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具备较宽厚的化学类、生物类、工程类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工程处理、环境规划与评价技术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研究与工程应用能力,能适应环境科学发展和社会需求的环境科学创新应用型人才。
毕业后可以考取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给水排水工程师、注册环境影响评价师、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师等国家执业资格证书,主要从事环境分析与检测、环境污染防治、环境规划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可广泛从事各级相关政府部门、资源开发利用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的管理工作;可到各类公司以及咨询机构从事环境咨询工作;可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也可以通过辅修师范教育专业,从事环境科学的教学、培训工作。
二、专业培养标准本专业的培养规格分为知识、能力与素质三大方面,共计54条培养标准。
1.知识标准1.1公共基础知识1.1.1具备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军事学、历史学、哲学、文学、艺术、语言学、心理学、思想道德等方面的通识知识等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
1.1.2 具有音体美等方面的基本素养。
1.1.3 理解环境科学与工程应用相关的领域背景知识。
1.1.4 具有个体、环境、社会与公共安全的基本常识。
1.2学科基础知识1.2.1 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1.2.2掌握与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包括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水资源、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1.2.3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和规范;1.2.4了解环境学科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1.3专业核心知识1.3.1具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方向知识,内容包括:电工电子学、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生态学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1.3.2 掌握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环境管理、工程概预算等专业知识1.3.3理解环境土壤学、环境工程仪表及自动化、环境生物技术、环境统计、环境毒理学、环境法、环境地学、海洋生物学等专业拓展知识课程1.3.4具有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工程制图、课程设计、创新性实验等形式多样的实践能力1.4工具性知识1.4.1掌握英语基本知识与应用技巧,具备快速阅读能力、良好的听说能力和一定的写作能力;1.4.2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及计算机语言,具备计算机编程和利用相关软件进行过程模拟及科学演算的能力;1.4.3掌握文献检索、方法论、科技方法、科技写作等方面的知识;1.4.4 熟悉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知识。
环境科学与工程 人才培养定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定位
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定位涉及到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以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首先,学生需要建立对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解,包括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的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环境工程技术,包括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的技能,以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跨学科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等知识,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方案。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解决复杂的环境问题。
最后,学生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前进。
综上所述,环境科学与工程的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全面发展、跨学科融合、注重实践和创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人才。
这种人才培养定位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发展需求,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在环境科学及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等从事应用开发、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毕业要求: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较扎实的自然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学等)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科素养;2 .具备扎实的环境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等基本技能,具有的一定科技开发和工程管理能力;3 .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4 .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和知识产权等有关法规和政策;5 .了解环境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状况;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7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实际操作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特色:在培养过程中,实施1-4学期环境大类培养。
应用为本,能力优先,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注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面;重点培训学生在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修业年限:四年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四、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五、核心课程地质地貌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学、环境评价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法学、环境工程学等。
六、学时与学分学时学分结构表选修最低59分,实践教学环节最低59.5分。
七、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通识必修课程(公共必修课)表四:实践教学平台。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备注
317B0001 自然科学概论
指定
305B0001 经济学概论
选修
306B0001 管理学概论
3门
通识
应修小计
课程
人文素质类
选修 任意 科学素养类
选修 艺术审美类
3 门 创新创业类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6
96 96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2
32 32
C2
C
C
2
C
*
C
*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18BHK80 认识实习
1
1
√
C
*
318BHK81 专业见习
1
1
√
C
*
318BHK82 专业技能训练Ⅰ 1 (32) √
C
*
318BHK83 专业技能训练Ⅱ 1 (32) √
C
*
318BHK84 专业技能训练Ⅲ 0.5 (16) √
C
*
318BHK85 专业技能训练Ⅳ 0.5 (16) √
S
选 修 规 划 318BHK51 环境管理学
2 32 32
C
与评
价 方 318BHK52 环境评价案例研究
2 32 32
C
向 318BHK53 环境法学
2 32 32
C
318BHK54 水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S
环境
污 染 318BHK5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环境科学》培养方案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Training Program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Major )一、指导思想环境科学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它是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过程中,在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社会建设为目标的今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对环保人才形成新的需求。
需求。
为了使本专业本科生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具备合理的环境科学专业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学习、创新和实践能力,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形成理科学生特有的专业思维模式,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学生对自身发展和对未来社会需求的广泛适应性和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本计划以厚基础、强技能、强技能、强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为方向,注重素质教育和实际能力培养,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以提高毕业生将来立足专业、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在课程设置中注意结合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我校的学科实际特点,建立以加强数学类、化学类等学科相关学科基础课程;建设以环境科学导论、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理学、环境水文学和环境管理学等学科基础课程,构建以环境监测、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环境毒理学和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专业课程。
