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其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一、市场规模持续增长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中国汽车保有量逐年攀升。

同时,政府对于汽车产业的政策支持以及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在环保理念和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逐年提高。

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市场份额均位居世界前列,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三、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明显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智能化、网联化趋势愈发明显。

中国汽车企业正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用户体验,以抢占未来市场竞争的制高点。

四、品牌竞争格局多样化中国汽车市场品牌竞争格局多样化,既有国际知名品牌,也有众多本土品牌。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品牌之间的差异化竞争愈发明显,各品牌都在努力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以及打造独特的品牌形象。

五、出口市场表现强劲近年来,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增长,出口市场表现强劲。

中国汽车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出口市场的不断扩大也为国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产业链整合加速为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中国汽车产业链整合加速,各环节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产业链的优化将有助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七、环保政策影响深远政府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环保政策以推动汽车产业的绿色发展。

这些政策对于企业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企业加大环保投入和绿色转型力度。

八、消费者需求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对于汽车需求的不断升级,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

企业需要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不断创新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九、跨界合作成为新常态面对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竞争的加剧,跨界合作成为汽车产业的新常态。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实用10篇)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实用10篇)

汽车市场调查报告(实用10篇)汽车市场调查报告第1篇一、中国汽车市场目前的规模20xx年国内汽车销量万辆,同比增长,轿车销量万辆。

表明中国轿车业对中国的汽车业有很大影响,轿车增长率虽有所降低,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仍然算是比较快的。

20xx年1-11月,国内轿车产销万辆和万辆,同比增长和。

其中轿车销量前十位企业共销售轿车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显示出市场的集中程度越来越高。

中国汽车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三个:私人用车、集团用车和出租用车,近年来轿车的销售量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

私人用车需求成为轿车需求的主体,这同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新的汽车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20xx年,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是以中级车为消费主力、高级轿车之间竞争更加激烈、经济型轿车保持温和态势的局面,随着自主品牌的实力逐渐壮大,市场竞争将更趋激烈,特别是在国内厂商蜂拥的经济型轿车领域,由此,市场的洗牌在所难免。

二、中国汽车市场的趋势。

20xx年4月1日,新的消费税调整办法开始实施以及《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的颁布为小排量轿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

标准的出台使小排量轿车前景看好。

微型轿车和经济型轿车都有很好的市场表现。

但国内轿车生产能力的增长开始超过市场需求量的增长,市场对价格越来越敏感,以及轿车企业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轿车市场的价格大战将越演越烈,竞争将更加残酷,这就让中国轿车行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三、中国汽车市场的领导品牌华普车型多,但是每一个产品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影响力,这个算是华普在研发方面的缺陷。

丰田的CAMRY,奇瑞的QQ,都由产品带动公司的发展。

以前QQ占了奇瑞的半壁江山,渐渐的旗云也上来了,至于其他车型也许产量都不高,但是在品牌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经过调查在私有车主方面,虽然上海大众的拥有率从22%下滑至17%,一汽大众则从15%下滑至12%。

市场领导者地位正受到其他品牌的威胁,如广州本田(其市场占有率由2%上升至5%)、东风雪铁龙(其市场占有率由2%上升至4%)以及东南汽车、北京现代、丰田。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

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汽车行业现状及趋势分析报告一、行业现状汽车行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快速发展。

然而,近年来,汽车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

以下是汽车行业的现状:1.市场规模: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巨大,每年有数千万辆汽车被销售。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对全球汽车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2.技术革新:汽车行业正在经历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新,包括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互联网车联网等。

这些新技术将重塑汽车行业的格局。

3.环境压力: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汽车行业持续面临着减少尾气排放的压力。

政府对于环保要求的提高,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竞争加剧:全球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传统汽车制造商面临来自新兴市场的竞争。

同时,科技公司如谷歌、特斯拉等也进入了汽车行业,提升了竞争的强度。

5.供应链改革:汽车制造商正寻求改变传统供应链模式,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

他们正在探索合作模式,加强与供应商和科技公司的合作。

二、行业趋势1.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重要趋势之一。

政府对于环保的要求以及电池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将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

