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探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的相互关系,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案例研究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北京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通过对故宫博物院的保护与开发实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故宫博物院高度重视文物保护,采取了先进的保护技术和措施,确保文物的原汁原味得以保留。
其次,故宫博物院注重开发创新,通过数字化展示、夜间开放等方式吸引游客,提升了游客的体验。
最后,故宫博物院积极与周边旅游景点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游线路,进一步推动了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是法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然而,在2019年的大火中,圣母院遭受到严重的破坏。
经过修复与重建工作,巴黎圣母院再次向游客敞开大门。
这一案例启示我们:首先,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提前做好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其次,如遇到不可避免的意外事故,要迅速进行修复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历史建筑的原貌。
最后,通过灾害的修复与重建,以及对外界公众的全面解读,进一步激发公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
二、经验总结1.加强政策支持与法律保护为了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政府应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并依法追究破坏者的责任。
2.注重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应秉持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原则。
在保护过程中,注重使用先进的保护技术与手段,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原汁原味。
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
3.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各方的合作与共同努力。
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并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关注。
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旨在为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国内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内古镇旅游研究起步较早,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古镇的保护与利用、古镇的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等方面。
其中,古镇的保护与利用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学者们通过考古、历史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古镇的历史文化及其保护价值进行评估。
同时,他们也关注古镇的旅游开发和经营模式,提出了一系列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和措施。
此外,一些学者还对古镇旅游的效益与影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古镇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者的满意度与体验。
研究结果表明,古镇旅游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的社会文化交流。
二、国外古镇旅游研究的现状和进展国外的古镇旅游研究也较为活跃,学者们更多关注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保护。
对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了从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来评估古镇旅游的可持续性,并探讨了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与此同时,古镇的文化保护也备受关注,学者们强调了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以文化保护为核心的旅游开发模式。
在古镇旅游的营销和体验方面,国外学者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研究。
他们关注旅游者在古镇旅游过程中的体验和满意度,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揭示出旅游者对于自然景观、人文景点和当地文化的需求和偏好。
三、古镇旅游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问题古镇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古镇旅游的规模和景区压力不断增大,传统保护与新建设的矛盾突出。
其次,部分古镇旅游还存在商业化过度、文化破坏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注重旅游业的规划与布局,合理划定古镇旅游发展的边界和限度;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与行业管理,提高古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同时,要注重古镇旅游的品牌建设,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品牌,提高古镇旅游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通过 国 际权 威 的检 索 系统 E S V E 以“ L E IR 题 目、 摘要 、 关键 词 ” 索 “ 产 旅 游 ” 得 到 17 检 遗 , 9 3— 20 0 7年 8月 的 期 刊 论 文 、 籍 、 议 论 文 共 1 6 书 会 8 篇 。其 中 2 0 0 0年 至 2 0 0 7年 8年 期 间 的期 刊 论
第 2 卷 第 2期 7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1 7 N . o 2 o2 .
! ! 旦
JU N L F EA N E S Y F C N E N C N L G SCA I C ) O R A N NU I RI I C D E H O O Y(O IL C N E OH V T O SE A T SE
性 和 深度 。具 体 研 究 方 法 有 案 例研 究 法 、 市 场
第一梯 队是 英 国和美 国 , 占总文 献数 近 4 % ; 9 第二
梯 队是 澳 大利亚 、 拿大 、 加 中国 、 印度 、 意大 利 和西
调查 和访 问法 、 统计 和数 学方 法 、 理学 和 地理 信 地
了一 个较 为繁荣 的阶段 。 遗 产旅 游研 究 者 的 国 度 可 以 划 分 三 个 梯 队 :
时, 热点 内容分 布广 , 究总 量 占总 研究 主 题 内容 研 的 5 % 。第 三 , 究方 法 既有定性 研究 , 有定量 5 研 又 研究 , 二者 紧 密结合 运用 , 加 了案 例研 究 的实用 增
市场 营销 和 旅 游 业行 业研 究 的特 色 , 国 内 的研 究 突 出 了遗 产 旅 游 立 法 与 管 理 研 究 的 特 色 。这 不 仅 表 而
近十年国外遗产旅游研究述评

国内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

国内文化遗产旅游相关研究动态综述国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90年代,从遗产旅游和旅游发展策略两个方面对国内的研究进行综述。
1.在遗产旅游方面。
在这方面国内的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产保护、可持续发展、遗产价值分析、管理体制体制等方面,其中遗产保护是学者们研究的重中之重。
(1)对遗产保护的研究。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遗产的真实完整性、遗产的开发利用和法律制度建设。
王振宇在2012年以武陵源为例研究遗产的真实完整性,并提出保护建议。
李军则表示在对遗产进行管理的时候,必须把握住保护第一的原则,以此来对遗产进行利用和管理,处理好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
