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教案
大学生急救常识__教案

1.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2.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的能力,为他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关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急救概述- 急救的定义及重要性- 急救原则和程序2. 常见急症处理-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创伤处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烧伤处理:烫伤、烧伤的处理方法- 中毒:中毒症状、急救措施- 呼吸困难:窒息、气道异物处理3. 特殊环境下的急救- 室内火灾:逃生技巧、灭火器使用- 雷雨天气:防雷知识、安全措施- 高空坠落:救援方法、安全注意事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救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急救操作,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过程。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急救技能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案例,使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导入:通过一个与急救相关的真实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2. 讲授急救概述:讲解急救的定义、重要性、原则和程序。
3. 讲解常见急症处理:- 详细讲解心脏骤停、创伤处理、烧伤处理、中毒、呼吸困难等常见急症的急救方法。
-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操作步骤。
4. 演示急救操作:- 演示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
- 演示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处理方法。
- 演示烧伤处理、中毒处理、窒息处理等。
5.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心肺复苏(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练习。
- 组织学生进行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创伤处理方法的练习。
6. 案例分析:- 分析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急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

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人都渴望过着平安健康的生活,可生活中总会有些意外或突发的事件危及我们的生命。
此时,掌握一些必要的救护知识就显得犹为重要了。
早一分钟的救护,确保有效的救护也许可以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一:一、活动目的:为了普及现场急救知识,使更多师生掌握自救互救基本知识与技能,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可能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挽救他人或是自己的生命。
二、组织机构:成立学校“急救知识进校园--暨急救技能培训活动”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全体教职工三、活动时间:2013年11月18下午2:30~4:00时四、活动地点:学校小操场五、参加人员:全体师生六、培训内容: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七、具体活动要求:1、办公室安排悬挂“急救知识进校园--暨急救技能培训活动”横幅。
2、请体育老师负责安排场地安排及入场顺序,班主任及副班主任准时组织学生入场、现场秩序维持。
3、音响、录像、电子屏滚动播出主题:4、拍照:5、报道:小学生急救常识教案二:一、教学活动目的1、让学生明白电的来源,了解电力常识。
2、贯彻学生正确用电常识。
3、远离高压电以及明白与掌握如何触电急救方法。
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二、教学活动重点电力安全常识,自救常识。
三、教学活动难点掌握如何正确使用家电,掌握救助方法。
四、教学方法自主参与实践、合作探究式五、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讲述电的来源以引起学生兴趣。
——了解电的基本作用,掌握电的现象;(2)电从何来?——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回答,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以予纠正教师总结:电从水电站、火电站、核电站产生;新能源下,还可以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
(3)观看各个发电站的精美图片(4)教师介绍绝缘体与导体的种类,让同学对绝缘体与导体有所认识,能正确辨别、区分。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某种情况下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二)讲授电力安全常识1、教师提问:我们身边有哪些家用电器?学校常见的和电有关的相关设备有哪些?——同学相互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幼儿园急救常识教育教案

