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成果发布PPT
合集下载
QC成果发布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17
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
程活 动 过
P阶段 (Plan) 1.选择课题
2.设定目标
计划阶段
3.提出各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制订对策
D阶段 (Do) 实施阶段
C阶段(Cheek) 检查阶段
5.按对策实施
6.确认效果 目标未达到 目标已实现
A阶段 (Action) 7.标准化
处理阶段
8.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精选PPT课件
3
• 定义包含四层含义:
• 一、全员的,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全体 职工,包括高层领导、一般管理者、技术人员、 工人、服务人员,都可以组织QC小组;
• 二、选择的课题广泛,围绕企业的经营策略、方针、 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
• 三、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改进质量,降低消耗, 提高经济益;
QC小组活动成果讲座
精选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 一、QC小组概念
• 1.定义
2.性质
3.特点
• 4.对QC小组成员的基本要求 5.课题类型
• 二、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
• 三、指令性目标值课题的十个活动程序
• 四、QC小组成果报告的整理总结
• 五、QC小组活动成果的发表
精选PPT课件
2
一、QC小组概念
关键是研究创新的切入点,并选择最佳方案; 问题解决型必须对现状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分 析,找出问题及主要原因,通过制定对策加
以改进。
精选PPT课件
14
三:从效果看:结果不同 创新型是从无到有,即由活动前不存在的
事件或产品,经过活动成为提高工作效率或 增加经营业绩的增值点。
问题解决型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是逐 步达到一个更加完美的结果。
QC小组活动成果发布会PPT1

完成期限:
2010年3-10月
实施地点: 三水装置
八、对策计划
2
对策二:氢化固定床气液分布器、挡料板
要因
对策目标
措施
其他
1、固定床气 液分布器开孔 率大; 2、固定床进 口挡料板开孔 少
1、氢化固定床 气液分布器开 孔率下降,挡 料板开孔增加 。 2、固定床观察 视镜有滞液层 。
地点
技术组
时间
2010年2月
是否 要因
否
工作液流量低
触媒选型不合理 固定床直径大、高 度矮 固定床分布器开孔 率大、降气管直径 大 固定床进口挡料板 开孔度低 操作人员素质低 操作人员责任心不 强 氧化铝床流量分配 不均 氧化铝使用周期长
氢化固定床空速高低
活性、选择性、使用寿命、再生性 能、机械性能 触媒层上、中、下三段反应温度差
七、要因确认
要因确认过程:加氢触媒触媒 Nhomakorabea准钯含量:0.3± 0.02%;堆密度:(0.63 ±0.05)g/ml;抗压碎强度:≥50N/粒; 粒径:φ2.5—4mm
确认标准
工作液进床加氢温度
评价名称
活性 选择性 使用寿命 再生性能 机械性能 确认人 确认情况
确认方法
调查统计
使用评价
进床温度38-50℃使用周期长, 70天左右 。 萃取塔T3301观察视镜排水降解物少,界面指 标LRCA-3303低。 从触媒投用到再生,使用周期在120天左右。 触媒再生后投用,进床温度在38℃左右。 氢化液过滤器切换少,拆换后检查滤芯内触 媒粉尘少。 2010.2-3
固定床高度矮 筛板开孔率大 降气管直径大
机
法
六、要因分析
要因确认计划表
末端 因素
QCC活动成果发布报告模板ppt课件

自我评价 顾问评价 前 后前后
15
每一项满分 为5分
圈组 圈组 主题 活动 现状 目标 要因分 对策拟 效果 标准 活动 介绍 构架 选定 计划 调查 设定 析验证 定实施 验证 化 总结
问题点 原有标准 新标准 实施日期 管理编号 负责人
标准化常用的QC工具:
改进措施手册化;规格规范化;作业方法标准 化;制定一套任何人来做,都不会出差错的作 业安排和作业流程。
员参与)
人
机器
物料
方法
环境
9
圈组 圈组 主题 活动 现状 目标 要因分 对策拟 效果 标准 活动 介绍 构架 选定 计划 调查 设定 析验证 定实施 验证 化 总结
2. 要因分析: 针对分析出的末端原因进行逐一排查与验证,判定其是否为主要原因。必要 是安排实验进行数据验证。
要求: 验证过程清晰,逻辑合理,数据真实可信,结论明确
2. 目标达成情况
改善前
改善后
说明: 通过图表的使用,改善前后的情况一目了然。
14
圈组 圈组 主题 活动 现状 目标 要因分 对策拟 效果 标准 活动 介绍 构架 选定 计划 调查 设定 析验证 定实施 验证 化 总结
3. 无形成果
评价
着眼点 员工士气 手法运用熟练 改善能力提升 品质意识提升
积极性 团队协调性 合计 确认
1. 改善后的数据收集
效果确认—数据收集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之后,通过图 表、数据的统计,一目了然。
效果确认常用的QC工具: 调查表 简易图表 柏拉图 直方图 控制图 散布图
13
圈组 圈组 主题 活动 现状 目标 要因分 对策拟 效果 标准 活动 介绍 构架 选定 计划 调查 设定 析验证 定实施 验证 化 总结
QC小组成果报告PPT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对提高质量有显著影响
