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范文精选:大学生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8篇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8篇推荐文章关于《三字经》读后感15篇热度:《三字经》读后感400字精选10篇热度: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6篇热度:关于《三字经》读后感800字5篇热度:关于《三字经》读后感700字5篇热度: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欢迎借鉴参考。
《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一书是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它就像我的启蒙老师,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也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记得上一年级时,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三字经》,刚开始我很不喜欢看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它不像《格林童话》、《伊索寓言》那些书,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吸引我,而且我也看不懂。
妈妈就把《三字经》逐字逐句地解释给我听,她的讲解使我明白《三字经》里虽然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它更耐人寻味。
渐渐地我爱上了《三字经》。
《三字经》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我们中国人的国学经典。
这本书里,每三个字为一句话,一段共有四句。
它主要讲述了人的善、恶、学、孝、礼、仪,是一本很有教育意义的书,《三字经》教育我们要爱国爱校,亲师爱友,勤于读书等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当我读到:“香九龄,能温席。
”我真的很感动,小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顺父亲,夏天为父亲摇扇子,冬天给父亲暖被子。
他不仅以孝心闻名,还勤奋刻苦,博学多才。
我们现在的许多同学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知道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个不满意,那个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赶时髦,比吃穿。
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恩情。
所以我们要学会爱自己的父母,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融四岁,能让梨”讲得就是:孔融四岁的时候,邻居家送来一筐梨,他走过去拿了一个最小的梨,大人问他:“你为什么挑小的呢?”他回答说:“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我年纪小,就应该吃小的呀。
三字经千字文读后感

三字经千字文读后感《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千字文读后感范文一:在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我拿到了一本书——《千字文》。
这本书不仅介绍了朝代变更:商汤灭夏,周武王灭商建周,还写了许多历史传说,经典故事:如夜明珠,盘古开天,让我大开眼界。
同学们,你们知道《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吗?它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将军廉颇因为自己战绩卓越,看不起宰相蔺相如,而大度的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安危,非常尊重廉颇,处处让着他。
廉颇得知实情后非常后悔,自负荆条,上门请罪,从而流传了这段“将相和”的历史故事!它告诉我们有错要及时改正,才能取得他人的原谅。
《当惜分阴》这个故事我也很喜欢。
它讲的是晋代名人陶倪,小刻苦读书,从“举孝廉”进入仕途,先后做过长史,刺史,曾被封为长沙郡公,都督,大将军,五十年间历任多种要职。
无论政务多么繁忙,战事如何频繁,他都要利用一点一滴的时间读书习武。
取得了卓越的军功和政绩。
我读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时间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使用它,古人云“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珍惜分分秒秒,把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长大成为祖国的有用人才。
我爱读这本书,它使我了解了历史,增长了知识。
三字经千字文读后感范文二:我读过很多书,有天文书,有历史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等等。
这些书使我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很多启示,懂得了许多道理。
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
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
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是《三字经》的第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下来都是很好的,没好好学习才变得和别人不一样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一无所知,能有什么用呢?“如负薪,如挂角。
读三字经有感1000(精品3篇)

读三字经有感1000(精品3篇)读三字经有感1000篇1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
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我同意这种看法,因为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
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繁华都市,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
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我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因为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2篇

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2篇(一)《三字经》是一部以三字为一句的教学诗歌,内容贯穿儒家经典思想,从人生道德、基本礼仪到历史事件等各方面进行了概括和阐述。
读完《三字经》让我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教育意义,下面我将对其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通过读《三字经》我对人生道德有了新的认识。
诗中提到“人急生智,俭仁心志,乐恕口谨”。
这句话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德观念,即要有智慧之人应该善良、节制、宽容、懂得宽恕,从而才能树立正确的做人观。
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在现代社会中,要做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更需要注重对待自己和他人的态度,借鉴古人的智慧和道德,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
其次,读完《三字经》也让我再次明白了基本的礼仪和生活道理的重要性。
书中提到“父慈子孝,兄良弟孝”,这句话强调了家庭关系和亲情的价值。
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根基,家庭中的亲情和爱是最强大的支撑。
只有心存感恩和孝顺的人,才能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也是传统文化中一直强调的家风。
此外,《三字经》还提到了历史事件和政治规律方面的内容,如“要行仁去暴,无以劝化”,这句话强调了仁爱之道,严惩暴行。
这种思想贯穿了整篇诗歌,强调了善良与正义、秩序与和平之间的平衡。
通过阅读《三字经》,我深信古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的。
在当今社会,尤其需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在面对诱惑和困难时能坚守正道,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这也让我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三字经》,我明白了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哲理和教化意义。
这部经典之作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引导我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做人的道德修养和礼仪规范。
希望未来能继续深入学习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2篇(二)《三字经》是一部经典古代儿童启蒙读物,内容浅显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感受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智慧。
三字经阅读有感1000字(精选7篇)

