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标志设计过程
上海世博会标志设计过程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设计流程一、主题理念及预期目标1.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主题理念:理解、沟通、欢聚、合作.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国际性的博览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世博会这一平台上的相聚相会。
因此,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共同探讨全人类所关注和面临的城市生活问题,共同推进和加快实现更加美好的生活正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设计项目的指导思想。
3.预期目标委托方对标志设计所制定的基本主题、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1)共性预期目标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设计要求:简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文全称—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简称—Expo 2010 Shanghai China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 10月31日(184天)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副主题: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和谐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评选要求:(1)会徽应突出体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2)会徽应反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3)会徽应该风格独特,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视觉冲击力,体现国际化和现代化;(4)会徽图案应简洁、明快、含义明确,便于记忆且印象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适用于世博会各类活动和纪念品的制作;(5)应征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未曾公开发表;(2)个性预期目标以“人”为会徽设计的主体的预期目标,着重从“城市与人”、“生活与人”以及“美好生活与人类未来”等若干方面进行思考。
通过会徽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会徽设计中体现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展现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主题。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1.市场调研与资料信息的收集(1)世博会视觉形象研讨会上专家发言所提要求:会徽应风格独特,寓意丰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会徽应当是东方文化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补充,应当将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上海的青春活力有机结合,既能发掘中国文化底蕴,弘扬中国人文精神,又能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阐述未来生活,象征美好前景等等。
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方案

中国馆的设计方案中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同时,这些传统元素“古”意“新” 解,透露出新鲜气息. ■中国红中国馆大面积地采用大气、沉稳的“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色彩夺 目,又容易被世界理解。 ■体承天地中国馆组成中,国家馆和地区馆的整体布局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体 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如同雕塑高耸于上,宛 如华冠高耸,天下粮仓;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延展于下,寓意社泽神州,富庶 四方。 国家馆63米的绝对高度中,下部33米完全挑空,这些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 延伸的空间,为人们的自由交流提供了充分的开放场所。而这种开放性、公共性,是 国际建筑设计中的重要理念 ■斗冠造型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斗冠造型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要素。同时,传 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这种简约化的装饰线条,自然完成了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 ■“规”“回”统一中国馆的空间组合秩序由“规”与“回”两部分组成,它们都源 于中国传统城市建筑的原型。“规”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仪式化空间。在象征自然本 质的中心对称空间模式中引入人的步行,从而使单个空间演变为有层次递进感的空间 序列,这正是故宫中空间秩序的由来。 “回”源于传统中国建筑的非仪式化空间,用人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体验赋予看 似无序的自然山水以结构性的秩序,从而使自然空间升华为人文化的可把握的自然之 精华,这正是江南园林空间秩序之原由。中国馆方案将这两种模式融为一体,在国家 馆的中心对称空间和地区馆平坦延伸的空间之间引入了不同模式的人的活动。 一方面承载着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一方面又要展示“城市,让生活更 美好”的世博主题,走在“古”意“新”风之间的中国馆肩负着诸多“使命”。它能 否成为黄浦江畔的又一个标志性建筑?或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网架结构建筑案例

