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数量性状实验论文
实验三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文档资料

幼虫化蛹时爬到瓶璧或滤纸上。
6 果蝇性状的观察
1)果蝇的麻醉处理 在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以及杂交亲本接种等
操作中,应先将果蝇麻醉,使其保持安静状态。麻醉方 法如下: (1)准备一只与培养瓶口径相同的空瓶作为麻醉瓶, 并配以脱脂棉塞。 (2)去掉培养瓶棉塞,立即与麻醉瓶口相对,培养瓶 在上,一手稳住两瓶,另一手轻轻震拍培养瓶,使果蝇 落入麻醉瓶中。
2. 形态构造 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 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 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
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3.成虫雌雄的鉴别
雌果蝇
雄果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形,末端稍 腹部末端钝圆 尖
腹部背面有明显的五 腹部背面有三条黑色花纹,前两条细,后
四、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
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30℃以 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15 ℃以下则使它的 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 温度为20-25℃。
三龄幼虫 4.5mm,在 培养基上作沟穿孔。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 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 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 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 蛹壳前端爬出。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 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不久,变为短粗 圆形,双翅展开,体色加深。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 灰褐色。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
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
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
2、果蝇的雌雄鉴别4、果蝇饲料的配制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
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果蝇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果蝇实验,验证孟德尔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2. 学习和掌握果蝇的饲养、观察和杂交技术。
3. 提高对遗传学实验设计、操作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果蝇具有以下优点:1. 饲养简单,繁殖速度快,便于实验操作。
2. 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和分析。
3. 遗传变异丰富,便于研究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本实验主要研究果蝇的遗传学定律,包括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连锁定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如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培养皿、培养箱、显微镜、解剖针、酒精灯、镊子等。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计时器、酒精棉球、乙醚、酒精、清水等。
四、实验方法1. 果蝇饲养: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果蝇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3. 果蝇观察:观察F1代和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1. 饲养果蝇:将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杂交:将野生型雄蝇与突变型雌蝇进行杂交,得到F1代。
3. 观察F1代:观察F1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4. 杂交F1代:将F1代雌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5. 观察F2代:观察F2代果蝇的性状,记录红眼、白眼、长翅、残翅等性状的表现。
6. 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遗传学定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F1代观察结果:F1代果蝇全部表现为红眼和长翅,说明红眼和长翅为显性性状。
2. F2代观察结果:F2代果蝇中,红眼:白眼=3:1,长翅:残翅=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果蝇形态观察实验报告

