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人物传记
【备战2023】中考语文人物传记 课外文言文专练 李生论善学者

李生论善学者【原文】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②李生说.之曰音义③不应而还.音义④迨年事蹉跎..音义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3.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答:【参考译文和答案】136、李生论善学者【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

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专题训练【40】(含答案考点及解析)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1。
阅读下文(15分)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 ."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
【注】①张弘范:元军将领②张世杰:崖山战役中的宋军将领。
【小题1】原文横线上应填入的一句是。
(1分)【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与俱入山崖()(2)使为书招张世杰()(3)其末二句云( )【小题3】文中划线句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你)如果能改变情感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B.(你)如果能够改变心意用奉宋的心态事奉我们皇上C.(你)只能改变情感用对待宋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皇上D.(你)只能改变心意不事奉宋朝皇帝而事奉我们皇上【小题4】“不拜”表明文天祥的精神.文中最能体现其忠贞品德的句子是(4分)【小题5】文天祥固然是英雄,张弘范也颇有君子之风。
因为张弘范是一个的人,理由是(4分)【答案】【小题1】留取丹心照汗青。
【小题2】(1) 一起(2)写(3)说【小题3】B【小题4】威武不能屈“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小题5】豁达大度(或“深明大义”)。
理由;“弘范遂以客礼见之”或“弘范笑而置之"(或“弘范义之”等)【考点】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类【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根据知识记忆直接作答即可,此诗源自文天祥《过零丁洋》.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高中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王廷,字子正,南充人。
嘉靖十一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历苏州知府,有政声。
累迁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
三十九年,转南京户部右侍郎,总督粮储。
南京督储,自成化后皆以都御史领之,至嘉靖二十六年,始命户部侍郎兼理。
及振武营军乱,言者请复旧制,遂以副都御史章焕专领,而改廷南京刑部。
未上,复改户部右侍郎兼左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诸府。
时倭乱未靖,廷建议以江南属镇守总兵官,专驻吴淞,江北属分守副总兵,专驻狼山。
遂为定制。
淮安大饥,与巡按御史朱纲奏留商税饷军,被诏切让。
给事中李邦义因劾廷拘滞,吏部尚书严讷为廷辨,始解。
转左侍郎,还理部事。
以通州御倭功,加俸二级。
迁南京礼部尚书,召为左都御史。
奏行慎选授、重分巡、谨刑狱、端表率、严检束、公举劾六事。
隆庆元年六月,京师雨潦坏庐舍,命廷督御史分行振恤。
会朝觐天下官,廷请严禁馈遗,酌道里费,以儆官邪,苏民力。
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
廷因发齐奸利事,言:“齐前奉命赏军宣大,纳盐商杨四和数千金,为言恤边商、革余盐数事,为大学士阶所格。
四和抵齐取贿,踪迹颇露。
齐惧得罪,乃借攻阶冀自掩。
”遂下齐诏狱。
给事中周芸、御史李纯朴讼齐事,谓廷、恺①阿阶意,罗织不辜。
诏夺恺职,廷斥为民。
巡抚四川都御史曾省吾言:“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宜如毛恺例复官。
”诏以故官致仕。
十六年,给夫廪如制,仍以高年特赐存问。
明年卒,谥恭节。
(节选自《明史·王廷传》,有删改)注:①恺,即毛恺。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B.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C.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D.给事中张齐者/尝行边/受贾人/金事稍泄/阴求徐阶子璠居间/璠谢不见/ 齐恨/遂摭齐康疏语论阶/阶引疾去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七下易考课外阅读理解人物传记

七下易考课外阅读理解人物传记一、钱伟长:矮个子的“科学巨人”钱伟长,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2010年7月30日辞世,享年98岁。
“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是钱伟长的口头禅。
他幼时家境清寒,身体很瘦弱。
18岁那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清华历史上首位身高不达标的学生”,在就读的第二学年,竟一鸣惊人地入选清华越野代表队,两年后更以13秒4的成绩夺得全国大学生对抗赛跨栏季军。
曾代表国家队参加远东运动会,跨栏、越野跑样样拿手,还是清华足球队的球星呢。
历史考满分却要学物理钱伟长1912年出生在江苏无锡县一个名叫七房桥的小村庄。
祖父和父叔辈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英年早逝,钱伟长受四叔钱穆的影响最大,钱穆仅上过中等师范学校,靠艰苦奋斗自学成才,毕生著述甚丰。
