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大全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

名人爱国的故事(精选17篇)名人爱国的故事篇1周恩来照镜自勉周恩来同志,一生严于自律,品德高尚,为世人所景仰,关于爱国的故事。
这是他平生注重道德修养的结果。
他在青年读书时代,就在家中大立镜旁边,贴着他手书的警句:"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每天早晚都走到大镜面前照一照。
纵观周恩来同志的一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溥儒不为名利所动溥儒,字心畲,著名书画家,清宫宗室。
为人清室。
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其史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
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刺刀下的傀儡。
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
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
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
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于谦一身清白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写诗明志,激励自己。
在他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山西达19年。
当时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而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入"。
好心人劝他:"虽不愿送金银珠宝攀附权贵,至少总要带点土特产线香、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故事大全《关于爱国的故事》。
"于谦哈哈大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一首:"手帕磨菇和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一生清白,两袖清风。
屈原爱国故事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博闻强志,明於治乱,娴於辞令。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10篇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10篇】如何准备爱国名人小故事?快来看看吧。
爱国应该和爱自己的家一样。
为了国家,不仅在牺牲财产,就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报国的大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11947年,生活在美国的钱学森,对美国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使美国的科技不断发展。
钱学森在美国生活十多年了,被誉为是“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声誉都有了。
可是他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扎在中国。
我可以放弃美国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
我应该在早回到美国去,为建设新中国奉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但是他的决定被美国禁止了,被关了起来,他并没有屈服。
1955年8月美国被迫同意钱学森返回中国。
他努力为国家工作,被誉为“导弹之父”。
现在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能像钱学森一样,放弃一切,报效祖国。
人们认为只要挣到钱就是好事,能去国外工作更是了不起的事,都很羡慕能出国的人,难道他们都希望为别的国家工作?不愿意留在中国,为自己的祖国出一份力吗?我觉得是为了金钱。
有多少人因为金钱,而失去了理想,迷失了方向。
钱学森为了为祖国做出贡献,放弃了在美国的金钱、地名誉,他的爱国情感难道不值得让我们学习吗?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短的爱国名人小故事精选篇2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信非吾罪而遭弃兮,何日夜而忘之。
——题记“令尊为何如此轻易就放弃了性命呢?”“楚民涂炭,流离失所。
吾宁坠之江河,葬身鱼腹,也不愿吾之高尚人洁受这世俗的侮辱!”吾曾劝诫过楚怀王,望楚怀王圣哲茂行,举贤授能。
怀王对吾之意见甚是欢喜,下旨逐条实施。
吾却未曾想过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乱散布谣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
怀王竟也听信谗言,至此便疏远于吾,吾的一片赤胆忠心,从此应流散于何方?一年,秦国派张仪来楚。
秦王目的明了,就是想要破坏齐楚两国的联盟关系。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

名人爱国小故事5篇爱国志士永垂青史,受人景仰。
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名人爱国小故事,欢迎阅读~名人爱国小故事一:⑴詹天佑为国不计名与利:近代科学先驱、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在国内一无资本、二无技术、三无人才的困难场面面前,满怀爱国热情,受命修建京张铁路,爱国小故事。
他以忘我的吃苦精神,走遍了北京至张家口之间的山山岭岭,只用了500万元、4年时间就修成了外国人计划需资900万元、需时7年才能修完的京张铁路。
前来参观的外国专家无不震惊和赞赏。
当时,美国有所大学为表彰詹天佑的成就,决定授予他工科博士学位,并请他参加仪式。
可是,詹天佑正担负着另一条铁路的设计任务,因而决然谢绝了邀请。
他这种为国家不为个人功名的精神,赢得了国内外的称赞。
名人爱国小故事二:⑵华罗庚决然回国: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决然率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名人爱国小故事三:⑶郑成功收复台湾:早在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就派兵侵占了我国领土台湾,实行了极端野蛮残酷的统治,台湾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进行斗争。
1661年,在东南沿海领导抗清斗争的郑成功,率领战船350多艘,将士25000多人,包围了台湾,经过9个月的激战,荷兰总督被-迫签订投降书,率领残兵败将,灰溜溜地滚出台湾。
台湾又回到祖国怀抱。