网架结构建筑案例网架结构是一种由杆件和节点组成的空间结构,其特点是构件轻巧、构造简单、适应性强,因此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典型的网架结构建筑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网架结构的设计和应用。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北京鸟巢体育馆。
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鸟巢采用了大跨度网架结构,其外形犹如一个巨大的鸟巢,因此得名“鸟巢”。
整个建筑采用了约110,000吨的钢材,结构设计采用了网架结构,使得整个建筑具有了轻盈的外观,同时也满足了大跨度空间的要求。
鸟巢的设计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建筑美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迪拜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其高度达828米,采用了网架结构设计。
在哈利法塔的设计中,网架结构被用于支撑建筑的高层结构,使得建筑在高度上能够保持稳定。
同时,网架结构也使得建筑在视觉上具有了轻盈的外观,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
哈利法塔的建筑结构设计充分展示了网架结构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价值。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中国馆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其外形采用了传统的“藕丝篮”造型,整个建筑采用了大跨度网架结构设计。
中国馆的网架结构设计不仅使得建筑具有了独特的外观,而且在功能上也具有了很高的灵活性,使得馆内空间得以合理利用。
中国馆的网架结构设计充分展示了网架结构在文化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以上几个典型的网架结构建筑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网架结构不仅具有轻盈、灵活的特点,而且在建筑美学上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网架结构的应用不仅可以满足建筑的功能要求,而且可以赋予建筑更多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网架结构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人们创造出更多美丽、实用的建筑作品。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会馆中国馆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
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图为正南方向效果图。
巴基斯坦馆主题:基于城市多样化的和谐特色: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巴基斯坦国家馆坐落于中国馆的西面,两国展馆仅一步之遥,设计源自于巴基斯坦著名的拉合尔古堡,这座古堡始建于1025年,又在1566年经历改造后呈现出现在的面貌。
拉合尔是巴基斯坦的文化中心,拉合尔古堡从其建立之初就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这个城市极具象征力的地标,这座美丽而著名的古堡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
巴基斯坦民族舞蹈艺术家将在馆内表演别具特色的民族舞,参观者也能品尝到当地的特色食品,如配以秘制酱汁的烧烤和醇厚香浓的巴基斯坦奶茶“Chai”等。
巴基斯坦国家馆效果图非洲联合馆概况2009年5月15日,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
非洲联合馆建筑面积达2万6千多平方米,4个外立面的面积总和达9500平米,是上海世博会11个联合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
建筑面积:2万6千多平方米造型亮点:强烈非洲元素展馆位置:C片区由1万多件钢结构搭起的非洲联合馆已挺立在世博园区内。
树木、沙漠、海鸥、动物、建筑……这些富有强烈非洲特征的元素将呈现在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上,勾勒出非洲大陆独具多样性的风貌,展现非洲的古老文明和勃勃生机。
在15日举行的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施工启动仪式上,记者获悉非洲联合馆外立面设计方案已正式确定,并将全面实施。
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外立面效果图“非洲联合馆的外立面设计方案多次征集了非洲各参展国总代表和各参展国驻华使节的意见。
上海世博标志设计赏析

上海世博会万众瞩目,有一轴四馆、11个联合馆、42个租赁馆和42个国家自建馆,大大小小的展馆加起来总共有250多个。
观众在多个展馆参观,并且观众在场馆内停留时间较长,免不了要解决基本的生理问题,所以世博会的标志设计十分重要。
本次上海世博会的标识系统由日本GK 设计集团承担。
GK 设计在公共标示系统方面具有广泛实践和长期经验,曾担任1970年大阪世博会、1985年筑波世博会和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标识设计上海世博会,GK使用了不同色彩代表了A到E五大区域。
在世博官方网站上,E区用绿色代表,但在世博参观者平台官方网站上,则和园区内的标牌一致采用了天蓝色。
园区指示牌上 D 和 E 所用的蓝色过于接近,在远距离弱光下极难分辨;而黄色又偏浅。
