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1例临床观察论文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1例临床观察论文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1例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8-0050-01【摘要】目的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

秋季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阳性患儿51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0例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疗(抗病毒、补液、思密达保留灌肠),治疗组加服醒脾养儿颗粒。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显效率78%;对照组总有效率80%,显效率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秋季腹泻疗效满意,尤以合并轻、中度营养不良性贫血患儿疗效更佳,且未见不良反应。

【关键词】醒脾养儿颗粒;秋季腹泻;贫血;儿童秋季腹泻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病,以轮状病毒感染多见,多发生在秋冬季,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起病急,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便带有少量粘液,无特殊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1]。

营养不良、贫血和体弱多病患儿更易患病,且病情重,病程长。

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我科应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秋季腹泻51例取得较好疗效,尤以贫血患儿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我科2010年收治的秋季腹泻患儿中随机抽取51例,男29例,女22例。

年龄均在6-24个月,病程3-7天,大便均为蛋花汤样或水样便,大便常规检查出少量白细胞外,无其它异常,轮状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2]。

入选病例经抗生素治疗无效或未经治疗,部分伴有轻度脱水。

51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轻度营养不良贫血19例,中度1例。

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轻度营养不良贫血12例,中度1例。

两组患儿在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就诊时间、伴随症状等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抗病毒(病毒唑 10mg/kg/d)、补液、思密达保留灌肠(1袋加入20ml生理盐水保留灌肠,每日2次)治疗,疗程5-7天。

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

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

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间出现的腹泻症状,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

腹泻不仅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给家长带来很大的困扰。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些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在孩子出现腹泻症状时,要尽量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可以适量给孩子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食、蔬菜等。

同时,还要保证孩子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给孩子喝些淡盐水、清水、米汤等,以补充因腹泻而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其次,中药治疗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方法。

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一般采用中成药或者中草药煎剂的形式。

常用的中成药有黄连上清丸、小儿止泻糖浆等,而中草药煎剂则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药材进行煎煮。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小儿腹泻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以免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此外,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缓解小儿腹泻。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从而缓解腹泻症状。

家长可以带孩子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跳绳等,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加快康复速度。

最后,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小儿腹泻的重要措施。

家长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大小便,饮食上要注意食品的卫生安全,避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减少小儿腹泻的发生。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的特效方法包括饮食调理、中药治疗、适当运动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治疗小儿腹泻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小儿腹泻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又称消化不良、小儿肠炎,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为主症。

