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
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通过 国 际权 威 的检 索 系统 E S V E 以“ L E IR 题 目、 摘要 、 关键 词 ” 索 “ 产 旅 游 ” 得 到 17 检 遗 , 9 3— 20 0 7年 8月 的 期 刊 论 文 、 籍 、 议 论 文 共 1 6 书 会 8 篇 。其 中 2 0 0 0年 至 2 0 0 7年 8年 期 间 的期 刊 论
第 2 卷 第 2期 7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V1 7 N . o 2 o2 .
! ! 旦
JU N L F EA N E S Y F C N E N C N L G SCA I C ) O R A N NU I RI I C D E H O O Y(O IL C N E OH V T O SE A T SE
性 和 深度 。具 体 研 究 方 法 有 案 例研 究 法 、 市 场
第一梯 队是 英 国和美 国 , 占总文 献数 近 4 % ; 9 第二
梯 队是 澳 大利亚 、 拿大 、 加 中国 、 印度 、 意大 利 和西
调查 和访 问法 、 统计 和数 学方 法 、 理学 和 地理 信 地
了一 个较 为繁荣 的阶段 。 遗 产旅 游研 究 者 的 国 度 可 以 划 分 三 个 梯 队 :
时, 热点 内容分 布广 , 究总 量 占总 研究 主 题 内容 研 的 5 % 。第 三 , 究方 法 既有定性 研究 , 有定量 5 研 又 研究 , 二者 紧 密结合 运用 , 加 了案 例研 究 的实用 增
市场 营销 和 旅 游 业行 业研 究 的特 色 , 国 内 的研 究 突 出 了遗 产 旅 游 立 法 与 管 理 研 究 的 特 色 。这 不 仅 表 而
文献综述大赛去年一等奖获得者---张超论文

“遗产旅游”研究动态综述—基于国外、国内两条线索作者:张超西南财经大学【摘要】为对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有清晰的了解,作者根据国外、国内两条线索,分别主要检索当代英语国家旅游学术界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刊物《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和中国旅游学术界最具权威性的学术刊物《旅游学刊》,并补充检索其他相关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和杂志,对与遗产旅游相关的文献进行分类和综述,最后对该领域下一步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遗产旅游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旅游学刊近年来,中国掀起了一股“申遗”热,作为旅游重要分支的遗产旅游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遗产旅游的研究随之也成为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
作者主要对前人的研究做出梳理,以求直接指导下一步的研究。
一、国外学者对遗产旅游研究的综述(一)资料来源作者检索到当代英语国家旅游学术界最具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刊物《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从1974年创刊到现在关于遗产旅游的主要相关研究文献54篇,同时作为补充,又检索了另外一本知名的学术刊物《Tourism Management》近五年来的主要相关研究文献13篇,以求能更深入的了解国外学术界研究的过去和现状。
(二)动态概述经过对文献的分析,发现国外的研究大致从20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起步,起初论文的发表比较少且都是案例型研究,直到1993年后相关论文大量得到发表,且研究的内容愈发具有针对性;相关研究的学者主要集中在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美国,并且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会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即遗产旅游研究的进展和世界遗产地的分布之间并没有正相关关系。
(三)研究内容综述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遗产旅游的定义对于遗产旅游的定义,国外学术界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英国的Brian Garrod和Alan Fyall(2000)1和Yaniv Poria,Richard Butler和David Airey(2001)2的批驳最具有代表性。
国内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进展

R js【6 用 C oa 3 源自 】 4 VM评 估 使用 者对 墨 西哥 两处 建 筑
管理 。
维普资讯
第 6期
陈金 华 : 内外遗产 保护 与利 用研 究进 展 国
. 3. 2
法 , 用消 费 者意愿 调查法 来 实施 。[11 et n和 并 24a l a 1 -r r 1 B
一
、
国 外 遗 产 保 护 与 利 用 研 究 进 展
用和社 区参 与 , 并采 取分 区理 论与 先进 的计 算机技 术 来保 护遗 产资 源。而我 国遗 产研 究仍 处于 资源 的普 查 、
开发利 用阶段 , 重视 遗产 的经 济价值 , 忽视 民间遗 产的保 护及 遗产 保护 的社 区参 与作 用。借鉴 国外的研 究经
验, 结合构 建 和谐 社 会 的理 念 , 国遗产保 护 与 利 用研 究要 重 视 遗 产的 非物 质 价 值 ; 间非 物 质 遗 产 的保 我 民
陈金 华
( 华侨 大 学 旅 游 学 院 , 福建 泉州 32 2 ;河 南 大 学 环 境 规 划 学院 , 南 开 封 4 5 0 ) 601 河 7 00
摘
要: 国外 遗产 保护 与利 用的研 究较 早 , 产保 护概 念 的 内涵与 外延 不 断拓展 , 遗 重视 遗产 的非 物质 利
护 与利 用文献的基础上 , 总结其研究 的趋势 , 并为
我 国遗产 保护 与利用研 究提 出 一些建 议 。
们 的认 同 ,遗 产 是和 谐人 地关 系 的典范 ,06年 我 20
国确 立 的文化遗 产 日( 2 0 从 0 6年 起每 年 6月 的第 2
收 稿 日期 :0 7 o 一l 2o- 3 3
国外近年来遗产旅游研究评述

26 月 0 年3 0
Ma , 0 6 L 2 0
国 外 近 年 来 遗 产 旅 游 研 究 评 述 .