果蝇的形状观察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观察果蝇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在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踪迹,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食,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黑腹果蝇,双翅目果蝇属.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是完全变态昆虫,生活周期可分为4个时期:卵、幼虫、蛹和成虫。
最适培养温度为25~30℃.果蝇在25℃时,从卵至蝇需10天左右。
由蛹羽化成的成虫,雄性在12小时内为处女蝇,24小时后开始产卵,每天每个成虫可产50—75个卵,10天内最高产卵总股数为400—500个。
卵:白色,椭圆形,长约 0。
5mm,前端背面伸出一触丝,附着在食物上。
幼虫:一龄——二龄——三龄,三龄体长4—5 mm,幼虫头尖尾钝,头上有一黑色钩状口器。
蛹:化蛹前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瓶壁上,形成菱形的蛹,形状由淡黄、柔软逐渐硬化为深褐色。
成虫:刚羽化的果蝇虫体较肥大,体表呈半透明,颜色逐渐加深,硬化.2、果蝇的雌雄鉴别果蝇是以酵母菌作为主要食料的,因此实验室内凡是能发酵的物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常用的饲料油玉米饲料、米粉饲料、香蕉饲料等.三、动物与器材黑腹果蝇品系:突变型(三隐性、黑体)药品: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电磁炉、解剖镜、搪瓷杯、玻棒、镊子、培养瓶、海绵塞、滤纸、酒精棉球、毛笔、麻醉瓶、白纸板。
四、实验内容1、果蝇培养基配制(1)清洁指管,盖上适当大小的瓶塞,置高压灭菌锅内,以121℃,1。
5大气压消毒15分钟,冷却备用。
果蝇观察实验报告可行论证

果蝇观察实验报告可行论证引言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广泛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由于其简单的遗传学特性和快速的生殖周期,果蝇成为了许多科研实验室中常用的实验动物。
本文将探讨果蝇观察实验报告的可行性,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1.遗传学特性果蝇具有独特的遗传学特性,这使得它成为研究遗传学的理想模式生物。
果蝇的基因组相对较小且已经被完整测序,研究人员可以通过遗传交叉、突变体筛选等手段来研究果蝇的基因功能。
此外,果蝇的遗传学特性还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基因互作网络等方面,这些都为实验观察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
2.快速的繁殖周期果蝇的繁殖周期非常短,一个果蝇卵从产生到孵化仅需7天左右。
这种快速的繁殖速度使得实验观察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多次重复,从而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
快速的繁殖周期还为进行遗传交配试验提供了便利,可以迅速获得大量的后代果蝇,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
3.易于饲养和操作果蝇的饲养和操作相对简单。
它们可以在常见的实验室条件下生长和繁殖,只需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养殖环境即可。
果蝇的食物主要是由酵母、糖和水组成的培养基,这些材料相对容易获取。
此外,果蝇的体型小巧,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可以进行各种实验处理和观察。
4.可观察的特征和行为果蝇具有一些易于观察的特征和行为,这些特征和行为可以作为实验指标进行记录和分析。
例如,果蝇的眼睛发育过程中会呈现明显的颜色变化,这可以用来观察和研究眼睛发育的遗传机制。
此外,果蝇的行为特征包括飞行、觅食、交配等,这些行为可以通过视频记录和行为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获得更详细的实验结果。
5.可扩展性和广泛应用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神经科学、发育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和方法,利用果蝇进行相关研究。
果蝇的可扩展性也使得研究人员可以将果蝇实验与其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获得更全面、深入的实验结果。
果蝇杂交实验论文

果蝇杂交实验【摘要】利用果蝇为实验材料,用红眼灰身长翅膀野生型和白眼灰身长翅膀突变型的果蝇进行正交和反交实验,得到F1代果蝇,然后分别用5对F1代果蝇进行自交,收集F2代果蝇。
通过统计F2代表型性状比例,进行卡方检验,验证是否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定律。
【关键词】果蝇正交反交自交三大遗传定律卡方检验果蝇属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遗传学研究材料经常用黑腹果蝇。
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具有很多优点:①个体小,易于饲养,培养成本低廉,生活周期短(25℃左右,约10d繁殖一代)。
②繁殖能力较强,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产卵约几百乃至上千粒,在短时期内可产生较多的子代供统计及其遗传分析。
③突变类型多,且多数为外部形态特征的变异,易于观察。
④染色体数目少(2n=8),具备唾腺染色体,可用于基因的染色体定位研究。