名人爱国小故事四:⑷爱国英雄杨靖宇: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率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10个中国名人的爱国故事

爱国是⼀种情怀,更是⼀种精神。
古往今来的爱国⼈⼠⽆不在⽤他们的作为宣誓着爱国情怀。
不仅如此,他们更是⾝体⼒⾏来表达着。
那么,在这过去了岁⽉⾥,这些爱国的志⼠给我们演绎了怎样的爱国⼩故事呢?⼩故事⼀:《周恩来》——⼈民的好总理1910年春天,2岁的周恩来进银冈书院读书,⼀次,校长在课问⼤家为什么读书时,周恩来慷慨答道:“为了中华之崛起!”这⼀誓⾔,此后贯彻在他的⼀⽣中,他为中华民族解放做出了巨⼤的贡献。
⼩故事⼆:《李⼩龙》——我是中国⼈李⼩龙,在60年代时,国⼈地位不⾼,很多演员总是淡化⾃⼰的中国⼈⾝份,李⼩龙却以⾝为中国⼈为荣,堂堂正正地说⾃⼰是中国⼈,最经典的⼀句话是电影《精武门》中的“中国⼈,不是病夫”,带动了⾹港电影的⼀⽚爱国热潮,我们熟悉的《霍元甲》就是那个时代的电影。
⼩故事三:《⾟弃疾》——励志救国⾟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故事四:《华罗庚》——毅然回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烽⽕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救国运动。
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诺⼤学聘为终⾝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故事五:《杨靖宇》——爱国英雄杨靖宇21岁参加⾰命,1940初,他被⽇军围困,⾝负重伤,啃不动树⽪,只能将棉⾐⾥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密林中,⽀撑着杨靖宇与敌⼈战⽃的⼒量是对祖国的⼀腔热爱之情。
爱国名人故事大全(10篇)

【导语】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种深厚的感情。
下⾯是⽆忧考整理分享的爱国名⼈故事⼤全,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爱国名⼈故事:孙中⼭的崇⾼信仰 伟⼤的⾰命先⾏者孙中⼭,40年如⼀⽇,为中国的独⽴富强⽽耗尽了毕⽣的精⼒。
他⾃⼰别⽆家产,仅有书籍、⾐服、⼀所华侨捐献给他的⼩住宅。
他⾰命⼀⽣的原动⼒是什么?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群之需要”的崇⾼信仰。
孙中⼭执著⽆悔于⾰命,在于他有崇⾼的信仰,即“⼈群之需要”。
信仰如⼭,仰之弥⾼。
2.爱国名⼈故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汉朝的时候,有⼀位历史学家叫司马迁。
他祖上⼏辈都是国家的史官,负责记录历史。
司马迁年轻时⽴志继承家业,写出⼀部完整的史书。
他离开长安,到各地远游,考察历史古迹,搜集到了许多珍重的史料,了解了英雄豪杰和⼈民群众的动⼈事迹。
这使他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决⼼把那些丰功伟绩记录下来,传给后代的⼈们。
之后他⽗亲去世了,他之后做了史官,想到⾃⼰的志向,就开始写作。
没想到这时候,⼀次政治事件把他卷了进去。
司马迁为国家着想,说了⼏句真⼼话,得罪了汉武帝,被处以死刑。
要免死只能出钱赎⾝或理解腐刑。
司马迁家⾥没钱。
他万不得已,理解了腐刑,以求活下去。
腐刑是最残忍的刑罚,受刑⼈被割掉⽣殖器,失去男性特征,成了宦官⼀类的⼈。
这对司马迁是多⼤的打击呀!有的⼈认为他不该怕死贪⽣,⽢受污辱;朋友们也疏远了他。
司马迁不去辩解,只是夜以继⽇地写作。
多少年后,他最后完成了千古名著《史记》。
这时候,他才说出了⾃⼰的想法:“⼈都有⼀死,或重于泰⼭或轻于鸿⽑,我死了有如九⽜亡⼀⽑,有什么可怕的?我是为了写这部史书⽽求⽣的呀!我不愿意我们国家的历史在我⼿⾥中断,英雄的事迹在我⼼中埋没。
此刻书写成了,就是让我死千次万次,我也不怕了!” 司马迁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得到传扬,⽢受屈辱。
他的爱国情感多么深厚啊!3.爱国名⼈故事:在中国要守中国的规矩 我们的国家此刻实⾏改⾰开放,许多外国⼈到中国访问、投资、做买卖,这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分有利。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1.爱国将领吉鸿昌1895年,吉鸿昌出生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吉鸿昌自幼即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18岁他便报名参军.在行伍中他待人诚恳,吃苦耐劳,恪守军规,勇敢善战, 以致有“吉大胆”之称.9.18 事变发生后,他“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坚决要求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为实现抗日救国的誓愿,吉鸿昌变卖家资,购置武器,联合了爱国军人冯玉祥等,在张家口组织起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发表“外抗暴力,内除国贼”的声明,并一度收复了张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伪军队赶出了察哈尔省."2.抗日英雄杨靖宇杨靖宇(1905-1940),1929年春到东北,化名张贯一,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
在抚顺又两次入狱,备受日本警察署的严刑拷打,始终不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和从事的活动。
日军看到抗联势力的不断壮大,感到十分恐惧,在1938年下半年调集重兵对抗联进行“围剿”,并以万元巨金悬赏杨靖宇头颅。
1940年初的50多天里,杨靖宇率抗联战士与日军作战40多次,在日军的疯狂“围剿”下,抗联陷入困境,几乎弹尽粮绝,战士们只好以草根、树皮充饥,甚至将衣中棉絮掏出来吞咽。
日军曾千方百计诱其投降,但杨靖宇坚定地表示:“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热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
”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
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3.爱国将领邱少云邱少云, 1952年11月11日,邱少云所在连队在朝鲜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作战中担负突击任务,并奉命于夜间在距敌60米的山脚下潜伏,以待次日傍晚发起突袭。
历史名人爱国小故事精选8篇

历史名⼈爱国⼩故事精选8篇 履⾏爱国的责任或义务,是对祖国母亲的报答。
爱国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柱。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强⼤的⽣命⼒。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关于爱国⼩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爱国故事1 ⾟弃疾曾写《美芹⼗论》献给宋孝宗。
