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钛及钛合金
工程材料--钛及钛合金详解

纯钛主要用于 350℃
以下工作、强度要求不
高的零件,如石油化工
用热交换器、反应器,
海水净化装置及舰船零
部件。
钛钢复合反应釜
钛管换热器
钛制蒸馏塔
二、钛。钛合金几乎都含有铝。铝能 提高钛合金的强度、比强度和再结晶温度。
(a)表示添加Al、Ni、O等元素形成的α相稳定型相 图;
国外舰船汽轮机用冷凝管和部分海水管路系统早 已选用钛合金。
第四节 滑动轴承合金
制造滑动轴承的轴瓦及其内衬的耐磨合金称为轴承 合金。滑动轴承是许多机器设备中对旋转轴起支撑 作用的重要部件,由轴承体 和轴瓦两部分组成。 与滚动轴承相比滑动轴承具 有承载面积大,工作平稳, 无噪音及拆装方便等优点。
一、组织性能要求
+型钛合金主要用
于制造400℃以下工
作的飞机压气机叶片、
火箭发动机外壳、火
飞 机
箭和导弹的液氢燃料
压 气
箱部件及舰船耐压壳
机 叶
体等。
片
生物医 用材料
人 工 关 节
微机械
仿真手臂
“自行车发烧友” 的首选 钛结构自行车架
四、钛合金在舰船上的应用
可以制造深潜器、水翼船、耐空泡腐蚀的船用 螺旋桨及耐海水腐蚀的管系、阀门等许多重要部 件。
二、常用轴承合金
工业上常用的是锡基、铅基轴承合金, 又称巴氏合金。
第3章 钛及其合金

第3章钛及其合金3.1 钛3.1.1钛材料用海绵钛或海绵钛加其他元素制成的,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热、耐蚀性能优良的稀有金属材料。
主要包括钛和钛合金。
适用于制造航空、航天、舰船的承力件,化学和海洋工业的耐蚀件,医疗器械和人民日常生活用品等,是军工和民用部门不可缺少的材料。
3.1.2 钛的简介元素符号Ti,原子序数22,原子量47.9,20℃时密度为4.5g/cm3,熔点1668℃,线膨胀系数8.5×10-6/℃,热导率16.32W/(m•K),弹性模量110GP。
钛具有两种晶体结构,在固态下具有同素异构转变,转变温度为882.5℃。
在882.5℃以下,钛为密排六方结构,称为α相,点阵常数a为4.684 3Å,c为2.951 1 Å,c/a为1.587 3,小于理论值(1.633);在882.5℃以上,钛为体心立方结构(fcc),称为β相,其晶格常数为3.282 Å。
钛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与其纯度有关,将合金元素加入钛以后,可改变钛的同素异构转变温度,进而影响钛合金最终在室温下的相组成,这是对钛进行合金化的理论基础。
金属钛是一种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钛材料。
钛于1791年被发现,它在地壳中的含量为0.61%。
由于钛在高温下与氧、氮、碳、氢等元素有极强的亲和力,且与绝大多数耐火材料发生反应,从而使金属钛的提取工艺非常复杂和困难,直至20世纪40年代才生产出了具有共业意义的金属钛。
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生产能力发展到13万t,平均每10多年生产能力增加1倍。
中国是世界上生产钛的5个国家之一。
1954年,开始研究镁还原法制取海绵钛的生产方法。
1956年设计了钛的实验厂,1958年试车投产。
比世界上第1个成吨生产海绵钛的美国仅晚10年。
钛密度小、比强度高、又耐腐蚀,是一种很好的结构材料。
钛包括钛单晶和工业纯钛。
工业纯钛可制成板、棒、丝、管材和锻件、铸件等。
好的性能带来了多种用途,从上天到下海,从军工到民用,钛的应用范围还在不断的扩展,故有“空中”、“陆地”、“海洋”金属之称。
第三章 钛及钛合金

年量/吨
中国的钛产量
以钛铁矿或金红石为原料生产出高纯度四氯化钛,再用镁作 为还原剂将四氯化钛中的钛还原出来,由于还原后得到钛类似 海绵状所以称为海绵钛,最后以海绵钛为原料生产出钛材和钛 粉。 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钢铁 的一半,钛虽然比铝重,它的硬度却比铝大2倍。在宇宙火箭和 导弹中,已大量用钛代替钢铁。极细的钛粉,还是火箭的好燃 料,所以钛被誉为宇宙金属,空间金属。