杨丽霞和梁正海则表示应科学、法制的开发和保护世界遗产,必须以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遗产地的开发要与区域经济相结合共同发展。
(2)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我国早期的一本有关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专著《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的作者陶伟在对遗产分类的基础上对遗产的价值进行分析,并解释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提出了我国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王星光和贾兵强则通过实例分析遗产的价值、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产品、环境和管理等多方面提出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吕华鲜等通过实地调查发下遗产地环境污染治理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倡议要加强宣传工作、重视管理、发掘文化和完善法制等,从而实现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
赵晓宁等通过实例研究了混合遗产地,过程中发现存在文化开发不合理、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实现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3)对遗产价值的分析研究。
学者们主要从遗产旅游价值和遗产地的价值来研究。
蔡靖泉认为世界遗产的有形价值和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同时加强世界遗产无形价值的开发可以提高世界遗产旅游价值和顾客的满意度。
林菲菲则表示文化遗产价值包括存在价值、潜在的以及现实的经济价值,因此也衍生出存在利益、潜在利益、和现实的经济利益。
国外近年来遗产旅游研究评述

26 月 0 年3 0
Ma , 0 6 L 2 0
国 外 近 年 来 遗 产 旅 游 研 究 评 述 .
夏必琴 ,陆林 ,路幸福 ,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10 ;2 1 400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t 安徽 芜湖 210 ) 400
关键词 : 遗产 ;旅 游 ;A NN
OFTO IM E E RC UR S R S A H
摘
要: 通过 对 《 旅游研究纪事》相关文献的整理 ,从 遗产与旅 游的 关 系研 究、遗产旅 游 管理 、部分 国
家或城市遗产旅游 的发展现状和 经验研 究等三方面分类和综述 ,并对 国 内遗产旅 游的发展进 行 了 讨。 探
中圈分类号: 12 B 5
区域的差异性来研究 。在保护城市遗产方面,殖 民国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何处理这些殖民遗
产与旅 游发展 的关系是其 中困难之一 。有人 提
出: 更改名称 ,或是迁移,或是干脆 完全 抛弃 ,
置之不理 。为 了否定这些提议 ,文章举出大量事 例证明殖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资
Hed r n Ja (02 1 《 n es , o nC 20 )[ 的 有形 遗 o ]
“ 新殖 民化”的媒介 。 在讨论旅游的角色问题时 ,殖民遗产被作为
研究随之也 日益受到重视 。笔者通过近年来 《 旅 游研究纪事》( n as f o r m R sac )等 A n l o T ui eerh s 相关文献的分析 ,发现遗产与旅游的关系、遗产 旅游管理、部分国家或城市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
d v lp e to o si h rtg i i.
.
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遗产旅游 是被侵 占及与英帝 国之间不平等关 系的标志。经 过调查 ,文章提出 “ 旅游是否是评论家所说 的新 殖民化的媒介”这个问题。对于这些有形遗产而 言,如果作为旅 游资源来服务于旅游业,人们有 理由担心 “ 旅游”成为这些曾经的殖 民城市进入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

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国内外古镇旅游研究综述古镇旅游作为一种兼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形式,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古镇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古镇旅游研究和提高古镇旅游的质量与水平提供参考。
一、研究热点1. 古镇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不仅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对古镇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揭示了古镇旅游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收入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2. 古镇旅游的文化保护与传承古镇旅游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许多研究关注古镇旅游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用,探讨古镇旅游如何促进传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如何平衡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
3. 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方面,探讨了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路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二、发展趋势1. 古镇旅游的品质与服务提升近年来,国内外古镇旅游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品质和服务不足的问题。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提升古镇旅游的品质与服务水平,通过改善旅游设施、培训从业人员、优化旅游体验等手段,提高游客满意度。
2. 古镇旅游与创意产业的融合古镇旅游与创意产业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二者的融合在国内外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未来,古镇旅游将进一步与创意产业融合,通过推动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与销售,提高古镇旅游的附加值和创造力。
3. 古镇旅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和智能化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古镇旅游也将越来越注重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通过建设智能化导览系统、打造VR体验等,提供更具科技感和互动性的旅游体验。
三、结论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古镇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经济影响、文化保护传承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

除了法律法规的保障外,非遗技艺传承人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国家通过各种培训和资助计划,大力 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04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 趋势与展望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趋势
01
02
03
多元化研究视角
从历史、文化、艺术、社 会学等不同角度对非物质 文化遗产旅游进行研究, 探究其内涵和价值。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对于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保护与开 发的平衡、旅游者的文化冲击等,需要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与方法
研究目的
通过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进行综述,梳理研究成果和问题,为进 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搜集与筛选相关文献,对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 总结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
