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
第四章 公园的规划设计

第二节 综合性公园
一、概念、位置及面积指标 (一)概念 (二)选址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不同的服务范围,形成合理的服务半径,与 城市主要道路有密切关系。 2.应有利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景观效 果的提高。 3.可选择在不宜工程建设、地形复杂、坡度变化大 的地带。 4.可选择原有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段。 5.综合性公园应留有发展余地。
(二)、影响因素
1.当地居民的使用要求; 2.公园规模的大小; 3.在城市中的地位; 4.公园的自然条件;
5.附近各种活动项目的设置情况等。
三、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
1.表现地方特点及风格,每个公园都应有自己的特色, 避免照搬照抄。 2.充分认识和了解原有的自然条件,尽可能利用原有 地形、水体、山体、植物等条件,减少对原有自然 条件的破坏。 3.规划设计应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便于分期建设及日 常的经营管理。
(二)植物园的种类及规模 1.植物园的种类 (1)按收集植物的种类分:综合性 专项搜集 (2)按业务性质分:科研为主 科普为主 专 业目的 (3)按不同归属分 2.植物园的规模
(三)植物园的用地选择 1.交通 2.周围环境 3.自然条件:土壤、地形、植被、水源、气 候
(四)植物园规划
1.规划要点 2.植物园功能分区
(四)建筑、小品等园林构筑物:
局部效果图
•平坦的草坪构成开阔空间,高大的乔木类植物组成背景
•静态水体与 草坪、乔木 类植物搭配 组成安静休 息区
•静态水体与 草坪、乔木 类植物搭配 组成安静休 息区
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
(一)首先应满足使用功能 (二)保证绿地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三)应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
成都浣花溪公园安静休息区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公园出入口一般分为主要出入口(1个)、 次要出入口(1个或多个)、专用出入口(1~2 个), 确定出入口的位置应考虑到游人是否能 方便地进出公园, 是否有利于城市街景面貌, 是 否符合城市道路交通的要求;出入口的位置影
(二)出入口的规划设计
3.继承和革新我国造园艺术系统, 广泛吸收国外 先进经验, 创造我国特有的园林风格和特色。
4.因地制宜, 使公园与当地历史文化及自然特征 相结合, 体现地方特点和风格, 使每个公园都 有自己的特色。
5.充分利用公园现状及自然地形, 有机组织公 园各个构成部分, 使不同功能区域各得其所。
6.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 满足工程技术和经济 要求, 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建设计划及经 营管理措施。
(3)充分发挥城市水系的作用, 选择具有水面的地 段建设公园, 既可保护水体, 又可增加公园景色, 并满足开展水上运动、公园地面排水、植物浇灌、 水景用水的需要。
(4)选择现有植被丰富和有古树名木的地段。 (5)选择有可以利用的名胜古迹、革命遗址、人文
历史、园林建筑的地区规划建设公园, 既可丰富公 园内容, 又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6)公园用地应考虑发展的可能性, 留出适当面积 的备用地。备用地可暂时作为苗圃、花圃, 待建设 时在进行改建。
该区一般选择具有一定起伏地形的区域, 如山地、谷地、溪边、湖边、河边、瀑布等环 境最为理想,并且要求树木茂盛、绿草如茵,
(四)儿童活动区
儿童活动区内可根据不同年龄的少年儿 童进行分区,一般可分为学龄前儿童区和学龄 儿童区。主要活动设施有: 游戏场、戏水池、 运动场、障碍游戏、少年宫、少年阅览室、科 技馆等。
公园出入口包括的建筑物、构筑物有: 公 园内、外集散广场,公园大门、停车场、存车 处、售票处、收票处、小卖部、休息廊等,根 据景观要求及其用地面积大小、服务功能要求, 可以设丰富出入口景观的园林小品。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PPT课件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①施工图属于工程性图纸,要求尽量做到符合 《建筑制图标准》的规定;②图纸大小要规范;③ 图纸要求字迹清楚,用仿宋体;④图纸中各要素齐 全(图利、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会签栏填 写完整;⑤图面清晰、整洁;⑥图线使用正确,要 分清楚线型。
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等 带状公园:沿城市道路、城墙、水滨等,有一定游憩
设施的狭长形绿地。 街旁绿地:位于城市道路用地之外,相对独立成片的
绿地,包括街道广场绿地、小型沿街绿化用地等。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1、立意构思,挖掘公园主题内涵
