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中考考点及考查角度系统复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人教版初中毕业九年级中考物理 教材系统复习 第13讲 内能 内能的利用

考点5:热值(重点)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其质量m的 □39 比比值值,叫
定义 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
□40 焦焦每每千千克,符号是□41 JJ//kkgg

公式
q=Qm
□ 酒精的热值是3.0×107 J/kg,表示 42 11kgk的g的酒精酒完精全完燃烧全放燃
理解 出放的出热量的是热量3是.0×107 J

3.0×107 J
(1)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 □43 种种类类有关,
注意 与燃料的形状、质量、体积、是否完全燃烧等没有关系; (2)对于气体燃料来说,热值q=QV,热值单位为“J/m3”
⇨ 9.下列关于热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2 kg煤的热值大于1 kg煤的热值 B.燃料热值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 C.燃料的热值是燃料本身的特性,与其他因素无关 D.燃料燃烧不完全时热值变小
命题点 2:内能及其改变
3.(2021·北部湾 7 题 2 分)古时候人们常钻木取火,下列情境中改变内
能的方式与其相同的是
( B)
A.吃饭时,金属勺放在热汤中会烫手
B.冬天,搓手可以使手暖和
C.发烧时,冷毛巾敷额头可以降温
D.夏天,喝冷饮使人感到凉爽
4.(2021·玉林 18 题 2 分)如图甲所示,两个铅柱没有被重物拉开,说 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引 引力力;如图乙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 璃筒里放一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发现棉花燃烧起来,这说明 做做功 功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分子间存在着□10 引引力力和□11动斥斥力力
1.(2021·怀化)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桂花飘香 D.大雪纷飞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比热容(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比热容(提高)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比热容(提高)【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比热容的概念、物理意义;2、记住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3、能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生活中的现象,并能设计实验、解决简单的问题;4、会设计并进行“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不同”的实验;5、能够利用吸热、放热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要点梳理】要点一、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提出问题: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以水为例:水吸热的多少,与水的质量,水的温度升高有关,不同物质,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相同吸热是否相同呢?总结:物体吸热多少与物质的种类,物体的质量,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温馨提示: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取质量相同,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看吸热是否相同,(以加热时间的多少来看吸热的多少) 。

5、分析与论证:相同质量的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相同的;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是不同的。

6、评估、交流与合作7、分析误差的原因要点二、比热容(《比热容、热量的计算》一、比热容)单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之比,叫做物质的比热容。

符号c,单位为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

要点诠释:1、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性质(1)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的比热容与其质量、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及温度的改变无关。

(2)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比热容不同,如冰、水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2、水的比热容比较大,是4.2×103J/(㎏·℃)。

主要表现:(1)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升高(或降低)一定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多,我们用水作为冷却剂和取暖用。

(2)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一定质量的水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而自身的温度却改变不多,这一点有利于调节气候。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内能的利用》知识点总结精编1 / 4九年级物理《内 能》知识点一、分子热运动1.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组成,分子很小,直径大约是10m ;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

2.两种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表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这种无规则运动称为分子的热运动。

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扩散现象还表明:②分子间有间隙。

3.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当固(液)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液)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距很远,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斥力减小得更快。

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斥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物体都是因为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破镜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二、内能4.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单位:焦耳(J ) 【理解】①单个(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不叫内能;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

②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③同一物体,内能的大小看温度,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跟温度有关外,还跟物体质量、物态等因素有关。

5.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如图,当塞子跳起来时,瓶中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瓶内气体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内能的转移。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整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整理第十三章内能13.1 分子热运动1、扩散定义(),扩散现象说明了()且()。

2、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构成的,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分子间有(),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3、当分子间距变小时,分子间力的作用会变(),当分子间距变大时,分子间力的作用会变()。

4、通常情况下,固态物质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固定形状,()固定体积;液态物质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固定形状,()固定体积;气态物质分子间距(),分子间作用力(),()固定形状,()固定体积。

13.2 内能1、内能定义(),单位()。

2、一切物体都有()。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微观上是(),宏观表现是();(2)微观上是(),宏观表现是();(3)微观上是(),宏观表现是()。