在园区指南图上,世博轴被归于橙色的 B 区,但在较小的独立指路牌上,被另外赋予了了灰色。
这与往届GK的设计,在色彩的运用上有很大同,从上海世博会的官方网站到地图,显得花哨。
1970年大阪世博会2005年爱知世博会在字体编排上,2000年的汉诺威世博会上,标识系统使用了同年发布的著名Frutiger Next 字体家族,利用了罗马体和意大利体的正斜、字母写法不同的特点区分了德语和英语。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然而上海世博会的标识系统,中文使用了华康W5-A,拉丁文则是Univers。
在中英文编排时,中文字号远大于英文,并不十分协调。
在大的如园区指南图,还能辨识清楚,但路牌上英文部分的由于字号过小,识别性大打折扣。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由于标牌上的字体为手工粘贴,工人们在某些情况下,发挥了自己的喜好,对原有的字体进行了细微的“再设计”。
如下图中的“洲”字。
“美洲”的“洲”字为电脑原始设计,而“非洲”的“洲”中“州”中的两点却被垂直贴起,看起来倒也更顺。
图标方面,主要依据了1995年颁布的国标GB 10001-94。
此外,部分国标图形被修改了,如“问讯”的问号,根据GB 10001-94,没有圆角。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 (附效果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设计介绍(图)中国馆:四根巨柱撑起东方之冠主题:“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由于形状酷似一顶古帽,因此被命名为“东方之冠”。
造型亮点:充满中国元素,同时满足功能需求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
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和谐之塔:“螺旋摩天轮”由黄浦江畔具有110年历史的南市发电厂烟囱改造而成,具有观光功能,火电厂主厂房改造为世博会主题馆之一的未来探索馆。
塔高201米,将完整保留烟囱原貌,用25个太空舱沿螺旋轨道进行人员运输,每节太空舱载客6人,预计每小时载客总量可达650人以上。
“世博和谐塔”在夜幕中宛如一支含苞待放的白玉兰,而白玉兰正是上海市花;缓缓升降的太空舱,犹如半空中的点点星光,显示出上海的城市活力。
2010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无柱展示空间”永久性主题场馆,地上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4万平方米。
造型围绕“里弄”、“老虎窗”的构思,运用“折纸”手法,形成了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立体建构;屋顶模仿石窟门“老虎窗”正面开、背面斜坡的特点,做到形神兼备。
三大亮点:双向大跨度亚洲最大、大跨度双弦张拉桁架国内最大;单体太阳能屋面国内最大;生态绿墙世界最大。
世博会期间,主题馆将着重反映当今世界快速城市化和城市人口加速增长背景下的地球、城市、人三个有机系统之间的关联和互动,揭示创造更美好的城市,更美好的生活。
世博会后,主题馆将转变为标准展览场馆,与周边中国馆、星级酒店、世博中心、世博轴和演艺中心共同打造以展览、会议、活动和住宿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上海世博会标志说明

上海世博会标志会徽是集中反映理念的视觉符号。
上海世博会会徽是通过全球征集、专家评审而产生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会徽图案以汉字“世”为书法创意原形,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
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和上海世博会以人为本的积极追求。
会徽以绿色为主色调,富有生命活力,增添了向上、升腾、明快的动感和意蕴,抒发了中国人民面向未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激情。
上海世博会会徽]【2010上海世博会吉祥物】2007年12月18日晚8点,万众嘱目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HAIBAO)”终于掀开了神秘面纱,蓝色“人”字的可爱造型让所有人耳目一新。
◆主体形象海宝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又呼应了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理念。
在国际大型活动吉祥物设计中率先使用文字作为吉祥物设计的创意,是一次创新,“海宝”从头到脚都充满了涵义。
头发:象翻卷的海浪,显得活泼有个性,点明了吉祥物出生地的区域特征和生命来源。
脸部:卡通化的简约表情,友好而充满自信。
眼睛:大大、圆圆的眼睛,对未来城市充满期待。
蓝色:充满包容性、想象力,象征充满发展希望和潜力的中国。
身体:圆润的身体,展示着和谐生活的美好感受,可爱而俏皮。
拳头:翘起拇指,是对全世界朋友的赞许和欢迎。
大脚:稳固地站立在地面上,成为热情张开的双臂的有力支撑,预示中国有能力、有决心办好世博会。
历届世博会标志设计归纳.ppt

.....
5
• 1960年西雅图世博会预言人类将在21世纪向火星迈进,进而征服整 个外太空。会徽图形是一个被称为“太空之针”的阳性象征物,内 置地球平面图形与“21世纪”的字样,设计具有超现实风格。
.....
6
• 1970 年大阪世博会展示了宇航员带回的“月亮上的石头”,福田 繁雄设计的会徽如同一个盛开的樱花,五个缺角的圆代表地球上 的五大洲,加上中间的小圆象征世界人民共聚日本,非常切合 “人类的进步与和谐” 主题,这枚会徽的造型也被制成主题场馆。
.....
12
有什么样的主题,就会产生与之对应的图形,伟大的主题容易激发优秀 的会徽设计。
有人说,一切始于世博会,对于世博会标志的视觉设计而言,一切应源 于主题吧。
.....
13
Thank You
.....
14
.....
11
历届世博会会徽的色彩同样与主题密切相关,兰色作为主色 调最多,用了8 次,因为蓝色是最能代表天空、地球、宇宙、海 洋、高科技的色彩,且很少民族对它禁忌。1999年后的五届世博 会会徽都是采用了绿色为主色调,想必因为绿色是自然,环保的 专用色。色彩应用的佳作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的会徽,似乎受 到动感艺术的启发。
历届世博会标志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与主题
.....
