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贵族精神
欧洲传统“绅士风度”及“贵族品质”的由来与本质

欧洲传统“绅士风度”及“贵族品质”的由来与本质摘要:欧洲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2500年欧洲就出现了巨石文化,现在还留有欧洲巨石建筑遗迹,而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被认为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绅士风度源于欧洲,而现在已遍布全球,成为全球文化的一部分。
关键词:绅士,骑士,贵族“绅士”这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
一般说来当时的英国绅士通常会手拿文明棍,头戴大礼帽,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亮皮鞋。
而所谓的“绅士风度”即是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谈吐高雅,自身修养,知识渊博,见多识广,有爱心,尊老爱幼,尊重女性,无不良嗜好,人际关系良好。
为了博得女性的好感,而特别锻炼弥补自己不足。
真正的“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
骑士本身只是一些中、小封建主,而骑士身份的获得,是一名武士进入上层社会的标志,但这一般是世袭的。
作为一种贵族封号,它必须经过长期的服役,并通过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
如果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子弟想成为骑士,他必须7、8岁后即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级依次到高一级的封建主及其夫人身边当侍童,14岁后为随从,即见习骑士,接受专门武士骑士训练,21岁时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隆重的仪式、宣誓及其他宗教礼仪后,才正式取得骑士封号。
他们精通骑术、剑术等战斗技能,且一个人在正式被受封为骑士后,必须效忠其领主,献身于教会,而且有责任追求一切伟大男性与武士的美德。
这种制度下产生的文化,显然是一种封闭的贵族文化,其文化精神也是一种贵族文化精神。
骑士制度看重身份,注意修养,恪守诺言,尊重法规,是一种有序化的文化精神。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同时也积淀这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积极因素。
“绅士风度”即是英国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上流社会看齐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某些价值观念融和而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文化,所以“绅士风度”可以说是由“骑士精神”演化而来。
欧洲贵族气质: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欧洲贵族气质: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是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
(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
)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
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
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公元1135年,英国国王亨利一世去世了,他的外甥斯蒂芬和他的外孙亨利二世都认为自己有权继承英国王位。
斯蒂芬本身在英国,就捷足先登,抢先登上了王位;亨利二世在欧洲大陆,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愤不平,在欧洲大陆组织了一支雇佣军前来攻打斯蒂芬。
那个时候亨利二世很年轻,经验不足,出兵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筹划,所以大兵千里迢迢开到了英伦三岛一上岸,就发现钱已花光了,没粮食了。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亨利二世作出了一个咱们中国人绝对想不到的选择,给对手斯蒂芬写了封求援信,说我出征准备不周,没了粮草,您能不能给我点接济,让我把这些雇佣军遣散回欧洲。
斯蒂芬居然慷慨解囊,给了亨利二世一笔钱。
可后来亨利二世竟然第二次发动了同样的战争来争夺王位。
人家当初接济你,你现在又杀回来了,这在中国人看来是忘恩负义。
欧洲的贵族认为对手的宽容是理所当然的,该竞争的还是要接着竞争。
所以过了几年之后,亨利二世再次率领大军,卷土重来。
