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丁西林:君子不器丁西林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又是出色的剧作家。
一生共创作了8部独幕剧、9部多幕剧,其独幕剧的创作堪称典范。
他出现在中国现代喜剧的肇始期,初试戏剧之笔,就表现出了一种艺术上的成熟,显出“凤毛麟角一般的可贵”。
1914年负笈英国入伯明翰大学攻读物理学,1919年获理科硕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受聘入北京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学教授兼任理预科主任。
后多次被选为物理系主任,他极力延聘优秀人才,使物理系一时人才济济,成为一时之盛。
他大力提倡实验工作,以树立理论与实验结合的优良学风。
他讲授物理课,首倡采用中文编写讲义,并从事整理和订正物理学名词术语的中文译法,以利于国人吸收西方科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近十年间成绩卓著,深受学生尊敬,培养了不少学有专长的人才。
1927年丁西林出任设于上海的物理研究所所长。
白手起家,经费很少,所需各种器材、设备和书刊均必须从国外购进。
他毫无惧色,精心规划,刻苦经营,至抗战前,已建立一批实验室和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取得丰硕的科研成果。
他任所长期间,坚持艰苦奋斗,锐意创新,功绩斐然,深得中研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器重和所内人员的尊敬。
丁西林自幼喜爱文艺,留英期间阅读了大量欧洲名著。
归国后业余从事戏剧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有影响的剧作家之一。
作于1923年的处女作《一只马蜂》主旨在于批判守旧思想、宣扬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
但和当时流行的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的“问题剧”不同的是,没有常见的阶级矛盾的双方、水火不容的敌我,而是以一种轻松、幽默、含蓄的风格表现主题,让人物在一连串的反话与谎话中表现自己,使剧情变得轻松活泼。
丁西林对人物的态度也较温和,他用一种既嘲弄但又不乏爱护的态度描写每一个人,表现出一种温和轻松的幽默品格。
作为常年从事研究并取得重大成绩的科学家,丁西林的观察力、分析力、判断力都不可能不为自然科学所要求的理性逻辑所渗透。
高中每日一题写人记事散文阅读一含解析必修1 试题(共15页)

写人记事(jì shì)散文阅读〔一〕一、写人记事散文的特点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必修1第三单元主要学习现代写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有如下特点:1.写真实片断。
就是说所写内容为真人真事,不是虚构或者夸饰的;叙事可完好,也可零散,而零散的更多见,不像小说那样有完好的虚构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和详细的环境背景等。
2.抒真情实感。
写人记事散文固然重在记叙,但抒情必不可少,作者在表现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的同时,还表达出自己对人物、对社会的情感判断。
作者的个性气质、情感襟怀都在文章中充分显现出来。
如?记念刘和珍君?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及其遇害经过,抒发了作者沉痛的悲悼以及愤怒之情;?小狗包弟?描写了小狗包弟的悲惨命运,对人生及“文革〞都进展了反思;?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描绘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表现了他学识渊博、自由洒脱的真性情。
3.章法自由。
散文作品的章法起止自如,开合有度,一方面愈散愈精彩,愈散愈痛快淋漓;另一方面散而有法,散中见整,呈现出对立统一的奇妙景象。
4.语言个性化。
散文语言因作者感情而生辉,因作者学识而生味,因作者才华而多姿多彩。
反过来,读者可以从散文作品的语言中窥见作者的状况,可以通过知人论世发现作家散文语言生成的缘由。
二、知识要点梳理学习本单元要注意(zhù yì)以下语言知识:注意重点字词的正确读音和书写;注意重点词语的理解及运用;注意重要句子的句式特点与病句辨析。
1.?记念刘和珍君?〔1〕积累常用字词:A.多音字注音阿〔1〕ā 阿姨阿拉伯;〔2〕ē 阿谀刚直不阿当〔1〕dāng 当务之急螳臂当车;〔2〕dàng 用词不当安步当车创〔1〕chuāng 创伤重创敌HY;〔2〕chuàng 创造勇于创新攒〔1〕cuán 攒射万头攒动;〔2〕zǎn 积攒攒钱买书同〔1〕tóng 一样同心协力;〔2〕tòng 胡同薄〔1〕bó 薄弱刻薄;〔2〕báo 薄板薄饼B.形似字注音编辑〔jí〕作揖〔yī〕通缉〔jī〕修葺〔qì〕寥〔liáo〕落寥〔liáo〕廓辽〔liáo〕阔姓廖〔L iào〕未雨绸缪〔móu〕暗〔àn〕淡黯〔àn〕淡熟谙〔ān〕万马齐喑〔yīn〕喋〔dié〕血通牒〔dié〕碟〔dié〕片间谍〔dié〕绯〔fēi〕红菲〔fěi〕薄匪〔fěi〕夷所思斐〔fěi〕然成章流言蜚〔fēi〕语诽〔fěi〕谤不惮〔dàn〕殚〔dān〕精竭虑殒〔yǔn〕身不恤陨〔yǔn〕落踌躇〔chóu chú〕踯躅〔zhí zhú〕桀骜〔ào〕不驯好高骛〔wù〕远六跪二螯〔áo〕敖〔áo〕包鳌〔áo〕拜〔2〕形近字辨析(biànxī)A.和蔼暮霭蔼:是草字头,它的意思是“和气,态度好〞。
2017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7天 小说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07天小说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第07天小说阅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疑心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方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
