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新检测方法【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细菌培养采样及检查新方法摘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一、空气培养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标准:(1)产房、门诊人流室:Ⅱ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15min,(2)母婴同室:Ⅲ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5min,(3)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Ⅳ类环境空气平均菌落数≤4.0CFU,暴露时间:5min,2.采样检测方法:(1)产房、门诊人流室空气培养检测方法:设4角及中央1处,共5点,4角的布点部位应距离墙壁1m处,将培养皿放置在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培养皿盖打开,扣放于培养皿旁,暴露时间15min后盖上培养皿。
(2)母婴同室、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空气培养检测方法:设内、中、外对角线3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采样时将培养皿盖打开,扣放于培养皿旁,暴露时间5min后盖上培养皿。
3.采样结果:送检化验单上报告结果回示:CFU/(皿·暴露时间)。
4.注意事项;(1)每月25日各个部门行空气菌落培养一次。
(2)各个部门应先用含氯制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再用动态消毒机消毒2小时或是紫外线灯照射2小时后,在从事医疗活动前,取空气菌落培养。
(3)送检化验单上,必须注明暴露时间,产房注明暴露时间15min,其他部门注明暴露时间5min,现未注明时间不出检查结果。
(4)采样后,立即对样品进行送检,送检时间不超4小时。
二、物体表面菌落总数卫生标准1.标准:(1)产房、门诊人流室: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5.0CFU/cm2(2)母婴同室: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10.0CFU/cm2(3)门诊检普通查室、治疗室、病区:物体表面平均菌落数≤10.0CFU/cm22.采样时间:各个环境做空气培养后,任选一常用物体表面3.采样方法:用5cm×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缓冲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院感细菌培养

院感细菌培养院感细菌培养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中的细菌进行培养,可以及时发现和诊断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为制定有效的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院感细菌培养的标准格式,包括样本采集、培养方法、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样本采集1. 患者样本采集根据不同的感染部位和症状,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样本采集方式:(1)血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从静脉或者动脉血管中抽取适量的血液样本,避免污染。
(2)呼吸道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通过喉咙拭子、支气管镜或者气管插管等方式采集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
(3)尿液样本:采用无菌技术,采集患者的中段尿或者导尿管插管后的尿液样本。
(4)伤口分泌物:采用无菌技术,用无菌纱布或者拭子采集伤口分泌物,并避免与周围皮肤接触。
(5)其他样本:根据具体情况,如脑脊液、胸水、腹水等,采用相应的无菌技术进行采集。
2. 环境样本采集环境样本采集是为了了解医院内部的细菌污染情况,常见的采样方式包括:(1)表面拭子法:用无菌拭子在特定区域进行擦拭,如手术台、病床、医疗设备等表面。
(2)空气采样:使用空气采样器或者厌氧培养皿,对空气中的微生物进行采样。
(3)水样采集:对医院内部的水源进行采样,如自来水、洗手池、洗衣房等。
二、培养方法1. 常规培养方法常规培养方法主要是指将样本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和条件,促使细菌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培养基包括血琼脂、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培养基等。
培养条件普通为37℃,24-48小时。
2. 特殊培养方法特殊培养方法是针对特定的细菌进行培养,以便更好地检测和鉴定。
常见的特殊培养方法包括:(1)厌氧培养:用于培养需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的细菌,如厌氧菌和厌氧菌。
(2)选择性培养:利用特定的培养基和抑制剂,选择性地培养某一类细菌,如肠道致病菌。
(3)富营养培养:为了增加细菌的生长速度和数量,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血琼脂富营养培养基。
空气培养采样方法

医院常规空气细菌培养(自然沉降法)采样方法一、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采样。
采样前,关闭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后采样。
二、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0.8-1.5m。
三、布点方法1.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取三点,即中间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图1)图12.室内面积>30m2,设两条对角线,东,西,南,北,中取五点,其中东,西,南,北距墙均1m(图2)图2四、采样方法用9厘米直径普通琼脂平皿,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五、结果分析I类区域: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应遵循GB50333II类区域:≤4cfu/(15min·直径9cm平皿)III类区域:≤4cfu/(5min·直径9cm平皿)六、附录Ⅰ类区域: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参照洁净室空气培养方法与标准)。
Ⅱ类区域: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
Ⅲ类区域: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
洁净室空气细菌培养监测布点与标准一、局部百级,周围千级:共放13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5点,周边区8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二、局部千级,周围万级:共放9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6点。
采样布置点示意图:三、局部万级,周围十万级:共放7个培养皿,其中手术区域3点,周边区域4点。
