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平衡常数

合集下载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比较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酸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重要参数。

它反映了酸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通过衡量酸的强弱程度来判断酸的电离程度。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将对几种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进行比较。

我们来看一下硫酸(H2SO4)的电离平衡常数。

硫酸是一种强酸,其电离平衡常数非常大,约为10的三次方。

这意味着硫酸在水中几乎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氢离子(H+)和硫酸根离子(SO4^2-)。

因此,硫酸溶液呈酸性。

与之相比,乙酸(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小,约为10的负六次方。

乙酸是一种弱酸,其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的氢离子(H+)和乙酸根离子(CH3COO-)。

因此,乙酸溶液呈弱酸性。

另一个常见的酸是盐酸(HCl),其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的负一次方。

盐酸是一种强酸,但其电离平衡常数相对较小,这是因为盐酸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氢离子(H+)和氯离子(Cl-)。

虽然电离程度很高,但由于盐酸的浓度较低,所以电离平衡常数较小。

除了硫酸、乙酸和盐酸,还有一种常见的酸是碳酸(H2CO3)。

然而,碳酸是一种相对较弱的酸,其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的负四次方。

碳酸在水中只有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的氢离子(H+)和碳酸根离子(CO3^2-)。

由于碳酸的电离程度较低,碳酸溶液呈弱酸性。

还有一种常见的酸是硝酸(HNO3)。

硝酸是一种强酸,其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的负一次方。

硝酸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氢离子(H+)和硝酸根离子(NO3-)。

因此,硝酸溶液呈酸性。

常见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各不相同,与酸的强弱有关。

强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大,几乎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的氢离子和相应的酸根离子;而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较小,只有部分电离。

了解酸的电离平衡常数有助于我们理解酸的性质和溶液的酸碱性质,对于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酸碱反应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

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概念,它们对于理解溶液中物质的行为以及酸碱反应等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电离度的定义、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以及影响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离度的定义电离度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分子或离子的离解程度。

当物质溶解时,其中的分子或离子会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部分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离解,形成溶液中的离子。

电离度可以用来描述溶液中溶质的离解程度,它通常用符号α表示,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

二、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物质的电离反应的平衡常数。

对于一般的电离反应,可以用离子浓度的比值来表示电离平衡常数。

以酸碱反应为例,对于弱酸HA的电离反应:HA ⇌ H+ + A-电离平衡常数Ka可以用下式表示:Ka = [H+][A-]/[HA]其中[H+]表示氢离子(质子)的浓度,[A-]表示阴离子的浓度,[HA]表示酸分子的浓度。

电离平衡常数的值越大,说明酸的电离程度越大。

三、影响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因素1. 温度:温度对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有显著影响。

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增大。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反应物分子的动能,使得反应速率增加,促进电离反应的进行。

2. 溶液浓度: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对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也有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越高,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越大。

这是因为溶液浓度的增加会增加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从而促进电离反应的进行。

3. 溶剂性质:溶剂的性质对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溶剂对物质的电离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极性溶剂通常会增加物质的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而非极性溶剂则相反。

4. 分子结构:物质的分子结构也会影响其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

分子中的官能团以及原子间的键的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

综上所述,化学物质的电离度与电离平衡常数是描述溶液中物质行为的重要指标。

考点强化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

考点强化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

考点强化电离平衡常数及相关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气相或溶液中,反应中生成的离子浓度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乘积的比值。

它描述了酸碱性质和溶解度等重要的化学行为。

掌握电离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方法对于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取决于反应的类型。

