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散文阅读4篇(2003—2019)

合集下载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9)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黑龙江哈尔滨议论文阅读15篇(2003—2019)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①容人的雅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它喜与宽厚结伴,乐与谦和为伍。

所以,我们要有容人的雅量。

②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用人之长的慧眼。

用对用好人才,才能推动事业发展。

齐鲁长勺之战中,鲁国是弱国,为何却能在战争中取得胜利?那是因为自知平庸的鲁庄公,知人善任,能允许平民曹刿一同参战,并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指挥,才使鲁国以弱胜强。

珠玉在侧,可能使自己相形见绌,但能不蔽其光华,使其大放异彩,需要我们有更宽的胸怀和更高的境界。

③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谅人之短的胆识。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越是在一个方面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另一个方面的缺点也更明显。

美国南北战争时,林肯总统力排众议,任命嗜酒的格兰特将军为总司令。

他何尝不知道酗酒可能误事,但他更清楚格兰特是决胜千里的帅才。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正确的。

林肯谅人之短的胆识,颇受后人称颂。

当然谅人之短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④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宽人之过的度量。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只有宽容有过错的人,激励他改过自新,使他放下思想包袱,专心工作,才更有利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

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善待徐向前就是一个范例。

1937年,党内一致声讨惨败而归的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惟毛泽东对其大加抚慰,并予以重用。

最终在1948年,徐向前率领一支不足6万人的队伍,歼敌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人一生中难免会犯错,对待犯错误的人我们要公正看待,不应以偏盖全,苛责求全,而应宽其过、抚其痛、扬其才。

这样那些有潜质的人才不至于被一个错误所困住。

⑤有了容人的雅量,就有了释人之怨的胸襟。

不计前嫌,化敌为友,这是容人的极致。

齐桓公并没有因为管仲用箭射伤过自己就对他心存怨恨,而是任用他来管理国政最终,在管仲辅佐下,齐桓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2)“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拥有容人的胸襟,化怨恨为赏识,成全他人更成全了自己。

【精品】2019年中考散文真题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精品】2019年中考散文真题阅读训练4篇(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散文阅读训练一、【2019新疆】雪天里的暖陈喜联①几天的暴雪,小城早已银装素裹。

初见下雪是惊喜的,然而几天以后还下个没完没了,不由得就心生厌倦了。

往窗外看去,天地还是白茫茫的一片,空中的雪花飘呀飘,丝毫没有止的迹象,已经冰天雪地。

蜷在家里,连附近的莱场也不想去,幸好,还有外卖。

于是,认识了这位送外卖的“骑士”。

②骑士顶着一头白雪敲开了我家的门。

门刚打开,一股冷风便呼啸着扑了进来。

骑士不光头发“白”了,连睫毛也是白的,脸却格外的红。

他大口大口喘着气,呼出的气,也是一团一团的白。

③餐盒递过来,还有一点烫手。

他却连声道歉:“对不起,迟到了几分钟。

”这样的天气,我有大把的时间坐在阳台上看雪景,几分钟而已,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

这时,我看见他的雨裤膝盖破了一个洞。

他局促不安地解释:“路太滑,拌了一跤,裤子坏了,头盔也坏了……”④我把正准备拉上的门重新推开,跑进屋拿了块干毛中:“晚一点没有关系,我不急的,这样的天气……真是辛苦你了。

”⑤骑士边擦头脸上的雪,边连声感谢:“谢谢!谢谢!这是我今年送的最后一单,准备回家过年了,晚上的车…还不知道能不能正常发车。

”哦,原来是这样!他在没天飞雪的街道上奔驰,而他的故乡,是不是也是千里冰封呢?⑥我嘱咐他再等半分钟,给他倒了一杯热茶,又跑进储物间找出了一个早已不用的头盔送给他。

骑士很不好意思地喝着茶,脸色渐渐恢复了正常颜色,说:“我今天遇到的都是好人。

上午,我在购物广场抢到一单,是三杯奶荼的订单。

我跑去奶茶店,你猜怎么着?”他掏出一张配送单给我看,上面备注着:一杯送给骑手,另外两杯麻烦骑手送给附近的环卫工、警察或者其他露天作业者,辛苦啦!⑦配送单有点湿.,有点皱.,骑士小心地...把它折.好,重新放到口袋里:“你知道吗?奶茶店的妹妹特意把三杯奶茶包得严严实实。