1
• 会徽
英文为“logo”,中文也称标志、会标、徽标,是体现世博会形象与特征的 公共符号。它产生伊始就成为世博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世博会的 文化载体与形象内核,也是理念的高度精练与浓缩。
.....
2
• 主题
主题是世博会的灵魂。在主题中,“进步与发展”、“自然”、“科学 与技术”、“水(海洋)”、“人(人性)”等关键词被提及较多,可见人 一直在思考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关系问题,并寻求自身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上海世博会标志设计流程
一、主题理念及预期目标
1.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主题理念:理解、沟通、欢聚、合作.
上海世博会是一次国际性的博览盛会,是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世博会这一平台上的相聚相会。
因此,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促进不同文明之间
的对话,共同探讨全人类所关注和面临的城市生活问题,共同推进和加快实现更加美好的生
活正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设计项目的指导思想。
3.预期目标
委托方对标志设计所制定的基本主题、基本理念和基本要求。
(1)共性预期目标
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会徽
设计要求:
简称:2010年上海世博会
英文全称—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10
简称—Expo 2010 Shanghai China
举办时间:2010年5月1日- 10月31日(184天)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tter Life)
副主题: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和谐城市社区的重塑/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评选要求:
(1)会徽应突出体现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
(2)会徽应反映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3)会徽应该风格独特,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视觉冲击力,体现国际化和现代化;
(4)会徽图案应简洁、明快、含义明确,便于记忆且印象深刻,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并适
用于世博会各类活动和纪念品的制作;
(5)应征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未曾公开发表;
(2)个性预期目标
以“人”为会徽设计的主体的预期目标,着重从“城市与人”、“生活与人”以及“美好生活与人类未来”等若干方面进行思考。
通过会徽弘扬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会徽设计中体现民族文化的底蕴和展现人类向往
美好生活的主题。
二、市场调研与分析
1.市场调研与资料信息的收集
(1)世博会视觉形象研讨会上专家发言所提要求:
会徽应风格独特,寓意丰富,给人以广阔的想象力和视觉冲击力;会徽应当是东方文化
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补充,应当将中国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上海的青春活力有机结合,
既能发掘中国文化底蕴,弘扬中国人文精神,又能体现上海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阐述未来生活,象征美好前景等等。
(2)历届世博会会徽
从网站上下载了从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博会到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历届会徽。
经过比较分析,觉得世博会会徽的设计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或标准,既可较复杂,也可简洁,有很大
的发挥空间。
但要能突出每一届不同的主题和理念,体现国家或城市特点,独具自己的个性
特色,寓意深刻丰富。
因此,我在设计时也要尽量符合这些要求。
(3)关于上海
登录了关于上海的各类网站,搜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在地貌和城市建设方面:上海是一个江海港口城市,有被称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还有闻名的苏州河。
上海具有一批展示上海新风貌的标志性建筑,如:拥有异国风情建筑群
的外滩、著名的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南浦大桥、杨浦大桥、88层的金茂大厦、“申”字型高架道路网,上海的市花为玉兰花等等。
(4)在文化背景和人文环境方面:
上海是一个具有广泛开放度、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经济文化发
达的大都市,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城市。
上海的人文环境优越,多元文化汇聚,有众多
现代化的文化设施,特别是这几年来,上海的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5)其他方面
在世博园的规划和上海未来的建设方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场设在上海的黄浦江沿
岸、卢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区域,场馆的设计按照生态设计的理念,将水体和各种中国特有的环境意念通过多变的手法结合起来,场馆将能后续使用,并融入到整个城市的布
局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主题”;“城市建筑要美,精神也要美”,以“三个基点”作为原则:生态放第一位、保留多元文化的特点、铸造一种和蔼可亲的人文精神等
等。
2、信息分析与提炼概括
将所收集的资料分门别类,筛选出最重要的几项内容提炼概括;用文字书写或条目的形式列出,作为设计的基础;提取浓缩的关键词,以更加概括的形式、清晰地提示自己的创作方向。
名称、简称、缩写、字首、数字等关键词
上海、申、沪、中国、世博会、EXPO、E、2010、SHANGHAI、S、CHINA、C、WORLD、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