幼儿园急救常识教育教案教学主题:幼儿园急救常识教育教学对象:幼儿园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急救知识2.学习急救方法和技能,如处理小伤口、眼部异物、小烫伤等情况3.掌握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式,如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教学内容及步骤:第一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救护箱和应急处理工具,并让学生自愿举手回答相关问题。
比如救护箱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
2.讲解急救知识:①如何识别不同症状,如发烧、呕吐、头痛等。
②处理小伤口、眼部异物、小烫伤等情况的方法和技能。
③急救的三步骤:紧急呼救、保护现场、施救。
3.教师在课堂上表演急救技巧,并让学生模拟练习,如怎样做心肺复苏等。
4.小结: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课时的重点知识,并回答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讲述过去所接触过的突发事件情况。
2.地震应急准备:教师在教室内让学生模拟地震,掌握逃生方法和技巧。
如身体紧贴墙壁、用手保护头部以及在安全地带安置被困者。
3.火灾突发事件处理:教师解说火灾应急处理方法,如逃生要路线、拨打火警电话、掌握器材使用状况等。
并让学生进行应急演练。
4.总结:教师让学生回忆本次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以检验自己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练习、讨论教学手段:教材、课件、救护箱、应急处理工具、模拟器材评估方式:口头测试、现场练习考核教学反思:本次授课针对幼儿园学生需要,基本涵盖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急救情况,教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手段,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了急救方法和技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在带领学生模拟地震和火灾应急的过程中,学生们纷纷表现积极,遵从教师指示,并良好地完成了任务。
在评估方式上,口头测试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成果,并能及时针对不足进行改进。
总之本次授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学生的日常生活安全保障了一份重要的保障。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引言概述:急救常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能够拯救生命。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急救常识教案,匡助您了解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一、急救前的准备1.1 熟悉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 了解不同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如心脏骤停、窒息、溺水等。
- 学习正确的呼叫急救电话的方法,如拨打当地的紧急救援号码。
- 学习如何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如患者的症状、年龄、性别等。
1.2 学习基本的急救技能- 学习心肺复苏(CPR)的方法,包括正确的按压位置、按压深度和按压频率。
- 学习如何处理窒息的情况,包括背部拍击和腹部挤压等方法。
- 学习如何处理出血、骨折和烧伤等常见伤情,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
1.3 准备急救工具和药品- 准备急救箱,包括纱布、绷带、消毒棉球等常用的急救工具。
-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急救工具,如包扎伤口、固定骨折等。
- 了解常见的急救药品,如止血药、止痛药等,并学习正确的使用方法。
二、心肺复苏技巧2.1 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观察患者是否故意识和呼吸,如果没有,可能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 检查患者的脉搏,如果没有脉搏,也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2.2 进行心肺复苏的步骤- 将患者平放在坚硬的地面上,打开气道,确保患者的口腔没有异物。
- 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为胸骨下缘,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 结合胸外按压进行人工呼吸,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2.3 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保持节奏稳定,力度适中,避免过度按压。
- 如果有其他人协助进行心肺复苏,要进行交替按压,以避免疲劳。
三、窒息急救技巧3.1 判断患者是否窒息- 观察患者是否能够发声或者咳嗽,如果不能,可能是窒息的表现。
- 如果患者无法发声或者咳嗽,可以问询其它人是否看到患者窒息。
3.2 进行窒息急救的步骤- 如果患者仍能够呼吸,但有窒息的迹象,可以让其自行咳嗽,避免干预。
《急救小常识》幼儿园大班教案

《急救小常识》幼儿园大班教案第一章:认识急救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急救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知道寻求帮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急救的定义:急救是在紧急情况下,对受伤或生病的人进行立即的医疗处理,以保护其生命和健康。
2. 急救的重要性:急救可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情,促进康复。
三、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展示急救相关的图片,让幼儿认识急救。
2. 故事讲解:通过讲解急救的小故事,让幼儿了解急救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问答:让幼儿回答急救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情景模拟:设置紧急情况,让幼儿知道如何寻求帮助。
第二章:急救电话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拨打急救电话。
2. 培养幼儿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急救电话号码:1202. 拨打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a. 保持冷静,清晰地说明情况。
b. 告知具体地址和联系电话。
c. 简要描述受伤或生病的情况。
三、教学活动:1.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拨打急救电话的注意事项,并进行示范。
2. 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急救电话拨打的练习。
四、教学评价:1. 问答:让幼儿回答急救电话号码和拨打注意事项。
2. 情景模拟:设置紧急情况,让幼儿实际操作拨打急救电话。
第三章:止血与包扎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止血方法。
2. 培养幼儿在受伤情况下正确包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止血方法:a. 直接按压伤口:用手指或手掌直接按压伤口,以阻止血液流出。
b. 使用止血带:在伤口上方紧绕一圈绷带,用夹子固定。
2. 包扎方法:a. 清洁伤口:用清水和消毒液清洁伤口周围。
b. 敷上消毒纱布:将消毒纱布覆盖在伤口上。
c. 包扎:用绷带围绕伤口,确保敷料固定。
三、教学活动:1.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止血和包扎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2. 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止血和包扎的实践操作。
四、教学评价:1. 问答:让幼儿回答止血和包扎的方法。
《急救小常识》幼儿园大班教案

