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课件2浙教版

探究(tànjiū):魏格纳是怎样提出大陆漂移说的?
提出问题: 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很相对应,是偶然的巧合,还是 非洲大陆曾经与南美大 陆是一个整体, 后来(hòulái)因 为其他原因破裂漂移分开的?
建立假设: 大陆可能(kěnéng)原先是连在一起的,后来才分离 了,那么大陆可能(kěnéng)是会移动的
第三页,共29页。
一、大陆漂移学说(xué shuō)
1.用透明纸在世界 地图的底图上描绘 出非洲、南美洲的 轮廓。
2.将两个轮廓进行 (jìnxíng)拼合, 你有什么发现?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lúnkuò)是相 对应的
第四页,共29页。
地图(dìtú)上的发 现
难道(nándào)仅 仅是巧 合吗?
地方,因为板块 之间会发生 _碰_撞__(_p_è_n_ɡ__zh_u。ànɡ)和张裂
第十九页,共29页。
我国四川及其邻近地区易发生地震的原因是由于
板块向印度洋 板块俯冲亚(欧fǔchōng)造成抬升和张裂,
地壳很不稳定。
第二十页,共29页。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 板块构造学说
2、六大(liùdà)亚欧板块(bǎn kuài)、非洲板块(bǎn kuài)、
第十七页,共29页。
1、据测量,世界(shìjiè) 最高的珠穆朗玛峰现在仍 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 度在升高,你能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印度洋板块仍在不断地向亚 欧板块挤压(jǐ yā)和俯冲。
第十八页,共29页。
地球(dìqiú)上的火 山和地震主要分
布板在块_(b_ǎ__n_k_u_à_i_)_的交界
寻找证据: 证据一:大西洋两岸的的轮廓非常对应。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章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课件 (新版)浙教版

“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
是由于( )
D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第十八页,共29页。
D 15.下列(xiàliè)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 B.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板块的内部 D.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 裂
第十二页,共29页。
10.(3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 A.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 B.陆地板块边缘都有高山(ɡāo shān)分布 C.每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D.板块内部多火山地震
第十三页,共29页。
11.(3分)下列与地壳运动和板块构造学说有关的叙述 (xùshù)中,正确的是( B)
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__
海底(h_ǎ_i。dǐ)扩张说
第二页,共29页。
3.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
展,人们在前两者学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
造理论——__
板块__(。bǎ全n k球uà由i)六构大造(学liù说dà)
板块组成,六大(liùdà)板块分别是
亚欧板块(bǎn kuài)、美洲板块(bǎn kuài)、非洲板 块(bǎn kuài)、南极洲板块(bǎn kuài)、印度洋板块 (bǎn kuài)、太平洋板块(bǎn kuài)。
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bǎn kuài)
第一页,共29页。
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__ 魏格纳 __,意外地发现
__ 大西_洋_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他提出
了一个大胆的假说(jiǎ shuō)——_大_ 陆漂移说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上册专题练习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 __依据 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大陆漂移的证据,创立了“大陆漂移说”。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分别是 __,这些板块“漂浮”在 __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 __和 __。
3.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处在不断的 ___和 _之中,板块的 __和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4.板块的碰撞形成了,板块的张裂形成了,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夯实基础】1.根据大陆漂移学说理论,我们可以推测( )A.亚洲东部原来和美洲东部连在一起B.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西部连在一起C.美洲东部原来和非洲东部连在一起D.各大陆在漂移时的速度不同2.根据“海底扩张说”,目前哪个大洋还在不断扩张中( )A.太平洋 B.大西洋C.印度洋 D.北冰洋3.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 )A.印度洋板块 B.大西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 D.北冰洋板块4.大洋洲属于哪个板块( )A.非洲板块 B.大洋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 D.亚欧板块5.板块构造学说认为( )A.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海洋和裂谷B.陆地板块边缘都有高山分布C.每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D.板块内部多火山地震6.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A.板块内部B.大陆内部C.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D.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7.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中海将来会( )A.缩小 B.扩大C.不变 D.都有可能8.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9.以下不是板块运动造成的现象是( )A.东非大裂谷的扩张B.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C.台湾海峡的陷落D.四季的形成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学研究的成果支持了陆地断裂分离的观点,并形成了一种新的学说。
