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气类人才培养方式

合集下载

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天津航海2020年第4期64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吴俊(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的紧密结合,是产与教的深度融合。

文章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为例,对高职航海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分析。

关键词:航海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0 引言2014年国家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

”[1]本文结合目前国内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国际对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人才需求的反差,结合实践经验,探讨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及实施。

1 我国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我国航海类高职专业人才培养采用一贯制培养,学生在学校两年半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修完所需课程后,参加国家海事局组织的考试,通过船员适任证书考试,在所签约航运企业进行6个月的航行实习,完成实习报告及毕业论文,获得相应学历、学位证书。

在航运企业累计航行实习12个月,适任证书考试通过的学生可向海事局申请船员适任证书[2]。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在校期间难以获得海上实践训练机会,学生的实践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紧急应变能力和英语听说能力与国际航运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导致了我国船员国际航运企业认可度不高。

目前,航海类船舶电子电气专业教学中,有些理论讲得过深过细,而对船舶及航海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偏少,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滞后于现代化船舶技术发展,与职业岗位需求不符。

收稿日期:2020-08-17作者简介:吴俊(1973- ),男,江苏省人,讲师,现从事船舶电器及自动化研究工作。

2 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根据国内航运业现状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国内著名航运企业中远海运集团、招商局集团等合作,开设了卓越海员班,校企联合实施“1(校)+0.5(船)+1(校)+0.5(船)”四段式培养,将整个学习过程分为“专业储备—跟岗实习—专业提高—顶岗实习”四个阶段,使教学与生产岗位(就业)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适合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随着我国船舶产业的发展和船舶市场的不断扩大,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和实践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和优势。

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既包括教育培养模式,也包括企业培养模式。

教育培养模式主要是指高校对船舶专业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企业培养模式主要是指企业对船舶员工的培训方式,培养内容包括职业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产业发展需求、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政策等。

产业发展需求是指船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船舶设计、制造和运营等方面;教育资源是指高校的师资力量和实验设备等资源;人才培养政策是指国家对船舶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政策,包括政策扶持和奖励等。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船舶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实践技能的人才。

教育培养模式能够提供系统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和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企业培养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职业发展平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与实际需求相结合,实现人才与产业的对接。

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船舶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为了实践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几个策略。

要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要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要加强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需要教育、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

通过加强教育培养模式和企业培养模式的整合,并结合实际需求和创新发展的要求,可以有效提高船舶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和能力水平。

2024年船舶培训计划

2024年船舶培训计划

2024年船舶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随着船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换代,船舶行业对于高素质的船舶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为了适应这一需求,我们制定了2024年船舶培训计划,旨在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船舶人才,以满足船舶行业的需求,推动船舶行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培训内容1. 船舶技术知识培训本课程主要包括船舶结构、船舶机械、船舶动力系统、船舶电气系统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培训学员对船舶技术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

2. 航海技术培训本课程主要包括航海学、导航学、气象学、海洋环境学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通过理论课程和模拟操纵,培训学员具备航行作业的能力。

3. 安全与应急救援培训本课程主要包括船舶安全知识、应急救援知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通过理论课程和模拟演练,培训学员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的能力。

4. 船舶管理培训本课程主要包括船舶物流管理、船舶运营管理、船舶维修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通过理论课程和实际操作,培训学员具备船舶管理的能力。

5. 专业技能培训本课程主要包括船舶驾驶、船舶维修、船舶装卸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培训。

通过模拟操纵和实际操作,培训学员具备专业技能的能力。

三、培训方式1. 班内培训通过在校内开展专业课程培训,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实训基地培训通过实验室和模拟操纵训练,学生能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增强专业技能。

3. 实习培训学生将在海上实习一段时间,通过实际操作和与船舶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加深对船舶行业的理解和认识。

四、培训师资我们将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船舶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培训师,他们将传授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帮助学员成长。

五、培训效果评估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将对学员进行多次考核和评估,包括理论知识考核、实际操作考核、综合能力考核等。