夏必琴 ,陆林 ,路幸福 ,王莉
(.安徽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安徽 芜湖 210 ;2 1 400 .安徽师范大学 社会学院t 安徽 芜湖 210 ) 400
关键词 : 遗产 ;旅 游 ;A NN
OFTO IM E E RC UR S R S A H
摘
要: 通过 对 《 旅游研究纪事》相关文献的整理 ,从 遗产与旅 游的 关 系研 究、遗产旅 游 管理 、部分 国
家或城市遗产旅游 的发展现状和 经验研 究等三方面分类和综述 ,并对 国 内遗产旅 游的发展进 行 了 讨。 探
中圈分类号: 12 B 5
区域的差异性来研究 。在保护城市遗产方面,殖 民国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何处理这些殖民遗
产与旅 游发展 的关系是其 中困难之一 。有人 提
出: 更改名称 ,或是迁移,或是干脆 完全 抛弃 ,
置之不理 。为 了否定这些提议 ,文章举出大量事 例证明殖民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认为这些资
Hed r n Ja (02 1 《 n es , o nC 20 )[ 的 有形 遗 o ]
“ 新殖 民化”的媒介 。 在讨论旅游的角色问题时 ,殖民遗产被作为
研究随之也 日益受到重视 。笔者通过近年来 《 旅 游研究纪事》( n as f o r m R sac )等 A n l o T ui eerh s 相关文献的分析 ,发现遗产与旅游的关系、遗产 旅游管理、部分国家或城市遗产旅游的发展现状
d v lp e to o si h rtg i i.
.
遗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 ,遗产旅游 是被侵 占及与英帝 国之间不平等关 系的标志。经 过调查 ,文章提出 “ 旅游是否是评论家所说 的新 殖民化的媒介”这个问题。对于这些有形遗产而 言,如果作为旅 游资源来服务于旅游业,人们有 理由担心 “ 旅游”成为这些曾经的殖 民城市进入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研究目录1. 内容概括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和目的 (5)2.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概况 (6)2.1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概述 (7)2.1.1 国外工业遗产定义与意义 (8)2.1.2 典型国家的工业遗产保护经验 (10)2.2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概述 (11)2.2.1 国内工业遗产的定义与重要性 (12)2.2.2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的现状和特点 (13)3. 国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和策略 (15)3.1 由政府主导的保护模式 (16)3.2 社区参与的保护策略 (17)3.3 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 (18)3.4 法律和政策支持下的保护 (20)4.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的模式和策略 (21)4.1 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的保护模式 (22)4.2 采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经济模式 (24)4.3 借助数字化技术进行遗产保护的策略 (25)4.4 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的作用 (26)5.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的比较 (28)5.1 保护理念和方法的对比 (29)5.2 政策支持与法律框架的比较 (30)5.3 技术和资金支持方面的差异 (31)5.4 保护实践中的挑战与策略的适用性 (33)6. 工业遗产保护的展望 (34)6.1 未来保护趋势和挑战 (35)6.2 创新性保护方法和技术的开发 (37)6.3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38)1. 内容概括本文档旨在深入探讨工业遗产在国内外保护观念、实际措施和政策层面的异同,通过历史背景、国际保护标准如《下塔吉尔公约》与国内法律框架的对比,进一步分析影响工业遗产保护深入程度的社会经济因素。
文章将阐述工业遗产保护概念的全球分布,其次梳理各国如何针对工业遗产的价值识别、分级分类以及保护等级制定相应策略。
围绕着遗产保护修复技术、公众参与、教育培训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等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本文档还关注于文化多样性和地方特定环境对工业遗产保护可能产生的影响,力图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指导如何更有效地全球化背景下推进工业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策划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20 08年 的“ .2 大地 震 和 2 0 20 5 1” 0 8— 0 9年 全 球 金融 危机 , 致 四川 省 的游客 锐减 , 导 九寨 沟 的旅 游 业也 遭受 了史 无 前例 地 重创 。为 帮助九 寨 沟尽 快 走 出阴霾 , 研 究 运 用 微 观 经 济学 分 析 方 法 和 本 旅 游开 发理 论 , 出创 新 型的旅 游开发 策 划 。 提
寨沟” 综合绩效进行 了定量计算分析 , 构建 了综 合绩效评价体系 J 。
2 开 发方 面 。刘 婕运 用 GS和 S S 件 , . I P S软 在 旅 游开发 对景 观生 态体 系和 民族文 化多样 性 的影
响方 面进 行 了定 量 和 定 性 分 析 。蒋 淑娟 结 合 资源 类型 和分 布 特征 , 九寨 沟 旅游 文 化 的开发 对 进行 了现 状 分 析 和 问 题 诊 断 J 。于 立 新 和孙 根
