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柱图集
构造柱

(1)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2)在多层砌体房屋,底层框架及内框架砖砌体中,它的作用一般为:加强纵墙间的连接,是由于构造柱与其相邻的纵横墙以及牙搓相连接并沿墙高每隔500mm 设置2 (6 拉结筋,钢筋每边伸入墙内大于100mm。
一般施工时先砌砖墙后浇筑混凝土柱,这样能增加横墙的结合,可以提高砌体的抗剪承载能力10 % —30 % ,提高的比例幅度虽然不高但能明显约束墙体开裂,限制出现裂缝。
构造柱与圈梁的共同工作,可以把砖砌体分割包围,当砌体开裂时能迫使裂缝在所包围的范围之内,而不至于进一步扩展。
砌体虽然出现裂缝,但能限制它的错位,使其维持承载能力并能抵消振动能量而不易较早倒塌。
砌体结构作为垂直承载构件,地震时最怕出现四散错落倒地,从而使水平楼板和屋盖坠落,而构造柱则可以阻止或延缓倒塌时间、以减少损失。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又可以起到类似框架结构的作用,其作用效果非常明显。
构造柱的作用:1.砖混结构中构造柱具有保暖、支撑、抗震等重要作用.2.对于6度区及不设防的建筑物的部分构造柱可按构造要求,如果是7度区以上,需要计算确定.对于建筑物中由于洞口较大,墙体局部承压不够,需要借用构造柱的支撑作用时需要计算确定.3.PKPM建模时视情况而定,对只需要构造要求的构造柱不建,对计算确定的,建入。
二,我对构造柱的作用再说明几点,对于以上说所所说,有关构造柱起保暖、支撑的作用,我觉得是可以忽略不记的构造柱的主要作用有一下三点: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构造柱设置

框剪结构住宅楼中后砌填充墙的构造柱设置要求及依据(一)L03G323《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构造详图》P10十三、后砌填充墙的抗震构造措施1、后砌填充墙与框架柱和抗震墙的拉结按42~44页详图施工,施工时必须按设计图上隔墙位置在框架柱和抗震墙内预留拉结钢筋。
2、后砌填充墙应与梁、板底面密切结合,其构造见46页详图3。
3、后砌填充墙,当墙高大于4m时,在墙高中部或门顶处设置与柱连接的通长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系梁梁宽同墙厚,梁高不小于120mm,配筋见45页详图1,当兼过梁时,应按设计在洞口另加钢筋。
4、后砌填充墙,当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应设构造柱,构造柱应在主体完工后施工,必须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构造柱内竖向钢筋和箍筋除注明者外,均为4A12及A6@200,构造柱与墙体拉结钢筋做法见44页详图5-7。
5、后砌填充墙,当墙长大于5m时,墙顶部应于梁板拉结,分别按46页详图1、2施工。
(二)L13J3-3《加气混凝土砌块墙》P85.9.5 构造柱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堵。
5.12 填充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以及填充墙端部无承重柱、墙构件时,应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20倍墙厚且不大于4m。
5.14 当有洞口的砌块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300mm时,宜采用现浇钢筋砼构造柱。
5.15 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1m。
当洞口宽度大于2.1m时,洞口两侧应加设构造柱,洞口过梁宜于主体结构柱或构造柱整体连接。
当洞口宽度小。
、加气砌块墙当墙长≥层高的1.5倍或墙长超过6m时,应在墙长中部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当墙厚不小于180mm,墙高超过 4.0m或墙厚小于180mm,墙高超过3m时,宜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主体结构柱、承重墙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砼水平配筋带或系梁(详见36页)。
10、墙上洞口宽度不宜大于2.4m。
当洞口宽度>2.4m时洞口两侧宜加3、墙长超过5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构造柱图集

