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7 镜检及微核识别 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膨大、分裂相对多的部位, 再转到高倍镜(物镜40X)下进行观察 微核的识别标准 (1)凡是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可以是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 每一处理观察5个根尖,每个根尖观察1000个细胞,并计数 其中有微核的细胞数(微核千分率)
蚕豆根尖微核测试技术
实验原理
蚕豆根尖细胞在分裂时染色体的复制过程中常 发生断裂,断裂下来的片段在正常情况下能自行 复位愈合,如果此时受到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 会阻碍染色体的愈合,于是会出现微核,由于产 生的微核数量与外界诱变因子的强弱成正比,所 以可用微核出现的百分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 生物遗传物质影响的程度。
4 “污染指数”判别:此方法可避免因实验条件等因 素带来的微核千分率本底的波动,故较宜适用。 污染指数=样品实测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对照组微 核千分率平均值 0-1.5 基本没有污染 1.5-2.0 轻污染 2-3.5中污染 3.5以上重污染
பைடு நூலகம்
结果分析与报告
1 各测试样品微核千分率的计算 2 如果被检测样品不多,可直接用各样品微核千分率平 均值与对照组比较(t检验),从差异的显著性判断 水质污染与否。 3 如果监测的样品较多,可先用方差分析(F检验)看 各采样点所测的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和对照的差异显 著性。如差异显著,还可进行各采样点微核差异显 著性的多重比较,看被检样品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差 异显著性的分组情况,以归纳划分这些不同采样点 不同级别的污染程度。
3 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处理后的种子用自来水(或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 钟。洗净后再置入辅有湿脱脂棉中,25℃下再恢复培养 22~24h。 4 固定 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幼根,用卡诺 氏固定液固定24小时。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 70%的乙醇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5 解离: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每次5分钟,吸 净蒸馏水,加入5mol/L盐酸将幼根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 钟,幼根软化即可。 6染色 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洗幼根三次,每次1~2分钟。截下 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加席夫氏试剂(在生物实验可 以和经过酸化的DNA 发生反应,DNA 被染成紫红色,而 不和核仁,细胞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以来鉴定DNA的存 在。),染色5~8分钟,加盖玻片,压片观察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方案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蚕豆根尖微核技术)
一、实验题目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检测流仓河污水污染情况
二、实验目的
1、利用植物压片技术和微核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方案,研究环境中存在的毒害物;
2、理解环境致突变因子对生物体DNA的损伤
3、掌握环境因子遗传毒性检测的微核实验方法
4、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
三、材料仪器与方法
1.1材料仪器
选取蚕豆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无虫害100颗,采集于流仓河污水,烧杯,剪刀,培养皿,量筒100ml,,胶头滴管,显微镜,卡诺固定液,5 mol/L盐酸,石炭酸品红溶液,天平(带砝码)
1.2方法
1.2.1污水处理
将采集到的污水稀释100倍、10倍、不稀释,用自来水做对照
1.2.2蚕豆根尖的培养处理
将蚕豆用蒸馏水浸泡一天使其充分吸胀,然后用滤纸浸水放于培养皿中在25℃恒温箱中培养24h。

每12小时换水一次。

待蚕豆初生根长至2cm左右,选取长度一致的蚕豆,分别用蒸馏水,1倍稀释液,10倍,50倍,100倍,分别处理6h,其中蒸馏水作为阴性对照处理。

然后再放于25℃恒温箱恢复培养24h。

卡诺固定液固定24 h;固定好的幼根以蒸馏水浸洗两次,用5 mol/L的盐酸于28℃水解约25 min,至幼根被软化即可;然后用蒸馏水洗净切取0.5cm的根尖,用改良的石炭酸品红溶液染色5~10分钟。

