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防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合集下载

抽油泵结构原理简介

抽油泵结构原理简介

一、常规管式泵结构
工作 筒
活塞
游动凡尔 (出油凡尔)
固定凡尔 (进油凡尔)
(一)工作筒
作用:一是压紧衬套; 外管接箍 二是连接固定凡尔和油管。
外管
衬套
常规管式泵级别
泵级 配合间隙 适用条件 (mm)
一级泵 0.02—0.07 含砂少、粘度小的深井 二级泵 0.07—0.12 含砂不多的中深井 三级泵 0.12—0.17 含砂多、粘度大的浅井
管式泵
一.常规管式泵结构
(一)工作筒 (二)活塞 (三)凡尔
二、常规管式泵结 构原理
三、改进泵
(一)双筒式防砂卡泵
(二)反馈泵
(三)CCYB敞开直入 式抽稠泵
上柱塞
(游动)
上泵筒
(固定)
下柱塞
(固定)
下泵筒
(游动)
CCYB敞开直入式抽稠泵
上冲程:强制机械阀
关闭,泵内液体转移 入油管;
下冲程:强制机械阀
凡尔座
与凡尔球 配合完成泵的 吸液与排液。
管式泵
一.常规管式泵结构
(一)工作筒 (二)活塞 (三)凡尔
二、常规管式泵结 构原理
常规管式泵工作原理(一)
液柱压力
活塞上行,游 动凡尔关闭, 固定凡尔打开, 吸液入泵,排 液出井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沉没压力
吸液条件:沉
没压力大于泵内压 力
常规管式泵工作原理(二)
液柱压力
(5)柱塞两端带有刮砂结构,有利于防止砂卡柱塞。
管式泵
一.常规管式泵结构
(一)工作筒 (二)活塞 (三)凡尔
二、常规管式泵结 构原理
三、改进泵
(一)双筒式防砂卡泵

试析废旧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与再利用

试析废旧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与再利用

试析废旧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与再利用摘要: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石油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油田事业的发展对于工业化的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油田事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在这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提高油田事业的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文章主要分析废旧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与再利用问题,由于在开采过程中,油管杆、抽油泵的使用次数较多,更换的次数也较多,因此在油管杆以及抽油泵上的成本较高,为了提高废旧油管杆和抽油泵的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提出合理化建议,通过改进废旧油管杆以及抽油泵,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

关键词:废旧油管杆;抽油泵;修复与再利用引言油井生产随着生产时间的推移和井下环境的变化,井下采油设备,如油管杆、抽油泵长期处在井筒生产环境恶劣条件下,故障率和更换率比较高。

采油一厂主要生产单位采油作业区为治理井筒每年须更换相当数量的油管杆、抽油泵,这部分费用占整个作业区生产成本费用的3%~5%;油管维修保养程序简单,抽油杆不能修复,抽油泵报废率较高(约为20%)。

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油井生产成本。

因此,从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和再利用入手,提出废旧油管杆、抽油泵的修复与再利用的可行性建议。

1抽油泵的工作原理抽油泵是由泵筒和吸入阀门、柱塞以及出油阀等几部分组合而成的,抽油泵的运行动力主要是来自于柱塞。

当将原油传输到井下时,在柱塞的帮助下实施反复运动,原油才可以沿着输油管实现传输,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原油的提取工作中,抽油泵会反复持续上下冲程,当抽油泵在进行上冲程的时候,柱塞的下方泵筒容量就会大大的增加,压力也会随之变小,而这个时候,泵筒上下端的压力差距会逐渐拉开,吸入阀门会伴随着各种压力差距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等原油进入到泵腔之后,排除阀也会自动的打开,抽油泵泵筒的上方会保存全部的原油,再加上抽油机的反复运作,就会将原油输送到地面之上。

当抽油泵在实施下冲程的时候,泵筒的下方容量会减弱,压力反而会有所增强,吸入阀也会自动的合拢,而出油阀则自动开启,这就导致下泵腔当中的原油会渐渐进入到上泵腔当中去。