2.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自动驾驶技术将彻底改变汽车行业。

随着技术的成熟,有望实现无人驾驶汽车的商业化应用,提升交通安全性和便捷性。

3.车联网的普及:互联网的发展已逐渐渗透到汽车行业。

车联网可以实现车辆之间的互联互通,提供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例如实时导航、信息娱乐等。

4.共享经济的兴起:共享经济的发展也对汽车行业产生了影响。

共享汽车的兴起减少了对于个人汽车的需求,推动了汽车使用模式的转变。

5.新兴市场的崛起: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成为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引擎。

这些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汽车制造商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发展策略在面临如此多的变革和挑战之下,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来保持竞争优势:1.加快技术创新: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领域的研发投入,并与科技公司进行合作,引领行业的技术创新。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第一篇】近年来,汽车行业一直是国内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汽车产业链涵盖了许多领域,包括汽车制造、销售、维修等。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变革,其现状及前景备受关注。

首先,就汽车行业的现状来看,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购买汽车的能力和需求。

这促使国内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许多汽车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并通过不断创新和提升产品质量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然而,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

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和环境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汽车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其次,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传统汽车行业造成了冲击。

互联网和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如智能驾驶、智能导航等。

然而,尽管面临挑战,汽车行业的前景依然充满了希望。

新能源汽车被视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政府对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汽车制造企业也不断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投入,努力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此外,智能化也是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

智能驾驶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将极大提升汽车行业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车联网将成为现实,汽车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总而言之,汽车行业既面临挑战,也充满机遇。

通过持续创新和突破,结合政府的支持和推动,汽车行业有望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在环保、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下,中国汽车行业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

汽车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汽车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汽车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和重要交通工具。

本文将对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其前景进行分析。

一、汽车行业的现状1.市场规模扩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汽车需求逐渐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快速崛起,带动了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

2.技术创新推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一直在不断推动着行业的发展。

例如,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的发展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3.竞争激烈:由于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空间的吸引,汽车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各大汽车制造商都在纷纷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以获取更多市场份额。

二、汽车行业的前景分析1.电动汽车的发展潜力巨大: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新宠。

政府对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未来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2.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自动驾驶技术、智能互联等技术的应用不断壮大,汽车正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汽车将更加智能、安全、高效,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3.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由于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

太阳能、氢能、氢燃料电池等技术的应用将给汽车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4.共享经济的发展冲击传统汽车市场: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共享汽车的兴起,对传统汽车市场产生了一定冲击。

未来,共享汽车将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

5.智能出行服务市场迎来良机: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智能出行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用户可通过手机APP实现轻松预订汽车、打车等服务,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商机。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在不断变革中呈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机遇。

然而,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激烈、环保要求提高等挑战。

未来,汽车行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不断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

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成为了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汽车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本文将就汽车行业的现状及前景进行分析。

一、汽车行业的现状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球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国际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汽车销量持续上升。

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

汽车行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2.技术创新不断推进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行业也在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智能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更加安全、节能、环保。

例如,现代汽车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逐渐成熟落地,为驾驶员提供更好的驾驶体验。

3.绿色环保问题备受关注汽车作为能源消耗的重要领域,其排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备受关注。

近年来,全球政府纷纷加大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力度,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这也促使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变。

二、汽车行业的前景1.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

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不断攀升,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科技进步也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电池技术不断改进,续航里程也在不断增加,消除了消费者对于续航能力的担忧,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2.智能化发展势头迅猛智能汽车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汽车具备了更多智能化的功能,如语音助手、自动泊车、自动驾驶等。

智能汽车不仅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也提供了更好的行车体验。

预计未来几年智能汽车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3.共享出行模式将更加普及共享经济的兴起对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的变革。

共享出行模式通过有效利用资源,提高出行效率,降低成本。

共享单车、网约车等服务在人们的出行中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共享出行模式将更加普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综上所述,汽车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汽车行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汽车。

我们不禁要问,汽车行业的现状如何?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呢?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汽车行业的现状。

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销量居全球首位。

特别是在中国一二线城市,个人购买力的提升带动了汽车市场的飞速增长。

同时,国家政策的推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汽车行业的发展。

例如,政府出台的“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推动。

但是,随着汽车市场的饱和度不断提高,汽车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在必行。

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行业也面临了科技创新的压力。

今天的消费者更加关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和驾驶安全性能。

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新能源汽车将迎来黄金发展时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政府的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产业链已经逐渐成熟。

