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_分子动理论分子热运动Word版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状态。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的理论。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的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是密切相关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
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固体中的微观粒子在固定的位置上做微小的振动运动;液体中的微观粒子在液体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气体中的微观粒子在气体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动理论是描述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无规则的运动的理论。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是由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物质的热性质、热传导、热膨胀等现象,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揭示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固有属性,是物质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
分子动理论认为,物质微观粒子在空间中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这种热运动是由于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和相互作用所导致的。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共同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总之,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是密切相关的,热运动是分子动理论的基础,分子动理论解释了热运动的本质。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相互印证,相互支持,共同揭示了物质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
研究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有助于揭示物质的运动规律和行为,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三章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同步习题(word版,含答案部分解析)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1.日常生活中扩散现象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扩散的是()A.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B.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C.汽车开过后,公路上尘土飞扬D.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2.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看起来呈球状,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之间存在间隙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D.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关于分子,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4.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柳絮飞扬B.荷花飘香C.落叶飘零D.烟波浩渺5.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属于现象;“冷水泡茶慢慢浓”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有关。
6.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力和力的作用。
液体和固体中的分子不容易分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力的缘故;压缩液体和固体很困难,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力的缘故。
7.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成黑色,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现象。
当红墨水分别滴入冷水和热水中时,可以看到热水变色比冷水变色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
1.将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 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2.(2018·山西中考)端午情浓,粽叶飘香。
端午节那天,小明家里弥漫着粽子的清香。
这现象表明()A.分子间存在引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慢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图甲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
图乙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液薄膜的铁丝圈。
图丙表示用手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左侧。
图丁表示这侧的肥皂液薄膜破了,棉线被拉向了另一侧。
这个实验说明了()A.分子间存在着引力B.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C.分子间有间隙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4.(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扫地时看到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运动B.粉笔在黑板上一划就留下了字迹,这不是扩散的结果C.物体难以拉伸,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没有斥力D.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间斥力增大,分子间引力也增大,斥力增大得更快5.将很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测力计下,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如图甲所示。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梳理)(解析版)

第1节 分子热运动知识点与考点解析(解析版) ★考点概览一、知识点与考点二、考点解析1.分子热运动是本章基础,也是了解物质分子运动规律的基础。
分子热运动可以从许多生活中的现象中提现出来,如扩散现象、物质三态的物理性质等。
本节主要知识点有物质的构成、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相互作用力。
考点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两个方面。
从历年中考来看,常见的是用现象解释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物质三态和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2.纵观各地中考考纲和近三年考卷来看,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分子热运动上,对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考查也不容忽视。
常见考查方式是用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对分子热运动现象进行判断等。
此内容考题不多,一般在一个题目或者和其他知识点结合组成一个题目。
本节考点在中考试卷中出现概率很高,也会延续以前的考查方式和规律,不会有很大变化。
考查思路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2)用分子热运动解释现象;(3)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现象等。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1.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隙。
分子热运动(2)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离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气体具有流动性,也容易被压缩。
液体间分子之间距离比气体小,比固体大,液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比固体小,没有固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
★考点一:分子热运动◆典例一:(2020·山东泰安)下列现象中,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分子热运动

分子热运动引言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物质内部以及物质之间以高速无规则的方式运动的现象。
分子的热运动是所有物质在宏观上呈现出的一些独特的性质和特征的基础。
本文将从分子运动的原理、特性和影响等方面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
1. 分子运动的原理分子热运动的原理可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来解释。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微小的分子组成的,分子又由更小的原子组成。
这些分子具有质量和速度,它们通过碰撞相互作用。
在没有外部作用力的情况下,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和随机的。
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由能量的分配和碰撞的影响所决定的。
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会发生弹性碰撞,能量会从一个分子传递给另一个分子,导致速度和方向的变化。
因此,分子的热运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2. 分子热运动的特性分子热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性:2.1 高速运动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速度,其速度范围从数百米/秒到数千米/秒不等,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温度。