远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力去听了。
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
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突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
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
“有人敲门!〞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
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
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工程,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
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
而此刻,个个都像喝足了人参汤。
第04天文学艺术类文本阅读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高二语文人教版Word版含解析

第04天文学艺术类文本阅读(2017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3题。
谈审美移情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
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
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
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
《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
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
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
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
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
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
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
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
移情和感受不同。
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
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
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
快乐暑假高一语文的答案

快乐暑假高一语文的答案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萦回yínɡ 秭归zǐ 抛锚máo 夙愿sùB.婆娑suō 荟萃cuì 傫然lěi 窥视kuīC.估量liànɡ 骈文pián 肇始zhào 户牖yǒuD.威慑shè 无稽jī 脑髓suǐ 卮酒zhī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寒暄残羹冷炙走头无路鹬蚌相争,鱼翁得利B.烟霭针砭时弊急流勇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崔嵬礼上往来百无聊赖项庄舞剑,意在沛公D.歆享迫不急待破釜沉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更)少凡六百一十六言(字)B.填然鼓(动词,击鼓)之非能水(用做动词,游水)也C.宁许以负(使……承担)秦曲秦贪,负(凭借)其强D.哀思墓之徒(空)有其石慷慨得志之徒(徒弟,弟子)4.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5.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做《师说》以贻之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神明自得,而圣心备焉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弃甲曳兵而走D.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6.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7.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把文学鉴赏仅看做是对文学语言的咀嚼和玩味,这其实是大大的。
②为了侦破12.26特大银行抢劫案,我公安人员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③在欧元区12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其他国家。
A.曲解察访波及B.误解察访涉及C.误解查访波及D.曲解查访涉及8.下列各句中带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珠宝专卖店的柜台里,各式各样的名贵宝石俯拾皆是,吸引了许多顾客。