只有通过考核,学员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智能船舶背景下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智能船舶背景下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智能船舶背景下电子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探讨摘要:智能船舶推动了整个航运业的变革和发展,在此背景下,船舶电子电气员的能力要求和培养模式亟待更新。

为了更好的适应行业发展现状,提高船舶电子电气员的国际竞争力,研究讨论了在智能船舶这一新形势下船电人才培养所面临的多重挑战,并结合航运新业态,归纳了未来船电人才培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几个方面探索了船电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智能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人才培养;路径引言船舶电子电气员是根据STCW78/10公约规定,船舶现有配员中首次新增职务,其工作职责不仅包含了传统的电机员的工作职责,同时也将前期报务员的工作职责包含其中。

船舶电子电气员的岗位设置充分体现了智能船舶在海洋运输、船舶制造行业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同时国际海事组织对航海技术向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有了更高的认识,航海人才的需求将逐步迈向人工智能领域。

本文根据智能船舶发展过程中对于船舶电子电气员的人才培养需要,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一、智能船舶的定义及发展中国船级社所理解的智能船舶系指利用传感器、通信、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自动感知和获得船舶自身、海洋环境、物流、港口等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并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在船舶航行、管理、维护保养、货物运输等方面实现智能化运行的船舶,以使船舶更加安全、更加环保、更加经济和更加高效[1]。

智能船舶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主感知船舶。

船舶安装各种传感器和自动化设备,自主感知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以及周围环境出现改变时,能自动报警并反馈故障信息,并且可以对部分设备的运行参数及航行状态进行自动调整;第二阶段是半自主决策船舶。

利用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仿真等技术,根据各传感器采集实时信息,构建船舶设备诊断、决策知识库,能快速识别出故障来源,进行设备维修辅助决策,实现设备状况的健康评估和诊断、综合状态分析、远程诊断支持等一系列活动,为人工维护提供智能决策;第三阶段是自主决策船舶。

船舶电子电气“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船舶电子电气“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船舶电子电气“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摘要: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是教育部设置的特控专业.把学分制引入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中符合船舶电子电气应用性强、职业特色明显的特征。

本文结合山东交通学院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制定情况.从学分制培养方案的制定指导思想出发。

将船舶电子电气专业能力与课程相关联进行分析.建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按专业知识模块完成了培养方案的制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引入学分制.在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和时问的灵活性上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对于船舶电子电气专业的建设发展具有很大的驱动力。

关键词:学分制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人才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速渗透到传统电工学科的各个领域.在此带动下船舶电气呈现网络化、信息化特点.船舶电气向专业化、科技化方向纵深发展。

国际海事组织马尼拉修正案关于增设船舶电子员岗位的要求.打破了船舶“机电合一”的局面.使船舶电气的人才培养焕发生机。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把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设置为特控专业.船舶电气工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所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学分制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和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以达到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

实施学分制管理是高校的一项系统改革工程.山东省在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展学分制管理试点工作.山东交通学院开始进行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深入船舶制造企业、海洋运输行业一线进行调查研究.邀请行业专家联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二、学分制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思想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是集船舶电子、电气、自动化、信息技术与通信导航及船舶管理于一体.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为标准.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水上交通行业特色的本科专业。

学分制在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必须紧密结合船舶电气的行业特色.设置理论和实践相互依托的教学体系.以国际海事公约和国家海事法规为标准。

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措施研究①

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措施研究①

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措施的研究与探讨①摘要:本文结合山东交通学院船舶电气的建设经验,从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实习实训等方面对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论述,为非航海类本科院校普通电气专业走特色创新,培养符合stcw公约要求的船舶电气人才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船舶电气电子电气员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6(b)-0195-011 船舶电气人才培养的可行性分析2006年,山东交通学院对船舶电气进行考察,了解到在船舶运输中电气人才的不可替代性,并且人才缺口较大。

学校决定在普通电气专业下新开辟船舶电气方向,开始船舶电子电气人才的培养。

2010年6月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缔约国外交大会于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大会通过了stcw修正案,其中规定每一艘主推进装置在750kw及以上的船舶必须有一名持有适任证书的电子电气员的强制性最低要求[1]。

