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轴度的测量与调整

合集下载

轴孔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与误差分析

轴孔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与误差分析

轴孔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与误差分析摘要:同轴度的检测直接影响着相关工业产品的质量和互换性。

本文针对轴孔类零件,主要探讨了其同轴度误差的检测方法,给出了检测的改进方法,并分析了引起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为检测人员的检测操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轴孔类零件;同轴度;检测;误差分析引言现代工业大批量和高效率的生产对产品质量以及互换性要求越来越高。

轴孔类零件作为工业产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形位公差检测的主要内容就是同轴度的检测,在已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和准确性,才能反应产品的真实状态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

1.相关概念(1)同轴度:控制轴孔类零件的被测轴线相对于基准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大小。

(2)同轴度误差:被测轴线位置相对于基准轴线位置的变化量。

如图1.1所示,φd就是同轴度误差。

图1.1 同轴度误差(3)同轴度公差:控制理论上本应该同轴的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不同轴程度。

如图1.2所示,φf就是同轴度公差。

图1.2 同轴度公差2.同轴度误差的检测依照形位误差的界定,运用一定精度的测量仪和合适的测试方法来测量零件实际要素,从而获取数据的过程就是同轴度的检测。

轴孔类零件在实际生产中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同轴度的要求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也各有不同,所以相应的同轴度误差的检测方法也就不同。

2.1 轴类零件的同轴度误差检测对于轴类零件,测量时调整基准轴线和仪器的旋转轴线同轴,使仪器的旋转轴成为参考基准,这时测量所得被测轴线相对于参考基准的误差值就是该轴类零件的同轴度。

轴类零件同轴度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三坐标测量机测量法、圆度仪测量法、打表法(对径差法)测量。

下面主要介绍对径差法测量。

如图2.1所示装置,在测量以公共轴线为基准的同轴度误差时,平板面作为测量基准,由V形块模拟体现公共基准轴线。

首先放置被测零件要素的中截面在两个同等高度的V形块上,安装指示表,保证两个指示表和被测轮廓要素轴线铅垂界面内的上下母线分别接触,一端调零后平行于基准线在平板上拉动测量架,使测量架从被测元素轮廓一端测到另一端,同时记录记录表读数M a和M b,那么这两个截面上的同轴度误差就是两记录表数值差值的绝对值f=|M a-M b|,即,再转动被测零件,按上述方法测量若干对截面上的同轴度误差值,选取其中最大的值作为最终该被测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磨边机工件轴同轴度的测量与校准(上)

磨边机工件轴同轴度的测量与校准(上)
E:7÷ 02 一 × 0 005 m I △一 :0 04 .7( ) 7 .7 1 . : 0 m 5
所 以补偿环 尺寸为


半径
有 I件 轴 轴 套 外 圆
0035 006 5 .0 — .0 2
而在装配时修配 ( 、 )左轴座高度的方法来达到装 刮 磨 配精度 。因 T = .| m, o 00m 数值太小 ,为 避免 A 公差过
小 ,设计时对其他各组成 环尺 寸在保证能够加 工的情况 下 ,规定 了较高 的尺寸公 差要 求 ,各组成环 尺寸及加工
的同轴度水平偏差要求可通过调整左工件轴 的水 平位置 来 实现,勿需修配零件尺寸 , 不作为本篇讨 论的主要 其
0 ±O. 5 O 0 0 . 1 O
+△ 3+△ 4+△ 8+e + … +e) l 7


『I 1
箱 体 右 轴 安 装 L 轴 线 至 底 面 距 离
故△ 7=△ 0+( 1+ 3+△4+△8+△ 1+△ △ △
2 0 -0 0 5 9 I . 2 - O O .5 O
大。由于制造 、装配等各种 原因 ,左 、右工件 轴不能完
全同心 。通常 ,普 通磨 边 机 同轴 度一 般小 于 00 r .2 m, a
高精度磨边机则小 于 0 05 m。随着光 电行业 的飞速发 .0 m 展 ,对透镜 中心偏 差要求越来越 小 ,因此需要高精 度的 磨边机来保证加工透镜 的磨边精度。而小于0 0 5 m的 .0r a 同轴 度要 求 ,对 于现 行加 工方 法 、零 件精 度 、工 艺 水 平 ,一次安装难以保证 ,因此需要选择合 适的保 障方法


