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2.树之歌》教学设计
2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 树之歌(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
这首诗歌通过描绘大树的姿态和作用,传递了大自然的美与和谐。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的第三章“美丽的自然”,第一节“树之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树之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使学生认识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如“枝”、“叶”、“扎根”等。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树图片、生字卡片、PPT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树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大树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课主题“树之歌”。
(1)出示大树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大树的特点。
(2)引导学生谈论大树的作用,如提供阴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
2. 新课展开:(1)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并借助生字卡片学习。
(3)逐句解析课文,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会诗歌中大树的形象。
3. 例题讲解:(1)选择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诗歌,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生字词。
(2)让学生模仿“树之歌”的结构,创作一首关于其他自然景物的诗歌。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背诵“树之歌”。
(2)让学生用生字卡片进行组词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树之歌2. 生字词:枝、叶、扎根、美化、净化3. 课文结构:描述大树的形象、作用、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树之歌”。
(2)用生字卡片组词,并用这些词语造句。
(3)模仿“树之歌”的结构,创作一首关于自然景物的诗歌。
2. 答案:(1)略。
(2)示例:枝条、绿叶、扎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大树图片、诗歌朗诵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树之歌》语文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壹五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
名字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
(课件出示课题)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
《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
请孩子们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
要求:(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
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2024年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识字2 树之歌 优质版教案

3.课后作业。(出示课件37)
(1)你还认识哪些树?到生活中去观察一下它们,看看有什么特点。
(2)练习写好这节课学习的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棉、杉、化、桂”4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背诵课文。
3.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出示课件38)
【教学重点】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电子版教案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手写)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梧、桐、掌”等15个生字,写好“杨、壮、桐、枫、松、柏”6个字。
课 题
识字2树之歌
主备教师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8个生字都与树木名称有关,将识字教学与认识树木相结合。
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思维能力: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谚语。
审美创造:学生在整体朗读儿歌、认识树木的基础上,学生逐步建立生字音形义的正确联系。
引发思考:为什么人们习惯把松树和柏树合在一起说“松柏”(一年四季都是绿色)所以说他们四季“披绿装”。
(6)(出示课件17:木棉图片)预设:这个是木棉。木棉树喜欢生活在暖和的南方,开花的时候满树鲜红。
(7)(出示课件18:桦树图片)预设:这是桦树。桦树不怕冷,耐寒,喜欢生活在北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识字2《树之歌》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树之歌》这篇课⽂是部编版⼆年级上册识字单元第2篇课⽂。
本课是⼀⾸介绍树⽊特征的归类识字⼉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等11种树⽊,表现了⼤⾃然树⽊种类的丰富。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课⽂原⽂ 杨树⾼,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掌。
枫树秋天叶⼉红, 松柏四季披绿装。
⽊棉喜暖在南⽅, 桦树耐寒守北疆。
银杏⽔杉活化⽯。
⾦桂开花满院⾹。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由⼈民教育出版社⼩学语⽂室编写。
【篇⼆】部编版⼆年级上册语⽂识字2《树之歌》教案1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课⽂。
3.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积累与树⽊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8个带⽊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特点,朗读、背诵⼉歌。
教学难点: 认识15个⽣字,正确书写10个⽣字。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字,会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会写“杨树、树叶、枫树、松柏”4个词语。