果蝇至今仍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最为成熟的模式生物。
1 实验原理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去,F1配子分离比是1:1,表型分离比是3:1,基因型分离比是1:2:1。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它们所决定的两对相对性状在F2代是自由组合的,F2代表型分离比为:9:3:3: 1。
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表型分离比与性别有关。
2实验材料红眼灰身长翅果蝇纯合体、白眼灰身长翅果蝇纯合体3实验仪器与试剂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体式显微镜,放大镜,麻醉瓶,培养瓶,牙签,棉签,标签笔试剂:乙醚,琼脂,白糖,酵母,玉米粉,丙酸,乙醇4实验方法第一步:用亲本纯合红眼灰身长翅和纯合白眼灰身长翅分别培养,弃去亲本果蝇后,每隔6~8小时分别收集处女蝇,单独培养观察3天无卵产生说明处女蝇收集成功,分别将处女蝇与相对性状的雄蝇杂交,每瓶5对果蝇,重复杂交2瓶,做好标记放入25度恒温箱中培养。
果蝇的刚毛数量遗传研究

果蝇刚毛数量遗传研究摘要:本实验探究了黑腹果蝇刚毛数量这一性状的遗传规律。
我们将一群体中的果蝇依据刚毛数量排序,分别将刚毛数量最多和最少的10对雌雄果蝇杂交产生后代,统计各杂交组合子一代中果蝇刚毛数量状况。
经统计分析,得到后代的性状会向着亲本杂交组合性状的方向选择,并计算估计出该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为0.255。
关键词:果蝇刚毛;数量性状;遗传率生物中的有些性状是用某种尺度来衡量的,并且可用数字形式来描述,如果蝇的身体大小、生长速度、刚毛的数量等。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其表型是受到很多基因的调控的,而每个基因的贡献都很小,再加之数量性状也经常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用经典的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析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对数量性状的分析和理解[1]。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新的方法去分析和解释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
在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中,我们常用到一定的统计方法去处理[2]。
在本实验中我们也利用以P=G+E为基础模型的相关统计学方法,得出黑腹果蝇刚毛数量的遗传方向和遗传率等遗传指标,进而去理解果蝇刚毛数量这一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也为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式与规律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由实验室提供。
(实验用果蝇是将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品系杂交,再把F1系内近交,利用F2变异类型丰富的群体。
培养条件在20摄氏度,成虫个体较大,易于刚毛计数)。
1.2试验方法在得到的果蝇群体中,随机选择并统计了114只雌蝇和113只雄蝇的刚毛数量(雌蝇统计倒数第二、三腹板,雄蝇统计倒数第一、二腹板),选择其中刚毛数最多的雌(处女蝇)、雄蝇各10只,依据刚毛数量多少顺序将雌雄蝇一一对应形成10个杂交组合,选刚毛最少的雌雄各10只也做这样的处理。
将得到的20个组合做上标记在25度培养箱中培养,7d后处死亲本,再过7d待后代成虫羽化,统计所有各杂交组合后代的刚毛数量。
最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到杂交组合的遗传方向和刚毛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果蝇性状性别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惯,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学习鉴定果蝇的雌雄性别和某些遗传性状。
二、实验原理果蝇是遗传学研究重要的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属双翅目果蝇科。
因为其易于饲养,染色体数目少,具有许多天然的或诱发的可遗传突变性状等优点而受到全世界遗传学家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使用,并且利用果蝇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遗传学问题。
我们的果蝇杂交实验,是重走经典科学研究之路,也能掌握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果蝇以酵母菌为主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基质,都可用作果蝇的饲料。
果蝇具有以下特征: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染色体少、个体小,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三、实验材料及仪器实验材料:各种形态的果蝇。
实验试剂:乙醚、酒精、丙酸、酵母粉、琼脂、玉米粉、白糖。
实验仪器:培养瓶、麻醉瓶、瓶塞、冰袋、体视显微镜一台、解剖针、滤纸、毛笔、白瓷板、酒精棉球、玻璃板、小烧杯。
四、实验方法1、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2、麻醉方法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使两瓶口相对,培养瓶在上,用手拍击培养瓶,使果蝇落入麻醉瓶内,迅速盖上棉塞,滴加3滴乙醚于小管口中的棉花上,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蝇数量性状实验摘要:在生物中凡是可数、可度、可衡等并可用数字形式描述的性状,称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数量性状大都由多基因控制。