多见于婴幼儿,好发在夏秋季节。

中医认为外感暑湿或饮食不洁,损伤脾胃,运化不健,饮食不能化为精微而成湿滞,阻于中焦,使之清浊升降失常,清气不升,而致腹泻。

病重者,津液大耗,容易伤阴伤阳,转危变险,必须警惕。

【诊断】1.以腹泻蛋花水样大便,每日数次至十余次以上为主症,或伴呕吐、发热。

2.注意大便的性状、次数、气味、颜色以及排便时的表情,以区别腹泻的虚实寒热,并和痢疾作鉴别(本病无腹痛、脓血及里急后重等症状)。

3.注意全身状况,有无烦躁或极度委靡、口渴、皮肤干瘪等症状,及有无伤阴、伤阳的转变。

4.若有腹胀、呼吸深长、脉微、惊厥等症状,提示脱水、电解质亲乱,有并发症存在。

5.消化不良性腹泻,大便镜检有未消化食物及脂肪滴,乳酸试验阳性;感染性腹泻,大便培养有致病性大肠杆菌、肠弯曲菌等生长,也可分离出肠道病毒。

【治疗】小儿腹泻的治法很多,有采用辨证论治的内服药疗法;有应用推拿和针灸疗法;近年来外治疗法发展很快,温灸治疗有效,可免小儿服药难,深得家长们喜爱。

分别介绍于下。

一、辨证论治根据腹泻次数和寒热虚实的性质,可分为伤食泻、湿热泻、脾虚泻三证,若利下津液大耗,伤及正气,又可出现伤阴伤阳等变证。

治疗方法,分别给予消导、清肠、化湿、健脾;出现变证,给予救阴扶阳,随证处理。

1.伤食泻脱腹胀痛,痛则欲泻,泻后痛减,大便色黄褐泥烂或呈水样,有不消化残渣,酸臭如败卵,精神尚好,苔脉无异常。

此乃伤食积滞引起,病程短暂,性质较轻。

治法:消食助运。

方药举例:保和丸加减。

焦山楂、莱腋子、苍术、连翘各IOg,半夏6g,陈皮5g。

加减:暧饱明显,加麦芽10g。

水煎服。

腹痛苔白,病程稍长,加炮姜、广木香等份研粉服,每次1g,每日3次。

并有外感风寒,发热、流涕、咳嗽,加葛根、荆芥、防风各6g,枯梗5g。

2.湿热泻大便次数增多在10次以上,蛋花水样便,黄赤而臭,肠鸣腹胀,甚则呕吐,或伴发热、口渴、精神烦躁,小便黄赤,苔薄黄腻或薄白而干。

四君子合剂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四君子合剂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既 又 改 软 件 进 行 分 析 , 量 资 料 以 均 数 士 标 准 脾 和 胃 , 缓 急 止 泻 , 开 胃通 便 , 善 计
现 四君 子 汤 差 ( ± 表 示 , 用 t 验 和 ) 检 验 , 便 秘 。 代 药 理 学 研 究 认 为 : ) 采 检 c 。
P< o 0 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5
消 旋 卡 多 曲 是 一 种 脑 啡 肽 酶 抑 制 1 4 统 计 学 处 理 : 用 P MS . 统 计 剂 , 选 择 性 可 逆 性 抑 制 脑 啡 肽 酶 , 而 . 使 E 31 可 从
基 金 项 目: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医 药 卫 生 青 保 护 内源 性 脑 啡 肽 免 受 降 解 , 长 消 化 广 延 年 基 金 资 助项 目(2 0 1 0 z0 8 6 )
2 结 果
能 够 促 进 胃肠 细 胞 更 新 , 高 细 胞 琥 珀 提
酸 脱 氢 酶 ( DH) N K 一 P 酶 活 S 、 a 一 AT
1 1 一 般 资 料 : 有 患 儿 根 据 诊 断 标 . 所 准 按 就 诊 先 后 排 序 , 号 为 观 察 组 , 单 双 号 为对 照组 。两 组 患 儿 性 别 、 龄 、 情 年 病
表 1 两 组 患 儿 一 般 资 料 及 疗 效 比较
见 病 、 发 病 , 为 轮 状 病 毒 感 染 所 多 多 致 叫 , 不 及 时 给 予 治 疗 可 导 致 患 儿 营 如 养 不 良 、 育 障 碍 , 水 或 酸 中毒 , 至 发 脱 甚
危及生命 。 目前 临床 尚无 特效 药 物 治疗 ,
道 内 啡 肽 的 生 理 活 性 , 少 水 和 电解 质 减
剂 对 胃肠 功 能 具 有 双 向调 节 作 用 , 健 能

喜炎平与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

喜炎平与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

喜炎平与山莨菪碱治疗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6-05-23T11:56:16.2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2期作者:唐江仁[导读] 湖南省溆浦县人民医院评价喜炎平与山莨菪碱单用或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湖南省溆浦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300【摘要】目的:评价喜炎平与山莨菪碱单用或联合治疗婴幼儿腹泻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A、B、C三组各纳入患儿58例,均给予补液、肠道粘膜保护、微生态制剂等基础治疗,A组给予喜炎平,B组给予山莨菪碱,C组喜炎平联合山莨菪碱,对比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C组痊愈率60.4%高于B组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无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6.9%、8.6%、5.2%,93.1%、91.4%、9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不良反应率13.79%、C组8例,其中过敏样反应4例、呼吸困难3例、紫绀1例,停药后缓解。

B组18.97%,高于C组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三种方法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均较好,联合用药痊愈率更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用药需慎重,建议单独应用山莨菪碱。

【关键词】小儿腹泻;感染性腹泻;喜炎平;山莨菪碱感染性腹泻是致人类死亡主要病因之一,致死例仅次于心血管疾病,感染性腹泻在我国仍广泛流行,约占法定传染病发生总数的1/5。

小儿腹泻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调查显示约有40%~84%的成人在小儿时期发生过腹泻,感染性腹泻是小儿腹泻常见病理类型,病情相对较重,小儿腹泻已成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保守估计全世界每年因腹泻死亡小儿约300万例,其中感染性腹泻约占1/2,腹泻还可能影响致婴幼儿生长发育不良,遗留后遗症,给家庭、个人带来沉重的负担[1]。