《急救小常识》幼儿园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保护自己和他人。
2. 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急救:介绍急救的概念和意义,让幼儿知道急救是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的一种紧急医疗措施。
2. 急救电话:教会幼儿拨打急救电话的方法,以及如何与急救人员沟通。
3. 止血方法:教授幼儿简单的止血方法,如指压止血和三角巾包扎。
4. 烫伤处理:让幼儿了解烫伤的处理方法,如用冷水冲洗、凉敷等。
5. 异物卡喉:教授幼儿异物卡喉的处理方法,如海姆立克急救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急救知识,让幼儿理解和掌握。
2. 演示法:通过示范,让幼儿学习止血、包扎等急救技能。
3. 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4. 游戏法:设计相关急救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急救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急救知识课件、急救道具(如止血模具、三角巾等)。
2. 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学习和实践。
3. 辅助材料:急救手册、视频等。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急救的重要性,引起幼儿的兴趣。
2. 讲授急救知识:讲解急救电话、止血方法、烫伤处理、异物卡喉等。
3. 演示急救技能:示范止血、包扎等急救操作。
4.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急救技能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5. 游戏环节:设计急救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教师进行总结。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急救知识的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问答方式,检验幼儿对急救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急救知识应用情况。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急救人员来园进行急救知识讲座,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急救。
急救常识教案

急救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各类常见急救技巧的掌握。
难点: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判断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引出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讲解急救的基本理论,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示范操作:教师演示急救技巧,并解释要领和注意事项。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教师指导纠正。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资源,如PPT、视频等辅助教学。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练,互相评价操作。
课后作业:搜集相关的急救案例,进行简单分析。
综合评价: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材及相关书籍:提供全面、专业的急救知识。
模拟器材:用于模拟演练的道具,如模拟人等。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链接,供学生拓展学习。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希望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课堂互动良好,教学效果较好。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和指导。
今后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急救教育教案15篇