旅游商品 的深度 开发等进行 了探讨 , 出了相应 的对策建议 , 提 旨在为 九寨 沟及沿线 区域做优做强进言献计 。
关 键 词: 世界遗产 ; 九寨沟 ; 旅游开发 ; 策划 中国分类 号 :17 8 F 2 .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0 44 2 { 00 0 -0 30 10 -9 2 2 1 )305 -5
一
工具定 量 探 讨 九 寨 沟 旅 游 流 的 时 间 特 性 J 。陈 菲指 出 , 九寨沟 开创 并 实 践 了居 民参 与 景 区保 护 的新模 式 , 实现 了环境保 护 主体 的多元 化 , 调实 强 施“ 六精 五 细 ” 管理 举 措 , 可实 现 景 区生 态 旅游 管 理 的精 细化 _ 。冯 刚 等用 管 理熵 函数 对 “ 5 J 数字 九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述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
本文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保护模式、相关主体、旅游开发和涉及的法律及政策问题进行了梳理。
并且指出文化空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型、对国外成熟理论和个案研究的借鉴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评述千百年以来,多数民间文化游历于政治国家的主流意识之外,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境地。
1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
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也与其资本一道风行世界,所到之处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急剧消失。
2文化认同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保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催生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项目的诞生,该项目最终直接促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广泛传播和认同。
3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开辟了一个新的遗产学领域4继我国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研究随即升温。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身份完成了从“草根文化”到国家“文化象征”的转变,5并且被赋予“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
众多学者对遗产研究领域的这一新热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笔者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卓越网进行搜索,相关文献搜索结果如下表: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卓越网由上表可以看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越来越热之趋势。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涉及的相关主体以及相关法律、政策问题上。
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上,后来的研究涉及到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利用、立法和旅游开发,并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
已有的研究涉及民族学、人类学、法学、旅游学、民俗学等学科,多采用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综述

工业建筑遗产 CONSERVA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 HERITAGE从1750年左右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60个年头。
工业革命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城市和乡村的景观,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工业设施随处可见,人们为工业大发展欢欣鼓舞。
然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资源枯竭和经济转折使传统工业纷纷倒闭,工业厂址、建筑、设施设备不断被遗弃和荒废,大量产业工人失业,环境和社会问题严重,人们开始反思工业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沉淀,工业遗迹越来越具有“化石标本”的意义,逐渐成为工业发达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把这些工业遗迹以及充分表现了当时工程技术水平的运河、铁路、桥梁、交通和动力设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List)。
工业遗迹作为人类文明和城市发展的见证,与那些古代的宫殿、城池和庙宇一样,成为承载人类历史的重要媒介和人类历史遗留的文化景观。
1 从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国际工业遗产保护的发展1.1 英国的工业考古(Industrial Archaeology)1.1.1 源起在欧洲,工业遗产保护是从对工业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的工业考古开始的,最早由1955年英国伯明翰大学迈克尔·里克斯(Michael Rix)提出。