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_ (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上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单选题1.如图是六大板块示意图,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知( )A. 地球表面的陆地被海岭和海沟分割成六大板块B. 火山与地震带都分布在各大板块的中C. 我们生活的杭州位于亚欧板块D. 青藏高原是由亚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形成2.科学假说是根据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海底扩张说”的建立,所依据的事实是(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的亲缘关系B. 海底山脉岩石的年龄离大洋中脊越远越老C.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洋海陆线的吻合性D. 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3.下列证据不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是()A. 浙江和江苏两地有相同的物种(枇杷,杨梅)B. 可以按照地理界线拼合各大洲连续的煤层矿带C. 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D. 大西洋两岸地形的高度拟合4.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下列关于板块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壳被划分为六大板块B. 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C. 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D. 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各大板块的内部5.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学等的兴起和发展,人们又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A. 地壳的凹陷B. 板块的挤压C. 板块的碰撞D. 板块的张裂6.日本火山和地震较多的原因是日本位于——的碰撞处()A.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7.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非洲板块8.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处常形成()A. 海沟B. 岛弧C. 巨大裂谷D. 巨大山脉9.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A. 印度洋板块B. 大西洋板块C. 太平洋板块D. 北冰洋板块10.看图,图中海牛、鸵鸟分布在大西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A. 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B. 人类活动带到两洲C. 无法用大陆漂移假说来说明D. ①②两洲原是一块大陆,后漂移分离而成二、填空题11.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经许多科学家的努力,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立了________理论,认为地壳的岩石圈分裂成________大板块,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慢慢地移动着。
【精品推荐】2020年秋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人类的家园_地球3.6地球表面的板块练习课件新版浙教版

基础巩固 探究创新
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A( )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解析]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过去南美 洲大陆和非洲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印证了大陆漂移说的观点。
D.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图31-3
[解析]由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相向运动,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减小。 由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由于 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会不断增高。由于澳大利 亚地处印度洋板块内部,整体相对稳定,所以很少发生地震。
7.环太平洋地带是世界上火山和地震集中的地带,与这个火山 地震带形成无关的板块有( A ) A.非洲板块 B.美洲板块 C.亚欧板块 D.印度洋板块
谢谢观看,敬请指导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 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3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优秀教学课件

A.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由于 受到力的作用,不断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2亿年前大陆位置 现在大陆的位置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发表后,遭到了当 时不少科学家的质疑甚至反对,以至在他逝世后, 他的假说几乎被科学家遗忘冷落。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世 界 地 震 分 布 图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火山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引起地 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解释印度尼西亚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解释印度尼西亚是个多地震的国家。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交界地带,地壳运动频繁。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教学课件
科学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第3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一、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在1910年的一天,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阿尔弗德·魏格纳正 卧病在床,他望着墙上的地图,忽然眼睛一亮,他发现了 什么?
非洲和南美 洲原来可能 是连在一起
“海底扩张说”存在局限性
万向思维精品图书
二、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 扩张说 ”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新的全球构造理 论——板块构造学说。
该学说认为,地球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 这些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作板块。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六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课件)

三、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 小块 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数一数,全球分为多少板块?
全球分为六大板块: 亚 欧 板 块、非 洲 板 块、 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美 洲 板 块。
21世纪教育网
泛大陆破裂,岩浆从地幔中不断涌出,洋壳 上较老的岩石不断被推向两边,美洲大陆和 非洲大陆分离,海水进入,形成年幼的海洋。
岩石被不断推向两边,海洋面积越来越大, 形成大西洋。
21世纪教育网
思考与讨论
“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了大陆漂移说? 它解决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什么问题?
