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06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物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环境污染物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

环境污染物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实验内容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和工业“三废”不断地进入人们的生活环境,它们中有许多可能对遗传物质产生损害并造成致癌、致畸、致突变等遗传毒理效应的环境致突变物,可对人类健康和生存构成严重危害。

微核试验(Themicro nucleu stest, MN T)是以动植物为材料,采用细胞生物学手段,观测其出现的微核率来表示材料受遗传损伤程度的一种检测遗传毒物的方法。

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 1 /20 - 1 / 5 ,这就是微核(micronucleus )。

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

由于这种损伤会因细胞受到的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而加剧,而微核产生的数量又可与诱变因子剂量的强弱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

蚕豆(Vicia faba)是一种理想的细胞遗传学研究材料。

蚕豆的染色体大,数量少(2n=12),根尖中含有较多的分裂相细胞,非常适合显微观察,而且蚕豆根尖细胞周期中的大部分时间对诱变剂敏感,便于遗传毒性检测实验,因此,早在1959年,放射生物学家已经用蚕豆的根尖细胞来进行X射线的遗传损伤研究。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蚕豆根尖染色体畸变技术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作为一种检测化学品遗传学毒性的方法为人们所知并被广泛采用。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1986 年已被中国环保局列为一种环境生物测试的规范方法,它作为一种环境变异的检测手段,在我国不少地区的环保部门和医疗卫生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对水体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农药、重金属、化妆品、工业化学品等的致突变性检测方面,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在此仅以农药污染的蚕豆微核实验为例介绍其相应的实验方法与步骤,学生在具体开展相关环境污染物的蚕豆根尖微核试验时可参考使用。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
3.对各个部件要轻拿轻放,不要碰撞,尤其是硬盘。 4.防止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在安装计算机元器件 时,也要严禁液体进入计算机内部的板卡上。因为这些液 体都可能造成短路而使器件损坏,所以要注意不要将饮料 摆放在机器附近,对于爱出汗的朋友,也要避免头上的汗 水滴落,还要注意不要让手心的汗沾湿板卡。
12.2.5 组装前的注意事项
取出豆种,用调温水浸洗 3 次,每次 5 min,
按照规定的条件恢复培养24 h。
处理6h
处理过程中,根尖如出现相关的急性毒性症
状,则按要求增加试样急性毒性预试验;否 则,直接进行后续试验。
实验步骤
4.根尖固定
用卡诺氏液固定
切取顶端 l.0 cm 左右根尖置于具盖指管内(同一试样处理 的根尖放入一个指管),加卡诺氏液固定 2 h。固定时间 最长不超过 24 h。
8.插拔时不要抓住线缆拔插头,以免损伤线缆。
12.2.6 台式计算机组装基本步骤
1.主机的安装 (1)准备好机箱并安装电源,主要包括打开空机箱和安装电源; (2)驱动器的安装,包括硬盘、光驱的安装; (3)CPU和散热器的安装,在主板处理器插座上安装CPU及散 热风扇; (4)内存条的安装,将内存条插入主板内存插槽内; (5)主板的安装,将主板固定在机箱内; (6)显卡的安装,根据显卡接口类型将显卡安装在主板上合适 的扩展槽内; (7)声卡等的安装,根据声卡的总线类型选择合适的扩展槽将 它们安装在主板上; (8)机箱与主板间连线的连接,是指各种指示灯、电源开关线、 PC喇叭等面板插针的连接,以及硬盘、光驱。
用乙醇保存
如不能及时染色制片,则弃去卡诺氏液,用实验用水洗净, 加入乙醇溶液浸没,于冰箱内冷藏,72h内染色镜检。
33
浸洗根尖

最新7,8,9综合实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最新7,8,9综合实验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7,8,9综合实验蚕豆根 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MCN): 是真核生物细胞内遗传物质的一种异常结构
微核率( MCN ‰)与作用因子的剂量或累积 效应呈正相关
污染指数
实验材料
蚕豆根尖
实验步骤
1、浸种催芽 2、用被检液处理根尖,并设对照 3、根尖恢复培养 4、根尖固定(转70%酒精于冰箱中保存备用) 5、HCl解离:将酒精倒出,清水漂洗2次,加入6mol/L
HCl,室温下解离10min至根尖软化 6、染色压片:倒去HΒιβλιοθήκη l,清水漂洗2次,每次3∼5min。
最后浸于水中,用于染色压片。 7、显微镜观察、微核细胞记数: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
1000个细胞,统计MCN ‰ ,计算污染指数
下周实验
观看录像资料
1、分子遗传学实验设备及基本技术(60‘) 2、遗传工程初探(37')

生物监测课件 项目五 环境三致物生物检测 任务二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全)