4、改变内能的方法:()和()。

其中()实质是能量的(),()实质是能量的()。

5、热量定义(),单位()。

6、物体间要发生热传递必须存在()差。

7、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一个物体温度为零,则内能也为零()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越大()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变大()物体内能变大,温度一定升高()物体内能变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变大()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如果没有热损失,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如果没有热损失,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13.3比热容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能力的物理量。

比热容定义(),用字母()表示,单位是()。

2、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

3、水的比热容为(),其物理意义是()。

4、物体吸放热基本公式Q=(),细分公式:Q吸=();Q放=()。

5、一杯水的比热容()一桶水的比热容。

6、水结成冰后,比热容()。

第十四章内能的利用14.1 热机1、热机是将()转化为()的机器。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比热容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比热容

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知识点比热容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的知识点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关于热容的概念和应用。

热容可以理解为物质吸收热量时温度上升的能力大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热容的概念、测量和应用。

热容是描述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不同物质的热容会有所不同,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分子结构。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物质的热容来判断它们在相同吸收热量下温度变化的大小。

热容的单位是焦耳/摄氏度(J/℃)或千焦/摄氏度(kJ/℃)。

测量热容的方法有多种,但其中最常见的是利用热容定律。

热容定律给出了物体吸收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热容定律,物体的热容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得到:C = Q / ΔT其中,C表示热容,Q表示吸收的热量,ΔT表示温度变化。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吸热量和温度变化,我们可以求得其热容。

热容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热水袋。

当我们将热水倒入热水袋中时,热水被吸收,在袋子内部增加了能量。

当我们使用热水袋时,袋子会释放这部分热能,给予我们温暖的感觉。

热水袋的热容决定了它能够保持的温度和持续的时间。

除了热水袋,热容还有许多其他实际应用。

例如,热容在工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普遍。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将物体加热或冷却。

通过计算物质的热容,工程师可以确定所需的加热或冷却时间,以及所需的加热或冷却能量。

这对于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非常重要。

另一个有趣的应用是衡量物质的纯洁度。

纯度越高的物质,它的热容通常也越小。

这是因为纯度高的物质内部没有其他杂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强,因此吸收的热量相对较少。

通过测量物质的热容,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其纯度,并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除了单一物质的热容,我们还可以考虑混合物的热容。

当我们将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它们的热容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混合物的组成和比例,我们可以计算得到混合物的平均热容。

这对于研究化学反应、冷热交换等方面非常重要。

总而言之,热容是物理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 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内能》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学习目标】1、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2、掌握内能、热量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因素,改变内能的途径;3、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单位、意义及其应用;4、会利用公式计算热量。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热运动:(1)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的过程中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3、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要点诠释:1、构成物质的分子和原子都很小,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2、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能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的物态之间的物体也能发生扩散。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对外表现不同。

要点二、内能1、定义: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叫分子动能。

由于分子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有一定的作用力,因而分子具有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单位:焦耳,符号J 。

3、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体积、状态。

4、改变内能的方法:(1)热传递:热传递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低温物体内能增加,高温物体内能减少。

实质上热传递是内能在不同的物质内部转移的过程。

(2)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内能减小。

要点诠释: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个物体,它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物体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体的体积、状态、质量等因素有关。

2、热量: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九年级全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九年级全册物理各个章节的重难点



章:



第一节:磁现象 磁场
1、磁性、磁体的定义和分类
2、磁极的种类及相互作用
3、磁化
4、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5、磁场的方向、磁感线的画法
对磁感线的理解
第二节:电生磁
1、奥斯特实验
2、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3、安培定则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的运用
第三节:电磁铁 电磁继电器
1、电磁铁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
第三节: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伏安法测电功率的原理:P=UI
2、实验的器材、电路图、操作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
3、用电能表和秒表测电功率:p=w/t
第四节:焦耳定律
1、电流的热效应:电能生热
2、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I,R,t
3、焦耳定律Q=I2RT
4、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焦耳定律的各种变形式
对交流电的理解(非中考重点)




章:





第一节:现代顺风耳——电话
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信号传播过程
第二节:电磁波的海洋
1、电磁波的产生
2、电磁波的传播
3、电磁波的分类及其应用
第三节: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
1、了解无线电广播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2、了解电视的发射和接收
2、利用比热容的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现象
3、热量的计算
对比热容的理解



章:





第一节:热机
1、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总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总复习应背知识点热和能1.分子运动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那么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内能也称热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Q9.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也称比热〕。