Rutile (TiO2)
Limonite (FeTiO3)
Titans
1791年:英国化学家格雷戈尔研究钛铁矿和金红石时发现。 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分析匈牙利的金红石时也发 现。 所发现的钛是粉末状的二氧化钛,而不是金属钛。 1910年:美国化学家亨特首次制得纯度达99.9%金属钛。 1947年:开始冶炼,当年产量仅2吨 全世界钛产量: 1955年 2万吨 1975年 7万吨 2006年 14万吨
2. 合金化元素对性能的影响
钛合金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铝、锡、锆、钒、钼、铬、铁、 硅、铜、稀土,其中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元素是铝。
1)铝
除工业纯钛外,各类钛合金中几乎都添加铝,铝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 每添加1%Al,室温抗拉强度增加50MPa。
根据钛-铝相图,有 序相Ti3Al(α2相),对合金的塑性、韧性及应力腐蚀不利,故一般加铝量 不超过7%。
6)稀土 提高合金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稀土的内氧化作用,形成了细 小稳定的RExOv颗粒,产生弥散强化。由于内氧化降低了基体中 的氧浓度,并促使合金中的锡转移到稀土氧化物中,这有利于 抑止脆性α2相析出。此外,稀土还有强烈抑制β晶粒长大和细 化晶粒的作用,因而改善合金的综合性能。
钛及钛合金范文范文

钛及钛合金范文范文
钛的密度相比于传统的结构材料如钢铁和铝合金更低,因此它们可以降低结构的总重量,并且提高了部件的载荷能力。
这一特点使得钛及其合金成为航空航天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在航空航天器的制造中,钛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机身、发动机部件、燃烧室等关键部件上,以提高航空器的性能和可靠性。
此外,钛及其合金还具有优异的高温特性。
在高温环境下,钛及其合金的强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其他材料如铝和镍合金则会出现明显的软化。
因此,在高温条件下,钛及其合金能够保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制造涉及高温环境的部件,如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的涡轮,以及石油化工和能源领域的高温设备。
除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温特性,钛及其合金还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
钛具有稳定的钝化膜,在大部分环境中都能抵御酸、碱和盐等化学物质的腐蚀。
这使得钛及其合金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化工设备和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在这些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长期使用而不出现腐蚀问题。
然而,钛及其合金的制造和加工过程相对复杂,成本较高。
钛是一种难以提取和精炼的金属,所以其总体价格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的程度。
此外,钛和钛合金在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氧化,所以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特殊的措施保护材料的表面。