面积>30m2面积≤30 m2五、要求:1.送风口集中布置时,应对手术区和周边区分别检测;如送风口分散布置时,全室统一检测,测点可均布,不应布置在送风门正下方;2.采样点可布置在地面上或不高于地面0.8m的任意高度上,手术区域放置在四角的平皿应离手术区边缘0.12m,培养皿放置30分钟;3.采样后的培养皿,应立即置于37度条件下培养24小时;4.然后计数生长的菌落数,菌落数的平均值均四舍五入进位到小数点后1位。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

医院常规细菌培养(1)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临床微生物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诊断疾病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下面从常规细菌培养的方法、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方法医院常规细菌培养是指采用一系列技术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分离培养出来、明确其种类和数量的过程。
具体方法如下:1.取样。
体液如血、尿、脑脊液等通过无菌技术采样。
2.标本前处理。
主要包括清洁、消毒等步骤,以防止空气和表面微生物污染。
3.分离微生物。
采用无菌棉签或接种环将标本转移到培养基上,进行器械对每种菌株的分离。
4.接种培养基。
将制备好的培养基表面进行接种。
5.培养。
菌落在培养基上生长并繁殖,在一定时间内可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到。
6.鉴定。
通过菌落形态、色素、生长速度等方面的鉴定,对分离和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明确种类的鉴定。
二、过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通常情况下,细菌培养会分为初步鉴定和决定鉴定两个阶段:初步鉴定通过菌落的大小、形态、产生气味等特征判断目标微生物的种类;而决定鉴定则是通过进一步的生化试验和特殊的染色技术等手段确认细菌的种类,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三、意义医院常规细菌培养的意义在于:1.确定病原菌种类。
通过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医生才能按照正确的药物敏感性数据和治疗建议进行个性化治疗。
2.预测病情变化。
通过观察菌落数量和菌群的变化,预测病情的发展趋势和变化,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判断治疗效果。
随着治疗方案的调整,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也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实时监测”;4.预防疾病扩散。
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的细菌培养,防止疾病的扩散和传播,保护公共健康。
总之,医院常规细菌培养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环节,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加强细菌培养技术的应用和熟练度提高,以提高临床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水平。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细菌培养采样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它可以用来分离、鉴定和培养细菌,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1.准备培养基: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如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或含有特定选择性抑菌物质的培养基。
2.准备采样工具:消毒好的采样器具,如细菌采样棒。
3.采样位置: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如患者的咽喉、伤口、粪便、水样等。
4.采样方法:使用采样器具在采样位置轻轻刮取一些样本,并均匀涂抹在培养基表面,或将样本浸入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瓶中。
5.培养条件:根据需要,将培养皿或培养瓶放置在合适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通常情况下,细菌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迅速繁殖。
6.观察和分离:观察培养皿或培养瓶中是否有细菌生长,根据形态特征或其他特性来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离。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的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样本类型和培养要求而有所不同,但上述步骤是一个常见的基本流程。
在进行细菌培养采样时,需要严格遵守
消毒、无菌操作和实验安全规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⑴标本采集应在患者用药之前或停止用药 12天后进行;
⑵疑为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液,采集后立
即送检。
⑶不能用棉拭子浸蘸标本送检。
⑷注明标本名称:如、胸水或腹水、关节液等 等。
e.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h,以利于提
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污染菌。
f.采血,周围静脉为宜。
g. 严格执行三步消毒后采血。注入血液时不能 将注射器内的空气加入血瓶内。绝对不能超出10 ml。
二、呼吸道标本培养
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常居菌群,下呼吸 道是无菌,但下呼吸道分泌物经上呼吸 道排出时通常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故 要正确采集标本,并结合临床表现是否 有该细菌引起的感染。
全自动细菌测定系统
7、送检标本:血液、各种无菌体液
(脑脊液、骨髓、胆汁、胸水、腹水、 心包穿刺液等等。)
注意事项
a. 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 38.5 ℃)采 血可提高阳性率,但也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
b. 对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也应在
下次用药前采血。 c . 切忌不要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也不能从静脉导管及动脉插管中取血。 d.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更换针头反而易导致污染。
黑、黑或紫罗兰色,烧伤边缘水肿。患者发烧>38℃或
低体温<36℃,合并低血压。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创面。③由于创面部 位不同,细菌种类也不尽相同,要用灭菌棉拭子采集 多个部位的炎症区送检。
胃肠道标本培养
正常人的肠道栖居大量的不同种类的微
生物(细菌),具有维护健康的重要作用。疾
病时致腹泻。
1、粪便培养检查的送检指征: a、粪便涂片镜检白细胞>5/HP.
b.重症腹泻.