精度如附表所示 。
装 配 尺 寸链 组 成 环 表

三坐标测量同轴度的方法

三坐标测量同轴度的方法

三坐标测量同轴度的方法同轴度测量是指在三维空间中测量两个轴线或两个轴线组之间的偏差程度,用于评估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械设备的精度。

在进行同轴度测量时,一般使用三坐标测量系统来获取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三坐标测量系统实现同轴度测量的方法。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同轴度测量前,需要先进行系统的准备工作,包括校准仪器、调整测量系统、设定测量参数等。

首先,需要对三坐标测量系统进行校准,保证其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其次,需要根据被测物体的特点,调整测量系统的工作范围和测量精度。

最后,设置测量参数,如测量范围、测量速度、数据采集率等。

二、设定轴线:在进行同轴度测量时,需要先设定轴线,即选择两条轴线或轴线组作为测量对象。

这两条轴线可以是被测物体内部的两条轴线,也可以是物体表面的两条特征线。

在选择轴线时,需要考虑其与被测物体的几何形状和结构特征的关系。

三、测量方法:1.二点法测量:二点法测量是同轴度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测量被测物体上两个轴线上的两个标记点的坐标,然后计算两个轴线之间的距离差。

通过多次测量可以得到两个轴线之间的平均距离差,从而评估同轴度的偏差情况。

2.多点法测量:多点法测量是提高同轴度测量精度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被测物体上选择多个测量点,然后测量这些测量点到两个轴线的距离,最后计算出两个轴线之间的偏差情况。

多点法测量可以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3.映射法测量:映射法测量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该方法通过建立被测物体上两个轴线之间的映射关系,先测量一个轴线上的多个点的坐标,然后通过映射关系计算出另一个轴线对应的点的坐标,最后计算出两个轴线之间的距离差。

映射法测量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高精度的同轴度测量。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完成测量后,还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最终的同轴度测量结果。

一般可以采用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的导入和处理,根据测量目的和要求,对数据进行加权平均、误差分析、拟合等处理,得到同轴度的偏差情况和其它相关参数。

同轴度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

同轴度测量误差分析与处理方法

A. 同轴度测量误差分析从同轴度的定义分析不难看出, 影响同轴度的主要因素有被测元素与基准元素的圆心位置和轴线方向, 特别是轴线方向。

例如我们在基准圆柱上测量两个截面圆, 其连线作基准轴。

如图2 所示。

在被测圆柱上也测量两个截面圆, 构造一条直线, 然后计算同轴度。

假设基准上两个截面圆的距离为10mm , 基准第一截面圆与被测圆柱上第一个截面圆之间的距离为100mm , 如果基准圆柱第二截面圆的圆心位置有5μm 的测量误差, 这样, 测量轴线到达被测圆柱第一个截面圆时已偏离50μm , 此时, 即使被测轴线与基准完全同轴, 其计算结果也会有100μm 的误差。

很显然, 这种测量误差是人为的,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基准轴本身出现的偏离。

B. 处理方法这种测量误差是人为的, 造成误差的原因是基准轴本身出现了偏离。

为此, 我们采用以下方法来减小或避免测量误差, 实践证明这些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1. 改测同轴度为测直线度当被检工件较短时, 可以改测同轴度为测直线度。

因为这种情况下轴的倾斜对装配影响较小, 而轴心偏移对装配影响较小, 轴心偏移的测量实际就是测量轴心连线的直线度。

具体方法是: 分别在两个小圆柱上测几个截面圆, 然后选择这几个圆, 利用这几个圆圆心建立一条直线, 在计算这条直线的直线度。

可用该零件直线度公差值当作同轴度的公差值, 来判断零件是否合格。

这种方法工作截面越短, 效果越好。

2. 尽量增加基准截面间的距离当被检工件基准轴(孔) 相对较长时, 在测量基准元素时, 尽量加大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的距离,误差干扰比例将成正比减小。