我们可以将反应分为酸碱反应、溶解度反应和气相反应。

在酸碱反应中,电离平衡常数通常使用酸度计算,即酸解离常数。

以酸HA为例,它在溶液中可解离为H+和A-,其反应方程为HA ⇌ H+ + A-。

酸度常数Ka定义为[H+][A-]/[HA],其中[H+]表示氢离子浓度,[A-]为阴离子浓度,[HA]为酸浓度。

酸度常数的对数值称为pKa,pKa = -logKa。

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酸的酸度常数或pKa值,也可以通过计算方法来预测。

在溶解度反应中,电离平衡常数又被称为溶解度常数。

以固体AgCl的溶解度反应为例,AgCl在水中溶解为Ag+和Cl-,其反应方程为AgCl(s) ⇌ Ag+(aq) + Cl-(aq)。

溶解度常数Ksp定义为[Ag+][Cl-]/[AgCl],其中[Ag+]表示Ag离子浓度,[Cl-]为Cl离子浓度,[AgCl]为AgCl浓度。

Ksp的值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

溶解度常数越大,说明该物质越容易溶解。

在气相反应中,电离平衡常数通常使用平衡常数来表示。

以气体反应A(g) ⇌ B(g)为例,反应方程可以表示为A ⇌ B。

平衡常数Keq定义为[B]/[A],其中[B]表示B的浓度,[A]为A的浓度。

当A和B分别为气体时,Keq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

平衡常数越大,说明B的生成倾向性越大。

计算电离平衡常数时,需要注意反应的浓度或分压。

在溶液中,浓度可以通过化学计量关系和溶解度等计算得到。

在气相反应中,可以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计算分压。

此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的温度因素。

电离平衡常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常可以通过Van 't Hoff方程来预测。

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B.盐酸<醋酸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此时C(醋酸)远大于C(HCl),最终产生H+多 与盐酸
结论:等体积等H+浓度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中和碱的能力: 弱酸>强酸
补充知识:
一.等体积等浓度的一元强酸与一元弱酸对比(以HCl和CH3COOH为例)
1.C(H+)大小: HCl>CH3COOH 2.酸性强弱: HCl>CH3COOH 3.中和碱的能力:(相同)
4.与同一金属反应的起始速率: 相同
5.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H2的总量: CH3COOH>HCl
思考: 将等体积,H+浓度均为1mol/L的盐酸和醋酸加水稀释100倍 之后, 它们的H+浓度还相等吗?若不想等,谁的H+浓度更大?
不相等 CH3COOH>HCl CH3COOH是弱电解质,加水会继续电离产生H+
若H+浓度相同,则酸性相同
1L 1mol/LHCl溶液与 1L 1mol/LCH3COOH溶液与足量等浓度的
NaOH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消耗的NaOH体积 ( C )
A.盐酸>醋酸
B.盐酸<醋酸
C.一样多
D.无法确定
中和反应的本质是H++OH-=H2O
即H+与OH-的物质的量1:1反应试写出化学方程式分析:
醋酸
C C 思考(H:Cl此)时盐<酸的(浓C度H3与CO醋OH酸)的浓度谁大谁小?
原因: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很微弱,若醋酸要和盐酸H+浓度相等, 则醋酸浓度必然大于盐酸
等体积 等H+浓度的HCl溶液与CH3COOH溶液与足量等浓度的 NaOH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消耗的NaOH体积 ( B )

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H++A-,平衡时
M++OH-,平衡时
c ( M+).c( OH- )
例:CH3COOH
CH3COO- + H+

c(CH 3COO ) c(H ) K c(CH 3COOH)
练习: 写出 HF NH3· H2O Fe(OH)3 的电 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多元弱酸的电离: H 2S HS-
c(HS ) c(H ) - + HS + H K 1 1.3 107 c(H 2S)
S2-
+
H+
c(S ) c(H ) 15 K2 7.1 10 - c(HS )
2

K1 》K2 ,因此一般只考虑第一步。
(2)电离平衡常数意义:
在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弱电解质的电离 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碱)的酸(或碱)性越强。 (3)影响电离平衡常数大小的因素: A.电离平衡常数大小是由物质的本性决定 的,在同一温度下,不同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不同。 B.与化学平衡常数一样,同一弱电解质的 电离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不受浓度影响。
弱电解质分子总数
(2)电离度的意义: 在同温同浓度的条件下,电离度越大, 弱电解质电离能力相对较强。 (3)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内因:与弱电解质的本性有关 外因: ①温度越高,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 ②浓度越稀,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越大; ③加入影响电离的其他物质。 (同离子效应、离子反应效应)
填空: (1)K只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 值 增大 。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K 值越大酸的酸性越强 。 (3)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 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 酸的K1、K2 、K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 是: K1》K2 》K3 。