三字经阅读有感1000字(精选7篇)三字经阅读有感1000字【篇1】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补课“之用的。
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
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
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
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
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
《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
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
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营养饴糖“。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

三字经读后感(精选15篇)三字经读后感1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
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
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
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
像“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
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
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而“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
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三字经读后感2一直想给年幼的孩子灌输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国学方面的启蒙。
纵观国学经典,我首选了《三字经》。
开学之前,孩子已经可以部分背诵了,当然,其中内容,孩子还是不可能深知其意的。
中华传统文明博大精深,对具有五千年历史传承的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为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延续,着力点起希望之火。
本次学习要求是作一篇国学经典读后感,其实,孩子现在尚不具备独立的阅读及理解能力,需要家长深入浅出的学习辅导。
于是,我便让孩子重温曾经背过的《三字经》,逐步汲取其中的营养精髓。
在我的指导和启发下,孩子对文中的上述一段内容有了粗浅的认识和朦胧的理解。
当然,不可能期望一年级的学生对这种历史掌故的认识有多么深刻,孩子们能够粗浅的明白,应该怎样对待学习,我觉得,已经是不小的进步。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我们的孩子,犹如一块璞玉,玉不琢,怎成器?通过作文体验,孩子已经知道如何去主动表达一些个人观点,初步了解如何把自己的个人想法变成简单的文字。
有关《三字经》精选5篇心得体会1000字