这增加了生产成本和制造难度。
总的来说,虽然钛及其合金有一些制造和加工上的困难和成本限制,但其良好的力学性能、高温特性和耐腐蚀性使其在航空航天、汽车、海洋
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发展,钛及其合金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为其更广泛的应用提供可能。
第三、四节 钛及钛合金、轴承合金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简介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轴承合金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简介
二、常用轴承合金 铜基轴承合金有锡青铜、铅青铜等,尤以铅青铜适于制 作轴承。 例如:ZCuPb30 铝基轴承合金,常用的有高锡铝基轴承合金和铝锑镁轴 承合金,以高锡铝基轴承合金应用最广。 常用牌号是20高锡铝基轴承合金。 除上述轴承合金外,珠光体灰铸铁也可制作低速(v<2 m/s)的不重要轴承。
第三节 钛及钛合金简介
二、钛合金 钛合金按使用状态组织的不同,分为α钛合金、β钛合 金和(α+β)钛合金三类。 TA×、TB×、TC×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三节 钛及钛合金简介
二、钛合金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简介
在滑动轴承中,制造轴瓦或内衬的合金称为轴承合金。 一、轴承合金的性能和组织特点 1.对轴承合金有如下要求 较高的抗压强度和疲劳强度; 摩擦系数小、表面能储存润滑油,耐磨性好; 良好的抗蚀性、热导性和较小的膨胀系数; 良好的磨合性; 加工性能好,原料来源广,价格便宜。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简介
二、常用轴承合金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三节 钛及钛合金简介
一、工业纯钛 纯钛呈银白色,密度4.5 g/cm2,熔点 1668℃。在 883℃有同素异晶转变。
工业纯钛牌号,用“T”(“钛”的汉语拼音字首)、“A” (表示α钛)加数字顺序号表示。 常用的有TA0、TA1、TA2、TA3四种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八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第四节 轴承合金简介
2.组织特点 软基体上分布硬质点(如锡基、铅基轴承合金) 硬基体上分布软质点(如铜基、铝基轴承合金)
第三章 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

第三章钛合金及合金化原理3.1钛合金相图类型及合金元素分类1.钛合金的二元相图(1)第一种类型与α和β均形成连续互溶的相图。
只有2个即Ti-Zr和Ti-Hf 系。
钛、锆、铪是同族元素,其原子外层电子构造一样,点阵类型相同,原子半径相近。
这两元素在α钛和β钛中溶解能力相同,对α相和β相的稳定性能影响不大。
温度高时,锆的强化作用较强,因此锆常作为热强钛合金的组元。
(2)第二种类型β是连续固溶体,α是有限固溶体。
有4个:Ti-V Ti-Nb Ti-Ta Ti-Mo系。
V、Nb、Ta、Mo四种金属只有一种一种体心立方,所以它们与具有相同晶型的β-Ti形成连续固溶体,而与密排六方点阵的α-Ti形成有限固溶体。
V属于稳定β相的元素,并且随着浓度的提高,它急剧降低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
V含量大于15%时,通过淬火可将β相固定到室温。
对于工业钛合金来说,V在α钛中有较大的浓度(>3%),这样可以得到将单相α合金的优点(良好的焊接性)和两相合金的有点(能热处理强化,比α合金的工艺塑性好)结合在一起的合金。
Ti-V系中无共析反应和金属化合物。