一般,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数目很多,而每个基因的作用很小,并且很容易受环境影响。
群体的表型变量通常呈连续分布。
本实验用果蝇刚毛数量作为数量性状的研究。
关键词:黑腹果蝇;刚毛;数量性状;遗传。
引言在生物中,有些性状可用某种尺度来测量并可用数字形式来描述,如果蝇的身体大小、生长速度、小刚毛数量的多少等,这样的性状都是数量性状。
一个显示数量性状的个体,其表型是受到多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作用,而每个基因对表型的贡献很小,但相关的基因数目很多,另外,其表型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因此数量性状的变异由遗传变异和非遗传变异组成。
对影响数量性状的单个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用普通遗传学方法去追查各个基因的行为都是困难的,因此通常不能用孟德尔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而是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来进行分析[1]。
材料与方法①仪器和试剂:1、仪器、用具:恒温培养箱,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瓶(有培养基的),麻醉瓶,白瓷板,毛笔,乙醇棉球。
2、试剂:乙醚或三乙基胺。
②材料:黑腹黑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把两个不同的实验室品系杂交,再把F1系内近交,利用F2变异类型丰富的群体。
培养供试果蝇宜在20℃左右低温下饲养,这样成虫个体较大,便于观察和计数小刚毛。
③方法步骤:1.每个人适度麻醉♀、♂果蝇各一只(必须是处女蝇),在40倍显微镜下计算小刚毛,♂的计算倒数第一、第二腹板上的小刚毛数,♀的计算倒数第二、第三腹板上的小刚毛数,将蝇装入小指管里,贴上标签(标明性别、两腹板小刚毛合计数目)。
2.做好记录,把刚毛数填到全班统一的表上,选出小刚毛数最多和最少的♀、♂果蝇各2只。
3.把小刚毛数最多的2只♀和2只♂(冠、亚军),冠军♀、♂装一管,亚军♀、♂装另一管,共2管;小刚毛数最少的1♀和1♂配成一管,次少的♀、♂配成另一管,配好后,放在25℃培养箱中培养两周。
(冠军不育时,用亚军)4.把所有冠军后代成虫倒出试管中进行麻醉并观察小刚毛数,统计和估算遗传率[2]。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刚毛数向多的方向选择简称H,向少的方向选择简称L,下同。
统计方法:①用分组数据统计频数(用excel软件的frequency函数),并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②用平滑曲线将频数分布数据连接起来,与标准正态曲线对比③用excel的normdist函数拟合出正态分布数据表并作图④分别比较两种性别中,亲本和H,L的正态分布曲线,定性分析数量遗传性状的定向改变⑤利用课本记忆实验书上的内容计算遗传力等指标数据[3]。
♀果蝇刚毛统计表♂果蝇刚毛统计表杂交组合1、亲代雌性果蝇刚毛数Table 1亲代♀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27~29 3 1.87%30~32 7 4.31%33~35 6 6.97%36~38 107.89%39~41 12 6.27%42~44 6 3.49%45~47 5 1.36%Figure 1Figure 2由图2中可以发现:可以看出这亲本雌性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图的中轴处位于36~38之间。
即这个区域之间分布较多。
图1中频数散点图有两个峰,与标准的正态分布不是十分相符。
应该是样本量太小造成的。
2、亲代雄性果蝇刚毛数Table 2亲代♂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16~18 10.03%19~21 00.30%22~24 0 1.85%25~27 0 6.02%28~30 410.29%31~33 79.24%34~36 8 4.37%37~39 9 1.08%Figure 3Figure 4从图3中发现19~27部分为0,故而曲线在图中看不到,这是由于数据的统计中,数据大小分布并不均匀造成的,使得一部分的组中没有个体存在。
在图4中可以发现,亲代雄性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图左右并不对称,原因和之前所述的相同。
正态曲线中轴在28~30之间,即这个区域之间分布较多。
3、子二代H雌性果蝇刚毛数Table 3子二代H ♀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28~30 1 1.36%31~33 5 4.93%34~36 109.56%37~39 99.90%40~42 10 5.47%43~45 4 1.61%Figure 5Figure 6由图6中可以发现:可以看出高方向的子二代雌性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图左右比较对称,中轴处位于37~39之间,即这个区域之间分布较多。
在图5中频数散点图也有两个峰,与标准的正态分布不是十分相符。
应该也是样本量太小造成的。
4、子二代H雄性果蝇刚毛数Table 2子二代H ♂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20~22 20.30%23~25 1 2.48%26~28 68.62%29~31 1412.43%32~34 157.44%35~37 2 1.85%Figure 7Figure 8由图7、8中,可以看出高方向的子二代雄性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曲线的中轴处于29~31之间,此区间内分布较多。