在英国,人们对工业遗存价值的认识是因为对“辉煌工业帝国”的怀念,是那些关注英国早期工业革命的痴狂者热衷的事情,而如今已经成为全世界各大学和博物馆的学者们倾注全部心力研究的“显学”。
英国工业考古就是从铁桥峡谷(Ironbridge Gorge)开始的,英国也成为世界上开展工业考古最早的国家;正因为铁桥峡谷具有的象征意义,它也成了工业考古的肇始之地,被尊为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的“圣地”(图1)。
1.1.2 发展英国是工业革命的源头,从产业衰败到工业遗产保护,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作者:陶伟;岑倩华提交日期:2006-11-21 18:36:35 提交者:文章来源:/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38如转载本文,请注明转自:Plansky规划空间站()国外遗产旅游研究17年――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反映的学术态势陶伟;岑倩华17-Year-Study of Heritage Tourism in Oversea:The academic trend of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TAO Wei,CEN QianhuaAbstract:The paper sums up the researches on heritage tourism i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all the publishions are summarized and classified into papers,notes of conferences and research summaries,trying to make a clear picture of international heritage tourism research by these jobs.Keyword:heritage,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提要为对国外遗产旅游研究的进程和现状有清晰的了解,检索在当代英语国家旅游学术界中最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学术刊物,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自1974年创刊以来至2003年第一季刊,共检索到与遗产旅游相关文献52篇,对此分别从论文、会议报告和文献综述进行分类和综述,总结为国外遗产旅游起步相对较晚,文献集中在1990年代以后,但研究分支迅速细化,数量快速增长,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具有相当深度,形成多学科综合的局面,但直接指导遗产地可持续分支的针对性研究还在深入。
关键词遗产旅游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000-3363(2004)01-0066-07遗产旅游是旅游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国外,其研究成果是相当丰富的。
1974年创刊的《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后简称ANNALS),是“当代英语国家旅游学术界中最具影响力的学术刊物,长期以来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起着导向作用。
”从它关于遗产旅游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可以大致了解相应时期国际旅游学术界对遗产旅游的研究情况。
通过检索(以题目和关键词进行检索),自1974~2003年第一季刊(V ol.30,lssue 1),共有主要的相关文献52篇。
文献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别:①研究论文及研究情况综述;②对关于遗产旅游的著作的评述;③关于遗产旅游的国际会议及会议论文的报告。
1研究论文及研究综述关于遗产旅游的研究论文及研究综述共有38篇,相关文献的发表从1987年开始,作者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等,研究不仅涉及广义的遗产而且还关注了世界遗产项目地。
1.1年份数量分析对不同年份发表的文献数量的统计,见图1:图1不同年份发表的论文数量图2作者来源国的分析据图,可大致把该研究划分为两个时期:第一阶段,1987~1992年为研究的起步阶段,少量的论文间断性的发表,且都是案例研究;第二阶段,1993年至今,相关论文得以持续发表,且数量开始增多。
特别是1996年ANNALS第二季刊的“遗产特别专题”给予了遗产旅游研究以特殊的关注。
之后的研究,视野逐渐走向开阔,内容涉及较广,遗产旅游逐渐成为国际旅游研究的焦点之一。
1.2作者来源分析对论文作者来源国的统计,共有56位作者来自13个国家或地区,其中英国最多,其次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
如图2。
同时,英国作者发表文献的年份也最早(1987),且和其他国家有最多的合作研究,在遗产旅游研究方面占据突出的位置。
加拿大于1993开始出现相关文献,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1990年代中期。
澳大利亚开始于1996年,且持续每年都有研究成果出现。
从发表文献的集中度来考察,遗产旅游的研究进展和世界遗产地的分布之间并没有出现正相关关系。
换句话讲,每个缔约国(截止到2003年3月14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已经得到176个缔约国的批准,730项“世界遗产”分布于其中的125个缔约国中)的世界遗产项目的多少并不标志着该国遗产旅游研究水平的高低。
如排名第一位的世界遗产项目大国西班牙仅在1996年才出现一篇关于遗产旅游的文献,且还是和其他国家的合作研究。
1.3主要研究内容1.3.1对世界遗产项目的研究自1972年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大会召开以来,到2002年6月的布达佩斯大会,730个项目已被确认为世界遗产(其中文化563项,自然144项,复合23项)。