有关《三字经》精选5篇心得体会1000字《三字经》心得体会1000字1我读过很多书,有童话书,有漫画书,有历史书,有科幻书等等。
这些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开阔了视野,还使我从中懂得了许多道理。
其中,令我感悟最深的就是《三字经》这本书。
每一次读它,都能引起我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三字经》这本书中的每一句虽然很简短,却蕴含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最初,本性是善良的。
这样善良的本性大家都差不多,只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后天的努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品行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更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从小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还有“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等许多通俗易懂的哲理。
《三字经》真是中华文化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更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每当我读起《三字经》时,便会陶醉在其中,最令我感动的一句是“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句讲的是东汉时期,一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的时候就非常孝顺。
每当夏天,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歇息。
冬天时,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啊!妈妈告诉我,这个故事讲的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黄香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对我的爱,也想到了我对父母的点点滴滴。
为了我,爸爸妈妈总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我、呵护我,而我却不知道关心爸爸妈妈。
好吃的东西我总是抢着吃,很少主动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想到这些,想到黄香,我觉得好惭愧!真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去反思、去学习、去努力做好!读《三字经》,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顺,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爱!这本书给了我智慧的结晶和学习的精神,让我在成长的路途中不断成长、无所畏惧。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暑假中,我看了一本《三字经》的书,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他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当孟子不想读书时,他母亲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就像剪断的布,前功尽弃了。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发愤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文学家。
这告诉我,平时不可以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学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这样,才能成为和孟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又如“香九齢,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小女孩黄香九岁时,就晓得夏天先把父母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就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母的被褥,让双亲能睡得好。
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平时所有的家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
她就这样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家中吃梨,他每次总是选最小的,把大梨让给哥哥。
我十分佩服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知道孝敬长辈,谦虚礼让。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再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汉代人孙敬深夜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刺大腿让自己惊醒。
他们并没有谁督促教训,能自觉地勤奋刻苦;像晋代人车胤,读书没有点灯的油,就把莹火虫捉来放在一只薄纱袋中,靠微弱的荧光照明。
又像孙康,也是没钱买灯油,冬天就坐在院子里,借雪的反光照明。
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却能立志苦读,从来不因为条件差就停止学习。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有点惭愧,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强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要不然,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三字经读后感1000字
【篇一】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它易读、易记、易理解。
三字经里面包含了自然常识、历史里面的故事都有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生动而有教育意义。
比如:“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我们必须得活到老学到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又比如“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这段话讲得是黄香九岁时就懂得孝敬父亲,冬天把被窝捂热后再请父亲睡。
读了这个故事,我很受启发,我觉得我要向黄香学习,多为父母做些家务,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小时候,父母、老师的教育十分重要。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不就是说人在小时候,性格本来是善良的,他们的性格十分相近,长大后因为其他因素的影响,性格便相差甚远。
这就说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前途一半是靠自己,另一半就是靠亲人的悉心教导,这才能使孩子步入正轨。
这些都是教育的功劳,所以教育是很有必有的!
三字经的前一部分包含了论理道德。
谦让就是这数不胜数的道德中的一种。
只有四岁的孔融懂得让梨,知道自己的岁数最小,就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这就是一种美德。
比如黄香温席的故事就流传千古,妇孺皆知,每个人都被黄香的孝顺感动了。
三字经中包括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历史里出现的国家有:夏、商、周、秦、楚、齐、燕、赵、魏等国家,这些国家中,出现了许多贤明的君主,如一代明君——李世民,他深得民心,把唐朝治理地井井有条,虽然在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许多深受百姓爱戴的明君,可昏君也有不少,如隋炀帝——杨广。
他和李世民的做法迥然不同,他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老百姓是死是活,只有自己开心就好,他的做法是可耻的,恶人有恶报,最终,隋朝毁在了他的手里,是他把父亲建立起来的隋朝断送了。
有一位贤明的君主在治理国家,这个国家有朝一日一定会兴起。
但是国家如果国家由昏君接手,这个国家就处于逐渐衰败的状态,最后灭亡。
这就是国家为什么有兴也有衰的原因。
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叙述完后,接着就是那些勤学苦读的人。
孙康、车胤他们俩一个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一个是靠萤火虫的光亮来读书,他们虽然家贫,但是他们人穷志不穷,这就是那些勤奋读书的人共同的特点,他们能如此的勤奋刻苦里我敬佩!
讲完了所有的故事,我选一句语句来巩固巩固,比如说:曰仁义,理智信。
此五常,不容稳。
就是说仁义理智信这五常是不允许混乱的。
书中说仁义礼智信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但在现代社会上,能做到的人屈指可数,所以我们要有礼貌,做新时代的少年。
三字经里面包含了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要学好三字经,传承优秀的中华精神,并发扬光大!
【篇二】
我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三字经了。
当时,我读来读去就只为了一个目的:传承中华优良传统。
现在到了小学,我们学到了国学,我才慢慢的看起三字经来……
其实许多人说三字经是很无聊的,我刚开始也这么认为,可到了今天,我认真的读了读三字经,发现了里面许多的知识。
我最喜欢里面的一句:“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因为这句话的意思令我很受感染,意思就是:“狗在晚上看家,鸡在早晨叫醒人们,人如果不学习,怎么能成人呢?”
也是,如果不学习,就连一个做人的资格也没有,何谈在社会上发展呢?
接下来的这句,是上一句话的后面一句:“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这句的意思也让我深受感染:“蚕会吐丝,蜜蜂会制造蜂蜜,人不学习的话,还不如这些动物。
”是呀,许多动物会为人类制造东西,而有些人呢,只是社会上的废物。
还不如这些辛勤劳动的动物们呢。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我不知道的知识呢!我知道了五岳,有岱山,华山,嵩山,恒山,衡山。
啊,我还知道我的老家湖南的衡山居然还是五岳之一呢。
我知道了十个天干,十二个地支。
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记得以前我才知道四个天干呢,现在,我哪个都知道了。
我还知道了唐代有个神童,叫刘晏。
他才七岁呢,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儿童。
相对起来,我比他笨多了。
三字经里面是这么说的:“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
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后几句的意思是“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我一定会把这句话牢记在心。
我还知道了人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
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
我以前还不知道有腐朽味哩!
我还知道了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
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
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
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我还知道了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
它们分别是:“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
原来如此啊。
我知道了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
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
从今天开始,我要把三字经看完。
我喜欢三字经,因为它好有趣,因为它里面有太多知识了。
就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
里面的知识应有尽有。
如果你有空的话,请你也来看看吧!
【篇三】
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
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这句话在小时候,我通俗地把它理解为:人在以前是善良的。
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它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本性都是善良的。
虽然每个人的本性差距并不大,可是,由于以后的熏染,环境的影响,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从“苟不教,性乃迁。
”到“知某数,识某文。
”告诉我们许多学习和做人的道理。
其中“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告诉我们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而学习的方法,贵在专心。
“昔孟母,择邻处。
”里面蕴含的《孟母三迁》的故事也告诉了我们学习环境的重要。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告诉我们人就像玉一样,不打磨雕刻,就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就像方仲永一样:他家世代都是种田人,但是到了方仲永小时候时,方仲永就已经会作诗,由此父亲感到非常高兴,因为很多人都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于是父亲就一天到晚带着方仲永去写诗、赚钱,不让方仲永去学习。
直到方仲永十二三岁时,写作才华仍和五岁时的写诗水平一样,到了二十多岁时,他的才华已完全消失,跟普通人没有什么两样了。
这不正体现了这句话的意思吗?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又让我懂得,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
亲近好的老师和朋友。
正所谓“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从“一而十,十而百。
”到“此五常,不容紊。
”告诉了我们十进位算术方法,什么叫“三才、三光、三光”,告诉了我们“春夏秋冬”、“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等四季、四方和五行。
从“地所生,有草木。
”到“丝与竹,乃八音。
”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花草树木”、“虫鱼鸟兽”和“稻梁菽麦黍稷”等许多丰富的知识。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蕴含着古人的智慧结晶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本文档仅供参考学习用途,欢迎大家分享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