小儿腹泻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常规补液、对症治疗疗效多较好,但仍有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重,可能为感染性腹泻,需强化治疗。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儿科常用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儿童是我们社会的未来,他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儿科疾病,例如发热、感冒、腹泻等。

在儿科中,中成药被广泛应用于儿童的治疗中。

本文将就儿科常见疾病中比较常用的中成药进行探讨,并分享合理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

1.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成药中常用的有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镇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感冒时的发热、咳嗽、鼻塞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合理控制剂量,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2.发热发热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通常由于感染所致。

在儿科中,常用的解热药有小儿退热颗粒、小儿清热颗粒等。

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儿童的体温,并缓解由于高热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解热药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和频率,以避免过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3.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中成药有小儿多潘立酮颗粒、小儿复方七厘散等。

这些药物具有止泻、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腹泻引起的腹痛、腹胀等症状。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腹泻的原因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

4.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常见的儿童咳嗽中成药有小儿感冒颗粒、小儿百部止咳糖浆等。

这些药物具有平喘、止咳的作用,能够缓解儿童咳嗽引起的不适感。

在使用中,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生的用药指导。

在合理使用中成药时1.年龄和剂量:儿童的年龄对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

2.药物选择:不同的中成药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证有所差异,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疾病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3.用药时间:在使用中成药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用药指导进行用药,并遵循用药时间的要求,不得擅自停药或延长用药时间。

4.不良反应:中成药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在使用中需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如出现应及时就医。

腹泻的中成药治疗方案(附联合用药举例)

腹泻的中成药治疗方案(附联合用药举例)

腹泻的中成药治疗方案(附联合用药举例)中医根据辨证将腹泻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肠胃湿热型、寒湿阻滞型、食滞胃肠型、脾胃虚弱型、肾阳虚衰型、肝气乘脾型等等。

中医药推荐01 肠胃湿热型症状:泄泻腹痛,肛门灼热,小便黄,苔黄腻。

治疗原则:清热燥湿,行气止痛。

常用中成药:小儿泻痢片、小儿泻速停颗粒、葛根芩连片、肠炎宁片、香连片(湿热明显)、正露丸、克痢痧胶囊、枫蓼肠胃康颗粒、复方小檗碱片、四味止泻木汤散。

02 寒湿阻滞型症状:腹泻如水,腹痛肠鸣,伴畏寒发热,颈项或全身关节酸痛,恶心,呕吐清水。

苔薄白或白腻,脉濡。

治疗原则:散寒除湿,和中止泻。

常用中成药:藿香正气丸(水、胶囊等)、六合定中丸等03 食滞胃肠型症状:腹痛,泻下秽臭,泻后痛减,脘腹痞胀,恶心厌食而得食甚,吐后反快。

苔厚腻,脉滑实。

治疗原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常用中成药:保和丸、香连化滞丸。

04 脾胃虚弱型症状: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夹有不消化的食物,食欲缺乏,舌淡,舌体胖有齿痕。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和胃止泻。

常用中成药:补脾益肠丸、补中益气丸、香砂理中丸、小儿腹泻宁糖浆、肠胃宁、绿梅止泻颗粒、香砂六君片、六君子丸、理中丸、固肠止泻丸、参苓白术丸(散)、小儿喜食咀嚼片、止泻保童颗粒、健脾理肠片、参苓健脾胃颗粒等。

05 肾阳虚衰型症状:五更泄泻,泻前腹痛,泻后腹痛即止,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

治疗原则:健脾温肾,涩肠止泻。

常用中成药: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固本益肠片、温中止泻丸、肠胃散。

06 肝气乘脾型症状:胸胁胀闷,暖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则腹痛泄泻,泻后痛减。

舌淡,脉弦。

治疗原则:抑肝扶脾,和中止泻。

常用中成药: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

联合用药方案1、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适用于肠道菌群失调的腹泻,保护肠道黏膜,止泻。

2、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儿泻康贴膜适用于小儿夏季腹泻,腹泻次数较多,内服加外用。