船舶电子电气员岗位的设立打破了船舶“机电合一”的局面,引起了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进行船舶电气人才培养成为普通高校走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2 船舶电子电气人才培养的措施研究2.1 船舶电气课程设置电子船员需要承担的职责主要有四个方面:通信业务、船舶导航、船电业务、计算机业务,其中通信业务和导航仪器的日常使用由驾驶员完成[2]。

船舶电气专业学习从第五学期开始,设置船舶电气方向课,进行船舶电气专业知识的学习。

课程设置力求从广度考虑到知识全面性的掌握,从深度紧密接合现代船舶电气最新技术发展。

船舶电气方向课最低学分21、学时数325,主要设置了船舶电力拖动,电控与plc,船舶电站,船舶通讯与导航,主机监控,船舶英语,船舶电气设备、gmdss等。

此外设置了大量选修课,任选课最低学分12,学时总数计225,主要有轮机维护修理,船舶概论,甲类适任证书,船舶辅机,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电力系统保护,现场总线技术,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目前根据需要进一步增加船舶电气舾装,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等任选课。

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高职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于 21 0 0年通 过 了 S C 马尼 拉 修 正 案 , 修 正 T W 该 案 明确提 出设 置船 舶 电子 电气员 这 一 新 职 务 , 强 调 了 电子 电气 员 的必 要 性 , 规 定 了 具体 的任 职 并
要求 。为 了履 约 中国海事 管理 机构 也发 布 了新 的 海船 船员 考试 发证 规 则 , 定 了船 舶 电 子 电气 员 制
收 稿 日期 :0 2 2 2 2 1 —0 — 1 作 者 简 介 : 真 启 , , 通 航 运 职业 技 术 学 院教 师 , 舶 电 机 员 , 要从 事 船 舶 电气 方 面 的 研 究 工 作 。 程 男 南 船 主 11 7
武 汉船舶 职业 技术 学 院学报 2 1 第 3 0 2年 期 的时代 责任 , 主动适 应 区域经 济社会 发展需 要 , 培 养 数 量充 足 、 构合 理 的高端 技 能 型专 门 人才 。 结 ” 其 中的“ 高端 技能 型专 门人才 ” 是对 高等职 业教育 培养 目标 的最新 定 位 提 法 , 因此 我们 需 要 对 高 职 船舶 电气 专 业 的人 才 培 养 目标 进 行 重 新 研 究 优
部 分职能 缺位 , 船 舶 的安 全 营 运 造 成一 定 的影 对
响 。 国际海事 组 织认 识 到 了这 一 问题 的严 重 性 ,
我 国 的航海 高等教 育实行 的是 普通 高等教 育 和职业 教育 双轨 制 , 然 高 职航 海 类 院 校 的定 位 虽 是 职业 教育 很 明确 , 是 高 职 院校 的 学 生实 际 在 但 学 校接 受教 育 的时 间 只 有两 年 半 , 培 养高 级 船 而 员 的 目标与 普通 高 等教 育是 相 同 的 , 和本 科 学 要 生 参加 同样 的资 格 考试 和评 估 , 因此 高 职航 海 教 育 人才 培养 目标在 实 际执行 的过程 当中还是有 点 定 位不 清 , 尚未形 成 既 有 特色 又 能 与 普通 高 等 航 海 教育 相互 衔接 的体 系 。此 外 教 育部 2 1 0 1年 1 O 月 发 出的《 于推 进 高 等 职业 教 育 改 革创 新 引 领 关 职业 教 育科学 发展 的若 干 意见 》 确 提 出 : 高 等 明 “ 职 业教育 必须 准 确把 握 定 位 和 发展 方 向 , 自觉 承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电气工程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方案

船舶电⽓⼯程技术专业(五年⼀贯制)⼈才培养⽅案船舶电⽓⼯程技术专业(五年⼀贯制)⼈才培养⽅案⼀、专业名称与代码专业名称:船舶电⽓⼯程技术专业代码:560503⼆、⼊学要求与修学年限⼊学要求:全⽇制初中毕业⽣。