这时他年龄大了羽翼已丰,所以在战场上打败了斯蒂芬。
虽然他取得了胜利,但结果却很有意思。
他和斯蒂芬签订了一个条约,就是这王位还是由斯蒂芬来做,把亨利二世立为太子,一旦斯蒂芬百年之后,由亨利二世来继承王位。
(完整版)英国文化特质

英国文化特质:1.独立、自由2.孤傲、怀旧、保守3.实践精神和经验主义4.谦谦君子国——绅士文化5.贵族精神狭窄的英吉利海峡把英伦三岛与欧洲大陆隔开,外来入侵和控制英国都不容易,这使英国历史发展具有鲜明的独立自由的个性。
英国人就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孤傲,他们不愿意和别人多说话, 从来不谈论自己。
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雨量大。
常年的阴雨天气带来压抑的感觉,同时经常出现雾天,这样的天气或许使人性格沉默。
同英国气候适中,人的心理情绪趋向稳定,这使英国人性格不溫不火,十分冷淡。
过去的种种荣誉使英国人们沉迷于往日的辉煌以及英国人性格中的孤傲,这些造成了英国文化中的怀旧和保守的特性。
英国人具有一种强烈的实践精神, 就像其俗称——约翰牛一样, 约翰牛一旦行动起来, 就具有超出所有逻辑表达的实践精神, 是个不折不扣地讲实际的实干家。
贵族文化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炫富主义的诱惑,而拥有高贵的人文品质和素质操守。
二是社会责任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
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错误意见所奴役。
英国自封建时代始就有贵族,绅士风度跟贵族的做派有关。
在其进入资本主义后,贵族不仅是有钱的象征,很多时候它代表好的教养,高的社会地位,被国王封为贵族是英国人莫大的荣誉。
所以绅士风度应该指优雅的举止,恰当的谈吐,有正义感,有责任心。
绅士是从骑士精神演变而来的。
绅士文化有点像我们的儒家道德思想,主张谦和,礼让,女士优先。
在学校教育方面, 受自由主义思想影响, 强调“儿童中心”, 实施“开放学校”制度。
教育改革是渐进的。
闻名于世的英国早期的“导生制”和“见习生制”,就是通过实践、并且在实践中使准教师获得教学经验进而训练其学习如何教学的师资培养模式。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兴起的“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培养模式也正是受此历史传统而逐渐形成的。
[绅士的精神] 英国绅士精神
![[绅士的精神] 英国绅士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ff7a5226b9f3f90f77c61b68.png)
[绅士的精神] 英国绅士精神传统道德观上的君子令人生畏,让人敬而远之。
然而,独具个性魅力的现代绅士,似乎是深圳人有兴趣效仿的对象。
深圳人为打破清规戒律而来,任何道德律条加诸深圳人头上都会令人不爽,深圳随时都在变,深圳人不打算成为任何一类呆板的榜样。
传统道德观上的君子令人生畏,让人敬而远之。
然而,独具个性魅力的现代绅士,似乎是深圳人有兴趣效仿的对象。
<br/> 在“绅士”的英文gentleman中,gentle代表着优雅、上品,可爱、宽大、稳健、亲切、有礼。
一个绅士,首先应该是个上流、有品的人。
经济不独立、人格不独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不够格谈绅士的。
同样,大腹便便、腰包鼓鼓,却不修边幅、蛮横无理的人,也与绅士相去甚远。
<br/> 有一个关于绅士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次,美国总统华盛顿对自己的秘书说:“我不太明白,英国很多阶层的男士都可以叫绅士,官员可以叫绅士,律师可以叫绅士,医生可以叫绅士,商人可以叫绅士,甚至无业的人也可以叫绅士,贵族里有绅士,贫民里也有绅士。
为什么这么多人,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叫绅士?你去帮我打听一下,绅士到底是什么意思。
”过了两个多小时,秘书回来跟华盛顿说:“阁下,给您查到了,绅士就是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人。
” <br/>“文革”之后,内地无上流社会可言。
一群群心有不甘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谋求两样当时在老家、老单位得不到的东西:经济独立、人格独立。
一言以蔽之:自尊!为了这份自尊,曾经多少深圳人含辛茹苦,毫无自尊。
所幸的是,今天在深圳安居下来的人们,绝大多数都已经超越温饱,步入小康和中产,经济自由,人身自由,换句话说,自尊已经不是问题。
<br/> 但是,曾经沧海的深圳人在寻求自尊的阅历中是否学会了尊重别人呢?未必!年前在深圳罗湖向西村的一家鸡煲店,一桌人聚会大声喧哗,另一桌人警告不听,遂拔刀挥砍,酿成几死几伤的。
惨状与美国西部电影中的淘金时代相仿。
真正的贵族精 神

真正的貴族精神,應該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養,抵禦物欲主義的誘惑,不以享樂為人生目的,培育高貴的道德情操與文化精神。
二是社會的擔當,作為社會精英,嚴于自律,珍惜榮譽,扶助弱勢群體,擔當起社區與國家的責任。