高速运动和碰撞导致了物质的扩散和混合。
2.2 无规则运动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随机的,没有特定的方向。
由于分子之间的碰撞和运动方向的变化,物质在宏观上呈现出的性质是统计平均的,而不是具体的。
2.3 碰撞效应分子之间的碰撞是分子热运动的重要特性之一。
分子之间的碰撞会导致能量的转移和速度的变化。
碰撞效应决定了物质的热传导、扩散和与外界环境的交互等过程。
2.4 热平衡分子热运动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在物质的热平衡状态下,分子的平均能量保持不变,并且处于稳定的温度。
3. 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分子热运动对物质的性质和现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温度分子热运动的表现之一是温度。
温度是分子运动速度和能量的度量,与分子的平均动能有关。
分子热运动的速度增加会导致温度的升高,而能量的减少则会导致温度的降低。
3.2 热容量热容量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的度量。
分子的热运动与物质的热容量密切相关。
在分子热运动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与分子速度和碰撞有关。
专题7.2 分子的热运动

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一、扩散现象1.对扩散现象的认识(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产生原因:由物质分子的运动产生。
(3)发生环境:物质处于固态、液态和气态时,都能发生扩散现象。
(4)意义:证明了物质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规律: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6)应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分子的扩散在纯净的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他元素来生产半导体器件。
2.影响扩散现象明显程度的因素(1)物态①物质的扩散现象最快、最显著。
②物质的扩散现象最慢,短时间内非常不明显。
③物质的扩散现象的明显程度介于气态与固态之间。
(2)温度:在两种物质一定的前提下,扩散现象发生的明显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显著。
(3)浓度差:两种物质的浓度差越大,扩散现象越显著3.分子运动的两个特点(1)永不停息:不分季节,也不分白天和黑夜,分子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无规则:单个分子的运动无规则,但大量分子的运动又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分子由浓度大的地方向浓度小的地方运动。
二、布朗运动1.对布朗运动的认识(1)概念: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不停地做。
(2)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或气体)分子对悬浮微粒撞击的不平衡造成的。
(3)布朗运动的特点:永不停息、无规则。
(4)影响因素: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5)意义: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气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2.影响因素(1)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悬浮微粒越小,某时刻与它相撞的分子数越少,来自各方向的冲击力越不易平衡;另外微粒越小,其质量也就越小,相同冲击力下产生的加速度越大。
因此,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运动(平均)速率越大,对悬浮于其中的微粒的撞击作用也越大,产生的加速度也越大,因此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激烈。
3.实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而是固体微粒的运动。
2021年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知识训练——分子热运动(word版带答案)

2021人教版物理中考重点知识训练——分子热运动一.选择题1.关于分子,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A.红墨水在水中散开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减小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裂开的橡胶鞋可以用10l胶水将其粘起来说明分子间有引力C.进人化学实验室时闻到浓浓的氯气味说明分子是运动的D.铁块很难压缩说明分子间只存在斥力3.通常把青菜腌成咸菜至少需要几天的时间,而把青菜炒熟使它具有同样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炒菜时盐多一些,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B.炒菜时青菜分子间有空隙,盐分子容易进入青菜中C.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剧,扩散加快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下列有关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斥力B.松软的大馍用手一捏,体积会大大缩小,这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C.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D.用热水相比较冷水更容易去掉衣物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5.关于分子,你认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D.有的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有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6.如图将红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它在水中扩散开来。
这主要是()A.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导致的B.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间存在排斥力导致的C. 由于墨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D. 由于墨水分子和水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导致的二.实验探究题7..学习分子的有关知识之后,小王等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分子的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之间有没有关系?猜想①: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没有关系;猜想②: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系,并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

热运动与分子动理论热运动是物质中微观粒子的无规则运动,是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所表现出来的宏观现象。
分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热运动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这些微观粒子不断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从而导致物质的宏观性质。
一、热运动的特点热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无规则性:热运动是无规则的,微观粒子在空间中做无规则的运动,没有固定的轨迹和方向。
2. 高速度:微观粒子的热运动速度非常高,通常在几百到几千米每小时之间。
3. 高能量: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具有很高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宏观物体的热能。
4. 碰撞与交换:微观粒子在热运动中会相互碰撞,碰撞时会发生能量和动量的交换。
二、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假设分子动理论是解释物质热运动的理论基础,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假设:1. 物质是由大量微观粒子组成的,如分子、原子等。
2. 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如引力、斥力等。
3. 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是无规则的,没有固定的轨迹和方向。
4. 微观粒子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碰撞时能量和动量守恒。
5. 微观粒子的热运动速度服从麦克斯韦尔-玻尔兹曼分布。
热运动与温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分子动理论,温度是物质微观粒子热运动速度的度量,温度越高,微观粒子的热运动速度越快。
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微观粒子的热运动速度增加,从而导致物体的宏观性质发生变化,如体积膨胀、压强增加等。
四、热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热运动对物质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分子动理论,物质的性质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有关。
例如,固体的性质是由微观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和热运动共同决定的,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固体的性质越活泼。
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也与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有关,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液体和气体的性质越活泼。
五、热运动与热传导的关系热运动是热传导的基础。
根据分子动理论,热传导是由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引起的。
当物体的一部分受热时,微观粒子的热运动会导致热量从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从而实现热平衡。
大学物理第三章 分子动理论

乙
分子力的形成说明图
Epr
用分子力解释几个物理现象如物 质的三态等。
o
斥力 分子力
r0
r
引力
势能曲线
r
点评 相变与相变理论
物质的相态 固,液,气,等离子体
相变理论 相变温度 相变点 相变能 相变系数
第二节 理想气体的压强
气体对容器壁作用表现为气体的压强,此压强可以用气体动理 论加以微观解释。
本章研究内容:
1 宏观量 P,T与微观量间的统计关系.