我刚走出奶茶店,就碰到一个扫雪的清洁工阿姨,把一杯奶茶给了她。

购物广场出口,一个交警在指挥交通,我把另一杯奶茶给了他。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5篇(含答案)(2003—2022)

黑龙江大庆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5篇(含答案)(2003—2022)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黑龙江大庆议论文阅读5篇(2003—2022)目录要善于“折叠”自己(2022黑龙江大庆) (2)有趣的人不苟且(2021黑龙江大庆) (3)母语是教育的起点(2019) (5)我们为什么要阅读(2018) (6)怎样纪念屈原(2008) (8)要善于“折叠”自己(2022黑龙江大庆)陈大笑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

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

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波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

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

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波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

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

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

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

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③“折叠”生动的重复。

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

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停滞不前。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

”书圣王義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作了不同形态的处理。

达芬奇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就是因为他在无数次重复画蛋中,寻找规律,画出个性,才成就了他“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

黑龙江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63篇(2003—2019)

黑龙江省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议论文阅读63篇(2003—2019)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黑龙江省议论文阅读63篇(2003—2019)颜值重要,但不代表一切①当今社会是个看脸的时代,大多数人希望通过提升“颜值”来获得更多的自信与机遇。

然而颜值并不能决定一切。

马云,一个名列福布斯全球科技百富榜亚洲第一的男人,他并没有很高的颜值。

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如今的诸多成就。

即使是在颜值时代,修心亦是很重要的。

②一个没有素质的人,就算穿的多么华丽,一说话一个举动就能暴露自己。

一个非常有涵养的人,即使穿着朴素,和他相处也会觉得清风拂面。

③修心使人睿智。

钱穆,一个没有任何文凭,甚至连中学都没有毕业的人,通过自学,成了一代儒宗。

他学习古人的治学与为人,及时反省自己的错误,通过修心,有了一番成就。

④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学数学让人周密,学科学使人深刻,学伦理让人变得庄重,学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修心是有好处的。

⑤一个人空有“颜值”却没有内在是不行的。

现在,有很多好看的人只凭自己的高颜值就能得到很多的喜欢与关注。

可是,当有一天颜值不在,自己又没有内在,怕苦又怕累的时候就会明白,颜值不是最重要的,内在才是。

⑥吕布是三国时一位大将,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吕布空有一身武艺,却不曾修心,每当自己失败的时候,就将责任归咎于他人。

他不盖识人,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死干曹孟德之手。

若吕布可以修心,重用手下贤才,爱兵如子,未必不能问鼎天下。

可惜,吕布只是将才,成就不了更高的事业。

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当今社会,空有颜值目中无人不予修心是万万不可的。

我认为人们没必要去整容,你的相貌再怎么长久也不过几十年,而你的内在若出名,还可以留名青史,被传颂千年。

③再者,如果人人都长的一模一样,还不是靠气质区分吗?选自《意林》2019年合订本,有删改1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9.请为第②段画横线句子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分)20.文中第⑥段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21.俗话说“人不可貌相”,现如今,“外貌协会”却不断壮大。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

2019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汇编《散文阅读》说明:本试题汇编来源于2019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共50页,每8个阅读编为一组,是谓一套。

共四套,共30个阅读,有答案。

每一套均可独立成卷,用作学生练习用。

第一套【一】(2018年中考·广州卷)(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22分)书房的窗子①唉,先生,我是连一间书房都没得,你可别见笑,正因为没得,才想得厉害,我不但想到书房,连书房里每一角落,我都布置好了。

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②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

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静静的坐于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③但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

陆放翁的“一窗睛日写黄庭”,大概指的是南窗,我不反对南窗的光明与健康,特别在北方的冬天,南窗放进满屋的睛日,你随便拿一本书坐在窗下取暖,书页上的诗句全浸润在金色的光浪中,你书桌旁若有一盆腊梅那就更好——以前在北平只值几毛钱一盆,高三四尺者亦不过一两元,腊梅比红梅色雅而秀清,价钱并不比红梅贵多少。