3、小儿泻速停颗粒+蒙脱石散适用于小儿肠胃湿热型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小儿秋季腹泻的中医研究进展
健 康 天 地
21年1月 第4 第1期 0 0 1 卷 1
综述
4 J 秋季腹泻 的 74 【 献标识 码 】A 文
丛 方 方
【 文章编号 】 1 0 — 3 (0 ) 1 1 9 2 2 4 1 2 1 1 —0 3 —0 0 X 0 察 , 果 : 愈时间治疗组( .2±0 7 ), 照组(.7± 1 1), 结 治 23 .3d 对 48 .3d 治 疗组总有 效率 9%, 4 对照组总有效 率 7 %, 疗组 治疗时 间、总 有效 率 6 治 均 明显优 于对照组 。傅 英莉I 采用 中成药 注射液 抗病毒 、抗 菌 、消 炎 、解热 , 增加 细胞 免疫功能 , 抑制细 菌繁殖 , 改善肠 壁血液循 环 , 降 低血管通透性 , 修复受损肠粘膜 , 恢复肠道正 常功能的作用 , 复方丹参 选 注射 液 、黄芪 注射液 、喜 炎 平注射 液加 入液 体静滴 与西 医常规 疗法 连用 , 与西医常用疗法 与病毒唑静滴为 对照治疗 l2例, 1 结果治疗组总 有效率 9 . %, 照组 9 . %, 47 对 0 9 治疗组疗 程短 , 疗效好 , 安全性 高。刘 永生等II 用敷脐 、灌肠 、 口服药物 的综合疗法 , 采 o 使药物局部 吸收和 全身调理结 合, 快速达 到健 脾温 中止泻 的 目的。敷脐是 中药外治法 , 神 阙穴是 上中下三焦的中枢 , 贯通冲任 , 直达脾 胃, 药物可直接通过经络传 人肠 胃, 同样达N iN 药的功效。 N 直肠给药 方便易行 , 口j 吸收快 , 较 j 臣 减 轻 胃肠负担 , 克服 中医苦涩难 咽的缺点 。 用脐敷丁香开 胃贴( 采 成分 : 丁 香, 小香 , 白术 , 苍术 , 砂仁 , 白豆蔻 , 片) 幼泻宁冲剂( 冰 , 用 成分 : 白术 , 炮 姜 , 前草) 车 的生理盐水液 5ml 0 灌肠 , 口服双黄连 口 液的综合疗法 , 服 治 疗 3 例, 6 显效 1 例 , 效 l 例 , 6 有 5 无效 5 , 例 总有效率 8 . 1 6 1%。刘美华 l I 饮食 、针 刺、西 药的综合运 用治疗 秋季腹泻有 较好疗效 , 2采用 l 作者 认为 在疾病 早期 , 吃奶及喝糖盐水 不能控制呕吐 、 泻 , 腹 甚至加重 , 只吃 米汤加盐溶 液( 3 1 张液)既预防脱水 , / , 又经济实惠 。同时针刺 中脘、关 元 、长 强, i 1 V t 足三 里穴位注射可调理 胃肠 功能 , B 口服丽珠肠乐 ( 双歧 杆菌活 菌) 充肠道益生 菌数 量 , 补 保护肠粘膜 , 治疗 1 6 , 0 例 7 内 5 例 15 2 显效 ,8 4 例有效 , 例无效 , 3 三天 内总有效率 9%。吴建荣等 采 用中医 8 特色针灸绿 色疗法 调理肠 胃运化传导功 能 , 选中脘 、 天枢 、 足三里 为基 础穴 , 泻加气海 、大肠俞 , 寒 湿泻加水分 、公孙 , 食泻加 四缝等 , 配合 口 服 思密达保护 肠粘膜 , 疗效 较好。腾慧 娟等 采用经皮给药治 疗仪 , 使 药物在超声波 和电离作用 下从皮肤 进入体 , 到达脏器和循环达到治疗 目 的。 作者以西 医常规 治疗为对照 , 在西 医常规 治疗基础 上 加用经皮给药 治疗 仪 , 腹泻治疗药贴片 ( 将 组成 : 党参 、白术 、淮山药 、陈皮 、茯 苓、 山楂) 粘贴于神 阙穴和 中脘穴 , 将配对 电极 固定于贴片背 面 , 调整治疗时 间为 3 ri , 1 n 温度为 4 ℃, a 0 电流强度为 0 7 0 9 治疗结束 , .- .A, 仍将 药片 固定于 原穴 位上以确保药物 充分通 过皮肤吸收 , 每天 2 , 天为 1 次 3 个疗 程 。结 果治疗组总有效 率 8 %, 照组 6 %, 4 对 0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结语: 随着近年 来小儿秋季腹 泻发病率的上升 , 对秋季腹泻 的认识 不断深入 , 中西医结合领 域的基础和 临床 研究也随之深化 , 并取得 了可 喜成果 。 但在 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还 有待进 一步探讨 , 应将 中医宏观辨 证与西 医微 观冶疗相 结合 , 以提高 秋季腹泻的治 疗效果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txt我不奢望什么,只希望你以后的女人一个不如一个。