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天散文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08天散文阅读(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窗子以外林徽因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的蓝布,又一个光头。
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
每人手里一件简单的东西:一个是白木棒,一个篮子,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
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都有人流过汗;每一粒黄的什么M粟,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
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卷着一点焦黄的边;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M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声浪。
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池莉专访:在生活中修行“车、房,所有这些面上的东西我都不热衷。
”2007年的春天,池莉在酒店大堂一边看手机短信,一边果断总结。
这个终日白描物质的女人,自己却在恰当的时机看穿逃离,大约有十余年的时间,池莉不开自己的作品研讨会,不请著名人物作序或者写书评,拒绝电视,关闭博客。
她在武汉市郊安家落户,自己种菜自己吃,满足于劳动后一身大汗,享受着与人世两不相争的快活:“上午我在阅读以赛亚•柏林的书,下午我在菜地里干农活。
当家家户户炊烟升起的时候,我倚靠在篱笆上休息。
”在生活中修行中国新闻周刊:你小说中的市井描写和你的清静生活差别很大,仿佛是一个人一边在茶馆说书,一边在庙里修禅。
这种转换会让你觉得不适吗?池莉:没有。
如果不这样就不是我了。
我就是需要这样,我一直都很静,而且还一直在刻意地修炼自己内心的平静。
海必须很深很静,才可以在表面翻腾出各种浪花,很浅的水都是泡沫。
作家要目光清澈,首先物质欲望要很少。
中国新闻周刊:你觉得自己达到了理想状态吗?池莉:修身养性不是一天是一辈子的事情。
而且修炼得越到位,感觉越好。
中国式样的生活是从政治到社会到人事,到城市的每个角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状态。
作家看得越深越透越好,写得越像越客观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除了阅读,你通过什么途径来观察这种复杂生活呢?池莉:不需要什么刻意的途径啊!我就在生活。
生活对我来说无处不在。
不是你不出去就没有生活。
对于一个修炼到一定层次的人来说,光是看和思想,就足可以达到生活的最深处;而一些生活现象与场景,在写作中就是技术性问题,很简单了。
中国新闻周刊:你会担心被时代淘汰吗?池莉:任何时代都有不被淘汰的作家,也都会有作家被淘汰。
作家和社会的变化是没有直接的关系的。
关键在于作家自己。
最好的作家无需把所有的职业都做完了再来写作。
他把握的是人类的灵魂和精神状态。
近年高中语文 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 第09天 浅易文言文阅读(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2021

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09天浅易文言文阅读(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09天浅易文言文阅读(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语文每日一题之快乐暑假第09天浅易文言文阅读(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09天浅易文言文阅读(1)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6年中考湖北随州卷)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下列各题.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③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ǔ):老妇。
②篚(fěi):圆形竹筐。
③真草:楷书,草一书.④抗:抗衡,相当.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善.鸣,求市未能得②遂携新友命驾就.观③当举.群相送耳④使.人耽之若是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天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2017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的悲歌人生南宋绍兴十年(1140),辛弃疾出生于山东济南。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金人占领的地区,但他自幼接受祖父辛赞爱国思想的熏陶,始终把南宋视为自己的祖国。
辛弃疾幼时不但诵习经典,撰写诗文,而且熟读兵书,苦练武艺。
辛弃疾绝非宋代文坛上常见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一位肤硕体壮、颊红眼青、目光有棱的壮士。
绍兴末年,河北、山东一带的汉族人民苦于金人的残暴统治,大大小小的抗金起义风起云涌,烽烟遍地,其中以济南耿京率领的义军规模最大。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被耿京任命为掌书记。