海底扩张说是对大陆漂移学说的进一步发展, 它解决了 大陆漂移学说的动力来源问题。
建立假设: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 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分离了。
21世纪教育网
寻找证据,验证假说
轮廓证据
地层证据
生物亲缘证据
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拼合
21世纪教育网
南美洲和非洲动物的相似性
思考与讨论:舌羊齿在温而偏凉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但是舌羊齿植物化石 广泛分布于非洲、南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等大陆中,而这些大陆 的气候却不具有这样的气候条件。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1.由魏格纳创立的全球构造理论是( A )
A.大陆漂移说
B.板块构造说
C.海底张说
D.上帝创学说
2.阅读地图发现,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相对应的
大洋是( B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
21世纪教育网
3.下列有关板块的正确叙述是( B ) A.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成的较大的单元 B.板块在软流层上运动 C.全球有五大板块 D.板块之间的界线一定是造山带
七年级科学上册 3.6《地球表面的板块》课件1浙教级上册自然科学课件

12/9/2021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12/9/2021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思考(sīkǎo)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fēnbù)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这些地方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地球上的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在六大板块的 交界地方(主要是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相撞 的交界地带(dìdài))。因为板块之间会发生碰撞 和张裂。
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思考 板块 和板块 之间被什么分 (bǎn kuài)
(bǎn kuài)
割呢? 它们(tā men)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12/9/2021
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思考 如果两个(liǎnɡ ɡè)板块相撞会发生什么现象?
试一试
用两本书做一次碰撞试验,验证(yànzhèng)一 下。
的碰撞(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不稳定,因此多______和______。两大板块还没有碰撞前这里是古代的海洋,当发 生碰撞后,
Image
12/9/2021
第二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解释:结合P112大西洋的扩张示意图,
说说大西洋是怎样(zěnyàng)形成的?
12/9/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九页。
P112思考(sīkǎo)与讨论
“海底扩张说”是否支持(zhīchí)了“大陆漂移说”? 它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什么问题?
12/9/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全球(quánqiú)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 块:亚欧板块(bǎn kuài)、非洲板块、美洲板块、 太平12/9/2洋021 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相撞相挤压的地方,常形成 (xíngchéng)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年浙教版7年级上册第三章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一、单选题1.(2018·嘉兴模拟)不同类型的实验活动有不同的作用,下列对右图两个实验活动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甲常用于研究分子问隙B. 乙常用于研究板块张裂C. 甲为研究分子运动提供证据D. 乙为研究板块碰撞提供证据2.下列有关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六大板块中,唯一不与亚欧板块相接触的是南极洲板块B. 六大板块中,几乎被海全覆盖的是太平洋板块C.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大西洋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将减小D. 喜马拉雅山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的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A. 陆地的城市中B. 沙漠或荒野中C. 基本上都在海中D. 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4.(2016·杭州)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下列现象不属于该学说证据的是( )A.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B. 非洲西海岸与南美洲东海岸的大陆海岸线非常吻合C. 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遥相呼应D.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5.安第斯山脉的形成是哪两个板块碰撞形成的结果()A. 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B.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 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D.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6.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亚洲大陆属于()A. 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C. 印度洋板块D. 美洲板块7.按照板块构造学说,板块相撞形成的地形是( )A. 海沟、弧岛B. 海岭、海岸山脉C. 裂谷、海洋D. 巨大的褶皱山脉8.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结合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山脉会消失B. ②山脉会消失C. 红海会缩小D. 地中海会缩小9.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英国科学家布朗——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实为细胞壁)B. 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C.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D. 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10.图3一6一1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l00千米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
这一现象说明了( )A. 大洋中脊是新海底诞生的地方B. 地球是个球体C. 生命是不断演化的D. 海水对地形有侵蚀作用11.中国东部的琉球群岛是以下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A.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 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 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12.(2019·鄞州模拟)经过初中三年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大量的科学知识。