Nb在α钛中溶解度大致和V相同(约4%),但作为β稳定剂的效应低很多。
Nb含量大于37%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
Mo在α钛中的溶解度不超过1%,而β稳定化效应最大。
Mo含量大于1%时,可淬火成全β组织.Mo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室温和高温的强度。
Mo室温一个缺点是熔点高,与钛不易形成均匀的合金。
加入Mo时,一般是以Mo-Al中间合金形式(通过钼氧化物的铝热还原过程制得)加入。
(3)第三种类型与α、β均有限溶解,并且有包析反应的相图。
Ti-Al、Ti-Sn、Ti-Ca、Ti-B、Ti-C、Ti-N、Ti-O等。
5%~25% Al浓度范围内的相区范围内存在有序化的α2(Ti3X)相,它会使合金的性能下降。
铝当量Al*=Al% +1/3Sn%+ 1/6Zr% + 1/2Ga% + 10[O]% ≤ 8%~9% 。
钛及钛合金

550℃以下,能与氧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具有良好 的保护作用;
800℃以上,氧化膜会分解,氧原子会以氧化膜为 转换层,进入金属晶格,此时氧化膜已失去保护作 用。
4、钛的机械性能和工艺性能
1)纯钛机械性能:强度不太高,塑性好。虽是h.c.p 结构,但不象Zn、Mg等,钛的滑移系较多:
Ti: 1010 , 而Zn、Mg仅仅在 0001 基面上。
2)钛的T熔点比Fe与Ni高,但Ti的耐热性较差,主要
是钛有较大的自扩散系数以及同素异晶转变; 3)切削性能不好,导热性差,摩擦系数大。 二、杂质元素对钛性能的影响 1、主要杂质元素 间隙型元素:O、N、H、C; 置换(代位)型元素:Fe、Si。 2、影响: 钛的硬度对间隙型杂质元素很敏感,杂质含量愈 多,钛的硬度就愈高。
第二节 钛的合金化原理
纯钛塑性和韧性虽好,但强度低,加入适当合金 元素可以明显改善组织和性能,以满足工程上不 同性能的要求。
一、钛与其他元素之间的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取决于它们的原子结构、晶体类 型与原子尺寸等因素。
1、与钛形成连续固溶体元素(合金化)
这类元素(10个),同族元素、近邻元素,性 质相似、原子尺寸相差小于8%。
的相图
Ti与Mn
(共析型β稳定元素) 组成的相图
非活性共析元素(慢共析元素)
钛与这类过渡族元素形成的共析反应,进行的速度 极慢,在通常的冷却速度下来不及进行,故它们在钛 合金中的作用,与前述β同晶元素有相似之处。
活性β共析元素(快共析元素)
钛与铜、硅等非过渡元素形成的共析反应进行极快, 在一般的冷却速度下,不能阻止其进行。因此,这类 合金的β相实际很难固定到室温。
钛合金淬火板条α’, TEM,X24000
钛及钛合金

二、钛及钛合金分析方法
1.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 二安替吡啉甲烷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特点主要是由于四价 钛与二安替吡啉甲烷在0.5~4mol/L的盐酸、盐酸-硫酸混合酸介质中,形成黄 色可溶性络合物,在波长380~430 mn处吸收最大。 反应时溶液的温度和二安替吡啉甲烷的浓度影响络合物的形成速度。— 般当室温在1~20℃时,显色反应需10 min完成;而室温在30℃以上时只需 2min即可完成,但显色溶液中磷酸存在会使显色速度大大降低,约需放置 45min以上才能完成。二安替吡啉甲烷试剂在显色溶液总体积中的浓度必须达 到2×10-4mol/L以上才能使显色完全。在方法所选条件下,钛浓度在10mg/L以 下遵循比耳定律。 在酸性溶液中,Fe3+与二安替吡啉甲烷能生成水溶性的棕色络合物而干 扰测定,可用抗坏血酸或硫脲等将Fe3+还原为Fe2+。存在大量Fe3+时,用 抗坏血酸较好。
的目的。比较理想的分离方法:
《金属材料化学分析》主编 课件制作 李江华
司卫华
第七单元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一、钛及钛合金分解及分离方法