修学年限:基本学制五年,学习年限5-7年。

三、培养⽬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发展,适应船舶修造企业、船舶电⽓设备(配件)企业、船舶航运企业与⼯业电⽓⽣产加⼯⾏业(企业)第⼀线需要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掌握从事(从事电⽓⽣产制造、⽣产管理,电⽓设备装置安装、调试与维护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实际⼯作的基础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职业⽣涯发展基础,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的德、智、体、美等⽅⾯全⾯发展的,⾯向船舶修造、电⽓设备制造、维修领域的⾼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才。

四、⼈才培养规格(⼀)职业范围说明本专业毕业⽣的就业范围和岗位类别,列出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参考格式如(1)知识结构①理解⼯程类专业⾼职⽣数学、语⽂、英语、思政理论等通识⽂化知识。

②掌握⼯程制图、电⼯基础、电⼦技术、CAD绘图基础、电⽓控制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③掌握船舶电站运⾏与维护、船舶仪器及⾃动化、船舶电机与电⼒拖动、单⽚机技术及应⽤、电⽓控制与PLC技术等船舶电⽓建造与安装的专业知识。

④掌握船舶电⽓⽣产设计、船舶电⼯操作、船舶设备安装与调试等设计⽅⾯的基本知识。

(2)能⼒结构①具有⼯程类专业必需的数学计算、应⽤⽂写作等通识能⼒。

②具有CAD电⽓⼯程图绘制、电⽓排故、电⽓控制线路分析、电机选型与电⼒拖动性能测定、船舶电⽓⾃动化控制分析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岗位能⼒③具有船舶电⽓⽣产设计、船舶电⽓现场安装调试的基本能⼒。

④初步具有船舶电⽓设备原理设计、船舶电⽓故障排除、编制船舶电⽓⽣产⼯艺、组织⽣产与管理的专业能⼒。

⑤具有英语⽇常会话、翻译船舶电⽓类英⽂资料、进⾏涉外交流等英语应⽤的基本岗位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电气类人才培养方式
“十一五”期间,舟山修造船产业已经成为全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产值约占舟山工业产值的70%以上。

“十二五”末,舟山造船能力将达到1500万载重吨以上,年造船产量1000万载重吨以上,年产值1000亿元以上;修船业:船坞总容量达到700万载重吨以上,年产值300亿元以上;船配业年产值200
亿元以上。

船舶工业年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以上。

高速发展的船舶修造业对船舶专业人才的供应产生了如饥似渴的需求。

舟山修造船企业急需船舶电气高技能人才受世界金融危
机影响,全球航运业受到沉重打击。

在全球船市低迷期,作为舟山主导产为的船舶修造业正处于一个从大规模发展向提高
技术、质量的阶段。

这是一个有很大上升空间的阶段,也就是说船舶行业要转型升级。

目前舟山的船舶行业已能够制造丰富的系列船型,制造效率高、制造经验丰富、总量大,也已经有能力制造高附加值的船舶。

船舶企业在现有基础上,一定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生产水平,在制造工艺上重视技术的更新。

例如现在的数字化造船、模块化造船都已经是创新型船舶企业的成熟技术。

船舶行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型船舶专业人才的支撑。

但是船舶电气技术人才非常紧缺。

通过对舟山船舶企业调研,发现需求有一定船舶电气专业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处理船舶电气自动化设备维修、具备较好
的英语沟通、书写能力的专业人才,舟山地区缺口达300人左右。

目前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目前船舶修造企业对船舶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欠合理船舶电气专业教学以船舶电气设备安装、使用、故障排除、自动化装置应用等为主,其特点应突出“能力本位”,注重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目前,该专业教学重心放在船舶电工工艺、船舶电力拖动、船舶电气设备维修、船舶电站、船舶信号及系统理论教学上,而在船舶自动化设备故障判断与排除、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应用、轮机自动化等课程的还有所欠缺,导致船舶电气自动化方面知识薄弱。

调查发现,已毕业学生普遍欠缺PLC编程维护及保养、船舶电气自动调节装置安装使用、电路识图、常见电力设备故障排除等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而限制其实际能力的提高。