那么,就算有一盆腊梅罢。

腊梅在阳光的照耀下荡漾着芬芳,把几枝疏脱的影子漫画在新洒扫的蓝砖地上,如漆墨画。

天知道,那是一种清居的享受。

④东窗在初红里迎接着朝暾,你起来开了隔扇,放进一屋的清新。

朝气洗涤了昨宵一梦的荒唐,使人精神清振,与宇宙万物一体更新。

假使你窗外有一株古梅或是海棠,你可以看“朝日红妆”;有海,你可以看“海日生残夜”;一无所有,看朝霞的艳红,再不然,看想象中的邺宫,“晓日靓装千骑女,白樱桃下紫纶巾”。

⑤“挂起西窗浪按天”这样的西窗,不独坡翁喜欢,我们谁都喜欢。

然而西窗的风趣,正不止此,压山的红日徘徊于西窗之际,照出书房里一种透明的宁静。

苍蝇的搓脚,微尘的轻游,都带些倦意了。

人在一日的劳动后,带着微疲放下工作,舒适的坐下来吃一杯热茶,开窗西望,太阳已隐到山后了。

黑龙江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黑龙江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黑龙江大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规范、工整、美观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méng)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声匿迹。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图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地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窘(jiǒng迫扁(biǎn)舟擢(zhuó)升栩(xǔ)栩如生B.苔藓(xiǎn)诬蔑(miè)愠(yùn)怒面面相觑(què)C.蹊(xī) 跷撺(cuān)掇懵(měng)懂热泪盈眶(kuàng)D.模(mó)式凫(fú)水聒(guō)噪乘奔御风(yù)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这些伪劣药品酿成的种种惨剧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这部小说的情节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津津乐道。

C.他写的那几篇文章都不怎么样,只有这篇《咏菊》还差强人意。

D.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大庆是个美丽的城市,夏日的大庆市人们避暑纳凉的好季节。

B.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高中充满信心。

C.阳光中学在2020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开展“话说我与世界读书日”。

D.通过阅读《红高粱》《檀香刑》《生死疲劳》等作品,我了解到莫言是一个思想深刻的人。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讲述了巾帼英雄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等地的经历,通过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9)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9)

黑龙江哈尔滨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之说明文阅读12篇(2003—2019)中国古琴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种独特的弹拨乐器。

在所有的弹拨乐器中,古琴是唯一能够点状出音,同时又能制造出大量线状音迹的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这种特殊的音效是由古琴的有效弦长特别长、振幅大、振动时间久所造成的,从而产生了独有的“走手音”。

在演奏中,“走手音”的线状音迹能让声音产生游动感,使琴音显得绵延而深远。

走手音”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它可以使古琴的琴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

这个特点是靠琴弦的振动强度逐渐减弱而产生的,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渐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激发出人们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钟子期就是先被命XXX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所吸引感染,后来才与XXX成为知音的。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出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城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城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

这往往能给听琴者低沉、悠远的感受。

古琴的“走手音”和自身的音域特点使它有了独特的音韵。

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XXX绵长不绝,深邃悠远,会情随音动,觉得幽深的情思索绕心底,经久不散。

在文中找到最能合理贴切地解释“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语句是“人们在欣赏古琴演奏时,会感觉XXX绵长不绝,深邃悠远”,这种感受让人仿佛能够在心中回味三日,不断流连。

古琴具有低沉、悠远的感受,特别是在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时更为明显。

它独特的高韵源于“走手音”和自身音域的特点。

欣赏古琴演奏时,人们会感觉XXX长时间不断,深邃悠远,情感随音动,幽深的情思在心底久久不散。

百合是一种世界名花,原产于中国。

它的鳞叶呈长椭圆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

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

它不仅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而且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

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精品]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

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散文》一、散文的分类散义分为记叙性散义、抒情性散义和议论性散文。