抽油机井常见井下故障判别及处理方法

抽油机井常见井下故障判别及处理方法

抽油机井常见井下故障判别及处理方法摘要:阐述了如何利用技术方法来对井下故障进行判别,同时在井下故障分析与判断过程中,还要同地面故障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井下故障的诊断准确率,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关键词:抽油机井下故障判别处理方法一、常见井下故障判别方法及处理1.1抽油泵故障(1)游动凡尔漏失。

油产量下降、示功图增载缓慢,液面上升,上电流比正常时小,下电流正常,蹩压时,上冲程压力上升缓慢。

(2)固定凡尔漏失。

油产量下降,上电流正常,下电流稍大。

抽蹩时上冲程压力上升,下冲程压力下降,压力蹩得越高,上下冲程压力变化越大,待压力升起后再将驴头停在下死点稳压,若固定凡尔漏失则稳不住压。

(3)双凡尔漏失。

量油产量下降,液面上升,增载卸载都很缓慢,图形圆滑,双凡尔漏失严重时的功图与断脱功图相类似,上电流较低,下电流稍大,严重漏失时不出油,抽蹩压力上升缓慢,严重时不升,驴头停在上、下死点都稳不住压力。

蹩压时,先停蹩压力稳定不升时再启抽蹩压,以检验泵的工况。

停蹩时要记录每分钟压力值,抽蹩时要注意上下冲程时压力变化情况。

处理方法:一般来讲,造成游动凡尔漏失,由于结蜡严重,蜡卡游动凡尔,也可能是由于凡尔球与球座磨损漏失,对于前种情况可采取长时间热洗方法处理,洗后在管柱内充满洗井液的情况下,再进行测示功图和蹩压工作以确定是否还漏失。

(4)凡尔未打开。

游动凡尔打不开:不出油,液面到井口,示功图与固定凡尔失灵差不多,载荷卸不下来。

蹩压时上冲程压力上升,下冲程压力下降,变化值基本不变。

这类井热洗时将活塞提出泵筒能洗通,放入泵筒内就洗不通,电流:上电流正常,下电流比正常时要小。

固定凡尔打不开:不出油,液面在井口,示功图不能卸载,类似于游动凡尔打不开,电流上冲程大,下冲程小(因为泵抽空产生吸力)。

对于这类井应查清是否有井下开关,若有井下开关则按井下开关失灵处理,若无井下开关采取高压热洗处理,无效后作业检泵。

(5)凡尔关不上。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发表时间:2019-06-11T11:24:36.710Z 来源:《中国电气工程学报》2019年第3期作者:王芳吕建军王洪波黎东李霞[导读] 本文对抽油泵失效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作业施工质量差,地层因素影响,固定凡尔刺漏,游动凡尔罩脱断等原因,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主要是重视作业施工质量,改善固定凡尔材质,合理调整抽油机工作参数,改进常规泵柱塞衬套副的结构,采用易排砂的泵体结构等措施,提高了抽油泵的泵效。

1.抽油泵失效原因简析1.1作业施工质量方面主要是由于现场条件和周围环境的限制,往往不能保证下井管杆的清洁。

同时由于控制成本的原因,在生产中部分老化的管杆还在继续使用,地面部分泥土、砂粒、管杆壁上的铁锈、垢、死油等沉淀到固定阀上,造成阀密封不严或堵塞阀球,在活塞上下运动时造成活塞卡在泵筒内不能正常抽油;某些泥质含量比较高的油井,在抽油过程中,出现周期性的固定阀堵塞,需多次作业更换固定阀座。

从生产现场取出来的固定阀看,大部分都沉淀有不同程度的脏东西。

1.2地层因素影响由于地层条件复杂,在引起抽油泵失效上,主要表现为地层出砂严重、产出液的高含水腐蚀性,这都不同程度的造成泵筒、柱塞、球阀的磨损腐蚀,使抽油泵失效。