〔物理意义就类似这样答复〕。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容是:3kg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c=4.2×10J/〔kg·℃〕,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3 4.2×10J。

11.热量的计算:〔1〕Q吸=〔t-t0〕=△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cm cm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即末温。

122〕Q放=cm〔t0-t〕=cm△t降133〕Q吸=Q放〔也叫热平衡方程。

如果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在不计热损失时才能14使用〕15.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中考考点及考查角度系统复习
责任学校:十街中学责任教师:冯苑飞
一、考点分析
《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作为热学中的一个专题是中考试题中必考的部分,其分值达到15%;本专题作为热学的首要专题,其掌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期力热学综合计算能力的提升,本专题在带领学生回忆总结知识点的同时,一起体验相应知识点在中考试题中的应用;从基础上教会学生将简单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和中考中,带领学生亲身体验中考的奥妙。

二、复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扩散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的关系;
(3)了解热量的概念及单位;
(4)了解物体的比热容的概念,会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5)能进行关于物体吸热、放热的简单计算;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将枯燥物理知识点学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中考试题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2)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社会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比热容的概念;
难点:热量、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课题引入,明确目标(3分钟)
警犬破案过程的视频。

观察视频,思考警犬为
什么能够破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了解警犬破案的过程中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扩散的实际应用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15分钟)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知识点填空考点二
内能及热量知识点填空考点三
比热容知识点填空完成相应知识点填空回忆知识点,加强巩
固学生对知识点的
记忆
三、合作探究、总结升华(10—20分钟)考点一
分子动理论相应例题讲解;
拓展扩散现象发生在固、液、气体中,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例1】〈2015·扬州〉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走进花园闻到花香
B.放入水中的糖使水变甜
C.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
D.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
通过例题中关于分子动理论的理解来加强学生们对转化法的理解和掌握。

考点二
1.拓展知识“温度、内能及热量的区别与联系”的理解与掌握;
强调热量是过程量而非状态量,在描述热量时,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是释放或吸收多少热量;
2.例题讲解中进一步强调温度、内能及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例2】〈2016·无锡〉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3.内能的改变方式及相应例题讲解。

【例3】〈2015·北京〉在下列实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用热水袋暖手,手的温度升高B.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的温度降低
C.在炉子上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D.用手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铁丝的温度升高根据所填知识点思考相
应例题怎么做,在老师
讲解后再思考自己在哪
些地方并没有完全的理
解掌握。

学生在回忆完知识
点后,教师趁热打铁
给出相应的例题来
检验学生对知识点
的掌握程度。

关于同种物质比热容理解的例题讲解 考查角度一:对比热容的理解
考查角度二:有关比热容的应用及计算 【例4】由Q =cm (t -t 0)得 ,
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
B .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C .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
D .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
四、当堂检测、清理过关(7-10分钟) 近年来各考点涉及到的相应中考试题练习(举一反三练习) 考点一 1.〈 2016·无锡〉在一杯水中滴入红墨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整杯水变红,
此现象说明分子在________________,将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压紧后, 即使在铅块下面挂了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如图所示),说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2.〈 2016·云南〉起重机工作时,钢丝绳末端被拉断,是因为组成钢丝绳的物质分子间存在_____;空气流动会形成风,这_________(选填“属于”或 “不属于”)扩散现象
3.〈2016·淄博〉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B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
C .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降低
D .冰水混合物吸热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独立完成相应的举一反三练习试题
学生根据知识点和例题来加强理解
()
0Q
c m t t =-
3-1.〈2015·烟台〉如图所示,“钻木”
能“取火”,说明______可以改变物体
的内能;“烤火”能“取暖”,说明
___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这两种
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________
3-2.〈 2014.云南〉在医院等公共场
所设有“禁止吸烟”的标志,这是因为

公共场所“一人吸烟,多人被动吸烟”,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组成物质的分子
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__。

冬天手
冷时,我们用搓手的方式使手变暖和
这是采用________的方式来增加手的
内能。

考点三
〈 2014.云南〉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
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
水的()
A、体积变小
B、内能变大
C、密度变大
D、比热容变小
板书设计
知识框架形式展示本节课知识内容
清晰明了,条理清楚
教学反思:
在中考考试大纲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

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如下思想:首先,全体性。

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自主性。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实践性。

提供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小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必能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