三是自由的靈魂,有獨立的意志,在權力與金錢面前敢於說不。
而且具有知性與道德的自主性,能夠超越時尚與潮流,不為政治強權與多數人的意見所奴役。
翻开英国浩瀚的历史,总能岁时捕捉到贵族的影子。
严格意义上的贵族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它留下的政治文化遗产却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
贵族文化已成为英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
英国贵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上无论是抗击外敌还是反对封建王权,贵族都积极带头参与。
1英国贵族精神的内涵英国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理想、高贵的精神气质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1]作为英国的传统,贵族不仅是一种地位和头衔,也是社会追随的目标。
贵族以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成为民族的表率,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贵族精神。
贵族精神的核心绝对不是绅士的风度和高贵的礼仪,而是在国家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能够勇敢地承担责任。
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是英国贵族精神的精髓。
2天然的社会主人封建时期的东方,国是君主一个人的家,臣民就是君主的仆人,国王才是这个社会上唯一的主人。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臣民极容易产生奴才意识。
而在英国贵族的观念里,国王与自己是处于同一等级的兄弟。
英格兰早在七国时代最初形成王开始,王既是军事首领又是最高领主,其地位与贵族处于同一层面上,是贵族集团中的第一位。
他对贵族只有宗主权(Suzerainty)或霸主权(overlordship),而没有至高无上的主权(sovereignty)。
[2]封建制度确立之后,随着土地的层层分封,形成了一个领主拥有几个封臣,一个封臣隶属于多位领主的形式,构成了特有的网状分封。
英国贵族精神的发展及意义

英国贵族精神的开展及意义导言一、研究英国贵族精神的意义二、文献综述三、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英国贵族精神的萌芽及其根源第一节英国贵族的根本概况一、英国贵族的产生二、英国贵族的特色第二节贵族精神的内涵一、英国贵族精神的定义二、英国贵族精神的分类三、英国贵族精神的特点第二章贵族精神的渐进式开展第一节贵族精神的产生第三章贵族精神的意义结语参考文献致谢英国贵族体制是一笔古老的政治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昂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的“贤人会议〞,参加贤人会议的大多是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地方官员和国王近臣。
贤人会议是当时英格兰所特有的中央机构,它有权参与国家的税收、防务、分封、选举或废黯国王等重大决策活动,有权审理各种诉讼案件等。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贵族成分发生了重大变化,贤人会议被改造为“大会议〞,其成员是清一色的诺曼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王室成员,原来的绝大多数贵族受到迫害,形成了崭新的诺曼封建贵族制度。
征服者威廉一世在英国推行封建土地分封制,各级贵族的主要收入也都来自地产。
“在当时的法兰西,国王对王国的土地所有权近似于一种名义,而在英国却成为事实。
〞‘上威廉一世在位期间,教会和世俗贵族积极与封建王权合作,履行各自的职守,但随着王权衰落,国王与贵族的关系逐渐发生变异,由原来的“支配与服从〞关系演化为“僵持与对抗〞,其中与贵族利益密切相关的王权继承问题成为俗贵族集团政治斗争的焦点。
当威廉二世(1087-1100年在位)登上宝座时,贵族开始叛乱,这种贵·阎照样著:?英国贵族史?,人民出版社,zooo年版,第37贝。
族和王权之争自此就从未停止。
可以说,英国贵族既是王权的追随者、屈从者和维护者善于协调自身与王权的关系;又是王权的对抗者、挑战者和制约者。
直到13世纪初,国王和贵族仍然是英国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两股势力,它们在土地分封制的根底上构成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对立统一关系,即国王尽量重用贵族,使之参与国家政务;而贵族积极有效的政务活动,又反过来加强了国王的封建特权。
从文化角度分析 《唐顿庄园》 中的英国贵族精神