1.记叙性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兼有抒情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主观感情为主,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这类散文具有空灵飘逸的特点。

3.议论性散文的说理往往借助事理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来进行,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文学色彩很浓。

但又不同于议论文,这类散文以议论文的框架、散文的笔调呈现作品,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二、散文特点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三、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1.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4.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5.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使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8.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四、散文的线索线索通常有以下几种:(l)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巴金的《灯》;(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杨朔的》荔枝蜜;(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自羽毛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例如以作品中的“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故能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以少年鲁迅的生活轨迹为线索来组织内容的;(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弢的《锁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汇编黑龙江大庆散文阅读4篇(2003—2019)好一朵木槿花宗璞①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春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

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

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儿也不在乎秋的肃杀。

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

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

偶然..地..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生长起来。

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

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②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

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

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

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③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困惑。

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

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

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

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④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

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⑤这是木槿。

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⑥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

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

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⑦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

水很快渗下去了。

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⑧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

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

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⑨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⑩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

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⑪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⑫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

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⑬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⑭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工地。

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⑮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

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⑯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节选自《宗璞散文》)22.根据要求,在横线处填空。

(6分)(1)阅读全文,作者对木槿花态度变化的过程依次是:(2分)轻视、________、欣赏、赞美、________。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偶然..地生长起来。

”一句中连用三个“偶然”,前..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两个“偶然”的含义相同是________;第三个“偶然”的含义是________。

(3)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分)23.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这样安排结构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本文赞美了木槿花顽强的生命力,阅读全文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2.(6分)(1)(2分)惊喜、期待。

(2)(2分)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出乎意料的。

(3)拟人和比喻。

(2分)23.文(3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文中先说她的不起眼,被轻视,然而在后面的经历中:荒草丛中,她依然绽放,水泥、砖块重压之下,她坚强绽放,作者的感情自然随着由轻视到惊喜,再到欣赏、赞美。

这样使作者感情变化自然,突出了木槿花所蕴含的精神——不屈、抗争、顽强、乐观等等。

24.(4分)示例:不埋怨命运的不公,用自己的行动努力拼搏;不管经历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不要灰心丧气,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乐观之心;面对孤独和寂寞时,有坚定的信念,努力为美好去打拼。

(2019黑龙江大庆)与一株蒲公英的默契王本道①惊蛰过后,春分未至之时,我在自家庭院里徜样。

小小院落里,土地似乎正勃发着一股盎然生机,于是我找来一个耙子,扒开院墙底部覆盖着的枯草萎叶,眼前顿觉一亮——一株娇嫩淡绿的蒲公英,铺展着锯齿般细小的叶片,心有灵犀地朝我微笑着呢。

②这林蒲公英生长在东墙下的缝隙之中,其间只有些微的泥土。

当年我退休后,一次在院里散步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它。

此后连续十年间,每年惊蛰过后,它都如约而至,在那里发芽抽青,铺展开锯齿形的叶片。

初夏,蒲公英的头顶,盛开的海棠烂若明霞,相隔几步之遥,雍容的白玉兰清香阵阵,而这株低矮卑微的蒲公英默默地挺立着自己朴实的身躯,释放着似有似无的幽香。

③仲夏,蒲公英花开后,种子随风飘到别处孕育新的生命。

可无论种子飘向何方,眼前这株蒲公英十年如一日地固守一处,“年年岁岁花相似”,不懈不息,伴我晨昏。

它的品性勾起了我的一段回忆。

④那是1963年的秋天,我考入了一所高中。

当时讲授语文课的老师四十出头,讲课操一口标淮的普通话,慢声细语,却很有感情色彩。

在古典文学、古代汉语领域,他都有着很深的造诣。

入学后的第二年春天,学校组织我们到城郊乡下劳动半个月,语文老师与我们同去劳动之余,同学们就去原野上采集野菜,他也参与其中。

⑤青青的原野上,野菜种类很多,蒲公英也随处可见。

采集之际,师生谈笑,理想与前途自然是绕不过去的话题。

同学中有的说要“志存高远”,有的表示将来要成为某个学科领域的栋梁之材……认真听罢大家的议论,老师平静地说:“很高兴听到同学们的想法,作为你们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看到你们成才。