电离平衡常数

电离平衡常数
C(OH-)越

由Ka、Kb值判断酸碱性相对强弱, 应 用 需在相同温度下。
已知: Ka(HCN)=6.2×10-10mol/L
Ka(CH3COOH)=1.7×10-5mol/L Ka( HF )=6.8×10-4mol/L
,酸性或碱性越


酸性强弱: HF>CH3COOH>HCN

练习: 已知醋酸,碳酸和硼酸298K时的电离常数分别是
0.1mol/L的磷酸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是: (1).[H3PO4]>[H+]>[H2PO4-]> [HPO42-]> [PO42-] (2).[H+]=[H2PO4-]> 2[HPO42-]>3 [PO43-]+[OH-](电荷守恒) (3).[H3PO4]+[H2PO4-]+[HPO42-]+ [PO42-]=0.1mol/L(物料守恒)
练习: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
练习: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
式是:H2B = H+ + HB- ,HB-
H+ + B2-
已知0.1mol/LNaHB溶液的pH=2,则0.1mol/LH2B溶液中 c(H+)________0.11mol/L(填“>”“<”“=”)。 HBH+ + B2-的电离平衡常数是_______。
CH3COO - + H+
α=
100% C(HAc原) C( H+ -) 100% α= C(HAc原)
C(Ac-)
2、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电解质的本性,电解质越弱,电离度越小

电离平衡常数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离平衡常数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电离平衡常数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内容:电离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中的一个重要参数,用于描述反应体系中离子的生成和消失的平衡状态。

在化学平衡的研究中,电离平衡常数被广泛应用于酸碱、溶液反应以及其他离子间相互转化的反应体系中。

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是通过离子浓度的比值来确定的。

这里的离子浓度是指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它们的浓度与温度、压强等条件有关。

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偏向性,也即反应往正向或者反向进行的倾向。

当电离平衡常数大于1时,说明正反应占优势,反之小于1时反应则处于反向进行的状态。

在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中,了解反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条件来控制反应方向和速率。

这对于合成所需产品、提高化学反应效率以及保障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电离平衡常数还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中,例如水体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以及大气中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综上所述,电离平衡常数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而有用的概念。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化学反应的行为,还可以指导我们进行相关实验和工业生产。

对电离平衡常数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参考如下: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其中,引言部分主要对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进行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定义和意义以及计算方法。

最后,结论部分对电离平衡常数的特点进行总结,并展望了其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引言部分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对电离平衡常数的初步了解,同时引发读者的兴趣,使其进一步阅读。

概述部分将简要介绍电离平衡常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

结构部分将详细阐述文章的组织结构,包括各个部分的内容和顺序,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同时,也可以提前透露一些正文和结论部分的内容予以引导,起到串联和铺垫的作用。

电离平衡常数K

电离平衡常数K
电离平衡常数(K)
对于一元弱酸 HA
Ka=
H++A-,平衡时
c(HA)
c ( H+) .c( A-)
对于一元弱碱 MOH
K b=
M++OH-,平衡时
c ( M+).c( OH- )
c(MOH)
意义:K值越大,电离程度越大,相应酸 (或 碱)的酸(或碱)性越强。K值只随温度变化。
注意:
1)在公式中的浓度均是平衡浓度; 2)K只与温度有关。 3)K反映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而且 K1>>K2>>K3。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 A.H2SO4溶液中存在H+不存在OHB.NaOH溶液中水电离的c(OH-)等于水 电离的c(H+) C.80oC时KCl溶液中OH-和H+的浓度一定 都等于1.0×10-7mol/L D.常温下,任何物质的水溶液中都有 OH-和H+,且KW=1.0×10-14
6、已知25℃时, Kw=1.0×10-14, 100 ℃时, Kw=55×10-14,这说明 ( AC ) A.25℃时纯水的c(H+)=1.0×10-7, 100 ℃时纯水的c(H+)>1.0×10-7 B.100 ℃时水的电离程度更小 C.水的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 D.温度越高Kw越小
小结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 (2)酸 (3)碱
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增大 抑制水的电离,Kw保持不变 c(H+)水=c(OH-)水 <1×10-7 mol/L
(4)盐 (第三节详细介绍)
巩固练习 1、常温下,浓度为1×10-5 mol/L的盐 酸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是多 少? 1×10-9 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离平衡常数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当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幂指积与分子浓度的比值时一个常数。