从文化角度分析《唐顿庄园》中的英国贵族精神作者:祝鑫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5期摘要英剧《唐顿庄园》以其对英国贵族精神的完美诠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作品通过展示英国贵族的教育、乡村宅邸以及婚姻观等文化层面,突出了英国贵族精神文化的特点,蕴含了深刻的人文内涵。
英国贵族精神不仅是该剧的灵魂所在,也是世界文化多元化、多样性的完美体现。
关键词文化角度;英国贵族;贵族精神;分析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7)05-76-03《唐顿庄园》是近十年来最受欢迎的英剧时代剧,横扫艾美奖、金球奖,创下了极高的收视率,该剧刻画了一个战争与和平,传统与叛逆,秩序与混乱,爱与恨,包容与隐忍,高贵与卑劣相互依存、相互交织的世界,是当时英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唐顿庄园》带着一种气质、一种品格,以复古唯美之风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人文盛宴,在英国森严等级制度的背景之下,把社会的上层贵族与仆人们的生活百态与人性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
1 从《唐顿庄园》追溯英国贵族的缘起十六世纪初,一个在英国拥有特定法律意义的社会阶层———“贵族”诞生了。
英国贵族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贵族在英国长期统治,“贵族精神”便因此而形成且长期存在。
中世纪时,英国处于被贵族统治的时期,而维持国家和社会统治的阶级结构便是贵族,其内部结构复杂多变,早期、中期和后期都在不断变化。
爵位的等级和权利的大小是将贵族与其它社会阶层区别开来的两个基本条件,也是英国贵族身份的两个重要象征。
在英国,广义上的贵族(aristocracy)一词最早在希腊文和拉丁文中被发现,在希腊文中原有“杰出”和“优秀”的褒奖之意,在拉丁文中,“贵族”一词把地位较低的自由人也暗含其中,有“平庸”、“愚钝”的意思。
伊丽莎白统治时期,“绅士”一词既用于称呼国王、王子、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又可指骑士、缙绅和小绅士。
到了十八世纪的时候,aristocracy 一词指的是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的地位来自出身或财富,囊括了主要的地主阶层。
封建中国的‘君权至上”和封建英国的“贵族精神”比较

择 。因此 中国 古代法 律法 的精 神体 现 了浓重 的人 治化 。在法 的
的工具而 已, 是行政 长 官通过 法律进 行专 制 的统治 的体现 。 人 治
法 律 体系 , 必须要 同时强调 君权在 司法权 和行政 权两 方面 的最高 精神人 治化 下 , 并不 是没 有法律 , 而法 律只 不过是 实行专 制统 治 法 与行 政 不分家 , 都在 君主 的统 治下 开展 , 从而 实现 司法 和行 政 通 过法律 来对 社会进 行 控制 , 但 法律 并不 是社会 的权 力基础 , 是 “ 君权 至上 ” 的高度 统一性 因此 , 在 古代 中国 , 形成 了司法与 行 政 合一 , 由行政 长 官兼任 司法 长官 , 行政长 官与 司法 长官 合一 的 行 政司 法体 系 。
而 同样 为封 建 制的 中世 纪英 国, 为何走 上 了君主立 宪制 的道 路 , 入 纠纷 来解 决 。
封 建 中国“ 君 权至 上” 对 封 建中上 受儒家 思想 影响 , 遵循 “ 法 自君 出” , 君主 成为 最 高法 权渊 源 。
的行 政长 官 都在这 种模 式下 审判 案件 。行政 长 官上下 级 的严 密
这样, 就造 成 了行政 与司 法混 合 , 刑律 与行 政法律 合一 的情 对案 件进 行审判 。在 封建 中 国, 行政长 官 的权大于 法 , 自上 而下 解 决社 会矛 盾 。刑律 就成 为解 决社 会矛 盾 的唯一 法律 依据 。因 性又 加深 了这种 审判模 式 的确立 。 在这样 的审判 模式 下 , 人 治化 此古 代 中国没有 单独 的行政法 体系 , 而 由刑法 一家独 大 的形式 出 现, 管理社 会 生活 的方方 面面 。 再次 , 在“ 君 权至上 ” 的影 响下 , 在法 律结 构体系 上 , 形成 了公 法与 私法 不分 , 诉 讼法 与实 体法 不分 , 形成 了以刑 法为 核心 的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贵族精神
西方人眼中的贵族精神不是花钱无度的暴发户精神,它也从来不与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是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英国贵族文化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是英国全社会效仿的风尚,其中绅士风度是英国文化的精髓,受这种文化熏陶的英国人,在生活、工作、为人处事等方面都以此作为一个标准。
不仅在英国,现在很多国家都受其影响,提倡“绅士风度”。
虽然贵族文化有它保守、重文轻理、厌恶竞争等弊端,但那种举止文雅、尊重女性、尊重人格的风尚对英国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贵族的起源