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继续下降,价格更加亲民化,这将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

尤其是在大城市,由于拥堵和尾气排放等问题,政府更加倾向于推广新能源汽车。

因此,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将大幅增加。

其次,智能化与互联网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汽车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热点。

今天的消费者更看重汽车的智能化水平,例如智能导航、语音控制和远程遥控等功能。

同时,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加速了汽车和互联网行业的融合。

传统汽车制造商开始与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出智能汽车产品。

这种合作模式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的创新与发展。

此外,共享出行将成为汽车行业的新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凸显。

共享出行作为解决交通问题的新模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使用。

国内乘用车市场营销分析

国内乘用车市场营销分析

国内乘用车市场营销分析乘用车市场是汽车行业中最为重要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用车市场也逐渐成为一个发展迅速且潜力巨大的市场。

本文将对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市场规模、市场特点、竞争现状、市场营销策略等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市场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市场规模和特点乘用车市场是指中小型轿车、跑车、MPV、SUV等各种类型的乘用车产品所构成的市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为2195.5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占比超过70%。

中国乘用车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市场需求稳步增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水平的提升,居民购车需求稳步增长。

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市场潜力巨大,成为未来乘用车市场的重要增长点。

2.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消费者对乘用车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基本的代步功能上,更加注重车辆性能、品牌和服务体验。

高端品牌的乘用车需求逐渐增加,SUV等运动型车型也备受青睐。

3.汽车新能源化趋势明显:随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不断出台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占比逐渐增加。

消费者更加关注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问题,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二、竞争现状乘用车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竞争:国内乘用车市场是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竞争的舞台,国际品牌如大众、丰田、本田等一直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本土品牌如吉利、长城、比亚迪等也日益崛起,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2.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上大部分乘用车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差异化竞争优势。

消费者在选择车型时更多地侧重于价格、品牌和口碑,而非产品本身的创新和独特性。

3.渠道竞争激烈:乘用车销售渠道主要包括4S店、经销商和电商平台,各大品牌之间争夺渠道资源和市场份额,竞争激烈。

4.市场份额集中度高:国内乘用车市场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几大主流品牌垄断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其他品牌难以与其抗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现状及其分析苏晖中国汽车工业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中国汽车工业,特别是轿车行业以及汽车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究竟该怎样看待这些成就和前景,中国汽车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分析和研究。

一、从数据看中国汽车市场据相关预测,中国正在向第二大汽车生产国迈进,未来三年中国汽车市场将释放出500万辆以上的消费潜能。

2004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第四大汽车生产国;2006年将变成世界第三;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达到630万辆;2013年,中国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北京、天津、上海等高收入地区前期积累的汽车购买力已达150~200万辆,而家庭汽车消费第二梯队城市的规模更为庞大。

目前,中国人均年收入在1000~2000美元的省份有11个,这些地区将成为2005—2015年汽车消费的主力军。

目前,汽车“投资热”问题十分明显。

在国内汽车市场需求旺盛的刺激下,汽车制造业和汽车服务贸易业的投资急剧扩张。

许多部门、地方和企业都把汽车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已有数千亿元投资于汽车产业,各地经济发展趋同。

全国已有23个省市生产轿车。

全国123家汽车整车生产厂家中,年产量逾50万辆的仅有两家,有70家企业年产量不足1000辆。

二、汽车消费者购车的基本情况从消费心理上分析,购车者主要分为攀比型、从众型、冲动型和理智型四种类型。

从消费心态上分析,购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种望梅止渴型,此类消费者非常渴望拥有汽车,但由于收入、停车位、消费环境、税费等问题的限制而消费能力不足,这类消费者占消费群体的绝大多数;第二种持币待购型,此类消费者有基本的购买能力,但考虑到品牌太多、变化太快,导致眼花缭乱,不敢轻意下决心,持观望态度;第三种迫不及待型,此类消费者有购买能力,注重考虑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产品的功能和服务等,这类消费者心态比较成熟;第四种财大气粗型,此类消费者有很强的购买能力,但偏向于购买高档车和进口车,如奥迪、广本、别克、大吉普等高级合资车,或是高排量、高价格的进口汽车;第五种盲目跟风型,此类消费者听风就是雨,盲目轻信,如传言北京将要出台控制汽车总量、购车需交牌照费的政策,就形成了2003年9~11月份的抢购现象,导致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出现日销售1000辆轿车、办理手续排大队的现象。