但是,说实话,我不奢望你们都成为栋梁之材,因为古往今来,出类拔萃的人永远是极少数,大多数只能是庸常的普通人。

”他顿了顿,指着无垠的田野接着说:“如同春日的田野上,有高耸的白杨,有斑驳的灌木,但更多的是遍地的蒲公英。

那些低矮的蒲公英也有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价值。

白杨可以做栋梁,灌木可以做成篱笆,蒲公英虽然庸常卑微,却可以药用,也可以果腹。

我所希望的是,同学们毕业后,不管命运把你抛向何处,只要深深地扎根土壤,努力去完成自己生命的历程,那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老师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同学久久的沉思。

劳动返校后,老师以“春日的田野”为主题,让大家写一篇作文。

记得我的作文标题是“蒲公英也有梦想”。

⑥岁月流转,世事变迁,如今老师已仙逝多年。

在这个和煦明媚的春日,与庭院中的蒲公英再次邂逅,他半个多世纪前在城郊田野上的一席谈话,又在我耳畔响起。

⑦平心而论,自然界中的蒲公英无异于一棵野草,永远不能与众多的奇花秀木同日而语。

但是,年年岁岁,蒲公英都要熬过严酷的隆冬,待到春风吹拂之时,率先破土而出,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即使无人问津。

恰如当年我的那些“同学少年”,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知青生活之后,相继在社会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成了社会上庸常的普通人。

几十年间,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奋斗着,燃烧着,持守着心灵的宁静与和谐。

生活未必富裕,凡俗的日子里还有很多困难和曲折,但是他们不怨不尤,心怀盈盈的温暖、感恩和爱。

无论面对怎样灰暗的时空,他们的脸上都会荡漾出一份明媚。

这,不正是蒲公英的品格吗?⑧明年春风拂面之时,我还会在庭院那熟悉的角落搜寻蒲公英的倩影,而它也一定会精灵般适时出现,这已成为我们之间无言的默契。

2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细节描写和拟人修辞,写出了蒲公英有生机的特点。

B.劳动返校后,我写了以“蒲公英也有梦想”为标题的作文,暗示了我赞同老师对于人生的理解。

C.作者从蒲公英身上得到很多感悟,这些感情只来源于十年间与自家庭院中蒲公英的默契。

D.文章最后一段照应前文,回扣标题,并用肯定的语气将我与蒲公英的默契在时间上做了延伸,深化了文章主旨。

22.文章题目中,“默契”一词的表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深层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

(2分)2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2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在与蒲公英的“默契”中得到哪些人生感悟?这对你的人生有何启示?(6分)【参考答案】21.C22.表层:每年春天我都能在庭院中与一株蒲公英相遇;深层:我们与蒲公英一样,庸常但不庸俗,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宁静乐观,心怀温暖、感恩与爱。

23.对比。

将灿若明霞的海棠、雍容清香的白玉兰与低矮卑微的蒲公英进行对比,突出了蒲公英朴实乐观、默默无闻的品性,体现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与赞美。

24.感悟:①我们大多数都是庸常的普通人,出类拔萃的人只是极少数,所以不能好高骛远。

②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要努力奋斗,持守心灵的宁静与和谐;③凡俗的日子里,免不了要遭遇很多困难和曲折,应该不怨不尤,心怀温暖、感恩与爱;启示(示例):对于学生的我,应该有一个切合实际的梦想,做好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准备。

我们要像蒲公英一样,不能因为平凡而放弃了追求梦想的权利,尽管生活还要归于平淡,也一样要拥有乐观的心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努力发挥自己的价值。

(2018黑龙江大庆)牡丹的拒绝张抗抗①牡丹绚丽娇艳,雍容华贵。

这是早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②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但仰慕者、好奇者,却偏偏要翻山涉水,从天南海北不约而同地涌进洛阳城。

这风习由来已久,欧阳修曾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③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亲合,传奇的身世与最美的容颜使洛阳牡丹名躁天下。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绝佳品种,独出此地。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的,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