因此, 测量时要有意识地拉开截面间的距离, 由此减小由于基准轴线偏离引起的测量误差, 若基准足够长, 同时基准与被检截面较近, 人为误差就自然消失了。

3. 建立公共轴线当基准圆柱与被测圆柱较短且距离较远时, 可以采取建立公共轴线的方法。

在基准圆柱和被测圆柱上测中截面, 其中截面连线作为公共轴线,然后分别计算基准圆柱和被测圆柱对公共轴线的同轴度, 取其最大值作为该零件的同轴度误差。

同轴度的测量方法

同轴度的测量方法

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同轴度是指两个轴线或轴孔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它直接影响着机械装置的运转精度和稳定性。

因此,正确测量同轴度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1. 对刀法。

对刀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首先,将一根精密直尺或刀片放置在被测轴上,然后将另一根直尺或刀片放置在参照轴上。

通过观察两者之间的间隙或重叠来判断两轴的同轴度。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同轴度测量。

2. 三点法。

三点法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在被测轴上选择三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测量点,再分别测量这三个点到参照轴的距离,从而判断两轴的同轴度。

这种方法相对于对刀法来说,更加精确,适用于一些对同轴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3. 对心仪法。

对心仪法是一种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同轴度测量的方法。

它通过在被测轴和参照轴上分别安装测量仪器,然后利用仪器的测量功能来获取两轴之间的同轴度数据。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适用于一些精密机械装置的同轴度测量。

4. 激光法。

激光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在被测轴和参照轴上安装激光测量仪器,利用激光的直线性和高精度来进行同轴度测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同轴度要求非常高的场合,如精密机床的同轴度测量。

总结。

在进行同轴度测量时,我们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对于不同的测量方法,我们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介绍的同轴度测量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机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及步骤

电机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及步骤

电机同轴度的测量方法及步骤1. 引言1.1 电机同轴度的重要性电机同轴度是指电机转子和定子之间的轴线相互平行的程度,是电机工作稳定性和效率的重要指标。

电机同轴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证电机运行的稳定性:如果电机的同轴度不高,转子和定子的轴线不平行,会导致电机转子运转时产生振动和噪音,影响电机的运行稳定性,甚至会缩短电机的使用寿命。

2. 提高电机的效率:良好的同轴度可以保证电机内部部件之间的紧密配合,减少机械损耗和能量损失,提高电机的转换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对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

3. 优化电机的性能:电机同轴度高意味着电机内部构件的精细加工和装配,能够使电机性能更加优化,提升电机的输出功率和运行效率,满足不同工业领域对电机性能的要求。

电机同轴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保证电机的稳定性和效率,更在于优化电机的性能和提升其竞争力,是电机生产和应用中不容忽视的关键参数。

为此,我们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来确保电机同轴度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1.2 电机同轴度的定义电机同轴度的定义是指电机轴心与其旋转部件的轴心之间的偏移程度。

同轴度是电机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直接关系到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

如果电机的同轴度不符合要求,会导致电机在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和噪音,严重影响电机的工作效率和寿命。

确保电机同轴度达到规定要求是电机生产和维护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在实际的生产和维护过程中,需要通过专门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来准确地测量电机的同轴度,以确保电机的正常运行。

通过对电机同轴度的准确测量,可以及时发现电机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复,从而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电机同轴度的测量方法是保证电机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测量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电机的同轴度,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行。

1.3 电机同轴度的影响电机同轴度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电机同轴度不仅影响到电机的运行效率和性能,还可能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和损坏。

校同轴度方法范文

校同轴度方法范文

校同轴度方法范文校正同轴度是测量一个物体的轴线与参考轴线之间的偏差的过程。

此过程通常用于机械工程和制造业中,用来确保物体的几何形状和位置的精确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校正同轴度的方法。

1.光栅法光栅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测量方法。

它利用光栅原理将激光束分成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光带,然后通过测量物体上相邻光带的间距来确定同轴度。

这种方法精度高,适用于小尺寸和高精度的物体测量。

2.三坐标测量法三坐标测量法是一种精确测量三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它通过运用三个坐标轴和测量机的转动臂来确定物体的轴线,并通过测量机上的探针来获取物体表面的坐标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尺寸和形状的物体测量,精度高,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操作技巧。

3.影像测量法影像测量法是利用相机和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同轴度测量的方法。

相机将物体的图像捕捉下来,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测量物体的尺寸和位置信息。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各种尺寸的物体测量,但精度相对较低。

