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培优试卷(12.24)(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来下表的几种规格的琴弦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3)如果小明还想验证猜想三,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_______.【答案】A B 二 C D 0.76【解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择长度和材料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所以应选用编号为A和B的琴弦进行实验;(2)选用编号A、C的两根琴弦进行实验,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而长度不同,所以是为了验证猜想二;(3)验证猜想三,同样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应保证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实验,所以则他可以选择编号为C和D的琴弦进行实验;则此时表中所缺的数据应该填入和C的横截面积相同,即0.76mm2.点睛:关键是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当一个结果受多个因素的影响时都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时让一个因素变化,而其它因素都控制相等或相同即控制变量.2.阅读下面的短文潜艇的“耳目”﹣﹣声呐潜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隐蔽性,作战时需要长时间在水下潜航,这就决定它不能浮出水面使用雷达观察,而只能依靠声呐进行探测,所以声呐在潜艇上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被称为潜艇的“耳目”。
声呐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是水声学中应用广泛的一种重要装置。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进行测量的;(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G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
分析照片可知: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DE两点间距离为______cm,在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小球在_______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来源】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题(学业水平考试)【答案】svt=变速 1.50 0.08 FG【解析】【分析】【详解】(1)[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该实验是根据公式svt=进行测量的。
(2)[2]从照片中可看到,在相同的0.2s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是不相同的,那么可知小球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3]D点对应的刻度是2.60cm,E点对应的刻度是4.10cm,那么DE两点间距离是4.10cm-2.60cm 1.50cmDEL==[4]F点对应的刻度是5.80cm,那么DF两点间距离是5.80cm-2.60cm 3.20cm0.0320mDFL===则DF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是0.0320m0.08m/s0.4sDFDFDFLvt===[5]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FG的路程最大,所以FG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 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填“大”或“小”).(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v AB=_____ m/s; v BC=_____m/s.(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 AC偏_____ (选填“大”或“小”).【来源】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八年级9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 0.2 0.5 大变速直线大【解析】试题分析: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s/t进行速度计算的;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时间较长;AB的速度是:0.4m==0.2/2ABABABsv m st s=;BC的速度是:0.5m==0.5/1BCBCBCsv m st s=;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路程不变,时间变小,所以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考点: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单位的统一,知道测量速度的原理:stυ=.3.小王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他已经从实验室借到的实验器材有:小车一辆、秒表一块、长木板一块、小木块一块。
初二物理培优试卷(12.24)(含答案)

初二物理培优试卷(12.24)3 •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如图3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___ 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图34. 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 ;(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 ________ ; (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____8.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A部分1 •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3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纽扣的直径是mm.度是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mm。
A、0.820mB、82.0cmC、82.00D、820.0mm5 •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7.cm。
A D6.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O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D. 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B.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A.2 OnmB.10 dmC.1mD.26cm甲 乙 丙B 部分1.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1) 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 _______ ,准确值是 _________ 估计值是 __________ | (2) 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 ________ 准确值是 ___________ 估计值是 ______ .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9. 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 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10.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 这样测量的结果将 会( )A.偏大 B. 偏小 C. 11. 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则尺的分度值是 _______ ,所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III I 1 III 11II 111II llllllll 1111 111 11| 1 111) 11 S78910 cm1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 14.72 cm,14.71 cm,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 ___________ ,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 __________ 。
初中物理培优试题及答案

初中物理培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A. 3×10^5 km/sB. 3×10^8 m/sC. 3×10^6 m/sD. 3×10^7 m/s2. 以下哪种物质是导体?()A. 橡胶B. 塑料C. 玻璃D. 铜3. 一个物体的重力是10N,其质量是()。
A. 1kgB. 2kgC. 5kgD. 10kg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折射?()A. 彩虹B. 透镜成像C. 影子D. 镜子反射5.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A. 340m/sB. 34m/sC. 3400m/sD. 34000m/s6. 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有关。
A. 电流大小B. 电阻大小C. 通电时间D. 以上都是7. 以下哪种物质是绝缘体?()A. 铁B. 铝C. 木头D. 盐水8. 电功率的单位是()。
A. 瓦特B. 焦耳C. 伏特D. 安培9. 以下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透镜成像B. 彩虹C. 影子D. 镜子反射10. 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是()。
A. 静止B. 匀速直线运动C. 变速运动D. 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光年是天文学上用来表示距离的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其长度大约是_________km。
2.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________,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3.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________。
4. 一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支持大约________m高的水银柱。
5. 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它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
6. 根据欧姆定律,电阻R等于电压U除以电流I,即R=________。
7.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它不能在________中传播。
8. 电能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度。