1.3固定凡尔刺漏常用的抽油泵固定凡尔大都采用6Cr18Mo或9Cr18Mo耐磨不锈钢材料制成。

Cr在调制结构钢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而Mo在钢中能提高淬透性和热强性,防止回火脆性。

在热处理工艺中处理不当,将对固定凡尔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抽油泵达不到理想工况,在上冲程过程中,当泵腔未被液体完全充满时,泵腔顶部将出现低压气顶,随后在下冲程过程中,在活塞接触液体前游动阀一直处于关闭状态,直至与液体接触的瞬间液压突然升高,游动阀被打开,出现负向液击现象;而在抽油机下冲程向上冲程转换的瞬间,游动阀由打开状态转换为关闭状态,出现正向液击现象;同时在泵腔内出现低压气顶时,液体被气化,而下冲程泵阀被打开的瞬间,又出现高压状态,气化的液体又被液化,形成瞬时真空,产生气蚀现象。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

油田抽油机井示功图判断油井泵况解析摘要在油田开发的实际工作中,实测示功图作为分析深井泵工作状况的主要依据。

由于抽油泵井下工作情况较为复杂,在生产过程中,深井泵将受到制造质量,安装质量,以及砂、蜡、气、稠油和腐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所以,实测示功图的形状各不相同。

为了能正确分析和解释示功图,常常需要与理论示功图进行对比分析,而且实测示功图的解释应以理论示功图为基础。

主题词:载荷游动阀固定阀泵况1静载荷下理论示功图如图1所示,静载理论示功图绘制于以悬点位移为横坐标,悬点载荷为纵坐标的坐标系中。

在下死点A处的悬点静载荷为W1。

冲程开始后,液柱载荷W2逐渐加在活塞上,并引起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变形,液柱载荷全部回到活塞上之后,停止变形(Q=B`B)。

从B点以后悬点以不变的静载荷W1+W2上行至上死点C。

从上死点开始下行后,由于抽油杆柱和油管柱的弹性,液柱载荷W2逐渐地由活塞转移到油管上,故悬点逐渐卸载。

在D点卸载完毕,悬点以固定的静载荷W1继续下行至A点。

这样,在静载荷作用下的悬点理论示功图为平行四边形ABCD。

ABC为上冲程静载变化线。

AB为加载线,加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B点,加载完毕,变形结束,B`B=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固定阀也就开始打开而吸入液体。

BC为吸入过程,BC=S`,在此过程中游动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CDA为下冲程静载变化线。

CD为卸载线,卸载过程中,游动阀和固定阀也同时处于关闭状态。

在D点,卸载完毕,变形结束,D`D=Q,活塞与泵筒开始发生相对位移,游动阀被顶开而开始排出液体。

DA为排出过程DA=S`,排出过程中固定阀仍然处于关闭状态。

2理论示功图的分析在绘制和解释理论示功图的基础上,我们把理论示功图分成四个部分进行分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示功图的作用。