1.2.3制片
用常规压片法制作临时装片。

1.2.4镜检计数
每剂量组选取5个根尖,每个根尖随机镜检1000个细胞,计算微核率MCN‰=观察到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总数*1000‰。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
3.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4.防止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在安装计算机元器件 时,也要严禁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的板卡上。因为这些液 体都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损坏,所以要注意不要将饮料 摆放在机器附近,对于爱出汗的朋友,也要避免头上的汗 水滴落,还要注意不要让手心的汗沾湿板卡。
12.2.5 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取出豆种,用调温水浸洗 3 次,每次 5 min,
按照规定的条件恢复培养24 h。
处理6h
处理过程中,根尖如出现相关的急性毒性症
状,则按要求增加试样急性毒性预试验;否 则,直接进行后续试验。
实验步骤
4.根尖固定
用卡诺氏液固定
切取顶端 l.0 cm 左右根尖置于具盖指管内(同一试样处理 的根尖放入一个指管),加卡诺氏液固定 2 h。固定时间 最长不超过 24 h。
8.插拔时不要抓住线缆拔插头,以免损伤线缆。
12.2.6 台式计算机组装基本步骤
1.主机的安装 (1)准备好机箱并安装电源,主要包括打开空机箱和安装电源; (2)驱动器的安装,包括硬盘、光驱的安装; (3)CPU和散热器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安装CPU及散 热风扇; (4)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内; (5)主板的安装,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6)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接口类型将显卡安装在主板上合适 的扩展槽内; (7)声卡等的安装,根据声卡的总线类型选择合适的扩展槽将 它们安装在主板上; (8)机箱与主板间连线的连接,是指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 PC喇叭等面板插针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
用乙醇保存
如不能及时染色制片,则弃去卡诺氏液,用实验用水洗净, 加入乙醇溶液浸没,于冰箱内冷藏,72h内染色镜检。
33
浸洗根尖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与应用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与应用

v 更多问题……
五、 实验流程——准备工作 ——
v 每个自然班分成4个组
§ §
人数基本相同、确定每小组的组长 确定试验目的、各小组所用的处理因素(阴性 对照、阳性对照、两种污水处理) 上报分组名单(组长)、试验目的、因素 实验开始前提交试验方案(班内协调、统一时 间安排)
§ §Leabharlann 实验工作时间安排参考§
若干种待测诱导物(如不同来源的污水),由各 组同学采集 阳性对照(NaN3):已证明可诱导微核形成 阴性对照(洁浄水样):微核形成率接近于0
§ §
五、 实验流程
准备工作 § 查阅文献 § 确定研究目的 • 如:待测物、蚕豆品种差异等 § 制订试验方案 v 蚕豆发根、取材 v 处理与恢复培养 v 取材制片、镜检观测 v 结果分析、撰写报告(论文)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 诱变物质的微核检测技术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与应用 ——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与应用 (综合型实验) (
四川农业大学 普通遗传学课程组
提 纲 纲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3. 实验材料 4. 用具与药品 5. 实验流程
一、 实验目的
v v v
了解诱变物质微核检测技术原理与应用 掌握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了解研究性试验开展的基本环节
§ §
实验教学角度:综合性实验 实验内容角度:研究性试验(非验证性实验)
二、 实验原理
u u u
微核的概念与形成 微核检测技术 微核检测的应用
(一)微核的概念与形成
v
微核(micronuclei, MN/MCN)
天数 工作内容 方案、材料与待测物准备 1 2 3 5 6 7 8+ 浸种(其间换水两次) 第一阶段催芽 第二阶段催芽(其间检查水分) 诱导处理 恢复培养 根尖取材、固定 解离、制片观察 结果分析与报告写作 24h 12~24h 36~48h 12~24h 22~24h 24h 2~4h 大致时间 注意 班、组 自然班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组

5-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5-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2个同学为1组,首先把观察镜调试好,一人负责 一个号,将亲本蝇在麻醉瓶中麻醉,在观察镜下辨 明雌雄,迅速转入平放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相应培 养瓶,待麻醉的果蝇苏醒后,再将瓶放正即可;
➢每组同学将果蝇的3间婚房放置于25℃温室中培养;
第5周已完成
果蝇生活周期
❖ 受精卵:白色,椭圆形,22-24 h 后即可孵化
5对接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1瓶正交观察后放飞窗外 2瓶反交观察后各选5/10对接入新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 ➢ 7天后,F2幼虫出现,倒出F1亲本果蝇; ➢ 7天后,麻醉、观察全部F2成虫性状。
思考与分析
❖1只雄果蝇1生中可以交配多少次 ❖1只雌果蝇1生中可以产卵多少枚 ❖影响果蝇产卵的因素,卵是否都可以正常发育 ❖您掌控的培养瓶里果蝇产卵的情况与对策
➢ 组合设计,在培养瓶上做好标记:
正交:野生型(+++) × 三隐性突变体(abc) 1瓶 解读:19#雌性(5头)与6#雄性(5头)共处一室,看能
发生什么故事? 反交:三隐性突变体(abc) × 野生型(+++) 2瓶 解读:6#雌性(5头)与19#雄性(5头)共处一室,看能
发生什么故事?
实验报告
蚕豆根尖微核观察统计表
微核数 细胞数 微千分率 平均微千分率 污染指数(PI) 处理组
对照组
样品实测MCN ‰平均值 污染指数(PI)=
对照组MCN ‰平均值
思考
❖微核检测的意义 ❖微核产生的影响因素与处理设计 ❖为何要用植物根尖分生区进行检测
学学期期实实验验安安排排
遗传学实验课
F1幼虫观察,释放伴性遗传及三点试验亲本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检测技术 第6周
授课老师:黄文超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指导老师:吴麟组长:路青瑜小组成员:何悦李婷陈鸿谭小娥刘清唐珍冯沁李双吴海林符方亮摘要:本实验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分别用0.25mg/mL染发剂、0.5mg/mL 洗洁精对蚕豆根尖做处理,同时以0.25 mol/L叠氮化钠处理蚕豆根尖做阳性对照,自来水作阴性对照。

