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1.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风"“天”“渚"“沙”“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诗略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
②坼chè,分裂。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
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4.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必修上册】

《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简答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翻译: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二、理解性默写: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简答: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答:风、天、猿、渚、沙、鸟。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理解性默写(原卷版)-高考语文古诗文名句名篇默写(统编版全五册)

第02练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1.梦游天姥吟留别(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姥山时隐时现的句子是“________”,通过赤城山和五岳侧面展现天姥山高大的句子是“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谢灵运住处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写山泉声音震耳欲聋的句子是“________”。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5)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由梦境又回到现实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天气急剧变化,黑云压天,仿佛要下雨的句子是“________”,写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就像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的句子是“________”。
(8)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流露出消极的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相似的消极情绪流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9)《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飞逝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仙人们衣冠华丽、行为飘逸潇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由梦境转入现实后颇感失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1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姥山洞外熊吼龙鸣的恐怖景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

统编版部编本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理解性(语境)默写复习资料提示: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材中新课程标准高考推荐背诵篇目《梦游天姥吟留别》《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登高》《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琵琶行》《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古诗诵读篇目:《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1.《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2.《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3.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 ,?4. 《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回忆的两句是:,。
5.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8.《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9.《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

统编版必修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训练及答案一、劝学1.《荀子・劝学》中用对比的手法说明“学”与“思”关系的名句是“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三省乎己”。
3.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而荀子在《劝学》中则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O4.《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是相同的。
5.《荀子・劝学》中的“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二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用心一”和螃蟹虽有六跪而二鳌,然“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获得成功。
7.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的两句是:“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8.《荀子•劝学》中开篇就提出了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城。
9.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学不可以已”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10.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和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清于蓝。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1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子,而学于中”与韩愈的“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思想一致。
1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必修上册第八课古诗理解性默写、选择、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册第八课习题及答案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目录: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二、登高/杜甫三、琵琶行/白居易一、《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原文】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精品习题及答案】一、理解性默写: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天姥.(mǚ) 天台.(tāi) 渌.水荡漾(lǚ)B.剡.溪(shàn) 熊咆.(páo) 訇.然中开(hōng)C.瀛.洲(yíng) 虹霓.(ní) 殷.岩泉(yǐn)D.魂悸.(jì) 长嗟.(jiē) 水澹.澹(dàn)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依据 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C.熊咆龙吟殷.岩泉殷:震动 D.栗深林兮惊.层巅惊:惊动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缺霹雳③烟涛微茫信.难求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自可断来信.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必修上册】

《登高》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翻译: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二、理解性默写: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解析】D。
《登高》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

《登高》学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含答案)原文解读【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大意】秋风劲急,秋日天高,猿啸悲哀凄清。
水中的小渚上水清沙白,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赏析】首联着重刻画诗人眼前的具体景物,形、声、色、态一一展现。
风、天、渚、沙、猿、鸟,构成了悲凉的秋景图,“哀”字为全诗定下了“悲秋”的基调。
【原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大意】无边无际的落叶萧萧坠下,没有尽头的长江奔腾而来。
【赏析】颔联以仰视和俯视的视角,极写肃穆萧飒、空旷辽阔之景象,更赋予秋景以一种无穷无尽的时空感。
【原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大意】远离故乡,更添悲秋情绪。
晚年百病缠身,而今又独自登临高台。
【赏析】颈联是对诗人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
诗人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的感情,融入雄阔高浑的诗句之中。
【原文】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大意】一生艰难,常常抱恨于志业无成而身已衰老;衰颓失意,刚刚停下消愁的酒杯。
【赏析】艰难,既指自己生活多艰,又指国家多难。
尾联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这是诗人潦倒不堪的根源,忧国伤时之情跃然纸上。
作家作品杜甫(712—770) 唐襄阳(今属湖北)人,生于巩县(今河南巩义东北),字子美。
杜审言孙。
曾居长安少陵,自号杜陵布衣、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开元时,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三载(744),在洛阳与李白相识,结成忘年交。
六载,应玄宗选贤诏,赴京应试,遭李林甫排斥,困居长安十年。
后因献“三大礼赋”,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乱起,辗转至凤翔,谒肃宗,授左拾遗。
返京后,因上疏援救房琯,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曾往返鄜、华、洛等地。
适唐军兵溃相州,遂作“三吏”“三别”等诗。
后漂泊至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
曾入剑南节度使严武幕,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
晚年贫病,携眷欲北归。
大历三年(768)出蜀,闻北乱,转赴南方,病故湘江舟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高》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登高》/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翻译: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理解性默写: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三、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参考答案】一、翻译: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二、理解性默写: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D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解析】D。
A中“杳”读“yǎo”;B “鬓”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解析】A。
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D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解析】D。
D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C。
C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解析】C。
C “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解析】C。
C:“落笔角度相同”不对。
全诗情景交融,但落笔的角度不相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分别从声、色、动、静、局部、整体角度落笔。
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解析】C。
C “缠绵悱恻”情感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