我们首先把理论示功图(图2)划分成四个部分即:A、B、C、DA表示固定凡尔,如这部分有缺失首先在固定凡尔上找原因。

抽油泵防断上凡尔罩的改进及应用

抽油泵防断上凡尔罩的改进及应用
() 5 随着 油 田开 发 的深 入 , 质 状 况 不 断恶 化 , 井 地 油 含 砂 量 大 大增 加 , 油 井 抽汲 过 程 中 , 在 油砂 随着 采 出液进
() 1泵挂加深使游动凡尔罩受力变化大 , 近几年随着 H级超高强度抽油杆的引进 , 小泵深抽工艺逐渐在油 田 推广。从抽油泵上凡尔罩断的油井情况来看 , 3 m e 2 m抽 p 油泵上凡尔罩断的油井平均泵 深为 25 m, 3m 40  ̄ 8 m抽油 P 泵上凡尔罩断的油井平均泵深 为 26m, 比以往几年 52 均 有很大的加深 。另外 由于深抽 井 中部分井供液不足 , 发 生液击 , 使柱塞 的受 力状况恶化 , 这使得抽 油泵的 出油 阀凡尔罩的薄弱点在深抽井中表现更为突出。
() 2 上凡 尔罩 壁 薄 , 尔 球 对 出 油 窗处 磨 蚀 严 重 , 凡 由 于上 凡 尔 罩要 保 证 一 定 的过 流 量 , 须 要 有 足够 的 出油 必
入凡尔罩 , 凡尔球在 冲击凡尔罩壁时 , 油砂对凡尔罩壁形 成研磨 , 磨损罩壁。部分油砂甚至进入柱塞泵筒之间 , 造 成卡泵 , 在强拉下形成 致命 失效 而断裂 。在这种情况下 发生断裂的泵筒 中会有大量的油砂 , 并且在取 出的柱塞 上会发现有偏磨 、 划伤的印迹 。
抽油泵作为主要机械采油设备 , 在油 田开发生产 中
窗部位 的壁厚是影响其机械强度的重要因素 ; 另外在抽 油泵工作时 , 内压力交替 , 泵 使柱塞 凡尔球 连续 的开启 、
占重要地位 , 随着江汉 油 田进 入高含 水采油期 , 田地 油
下情况 日趋复杂 , 生产过程 中 , 在 因抽 油泵失效 导致油 井不 出液的现象经 常出现 , 据统计 ,0 8 因抽 油泵失 20 年 效而造成躺井 的几 率 , 占整个 维护性 作业 井次 的 1 % 6 左右 , 因抽油泵柱塞上凡尔罩断裂 的占抽油泵失效 总 而 量的 3 左右 。针 对这 一现象 , 5 我们 进行 了细致 的分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抽油泵失效原因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针对抽油泵免修期短的问题,通过采取生产过程分析和现场描述相结合的办法,对油井出砂对抽油泵的机理,从管柱沉砂、抽油泵结构、油井井况和产出液介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采取了系列防砂治砂、上提油井泵挂和推广应用新型抽油泵等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出砂;抽油泵;失效;机理分析;治理措施1 抽油泵结构和正常工作条件普通抽油泵浦大致由抽油泵缸、抽气阀、活塞和排气阀四个部分组成。