2、功能分区。从实用的角度安排公园的内容, 简单明确。 3、全园规划。确定整个公园的总布局。
1)平面图。 2)剖面图。——1:20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4、种植设计图(植物配置图)
标明园内树木花草的种植位置、品种、种植类型、 种植距离等。1:500——1:200 1)种植设计平面图。 2)大样图。——1:100
见附图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方案(PPT59页)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施工阶段
生命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3、全园规划。(确定整个公园的总布局)
3)道路系统(公园规范:3级道路)。 4)景点的设置。划分景区和确定景点类型及景点取 名。 5)地形处理、竖向规划。(水系规划、水底标高、 驳岸处理…) 6)植物种植设计 7)经济技术指标
三、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总体规划阶段
1)确定公园的活动内容,需设置的项目和规模。 2)确定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并进行停车场、出 入口广场等的位置安排。
城市综合性公园环境设计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在花园山丘中,水景元素被一条忽隐忽现的“河流”串联起来,从山脚流向大海,如同真正的河流一般,越来越宽。
花园山丘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探索山丘是专属于儿童的玩乐天地,滑梯、音乐墙、游戏设施、水景和小城堡在成荫的茂盛绿树中若隐若现,激发着 孩子们探索、游戏的兴致。
探索山丘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瞭望山丘高达18英尺,由小桥串联起的瞭望台是眺望美丽海景和相邻街区的最佳地点,而公共卫生间则巧妙地隐藏在 山丘的下方。
瞭望山丘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聚会山丘拥有一个被阶梯状座椅区环绕的巨大多功能草坪,以及野餐区,是好友聚会、放松的不二之选。
聚会山丘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河流恢复设计还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微型栖息地,不仅增加了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提升了公园内生态物种的弹性,提高 了其长期存活的能力。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 此外,公园中还新建了两个游戏场地、餐厅以及地标性观景台 。
城市综合公园的设计案例
纽约,中央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的特点
• 中央公园为市民提供了约341hm2的广袤绿地,公园内还设有文化及科普的内容,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大都会艺术 博物馆、中央公园动物园等。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特点
纽约,中央公园
城市综合公园的特点
• 功能丰富,为居民提供多种游憩活动; • 综合性公园因其较大的规模,可以提供尺度广阔的绿色空间,美化城市景 观并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综合性公园中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为城 市居民提供了大量户外活动的可能性,满足城市居民多元的休闲游憩需求。
城市综合公园设计策略探究

城市综合公园边界空间是指综合公园内部空间和 外部城市空间之间的过渡地带。过渡地带连接城市和 综合公园内部,可以起到引导和疏散人流的作用,同时 对边界空间进行景观设计可以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 综合公园主入口是边界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入口 的位置应根据对场地周边人流,车流进行数量分析,科
2021 年第 12 期
功能分区设计在城市综合公园设计中是非常重要 的环节,功能分区设计不仅要综合市民需求进行设计, 在各项服务设施中还要体现人性化。在设计前要了解当 地人的生活习惯,按照需求布置活动范围,同时深化完 善功能分区内的活动设施[6]。例如在儿童活动区域内布 置相应的儿童娱乐设施,场地的颜色应活泼明快,儿童 使用的秋千,攀爬架等设施充满童趣,使用塑胶地垫等 柔性材料,防止儿童在运动过程中受到伤害。老年人活 动区域设计花卉景观供老年人观赏,布置石凳方桌,老 年人健身器材,亭子,廊架,硬化场地设施供老年人进行 下棋,锻炼身体,演奏乐器,休闲娱乐等活动。在各项功 能中还要布置残疾人,孕妇等特殊人群的通行区域和活 动场地,例如设计残疾人坡道,婴儿停车位,供盲人使用 的专属休闲区域。综合公园内人性化的功能分区设计, 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活动需求,还能展现现代都 市生活中的人文关怀,让市民享受更好的服务。 3.4 营造生态的植物景观