2 微观量与微观量间的统计关系. 运用统计方法
名句赏析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内容提要
宏观量压强和温度的微观解释 物质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速率分布规律 几个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
第一节 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
一 分子运动论 1 宏观物体是由大量不停息地运动着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称 为分子热运动。如在气体内部一分子一秒遭一百万次碰撞。1827年 被英国植物学家布朗证实:布朗运动,微粒受到周围分子的碰撞的 不平衡引起的。
第二编 热 学
返回
热学是研究热现象的规律。热现象是物质中大量分子热运 动的集体表现。本篇将介绍统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气体动理论的 基本内容以及热力学的基本规律。
气体动理论或称分子物理学的系统研究源于十八世纪以后, 伯努利,罗蒙罗索夫,道耳顿等开辟了奠基性的工作。十九世纪 六十年代,麦克斯韦,克劳修斯,玻耳兹曼等人在前人的基础上, 应用统计的方法,探索物质大量分子集体性质的一般统计规律, 从而阐明了热现象的本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量子理论,对上述 经典统计理论做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
十八世纪初欧洲工业革命,尤其是蒸气机的应用,促进了热 力学的发展,建立了系统的计温学和量热学。经焦耳,迈尔,卡 诺等人系统的总结,建立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克劳修斯和开尔文 又独立的发现了热二律。形成了今天的热力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模块热学篇(高中物理)九、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内容要求说明年份试题涉及内容201020092008全国理综I·19全国理综II·14北京理综·15天津理综·14四川理综·14江苏物理·12重庆理综·16宁夏理综·31上海物理·1B上海物理·13气体压强气体的状态参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热学综合热力学定律气体、热力学定律气体、热力学定律单分子油膜法气体压强第九章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气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温度是物体的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物体的内能Ⅰ1、去掉说明。
2、由原来的八、九两个板块合为一个。
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不可能”、“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是增加的。
4、原“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三种变化、气态图象”等删掉。
5、原“能量的开发和利用”改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2007全国理综I·16全国理综Ⅱ·14北京理综·16四川理综·14上海物理·11上海物理·20天津理综·20广东物理·9广东物理·10江苏物理·1江苏物理·10重庆理综·21海南理综·六气体密度、冲量、内能做功、气体的内能控制变量法做功、气体的内能气体压强气体状态变化内能、能量守恒气体状态方程内能、功能区别分子动理论内能、热传递内能热学综合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量、能量守恒定律2006全国卷I·18全国卷II·21江苏物理·1广东物理·4、8重庆理综·16北京理综·15四川理综·19天津理综·14压强的微观解释、分子力做功气体状态变化的微观意义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定律分子热运动及压强的微观意义内能、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永动机不可能、绝对零度不可达到Ⅰ2005全国理综I·21北京理综·14天津理综·14江苏物理·4江苏物理·17气体状态变化与内能的微观解释热力学定律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阿伏加德罗常数分子与分子势能高考对本章的命题热点多集中在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分子动能和势能)】、估算分子大小和数目(分子个数、体积、质量等的计算)、单分子油膜法、内能、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温度、能量的转化和守恒等,题型多为选择题,命题特点多为本章内容的单独命题,由于去掉了理想气体的等温、等容、等压变化,气体图象问题等,少数题目可能与力学、电学等简单组合。
由于受卷面长度的控制,如果要考,热学也可能只有一个题(6分)。
结合2003年考纲修改后的情况,在复习中应重点把握以下几方面:①注重从实验和模型来建立物理图景②注重运用科学的估算和模型化的思维方略③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近年命题的热点,值得特别关注。
④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微观的方法分析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⑤关于气体压强、体积、温度间的关系是Ⅰ级要求,有可能计算气体的压强。
专题一分子动理论●考点聚焦●●网络知识结构●分子动理论热和功物体的内能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物体的内能: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热力学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气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温度、体积的关系●基础知识落实●1.分子运动论基本内容是:(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1023 mol--1,分子直径的数量级d= 1.0×10-10m 。