在原油开采中,由于地下作业条件的特殊性,抽油泵增加了固定阀、球阀、阀座阀、盖阀等专用设备。

抽油泵的故障通常与这些部件密切相关。

首先,油井抽油泵井需要严格密封,以确保原油在操作过程中的适当吸收和排放。

其次,必须始终保持抽油泵中的全液体液体。

一旦在抽油泵中检测到气体,应立即停止机器并及时清除气体。

否则,抽油泵管可能在高压条件下破裂甚至爆炸。

第三,活塞的有效行程应尽可能长。

在有效活塞行程距离内,在相同条件下,较长的活塞行程可以增加原油的吸收和排放,降低抽油泵送抽油泵的工作频率。

最后,为了防止固定车的冲击,还需要调整反冲距离。

2影响抽油泵工作失效的主要因素及成因分析结合油井生产,定向井和侧钻的数量,以及调整、堵堵和沉降过程的不断变化,地层中因砂矿生产造成的套管损失和套管变化逐渐发生。

抽油泵的工作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

例如,盖子休息处的柱塞,柱塞上下移动,柱塞沙卡突出。

针对这些问题,原因可归纳如下:一是排油销损坏,导致部分抽油泵在工作后发生故障。

原因主要与材料质量不合格有关。

二是液体流动的流动端,螺纹和泄漏。

特别是,一些油抽油泵本身不符合标准。

在液体流动的洗涤下,螺纹损坏,或者泄漏导致工作失败。

三是解决破坏问题,特别是在开采一些高矿化和含水油井时,容易腐蚀井眼,液体流动大受冲击,导致固定淡水河谷的损失。

据统计,在抽油泵的失效分析中,修复泄漏的主要因素是固定球腐蚀和固定球刺。

抽油泵堵塞问题。

从抽油检查操作的角度来看,沙子、铁屑、橡胶皮、鳞片、砂浆等异物是造成堵塞的主要原因。

胡状油田抽油杆断脱机理的

胡状油田抽油杆断脱机理的

胡状油田抽油杆断脱机理的浅析摘要:本文通过抽油杆断脱的短寿井与长寿井的不同状况,分析、研究抽油杆断脱的发生原因,为下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预防及减少抽油杆断脱故障发生,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对油田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抽油杆断脱机理检泵周期可持续发展随着油田开采进人高含水后期,开采难度增加,机械强采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常规有杆泵采油是胡状油田胡7块唯一应用的采油方式。

抽油机井抽油杆断脱事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给油田的正常生产管理带来诸多困难,不仅使维护性措施工作量增大、原油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同时还影响原油产量,故对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为下步有杆泵井生产提供指导。

一、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1.受力负荷分析从实际杆断点分布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抽油杆断裂不是在最大拉应力下发生,而是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疲劳破坏。

如果在最大拉应力下发生破坏,那么抽油杆的断裂将主要发生在拉应力最大的上部。

但是实际情况表明,在抽油杆柱的上部、中部、下部都有断裂故障的发生。

另外,从现场实际观察发现,抽油杆呈脆性断裂,而不是塑性变形,这也是疲劳破坏的特点之一。

抽油杆在工作时承受交变载荷,在抽油杆内部产生最大应力、最小应力的不对称循环应力。

在交变负荷作用下,抽油杆往往疲劳断裂。

2.冲次分析当抽油机井冲程增大或冲次增大时,悬点最大载荷增加。

根据,悬点最大载荷与冲次成平方比关系。

从胡7块油井统计分析结果得出,4次时平均载荷为85kn、5次时平均载荷为87.7kn、5.5次时平均载荷为90kn。

3.含水与沉没度分析抽油机悬点最小载荷随沉没度的下降和含水增加而下降,含水越高沉没度越低,悬点最小载荷下降的幅度越大;当悬点最小载荷降到某一值时,悬点最小载荷随着沉没度降低和含水的上升反而增加。

低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由于气体的缓冲作用,泵内一般不会产生液击;高含水油井在低沉没度条件下运行时,抽油泵供液不足,由于泵内无气体或很少气体缓冲,柱塞在和液面接触瞬间将产生液击,从而加剧了抽油杆柱的振动,降低了抽油杆柱的轴向分布力,即降低了杆管产生偏磨的临界轴向压力,杆管易产生偏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防断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摘要:通过对2011年红岗采油厂维护作业原因统计发现,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已经成为影响油井免修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防断技术研究,势在必行。

经过多次努力,开发研制了新型抽油泵防断游动凡尔总成,解决了以往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频断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进一步推广使用的价值。

关键词:红岗采油厂抽油泵防断效果
一、开发研究防断上游动凡尔总成的必要性
1.开发研究防断上游动凡尔总成是延长油井免修期的需要
通过统计发现,每年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井次都在10井次以上,特别是小泵径的井偏多,增加了维护作业工作量,影响了油井免修期。

2.开发研究防断上游动凡尔总成是降低材料费、节约成本的需要。

油井检泵作业一次,都需要更换抽油泵及相关配件,由于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导致二次作业,额外增加了抽油泵及配件的费用,增加了成本的投入。