0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概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定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要吸引物, 通过旅游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特殊旅游形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将文化遗产与旅游相结合,为游客提供 深入了解和体验当地文化的机会,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 。
提升实践应用水平,通过实践探 索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 与保护的模式和方法,形成可复
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
研究不足与展望
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方面,但在旅游 产业融合、旅游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研 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
域。
在研究方法上,多以案例研究为主, 缺乏大样本调查和定量研究,未来需 要加强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多样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7卷第2期200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HENAN UN I V ER SITY OF S C IENCE AND TEC HNOLOGY (S OCIAL S C IENCE)Vo.l 27 N o .2A pr .2009=经管索微>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王镜(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 近年来,国际遗产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内容全面,视角多样。
我国遗产旅游研究自1999年开始,10年来紧密追踪实践,初步具有了多学科、综合性特点。
国外学者在研究专题上突出了市场营销和旅游业行业研究的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突出了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的特色。
这不仅表现出了不同的研究特色,还从深层次上反映了遗产旅游发展的不同政策背景和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
对21世纪国内外的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可对我国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旅游;遗产旅游;世界遗产中图分类号:F 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9)02-0064-05收稿日期: 2008-10-09作者简介: 王镜(1973-),女,陕西宝鸡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
近年来,我国世界遗产数量快速增长,已经傲居世界第三。
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背景下,世界遗产地无一例外都成了旅游的热点,以世界遗产为焦点的遗产旅游活动已经成为遗产价值展示和遗产经济产业的重要内容。
[1]与快速发展的遗产旅游实践相比,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和滞后,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理念、理论和深入的实践指导性研究尤其匮乏。
系统整理国内外遗产旅游的近期研究成果,学习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经验,有利于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的薄弱环节,探索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一、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通过国际权威的检索系统ELSEV I E R 以/题目、摘要、关键词0检索/遗产旅游0,得到1973-2007年8月的期刊论文、书籍、会议论文共186篇。
其中2000年至2007年8年期间的期刊论文、书籍、会议论文共有88篇(剔除1篇重复书籍后),占35年来遗产旅游文献总量的4713%。
这个数据说明,近年来国际上遗产旅游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遗产旅游研究者的国度可以划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英国和美国,占总文献数近49%;第二梯队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占总文献数约37%;第三梯队是韩国、朝鲜、克罗地亚、瑞士、伊朗、挪威、南非、埃及、法国、肯尼亚、以色列、土耳其等12国,约占文献总数的14%。
2000-2007年国际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如表1所示。
综观2000年以来的国际遗产旅游研究,可以发现以下特点:第一,关注实践,重视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全面。
较多的研究文献关注了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遗产旅游营销、遗产旅游基本理论和遗产旅游管理,另外对遗产旅游相关行业、旅游者、遗产教育和数字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涉及。
基本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地涉及到遗产旅游的概念本质、影响、关系和旅游系统,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基本接近理论的成熟。
[2-4]第二,研究中既有热点,又不片面追逐热点,研究视角多样。
其中的热点专题有:遗产旅游吸引物的产品化开发和产品营销、旅游地开发、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其它旅游活动的关系、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和遗产旅游形象等。
同时,热点内容分布广,研究总量占总研究主题内容的55%。
第三,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二者紧密结合运用,增加了案例研究的实用性和深度。
具体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5]市场调查和访问法、统计和数学方法、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各种模式分析方法等,相对来说,属于市场营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更为普遍。
其第2期王镜: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中,案例研究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所有论文中几乎每一篇中都有相应的案例研究作为支撑。
国外研究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视和实证研究的精准、深入,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表12000-2007年国际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研究专题研究内容文献数量遗产旅游基本理论遗产旅游概念定义3遗产旅游系统理论2遗产旅游的影响2遗产旅游的关系7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吸引物本体的研究29环境监控保护2遗产解说1旅游地开发10主题旅游开发9遗产旅游者旅游者心理行为研究3旅游者体验研究2遗产旅游业与遗产旅游相关的行业4遗产旅游管理政府管理4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9遗产旅游营销市场3产品23形象6遗产旅游高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3遗产旅游教育遗产保护教育与专业学习教学2二、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我国研究界最早提出/遗产旅游0的王大悟,在5巴拿马旅游业TC R行动计划述评)))兼析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概念的内涵6中指出,遗产的概念是涵盖人类有文明史以来的一切创造物,遗产旅游囊括了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的遗产资源,包含了生态旅游概念在内。