四叔不仅资助钱伟长完成中等教育,而且经常让其陪读,少年钱伟长跟着四叔博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根底。
1931年中学毕业后,钱伟长在一个月内,在上海连考了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和浙江大学五个大学的考试。
此时,四叔已到北京大学任教。
他从北平来信,建议侄儿到清华读书。
清华大学根据他的考试成绩——历史与国文成绩最好、历史竟得满分,准备把他分到中文系或历史系去。
然而,当时中国正处于被列强欺辱的弱势,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他走上弃文学理的道路,他决定读物理系。
由于钱伟长物理分数太低,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坚决不允。
而历史系主任陈寅恪又到处打听这位历史满分的学生为何不来报到。
陈寅恪处由钱穆去商量,吴有训处由顾颉刚出面通融。
吴有训教授被这个学生的诚挚热情打动了,他对钱伟长说:“那好吧,你先在物理系学习一年,如果到了期末考试,你的物理和高等数学的成绩达不到70分的话,再改学文史不晚。
”钱伟长欣然接受了这个条件。
他凭着刻苦精神,攻克了学习上的一道道难关。
一个学年下来,他各门功课的成绩均在70以上。
等到他从清华毕业时,吴有训教授已经非常器重这个有志气的青年人了,把他收为自己的研究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包拯》精讲精练(含答案)

包拯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徘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
拯曰:“第归,杀而鬻之。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
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六)思考与学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除:任命,授职B.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造:至,到C.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恶:憎恨D.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贵:贵重2.下列句子中加点短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拯即解官归养归养:辞官回乡,奉养双亲B.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行贿请托C.与人不苟合苟合:苟且附和,曲意迎合D.平居无私书私书:私人用书3.下列各句中,对“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以父母皆老,辞不就B.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C.以故河塞不通D.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4.下列各句中,对“之”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久之,赴调,知天长县B.第归,杀而鬻之C.贵戚宦官为之敛手D.京师为之语曰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2)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答案与提示1.D(地位尊贵)2.D(私人信件)3.A、C(因。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及解析(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分类训练)第一类人物传记名人故事一、(江苏泰州改编)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5题。
(14分)任元受①事②母尽孝,母老多疾病,未尝离左右。
元受自言:“老母有疾,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或以燥湿,或以语话稍多,或以忧喜稍过。
尽言皆朝暮候之,无毫发不尽,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不待切脉而后知,故用药必效,虽名医不迨③也。
”张魏公作都督,欲辟④之入幕,元受力辞⑤曰:“尽言方养亲,使得一神丹可以长年,必持以遗老母,不以献公。
况能舍母而与公军事耶?”魏公太息而许之。
(节选自宋·陆游《老学庵笔记》)【注】①任元受:名尽言。
②事:侍奉。
③迨(dài):及。
④辟:征召。
⑤辞:推辞。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未尝离左右左右:________________(2)或以语话稍多稍:________________(3)尽言方养亲方:________________(4)必持以遗老母遗:________________2.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其得疾之由,或以饮食A. 可以调素琴(《陋室铭》)B. 皆以美于徐公(《曹刿论战》)C.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D.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3.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2分)虽名医不迨也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五脏六腑中事皆洞见曲折。
(2)魏公太息而许之。
5. 《老学庵笔记》是宋人笔记中的佼佼者。
选文对任元受这一形象的刻画很出色,请简要分析。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6题。
(16分)(一)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
八下课外阅读《名人传》精选试题