2.通过读⽂、看图,初步了解杨树、榕树等树⽊的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利⽤形声字特点学习带⽊字旁的⽣字。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杨、桐、枫、松、柏”5个⽣字。
教学过程: ⼀、联系⽣活导⼊ 在你家周围、⼩路旁或者公园⾥,你经常看到哪些树⽊? 杨树、柳树、槐树、松树、柏树、梧桐树等。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屋前院后栽种树⽊,⼈们和⼤树的感情⼗分亲密。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课⽂就和树有关,题⽬是《树之歌》。
⼆、初读⼉歌,认识树⽊名称 1.借助拼⾳朗读⼉歌。
2.数⼀数⼀共⼏句话。
(4句)指名逐句朗读。
3.每句话介绍的分别是什么树⽊呢?请你⼀边读⼀边圈出树⽊名称。
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柏 ⽊棉、桦树、银杏、⽔杉、⾦桂 ⼀共11种树⽊,“松柏”指的是松树和柏树。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 《树之歌》教案及反思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正确认读“杨、柳、枫、柏、松、木、桂、桐、金、银、苏、醒、宝、岛、站、稍”等15个生字。
1.2能正确书写“树、木、林、森、杨、柳、松、柏”等8个生字。
1.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感。
1.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树木的兴趣。
2.2运用多种阅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2.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关注环境保护。
3.2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认识15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树木的特点和美感。
1.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2.1理解“树之歌”的寓意。
2.2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树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树木名称。
1.2学生分享自己知道的树木特点。
2.学习课文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理解生字词。
2.2学生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精讲课文3.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掌握书写方法。
3.2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4.小组讨论4.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课文中的树木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4.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2学生自选一种树木,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述其特点。
6.作业布置6.1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所学课文,并讲述树木的特点。
6.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生字词的书写练习。
四、教学反思1.优点1.1学生对树木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树木。
1.2学生在朗读、背诵课文时,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
1.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看法。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树之歌》精品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识字课文,主要介绍树的名称以及树的特点。
在积存自然百科学问的同时,又能学习到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教育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擅长积存、细心观看。
【学情分析】在经过了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后,二年级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乐观性高。
但由于年龄较小,对学问的理解有限。
本课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主要通过儿歌和大量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不同品种的大树以及大树的生活习性及特点,加深对大树的了解。
【教学目标】1.会认“梧、桐、掌、装”等 15 个生字,会写“杨、壮、棉”等10 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生疏树木并感受各种树木的特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书写生字,并能给生字组词语。
【教学难点】了解形声字的特点;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预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儿歌,激趣导入1.播放儿歌《大树妈妈》,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认真听,听完后告知教师儿歌中讲了谁啊?〔指生自由答复:大树妈妈。
〕2.同学们听得真认真,谁来告知教师你见过哪些大树?〔预设:柳树、杨树〕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树的课文,看看小作者给我们描述了哪些大树。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相机指导“树”的写法:左中右构造,“木”字旁,最终一笔肯定不要写成捺。
〕二、趣味学文,图片识字〔一〕初读儿歌,认读生字1.播放动画课文《树之歌》,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来,边看边把自己不会读的生字圈出来。
2.学生自读,留意读准字音。
3.开火车读句子,指导读准字音梧桐手掌枫树松柏绿装桦树耐寒守北疆银杏水杉金桂〔课件中红色突出本课要认的字〕4.全班齐读,再次正音。
〔二〕再读儿歌,整体感知1.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树?圈出树名。
2.【师课件出示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金桂的图片】,请同学们四人为小组活动,猜一猜这是什么树?〔生依据课文内容答复〕3.词卡认读。