根据一项研究,实施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工厂 产品合格率比未实施的工厂高出15%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激励成员积极参与质量控 制工作
数据显示,在实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QC小组中,成 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和 18%
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超过70%的质量问题源于人为操作失误。例如,在 2019年某汽车公司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了85%, 其中误操作和疏忽是主要问题。 设备老化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设备老化和磨损对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电子行业为例, 2022年有超过60%的产品问题源于设备老化,而这一比例在过去五年 里增长了约35%。 供应链管理不善也会引发质量问题 一项涵盖全球200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问题占到了质量问题 的25%,这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不严、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延误等问 题。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如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据统计,实施全面质 量管理的企业,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减少过程中的变异和缺 陷,实现目标的优化。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企业,产 品质量提升30%以上
QC小组成果的传播策略与推广途径
QC小组成果展示是推广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QC小组年度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100多个企业举 办了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取得了良好的推广 效果。
根据一项研究,实施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工厂 产品合格率比未实施的工厂高出15%
QC小组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能激励成员积极参与质量控 制工作
数据显示,在实行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QC小组中,成 员参与质量控制工作的主动性和效率分别提高了20%和 18%
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分析
人为因素是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统计数据,超过70%的质量问题源于人为操作失误。例如,在 2019年某汽车公司因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占比达到了85%, 其中误操作和疏忽是主要问题。 设备老化也是导致质量问题的重要因素 研究表明,设备老化和磨损对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以电子行业为例, 2022年有超过60%的产品问题源于设备老化,而这一比例在过去五年 里增长了约35%。 供应链管理不善也会引发质量问题 一项涵盖全球200家企业的研究发现,供应链中的问题占到了质量问题 的25%,这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不严、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和延误等问 题。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强调从产品设计到售后服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如通过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可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据统计,实施全面质 量管理的企业,产品不良率下降20%以上 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 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质量改进工具,通过减少过程中的变异和缺 陷,实现目标的优化。一项研究表明,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的企业,产 品质量提升30%以上
QC小组成果的传播策略与推广途径
QC小组成果展示是推广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QC小组年度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可以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据统计,2019年全国共有100多个企业举 办了QC小组成果展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10,000人,取得了良好的推广 效果。