3.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运动,却反映了液体内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4.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等于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斥力起主要作用;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引力起主要作用。
引力和斥力都随距离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的更快。
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
5.油膜法测分子直径: d=V/S 。
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知识点二、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概念:(1)分子概念:是构成物质并保持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它可由单个原子组成,也可能由多个原子组成。
(3)在热学中由于原子(构成金属的微粒)、离子(组成化合物的微粒)、或分子(组成有机物的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2、分子体积:(1)分子模型:分子的大小计算有两种模型:① 一是球形模型,对于固体和液体,可以认为它们的分子是一个个紧挨着的球,可用306πV d =直接估算出分子体积;② 二是立方体模型,对于气体,由于分子间空隙很大,可用30V d =估算出的是一个分子所占据的体积(活动的空间).正方体的边长即为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作为分子直径数量级的估算,利用两种模型均可,但我们一般取第一种模型. (2)单分子的油膜法:① 分子直径的估测——单分子油膜法:单分子油膜法粗测分子直径的原理,类似于取一定量的小米,测出它的体积V ,然后把它平摊在桌面上,上下不重叠,一粒紧挨一粒,量出这些米粒占据桌面的面积S ,从而计算出米粒的直径SV d =. 这只是一个物理模型,事实上,分子的形状非常复杂,并不真是个小球,而且分子间存在空隙。
所以仅是一种粗略的测定.② 用单分子油膜法测得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
物理学中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有许多种,用不同的方法测出的分子大小并不完全相同,但数量级是一样的,均为10-10m 。
③ 注意:除一些有机物质的大分子外,一般分子的直径数量级为10-10m ,以后无特别说明,我们就以10-10m 作为分子直径的数量级.3、分子质量:分子质量很小,一般分子质量数量级为:10-27~10-26kg 。
4、阿伏加德罗常数:(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1摩尔(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微粒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
N A = 6.02×1023mol -1.(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① 已知物质的摩尔质量M A ,可求出分子质量AAA A N V N M m ρ==0.(V A 为摩尔体积ρ为物质的密度)分子质量数量级为10-27~10-26kg 。
② 已知物质的量(摩尔数)n ,可求出物体所含分子数N ,N = n ×N A .③ 已知物质的摩尔体积V A ,可求出分子的体积V 0,V 0 = V A /N A .分子体积的数量级为10-30m .④ 在利用上述关系式进行计算时,有些数据的数字太大(如阿伏加德罗常数),有些数据的数字又太小(如分子的直径和质量等),为了书写方便,习惯上用科学计数法写作10的乘方,如3.0×10-10m 、6.02×1023mol -1等,我们称10的乘方(10-10、1023等)为“数量级”.对于分子的大小和质量,只要粗略地了解它的数量级就可以了.【释例1】只要知道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估算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B 〗A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B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C .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D .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 【解析】 【点评】【变式】把冰分子看成球体,不计冰分子间空隙,则由冰的密度ρ= 9×102kg/m3可估算冰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B 〗A.10-8m B.10-10mC.10-12m D.10-14m【解析】【点评】知识点三、分子的热运动:1、理论基础:各种物质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1)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是物质分子的彼此迁移和物质分子运动的结果;(3)扩散的结果是使物质分布趋于均匀,分子的运动就是要打破一切不均衡性;(4)从浓度处向浓度小处扩散;(5)扩散快慢的决定因素:①扩散现象随温度的升高而日趋明显;②扩散快慢与物质本身结构性质有关:分子结构紧密、相互作用力大,扩散就慢;(6)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固体中都能发生;(7)扩散现象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8)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由间隙;(9)扩散现象具有不可逆性;(10)扩散现象的应用: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在半导体材料中掺入一些其他元素来制造各种元件等;【释例1】扩散现象说明了〖 C 〗A.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B.分子间相互排斥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D.不同分子间可相互转换【解析】【点评】【释例2】装有无色空气的广口瓶倒扣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上,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瓶气体的颜色变得均匀一致。