(1)在pH=2.0~4.5的酸度下,以2-(3-羟基-3-甲基三氮烯)苯甲酸沉淀钛,常 见的存在于钢铁中的合金元素离子(包括铝和钽)均不干扰,只有Fe3+、V5+、F和PO43-有干扰。其中Fe3+可加入EDTA予以掩蔽,F-可以加入Be2+予以掩蔽, PO43-的影响可加入酒石酸予以消除。 (2)在三乙醇胺溶液中,以稀土为共沉淀剂,用氢氧化钠沉淀富集钛。 (3)于浓度大于4mol/L的盐酸或10~12mol/L的硫酸介质中,用N-苯基肉桂基 经羟肟酸沉淀钛。 (4)于含微量钛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Fe3+或Zr4+离子,然后加入铜铁试剂, 此时钛与铁(或锆)和铜铁试剂形成共沉淀析出而与其他元素分离。 (5)当溶液pH=8~9之间,并存在适量EDTA时,以三氯甲烷萃取钛与8-羟基 喹啉的络合物,如于水相中加入氰化钾则分离效果更为理想。 (6)于3mol/L的高氯酸溶液中,以0.05mol/L的钽试剂萃取钛,再用体积分数 为3%的过氧化氢及硫酸的混合液进行反萃取,这样除锆和锗以外其他干扰元素 均可分离。 (7)在体积分数0.1%的盐酸溶液中,以苯萃取钛的钽试剂络合物、微量钛可 被萃取,锆和铪伴随萃取。 此外,分离钛也可以采用离子交换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中性元素
对相变温度影响不大,在α相和β相中均可无限固溶,如
锡、锆、铪等。它们有助于固溶强化和延迟钛合金某些有害的
转变(如ω相的形成),是常用的合金元素。锡和锆等中性元素, 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作为多元合金的补充强化剂。为了保证
耐热钛合金的组织是以α相为基,除铝以外,就只能依靠中性
元素来进一步提高合金的热强性。但含锡量过高也会形成有序 相Ti3Sn,使合金的塑性和热稳定性下降。
2. 合金化元素对性能的影响
钛合金中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铝、锡、锆、钒、钼、铬、铁、 硅、铜、稀土,其中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元素是铝。
1)铝
除工业纯钛外,各类钛合金中几乎都添加铝,铝主要起固溶强化作用, 每添加1%Al,室温抗拉强度增加50MPa。
根据钛-铝相图,铝在钛中的极限溶解度为7.5%,超过此值,出现有 序相Ti3Al(α2相),对合金的塑性、韧性及应力腐蚀不利,故一般加铝量 不超过7%。
同晶型:有钼、铌、钒、钽等
都为体心立方结构,与β-Ti同晶,称为β同晶元素。降低相 变点,稳定β相。 组元达到一定浓度值后,高温β相可稳定到室温,对应这一 浓度值称为临界浓度Ck。Ck反映合金元素稳定β相能力大小, 其值越小稳定β相能力就越大。稳定β相能力按钼、钒、钽、 铌次序递减。 加入这类元素的钛合金组织稳定性好,不会发生共析转变 或包析转变,同时能强化β相,并保持良好的塑性。
4)锰、铬: 强化效果大,稳定β相能力强,密度比钼、钨等小,故应用较多, 是高强亚稳定β型钛合金的主要添加剂。但它们与钛形成慢共析反 应,在高温长期工作时,组织不稳定,蠕变抗力低;当同时添加β 同晶型元素,特别是铝时,有抑制共析反应的作用。 5)硅
共析转变温度较高(860℃),加硅可改善合金的耐热性能,因此在 耐热合金中常添加适量硅,加入硅量以不超过α相最大固溶度为宜, 一般为0.25%左右。由于硅与钛的原子尺寸差别较大,在固溶体中 容易在位错处偏聚,阻止位错运动,从而提高耐热性。
50000 45000 40000 35000 30000 25000 20000 15000 10000 5000 0 1995年 1997年 1999年 2001年 2003年 2005年 2007年 年份
年量/吨
中国的பைடு நூலகம்产量
以钛铁矿或金红石为原料生产出高纯度四氯化钛,再用镁作 为还原剂将四氯化钛中的钛还原出来,由于还原后得到钛类似 海绵状所以称为海绵钛,最后以海绵钛为原料生产出钛材和钛 粉。 钛的硬度与钢铁差不多,而它的重量几乎只有同体积钢铁 的一半,钛虽然比铝重,它的硬度却比铝大2倍。在宇宙火箭和 导弹中,已大量用钛代替钢铁。极细的钛粉,还是火箭的好燃 料,所以钛被誉为宇宙金属,空间金属。