生物监测课件 项目五 环境三致物生物检测 任务二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全)
注:试样微核率、空白试样微核率和参比试样微核率分别以 MCN试样、MCN 空白和 MCN 参比表示。
结果计算与表示
2.结果判定
MCN试样≤实验室历史累积MCN空白上限(参考值6.6‰), 则该试样不存在致突变性
MCN试样>实验室历史累积MCN空白上限(参考值 6.6‰),且本次MCN试样较MCN空白显著增加,则该试 样存在致突变性
取出豆种,用调温水浸洗 3 次,每次 5 min,
按照规定的条件恢复培养24 h。
处理6h
处理过程中,根尖如出现相关的急性毒性症
状,则按要求增加试样急性毒性预试验;否 则,直接进行后续试验。
实验步骤
4.根尖固定
用卡诺氏液固定
切取顶端 l.0 cm 左右根尖置于具盖指管内(同一试样处理 的根尖放入一个指管),加卡诺氏液固定 2 h。固定时间 最长不超过 24 h。
0~1.5 基本没有污染
1.5~2 轻污染
2~3.5 中污染
>3.5
重污染
01
04
结果
报告
03
结果计算与表示
3.结果报告
受试物
01 名称、来源、采样时间、地点等。
浓度
02 受试物的处理浓度或稀释浓度(以体积%计)。
02
MCN‰
03 各处理组的MCN‰、统计分析方法及结果。
04
结论
对于受试物为化学品或污染物等物质,报告其 蚕豆根尖微核率显著性情况,评价其安全性; 对于受试物为环境水样或污水,报告其污染程 度。
让我们复习一下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吧
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丝分列各期图像
蚕豆根尖微核监测法的原理
蚕豆根尖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常发生断裂,但一般情况下,断裂 可以自行愈合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指导老师:吴麟组长:路青瑜小组成员:何悦李婷陈鸿谭小娥刘清唐珍冯沁李双吴海林符方亮摘要:本实验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分别用0.25mg/mL染发剂、0.5mg/mL 洗洁精对蚕豆根尖做处理,同时以0.25 mol/L叠氮化钠处理蚕豆根尖做阳性对照,自来水作阴性对照。

镜检后测得其微核率分别为17.55%,19.82%,23.18%,11.16%;染发剂、洗洁精处理的污染指数分别为1.7、1.8,结果表明均属于轻度污染。

关键词:蚕豆微核检测微核率Abstract:This experiment using vicia faba micronucleus test technology, respectively for 0.25 mg/mL colourants, 0.5 mg/mL of vicia faba detergent, at the same time to do processing mol 0.25 / sodium azide processing vicia faba do positive, negative control for water. After the microscopic micronucleus rate 17.55% respectively, 19.82%, 23.18%, 11.16%, Hair, detergent pollution index respectively with 1.7, 1.8, results show that belong to light pollution.Key word:Horsebean micronucleus test;micronucleus rate引言:染发剂和洗洁精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日用品,特别是洗洁精。

化学去污剂主要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和非离子型3类(其中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频率最高)。

实验06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06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一、实验目的⒈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⒉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1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松滋青皮蚕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1mol/L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3。

四、方法与步骤⑴浸种催芽:择饱满、均匀的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常规浸种、催芽24~30h,此期至少换水2次;待种子充分吸胀后,移入铺有干净、双层湿纱布的托盘内培养。

⑵用被检测液处理根尖:当初生根长到1~2cm时,选初生根生长良好的蚕豆6~8粒,分别放入蒸馏水(CK)、0.4mmol/L、0.8mmol/L、1.2mmol/L的NaN3中染毒8~12h。

⑶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 min;将处理液洗净后,置于湿棉花上恢复22~24h;同时均设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以上温度均为25℃。

⑷根尖细胞固定: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1.5cm长的幼根,用Carnoys 固定液固定20~24h。

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的酒精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⑸酸解:用1mol/L盐酸在60±5℃下酸解8min,幼根软化即可。

⑹染色: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没幼根3次,每次1~2分钟。

最后浸于水中。

制片前取出置载玻片上,截下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 后,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常规压片。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实验名称: 方便面面饼液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影响专业年级: 2010级级生物科学成员: 尹忠围安树珺谢林芝刘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2013年4 月一、摘要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不同种类方便面面饼液微核的诱变效果。

设置了阴性对照:自来水处理组,实验组:康师傅、统一、老坛,麻老表四组饼液分别处理蚕豆根尖,阳性对照:用0.02g/L的醋酸铅溶液处理。

发现方便面面饼液在诱导微核产生方面影响明显,醋酸铅溶液具有诱导微核产生的作用。

关键字:蚕豆根尖,方便面面饼,微核千分率,污染指数二、实验背景和目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物质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如种类繁多的食品添加剂。

而其中有些物质具有较强的危害,如致畸,致癌,致突变等。

为了检测已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各种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微核试验是检测染色体或有丝分裂器损伤的一种遗传毒性试验方法。

无着丝粒的染色体片段或因纺锤体受损而丢失的整个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期仍留在子细胞的胞质内成为微核。