目前首次购车者占消费者总体的80%~90%,也有一部分消费者已开始购置第二辆、甚至第三辆车。

特别是当北京市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28万辆之后,换车之风盛行,为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需求与生机。

购车者一般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反复咨询、考察、对比、分析,并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购买力来决定晶牌、车型和付款方式,一般要等8~10次才下决心买哪一款车。

三、国内汽车市场的现状分析1.国内汽车市场分析目前的中国车市不仅是全球低迷的车市中最耀眼的光芒,更当之无愧地成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投资焦点,大公司抢滩登陆,小公司雄心勃勃,一时之间,中国车市就像一场正在端上主菜的盛宴,吸引了世界各地投资者驻足。

但“火爆”之余,我们应该更理智地思考。

(1)产能是否存在过剩的危机产能过剩的问题是相对的,但因为对中国车市有着热切的期待,使得大大小小的车商都把目光聚焦在此:韩国现代汽车预期在今后10年内,其全球产能的1/5将集中在中国内地,这意味着截止到2010年,现代汽车及其子公司起亚汽车公司在中国的生产能力将达到100万辆;日产汽车也预计,其在华汽车生产能力将在2010年达到年产90万辆;德国宝马汽车也预言,未来10年,高档宝马车在中国的年销量将增长10倍,达到10万辆;中国吉利集团的目标是在2005年前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型轿车生产商,每年销售汽车30万辆,这大约将占据2005年前中国轿车市场预期产量的10%,2010年年汽车销量将达到100万辆,2015年达到200万辆。

其实未来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风险就是产能过剩和价格大幅下降问题。

到2006年,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的新增产能将达到150万辆以上,如果加上中国本地轿车及轻型商用车辆(LCV)的产能,中国汽车市场的总产能预计会达到690万辆。

相比之下,即使假定每年的汽车销量增长率都能达到15%,整个汽车市场到2006年的销量也难以超过220万辆。

因此在一片汽车热之下,稍加冷静的分析便不难看出,以今时今日的速度发展下去,产能过剩将是中国车市在不久的将来必将面临的一个问题。

(2)投资是否太热中国轿车市场“井喷”式的扩张,促使跨国汽车巨头在这两年里不断完善、扩大其在华投资战略。

所以,近段时间,日产、通用、大众、丰田等跨国汽车巨头纷纷在华抛出其投资或者增资计划。

一时间,中国车市成了世界经济界少有的热点、投资的焦点。

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中国车市的重组、注资新闻几乎没有断过,中国市场是否真的准备好了迎接这一汽车时代的到来呢?德国大众在未来5年里,将在中国投资60亿欧元,其中,有60%将用于新车型开发;通用汽车在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中国,尽管时间上不具备优势,但利用其全球实力最强汽车公司的能力,短短几年时间内,在中国市场形成了“一个拳头(上海通用),两个巴掌(上汽通用五菱、金杯通用)”的攻势,产品涉及轿车、SUV、皮卡以及微车,车型系列上比德国大众还略为丰富;丰田与广州汽车工业携手投资300亿日元,双方合作生产在中国市场上卖得最好的进口车——丰田佳美。

从2005年开始生产,当年计划生产3万辆,计划中的长期生产能力为20—30万辆。

2003年6月9日,注册资本达167亿元人民币的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在湖北武汉挂牌,到2006年,合资公司的总销量将达到55万辆,其中商用车33万辆,乘用车22万辆;本田将与东风在武汉生产中高档的越野车和轿车。

无论用多么热辣的语言形容这两年中国车市的受欢迎程度都不为过,如今的中国市场成了全球市场最受宠爱的佳人,在这个时候泼下一盆冷水无疑是残酷的。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仅仅两年的时间,中国车市吸引了太多的目光,太多的关注,也被注入了太多的期待。