2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2 树之歌(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树之歌”章节中,深入学习诗歌的韵律美和描绘树的生动形象。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歌的主题,掌握生字词,体会诗歌描绘的不同树木的特点,学习仿写简单的诗句。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能力,激发想象力,学会仿写诗句。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树立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仿写诗句。
2.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树叶、果实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校园里的树木,引导学生观察树木的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a.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树木特点。
2. 学习课文:a.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b.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学生分组讨论,理解诗歌描绘的树木特点。
d.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
3. 实践活动:a. 学生根据诗歌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树之歌”。
b.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4. 例题讲解:a. 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题目要求。
b.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给予指导。
5. 随堂练习:a.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树之歌2. 生字词:枝繁叶茂、绿树成荫、果实累累、金桂飘香3. 诗歌大意:描绘了不同树木的特点,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
b. 仿写一首关于树的诗歌。
2. 答案:a. 枝繁叶茂:形容树木茂盛。
b. 绿树成荫:形容树木长得茂盛,形成荫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树之歌教案设计优秀5篇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壹五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并背诵全文。
3、通过看图和读儿歌,初步认识树木的样子,了解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识记生字字形并正确书写。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不同树木的特点。
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引入新知1、课件出示几种常见树木的图片,如杨树、枫树、梧桐树、桂花树等。
(1)指名学生说一说认识图片上的哪些树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树名。
2、看图,说说每种树的外形特点。
(1)与同桌合作,说给同桌听。
(2)几人一组,说给小组伙伴听。
(如:杨树长得直而高,树叶大而茂密。
枫树的叶子是互生的,秋季的时候叶子会变红。
梧桐树长得高高壮壮的,树叶像手掌。
)二、初读儿歌,合作识字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圈出生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分组合作学习生字。
(1)互相当小老师提醒字音。
“桐、掌、枫、松、装、疆”都是后鼻音。
“桦、化”同音,是三拼音节,拼读时不能丢掉中间的介音。
“梧、银”是整体认读音节,要直接发音。
“耐”的声母是n,是鼻音。
(2)拼读音节,正字音。
(3)读词语,掌握生字。
4、进行“识字比赛”,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5、教师指导记字形。
(1)自学生字,指名说出这些生字的共同点。
(“杨、梧、桐、枫、松、柏、桦、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起到表义作用。
)(2)自学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木+风=枫木+同=桐木+白=柏拆分法:掌=尚+手比较法:壮-装,“壮”字下面加上“衣”,就是“装”。
6、熟读儿歌(课件出示)。
7、找找最后一个字韵母有什么规律,试着背儿歌。
三、教师指导,学习写法。
1、出示课件,指导写法(左窄右宽)。
2、我会说,读读记记。
四、课后练习,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树之歌教学设计篇二【教学设想】初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要求,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新词读音,读通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树之歌教学目标:1.认识“梧、榈”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保护树本。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关键能力)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初步感知儿歌内容。
(重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你知道这些是什么树吗?(杨树梧桐树松树枫树。
)导入课题:树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它们的基本结构和各自的特征吧!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柏”和“白”、“桦”和“华”读音的异同,“枫、松”后鼻音,“松、杉”平翘舌音的区别。
后鼻音“掌、装、疆”,前鼻音“银”,翘舌音“守、掌、装”。
还有生字“耐”,读音是“nài”。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多元识字。
字理识字:“疆”字的左边是一个“弓”字和一个“土”字,表示以弓记步来丈量土地,右边的三横两田表示田之间的疆域界限。
借助语境识字:结合“桦树耐寒守北疆”来猜测“耐”的大概意思,通过组词“忍耐、耐心、耐力”巩固识字。
可运用生活实际识字:如通过指指“手掌”,摸摸“掌心”这些动作进行识记。
组词扩展识记:“银”和“装”可以列举相关联的词语“银行、服装”等进行识记。
②读一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梧桐梧叶手掌掌握绿装装扮白桦树耐寒耐心守护守住北疆新疆银杏银行(2)认识多音字:“绿”和“柏”。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A.德国的首都是柏林。
B.中国和朝鲜只有鸭绿江一江之隔。
这里的加点字“绿”读音是“lù”,还有一个读音是“lǜ”,意思是“青中带黄的颜色”;“柏”在这里读“b6”,意思是“德国的首都”还有一个读音是“băi”,意思是“常绿乔木,叶鳞片状,结球果”。
组词如下:bó(柏林)lù(鸭绿江)(绿林好汉)柏绿bai(柏树)(松柏)lǜ(绿芽)(绿树)②读一读。
A.这里的柏树长得真茂盛。
B.春天到了,树木都长出了绿芽。
(3)学生玩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生字,谁读对了苹果就归谁,看谁的苹果最多。