细菌培养采样方法

供应室工作环境监测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如下:消毒液的米样及检查方法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置于备好的试管内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超过4时,必要时试管中加中和剂。
采样前准备:洗手,手套,口罩,无菌吸管,试管,酒精灯,打火机,无菌剪刀浸泡使用的消毒液细菌培养:用于灭菌的消毒液没有检出任何微生物为合格;用于消毒物品的消毒液其染菌量V 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或细菌生长均为合格;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检查原则:每个月一次,空气消毒结束后进行,一般不超过消毒后4小时,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4h。
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其它致病菌,不得超过规定区域所执行的标准参数;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采祥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 - 150cm;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 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 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注意采样时不走回头路,不得逆行;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采样前准备:洗手,戴口罩,培养皿(看采样面积大小准备);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 100cm2取100cm2 ;采样方法:用5X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平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不规则样物品如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细菌培养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① 皮肤与皮下组织,包括手术切口、褥疮溃疡、新生儿
脐炎、婴儿脓疮病。 ②用无菌生理盐水或75%的酒精擦去病灶表面渗液;
③用无菌棉拭子抹去及较深部的脓液分泌物或组织送检;
④采集褥疮溃疡标本时应采集褥疮边缘的脓性分泌物,拭 子放在运送培养基中立即送检。注意事项:不要采集创口表面 的渗液。
2. 伤口、脓肿、窦道、坏疽组织采集方法及注意事
项 ①闭锁性脓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皮肤后,用灭菌注射
器穿刺抽取全部脓液送检。
②伤口处若有脓及渗出物要用无菌棉签深入各种窦道 中擦拭,用小刀刮取,穿刺抽吸或手术切除获得深处伤口 标本; ③当创伤出血时,敷有药物在 2h以内及烧伤在 12h内 均不应采集标本,此时获得阳性结果机会甚少。
3.烧伤创面 ①烧伤创面需要脓性分泌物,焦痂迅速分离变棕
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脑脊液培养。
3 、采血时机:尽量在使用抗菌素之
前采血、尽量在寒战和发热初起时采血、
如患者已经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应在
下次用药之前采血。
4、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 a、75%酒精清洁局部皮肤30s以上。 b、待皮肤干后,再用1%-2.%碘酊作用30s或 10%碘伏作用90s以上,从穿刺点中心部位向外画 圈消毒,范围不应小于 5 ㎝(直径),且不能用 手指触摸消毒后的皮肤。
肛门4-5cm(幼儿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直
肠表面黏液后取出,置运送培养基中送检。
注意事项
①标本要采集新鲜的,陈旧标本影响阳 性检出率; ②切忌粪尿混合; ③标本在病理早期或治疗前采集; ④一般认为用抗菌药三天后,标本培 养病原菌阴性。 ⑤采集标本时忌用吸水性物品采集或 送检。(如棉签、或尿不湿、卫生纸、等。)
的能力时形成菌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室工作环境监测
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卫生学标准如下:
消毒液的米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使用中的消毒液1ML,置于备好的试管内
及时送检,送检时间不超过4时,必要时试管中加中和剂。
采样前准备:洗手,手套,口罩,无菌吸管,试管,酒精灯,打火机,无菌剪刀
浸泡使用的消毒液细菌培养:用于灭菌的消毒液没有检出任何微
生物为合格;用于消毒物品的消毒液其染菌量V 100cfu/ml.未检出致病菌或细菌生长均为合格;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检查原则:每个月一次,空气消毒结束后进行,一般不超过消毒后4小时,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
过4h。
未检出致病菌为合格,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其它致病菌,不得超过规定区域所执行的标准参数;
空气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采祥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 - 150cm;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w 30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5 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注意采样时不走回头路,不得
逆行;
采样方法:用9c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后送检培养。
采样前准备:洗手,戴口罩,培养皿(看采样面积大小准备);
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查方法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4小时内进行采样;
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cm2取
100cm2;
采样方法:用5X 5cm2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平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
连续采样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中送检。
不规则样物品如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采样前准备:试管,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打火机,无菌剪刀,手套,口罩,无菌规格板
医护人员手采样及检查方法
米样时间:在接触病人、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米样。
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
棉试子一支在双手指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试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试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这位。
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计算。
采样前准备:试管,酒精灯,无菌生理盐水,棉拭子,打火机,无菌
剪刀,手套,口罩
灭菌后无菌物品采样及检查方法
在无菌操作下按物体表面采样方法采样,放入肉汤试管中培养;
将嗜热脂脉杆菌片放于用专用毛巾制成的测试包中,打包成规格为23*23*15大小的标准测试包中,放于排汽口上方,经过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操作下取出嗜热脂肪杆菌片放于培养皿中,经过48小时56 C培养箱培养后观察结果。
物品准备:培养皿,二把无齿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