但期待归期待,现实归现实。

国际权威机构建议对中国汽车业感兴趣的外国投资者要非常谨慎,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报率可能会迅速回落到行业一般水平。

近年来国内23个省市将数千亿元资金投向了汽车制造业。

国家有关部门就此指出,汽车的市场需求存在着很大的波动性,如果不考虑市场风险轻率投资,势必会在投资热过后引发汽车生产能力的过剩。

(3)购买力是否存在危机汽车的高额利润和高速发展是吸引外资纷纷加入中国车市的最主要原因。

虽然前途看起来似乎是一片光明,但还必须看到,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而这一人群的消费水平还相对较低,因此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只可能会在有限的几个地区出现真正的“有车阶级”。

(4)配套是否存在危机在谈论发展汽车工业的未来时,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估算:今后10年我国每年GDP新增量中,有1/7至1/6由汽车产业提供。

与其他产业相比,汽车业的拉动作用可能是最强的。

汽车业的确能带动100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除了汽车制造业本身,从上游来讲,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都会受益;从下游来讲,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等都会享有程度不同的好处。

汽车工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在中国应该是最大的。

并且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业一旦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时期就很可能会延伸20—30年。

在看到汽车产业即将为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利好之余,我们似乎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汽车产业的拉动作用,从另一方面讲则是制约:其上游受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发展的制约;下游又受到保险、金融、销售、维修、加油站、餐饮、旅馆等行业发展的制约。

因此,汽车产业的发展并非一个孤立的产业,而是需要一个最长产业链支持的行业。

目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上游与下游环境都没有如汽车产业般迅猛发展,钢铁、机械、橡胶、石化、电子、纺织等行业甚至还处在一个相对低级的发展阶段,而保险、金融、销售、维修等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发展还非常不完善,与国外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相比,我国汽车工业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壮大,还需要不止一个产业、一个政策的支持。

因此,我国汽车工业要获得长足而健康的发展,所需要的不仅是汽车行业自身的发展,更加需要整体经济环境的配套发展,要与跨国公司充分展开竞争,中国汽车制造商尚需努力。

2.汽车的营销和销售模式目前国内汽车营销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厂家发展品牌营销网络,建立三位一体或四位一体专卖店的基本营销模式;②各大中城市或中小城市都在建汽车市场或汽车城,这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营销模式;⑧一般性经销商分散在既不属于三位一体专卖店又不属于汽车有形市场的汽车店铺:④以信贷消费营销方式组成的全国性的汽车连锁店(如亚飞、新华夏等连锁店)。

目前的汽车销售方式主要有:①单一品牌的三位一体专卖店为基本形式的品牌专卖店;②多家经销商、多品牌、同一场地交易的汽车有形市场;⑧独家经营多品牌代理(非正规);④在同一地区连锁经营(或全国大中城市连锁经营);⑤电子商务。

对于以上的营销模式和交易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论比较多,认识不一,褒贬不一,实际经营状况也存在较大差异。

对于任何一种营销模式现在就下定论,一是为时过早,二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三是没有充分依据。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多种营销模式会并存。

据统计,目前国内共有汽车交易市场400~500多家,其中形成一定交易规模的有100余家,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的有8~10家。

从经营模式上讲,大概分为以下三种:一是以管理服务为主,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管理者不参与经营销售,由经销商进场经营售车,市场只做好硬件建设及完善的管理服务,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二是以自营为主,其他的入市经销商少,即市场管理者同时也是主要汽车销售者,该类型约占有形市场的80%~90%;三是从销量上看,自营与其他的入市经销商各占50%。

目前绝大部分的大中城市至少都有3—4家交易市场,有的甚至多达10多家,当地现有的交易市场已完全能满足当地的购车需求。

同时,厂家大力推广的专卖店体系也对有形市场的功能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汽车市场正在进入买方市场随着大量新的车型投放市场、轿车不断降价、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市场开始进入了买方市场。

主要表现在:大量新车型投放市场,轿车整体不断降价;新品牌热销期缩短;消费者左右市场;市场严重分流,任何一个品牌主宰市场的情况都不会再发生了,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