另外,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国际化港口的需要,学生英语水平的急待提高,特别是专业英语的强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师资力量有待加强船舶电气工程技术是船舶类专业
的一个崭新的方向,师资配备对专业建设的影响较大。

目前,
船舶电气专业教师配备较少,工作量饱和,导致教师外出培训较少,专业技能提高进度较慢,不能适应日益加快的专业建设需要。

(三)实训设施不完善船舶电气学生必须通过实验实训才能对理论知识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且可用于实际操作中,是“能力本位”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

实验实训设施对提高学生技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决定学生的动手能力,直接影响船舶的修理甚至航行安全,因此改善实训设施是实施实践技能培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四)实践技能培养教学效果不佳随着船舶技术的发展,船舶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船舶电气的应用日益重要,但所毕业学生却不能完全胜任船舶电气的各项实际操作。

这与该专业实践教学时间短、项目单调、内容陈旧、教学深度不够有极大关系,需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改善现有培训方式,特别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船舶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修上非常重要。

基于以上不足,本文结合舟山群岛新区特色,就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验实训场地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四方面综合研究船舶电气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的舟山特色的创新型船舶电气人才提供新的思路与策略。

对人才培养改革采取的措施
(一)“能力本位”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了解船舶电气专业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针对各项特点分析归纳,实现课程结构和工作体系的无缝对接,充分体现课程定位的实践性、职业性和开放性。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置,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置符合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

如在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中,设置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如下:1)安全用电及触电急救;2)照明线路、三相电路安装;3)低压配电箱的安装及低压电器的使用和保护装置的检测;4)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和调试;5)单管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6)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制作与调试;7)功率放大电路
的设计、制作和调试;8)交流调光灯的制作与调试等。

PLC控制与调试中,设置如下:1)电动机控制系统编程与实现;2)送料小车自动往返控制系统的PLC设计;3)T68镗床主轴电动机的PLC控制设计;4)冲压机床液压油缸控制系统的PLC设计等。

船舶英语课程,设置如下:1)加强专业英语教学,特别是口语教学,以简单句表达相关意思;2)组织学生参观船舶企业,通过与船舶人员英语交流提高英语技能;3)邀请大型船企的船舶人员来校进行英语授课以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

通过典型工作任务与课程实践相结合,突出“能力本位”为目的的教学任务,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为主、以培养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层层递进,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工作中,达到船舶电气理论教学的需求。

(二)加大师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船舶电气技术是船舶专业类中一门崭新的学科,且发展迅速,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

因此,拟委派专业教师前往江苏科技大学或上海海事大学进行学习交流,或以访问学者形式对外交流。

另外组织专业教师前往大型船舶企业实地考察,学习运行中船舶电气设备状态和维修,深入体会船舶电气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设置“能力本位”导向的专业课程。

通过培养,将提升整体船舶电气专业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双师素质”能力,更新教学观点和理念,使船舶电气教学更好地适应船舶企业的要求。

(三)针对性完善实训设施船舶方面设备庞大,船舶电气设备又具有其独特性,其建设资金大,如何应用有限的资金完成有代表的实验设备并满足日常船舶电气实践教学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在实训设施建设中注意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对实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如以主机遥控系统模拟实训建设、电机拖动实训为基础的新模块增加等,以最少的资金需求完成实训的配备。

(四)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提高实践技能培训教学船舶电气实践技能培训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尽可能做到有问题去实践。

一方面,通过提高实训课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设置
船舶电气相关设备故障,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钻研能力;利用网上教学平台,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为学生自主学习船舶电气专业实践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积极与船舶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安排学生于学习中及学期末去船舶企业进行交替实训和顶岗实习,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培训,实现零距离上岗。

如我校与舟山常石集团有限公司、舟山万邦永跃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舟山扬帆集团等签订学生就业实习的协议,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强化船舶电气专业学生实践能力。

结束语
通过对教学模式、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项目四方面的综合改进,立足“能力本位”,以强化实践知识为教学需求,探索出具有一定管理维护、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独立承担相应工作的船舶电气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舟山群岛新区开发背景下对船舶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为船舶业的发展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