(4)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耐寒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北疆经得起寒冷。
化石北方边疆。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学习“会写字”杨壮桐根松柏棉杉化桂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你有什么办法识记它们吗?①形声字归类:“杨、桐、枫、松、柏、棉、杉、桂”都是木字旁,表意,这些字都和树木有关,右边的部分是音旁。
②熟字比较法:“花一化”“桂一挂”。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杨、壮、化”。
杨: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部首笔横折折折钩一笔写成,左折点在田字格中心,两撤撒尖穿插到木字旁的点下方,第二撤略长。
壮: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长右短;“士”两横上长下短,长横写在横中线上。
化: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等高;竖弯钩起笔于竖中线,与撤相交于田字格中心。
跳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会写字教学,细致入微,层层推进,有效地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11种树,学习了生字新词,扫清了阅读障碍。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五、课后作业完成《基础训练》本课习题。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2.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难点)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
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树木的?(板书树之歌)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种树木?文中描写的树木有杨树、梧桐树、榕树、枫树、松柏、木棉、桦树、银杏、金桂。
2.按照课文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金桂。
设计意图:先整体感知课文大体内容,理顺课文脉络,先总后分的教学路线,为下面的学习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三、品读释疑1.学习第一、二小节.(1)指名读第一、二小节,用“O”圈出树木的特点。
(高、壮、像手掌、叶儿红、披绿装)(2)这些特点主要抓住了树的什么来描写的?(形状、颜色。
)(3)第一句“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出了什么?(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的叶子比作手掌,生动地写出了梧桐树叶的形状。
)(板书杨树、榕树、梧桐树一高、壮、像手掌)练一练:请选择一种树木,仿写一个比喻句。
示例:银杏树叶像扇子。
(4)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红、绿”可以看出什么?(“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的非常形象。
“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
)(板书:枫树、松柏一叶儿红、披绿装)2.学习第三、四小节。
(1)品味一下后两小节描写树木的语句,说一说所描写树木的特点是什么?(2)“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北疆。
”从这句话你了解到什么?写出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环境:木棉生长在南方,桦树生长在北疆。
(板书木棉、桦树一喜暖、耐寒)(3)“银杏水杉活化石,金桂开花满院香。
”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是对偶句。
把银杏水杉比作活化石,金桂开花后,满院都是花香。
(称书银杏、水杉、金桂一活化石、满院香)“香满园”要读出开心,愉悦。
(4)教师介绍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能够高度概括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节奏感,便于吟诵,易于记忆。
借助一对结构形式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来判断。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了解不同树的特点不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朗读能力和积累词语的能力。
四、课堂拓展1.读一读,想想下面几句话的意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年的时间可以培育一棵树木,一百年的时间才可以使培育一个人才。
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
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指树虽然高达千丈,但落叶还是要回到根里。
比喻离开故乡多时,最后还是要返回故里。
“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树没有根就不能生长,人没有志向就不会成功的。
2.推荐阅读《树的变化》、《树之歌》。
听读《树的变化》、《树之歌》,了解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和不同树木的特点,熟悉儿歌的表现形式。
五、课文主旨本文写了什么?本文是一首儿歌,让我们通过学习儿歌,认识词语,并了解一些树木的特点,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六、课堂小结文章以儿歌的形式呈现了一些树木的特点,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七、拓展延伸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给树木挂名牌吧!注意在制作名牌的同时认识树木,也可以认养树木。
八、课后作业请完成《基础训练》本课“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设计:形状→杨树、榕树、梧桐树→高、壮、像手掌树之歌颜色→枫树、松柏→叶儿红、披绿装喜好→木棉、样树→喜暖、耐寒花→银杏、水杉、金桂→活化石、满院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本课重点还应是识字、写字。
所以我着重抓了识记字形、写字训练的教学。
在分析字形时,我注意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识字经验,从而记住字形。
学生可以用形声字归类法、组词拓展法、熟字比较法的方法记住生字。
另外我还提醒学生要严格按笔顺去描红、临写,把字写规范、美观。
本堂课写字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凭借图画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11树的特点。
教学时,我借助课件出示图片,帮助理解儿歌语句,很形象、具体而直观,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朗读上示范不够,引导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