丢失。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通过阻止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换,防止了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非类固醇消炎(NSAID)类药物可以减少前列腺素E2的合成。
如果幽现肌肉的痉挛或强直,需要充钙和镁。
BS的预后取决于受体功能障碍的程度。
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存在生长的迟滞或身材矮小症,他们可以通过补充钾,吲哚美辛和生长激素的治疗得到改善。
很少一部分患者会进展成慢性病变,因为肾脏间质的纤维化,甚至直至肾衰竭,需要替代治疗。
肾脏钙质沉着症也会发生,这个常常和高钙尿症有关。
当发生显著的电解质紊乱的时候,心脏节律的异常有时会导致突然死亡。
和BSⅡ型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也需要得到合适的治疗。
六、典型病例患儿,男性,5个月。
因为“喂养困难,呕吐,生长迟缓1月余”人院。
人院前2周在当地医院查血清钾2.4 mmol/L。
患儿出生史无殊,出生体重2950g,否认产前羊水过多史,否认家族史。
收治入院时,患儿体重4.4kg,血压78/48mmHg,心率128次/分,呼吸32次/分,STAMP值为2,FLACCs值为0。
患儿系统检查无殊。
人院后实验室检查,全血检查:血红蛋白150g/L,白细胞13.2×l09/L,血小板510×l09/L。
尿液检查pH 8.0,蛋白(一),尿糖(一),尿红白细胞(一)。
血清Na+122mmol/L,K+2.3mmol/L,CI- 89mmol/L。
根据以上的发观,由于生长缓慢,低钾同时伴代谢性碱中毒,患儿临床诊断巴特综合征Ⅱ型。
患儿接受了静脉和口服钾的替代治疗,同时予以补充液体的质量。
他未被给予吲哚美辛。
其父母无任何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异常。
患儿及其父母均进行了基因的检测。
基因分析结果: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CR)直接测序法检测患儿的CLCNKB 基因,显示患儿存在来源于父亲的错义变异c.1309G>A,p.Gly437Arg(纯合),父母均携带该位点变异(杂合)。
转归:患儿经过治疗后不久,因为其他不可抗拒因素,家属要求自动出院。
(病例资料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提供)参考文献[ 1 ] Bartter FC, Pronove P, Gill JR, et al. Hyperplasia of the juxtaglomerular complex with hyperaldosteronism and hypokalemic alkalosis, a new clinical syndrome[J]. Am J Med, 1962, 33: 811 - 828.[ 2 ] Shaer AJ. Inherited primary renal tubular hypokalemie alkalosis: a review of Gitelman and Bartter syndromes [J]. Am J Mad Sci, 2001, 322: 316 - 332.[ 3 ] Sampathkumar K, Muralidharan U, Kannan A, et al. Childhood Bartter's syndrome: An Indian case series [J]. Indian J Nephrol, 2010, 20: 207 - 210,[ 4 ] Keck M, Andrini O, Lahuna O, et al. Novel CLCNKB Mutations Causing Bartter Syndrome Affect Channel Surface Expression[J]. Human Mutation, 2013, 34(9): 1269 - 1278.[ 5] Al Shibli A, Narchi H. Bartter and Gitelman syndromes: Spectrum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caused by different mutations[J]. world J Methodol, 2015, 5(2) : 55 - 61.[ 6 ] Zieg J, Gonsorcikova L, Landau D, Current view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okalaenua in children[J]. Acta Paediatrica, 2016, 105(7): 762 -772.[7] Zieg J, Gonsorcikova L, Landau D. Current views o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hypokalaerma in children[J]. Acta Paediatrica, 2016, 105(7): 762 -772.[ 8 ] Nozu K. Ijima K, Kawai K, et al. In vivo and in vitro splicing assay of SLC12A1 in an antenatal salt-losing tubulopathy patient with an intronic mutation[J]. Human Genetics, 2009, 126(4) : 533 - 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