真怀念小时候啊,天热的时候我也可以像男人一样光膀子!
中成药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更新日期:2011-05-17 点击:卢绍年
提要综述双黄连粉针、复方丹参注射液、云南白药等5种中成药在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中的应用,为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合理选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成药;临床应用;小儿秋季腹泻
小儿秋季腹泻是轮状病毒侵袭肠粘膜,使肠粘膜受损所致的渗透性腹泻。

临床常伴有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部分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治疗原则多为调节水、电解质和支持疗法,效果不十分明显。

近年来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伍用中成药治疗小儿秋季腹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综述如下。

1 双黄连粉针
双黄连粉针由金银花、连翘、黄芩组成。

具有宣肺清热,解毒燥湿功效。

符合中医小儿秋季腹泻病机。

临床报道,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双黄连粉针60 mg/kg加入5%葡萄糖盐水或生理盐水稀释静滴,1次/d。

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1例全部治愈。

平均止泻d数2.23±0.87 d,其中1 d止泻5例,2 d止泻17例,3 d止泻7例,4 d和5 d止泻各1例。

3 d内止泻占93.5%。

18例发热者均于2 d内退热,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1]。

又有报道,将小儿秋冬腹泻2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和对照组99例。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静滴双黄连粉针60 mg/kg,对照组静滴丁胺卡那霉素8~10 mg/kg,病毒唑10~15 mg/kg,在止泻、退热、止吐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均非常显著 P<0.01。

亦证实双黄连粉针除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外,对小儿秋冬季腹泻有较好疗效[2]。

2 复方丹参注射液
复方丹参注射液由丹参、降香等组成。

丹参、降香均有活血化瘀、改善肠道微循环作用,能促进小肠刷边缘被损害的上皮细胞正常再生,加快肠粘膜的修复,使肠粘膜的转运和吸收功能正常。

临床报道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

复方丹参注射液肌注,2次/d,连用2~3 d,或复方丹参注射液6~10 ml加入5%葡萄糖100~200 ml内静滴,1次/d,至腹泻停止。

结果80例患者全部治愈[3]。

另报道,取足三里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30例,痊愈率达100%。

无不良反应[4]。

3 云南白药
临床报道用云南白药适量加70%酒精调成糊状敷于神阙(肚脐)穴上,然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固定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30例,有脱水、酸中毒给予补液、纠正酸中毒等疗法。

结果30例腹泻患儿全部治愈,其中用药2次治愈者14例,3~4次12例,4~5次4例。

总有效率达100%[5]。

4 冰硼散
据报道,用冰硼散塞肛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治疗82例,治愈75例,好转2例,无效5例,有效率94%,疗程1~3 d。

方法是脱脂棉球用温水沾湿,再沾上冰硼散,然后送入肛门1~2 cm处,排便即复用药1次,直至痊愈[6]。

5 七厘散
据报道,用七厘散治疗小儿秋季腹泻41例(排除痢疾及饮食不当所致的婴儿腹泻),临床表现为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呕吐、发热、腹泻呈稀水样便,无腥臭味,治疗除按脱水程度适当补液外,一律口服七厘散0.2 g,1次/d,重症2次/d,有一定疗效,疗程短者2 d,长者4.5 d,平均治愈d数为2.8±1.41 d[7]。

作者单位:广西都安县人民医院530700
参考文献
[1]麦秀军,林永刚.双黄连静脉治疗小儿秋季腹泻31例.新中医,1997,29(11)∶45 [2]周群,唐宇轩.静滴双黄连粉针剂治疗小儿秋冬季腹泻102例临床总结.中成药,1998,20(3)∶28
[3]阮文军.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秋季腹泻80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5)∶293
[4]杨建平.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3)∶184
[5]何国兴,汪秀华.云南白药敷脐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中成药,1995,17(11)∶51 [6]瞿发林,顾卫中.冰硼散临床新用.中成药,1992,14(8)∶39
[7]刘金茂,宋维英.七厘散的临床新用途.中成药,1994,16(11)∶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