(责任编辑 舒丹丹) - 57 -
城市绿地规划 第六章 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五章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第一节城市公园规划设计概述一、公园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一)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二)保证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三)满足美化环境的景观要求二、公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形式1.规则式。
有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园林要素都是对称布置,具有庄严、雄伟、肃静、整齐、人工美的特点。
但是,它也有过于严整、呆板的缺点。
2.自然式。
无明显的对称轴线,各种要素自然布置,创作手法是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具有灵活、幽雅的自然美。
其缺点是不易与严整对称的建筑、广场相配合。
3.混合式。
三、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园游人容量为服务区范围居民人数的15%一20%,一般为全市居民人数的10%。
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为宜,居住区公园、带状公园和居住小区游园以30m2为宜;风景名胜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大于100m2。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C=A/Am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A-公园总面积(m2);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水面和坡度大于50%的陡坡山地面积之和超过总面积的50%的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应适当增加。
四、其它:公园用地规模、内部用地比例、常规设施等见规范。
第二节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公园规划设计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调查研究阶段;编制任务书阶段;总体规划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
一、调查研究阶段1.调查内容:建设单位情况、社会环境、历史人文资料、用地现状、自然环境条件和规划作业。
2.调查资料分析与利用。
3.规划设计图纸的准备二、编写计划任务书(设计大纲)阶段三、总体规划阶段1.公园绿地的位置图2.现状分析图3.功能分区图4.道路系统规划图5.园林建筑规划图6.竖向规划图7.电气规划图8.管线规划图9.绿化规划图10.总体规划平面圈另外,一般还要做出全园和各主要景点效果图,写出说明书。
四、技术设计阶段技术设计也称为详细设计。
根据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每个局部的技术设计。
不同类型公园规划设计

道路与游线组织
• 公园道路功能一是为解决交通,二是为组织游 人游览路线,体验景观空间变化。
• 主要游线穿过整个公园,游人能游览到公园的 每个景点和景区,并少走回头路。
• 一般有环状+环状、环状+枝状、环状+环状+枝 状等形式。将景点串联
• 大型公园可设置几条环线,小型公园设置一条 环线
• 线路形式一般选用曲线而少用直线
• 色彩、造型、质地的设计应符合儿童心 理及行为特征;
• 考虑家长需要,设置休息座椅与服务设 施。
管理区
• 按内容可分为办公、仓库、苗木生产、 生活区等,可集中也可分散;
• 位置尽量隐蔽,避免游人误入;便于园 内管理,同时交通方便。
服务设施
• 按公园规模设置,大的可设服务中心, 另外设服务点;
• 休息座椅、路牌、垃Biblioteka 箱、厕所等分散 布置于园内适当位置
用果 皮 箱● ● ● ● ● ●
设饮 水 站○ ○ ○ ○ ○ ○
施 路标、导游牌 ○ ○ ● ● ● ●
停 车 场- ○ ○ ○ ○ ●
自行车存车处 ○ ○ ● ● ● ●
设“ ● ” 表 示 应 设 ; “ ○ ” 表 示 可
管理办公室 ○ ● ● ● ● ●
治安机构 - - ○ ● ● ●
车库
---○○●
景区划分
• 景区的划分与功能区的划分既相互关联,又不 完全一致。
• 功能分区突出不同性质的活动空间,景区的划 分则根据各区的不同景观主题形成。
• 不同的景区应有不同的景观特色,通过植物配 置、建筑小品设计和水体等组合形成不同的景 观特色。
• 各景区应在公园整体风格的统一的前提下,突 出各景区的特色,同时考虑景观序列的安排, 通过合理的游览线路组织景观序列。
城市公园规划设计ppt课件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第四节 公园的道路规划
一、园路的功能
• 组织交通 • 组织空间 • 引导游览 • 构成园景 • 组织排水
30
