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教案(内含练习)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

《故宫博物院》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激发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包括明、清两代皇宫的历史。

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包括宫殿布局、建筑风格等。

1.3 教学活动:展示故宫博物院的照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最大的古代建筑群。

第二章: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2.2 教学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包括宫殿布局、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等。

分析故宫博物院的艺术价值,包括壁画、瓷砖、木雕等。

2.3 教学活动:展示故宫博物院建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艺术价值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第三章: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3.2 教学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价值,包括历史文物、艺术品、古籍等。

探讨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文化文物藏品,让学生欣赏并了解其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故宫博物院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第四章:参观故宫博物院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如何参观故宫博物院,包括景点介绍和参观路线。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4.2 教学内容: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景点,包括太和殿、乾清宫、颐和园等。

给出参观故宫博物院的建议和路线。

4.3 教学活动:展示故宫博物院的景点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景点的特色。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合理规划参观路线,以及参观时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综合能力。

5.2 教学内容:总结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特点、文化价值和参观技巧。

2023最新-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

2023最新-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最新4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4篇《故宫博物院教案》,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一教案课题:故宫博物院(共1 课时第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祖国传统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2.了解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3.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4.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故宫挂图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上次有位同学同他父母去北京旅游了一趟。

回来后同学们就好奇地围着他,请他们介绍故宫的情况,他就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说了许多,越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同学们还是没听明白故宫博物院是什么样子,这说明一他没有掌握好说明顺序;二说明故宫博物院十分宏大雄伟。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

故宫博物院教案(甄选3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甄选3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甄选3篇)1.故宫博物院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 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 概述祖国保守的建筑艺术和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绩。

⑶ 简述方位词在依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⑴ 能够整体掌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会依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⑵ 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3、情感目标: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发明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揣测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图示法。

删繁就简,一张醒目的方位示意图便浓缩了全文的说明内容。

延伸拓展法。

别具一格,转换立足点口头介绍故宫,内化课文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时布置】1课时。

【教学过程】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观赏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1、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身的话介绍。

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

《故宫博物院》精品教学设计(优秀5篇)篇一: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3、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和总分结合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特点,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方位名词的准确运用。

一、导入(3分钟)用多媒体展示关于故宫的图片。

(提问:班里有没有同学去过故宫,如果有的话就请那位同学谈一谈游览故宫的感受。

)老师:“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它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全面地了解这座宫殿的建筑结构。

”二、扫除字音障碍把课文中难读、易读错的字词标注出来。

分别让两个学生上黑板写出来,写完后让底下的同学找出写错的地方,老师再次写在黑板上,便于学生识记。

三、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具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读准字音,圈划重点的生字词。

3、把握阅读说明文文体的相关知识,学会提取信息。

(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以及体味说明语言的特点等)。

4、尝试划分段落,同时概括每一层段落的大意。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主旨)1、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3、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

五、结合示意图来完成本篇课文的学习,找一名同学上帮助老师板书。

(在黑板上写出故宫的总体特点,并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划出来。

在黑板上标划出南北的方向,便于学生寻找出景点的方位。

在太和殿那一段让学生逐行寻找方位名词,并把同学找到的方位名词依次写在黑板上,如: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六、在第6自然段穿插一个知识点,提问:为什么在太和殿内会有那么多关于“龙”的图案?明确:龙是皇权的象征,龙就是皇帝的化身,而故宫又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太和殿又是故宫的中心,那么龙的图案自然多了。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优质教案(含作业)

最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优质教案(含作业)

新课教学()分钟二、整体感知,明确任务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为介绍故宫为我们提供的四份材料。

2.根据不同的任务,确定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出示:【课件3】任务一: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

任务二: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做讲解。

三、温馨提示,指导方法1.画图提示: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画好故宫博物院路线图。

(板书:故宫博物馆参观路线图)⑴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⑵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2.景点讲解:(板书:景点介绍)(1)根据课文和图片分组介绍一两处景物。

(外观、内景、位置、用途等。

)(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语言优美,说明准确,有自己的创意。

四、汇报评价,点拨指导。

(一)检查指导任务一、参观路线图1.指名说一说参观路线图怎么画?(参观路线是怎样的?)2.师生评价,教师指导:(1)只看参观的路线,我们的着眼点就放在文章中的某些方位词或表示行踪的词语上,可以用笔圈画出各处景点,再通过说明语言确定出具体方位,就可以绘制出参观安排学生交流怎样根据不同的任务阅读,这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能更出色地完成两个任务,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先给予了提示,这样使学生完成任务时有章可循,相当于为学生的达标铺路搭桥。

路线图了。

(2)阅读《材料三》明确参观时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板书:由南向北)出示:【课件4】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二)检查指导任务二、介绍一两处景物1.检查提问:你想选取哪两处景物来介绍呢?你想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2.课文重点介绍了哪个宫殿?(太和殿)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指导)出示:【课件5】A.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B.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内部装饰庄严富丽;C.位置和功用(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借雄伟的建筑显示威严。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6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6篇)

2023年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故宫博物院》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实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的写作思路,体会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困难事物的实力。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骄傲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驾驭事物说明文空间依次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巡游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好,联系学生平常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加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通读全文,提问引导:1.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2.这几座宫殿的依次是怎样的?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觉文章的书写依次:“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化研读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老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熬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实力。