第三章
钛及钛合金 Titanium Alloy
3.1 概述
3.2 纯钛 3.3 钛的合金化
3.4 钛合金固态相变及热处理 3.5 钛合金种类
3.6 铸造钛合金
3.7 钛合金的应用
3.1 概述 钛源于Titans,即希腊神话中地球上大力士。 地壳中钛元素含量位列第四 (0.86%) ,居铝、铁、镁之后。 自然界中不存在纯钛,仅以氧化物存在,如FeTiO3、TiO2。 强度与钢相当,而密度几乎仅有钢的一半。
4.工业纯钛的牌号、性能及用途
工业纯钛退火得到单相α组织,属α型钛合金。工业纯钛根 据杂质含量不同分为TAl、TA2、TA3、 TA4,其中TA为α型钛 合金的代号,数字表示合金的序号。随着序号增大,钛的纯 度降低,抗拉强度提高,塑性下降。 纯钛只能冷变形强化。当变形度大于30%以后,强度增 加缓慢,塑性不再明显降低。 纯钛的热处理:再结晶退火( 540~700℃ )和去应力退 火( 450~600℃),退火后均采用空冷。 工业纯钛可制成板、管、棒、线、带材等半成品。 工业纯钛可作为重要的耐蚀结构材料,用于化工设备、 滨海发电装臵、海水淡化装臵和舰艇零部件。
为保证耐热合金获得单相α组织,除铝以外,还加入锆和 锡进一步提高耐热性,同时对塑性不利影响比铝小,使合金具 有良好的压力加工性和焊接性能。 锡能减少对氢脆的敏感性。钛锡系合金中,当锡超过一定 浓度时也会形成有序相Ti3Sn,降低塑性和热稳定性。
为了防止有序相Ti3X(α2相)的出现,考虑到铝和其它元素 对α2相析出的影响,Rosenberg提出铝当量公式。 Al * Al % 1/ 3Sn% 1/ 6Zr % 1/ 2Ga% 10[O]% 8 ~ 9% 只要铝当量低于8~9%,就不会出现α2相。
氮、氧、碳都提高α+ β/β相变温度,扩大α相区,属α稳定 元素。均可提高强度,急剧降低塑性,其影响程度按氮、氧、碳 递减。为了保证合金的塑性和韧性,目前在工业钛合金中氢、氧、 氮、碳含量分别控制在0.015%、0.15%、0.05%,0.1%以下。低 温用钛及钛合金,由于氧、氮和碳提高塑-脆转化温度,应尽量 降低它们的含量,特别是氧含量。 微量铁和硅在固溶范围内与钛形成臵换固溶体,它们对钛的 性能影响没有间隙杂质元素那样强烈。作为杂质时,铁和硅的含 量分别要求小于0.3%和0.15%,但有时也作为合金元素加入。
3. 杂质对工业纯钛性能的影响
杂质元素主要有氧、氮、碳、氢、铁和硅。 前四种属间隙型元素,后二种属臵换型元素,可以固溶在α 相或β相中,也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钛的硬度对间隙型杂质元素很敏感,杂质含量愈多,钛的硬 度就愈高。 综合考虑间隙元素对硬度的影响,引入氧当量:O当=O% +2N%十0.67%。 氧当量和硬度的关系为: HV=65+310· 0.5当。 O
Rutile (TiO2)
Limonite (FeTiO3)
Titans
1791年:英国化学家格雷戈尔研究钛铁矿和金红石时发现。 1795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在分析匈牙利的金红石时也发 现。 所发现的钛是粉末状的二氧化钛,而不是金属钛。 1910年:美国化学家亨特首次制得纯度达99.9%金属钛。 1947年:开始冶炼,当年产量仅2吨 全世界钛产量: 1955年 2万吨 1975年 7万吨 2006年 14万吨
3)钒和钼:
钒和钼在β稳定元素中应用最多,固溶强化β相,并显著降 低相变点、增加淬透性,从而增强热处理强化效果。含钒或钼 的钛合金不发生共析反应,在高温下组织稳定性好;但单独加 钒,合金耐热性不高,其蠕变抗力只能维持到400℃,为了提 高蠕变抗力,加钼的效果比钒高,但密度大;钼还改善合金的 耐蚀性,尤其是提高合金在氯化物溶液中抗缝隙腐蚀能力铝
882.5℃
α-Ti β-Ti 同素异构转变 α-Ti为密排六方, 点阵常数(20℃)为: a=0.295111 nm,c=0.468433nm,c/a=1.5873 β-Ti为体心立方:点阵常数在25℃时, a=0.3282nm;900 ℃时a=0.33065nm。
2.