《名人传》基础知识试题一、问答题1.《名人传》是一本怎样的书?作者是谁?答:《名人传》是罗曼·罗兰最早享誉文坛的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述了贝多芬、米开朗基罗、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造,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
2.《名人传》主要揭示了怎样的主题?答:伟大的天才必须向庸俗而且布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屈的斗争,就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事业。
3.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什么?是最大的幸福又是什么?答:贝多芬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作为音乐家、作曲家却耳朵失聪;最大的幸福是他战胜痛苦,创造出拥抱欢乐的《第九交响乐》。
4.在《贝多芬》传后,作者附了“海利根遗嘱”的目的是什么?答:增加传记“引文”的真实性,同时也是贝多芬痛苦生活和读者心灵的一次撞击。
5.《贝多芬》在立意和构思上扣住什么主题选材?答:作者紧扣“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气味。
”6.在《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为什么把人物的痛苦作为重要情节?这痛苦是作者凭空虚构的吗?答:不是凭空虚构,而是从历史事实中吸收来的,为了使人物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全部伟大之处得以显示出来,其感染力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是以痛苦为情节的目的所在。
7.《米开朗琪罗传》中,作者写到雕塑家完成的很多雕塑,可看出米开朗琪罗的雕塑有怎样的与众不同的特征?答: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了与众不同的男性的宏伟和戏剧性的结构,形式上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新鲜感,因而备受众人的尊崇。
8.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探索了这位艺术大师哪两方面的内容?答:一是痛苦和磨难――时代与社会给他带来的种种苦痛;二是他的艺术创作带给他的短暂的狂欢。
9.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泰的艺术观。
答:托尔斯泰以为艺术不是一个阶级的所有物;不是一种技艺,它是真实情操的表白;艺术应当铲除强暴,它的使命是要用爱来统治一切;只有为了团结而工作的才是真正的艺术。
10.请结合《托尔斯泰传》谈一谈托尔斯泰的妇女观。
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

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一、人物传记1. 李时中传李时中,中国朝鲜族著名人物,为民族英雄之一。
他在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在1200年前的时候,他带领朝鲜族发起了起义,振兴了民族,保住了民族文化和传统。
2. 鲁迅传鲁迅,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社会改革。
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他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故事书1. 童话故事童话故事是指那些简单易懂,有浓郁神话色彩的故事。
这类故事大多数描述了一些人物或者动物的奇遇和冒险经历,并在其中夹杂着各种各样的魔法、神话和传说。
常见的童话故事有《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等。
2. 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指面向儿童的文学创作,它代表了一种特意为儿童编写的文学语言和风格。
让孩子有机会阅读儿童文学,可以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常见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小王子》、《安徒生童话故事》、《彼得兔》等等。
三、百科知识1. 动物百科动物百科是指关于动物的知识,包括了他们的起源、分类、特征、生活习性等等。
阅读动物百科能够让孩子们了解更多有关生命和环境的知识,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动物保护意识。
常见的动物百科书有《动物世界》、《我的动物百科》、《动物王国》等等。
2. 宇宙百科宇宙百科是指关于宇宙的知识,包括了太阳系、星座、星系、黑洞、宇宙演化等等。
阅读宇宙百科不仅能够拓展孩子们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常见的宇宙百科书有《宇宙大百科》、《探索科学:宇宙》、《宇宙漫游指南》等等。
总之,三年级下册课外阅读是孩子们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好机会。
阅读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探索精神。
希望孩子们能够在阅读中享受到快乐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传记定义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
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
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
(即真实性和文学性)综述“志属信史”,志传和史传一样,必须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
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只有做到“情真而不诡”,“事信而不诞”,才能有益于人,传之久远。
丰富翔实要使传记真实可信,首先必须全面搜集、占有丰富翔实的资料,使传记所反映的人物生平事迹准确无误,完整无缺。