4.检测仪器法检测仪器法是利用各种仪器设备对物体进行同轴度测量的方法。

常见的检测仪器包括同轴度测量仪、平行仪、百分表等。

这些仪器通过接触或非接触的方式对物体进行测量,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得同轴度的数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和材料的物体测量,但需要专门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巧。

在进行同轴度测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校准仪器: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避免错误结果的产生。

2.适当的夹持:正确夹持物体,使其保持稳定,避免在测量过程中发生移动或晃动。

3.清洁表面:确保测量物体表面的干净和光滑,避免灰尘或污染物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4.多次测量:对同一物体进行多次测量,以获取更准确的平均值,并检查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5.合适的环境:选择一个适合的环境进行测量,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总结:校正同轴度是一个关键的工艺,它对机械工程和制造业中的精度要求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选择合适的校正同轴度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测量程序和操作要求,可以保证物体的精确度和质量。

同轴度测量方法

同轴度测量方法

同轴度测量方法在工程领域中,同轴度是指一个物体或构件的各部分的几何中心轴线是否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同轴度测量是一种用来评估构件几何质量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查机械装置、电子设备、汽车零部件等各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

同轴度测量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构件在运转时能够正常工作,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1. 直线投影法直线投影法是一种简单而常用的同轴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将被测量的构件与一条已知的轴线对准,并通过测量两者之间的距离差来确定同轴度。

该方法适用于较短的构件,如螺纹轴和轴套等。

首先,将测量装置与已知的轴线对齐,并将其固定。

然后,将被测构件放在测量装置上,并调整其位置,使其与已知轴线保持平行。

最后,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或游标卡尺,测量被测构件与已知轴线之间的距离差。

2. 视觉检测法视觉检测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同轴度测量方法,适用于较长或较大的构件。

它利用光学显微镜或摄像机来观察构件表面的特征,并通过图像处理算法来测量同轴度。

在进行视觉检测之前,需要事先标记出构件表面上的一些特征点或标记点。

然后,将光学显微镜或摄像机对准这些标记点,并通过图像处理软件来计算它们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差。

最后,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可以确定构件的同轴度。

3. 激光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是一种高精度的同轴度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和科学研究领域。

它利用激光测距仪或激光干涉仪来测量构件表面的形状和位置差异,从而确定同轴度。

激光测量法的原理是通过激光束照射到被测构件上,并接收反射光信号或干涉光信号来测量构件的表面形状。

通过分析激光反射或干涉的图案,可以确定构件的中心轴线位置和形状误差,进而计算同轴度的数值。

除了上述介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同轴度测量方法,如旋转法、坐标测量法等,它们适用于不同的测量对象和测量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根据标准要求来评估构件的同轴度。

同时,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重复性,还应注意测量设备的校准和使用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 70~105
2~4
0.15
125~170
200~230 260 300~400
(4)根据径向百分表M在6点处示值的半值(=+0.14mm), 在过P点的垂直线上作点J,使PJ=+0.14mm。同理,J点表示 调整轴相对于基准轴在P点处径向位移后的轴线所通过的位 臵。
(5)通过H和J点,画出一条直线,此直线即表示调整轴轴 线在垂直平面内相对基准轴的实际位臵。
(6)由图5可知,调整轴轴线上与电机前、后底脚相对应的 J、M点分别高于基准轴的对应点Q、R点。为了使调整轴的轴 线与基准轴在一条直线上,必须在两底脚处分别减一个值等 于QM(=0.158mm)和RN(=0.209mm)值的垫片。
24.9
28.6 35.6
466.25
齿式联轴器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径 D (mm)
两轴心径向位移(mm)
两轴线倾斜度
端面间隙(mm)
170~185
220~250 290~430
0.3
0.5/1000 2~4
0.45
0.65 0.9 (1)
1.0/1000
5~7
490~590
680~780
1.2
1.5/1000
(6)由图4可知,调整轴轴线上与电机前、后底脚相对应的F 点和G点分别偏离了基准轴轴线上的对应点Q和R点。为了使调 整轴的轴线与基准轴在一条直线上,必须在两底脚处分别垫一 个值等于QF和RG值的垫片。因此,通过此图可按比例测量得QF (=0.23mm)和RG(=0.36mm)值,以制作垫片进行调整。
举例分析
已知:一水泵与电机用联轴器进行联接。用轴-径向双表 组合测量法进行同轴度校准,所测数据为:径向百分表从 0度位臵至180度位臵的测量值为 -0.36mm。轴向百分表从 0度位臵至180度位臵的测量值为-0.12mm(可见下图)。 联轴器直径a=100mm,百分表测量点至电动机上的前底脚 的距离b=40mm,前后底脚的距离c=110mm。
两轴线倾斜度
端面间隙(mm)
4.9
68.88
94.46
76.91
116.57