9. 物体的惯性大小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如图所示的斜而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人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⑴该实验原理::(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选填“大”或“小”):⑶图中48段的路程以8=cm,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加=2.5 s,则4c段的平均速度VAC=m/s;⑷为了测量小车在8c段的平均速度vsc,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将小车从8点静止释放。
【来源】湖北省武汉二中广雅中学2018-2019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物理试题【答案】v =-小40.0 0.32不可以【解析】【分析】【详解】⑴田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 p⑵⑵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而的坡度较小,这样小车下落速度较小。
⑶⑶从图中可以看到,图中48段的路程是S =80.0cm - 40.0cm=40.0cm[4]47段的路程是=80.0cm=0.8m那么AC段的平均速度是s Ar 0.8m 八” ,v = —— = ----- = 0.32m/st AC 2.5s(4)[5]由于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点和C点的时间,从而得到小车在8c段的运动时间,这个时间段是对于小车在8点是有速度的,速度不是零,所以不可以将小车从8点静止释放。
2.如图,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 小车长为工,斜而长为S?.SI(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3 )如图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来源】湖北省宜城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答案】$2七1小c t【解析】【分析】【详解】(1)由图可知,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通过的路程s=S2-s一则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 = - = *——;t t(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 = e可知,则测得的平t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小:(3 )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A.s-t图象,路程s不随时间t变化而变化,所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B.s-t 图像是过原点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v-t图象,速度v不发生变化,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为C.3.某小组同学探究小车沿斜面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A处。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时,同学们做了以下实验.(1)小华同学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了抽气机的玻璃罩内,如图1所示,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会发现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如果把空气又逐渐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此实验说明_______。
(2)小丽等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①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
②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___。
③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丽同学采用:先将音叉离开乒乓球一定距离后敲击音叉,然后再靠近乒乓球,观察现象;小刚同学采用: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再敲击音叉,观察现象。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操作合理?________。
理由是______。
【答案】声音的响度逐渐增大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乒乓球被弹起跳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弹起小丽小刚的做法分不清是音叉振动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还是敲击音叉的人的动作让乒乓球跳动起来【解析】【分析】【详解】(1)[1][2]随着玻璃罩内空气的逐渐减少,声音响度逐渐减小,如果把空气逐渐通入玻璃罩,声音响度会逐渐增大。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3][4]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跳动,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5]实验中利用乒乓球把音叉不易观察的微小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明显振动;[6][7]小丽同学先敲击音叉,然后将音叉再靠近乒乓球,若乒乓球振动,则能证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小刚先将音叉贴紧乒乓球,然后敲击音叉,若乒乓球振动,则分不清是因为人敲击使球振动,还是音叉引起球的振动。
所以小刚的操作不合理。
2.大海同学为了探究琴弦的音调与音弦的材料、张紧程度、横截面积、长短的关系,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采用了表一所列各种规格的琴弦、几个钩码和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B 铜60 0.89C 铜60 1.02D 铜80 0.76E 铜F 铜100 0.76G 钢80 1.02H 尼龙80 1.02I 尼龙100 1.02实验步骤:(1)在大木板的两边立起两块小木板,在大木板的一端牢牢钉人一根大钉子,把弦的一端绑在钉子上,另一端垂在桌边,把钩码绑在垂下的弦上.(如图)(2)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A、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3)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这一猜想,应选用编号为____ 、____ 、____ 的琴弦进行实验.(如表)(4)表一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这一猜想,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如表)______、______【答案】B C A D F80 1.02【解析】【详解】(2)在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粗细有关”时,要控制琴弦的材料和长度相同,故选A. B. C的琴弦进行实验;(3)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时,应控制琴弦的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所以选A. D. F的琴弦进行实验;(4)为了验证“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全套试卷(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小明想比较几种材料(毛衣、报纸、棉花、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完成下面各题:(1)本实验中适合做声源的是________ .(2)小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材料,再盖上盒盖,他设想了两种实验比较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_______ .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距离外,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3)下面的表格是为了上述两种实验方案而设计的,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________ .(4)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 .【答案】机械闹钟B表二棉花泡沫毛衣报纸【解析】【分析】【详解】(1)发声体需要持续发声,所以音叉不合适,应该选择机械闹钟;(2)比较响度依靠感觉,不够准确;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比较准确而且容易进行比较,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因此选B.(3)表二比较的是距离,所以其中与方案B对应的是表二.(4)隔音性能好,响度越小,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小;隔音性能差,响度越大,听不见声音的距离就越大.距离由短到长依次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因此隔声性能由好到差应该是棉花泡沫毛衣报纸.2.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硬泡沫塑料小球,细线等.操作:(1)如图所示用细线栓在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小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使它振动后,发出一个较小的声音.让音叉一臂的外侧靠近并接触小球(如图),可以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3)以橡皮槌用力敲击音叉,可听到较响的声音,且让音叉一臂的外侧接触小球,可看到小球被音叉弹开一个________(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说明:声源发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有关.除此之外响度还与_________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小球________(选“能”或“不能”)弹开.【答案】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较小较大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能【解析】【分析】【详解】(1)因为音叉的振动我们看不到,把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是为了把音叉的振动传给小球,用小球可以放大音叉的振动,所以小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2)当轻轻敲击音叉时因为音叉振动幅度小,所以发出较小的声音,振动的音叉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较小的角度;(3)当用力敲击音叉发出较响的声音,音叉振动剧烈,接触小球会把小球弹起更大的角度,这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4)如果在真空中做这个实验,音叉能振动,小球也能被弹开,但听不到声音.3.(1)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放在玻璃罩内(如图甲所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铃声,这说明______.(2)图乙是探究“”的实验装置图,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可以沿ON 向前或向后折的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ON垂直于镜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 全册全套试卷培优测试卷