这些资料一般包括五个基本方面的内容:(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对于收集的大量资料,又要细心鉴别,严格选材,作一番“弃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考证工作,严格坚持史实的可靠性、准确性。
这样,才能为社会所公认,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如果史实错了,立论也就不正确了。
因此编写传记时,一定要占有丰富、翔实、真实可靠的资料后,方能动笔。
梅林为了写作《马克思传》,用了几乎二十年时间,搜集并深入钻研有关马克思的资料。
司马迁写《史记》,经历了十年,如果加上他搜集史料,调查研究所花去的时间,可以说一部《史记》倾注了他的毕生精力。
人物本质抓住人物本质,从环境中说明人。
撰写人物传记,应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到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任何人的思想和行动都受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制约,人物传记就是要写出一定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一定的人,而这个人又怎样对当时的社会关系施加一定的影响。
马克思的论点为人物传记的创作提供了最重要的指导思想,也为真实地描述人物的本质特征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一些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也曾经指出过,编写人物传记必须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环境中来描述,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德国工人运动领导人罗·卢森堡,希望梅林在写作《马克思传》时,能做到从环境中说明人,从历史中说明环境。
如果不顾人和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不把人放在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中,就不能写出具有真实感的人物,甚至歪曲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
即使象杰出的法国作家维·雨果,他的《小拿破仑》,由于不理解法国当时的阶级斗争造成一种社会局势,使得一个平庸可笑的人物路易·波拿巴有可能扮演英雄的角色。
马克思说雨果没有觉察到:“当他说这个人表现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强大的个人主动作用时,他就不是把这个人写成小人而是伟人了”。
而这,也就是背离了历史的真实了。
可见,要写好人物传记,必须了解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与时代背景,把人物置于一定的历史环境和时代背景之中,论其世知其人,才能写得典型真实。
公允评价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历史是绚丽多彩的万花筒,历史人物有其复杂性。
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大量的历史人物功过渗合,斑瑜互见。
有的人功大于过,有的人过大于功。
因此,我们对历史人物要全面研究,具体分析,一分为二地看人物的好与坏,功与过,决不能因为一个人后期不好,就把前期的功劳一笔勾销,也不能因为做过一些错事,就把其他方面的贡献全部抹煞,而是要尊重事实,尊重历史。
司马迁写《淮阴侯列传》对韩信的军事才能是满怀激情的描写,但对韩信早年的“无行”、“不能治生商贾”、“食从人寄食饮”、“俯出胯下”却并没掩盖而是直书,读者读后反觉真实可信。
所以我们写人物传记,一定要从当时社会历史的客观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记载和评价历史人物,真实地反映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名人举例所谓生动,就是要把人物写活。
写成既具有鲜明的个性,又能体现时代特征和阶级特征,栩栩如生的血肉之躯,而不是干巴枯燥的偶像或只有动作没有思想的机器人。
司马迁的《史记》雄视百代,卓然独立于千古,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他刻划了许许多多个性鲜明的人物。
马克思也曾为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军事活动家政治家写作小传。
他写的《贝尔蒂埃》、《贝尔纳多特》、《布律恩》、《布里昂》,生动记述了拿破仑一世时期法国军事活动家和政治活动家的群象,其中有贪得无厌、追名逐利之徒;有渴求官职、封号和王位的野心家;有愿为任何制度效劳的不择手段的钻营者。
这些小传,既描述人物的特有个性,又提供了拿破仑一世帝国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本质特征,成为传记文章的典范。
恩格斯也写过不少人物小传,恩格斯写人物传的杰出之处和马克思一样,在于紧紧抓住人物的个性,同时突出人物所代表的阶级特征。
所以,在他笔下,马克思、燕妮·马克思……等人物形象,被活生生地再现出来。
所以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既要体现人物的阶级、职业、文化素质、信仰、经历、遭遇及其产生影响等方面的不同,又要体现同阶级、同职业、同素质、同信仰、同遭遇、同影响而在性格上的差异。
要突出人物个性,体现人物个性形成发展的必然性。
只有这样,写出的人物才能鲜明生动。
选材典型要达到上述要求,一要选材典型。
编写人物传要在概括人物全貌的同时,选择重大的有代表性的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事件详细记述,把不能表现人物特征的事件摒弃或一笔带过。
从各种素材中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
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人物一生的关键所在。
写好这些关键之处,不仅可以表现人物一生的主要功罪,而且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