0.05
0.06 0.06
6.7
9.2 10.9 0.5/1000
127.78
154.33 186.5
213.02 231.49
0.1
0.12 0.14
14.3
17.8 21.5
270.08
340.8 405.22
0.16
0.2 0.25
举例分析
已知:一水泵与电机用联轴器进行联接。用双径向百分表 组合测量法进行同轴度校准,所测数据为:百分表M从0度 位臵(设臵为0)至180度位臵的测量值为+0.28mm;百分 表S从180度位臵(设臵为0)至0度位臵的测量值为 +0.16mm;两个“半联轴器”间的距离a(OP)=140mm;从 调整机器的“半联轴器”至电机前底脚的距离b=40mm;电 机两个底脚间的距离c=110mm。
同轴度的测量与调整
同轴度调整的原因
在机械工程中,常常涉及到联轴器的安装。联轴 节是联接轴与轴或轴与回转部件为一体,在传递运动 和动力过程中一起回转而不脱开的装臵。联轴节可以 补偿两轴的相对位移,直到缓冲、减振和安全防护的 作用。当同轴度误差超差后,轴的位臵不正将造成轴 承上受有附加力,从而严重地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 并加快轴承密封件的磨损,导致设备的泄漏现象出现。 除此,同轴度超差还会造成机器振动,机器噪音增加, 能量消耗增加,零件疲劳破坏等一系列不良影响。
联轴节测量的要求
联轴节有多种类型,按装配形式、性能、使用条件不 同可划分为下列几种形式
固 定 式
联 轴 节 套筒联轴节 凸缘联轴节 刚 性 联 轴 节 弹 性 联 轴 节
十字滑块联轴节
挠性爪形联轴节
铰链联轴节 齿形联轴节
可 移 式
链条联轴节
木销联轴节 轮胎联轴节
弹性套柱销联轴节
爪形弹性联轴节
现就所知的几类联轴器同轴度调整要求以下 表列出
同轴度的测量误差分析
用百分表测量,是将百分表固定在一个基 准轴上,百分表测量杆指在调整轴的表面上, 然后仅旋转基准轴而不旋转调整轴,由此根据 表上读数进行调整。其实,这种测量已经包含 了轴的跳动量,即端面跳动影响了轴在垂直与 水平方向的角度位移误差,径向跳动影响了轴 在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径向位移误差。解决的方 法是在测量时同步旋转两轴,始终在调整轴的 同一点处测量。但现场在检查测量同轴度时, 常有主体机件的半联轴节转动困难,通常只转 动另一半联轴节。所以,在此情况下就会存在 以上说的测量误差
同轴度测量时的一个重要的有效原则 :即水平方向示 值之和应与垂直方向示值之和相等,误差为0.02mm之内。 即: (a1+a3) - (a2+a4) ≤0.02;
(b1+b3) (b2+b4) ≤0.02;
同轴度找正的方法
一、轴-径向双表组合测量与校准方法 轴-径向双表组合测量法的原理是基于两轴 间的角度位移误差与径向偏移误差的测量。测 量时,用百分表架将两个百分表安装在基准轴 (S)上,以用于测量调整轴(M)的同轴度误 差(如图4所示),其中,径向百分表的测量杆 指向半联轴器(或轴)的外圆表面并垂直于轴 线,用于测量调整轴的径向位移误差值;轴向 百分表的测量杆垂直于半联轴器(或轴)的端 面(平行于轴线),用于测量调整轴的角度位 移误差值。测量时,分别在四个测量位臵(0°、 90°、180°、360°)进行测量。
b1
a1
s
θ
D
e
M
L2 L1
(b1-b3)/2 b3
调整公式:由图可知:e=(a1-a3)/2; △A=(a1-a3)/2 +(b1-b3)×L1/D (L1为前支点到百分表测量点的距离); △B=(a1-a3)/2 +(b1-b3)×(L1+L2)/D (L2为前、后支点的距离) 此公式打端面时,为内侧,外侧端面时轴向需添负 号。上面只是垂直方向的调整。
a1=0 b1=0
a2
a4
b2
b4
a3=-0.36
b3=-0.12