这些项目,各自有着独特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或者美学价值,许多项目已成为或正在成为著名的旅游吸引地,同时也逐渐成为国际旅游研究关注的焦点所在。
由ANNALS搜索到的关于世界遗产项目的研究论文共有6篇,涉及世界遗产中的城市、海岸、考古遗址、野生动物栖息地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开发、遗产旅游的价值等方面。
旅游业的空间增长,使人们对世界遗产地的环境和文化完整性的关注日渐增加。
加拿大的Anne Drost(1996)①通过综述的形式对世界遗产地的可持续发展及管理作了总结和分析。
作者认为,可持续旅游的发展需要相应的规划及政策去消除旅游发展的负面影响,指出遗产地发展可持续旅游业的两个途径:教育与调节,也可称为“萝卜法”(carrot)和“棍棒法”(stick)。
这两种方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互相补充的。
意大利Jan Van der Borg;Paolo Costa;Giuseppe Gotti(1996)②三人的论文以世界遗产中的城市为例对遗产旅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研究认为遗产城市在吸引许多游客的同时,产生了收益与损失。
当损失超过收益的时候,必须对旅游业的发展进行调节。
他们分析了七座艺术城市观光事业的市场和政策:Aix-en-Provence,阿姆斯特丹,布鲁日(Historic Centreof Brugge 2000 C(分别表示:世界遗产项目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年份/世界遗产的类型,C 代表文化遗产,N代表自然遗产,M代表文化自然双遗产),佛罗伦斯(Historic Centre of Florence 1982 C),牛津城,萨尔斯堡(Historic Centre of the City of Salzburg 1996 C)和威尼斯(Venice and its Lagoon 1987 C)。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业不但威胁当地经济的活力,还威胁到遗产的完整性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提出急切需要控制和引导客流的措施。
英国的Jonathan R.Edwards(1987)③就旅游业和娱乐业对英国遗产海岸(Giant′s Causeway and Causeway Coast 1986 N)的生态影响做了调查,评估了可能造成的生态冲击、冲击的性质和范围,提出在现有管理技术的范围内如何抑制冲击的方法,探讨了未来可能开发的遗产海岸项目。
Maurizio Peleggi(澳大利亚)(1996)④调查了泰国的世界遗产(Historic Town of Sukhothai and Associated Historic Towns 1991 C);(Historic City of Ayutthaya and Associated Historic Towns 1991 C);(Thungyai-Huai Kha Khaeng Wildlife sanctuaries 1991N);(Ban Chiang Archaeological Site 1992 C)与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关系;认为遗产旅游是国际旅游的重点之一,另外还是发展中的国内旅游的主要吸引地;同时分析了政府旅游机构对遗产及遗产地开发的措施情况。
玻利维亚高地中的一座殖民城市Potosí(City of Potosí 1987 C),1545年建立的城市银矿是非常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Michael Pretes(澳大利亚)(2002)⑤通过实地调查分析了该地开展遗产旅游的价值所在,认为旅游为盖丘亚族矿工提供了一个展现他们故事、回顾西班牙占据时期悲剧历史的机会,成为讲述本地故事的载体。
作者还对在Potosí的游客与当地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调查。
荷兰的Antonio Paolo Russo(2002)⑥研究了遗产城市中旅游发展的“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现象(根据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可控制地会衰落的现象,文中描述了在旅游地生命周期较迟阶段的探险旅游者的初期阶段,和城市旅游吸引点的衰微,两者之间的自主的结合)。
作者依据威尼斯(Venice and its Lagoon 1987 C)这一个案,探讨了旅游业空间组织中的多种关系、遗产城市中旅游产品的质量、地方的经济动力等问题,认为可持续旅游发展的有效政策应针对“恶性循环”中的关键点,例如文化资源的质量和目的地的可达性而开展。
1.3.2对“广义”遗产的研究广义的遗产,是指地球与人类在漫长的演进与发展过程中,所有包含具有遗产价值的载体,其中具体的案例地也许会在未来被纳入到《世界遗产名录》中去。
对这类广义遗产的旅游研究在ANNALS中占了绝大多数,共有32篇。
根据研究的内容可分成12个方面。
(1)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有5篇文章探索遗产地的旅游资源,通过对不同类型遗产旅游如文化遗产旅游、工业遗产旅游、城市遗产旅游等的研究,探讨它们的发展前景。
美国的Rita-Jean Browne和Mary Lee Nolan(1989)⑦探讨了美国西部文化遗产的预定旅游业(reservation tourism)的发展情况。
指出旅游业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潜力空间。
如果有适当的管理,旅游业可以有效复兴地区文化并保持其特征,同时还能提高印第安文化的知名度。
J.Arwel Edwards(英国)和Joan Carles Llurdés i Coit(西班牙)(1996)⑧对工业遗产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研究,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吸引地应被列入更广泛的遗产旅游的框架中。
文章论述了工业遗产地的形象体制,提供了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几种不同视点,研究案例来自威尔斯和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