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为提高多层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规范要求应在房屋的砌体内适宜部位设置钢筋混凝土柱并与圈梁连接,共同加强建筑物的稳定性。
这种钢筋混凝土柱通常就被称为构造柱。
构造柱,主要不是承担竖向荷载的,而是抗击剪力,抗震等横向荷载的. 构造柱通常设置在楼梯间的休息平台处,纵横墙交接处,墙的转角处,墙长达到五米的中间部位要设构造柱。
近年来为提高砌体结构的承载能力或稳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墙中的构造柱已不仅仅设置在房屋墙体转角、边缘部位,而按需要设置在墙体的中间部位,圈梁必须设置成封闭状。
从施工角度讲,构造柱要与圈梁地梁、基础梁整体浇筑。
与砖墙体要在结构工程有水平拉接筋连接。
如果构造柱在建筑物、构筑物中间位置,要与分布筋做连接。
与构造柱连接处的墙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
圈梁砌体结构房屋中,在砌体内沿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的钢筋砼梁,以提高房屋空间刚度、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提高砖石砌体的抗剪、抗拉强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地震或其他较大振动荷载对房屋的破坏。
在房屋的基础上部的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梁叫基础圈梁;而在墙体上部,紧挨楼板的钢筋混凝土梁叫上圈梁。
因为圈梁是连续围合的梁所以叫做圈梁。
圈梁是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或基础顶面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封闭状的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
按要求圈梁应该在同一水平面上连续、封闭,但当圈梁被门窗洞口(如楼梯间窗口洞)阶段时,应在洞口上部设置附加圈梁进行搭接补强。
附加圈梁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两梁高差的两倍,亦不小于1000mm.4 x7 {6 ]6 I! {* i+ w! a, r' S9 i圈梁通常设置在基础墙、檐口和楼板处,其数量和位置与建筑物的高度、层数、地基状况和地震强度有关。
构造柱图集规范摘抄-江苏卢涛1升血整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P163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13.3.3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600mm设2Ø6拉筋,拉筋伸入墙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3.3.4-4条:墙长大于5m 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 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 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这与12ZG003第38页要求相同。
P164 5 楼梯间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尚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P41 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应沿竖向每隔400~500mm设拉结钢筋,其数量为每120mm墙厚不少于1根直径6mm的钢筋,或采用焊接钢筋网片,埋入长度从墙的转角或交接处算起,对实心砖墙每边不小于500mm,对多孔砖墙和砖块墙不小于700mm。
P43 第6.3.4 条填充墙与框架的连接,可根据设计要求采用脱开或不脱开方法。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填充墙与框架脱开的方法。
1 当填充墙与框架采用脱开的方法时,宜符合下列规定:1)填充墙两端与框架柱,填充墙顶面与框架梁之间留出不小于20mm的间隙。
2) 填充墙端部应设置构造柱,柱间距宜不大于20 倍墙厚且不大于4000mm ,柱宽度不小于100mm。
柱竖向钢筋不宜小于Ø10 ,箍筋宜为ØR 5 ,坚向间距不宜大于400mm。
竖向钢筋与框架梁或其挑出部分的预埋件或预留钢筋连接,绑扎接头时不小于30d ,焊接时(单面焊)不小于10d (d 为钢筋直径)。
柱顶与框架梁(板)应预留不小于15mm 的缝隙,用硅酮胶或其他弹性密封材料封缝。
当填充墙有宽度大于2100mm 的洞口时,洞口两侧应加设宽度不小于50mm 的单筋混凝土柱;3)填充墙两端宜卡入设在梁、板底及柱侧的卡口铁件内,墙侧卡口板的竖向间距不宜大于500mm,墙顶卡口板的水平间距不宜大于1500mm;4)墙体高度超过4m时宜在墙高中部调置与柱连通的水平系梁。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2009-09-30 13:28:28)转载标签:分类:结构设计健康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标准图集-(西南地区)构造柱及拉结筋对比表

6
构造柱的设置 长度
(1)未设基础QL时,构造柱延伸至室 外地面以下500mm处(2)当构造柱根 部为砼基础时,构造柱根部锚入砼基 础,构造柱纵筋锚固长度为Lae(3)当 构造柱根部有基础QL,且室外地面至 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 QL底部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00mm时, 伸入室外地面以下500mm,或与埋 构造柱根部锚入QL,构造柱纵筋锚固 深小于500mm的地QL相连。 长度为Lae(4)当构造柱根部有基础 QL,且室外地面至QL底部的距离小于 100mm,QL埋深较浅时,构造柱延伸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处
4
纵墙构造柱的 设置间距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或达到极限值 时:外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 3.9米;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 于4.2米。
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极限值时: 外纵墙开间>3.9米时,应另设加 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 宜大于4.2米。
5
女儿墙构造柱 的设置间距
屋面女儿墙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米
其他图集
建筑施工规范
(1)未设构造柱和框架柱时、填充墙只与构造柱 连接时、平柱墙及内墙与框架柱连接时,设置∮ 6@500拉结筋(2)外包墙与框架柱连接时:7-9度 外墙应设置小构造柱,小构造柱与砌体之间设置 ∮6@500拉结筋,其它砌体拉结筋为∮6@600;内 墙及非抗震、6度外墙设置∮6@600拉结筋。
序号
对比内容
序号
对比内容
多层砖房抗震结点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
框架轻质填充墙构造
7
基础部分的砌 体拉结筋设置
沿构造柱设置∮6@500拉结筋
P23、P24图:沿构造柱设置拉结 筋
序号
对比内容
多层砖房抗震结点
多层砖房抗震构造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