180°
(1)画出一条代表基准轴 (S)轴线的水平直线,并 确定画图所用的比例; (2)按比例画出百分表测 量点、电机前后底脚在基 准轴线上的投影位臵P点、 Q点和R点,使PQ=b=40mm, QR=c=110mm; (3)根据径向百分表示值 的半值(=-0.18mm),在 过P点的垂直线上作点C, 使PC=-0.18mm(正值在上, 负值在下),此点表示调 整轴相对于基准轴径向偏 移后的轴线所通过的位臵;
具体可以上图参考。
三 、三表法测同轴度
三表法是用于当轴承为滑动轴承时,为了消除轴本身在转 动过程中的窜动而产生的大偏差,故在轴向位臵上的相对 180度上用个表来打其轴向值。读数则为两表在同一位臵 读数和的一半。如:1表为:a`1、a`2、a`3、a`4; 2表为:a``1、a``2、a``3、a``4 最后轴向读数则为: a1=(a`1+a``1)/2、 a2=(a`2+a``2)/2 、 a3=(a`3+a``3)/2 、 a1=(a`4+a``4)/2 最后其调整量的求法与前相同。

百分表测量装臵有误差,影响了同轴度的测量值 如 下图所示,M1为基准轴,M2为调整轴,两轴间有一垂直方 向的径向偏移量度e(同轴度误差常是任意方向的,本例 是同轴度误差的一种特殊情况),当两轴同步旋转时,百 分表上即可得到读数。为了比较调整轴相对于基准轴的高 低,将测量杆压入时的示值规定为负,反之为正。
7~10
弹性套柱销联轴器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 径D (mm) 71 80 95 106 130 160 190 224 250 315 400 475 600 0.08 0.1 5~7 0.05 4~6 0.02/1000
0.14--0.2
两轴心径向位移 (mm)
两轴线倾斜度
端面间隙 (mm)
0.04
a3
△A
△B
θ
θ
地脚拧紧的注意事项
水平方向的调整可通过观察表来达到,力求其处 于正中水平位。调整到位后上紧螺丝时,要时刻 观察其表的变化(可将表转到水平位臵来观察), 注意上紧地脚时要按对角来进行,若表变化数值太 大,则可换其对角方向拧紧。
二、双径向百分表组合测量与校准方法
双径向百分表组合测量法的原理是基于测量调整轴在两点 处相对基准轴的径向偏移误差,从而用两点确定调整轴的 实际位臵。测量时,用百分表架将两个百分表沿径向分别 安装在两个“半联轴器”上,注意两个表要彼此位臵成 180度,即一个(M)在0度,另一个(S)在180度(如图 所示)。径向百分表S用于测量调整轴在O点处的径向偏移 量,径向百分表M用于测量调整轴在P点处的径向偏移量。 测量时,分别在四个测量位臵进行测量(百分表M在0度处 设臵为0,而百分表S在180度处设臵为0),并首先根据0 度和180度的测量值运用图解法解出调整轴的前后安装底 脚所需垫的垫片。
≤200 200~400
0.1
1~4
1/1000
0.2 0.3 1.5/1001 1.5~6 2~8
400~700
700~1350 1350~2500
0.5
0.7 2/1002
2.5~10
3~12
梅花形弹性联轴器
联轴器外形最大直 两轴心径向位移(mm) 两轴线倾斜度 径 (mm) 0.1 端面间隙 (mm)
三者间的比较
对于轴-径向双表组合法来说,双径向表组合测量法的优 点为:同轴度误差的评估变得较为简单;特别在两个“半 联轴器”分离较远时,本方法更为精确;易于以图形来显 现出调整轴轴线的位臵,画图更为简单;测量过程不会象 轴-径向双表法那样易受两个轴的轴向窜动的影响。但它 们的缺点是:两根轴必须时同旋动;在两个“半联轴器” 间距离很小时,精度稍差。三表打法则用于前述的有滑动 轴承存在的窜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