QC小组成果发布PPT(案例)

15 8 5
百分比
100
60
40
47
统计数量: 6000只
统计人: 鱼佩芳
拉伤 15 9.6 91.7
裂纹 8 5.1 96.8
其他 5 3.2 100.0
0
厂部要求的油箱上壳一次合格率为98.8%,目前的一次合格率为98.1%。 为了达到本厂的要求,所以选择“提高油箱上壳的一次合格率”作为本 次活动的课题。
操作工模具调节 时压边力太小 模具 压料 板下 垫块 薄 模具 在压 制过 程中 把垫 块压 薄 模具 压料 板下 垫块 位置 移位 模具 在闭 合、 开启 时造 成垫 块移 位
模具磨损 过大 模具 前舌 头与 型腔 间隙 大 模具 经过 一定 产量 的延 伸后 间隙 变大 模具 上压 料板 表面 凹槽 深 模具 下压 料板 表面 凹槽 深
压料板上 没有定位
在压料板上划 定位线
要因二:模具压料板表面有明显凹槽
压料板上 凹槽明显
压料板打磨 平整
要因三、换模具后压料板下面垫块混乱
压料板下面 垫块混乱
经过调整 后的垫块
六、制定对策
针对造成油箱上壳一次合格率低的要因,小组成员经讨论,制定了 相应的对策,编制如下的对策表。
序 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责任人 完成日期
针对以上油箱上壳的缺陷。我们在油箱压制车间选取五类产量高的油箱 上壳,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如下所示图表)
1-5月份五种油箱上壳的一次合格率
99.00% 98.50% 98.00% 97.50% 97.00% 96.50% 96.00% 95.50%
子 暴 代 子 太 风 四 太 田 新 王 田 王 二 代
活动后 98.80%
九、巩固措施
百分比
100
60
40
47
统计数量: 6000只
统计人: 鱼佩芳
拉伤 15 9.6 91.7
裂纹 8 5.1 96.8
其他 5 3.2 100.0
0
厂部要求的油箱上壳一次合格率为98.8%,目前的一次合格率为98.1%。 为了达到本厂的要求,所以选择“提高油箱上壳的一次合格率”作为本 次活动的课题。
操作工模具调节 时压边力太小 模具 压料 板下 垫块 薄 模具 在压 制过 程中 把垫 块压 薄 模具 压料 板下 垫块 位置 移位 模具 在闭 合、 开启 时造 成垫 块移 位
模具磨损 过大 模具 前舌 头与 型腔 间隙 大 模具 经过 一定 产量 的延 伸后 间隙 变大 模具 上压 料板 表面 凹槽 深 模具 下压 料板 表面 凹槽 深
压料板上 没有定位
在压料板上划 定位线
要因二:模具压料板表面有明显凹槽
压料板上 凹槽明显
压料板打磨 平整
要因三、换模具后压料板下面垫块混乱
压料板下面 垫块混乱
经过调整 后的垫块
六、制定对策
针对造成油箱上壳一次合格率低的要因,小组成员经讨论,制定了 相应的对策,编制如下的对策表。
序 号 要因 对策 目标 责任人 完成日期
针对以上油箱上壳的缺陷。我们在油箱压制车间选取五类产量高的油箱 上壳,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如下所示图表)
1-5月份五种油箱上壳的一次合格率
99.00% 98.50% 98.00% 97.50% 97.00% 96.50% 96.00% 95.50%
子 暴 代 子 太 风 四 太 田 新 王 田 王 二 代
活动后 98.80%
九、巩固措施
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成果报告精品PPT课件

的方法,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实现预期目标。 3、课题来源: (1)指令性课题:上级主管部门下达,一般为攻关型、管理型。 (2)指导性课题:企业质管部门推荐,一般为管理型。 (3)自选课题:QC小组自选,一般为现场型。
4、选题注意事项 (1)课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好解决。
* 活动时间短,一般3—6个月; * 对策能自己完成,易发挥小组成员作用; * 解决身边的问题,易调动积极性; * 易总结出成果。 (2)课题名称要一目了然。 * 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 * 特性值要有可比性。
质量管理小组(QC)
——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成果报告
一、QC成果质量的评定标准 二、开展TQC应始终坚持的三个基本观点 三、活动程序(PDCA循环) 四、QC小组活动课题的选择 五、现状调查 六、设定目标 七、原因分析 八、要因确认 九、制定对策 十、对策实施 十一、活动方法——“两图一表”的关系与应用 十二、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十三、QC成果报告编写要点
十、对策实施
注意事项 1、根据对策表逐项实施,详细描述其过程; 2、注意收集数据,并与对策表中目标相比较; 3、应避免通过技术改造、设备、仪器投入来实现目标。
十一、活动方法——“两图一表”的关系 与应用
步骤
关键
应用工具
(1)现状调查: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排列图、饼分图
(2)原因分析: 找出影响主要问题的
2、创新型课题 活动程序:
(4个阶段8个 步骤)
两者区别:创新型课题在P阶段不需要“现状调查、 原因分析和确定要因”3个步骤,但增加了“提出各 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指令性课题可用“可行性分析”来 代替“现状调查”这一步骤。
4、选题注意事项 (1)课题宜小不宜大,问题好解决。
* 活动时间短,一般3—6个月; * 对策能自己完成,易发挥小组成员作用; * 解决身边的问题,易调动积极性; * 易总结出成果。 (2)课题名称要一目了然。 * 能以特性值表达的课题; * 特性值要有可比性。
质量管理小组(QC)