在此基础上,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系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学、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专业的师资优势,开设环境科学进展、生态工程学、环境环境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污染生物修复技术、全球生态学、生物监测等拓展专业课程。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环境科学研究人与环境旳关系,在探索环境演变以及人与环境关系演变规律旳基础上,通过技术、管理、法律和教育旳手段,调控人类旳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到达人类活动与自然友好相处。
环境科学不是单一旳技术学科或管理学科,它是一门集多种学科内容在一起旳综合性学科。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重要依托金陵学院化学与科学学院。
该院具有国家级大学化学类试验室综合平台,尚有设备完善旳化工基础综合试验平台和生物科学综合试验平台。
此外,本系建有设备完善旳环境监测试验室、环境工程试验室、环境制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试验室。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环境科学专业办学旳重要依托是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该院环境科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
建有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试验室、有以院士为学科带头人旳雄厚旳师资力量。
本专业设有两个专业方向。
1、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
该方向以废污水、废气、固废等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为重要内容。
其中以废、污水处理为主,兼有生产企业废水处理和城镇污水处理。
2、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
该方向以环境监测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与生态规划编制、环境管理为重要内容。
二、培养目旳与思绪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市政工程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
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污染控制旳技术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污染治理和环境修复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培养旳学生规定到达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熟悉、动手能力较强旳业务水平。
通过理论知识旳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旳数学、物理、化学化工、生物学等方面旳基础理论,掌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旳理论基础、环境规划与管理措施;通过试验操作和社会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处理环境规划、环境管理、环境评价方面旳实际问题旳能力;同步具有独立学习、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独立开展工作旳基本素质和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概况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和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问题。
该专业涉及到环境保护、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能力的专业人才,为社会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
二、培养目标1.具备扎实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2.具备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和污染控制;3.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4.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环境中协作工作;5.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环境问题。
三、培养方案1.专业核心课程(1)环境化学:介绍环境中的化学过程和反应机制,培养学生分析环境样品的能力;(2)环境监测与分析:介绍环境监测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样品分析的技能;(3)环境保护与治理:介绍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4)环境工程原理:介绍环境基础设施和工艺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环境工程设计和管理的能力;(5)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思考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2.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开设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2)实习:组织学生到环境工程公司、环境管理部门等单位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方法;(3)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一个环境工程设计项目或研究课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选修课程(1)环境法律与政策:介绍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培养学生了解和遵守环境法规的能力;(2)绿色化学:介绍环境友好的化学合成和环境友好的化学产品设计,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环境经济学:介绍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在环境决策中考虑经济因素的能力。
环境科学与工程 培养方案

环境科学与工程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和环境工程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综合运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知识分析、设计、评价和解决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方面技术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分析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2、具备环境工程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技能;3、具备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环境规划等方面的能力;4、具备参与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5、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设置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技术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环境科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规、环境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专业技术课程包括环境工程原理、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学、环境生物技术、环境模拟与数值模型、环境工程材料与设备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习、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其中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基本动手能力的关键,应该采用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手段,开展创新型实验课程;实习是学生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和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学生应该通过实习接触到真实的环境工程项目,积累实际工程经验;毕业设计则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重要环节,学生可以在毕业设计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环境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实验室建设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科建设应该注重实验室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环境科学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环境科
学与技术发展动态,具有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治理与设计、环境管理与规划的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和环境规划管理、宣传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2.具有较宽广,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系统掌握环境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环境科学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环境治理与设计、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的实践能力;
5.具有专业所必需的计算机应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科技信息的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二级水平;
6.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环境科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
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管理学、环境工程微生物、环境规划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经济学、循环经济。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2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2学分,专
业教学课程31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0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安排表
有关说明:1.周学时一般不高于23学时,最后一学期一般不安排理论教学课程。
2.专业主干课程以★号表示,2+2出国必选课程以 号表示。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增加每周2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增加每周1课时的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