二、园路的分类
(一)根据性质和功能分类 1、主要园路(主干道)宽7-8m,平面线性曲度要求较为
平缓。 2、次要园路(次干道)宽3-4m,属辅助道路,形成支架
33
34
三、园路的设计原则
①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原则 ②满足使用功能,以人为本原则 ③园路布局便捷合理原则 ④园路密度适中原则 ⑤因景通路、目的明确原则
35
四、园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因地制宜,顺势辟路
注意结合地形、环境进行园路的设计。
(二)园路的风格取决于园林的规划形式
1、规则式园林---直线或有轨迹可寻的曲线 2、自然式园林---无轨迹的自由线
状。 3、游步道 宽1-2m 园路系统中最末梢的一级小路。
31
规划面积约200hmm
32
(二)常见的变形园路 1、园桥 2、歩石 3、汀步 4、踏步
园路中的形式多种多样 • 在人流聚集的地方,路转化为场地。 • 在林间或草坪中,路就可以转化为步石。 •遇到建筑,路可以转化为廊。 • 遇到山地时,路可以转化为盘山道,蹬道,石阶等。 • 遇水,路可以转化为园桥、汀步。 路以它丰富的形式和体态装点着园林景观,使园林因路而引人入胜。
(3)按不同年龄划分活动区(幼儿和学龄儿童使用的器械,应分别设置)。 可用绿篱、栏杆、水溪等进行隔离。
(4)游戏场内园路应平整,路缘不得采用锐利的边石;地面设计应采用 缓坡过渡。游戏器械下的场地地面宜采用耐磨、有柔性、不扬尘的材料铺 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的日趋恶化、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人们对于游憩休闲设施的需求日益增加,建设城市综合性的生态公园就显得日趋迫切,作为城市绿肺的综合性公园能够极大地体现出一个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劣。
因此,本文对现代城市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归纳和总结,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今后城市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词】规划设计;综合性公园;问题;对策
1.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在进行综合性公园的规划设计时,应注意周边环境(绿地、道路网、建筑群)与公园的密切结合,以免公园成为一个孤立的景点,规划中可充分利用建筑、水体、绿篱、地形等因素将公园综合性的隔离,既可使街景与园景合为一体,又避免了用高墙完全封闭公园所带来的阻滞感。
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1)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彰显特色的同时富于变化。
(2)应能满足不同年龄层的居民对公园环境的要求,设置人们喜爱的活动设施。
(3)注意公园的大小比例,小园点景,大园补白。
(4)应能表现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避免景观重复。
(5)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自然地形,并与公园的各个景点有机结合。
(6)继承发扬我国传统的山水园林艺术,同时积极吸取国外造园经验,做到推陈出新。
2.综合性公园用地规划
城市公园建设的选址一般会选择市政规划中不适合基本建设的用地,这种用地一般地形起伏较大,存在水面或者低洼沼泽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公园的布局和活动安排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公园的总体用地规划时,应从公园现状地形出发,与功能区划、植物配置、景观要求、工程投资条件等因素结合考虑,进而处理公园地貌。
处理时应因地制宜,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
做到“园治”中所说的“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开池沼”,尽量减少园中的土方调运,做到土方平衡,以节省工程投资。
3.综合性公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公园功能分区不合理
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园布局与功能分区能够有效提高公园质量、丰富内涵、激发游客情感。
传统公园的空间模式及功能通常都是由内及外的向心式架构,而现代开放式的综合性公园要与城市开放空间融为一体,是由外及内的空间布局模式,因此,公园的功能区划分也应作出相应调整。
3.2公园景观类型过于单一,缺乏地方特色
现代大多数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结构简单、类型单一,园中仅有一些相对简单的休闲设施,活动内容相对贫乏,游人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步行或休憩。
公园不能满足时代进步所带来的居民、游客对
精神文明和社会生活的需求。
在现代城市公园的设计中模式、景观等内容越来越相似,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