纯钛的加工工艺性能
钛可进行锻造、轧制、挤压、冲压等各种压力加工,原则上加 热钢材所采用的设备都可以用于钛材加热,要求炉内气氛保持中 性或弱氧化性气氛,绝不允许使用氢气加热。 钛的屈强比(σ0.2/σb)较高,一般在0.70~0.95之间,变形 抗力大,而钛的弹性模量相对较低,因此钛材在加工成型时比较 困难。 纯钛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焊缝强度、延性和抗蚀性与母材 相差不多。为防止焊接时的污染,须采用钨极氩气保护焊。 钛的切削加工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钛的摩擦系数大,导热 性差,热量主要集中在刀尖上,使刀尖很快软化。同时钛的化学 活性高,温度升高容易粘附刀具,造成粘结磨损。在切削加工时, 应正确选用刀具材料,保持刀具锋锐,并采用良好的冷却。
可以提高钛的同素异晶转变温度,扩大α相区和增加α相 的热力学稳定性,降低β相的稳定性,促进β相分解与转变。 α稳定元素较多固溶在α相内,在复相合金中优先溶于α相, 是强化α相的主要元素。常见的α稳定元素有铝、镓、硼、氧、 氮,碳等,其中铝最为重要,实际上几乎所有的钛合金都含有 铝。
2)β稳定元素
稳定β相、降低相变温度的元素为β稳定元素,又可分同晶 型和共析型二种。
6)稀土 提高合金耐热性和热稳定性。稀土的内氧化作用,形成了细 小稳定的RExOv颗粒,产生弥散强化。由于内氧化降低了基体中 的氧浓度,并促使合金中的锡转移到稀土氧化物中,这有利于 抑止脆性α2相析出。此外,稀土还有强烈抑制β晶粒长大和细 化晶粒的作用,因而改善合金的综合性能。
共析型:Cr、Mn、Fe、Co、Ni、Cu、Si、Bi、W、H
在β-Ti中溶解度比在α-Ti中大,降低(α+β) /β相变温度, 其稳定β相的能力比β同晶元素要大。
这类元素与钛易形成化合物,如Ti-Mn系中形成TiMn(θ)等化 合物,含有这类元素的合金从β相区冷到共析温度时,β相发生 共析分解,这类元素称为β共析元素。 铬、钨能与β-Ti完全互溶,但因原子尺寸或电化学性质与钛 相差较大,在固态还有共析转变,因此归入β共析元素。Ti-Cr系 共析转变产物为α+TiCr2。Ti-W系为α+β2(β2为富钨固溶体), 不存在金属化合物。 锰、铁、铬共析转变速度极慢,热处理条件下难以进行,称 为非活性共析元素(慢共析元素);硅、铜、镍、银、氢等共析转 变极快,淬火也不能抑制其转变,故称为活性共析元素(快共析元 素)。
稳 定 元 素
间隙元素
C、N、O、B
合 金 元 素
中 性 元 素
稳 定 元 素
α β
臵换元素
Al、Ga
置换元素
Zr、Sn、Hf、Ge、Ce、La、Mg
间隙元素
H β同晶元素 V、Nb、Mo、Ta 慢速分解 β共析元素 快速分解 Si、Cu、Ag、Ni、 Y、W、B Cr、Mn、Fe、Co
臵换元素
3.2 纯 钛
1. 纯钛的特性
⑴ 密度小,比强度高:钛密度为4.51g/cm3,约为钢或镍合金的一半。比强度 高于铝合金及高合金钢。 ⑵ 导热系数小:钛的导热系数小,是低碳钢的五分之一,铜的二十五分之一。 ⑶ 无磁性,无毒:钛是无磁性金属,在很大的磁场中不被磁化,无毒且与人 体组织及血液有很好的相容性。 ⑷ 抗阻尼性能强:钛受到机械振动及电振动后,与钢、铜相比,其自身振动 衰减时间最长。 ⑸ 耐热性佳:因熔点高,使得钛被列为耐高温金属。 ⑹ 耐低温:可在低温下保持良好的韧性及塑性,是低温容器的理想材料。 ⑺ 吸气性能高:钛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高温下容易与碳、氢、氮及氧发 生反应。 ⑻ 耐蚀性佳:在空气中或含氧的介质中,钛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附著力强、 惰性大的氧化膜,保护钛基体不被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