论⽂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民对⼥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盾。
后七篇就南宋⽅⾯应如何充实国⼒,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个华夏⼉⼥义不容辞的义务。
爱国故事2 于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他19岁时写《⽯灰吟》:"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浑不怕,要留清⽩在⼈间。
"写诗明志,激励⾃⼰。
在他数⼗年的为官⽣涯中,蔑视荣华富贵,珍视道德修养。
于谦巡抚河南、⼭西达19年。
当时封疆⼤吏进京述职,多要向朝中权贵有所馈赠,⽽于谦每次进京,部是"空囊以⼊"。
好⼼⼈劝他:"虽不愿送⾦银珠宝攀附权贵,⾄少总要带点⼟特产线⾹、磨菇、绢帕之类的东西才好。
"于谦哈哈⼤笑,举起双袖说:"我带有两袖清风!"并就此作七绝⼀⾸:"⼿帕磨菇和线⾹,本资民⽤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于谦可谓⼀⽣清⽩,两袖清风。
分析:爱民何尝不是⼀种爱国,不贪不腐,⼀⽣清廉,是⼀种⾼尚的修养更是⼀种爱国的境界。
爱国故事3 宋庆龄⾃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致⼒于中国⾰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经过护法运动(1917年)、国民⼤⾰命(1924—1927年)、国共对⽴⼗年(1927—1937年)、抗⽇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的⾰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民站在⼀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活的美满幸福⽽殚精竭虑,英勇奋⽃,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名人爱国故事六篇-历史英雄爱国故事

名⼈爱国故事六篇-历史英雄爱国故事中国⼈民不仅有权爱国,⽽且爱国是义务,是⼀种光荣。
爱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信⼼的泉源。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名⼈爱国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名⼈爱国故事1杨儒是清朝驻俄国公使。
1901年,他到任后不久,就开始和俄国政府谈判我国东北问题。
当时,俄国政府借⼝镇压义和团,派兵占领了东北⼤部分⼟地,⼜想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代表承认他们在东北的特权,永远霸占东北。
杨儒坚决不同意,拒绝在俄国⼈拟定的条约⽂本上签字。
俄国⼈威胁他:条约⽂本已由沙皇批准,⼀字不能改。
你不签字,就不必谈判了。
俄中两国也就⽆“友好”可谈了。
杨儒不怕对⽅的威胁,回答说:“我宁愿与你们决裂,宁愿被我国政府治罪,也决不签字!我不能出卖祖国的权益。
”俄国代表⼜假意安慰说:“你们政府已授权给你,出了问题责任也不在你呀!如果你签了字,贵国政府要治你的罪,我们俄国会出⾯保护你的。
”杨儒感到受了莫⼤的污辱,⽓愤地说:“你何出此⾔!我是中国的官员,怎么会寻求你们的保护呢?那不就太⽆颜⾯了吗?我难道会那样做吗?”杨儒因为担忧国事,⼼情沉重,加上年事已⾼,⼀次谈判归来,不慎被雪地滑倒,摔成重伤,⼀病不起。
可是他依然坚持⾃⼰的主张,不肯向俄国⼈屈服。
后来,清朝政府在全国⼈民的压⼒下,同意了杨儒的意见,拒绝签约。
杨儒的⽃争胜利了,他不愧是⼀位有⽓节的外交官。
名⼈爱国故事2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两军实⼒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
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败袁军。
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名⼼腹发现了许多书信。
这名⼼腹拆开其中⼀封,看了⼏眼,⽴刻脸⾊⼤变。
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封后,对⼼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
”“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腹惊疑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关于爱国的名人小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屈原以死报国【一】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岳飞“精忠报国”【二】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
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在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在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就在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
分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岳飞的忠勇故事千百年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每当外侮当前,人们总是以岳飞为榜样,坚决抵抗。
话题:“国难见忠心”“国家与个人”“忠君与爱国”
辛弃疾忧国忧民【三】
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分析:“位卑未敢忘忧国”,为国分忧,是每一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义务。
话题:“责任”“爱国”
宋庆龄的执着【四】
宋庆龄自1913年开始追随孙中山,致力于中国革命事业,谋求中华民族独立解放。
在近70年的漫长岁月里,经过护法运动(1917
年)、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国共对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解放战争(1945—1949年),她始终忠贞不渝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坚定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美满幸福而殚精竭虑,英勇奋斗,在中国现代历,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宋庆龄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没有一颗热忱的爱国之心,宋庆龄能七十年如一日为祖国的解放和富强而殚精竭虑吗?