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方面有不少地方值得我们借鉴,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赵国封建统治集团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司马迁为了要表现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不是给他们各开一张履历表,而是选择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件事来写。
这三件事反映了两种矛盾,一是秦赵两国之间的矛盾,一是廉蔺两人之间的矛盾,前一个矛盾发展的后果,是构成后—个矛盾的原因。
通过这两对矛盾冲突,廉颇、蔺相如的主要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同时秦赵争夺和氏璧以及渑池之会两件事,实质上是秦赵两国统治阶级两次实力较量,是秦国大举进攻赵国的前奏,所以选择这两件事情,也显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特点。
写大事固然重要,但对细节描写也不可忽视,有时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在一些细节中表现出来。
茅盾税:“善于描写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来表现人物性格,而且不放松任何细节的描写。
”恰当地记述小事,能见微知著、增强传记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预示着人物日后的发展。
如《史记·陈涉世家》,开头写了这样一个细节:陈涉为人佣耕时,曾对同伴说:“苟富贵,无相忘”,并十分自负地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个细节,看来或许并非必要,其实对描写人物来说,却有助于展示人物思想脉络,写出人物前后一贯的性格史。
写陈涉少时就有鸿鹄之志,所以后来才发展到大泽乡起义。
写陈涉少时就把别人比作微不足道的燕雀,所以称王后严重脱离群众,甚至把早年同过患难的老朋友也杀了。
这是他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思想根子却早就种下了。
叙行录言二要叙行录言。
思想支配行动,行动表现思想。
人物思想性格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就不一样。
记叙人物行动,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的重要方法。
因此记叙人物,要选择那些最典型,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行动来写。
例如在《吉鸿昌传》中,作者记述吉鸿昌在1931~1932被迫出国期间,为了反对美国歧视华人,特意在自己胸前佩带“我是中国人”的牌子。
这个细节的描写,表现了吉鸿昌高尚的民族气节,也体现了他的个性特点。
又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在巨鹿之战的巨大胜利之后,叱咤风云,诸侯惧服。
作者通过项羽召见侯将,侯将“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动作描写,反衬出项羽骄横不可一世的性格。
可见动作的描写对记叙人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人物有了具体的行动,才能生动感人。
“言为心声”。
人物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无不表现在他们的语言中,因此选择人物的典型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如《史记·项羽本纪》写项羽见秦始皇出游的壮观时说:“彼可取而代之”。
而《史记·高祖本纪》写刘邦看到这种壮观时却说:“嗟呼!大丈夫当如此。
”尽管他们两人的话意思都是羡慕帝王,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性格。
人物的诗作、著述(包括文章、书信、日记)和话语一样,是人物思想境界的高度凝结和表露。
无不凝聚着人物对客现事物的认识、主张以及所持的态度。
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人物的诗作著述,对写活人物,突出性格也是不可少的。
讲究文采三要讲究文采。
人物传虽不能偏向华丽的词藻,繁琐的描写,多余的形容,曲折的情节。
但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贴切,句子流畅,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一句话,文采还是必须讲究的。
虽说史志中的人物传记与文学中的人物传记有区别,前者完全是根据历史事实,不允许任何虚构,后者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一定程度的虚构。
但是,在需要生动因而需要文采这一点上是共同的。
因为传者,传也。
立人物传记就是为了传于后世,为了“记一方之言,激千秋之爱憎”为了“鉴人明事”。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可见讲究文采,也是史志中编写人物传记应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马克思要求人物传记应当写得有“强烈色彩”、“栩栩如生”。
恩格斯认为人物形象应当“光芒夺目”。
《史通》说:“夫史之称美者,以叙事为先,至若书功过,记善恶,文而不丽,质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怀其德音,三复忘返,百遍无致”。
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史志崇尚文彩,文史并茂,引人入胜,还是必要的。
因此,在写人物传记时,应当重视文字锤炼,讲究艺术手法。
传记起源我国人物传记不仅起源很早,而且体裁多样。
归纳起来,人物传记体裁可分为四类:一是纪传,二是文传(即传记文学),三是史传,四是志传(指方志中的传说)。
我国人物传记的写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处于萌芽状态。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等历史著作中都出现了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
这时期可以看做是人物传记的滥觞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