3.开发研究防断上游动凡尔总成是提高采油时率、提高产量的需要。

由于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需要二次作业,而每次上修,都需要一定的占井时间,少则1-2天,多则3-4天,影响了采油时率,影响了原油产量。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技术思路
通过对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的统计,分析凡尔罩断的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1 2011年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井统计
通过统计发现,2012年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14井次,占维护作业井次的2%,影响免修期12天,作业占井25.5天,影响原油产量21.25吨
1.2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原因分析
1.2.1 材质及加工工艺原因
材质为普通45#钢,凡尔罩壁薄,抗腐蚀、抗撞击、磨损性能差。

1.2.2 井况原因
1.2.2.1腐蚀
随着红岗油田的逐年开发,井况日趋恶化,腐蚀现象日益加剧,尤其是高台子油层、红75、大45、新大地区,腐蚀现象更加严重。

现有的抽油泵游动凡尔罩由于不具备防腐性能,不能满足延长油井免修期和红岗油田高效开发的需要。

1.2.2.2偏磨
由于红岗油田已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油井供液能力不足,导致液面日趋下降,迫使泵挂不断加深,偏磨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加之凡尔球反复上下撞击、磨损凡尔罩,导致凡尔罩壁变薄。

2.采取的主要对策
2.1材质的改进
材质由普通45#钢,改为美标316不锈钢材质,以提高凡尔罩的防腐性能。

2.2.2加工工艺的改进
凡尔罩壁由原来的3mm,增加到5mm,通过增加壁厚的方法,提高凡尔罩壁的抗磨损性能。

同时为了防止凡尔球开启、关闭过程中,由于凡尔球的反复上下撞击凡尔罩,导致凡尔罩磨损变薄,最终造成凡尔罩断,增加了凡尔球的挡环,避免了上述现象的发生,既延长了抽油泵上游动凡尔总成的使用寿命,又避免了二次作业,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三、现场应用试验
1.初步试验
通过跟踪统计发现,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泵,大多是∮32mm和∮38mm 的小泵径的抽油泵,因此从2012年5月份开始,在旧泵检泵过程中,对抽油泵上游动凡尔仔细检查,对上游动凡尔罩壁磨损严重,凡尔罩主体腐蚀严重的小泵径的抽油泵,选择10口典型井下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截止2012年12月31日,这10口井一直正常生产。

2.推广试验规模
鉴于2012年的应用效果,2013年我们扩大了试验规模,对上修的321口小泵径的井,全部更换新的防断凡尔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全年没再出现一口因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而返修的井,延长了油井免修期20天。

四、经济效益分析
1.提高了采油时率,增加了原油产量。

2012年下半年,减少因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维护作业井10口,减少作业占井时间20天,增加原油产量14吨。

2013年,减少因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维护作业井14口,减少作业占井时间28天,增加原油产量19.5吨。

2.延长了油井免修期,提高了检泵周期。

2012年应用10口井,提高检泵周期30天以上,延长油井免修期14天。

2013年应用321口井,减少维护性作业14井次,提高检泵周期35天,延长油井免修期20天。

3.节省了井下材料费和油井维护作业费,降低了成本。

每口井更换1套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投入120元,在相同时间内,减少二次作业,减少维护作业1标准井次,折合1.755万元作业费,少更换1台泵4000元,少更换1套双凡尔1200元,少更换1套泄油器500元,平均单井节省材料费5600元,单井降低成本2.303万元。

2012年减少二次作业10井次,降低作业成本23.03万元。

2013年减少作业作业14井次,降低作业成本32.242万元。

3.减少了作业费
结论
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防断技术的研究与试验,解决了红岗油田抽油泵上游动凡尔罩断的实际问题,小举措,大收益,建议在吉林油田内部乃至全国油田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万仁浦.采油工程手册[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2]顾崇衔.机械制造力学分析.机械设计与制造,2004,10.
[3] [美]扎巴.深井泵采油[J].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63.
[4]郭万奎,等。

油气田开发技术的研究座谈会文集[C].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19-25.
1998年毕业于吉林省石油学校地质专业,2013毕业于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工程师,现在吉林油田红岗采油厂作业科,主要从事井下作业管理及技术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