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地球的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引起的B.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为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C.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D. 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1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沧海桑田”不可能发生B. 世界海陆分布今后不会再发生变化C. 世界火山、地震与板块运动有关D. 各个板块是始终静止不动的14.(2019七上·萧山期末)每周三下午第四节是某中学的社团活动课。
在课堂上科技社的社员们在对地球的相关知识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其中正确的是( )①A认为:中国古人对天地的最初认识是“天圆地方”的观点②B认为:远离海岸的帆船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能够证明海平面并不是平面③C认为:月食时月轮缺损的部分为圆弧形,属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证据之一,但不能说明地球一定是球体④D认为:日食时日轮的缺损部分为圆弧形,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
⑤E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所以有科学家把它戏称为“七巧板”⑥F认为:全球的这些板块漂浮在海洋上,并相互不断地发生着碰撞和张裂。
⑦G认为:地球的内部结构与鸡蛋非常相似,也分为三层。
A. ①②③④⑤⑥⑦B. ①②③④⑤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⑦二、填空题15.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16.(2019七上·秀洲期末)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其中,B处为________板块.(2)B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发生________(碰撞挤压、张裂)运动,位于两者交界处的红海将不断________(扩张、缩小).(3)日本经常发生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国位于板块的________(内部、边缘)地带.17.墨西哥城发端的甲型HINI流感疫情,目前已蔓延全球,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在四川成都出现了我国内地首例甲型HINI流感患者。
从图可知,今年甲型HINI 流感发端地墨西哥城处于________板块。
18.(2019七上·天台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
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
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________(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B.珠穆拉玛峰每年在升高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___。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19.(2020·天台模拟)科学假说在科学发现中起重要作用,但需相应的事实和证据支持,以下为解释地球造山运动的两种假说。
①地球冷缩理论:地球是由炽热状态逐渐冷却而成的,由于冷却,地球的体积和面积都在逐渐缩小,从而使地壳向水平方向挤压,造成地壳的上升运动,形成山脉。
②板块构造理论: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板块间发生的运动方式主要是互相碰撞,碰撞时的强大力量使地层抬升形成山脉。
(1)人们在地壳岩石中发现放射性元素,若它们释放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地壳向太空散发的热量,则该事实可以作为支持地球冷缩理论的证据。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的是(可多选)。
A.火山和地震B.东非大裂谷C.喜马拉雅山上的角峰D.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20.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资料。
发生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震级:里氏7.0级,震中地震强烈,9度左右;震源深度:13千米。
震地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了大规模的行之有效的救援行动。
(1)地震是地壳岩石在地球________的作用下发生错位和断裂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2)全球由________ 大板块组成,我们处于________ 板块,这些板块都是“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________ 和________ 。
(3)遇到地震时,你能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自救?(4)你认为汶川大地震的引起原因是什么?21.读“全球板块分布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各板块的名称: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E________ ,F ________ 。
(2)几乎全部为海洋的板块是________ (填字母)。
(3)板块漂浮在________ 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边缘地带,地壳________ (填“稳定”或“不稳定”);板块内部,地壳________ (填“稳定”或“不稳定”)。
22.1975年,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
地质学家们经过对已发现的化石和地层构造的全面分析认为:距今4000万年的时候,这里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地壳不断下降,沉积了厚达30000多米的海相地层,以及各地质时期的海洋生物化石。
在距今约2000多万年前,地壳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喜马拉雅运动,使古海区抬升为陆地。
从此,喜马拉雅地区结束了海洋史。
到距今约300万年的时候,喜马拉雅地区已经抬升变成了海拔约1000米左右的热带草原。
其后,地壳迅速抬升,直至全新世,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终于形成了。
至今,喜马拉雅山脉仍在继续抬升。
回答下列问题:(1)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地区采集的岩石标本中发现了________。
(2)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________。
后来由于________运动,所以地壳________,从而成为世界上最________的山脉。
(3)从板块构造来说,这是由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互________而形成的。
(4)请从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的含义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C2.【答案】C3.【答案】D4.【答案】A5.【答案】C6.【答案】A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13.【答案】C 14.【答案】D二、填空题15.【答案】地壳裂缝;地幔物质16.【答案】(1)非洲(2)张裂;扩张(3)边缘17.【答案】美洲18.【答案】(1)②→③→①(2)C(3)①②⑤19.【答案】(1)小于(2)A,B20.【答案】(1)内力(2)六;亚欧;碰撞;张裂(3)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处,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底下(4)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
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一一映秀地区突然释放。
21.【答案】(1)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2)C(3)软流层;不稳定;稳定22.【答案】(1)三叶虫、笔石、菊石、鱼龙等1000多种生物化石(2)海洋;板块;上升;高、最年轻(3)亚欧;印度洋;挤压(4)“沧海桑田”说的是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比喻海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