曲线左右稍有些不对称,高数值和低数值分布不对称。
5、子二代L雌性果蝇刚毛数Table 5子二代L♀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23~25 10.74%26~28 1 2.60%29~31 11 5.86%32~34 148.54%35~37 138.04%38~40 11 4.89%41~42 6 1.92%43~45 00.49%47~49 10.08%Figure 9Figure 10由图9,10对比可以看出,低方向子二代雌性刚毛数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曲线左右稍有不对称。
频数散点图可以看出,这组数据中高值数据和低值数据均较少,中间的数据较多。
曲线中轴处于32~34之间。
6、子二代L雄性果蝇刚毛数Table 6子二代L♂频数与正态分布表分组数据(刚毛数)频数正态分布比率11~13 10.07%14~16 00.38%17~19 2 1.35%20~22 1 3.42%23~25 8 6.13%26~28 107.78%29~31 14 6.98%32~34 8 4.43%35~37 5 1.99%38~40 10.63%Figure 11Figure 12从图11中,可以看出频数散点图有一个高峰和一个很小的低峰,这是由于统计的数据数值分布不够均匀造成的。
同时低方向的子二代雄性刚毛数也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曲线中轴处于26~28之间,曲线左右并不对称,高数值和低数值分布不对称。
7、亲本和H,L ♀果蝇刚毛数正态分布比较亲本和H,L ♂果蝇刚毛数正态分布比较对于♀果蝇,低方向选择的结果比较明显。
低方向选择的的曲线L ,明显向左边偏移,而高方向选择的曲线H 相比之下,中轴和亲本的中轴比较接近,不易判断,根据以上的数据发现,中轴相差一个单位,故而不易清晰发现,可能是由于高方向选择的个体样本量较少的原因。
对于♂果蝇,同样是低方向选择的结果比较明显,但是高方向选择的中轴也和亲本的中轴十分接近,不够明显地分离开,究其原因,可能也是由于高方向选择的个体的样本量比较少导致估计总体的时候不准确。
♀ ♂ 平均值方差 只数 平均值 方差 只数 亲代 35.55 25.30 49 29.00 13.99 49 H 35.67 14.36 39 28.75 10.24 40 L33.0920.6158 26.5626.0150高方向选择的加权平均:H ——=17.3240394075.283967.35=+⨯+⨯低反向选择的加权平均:L ___=07.3050585056.265809.33=+⨯+⨯ 两个选择系统的平均值之差(H-L )是遗传获得量的两倍。
因此H ___-L ___ ΔG=05.1207.3017.32=- V _____p =42.18601.2624.1099.1361.2036.1430.25=+++++ σ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29标准选择差(i )可从实测值求得,但根据正态分布的性质,也可由入选亲本的比例(在本实验49只中选4只,即8%)决定。
其理论值是i 约为1.706(由实验书中表9-2查得*)。
把以上数值代入计算实现遗传率[4]:h2=14.0706.129.405.1=⨯ 结论从遗传获得量估计遗传率,估计出来的遗传率是狭义遗传率,称为“实现遗传率”(realized heritability )。
从本实验中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次数量性状实现遗传率并不高,可见数量性状主要是由于环境和其他因素影响,而遗传方面的影响占据较小的一部分。
同时后代的性状表现也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参考文献:[1].王金发,戚康标,何炎明.遗传学实验教程.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2.[2].龙斗,常重杰.遗传学实验技术.合肥: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3].贺竹梅.现代遗传学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75-77.[4].马瑟尔 W B.数量遗传学原理.梁中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Lab Research on the sex-linked inheritance of Drosophila melanogasterAbstract:In all, if the character can be counted, measured with numbers in living organisms, we call it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Almost quantitative characters are controlled by multiple gene.Generally, the genes which control the same character are so many.Therefore,the function of the every little gene is small and the genes are easily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The phenotypic variables of groups is often showing a continuous distribution.This experiment is using Drosophila melanogaster's bristles as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to do research.Key Words:Drosophila melanogaster ;Bristle;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Heredity*注释:王金发等人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遗传学实验教程》46页的表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