急救教育教案15篇急救教育教案篇1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丰富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急救的重要性与方法。
2、通过活动要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和简单方法。
3、活动中鼓励孩子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教师自制教学PPT;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或急救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引出意外伤害的概念。
1、播放PPT,出示一个男孩摔破膝盖流血的画面,提问这孩子受伤了,请你赶快帮助一下,你该怎么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等?呢?幼儿会运用已有经验来讲述,如:先用纸巾或是干净的手帕把孩子伤口的血擦掉,然后用创可贴贴上去止血,也可以用干净的手帕按住伤口止血。
如果伤口很大的话就及时的送去医院。
2、猜测孩子受伤的原因。
二、帮助幼儿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形式。
1。
师:除了摔跤会使人们受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那么还有哪些意外也会发生伤害事故?2 、幼儿凭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讲述,然后教师补充。
3、借助PPT图片展示认识了解多种不同形式的意外伤害事故:如溺水、从高处坠落、触电、被动物咬伤等。
4、请幼儿说一说。
三、观察画面,了解多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措施。
1、以被狗咬伤为例,请孩子观察画面,大胆表述自己观察的结果,说说如何进行急救:用清水冲洗伤口,最好将伤口掰开进行冲洗,如果有血要及时止血,然后到医院接受治疗,打狂犬疫苗针,如果不打这个针,后果很严重。
2、幼儿自由选择内容,了解其他种意外伤害事故的急救。
幼儿讲到哪里,教师用超链接的方法展示面面,引导孩子勇敢、大胆的表述自己的见解。
急救教育教案篇2急救止血包扎技术一、教学目标:使全院待培训医师能够熟练掌握常规急救止血包扎技术,正确处理外伤患者。
二、教学重点:关键掌握急救止血技术的操作流程(①评估环境②检查伤情③止血④包扎)。
止血包扎手法准确到位,描述确切,止血带、三角巾、绷带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方法:课题讲授、操作演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常识教案
初一年级九班胡惠芳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识和常用方法。
2、提高学生的急救技巧3、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助人于危难之时。
教学重点:常用的急救方法。
教学难点:急救知识与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毛泽东同志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古人云:“天有不测风云”。
日常生活中难免发生或遇上各种意外事件,来不及就医,需要立即处理,这就要我们学一点急救知识、方法来自救或互救。
一、急救的基本知识:
1、重要的生命体征及观察。
2、体温:正常37 ℃。
37.5 — 38℃为低热,38 — 39 ℃为中热39 — 40℃高热。
平静时,心跳每增加20 次,温度上升1 ℃左右。
3、脉膊:正常人在安静状态60 — 100 次/ 分,一般人在70 次/ 分。
(自测脉膊)
4、呼吸:正常人平静状态下16 — 20 次/ 分。
5、血压:血管内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收/ 舒= 100 — 120 mm Hg / 60 — 80 mm H g收> 140 mmH g 舒> 90 mm H g
6、瞳孔:光照射一侧瞳孔后,双侧瞳孔均能缩小,停照后恢复原状
二、急救中心:电话号码:120:求救注意事项:①在电话中说明病人或伤员人数、病情、伤势,有利医生准备。
另外全国统一报警电话:匪警:110,火警:119.交通事故报警:122.
1、说清病员或伤员的详细地点,附近明显建筑物,联系人电话、姓名。
2、有条件的派人到路口引路,及时清除路碍
3、求助及时向身边的人员求助,邻居、心理善良的热心人在危难时,都能伸出帮助之手。
三、常用的急救方法
1、外伤止血法: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8 % ,50kg 的人血液为4000 mL ,失血1 / 3 时会有生命危险。
(1)出血特点: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皮下出血(困跌、撞、挤、挫伤)(2)止血方法:a 、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迫出血血管的靠近心脏的一端,使血管压在骨骼上,达到止血的目的。
如:桡动脉上臂中段,肱二头肌肉外侧沟处。
(学生动手)b 、加压包扎止血法:先用消毒纱布,垫在伤口,再加棉花、纱布、毛巾等放在伤口处,再紧紧包扎,常用于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c 、止血带止血法:用于四肢大动脉的出血,止血带有:橡胶管、布条、绷带、三角巾,每隔30 — 60 分钟松解2 — 3 分钟。
d 、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将棉垫放在肘窝或腘窝、使肘、膝关节尽量屈曲,并作“8”字型包扎,有时候还需要固定,骨折固定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类固定方法:a、前臂骨折固定法。
b、上臂骨折固定法。
c、锁骨骨折丁字夹板固定法。
2、人工呼吸:人缺氧4 — 6 分钟就会引起死亡,人工呼吸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①检查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确认病人呼吸已停止或极微弱时才能施行。
②保啊呼吸:16 — 20 次
3、心脏按摩:让病人仰卧地上,抢救者站在左侧、双手重叠、手掌平放在病人的胸骨下处,用掌跟用力向下挤压,每分钟60 ~ 80 次,并随时观察病人的颈动脉,颈动脉有博动时,证明有效。
4、触电的急救方法:首先切断电源[ 关闭开关或用木棒、竹竿等绝缘体把电线挑开] ,触电后会出现心悸、头晕、局部皮肤灼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和心跳停止;需用人工呼吸、
心脏按摩来抢救,同时打“120”,千万不可随便移动病人、有条件的可用湿沙盖四肢。
5、溺水的急救方法:俗语说:“欺山莫欺水”,参加游泳不能大意,万一有人溺水。
a、救人出水面的方法b、排水法:(单膝,跪地法、单肩法、横背法、儿童倒提法)控水时间不要太长。
严重的进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同时送医院。
6、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也叫一氧化碳中毒,人体细胞需要的O2 是由红细胞中的血蛋白来运输的,O2 与血红蛋易结合也易分离;但CO 与血红蛋的结合的能力是O2 的200 倍,并且极不容易分离。
发现煤气中毒,首先开窗,把病人移到通过风的地方,松衣,解带,保暖,晕迷的可针刺人中穴、人工呼吸、心脏按摩,迅速送医院。
7、中暑的急救:长时间的高温下作业或运动较剧烈、排汗机能出现障碍,出现面色苍白、潮红、口渴、恶心、烦燥、头痛、头晕、疲乏、气粗、虚汗、高热,严重的出现抽筋、昏迷。
a 、在阴凉通过风处休息,可冷敷帮助降温,喝凉开水或淡盐水,可服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
b、如晕倒,掐人中、合谷、送医院。
四、课后思考:有人触电了该怎么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