不久,辛弃疾力劝耿京归附南宋朝廷。
次年正月,辛弃疾奉命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觐见宋高宗,完成使命后即返回山东。
没想到才到半途,便知悉耿京已被叛徒张安国杀害,麾下义军也已溃散大半。
在此紧要关头,辛弃疾亲率骑兵五十人,深入金境六百里,直奔济州,乘其不备直入五万人的敌营,生擒张安国系于马上,然后星夜兼程,渡过淮河、长江,直抵临安(今浙江杭州),献俘于朝廷而戮之。
这段战斗生活给辛弃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正如《鹧鸪天》中所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燕兵夜娖银胡,汉箭朝飞金仆姑。
”南归之后,辛弃疾被任命为江阴军签判。
不久,宋高宗内禅,孝宗即位。
孝宗素有恢复之志,登基后即任命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
辛弃疾前往建康求见张浚,面陈伐金之计。
隆兴二年(1164),辛弃疾改任广德军通判。
次年,他不顾官职低微,越职上书,向孝宗上呈《美芹十论》。
辛弃疾的“十论”,就体现了他对敌我双方实际形势的深刻理解,从而提出深谋远虑且切实可行的战略方针。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的求和路线之不可行:“秦桧之和,反以滋逆亮之狂。
彼利则战,倦则和,诡谲狙诈,我实何有?”还鼓励孝宗效法扫平突厥以雪国耻的唐太宗:“惟陛下留乙夜之神,沈先物之几,志在必行,无惑群议,庶乎‘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之烈无逊于唐太宗。
”乾道三年(1167),辛弃疾升任建康府通判。
又过了三年,辛弃疾任满回临安,授司农寺主薄。
不久,他作《九议》上呈宰相虞允文。
《九议》也是长篇奏议,它不但对《十论》中的意见作了更深入细致的解说,还补充了关于练兵、造舰、用间等具体的战术。
更重要的是,《九议》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抗金事业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且恢复之事,为祖宗,为社稷,为生民而已。
此亦明主所与天下智勇之士之所共也,顾岂吾君吾相之私哉!”诚如朱熹所云,辛弃疾是一位难得的“帅材”。
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位帅材提供一展身手的机会!以后的十年里,正当盛年的辛弃疾频繁地调动官职。
南宋朝廷对从中原沦陷区归来的人士一向心存猜忌和轻视,“归正人”这个称呼就带有轻蔑的意味。
辛弃疾当然未能例外。
虽然他文才武略都很出众,仍然难得朝廷的信任重用,经常在外地任职,且朝令夕改,很难在一个职位上尽心尽责。
尽管如此,辛弃疾还是取得了不俗的政绩。
乾道八年(1172),辛弃疾任滁州知州,他下马伊始,即日夜操劳。
他招抚流民,招徕商贾。
两年之后,滁州的面貌大为改观。
淳熙二年(1175),辛弃疾出任江西提点刑狱,其主要任务是扑灭横行湘、赣的茶商军。
辛弃疾受命于危难之际,短短两个月,官军连年征剿未能奏效的茶商军,即被彻底敉平。
牛刀小试,便体现出辛弃疾卓越的军事才能。
只可惜如此杰出的才略未能到抗金战场上充分施展!宁宗开禧三年(1207),辛弃疾被召任兵部侍郎,但此时的他已是老病交加,只能上表辞免。
此年九月,这位龙腾虎跃的一代英雄因病去世。
辛弃疾未能马革裹尸,更未能立功封侯,他的悲剧命运,若移用刘克庄《沁园春》中的句子来予以评说,真是确切无比:“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摘选自《古典文学知识》)【相关链接】①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②辛弃疾意识到自己“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论盗贼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归隐的准备,并在江西上饶的带湖畔修建了园榭,以便离职后定居。
果然,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时,因受弹劾而归居上饶。
此后二十年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虽然出生在金人统治区,但辛弃疾幼时就把南宋当作了自己的祖国,这是因为其祖父辛赞就是一位爱国英雄,对辛弃疾的影响最大。
B.辛弃疾很小就有抗金报国的远大抱负,为实现自己的宏远抱负,他一直熟读兵书,苦练武艺,终成词中之龙,与苏轼、李清照齐名。
C.辛弃疾曾受农民起义领袖耿京的领导,年纪轻轻就受到耿京重用,后来耿京遇害,他又率义军投奔南宋,并一直留下,为祖国效力。
D.辛弃疾的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使他难以在嫉贤妒能的官场上立足,对此,他早有准备,四十二岁时便离职隐居上饶。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辛弃疾在年少时就勤奋好学,不但诵习经典而且还撰写诗文,但他绝不是宋代文坛上常见的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而是一位壮士。
B.在金人的残暴统治之下,冀鲁的汉族人民纷纷起义抗争,其中,济南的耿京的武装力量规模最大,在辛弃疾的力劝下,耿京率部降宋。
C.辛弃疾在完成建康觐见宋高宗的使命回鲁途中,惊闻耿京被杀,于是他亲自率骑兵入金境,在济州城擒杀张安国为耿京报了大仇。
D.南归之后,辛弃疾越职奏事,向宋孝宗先后呈献了《美芹十论》和《九议》,系统深入地阐述了自己的反和思想和抗金的良策。
E.在宋宁宗开禧三年的时候,朝廷任命辛弃疾为兵部侍郎,但辛弃疾已是老病交加,不久病逝。
如果他早被授予此职,或许会改写历史。