——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QC)——活动成果报告
一、QC成果质量的评定标准 二、开展TQC应始终坚持的三个基本观点 三、活动程序(PDCA循环) 四、QC小组活动课题的选择 五、现状调查 六、设定目标 七、原因分析 八、要因确认 九、制定对策 十、对策实施 十一、活动方法——“两图一表”的关系与应用 十二、常见错误及注意事项 十三、QC成果报告编写要点
十、对策实施
注意事项 1、根据对策表逐项实施,详细描述其过程; 2、注意收集数据,并与对策表中目标相比较; 3、应避免通过技术改造、设备、仪器投入来实现目标。
十一、活动方法——“两图一表”的关系 与应用
步骤
关键
应用工具
(1)现状调查: 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
排列图、饼分图
(2)原因分析: 找出影响主要问题的
2、创新型课题 活动程序:
(4个阶段8个 步骤)
两者区别:创新型课题在P阶段不需要“现状调查、 原因分析和确定要因”3个步骤,但增加了“提出各 种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指令性课题可用“可行性分析”来 代替“现状调查”这一步骤。
优秀QC小组成果ppt课件

所以拣配发货过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症结。
制表人:罗天文
小组成员有较丰富仓库现场管理 经验及攻克目标的信心
目标可行
8 Page 8
原因分析
机
人
叉车未定期保养
叉车故障影 响拉运速度
搬运工拉运
仓管员寻找
产品时间长
产品时间长
搬运工培训不合格
产
技能考核不达标 仓管员对仓库
搬运工使用 叉车不熟练
品 拣
货位不熟练
验证负责人 验证时间
调查搬运上班期间工 没有因排班不合理
作量是否饱和
导致的工作空闲
李华荣 8月30日
空闲等待时间是指在正常上班 时间内,工作量接不上,有些组装卸 量多,有此组装卸量少,而产生搬运 空闲等待的时间。经分析影响效率比 例为14%,判定为非要因。
排班分配影响效率统计表
车 数
原方式 时间
新方式 时间
1
定义贵阳仓目前编制10人、仓
库面积10731㎡,月平均
吞吐量12625吨
贵阳仓属物流管理部西南 物流区配货仓之一,负责 贵州省订单配送
2 Page 2
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课题 组长
“四人行”QCC小组
2014-8-1
注册时间
2014-8-1
提升产品出库装卸效率 李华荣
活动类型 周期
指令性 2014-8品拣配时间 可节约55秒。
实施后 目标 实施前
20 Page 20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二
对策 实 施 通过分析,
因地面质量差导致 的地面坑洼不平影 响产品出库效率, 所以确定对地面进 行重新铺建
仓库地面加金钢砂重新铺建
仓库地面重新铺建
制表人:罗天文
小组成员有较丰富仓库现场管理 经验及攻克目标的信心
目标可行
8 Page 8
原因分析
机
人
叉车未定期保养
叉车故障影 响拉运速度
搬运工拉运
仓管员寻找
产品时间长
产品时间长
搬运工培训不合格
产
技能考核不达标 仓管员对仓库
搬运工使用 叉车不熟练
品 拣
货位不熟练
验证负责人 验证时间
调查搬运上班期间工 没有因排班不合理
作量是否饱和
导致的工作空闲
李华荣 8月30日
空闲等待时间是指在正常上班 时间内,工作量接不上,有些组装卸 量多,有此组装卸量少,而产生搬运 空闲等待的时间。经分析影响效率比 例为14%,判定为非要因。
排班分配影响效率统计表
车 数
原方式 时间
新方式 时间
1
定义贵阳仓目前编制10人、仓
库面积10731㎡,月平均
吞吐量12625吨
贵阳仓属物流管理部西南 物流区配货仓之一,负责 贵州省订单配送
2 Page 2
小组简介
小组名称
活动时间 活动课题 组长
“四人行”QCC小组
2014-8-1
注册时间
2014-8-1
提升产品出库装卸效率 李华荣
活动类型 周期
指令性 2014-8品拣配时间 可节约55秒。
实施后 目标 实施前
20 Page 20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二
对策 实 施 通过分析,
因地面质量差导致 的地面坑洼不平影 响产品出库效率, 所以确定对地面进 行重新铺建
仓库地面加金钢砂重新铺建
仓库地面重新铺建
QC小组活动成果汇报ppt课件

+2
个人能力
+2
实施前:3分 ;实施后:5分
团队意识
+1
实施前:3分 ;实施后:5分
+2
工作热情
实施前:3分 ;实施后:4分
+1
QC知识
解决问题能力
实施前:2分 ;实施后:4分
实施前:3分 ;实施后:4分
PART 06
总结及未来规划
6.1 恐固措施——标准化
夹具存档图纸
作业指导书
巩固措施 对改善后的作业方法表进行培训 对改善后的图纸进行标准化、存档
经过分析,得出以下六个末端因素:
作业者岗位技能不足
1
2
现场照明不足
作业标准编制不合理
6
堵头直径小
3
标识不明确
六个末端
因素
54 底孔直径大
PART 04
要因确认及对策制定 实施
4.1 要因确认
针对末端因素,小组制定要因确认计划表:
序 号
末端因素
确认内容
1
岗位技能不足
培训记录、上岗考 核
2
照明不足
工作时照明状态
1.5%
目标设定背景: 客户对我司提出堵油孔工序漏序的改善要求,市场对堵油孔漏序的改 善要求。 目标设定:堵油孔工序漏序数量由10.75%降低到1.5%,大幅提升产品质量。
3.3 目标可行性分析
本小组在2016年的品质改善活动取得了 较好的改善效果,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品 质改善经验。
有经验
该课题已经得到公司高层及各部 门领导的大力支持,技术、人力 资源、财力都能得到保障。
材料质量不合格
3.4 原因分析
全体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造成SM154油孔堵头工序漏序不良原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