文章预言,这些珍贵的遗产不只是简单的休闲度假产品,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核心,同时也将成为体现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
[6]此后,我国遗产旅游研究拉开了序幕。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期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重要会议论文中,以/遗产旅游0为字符串检索,得到1980年至2007年7月总的文献总量215篇,其中2000年至2007年7月期间的文献有212篇,约占文献总量的99%。
这说明我国遗产旅游研究从21世纪刚开始起步,目前只是处于起步成长期。
分布于25个省市的我国遗产旅游研究者,大致可分成三个研究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江苏、四川和上海,占文献总量的约49%;第二梯队是辽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安徽、云南和山东,占文献总量的约41%;第三研究梯队是浙江、吉林、河北、河南、天津、贵州、黑龙江、西藏、广西、甘肃、澳门和台湾等,占文献总量的约10%。
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2000年以来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遗产与遗产地、遗产管理、营销、遗产旅游者以及教育和技术等方面,内容比较广泛,基本涵盖了遗产旅游的主要方面。
其主要特点有:第一,热点研究占的比重较大。
从研究文献的数量来看,研究的最热点在各种类型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占到1/3左右的比重;其次是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研究综述和管理体制,总共占到1/3左右的比重。
由此看来,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基本上还属于实践导向,热点内容占到总文献的2/3左右,比重过大。
第二,研究紧密追踪实践,富有中国特色。
例如,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探讨,对世界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上涨的讨论,[7]对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探讨和旅游开发的建议,对旅游地出现的由于游客拥挤带来的环境污染遗产破坏问题,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旅游地过度商品化、社区居民的利益矛盾及旅游规划等现#65#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实问题,研究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
尤其是对于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8]的探讨,符合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的实际;对于遗产旅游管理体制[9]的探讨,切合国情和历史传统,极富中国特色,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具有多学科性和综合性。
从硕士论文的学科背景看,我国遗产旅游研究涉及的学科专业有: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外国语言学等。
从期刊论文的研究背景看,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规划学、哲学、传播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原理和方法都被运用于遗产旅游研究中。
表22000-2007年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研究专题研究内容文献数量遗产旅游基本理论研究概念与基本问题3研究综述17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开发研究遗产保护8不同类型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69遗产真实性问题6遗产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遗产地开发与保护44遗产地旅游资源研究4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8遗产旅游地规划2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遗产旅游管理政府行为6管理体制12世界遗产申报2社区参与与利益相关者8遗产旅游法律问题2遗产旅游者研究旅游者感知调查5游客管理2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遗产旅游解说系统3产品定价3形象2市场及营销策略6遗产旅游技术数字化技术1遗产旅游教育世界遗产旅游教育2三、国内外研究之比较在研究方法方面,2000年以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是对案例研究的重视,研究中都大量使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但是,在研究深度和研究技术手段上有明显的差异。
国外学者在案例研究的同时还运用了市场调查、统计分析、数学和地理学等定量化技术方法,使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较好地结合,将案例研究向深度推进。
而国内研究中虽然重视案例研究,但案例调查不深入不系统,定性研究视野狭窄;定量的技术方法如地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方法,虽然也得到运用,但是在数据来源和分析检验等环节上不够严密,又缺乏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紧密结合,缺乏持续、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
在研究方法的学科背景上,国外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背景广泛,尤其是地理学、环境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等,其中对遗产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深刻地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和生态学领域;我国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背景也很广,但相对侧重于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等。
研究的内容方面如表3所示,按照文献数量在总文献量中的比重排序,国外研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其次是遗产旅游营销,再次是遗产旅游基本理论和遗产旅游管理比重相当,比重最小的是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业、高技术和遗产旅游教育四项。
而在国# 66 #第2期王镜: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表32000-2007年间国际、国内遗产旅游研究内容的比较国际研究专题占总文献的比重(%)遗产旅游基本理论11.5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40.5遗产旅游者4遗产旅游业3遗产旅游管理10.5遗产旅游营销26遗产旅游高技术2.5遗产旅游教育2遗产旅游基本理论研究10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开发研究39遗产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26.5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13.5遗产旅游者研究3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6.5遗产旅游技术0.5遗产旅游教育1内研究内容上,比重最大的是遗产资源,其次是遗产旅游地,再次是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基本理论研究两项,第四位的是遗产旅游营销,最后是遗产旅游者、教育和高技术。
比较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可以发现以下特点:其一,从各研究专题的比重看,国外的研究表现出既有热点,又不过分追逐热点,各专题都有相当比例的涉及,表现出研究中实践驱动和学术驱动并行;而国内的研究过于追逐实践热点,表现出学术发展和研究心态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