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 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 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 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_______的增大而增大。 (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 明____________(多选)。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声波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 (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转换法 振幅 BC 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详解】 (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 法; (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 大; (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 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BC 选项符合题意。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 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 【点睛】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 (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培优试卷(12.24)A部分1.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图3测一枚纽扣的直径,
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cm。
2.图2中铅笔的长度是_____cm。
3.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如图3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所示。
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这个导线圈的长度是________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_______mm。
4.用分度值是1mm 的刻度尺,直接测物体的长度,在下列所记录的数据中,正确的是()A、0.820m B、82.0cm C、82.00 D、820.0mm
5.如图1是用厚刻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测量图是()
A B (图1) C D
6.有三把刻度尺,规格不同。
钢板尺:量程25 cm,分度值是mm;钢卷尺:量程2 m,分度值是mm;皮卷尺:量程20 m,分度值是cm。
请把完成下列测量需要选用的测量工具填在横线上的空白处:(1)测量课桌的长度用__________;
(2)测量三级跳远的成绩用__________;(3)测量小笔记本的长度用__________。
7. _______和_______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测量时,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和_______。
8.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量起
C.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尺的尺面
D.记录测量结果时,必须在数字后注明单位
图1
图3
图2
9.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11.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
则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
12.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 cm,14.71 cm,
14.82 cm,14.73 cm,14.73cm。
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其中有一
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_。
13.某同学用一支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如图所示,
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睛中的位置,请指出他测量中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
1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
(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m/s.
B部分1.有两个测量数据分别为28.4厘米和50.30厘米,试判断:
(1)第一个数据测量时所用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___;
(2)第二个数据测量时所用的工具的分度值是________,准确值是________,估计值是_____.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A.20nm
B.10 dm
C.1m
D.26cm
3.一支新中华2B铅笔的长度约为()
A.17.5mm
B.17.5cm
C.17.5dm
D.17.5m
4."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技术是以0.1-100nm这样的尺度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目前我国在对纳米技术的研究方面已经跻身世界前列,1.76×109nm可能()
A.一个人的身高B.物理课本的长度C.一座山的高度D.一个篮球场的长度5.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分别用一把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先后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中,记录正确的是()
A.25.81 B.25.82dm C.25.82cm D.25.816cm
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度,跟测量的要求有关,跟测量的人和工具无关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字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小数点后面数字的位数越多,说明测量结果越准确
D.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的大小与所用的单位有关系
7.在特别潮湿的环境中,木制的刻度尺因受潮而膨胀,在用受潮后的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会( )
A.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大
B.测量值的误差大,测量值将比真实值小
C.测量值没有误差
D.测量值将是错误的
8.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9.关于误差,正确的说法是()
A.两次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B.只要正确做实验,就不会产生误差
C.选用精密仪器,就可以避免误差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10.甲、乙两人用两个刻度尺,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甲测得的结果是6.50dm,乙测得的结果是0.648m,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相同B.两人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不同
C.两人结果中必定有一个是错误的D.甲读数比乙准确
11.厘米刻度尺测量一根电线的长度,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23.26m B.23.3m C.23.260m D.23.2600m
12.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 12.36cm, 12.38cm, 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
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13.你身体上最接近15mm长度的是()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B.拇指的长度C.头发丝的直径D.肩膀的宽度14.一位同学在实验室里测量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5.37 cm,那么他用的测量工具是A.能准确到1mm的刻度尺B.能准确到0.1mm的游标卡尺
C.能准确到0.01mm的螺旋测微器D.不能判定用的是什么测量仪器
15.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一个圆柱体直径,其中测量方法最佳的是()
16.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B.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C.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D.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7. 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
(1)18.74厘米(2)1.87X102毫米(3)0.187米(4)1.874X102毫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
18.在下图所示的测量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被测
物体的长度是_____cm
19.如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B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尺
示数是____cm,B尺示数___cm.
20.某同学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先后五次测出同一木板的长,其记录结果如下:17.82cm,17.81cm,17.82cm,17.28cm,17.83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物体的真实长度接近于多少?
初二物理培优试卷(12.24)答案
A部分
1、1 1.10
2、11.00
3、1 2.36左右0.6
4、D
5、B
6、(1)钢卷尺(2)皮卷尺(3)钢板尺
7. 测量值真实值测量工具测量值 8. B 9. C 10. A 11. 1 mm 3.80 cm
12.mm 14.82 cm 14.72 cm
13.刻度尺没有放正读数的视线没有与刻度尺相垂直刻度线没有贴近被测物体
14、0.6000 20 s/t 0.9
B部分
1.1cm 28cm 0.4cm 1mm 50.3cm 0.00cm
2.D 3.B4.A 5.C 6.C 7.B 8.A 9.D 10.A 11.C 12.D 13.A
14. A 15.B 16. A 17.D
18.1mm 2.70
19. 2.7 2.70
20.17.28cm 17.82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