虽然这种设计方式能够满足人们对其功能使用上的要求,但地域特色的缺乏却满足不了人们地域情感的需求。
人们希望公园设计能够凸显出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勾起对家乡土地及风俗文化的回忆,并且将这种文化脉络延续下去。
3.3水体形式单调
水景作为园林景观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水可以与周围景观一起构成千姿百态的园林景观,充分展现出来园林的自然美、动态美、色彩美等外在美。
然而部分公园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面大小变化不明显,且与公园周围水系没能有效贯通,造成局部水面过小,水体流动性差,缺乏活力,产生局部死水现象。
公园水体规划简单,水面空旷,缺乏变化,景观效果单一。
3.4植物景观混乱,配置单一
部分公园植物树形较差,生长参差不齐,且植被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整个园林的植物造景粗糙,缺乏观赏性。
虽然园内植物品种较多,但植物造景单一,群落单调,地被缺乏,而且绿地养护粗放,导致一些原本比较精致的景观,随着人为的破坏和时间的推移逐渐衰落。
园林植物的种植讲究艺术效果,有些公园植物虽然较多但分布不均,且在植物的搭配上层次感不强,缺乏四季景色植物,导致园林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不够明显。
同时,由于公园长期管理养护不
到位,导致植物生长凌乱,景观大打折扣,一定程度上对植物景观的生态效能产生了制约。
4.解决方案
4.1合理功能分区
公园功能区的划分不能生硬的进行划分,尤其是对一下小型公园,若分区比较困难,要从活动内容和设施上去功能区进行整体合理的划分。
在对面积较大的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尽可能因地制宜,利用现状特点及自然地形进行功能区的划分,使得各类活动都能方便展开且互不干扰。
4.2塑造多样化的园林空间,再现传统文化
随着城市发展,林立的混凝土建筑群使得人们邻里关系淡漠,也越来越远离自然。
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公益性事业,应提供方便市民交往和休闲活动的场所,因此增加公园中的公共空间势在必行。
在进行公园空间的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层人群行为活动的需求进行空间创造,向人们提供能够缓解压力的调剂方式,满足人们活动需求的同时有利于人们的情绪调节和身体健康。
城市公园对地方特色的表达方式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借鉴上,并且通过借鉴传统的特色与形式推陈出新,形成适合现代主题的视觉形象。
这样既可将传统文化与设计内容联系起来,又能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使设计更具现代感。
4.3丰富水体景观
水域可扩大景观空间,水中形成的倒影还能产生虚实相映的效
果。
所以,水体的形态、结构规划应与整个园林的风格特征一致,以水为脉将园中景观统一成整体;利用植物或植物与土石材料相结合营造出生态式的驳岸,增强坡面、坡脚的稳定性;在湖中设置小木桥、木质栈道、临水建筑等景点,供游人眺望赏玩水景,以增加亲水性;疏通公园水体与周围水系,建设完善的雨水收集与排放系统,保持公园水体的活力,防止发生水体的富营养化。
4.4合理配置植物,增强养护管理
植物配置应与全园整体效果相结合,做到主题明确,层次清晰,特色分明,避免“主体孤立”、“喧宾夺主”“宾主不分”等现象的产生,力求全园植物配置既统一又富于变化,产生和谐的艺术效果。
植物是具有生命的材料,它与建筑、绘画等艺术形式不同,会随着季相的变化而产生风格迥异的艺术效果。
因此,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可利用植物的这一独特特性,配合不同的景点、景区营造出不同的美景。
5.结语
城市综合性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环境保护、城市面貌、人们精神文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对我国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设计原则及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期能对今后综合性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促进我国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李春萍,翟国勋.城市综合性公园景观设计研究[j].黑龙
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3).
[2]王丹.综合性公园规划设计及其种植规划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2(22).
[3]阎晶.西北地区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
[4]吴翊.生态型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