2 表达式
(1)对于一元弱酸HA
HA⇌H++A−电离常数K=
(2)对于一元弱碱BOH
BOH⇌B++OH−电离常数K=
3 意义
相同条件下,K值越大,表示该弱电解质越电离,所以对应的酸性或碱性相对越。

4 特点
(1)多元弱酸的各级电离常数的大小关系是,故其酸性取决于第一步电离。

(2)电离平衡常数
决定因素:弱电解质
影响因素:
练习
1 对于碳酸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电离常数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2 升高温度,下列各项的值可能减小的是
A 化学反应速率v
B NaCl的溶解度S
C 化学平衡常数K
D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K
3 下列关于电离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离常数(K)越小,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能力越弱
B 电离常数(K)与温度无关
C 不同浓度的同一弱电解质,其电离常数(K)不同
D 多元弱酸各步电离常数相互关系为K1<K2<K3
4 下表是几种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25。

C)
A d最弱
B b最强
C 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a>b>d>c
D 无法确定这几种电解质的酸性强弱顺序
5 0.1mol/L HA溶液中有1%的HA电离,则HA的电离平衡常数K为
A 1.0×10−5
B 1.0×10−7
C 1.0×10−8
D 1.0×10−9
6 已知H2A H2B的相关电离常数有如下关系:H2A>H2B>HA−>HB−,下列化学方程式一定正确的是
A NaHB+H2A=H2B+NaHA
B Na2B+H2A=H2B+Na2A
C H2B+Na2A=Na2B+H2A
D H2B+NaHA=NaHB+H2A
7已知25。

C时醋酸次氯酸碳酸亚硫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5。

C 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 3COONa NaClO Na 2CO 3和Na 2SO 3四种溶
液中,碱性最强的是Na 2CO 3溶液
B 25。

C 时,将0.1mol/L 的稀醋酸不断加水稀释,所以离子的浓度均减小 C 将少量SO 2通入Ca(ClO)2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O 2 +H 2O+Ca 2++2ClO −=CaSO 3↓+2HC1O
D 将少量CO 2通入NaClO 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ClO −+CO 2+H 2O ═2HClO+CO 32−
8 0.1mol/L 的氨水10ml ,加蒸馏水稀释到1L 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①NH 3∙H 2O 电离程度增大 ②c(NH 3∙H 2O )增大
③c(NH 3∙H 2O)
c(NH 4
+)∙c(OH −)不变 ④c(OH −
)增大 ⑤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⑥c(NH 4
+)c(NH
3∙H 2O)
增大
A 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9 判断
(1)电离平衡常数可以表示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小酸性越弱 (2)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H 2CO 3的电离常数表达式K =
c(H +)∙c(CO 3
2−)c(H 2CO 3)
(4)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电离常数一定增大
(5)电离常数大的酸溶于中c(H +)一定比电离常数小的酸溶液中c(H +)大
10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与电离度α的关系为 K= (用c α的代数式表示) 11
(1)依据表格中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判断三种酸酸性强弱的顺序为
(2)向NaCN溶液中通入CO2气体能否制得HCN (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通浓度的HCOO− HCO3− CO32− CN−结合H+的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4)0.1mol/L HCOOH溶液升高温度,HCOOH的电离程度如何?(增
大减小或不变),加水稀释c(H +)
c(HCOOH)
如何变化?。

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