镜检后测得其微核率分别为17.55%,19.82%,23.18%,11.16%;染发剂、洗洁精处理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7、1.8,结果表明均属于轻度污染。

关键词:蚕豆微核检测微核率Abstract:This experiment using vicia faba micronucleus test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for 0.25 mg/mL colourants, 0.5 mg/mL of vicia faba detergent, at the same time to do processing mol 0.25 / sodium azide processing vicia faba do positive, negative control for water. After the microscopic micronucleus rate 17.55% respectively, 19.82%, 23.18%, 11.16%, Hair, detergent pollution index respectively with 1.7, 1.8, results show that belong to light pollution.Key word:Horsebean micronucleus test;micronucleus rate引言:染发剂和洗洁精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特别是洗洁精。

化学去污剂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频率最高)。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学时综合性设计性(ppt)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学时综合性设计性(ppt)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记录表
试验号
镜检日期
片号
第一片
各自观察的细胞 细胞数 微核数
数或微核数
镜检者
第二片
第三片
细胞数 微核数 细胞数 微核数
总计 平均微核千分率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 核检测技术学时综 合性设计性(ppt)
(优选)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 检测技术学时综合性设计性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 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术 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只有真核的测试系 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 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且 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一致率 可达99%以上。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 辐射防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 癌症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的培育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因而对
诱变因子反应敏感。松滋青皮豆是从不同蚕豆品种中 筛选出来的一种较为敏感的品种。本品种引入后在栽 培繁殖时要注意不要同其它蚕豆品种种在一起,不喷 洒农药、以保持该品种较低的本底微核值。也可用其 它蚕豆品种,但是必须设置对照组。种子成熟后,晒 干贮藏于干燥器内或4℃冰箱内备用。
3. 处理
每一处理选取6-8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 种子,放入盛有待测物溶液的培养皿中,浸没根尖。 阳性因子可采用CrO3(1.0和2.5 mol/L)、NaN3 (0.5、1.0和1.5mol/L)或EMS(150和200 mol/L), 另取一处污水作待检测物质,用自来水作对照,共9 个处理,处理根尖6~24h(处理时间可视实验需要和 被测液浓度而定)。

蚕豆细胞微核检测亚硝酸盐的遗传毒性

蚕豆细胞微核检测亚硝酸盐的遗传毒性

一、实验目的1.了解微核测试的原理和毒理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 简称MCN),也叫卫星核,是真核类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是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微核往往是各种理化因子,如辐射、化学药剂对分裂细胞作用而产生的。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

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也具合成DNA的能力。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

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

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作用因子的剂量或辐射累积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与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

蚕豆根尖微(micronucleus,MCN)技术是一种检测化学品对生物毒害的遗传毒理学方法。

不仅具有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和灵敏度高的优势,而且其检测结果与动物试验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水体、土壤、植物)中,许多腌制食品中亦含有亚硝酸盐。

在胃酸等环境下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仲胺、叔胺和酰胺或蛋白质分解产物等反应生成强致癌物N_亚硝胺。

亚硝胺还能够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胎儿有致畸作用。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化学物质的毒害性多有研究,但把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用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和检测其对生物体诱变效应的遗传毒理性试验却未见报道。