1.老师接着引导发问:“假如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明确:太和殿。

2.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明确:发觉文中主要写的事物。

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在描写这样一个困难事物的时候,假如四平八稳那么确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

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

板书:详略得当。

3.范读:(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特别辉煌。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四周环围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3.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明确:作者是在远处和近处去描写的。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 故宫博物院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故宫博物院9篇故宫博物院 1故宫博物院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重点: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

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特点而定。

教学难点:掌握详略得当。

教学关键:同难点教学方法: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方式进行。

教学时数:一节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预习,扫清文字障碍:1.给下列加黑字注音:金銮殿蟠龙鎏金玉玺纪嫔湛蓝上谕傀儡翊坤宫修缮击罄诏书2.解释划线的字: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残破不堪(忍着、能支持)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的建筑有哪些?——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做口述。

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归纳: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故宫博物院)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词语。

(3)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优秀教案第【1】篇〗故宫博物院【教材分析】《故宫博物院》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故宫博物馆》是一篇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物的说明文,其中包含非连续性文本,由四篇阅读材料组成。

篇幅较多,但阅读难度不是很大,可以作为阅读训练文章,成为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快速准确提取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的阅读材料。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需要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其次,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对应的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学习,比较迅速而准确地提取出关键信息,并实现制作导游路线图、进行旅游解说等语言表达训练,使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得到统一。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重点、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2. 本文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

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

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

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

(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教案(内含练习)导读:教学目标: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二)新授:1.正音解词: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极(zò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迥然不同(jiǒng)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故宫)(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空间顺序)(3)给课文划分段落〈1〉介绍故宫概貌。

〈2〉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3〉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3.课文分析: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故宫有几个名称?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zhě)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四座城门;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护城河;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

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见书)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空间方位的转移)“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①高: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②奇(台基):〈见书划线处〉)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外观)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龙”)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用途)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引人注目)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西六宫)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概括描述)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

(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从哪看出来的?(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首尾呼应)(板书)总体布局总概貌艺术风格: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2)封建统治中心——为封建统治者服务→憎语法祈使句和感叹句1.祈使句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要求(1)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分类(1)要求: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语气(2)禁止:有命令、劝阻等语气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表示请求的祈使语句,还可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把话说得委婉些,带有商量的语气。

2.感叹句用来表示某种感情的句子。

要求(1)书面上用感叹句(2)句末常有“啊”“啦”“了”等语气词。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有感叹语调,句末常用“啊、啦、了”等语气助词,书面上感叹语调一般用叹号来表示。

感叹句的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由叹词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这种感叹句只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喜悦、悲伤、叹息、愤怒、惊讶等),不陈述什么事情。

例如:1.哼!(别装蒜了!)2.嘿!(我想起来了。

)(二)由其他非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例如:1.多漂亮的衣服啊!(由形容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2.刮大风啦!(由动词非主谓句构成的感叹句)(三)由主谓句构成感叹句。

例如:1.这孩子真听话!2.他们是世界上一切伟大民族的优秀儿女!(四)由“好+形容词+的”作定语的名词短语构成的感叹句。

例如:1.好大的雪!2.好勇敢的人!【练习题】指出下边的感叹句是怎样构成的。

1.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祖国的希望!()2.太棒了!3.哎呀!(我的车胎扎了!)4.好大的口气!()5.多好的天气呀!()【参考答案】1.主谓句构成2.其他非主谓句构成3.叹词非主谓句构成4.名词短语构成5.其他非主谓句构成祈使句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句子。

祈使句用祈使语调,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

在书面上,语气强烈的祈使句用叹号来表示语调,语气较和缓的祈使句可以用句号来表示语调。

祈使句分为要求和禁止两类,每一类又有多种不同的语气。

(一)表示要求的祈使句要使别人做什么事,有命令、请求、催促、劝说等不同的语气。

例如:1.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命令语气)2.先生,种田人可怜,你们行一点好心,少赚一点吧。

(请求语气)3.上课时间到了,快走!(催促语气)4.菠菜两角一斤,够便宜了,你称上几斤吧。

(劝说语气)(二)表示禁止的祈使句禁止别人做什么事,也有命令,劝阻等不同语气。

这类祈使句一般都有“不要”、“不准”、“禁止”、“严禁”、“勿”、“别”等表示禁止的词语。

例如:1.不准大声喧哗!(命令语气)2.你们别干扰他!(劝阻语气)3.此处严禁烟火!(命令语气)应当注意的是,祈使句的主语只能是“你、你们、您、咱们”,不能是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三人称代词。

例如:“你们走吧!”不能说“他们走吧。

”后者实际上是陈述句。

【练习题】指出下边句子各表示哪一种祈使语气。

1.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2.你赶紧离开这里吧!()3.(井冈山的翠竹啊!)去吧,去吧,快快去吧!()4.咱们还是走大路吧,大路平安。

()5.不准抄袭他人的答卷!()6.这里修路,禁止通行!()【参考答案】1.命令2.劝说3.催促4.请求5.禁止6.禁止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