设环境温度不变,抽去玻璃板后两个广口瓶接触严密不漏气。
有关这个实验现象的下列说法中空气NO2不正确...的是( B ) A.该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B.该过程瓶内气体的分子平均动能不变C.该过程外界对瓶内气体不做功,瓶内气体对外界也不做功D.该实验证明扩散现象是有方向性的【解析】【点评】【释例3】观察图中的四组图片,能说明分子间有空隙的图是( )【解析】【点评】【释例4】图中展示了两个物理实验,写出它们所反映的物理原理或规律.D .墨水滴入水中C .酒精与水混合翻转 A .1cm 3水中有3.35×1022个水分子B .肥皂膜实验甲乙甲图:;乙图:。
【解析】【点评】3、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它首先是由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在1827年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微粒时发现的.(2)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大量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时,对悬浮在其中的微粒撞击作用的不平衡性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简言之:液体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是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3)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固体微粒的大小和液体的温度.固体微粒越小,液体分子对它各部分碰撞的不均匀性越明显;质量越小,它的惯性越小,越容易改变运动状态,所以运动越激烈;液体的温度越高,固体微粒周围的流体分子运动越不规则,对微粒碰撞的不均匀性越强,布朗运动越激烈.(4)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注意】(1)任何固体微粒悬浮在液体内,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做布朗运动.(2)悬浮在气体中的微粒(足够小,一般数量级在10-6m)也存在布朗运动,它是由大量气体分子撞击微粒的不平衡性所造成的,反映了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布朗运动中固体微粒的运动极不规则.实验得出的每隔一定时间微粒所处位置的连线,不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轨迹.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的区别:(1)产生的条件:①布朗运动:固体微粒(足够小)悬浮在液体中,也可在气体中;②扩散现象:两物质相互接触,在固、液、气中都可发生(2)影响快慢的因素:①布朗运动:温度的高低和微粒的大小;②扩散现象:温度的高低;(3)现象的本质:①布朗运动:固体微粒的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②扩散现象:是分子的运动;(4)共同点和不同点:①共同点:它们都证实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不同点:布朗运动永不停止,扩散现象会停止;【释例1】布朗运动是说明分子运动的重要实验事实,则布朗运动是指〖 C 〗A.液体分子的运动B.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C.固体颗粒的运动D.液体分子与固体分子的共同运动【解析】【点评】【释例2】有关布朗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E)A.布朗运动反映了大量分子的无规律运动B.布朗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分子的运动C .液体的温度越低,布朗运动越显著D.液体的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E.悬浮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F.悬浮微粒越大,布朗运动越显著【解析】【点评】【例题3】下面两种关于布朗运动的说法都是错误的,试分析它们各错在哪里.(1)大风天常常看到风沙弥漫、尘土飞扬,有时在室内也能看到漂浮在空气中尘埃的运动,这些都是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固体小颗粒的撞击引起的,固体小颗粒的体积越大,液体分子对它的撞击越多,布朗运动就越显著?【解析】(1)能在液体或气体中做布朗运动的微粒都是很小的,一般数量级在10-6m,这种微粒是肉眼看不到的,必须借助于显微镜,风天看到的灰沙尘土都是较大的颗粒;另外,它们的运动基本上属于在气流作用下的定向移动,而布朗运动是受气体分子撞击引起的无规则运动.所以,它们的运动不能称为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的确是由于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固体微粒的碰撞引起的,但只有在固体微粒很小,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不均匀才引起它做布朗运动.因此正确的说法是:固体微粒体积越小,布朗运动就越显著,如果固体微粒过大,液体分子对它的碰撞在各个方向上接近均匀的,微粒就不会做布朗运动了.【点评】对基本知识要认真理解牢固掌握,这也是高考的基本要求.生活中应多观察、多思考,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抓住物理现象的本质联系,分析实际问题,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也培养了分析能力.【释例4】(2009北京理综·13)做布朗运动实验,得到某个观测记录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