NaNO2对蚕豆根尖的微核效应,由此证明蚕豆可以作为快速、灵敏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遗传毒性的供试材料。

三、实验材料蚕豆种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滤纸、蒸馏水NaNO2卡纳氏固定液(3甲醇:1冰醋酸)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四、实验过程1、被测试剂的配制与分组配制成0.01、0.02、0.04、0.08 mmol/L 4种不同的浓度;用蒸馏水将NaN02另设蒸馏水做对照(CK)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镜检及微核识别标准
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 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
微核识别标准: (1)在主核大小的1/3以下,并与主核分离的小核。 (2)小核着色与主核相当或稍浅。 (3)小核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型。
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计数100个细胞中的微核数 并进行记录。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记录表
试验号
镜检日期
镜检者
片号
第一片
第二片
第三片
细胞数
各自观察的细胞 数或微核数
微核数
细胞数 微核数 细胞数 微核数
总计 平均微核千分率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的批评指导!
谢 谢!
让我们共同进步
3.处理
每一处理选取6-8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 种子,放入盛有待测物溶液的培养皿中,浸没根尖。 用自来水作对照处理,处理根尖6~24h(处理时间可 视实验需要和被测液浓度而定)。
4.根尖细胞恢复培养
将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min。 将洗净的种子再放入铺好滤纸或脱脂棉的白磁盘内, 25℃温箱中恢复培养22-24小时。
7.染色 :
解离后材料水洗3min并吸干,挑取1个根尖的乳 白色分生组织于载玻片上夹碎捣烂,滴加1~2滴染液, 染色10~15min,压片。
8.压片
在经染色的材料上加一滴染液,盖上盖玻片,覆 一层吸水纸,用带橡皮头的铅笔垂直敲打,或以拇指 垂直紧压盖片(注意勿使盖片搓动),使材料分散压平, 便于观察。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断片 产生的,但有些实验也证明整条的染色体或多条染色 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末期 被两个子细胞核所排斥便形成了第三个核块。
已经证实微核率的大小是和用药的剂量或辐射累积 效应呈正相关,这一点和染色体畸变的情况一样。所 以可用简易的间期微核计数来代替繁杂的中期畸变染 色体计数。
瓷盘等。 实验药品:
6mol/L盐酸,甲醇,冰乙酸,醋酸洋红, 氟化钠处理液:0.5mmol/L 3种浓度。
五、实验方法
1.实验材料的培育 蚕豆根尖细胞的染色体大,DNA含量高,因而对
诱变因子反应敏感。种子成熟后,晒干贮藏于干燥器 内或4℃冰箱内备用。
2.浸种催芽:
将实验用蚕豆种子按需要量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中,在25℃下浸泡24小时。种子吸胀后,用纱布松散 包裹置白磁盘中,保持湿度,在25℃恒温箱中催芽1224小时,待初生根长出2-3mm时,再取发芽良好的种 子,放入铺满滤纸的磁盘中,25℃继续催芽,经约3648小时,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根毛发育良 好,这时即可用来进行检测了。
由于大量新的化合物的合成,原子能应用,各种各 样工业废物的排出,使人们需要有一套高度灵敏、技 术简单的测试系统来监视环境的变化。
只有真核的测试系统更能直接推测诱变物质对人类 或其它高等生物的遗传危害,在这方面,微核测试是 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且有研究显示以植物进行微核测试与以动物进行的 一致率可达99%以上。
5.固定根尖细胞及制片(参考根尖压片法)
(1)将恢复培养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cm长的 幼根。用卡诺氏液固定24h,固定后如果不及时制片, 可换入70% 的乙醇中,置4℃冰箱内保存备用。
6.酸解:
从70%乙醇中取出固定好的根尖→流水冲洗3 min→吸水纸吸干→放入盛有适量1 mol/L HCl, 60±0.5℃水浴保温的瓶中→解离10min。
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染色体畸变的各种类型、微核测试的原理和 遗传学在实际生活与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及意义 2.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核简称(MCN),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 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 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微核的折光率及细胞化 学反应性质和主核一样。
目前,微核测试已经广泛应用于辐射损伤、辐射防 护、化学诱变剂、新药试验、染色体遗传疾病及癌症 前期诊断等各方面。
利用蚕豆根尖作为实验材料进行微核测试,可准确 显示各种处理诱发畸变的效果,并
蚕豆种子
四、实验器具、药品试剂
实验器具: 显微镜,计数器,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