构造柱的设置原则构造柱的设置原则:1)应根据砌体结构体系.砌体类型.结构或构件的受力或稳定要求,以及其他功能或构造要求,在墙体中的规定部位设置现浇混凝土构造柱; 2)对于大开间荷载较大或层高较高以及层数大于等于8层的砌体结构房屋宜按下列要求设置构造柱(1)墙体的两端,(2)较大洞口的两侧,(3)房屋纵横墙交界处,(4)构造柱的间距,当按组合墙考虑构造柱受力时,或考虑构造柱提高墙体的稳定性时,其间距不宜大于4M,其他情况不宜大于墙高的1,5--2倍及6M,或按有关的规范执行,(5)构造柱应与圈梁有可靠的连接;3)下列情况宜设构造柱(1)受力或稳定性不足的小墙垛,(2)跨度较大的梁下墙体的厚度受限制时,于梁下设置,(3)墙体的高厚比较大如自承重墙或风荷载较大时,可在墙的适当部位设置构造柱,以形成带壁柱的墙体满足高厚比和承载力的要求,此时构造柱的间距不宜大于4M,构造柱沿高度横向支点的距离与此同时与构造柱截面宽度之比不宜大于30,构造柱的配筋应满足水平受力的要求.1、构造柱能够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左右,提高幅度与墙体高宽比、竖向压力和开洞情况有关;2、构造柱主要是对砌体起约束作用,使之有较高的变形能力;3、构造柱应当设置在震害较重、连接构造比较薄弱和易于应力集中的部位。
由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主要在于对墙体的约束,构造上的截面不必很大,但需与各层纵横墙的圈梁或现浇板连接,才能发挥作用。
为保证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的施工质量,构造柱需有外露面。
一般利用马牙茬外露即可国家标准图集-03G363,专门关于构造柱的图集,里面对构造柱的构造有比较详细的一些说法和画法。
关于构造柱,主要是抗震的用途,设置方法参见《砌体规范》表10.1.8和《抗震规范》7.3.1。
另外,《砌体规范》6.2.5中,“当梁跨度对240mm砖墙大于等于6米时,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这里的其他加强措施,通常的做法就是设置构造柱。
构造柱及边框设置要求

云南昆明地区填充墙构造柱及边框设置要求云南昆明8度设防,砌体填充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
(一)、填充墙构造柱及边框设置依据如下:1、根据西南图集06SG614-1“砌体填充墙结构构造”中说明第3页4.6条、4.7条、5.2.2条、5.2.3条;说明中第4页5.2.4条。
2、根据西南图集05G701(一)说明第6页5.1.2条、5.1.4条、5.1.5条;第26页8度设防大样①、②;第27页大样②、⑥。
(二)、填充墙构造柱及边框设置要求如下:1、西南图集06SG614-1中5.2.2条当砌体填充墙的墙段长度超过层高的2倍时,宜在墙内设混凝土构造柱。
2、西南图集06SG614-1中5.2.3条当砌体填充墙的墙高超过4米时,应在墙体半高处设置与混凝土墙或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3、西南图集06SG614-1中5.2.4条当砌体填充墙的墙上遇有门窗洞口时,设计人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有关规范、规程及地区规定进行设计。
4、西南图集05G701(一)中5.1.2条当墙长或相邻横墙之间的距离大于2倍墙高时,应在墙中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倍墙高;当墙长大于墙高且端部无柱时,应在墙端设置构造柱;当墙高大于4m时,应在墙中设置现浇带,现浇带间距不大于4m。
详第24~26页。
5、西南图集05G701(一)中5.1.4条对有洞口填充墙,8度、9度设防洞口宽度不大于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洞口宽度大于1.2m时,应在洞口两侧设置构造柱,详26页。
6、西南图集05G701(一)中5.1.5条抗震设防时外墙构造柱设置,在内外墙交接处和外墙转折处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倍墙高。
当端部无柱时,外墙长度不大于1m时宜在端部设置钢筋混凝土边框,大于1m时应在端部设置构造柱。
当外墙窗洞宽度﹥2.1m时,窗裙墙顶面宜设现浇带,洞口宽度﹥3m 时,窗裙墙中部还宜设置构造柱,构造柱中距不宜大于2.5m,详第37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构造柱钢筋用预算用量计算
根据03G363多层砖房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抗震节点详图分析。
(1)构造柱类型及配筋
选用原则(以粘土砖为例)
A: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的多层、7度的六层以内、8度的五层内。
B:抗震设防烈度7度的六层以上、8度的五层以上、9度的多层。
C、D、E用于横墙较少,层数和高度接近或达到规定限值时的加强中、边、角构造柱。
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0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2)构造柱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laE、搭接长度llE
(3)构造柱保护层厚度
(5)构造柱断面及配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