用微核试验来评价药物、放射线、有毒物质等对人体细胞或体外培养细胞遗传学损伤仍是一个直观有效可行的方法,在遗传毒理、医学、食品、药物、环境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微核计数经济,迅速,简便,不需要特殊技能,可以统计更多的细胞并实现计算机自动计数。

我们采用蚕豆作为实验材料,采用植物微核技术来检测方便面面饼中添加剂对人体是否产生危害。

方便面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其市场占据快餐食品的大壁江山,在超市中油炸方便面与非油炸方便面占到快餐食品的60%到70%。

另一方面,在各媒体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便面的食用危害,而且很有争议,所以这也是我们进行本实验的一个原因。

三、实验原理微核是间期细胞中在细胞核之外存在的一个或多个圆形或杏仁状结构,大小在主核的1/3以下,是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落后的染色体片段形成。

20世纪70年代初,Matter和Schmid等首先用动物骨髓细胞微核率来测定怀疑具有诱变活力的化合物,并称之为微核。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

蚕豆的根尖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2. 学习并掌握蚕豆根尖的制片技术;3. 探讨不同处理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蚕豆根尖是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其结构简单,易于观察。

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本实验通过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了解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蚕豆、酒精、盐酸、醋酸洋红染液、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剪刀、解剖镜、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95%酒精、15%盐酸、醋酸洋红染液。

四、实验步骤1. 取新鲜蚕豆,用剪刀剪去根尖,放入装有95%酒精的试管中浸泡30分钟,以固定细胞。

2. 将浸泡好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15%盐酸的试管中,在室温下处理30分钟,以解离细胞。

3. 将解离好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盐酸。

4.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入装有醋酸洋红染液的试管中,染色5-10分钟。

5. 将染色的蚕豆根尖取出,用蒸馏水清洗3次,去除多余染液。

6. 将清洗干净的蚕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用镊子轻轻压扁,盖上盖玻片。

7. 在显微镜下观察蚕豆根尖的结构,记录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尖结构观察(1)根冠:位于根尖的最前端,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作用。

(2)分生区:位于根冠之后,细胞较小,排列紧密,细胞核较大,具有强烈的分裂能力。

(3)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之后,细胞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

(4)成熟区:位于伸长区之后,细胞停止伸长,分化形成导管和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 不同处理对根尖细胞的影响(1)空白对照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无异常现象。

(2)酒精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变形,部分细胞核变大,染色体凝聚。

(3)盐酸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出现严重变形,部分细胞核破碎,染色体断裂。

(4)醋酸洋红染液处理组:蚕豆根尖细胞结构正常,染色体染色均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六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毒理遗传学意义。

⒉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

二、实验原理
微核(micronucleus,MCN)是真核生物细胞经各种理化因子作用后引起染色体畸变,在间期细胞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1/10,染色与主核一样或稍浅。

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无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或落后染色体,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

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微核。

三、实验器材和药品
松滋青皮蚕豆、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烧杯、Carnoys固定液、1mol/L盐酸、改良苯酚品红染液、NaN
3。

四、方法与步骤
⑴浸种催芽:择饱满、均匀的种子,洗净后用蒸馏水常规浸种、催芽24~30h,此期至少换水2次;待种子充分吸胀后,移入铺有干净、双层湿纱布的托盘内培养。

⑵用被检测液处理根尖:当初生根长到1~2cm时,选初生根生长良好的蚕豆6~8粒,分别放入蒸馏水(CK)、0.4mmol/L、0.8mmol/L、1.2mmol/L 的NaN
3中染毒8~12h。

⑶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种子用蒸馏水(自来水)浸洗3次,每次2~3 min;将处理液洗净后,置于湿棉花上恢复22~24h;同时均设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组。

以上温度均为25℃。

⑷根尖细胞固定:将恢复后的种子,从根尖顶端切下1~1.5cm长的幼根,用Carnoys固定液固定20~24h。

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的酒精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

⑸酸解:用1mol/L盐酸在60±5℃下酸解8min,幼根软化即可。

⑹染色: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没幼根3次,每次1~2分钟。

最后浸于水中。

制片前取出置载玻片上,截下1~2mm左右长的根尖,滴1-2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15min后,加上盖玻片,覆以吸水纸常规压片。

五、实验结果
在显微镜低倍镜下找到分生组织区细胞分散均匀,分裂相较多的部位,再转高倍镜观察微核。

每一处理观察3个根尖,每个根尖数1000个细胞,统计其中含微核的细胞数,然后平均,即为该处理的MCN%,即微核千分率,以此可作一个检测指标。

根据你的实验安排列表填出你的实验结果。

污染指数(PI)=样品实测MCN%平均值/对照组MCN%平均值
污染指数在0~1.5区间基本没有污染;1.5~2区间为轻度污染;2~3.5区间为中度污染;3.5以上为重度污染。

六、作业
1.在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测试中,为什么要进行恢复培养?
2.产生微核的根尖细胞在产生前的分裂中期可能出现什么样的中期分裂图象?实验观察中请同时仔细观察每个分裂相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