在西方社会中,英国贵族体制是一笔古老的政治遗产,其起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5世纪中叶,欧洲大陆西北部的3个日耳曼人部落渡过英吉利海峡,侵入不列颠。
他们由军事首领即酋长率领,逆流而上,深入腹地,厮杀劫掠,建立起许多殖民区。
来前,这些部落处于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由民众大会选出。
由于他们地位显赫,能依仗权势和军功侵吞公产,便逐渐破坏了氏族内部的平等关系,以血缘宗亲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结构开始解体,部落首领演变为专事征战的军事贵族。
军事贵族是英国贵族的最早形态。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小国混战延续了一百多年,在征战杀伐中建立军功者有的跻身贵族行列,随后六百年间不列颠战火此伏彼起。
各国历代君主为了扩充疆土、争夺霸权、治理国家和抵御外敌,经常要维持相对强大的军队和相对稳定的王室政府。
而与国王关系密切的亲兵爱将、王室宗亲,自然成为国王在军事活动和国家治理中的骨干,并在权力和财产上得到国王的适当回报,使他们成为地位显赫、享有种种特权的贵族。
二贵族的类别
英贵族由世俗贵族和精神贵族(即宗教贵族)组成。
世俗贵族可分为世袭贵族与终身贵族。
世袭贵族分为五个等级,即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爵位可以世袭,以传男传长为主,如无子女,贵族封号则自动取消。
终身贵族分为两类:司法贵族,包括英大法官以及其他重要法官;一般终身贵族,由首相提名,君主册封的功勋卓著人士,一般称为勋爵,此类人数最多。
精神贵族指英国教圣公会的最高神职人员。
精神贵族和司法贵族属职赋其号,即一旦任职,自动获得贵族身份。
终身贵族和精神贵族封号不能继承。
三贵族精神的实质
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英国人以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
贵族精神的本质并不在于地位和财富,而在于对荣誉的执着信念。
一个真正的欧洲贵族,就是那种将荣誉看得比生命更重的人。
著名的英国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古代德意志的条顿骑士的传奇故事曾经被人长久津津乐道,正是因为他们都是一些为了捍卫自己的荣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勇士。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自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会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
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与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四贵族精神的核心
自由精神是贵族精神的核心。
现代的自由有两个渊源,第一个渊源来自于基督教,马丁路德的新教改革开创了信仰自由。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人们可以不通过教会的中介,阅读圣经获得启示,直接跟上帝沟通,这就是信仰的自由。
第二个传统来自贵族的传统。
贵族最大的敌人也不是平民,而是国王,国王代表了专制。
于是,英国贵族要与英国国王签订权利法案,划清楚贵族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贵族的义务是向国王纳税,但是贵族有自己的权利,在法律上保障贵族的自由。
所谓自由,一是人身自由,不受强制,不随便被逮捕。
其次是财产的自由,国王不能随便剥夺贵族的财产,不能像古代中国的皇帝那样,一道圣旨,满门抄斩,再厉害的贵族也完了。
不要说没收财产,连私人领地国王也不能随便闯入。
贵族的自由还体现在政治自由上,即对公共事务参与的权利,通过国会参与国家的管理,特别是纳税。
国王要打仗加税,需取得贵族们的同意,不能随便加收。
最后更重要的,乃是内心的自由,具有道德和理性的自主性,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
外在自由和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
五结语
贵族这一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
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
贵族
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
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
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
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
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