话题:“忠贞”“持之以恒”
张伯苓的理想【五】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
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
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
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
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
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
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于右任的临终诗【六】
国明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分析:祖国的统一和强盛是华夏儿女永恒的愿望。
于右任的临终诗之所以能打动无数人的心,还在于他表达了这样的愿望,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话题:“故乡情”“月是故乡明”“殷殷爱国情”
李宗仁的民族情【七】
1955年,李宗仁在美国公开提出反对“台湾托管”和“台湾的独立”,主张国共再度和谈,由中国人自己解决中国的事情。
1965年7月,在*总理亲自安排下,李宗仁冲破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干扰,摆脱国明党特务机关的暗杀,毅然返回祖国,他声明:“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
”他还希望留在台湾的国明党人,凛于民族大义,毅然回到祖国怀抱,为完成国家最后统一做出贡献。
分析:为了祖国的和平统一,李宗仁先生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义,将永远激励着为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人们。
话题:“心中的丰碑”“祖国的呼唤”
肖邦的遗愿【八】
1830年11月,费列德利克·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决定到外国深造,为祖国争光。
出发前,朋友们为他举行了一个送别晚会。
肖邦满怀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装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表示永远不会忘记可爱的祖国。
肖邦辗转于维也纳、伦敦、巴黎等地,通过他的艺术活动,增进西欧人民对当时正在受难的波兰人民的同情和了解。
可是,在辗转流离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肖邦临终时告诉从华沙赶来的姐姐,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他的遗体运回华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脏带回去。
肖邦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被送到华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分析:叶落归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对祖国的眷念,是每一个爱国者的共同期望。
话题:“遗愿”“爱国——永恒的话题”
华罗庚立志回国【九】
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早年在美国很受学术界器重。
有人想和他签订合同,把他留在美国,给予优厚的待遇,但当他得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立即决定回国。
途经香港时,他发表了一封给留美学生的公开信,满怀热情地呼吁他们:“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
分析:“富贵不能淫”,物质再丰厚也不能阻挡爱国者回归祖国的脚步。
因第二次世界大战散居各地的罗迪的子女也再行团聚在一起,此时罗迪向过去所有储户或他们的子女寄出了一张贺年卡,贺年卡上附了几句话:"我,佛兰普斯科.罗迪曾经经营一家储蓄银行。
1915年该行遭劫后,被迫停业,但当时我曾向各位保证,日后必将存款归还。
经过多年的奋斗,我们兑现了诺言,现在还清了所有的存款和利息,诚感欣慰。
祝大家圣诞快乐!"当最后一张贺卡寄出以后,罗迪说:"我幸福,因为我无愧于我的承诺!"信用是金,守信既是市场经济应该和必须遵守的法则,也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
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宋庆龄从小就养成的诚实善良的品格一直伴随她一生。
她是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妻子,孙中山先生去世以后,她一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
虽然孙中山创立了国明党,但是在蒋统治下的国明党已经变质,脱离了孙中山先生创立时的宗旨。
于是宋庆龄始终站在*一边,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被尊称为"国母"。
在厦门大学教书时,鲁迅先生曾到一家理发店理发。
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就一点也不认真。
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反而在理发后极随意地掏出一大把钱给理发师——远远超出了应付的钱。
理发师大喜,脸上立刻堆满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