3.作为一位爱国英雄,辛弃疾一生遭受排斥打击,郁郁不得志,但他在文学创作上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请结合材料,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1.C2.AE3.①辛弃疾一生爱国,因而遭受投降派的排斥打击,频繁地调动官职,这些丰富的人生阅历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②辛弃疾一生郁郁不得志,他要借词来抒发内心的愤懑,寻找生命的出口,寻求精神的慰藉;③辛弃疾一生壮志难酬,坎坷的遭遇使得他对人生进行咀嚼、消化,在回顾、对比、反思中使自己的创作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促成了文学成就的辉煌。
【试题分析】2.B项,“耿京率部降宋”错,耿京尚未降宋。
C项,“在济州城擒杀张安国为耿京报了大仇”与原文意思不符。
D项,《九议》不是呈献给宋孝宗的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围绕内容和题干准确作答。
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人物传记类文本阅读题有一定的特点:(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
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突出的人物;(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
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较强的说服力;(3)选文是兼具史实性与文学性的评传;(4)语言或朴实自然,或形象生动,或幽默诙谐。
人物传记类阅读题考查的侧重点一般分为以下三个:(1)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2)人物的精神,对人物的评价,阅读的启示;(3)对传记写作手法及价值的思考。
阅读时要注意一定的技巧:(1)读事实:理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2)读人物: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和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读评价: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和基本事实间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书生大使的抗战外交李满星早在1915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时,日本威胁中国政府签订《二十一条》,海外学子响应国内发动抗议运动。
唯独胡适主张镇静处之。
一时间,胡适招致非议颇多,许多同道好友甚至发誓和胡适断绝关系。
无奈之下,他在《中国留美学生月报》上发表公开信亮出自己的观点:在目前的条件下,我们拿什么来作战……所以出诸至诚和报国之心,我要说对日用兵论是胡说和愚昧。
我们在战争中将毫无收获,剩下的只是一连串的毁灭、毁灭和再毁灭。
这封公开信发表后,胡适并未得到当时热血的留学生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木石心肠不爱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三省沦入敌手。
胡适悲愤不已。
他在这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此事之来,久在意中。
”1937年盛夏,庐山显得比往年更加热闹。
胡适胸佩“五老峰”徽章,心事重重地从北京辗转来到庐山,应邀出席“庐山谈话会”,共商国是。
早在1928年4月7日北伐全面胜利、南北一统之际,胡适就曾到过庐山游览。
那次,胡适心情愉悦,访古探幽,兴味盎然。
游览陶渊明故里的陶公祠后,胡适还戏作《陶渊明同他的五柳》:当年有个陶渊明,不惜性命只贪酒。
骨硬不能深折腰,弃官回来空两手。
瓮中无米琴无弦,老妻娇儿赤脚走。
先生吟诗自嘲讽,笑指篱边五株柳:“看他风里尽低昂,这样腰肢我无有。
”这次,是胡适二上庐山。
他既没有第一次上庐山时的闲适,也无重游名胜访古探幽的雅兴,而是心事重重。
7月14日,蒋介石请胡适喝茶一叙。
胡适历陈北方的民情激愤和中央不能放弃河北的原因,谈得慷慨激动,蒋介石为之动容。
7月31日,蒋介石发表《告抗战全体将士书》。
这天中午,他请胡适以及梅贻琦、张伯苓等人吃饭。
席间,蒋介石宣布对日作战的决定。
张伯苓头一个慷慨陈词,举手赞成。
就在这一天,胡适忍辱避战的认识彻底动摇了。
8月13日,上海淞沪战事爆发。
至9月初,上海战事持续一个月,胡适看到军民抗日士气之高涨,思想开始发生很大转变,认为避战只是梦想,不抵抗所得的只是“敌氛日深,受逼日甚”。
从此,胡适抛弃了避战求和的梦想,认为“和比战难百倍”,思想开始走向苦撑待变。
8月17日,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在南京召开。
会议决定国民政府与日本一战到底,并决定委派胡适出使美国,争取援助。
1937年9月26日10时,胡适飞抵旧金山。
一下飞机,胡适便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此次中日战争,已暴露日方兵力上之弱点。
”午餐后,他立即到大中华戏院发表《中国能战胜吗》的演讲,他以“算盘要打最不如意的算盘,努力要做最大的努力”来勉励侨胞。
30日,他又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演说。
在演说中,胡适表示对侵略战争是不能退让的,要阻止战争只能用战争来消灭它。
胡适还大胆预言美国将会被迫卷入这场战争。
到达华盛顿后,胡适去拜访罗斯福总统。
胡适早年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时,和罗斯福是同学,加上当时胡适的声望和魅力,罗斯福视其为上宾,关切地询问中国军队能否支持到过冬,胡适予以肯定的答复,并动情地说:“中国需要美国的支持,我想总统很快会以明快的眼光判断是非!”到1937年11月底,胡适创下五十一天行程一万零六百英里,演讲五十六场的纪录,累得四十六岁的胡适在当年年底就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