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合集下载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文言文朗读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1、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至于”等。

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需要查这些关联词语的含义)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有些表议论、推断、反问等语气的句子,若前面有\'夫\'\'盖\'\'其\'等词领起,朗读的时候,在这些词后应稍加停顿。

如:(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岳阳楼记»(2)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加强反问语气)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

(“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

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曹刿论战》)2、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稍加停顿。

例:(1)忘∕路之远近(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面应稍加停顿。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出师表》)4、状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停顿A、除了名词做状语外,一般情况状语与中心语之间要用停顿永之人/争/奔走焉。

"争"是"奔走"的状语,应该分开读。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的节奏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时,需要注意一些停顿的位置,以使语意更加清晰明确。

首先,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宾语之间要作停顿。

比如,“余闻而愈悲”、“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其一犬坐于前”
等等。

其次,句首关联词后面也需要停顿。

例如,“故为之说”、“虽鸡狗不得宁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等等。

句首发语词也需要停顿,这些发语词通常是虚词,如“至”、“若”、“岂”等等。

例如,“若夫霪雨霏霏”、“盖大苏泛赤壁云”、“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事哉”等等。

古代的一些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变成了双音节词,需要分开读。

比如,“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可以一战”、“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等等。

在有省略成分的地方也需要停顿,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状语提前时,在其后和主语之前需要稍加停顿。

例如“今天下三分”、“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或时间性的词语,也需要在这些词语的后面加以停顿。

例如“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俄而百千人大呼”等等。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文言文经典朗读停顿方法指导1. 引言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文体,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语言特点。

在朗读文言文时,合理的停顿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美妙之处。

2. 朗读停顿方法2.1 逗号停顿逗号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它在句子中常常表示短暂的停顿。

在朗读时,当遇到逗号时,应稍作停顿,但不宜过长,以保持文句的连贯性。

2.2 顿号停顿顿号是文言文中独特的标点符号,它一般用于列举事物或并列意义的词语。

在朗读时,遇到顿号时,应稍作停顿,以凸显事物或词语的分隔和连续性。

2.3 句号停顿句号是文言文中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在朗读时,遇到句号应有较长的停顿,以示句子结束。

停顿的长度应根据句子的长短和情感表达的需要适当调整。

2.4 问号停顿问号是文言文中表示疑问句的标点符号,当读到问号时,应稍作停顿,以表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

2.5 叹号停顿叹号是文言文中表示感叹句或强调句的标点符号,当读到叹号时,应稍作停顿,并适当调整语调和音量,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2.6 语气词停顿文言文中使用丰富的语气词来表达感受和情感,如:哀哉、快哉、善哉等。

当遇到这些语气词时,应停顿并适当调整语调和音量,以凸显情感的表达。

2.7 其他停顿技巧除了标点符号和语气词的停顿外,还可以根据文句的结构和语法来进行适当的停顿。

例如,遇到长句时,可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呼吸停顿,以保持朗读的流畅和节奏感。

3. 总结合理的停顿是朗读文言文的重要技巧之一,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美感。

以上介绍的朗读停顿方法只是基础的指导,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文句的表达和情感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希望本文可以对文言文朗读者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一、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例:(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雨霏霏(3)盖|大苏|泛赤壁云二、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例:(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生日”(3)《桃花源记》中的“妻子”(4)《口技》中的“中间”例: a、而|乡邻之生|日蹙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例:(1)池|非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

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如:①其一犬坐于前。

(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原貌。

如: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而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乎”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如:①余闻之也久矣。

②洋洋乎与灏气俱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例:(1)其一|犬坐于前(2)必以|分人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八、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

如: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方法

⽂⾔⽂朗读停顿的划分⽅法⽂⾔⽂朗读停顿的划分⽅法⼀、句⾸关联词和语⽓词(如:夫、盖、若、⽽等)之后要作停顿:例:(1)⽽|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霪⾬霏霏(3)盖|⼤苏|泛⾚壁云⼆、⼏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例:(1)《⽣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于是”(2)《捕蛇者说》中的“可以”、“⽣⽇”(3)《桃花源记》中的“妻⼦” (4)《⼝技》中的“中间”例: a、⽽|乡邻之⽣|⽇蹙 b、中|间|⼒拉崩倒|之声三、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般要作停顿,谓语中⼼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例:(1)池|⾮不深也(2)以光|先帝遗德(3)余将告|于莅事者四、需要着重强调的地⽅,⼀般要停顿:例:(1)先|天下之忧|⽽忧(2)殚|其地之出五、“也”⽤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朗读时应作停顿:例:余闻之也|久六、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般要作停顿:例:(1)其⼀|⽝坐于前(2)必以|分⼈七、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例:(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美池|桑⽵|之属⼋、总领性词语后⾯要停顿。

(三)、中考题例例1、下列语句中,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A.⾃|吾⽒三世|居是乡B.⽽|乡邻|之⽣⽇蹙C.今其|室⼗⽆⼀焉D.⾮死|则徙尔(05年中考题) 分析: A句中,“⾃”是⼀个介词,明显不能独⽴,后⾯必须跟上宾语,才能表⽰⼀个确切的意思。

“⾃吾⽒三世”才是⼀个意义单位。

所以A句的划分是错的。

再看B句,“⽽”是⼀个转折连词,属虚词范畴⽆实义,因此它也不能独⽴。

再说“乡邻之⽣”是⼀个偏正词组,应看作⼀个整体,不能拆开。

C句的“今其室”也是⼀个偏正词组,表⽰⼀个相对独⽴的意义,中间不能拆开。

正确的答案只能是按意义划分的D。

例2、下列句⼦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项是( )A.⼭不|在⾼,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帘|青C.⽆丝⽵|之乱⽿,⽆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云亭(2004年中考题) 分析:A句中的“不在”是⼀个否定合成谓语,应看作⼀个意义单位,因此不能分开。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经典作品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经典作品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经典作品朗读停顿方法指导**文言文经典作品朗读停顿方法指导**1. 引言文言文经典作品的朗读停顿方法对于突出诗意和表达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档旨在为朗读者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以帮助他们在朗读文言文经典作品时掌握适当的停顿技巧。

2. 合理运用停顿朗读文言文时,合理运用停顿可以使语句更具韵律感和节奏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朗读停顿方法:2.1 逗号停顿逗号是文言文中常见的标点符号,适当的逗号停顿可以将长句分割成短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其中的意思。

逗号停顿的位置通常在句子的自然停顿处,如主语与谓语之间、修饰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等。

示例:兵者,国之大事也。

2.2 顿号停顿顿号是文言文中用于分隔词语的标点符号,它可以用来表示词语之间的关系或者突出某个词语。

在朗读中,适当的顿号停顿可以使词语更加鲜明,突出重点。

示例:学而时之,不亦说乎?2.3 句号停顿句号是文言文中表示句子结束的标点符号。

在朗读中,句号停顿通常用于结尾的句子,可以使句子更加明确有力,让读者产生停下来思考的感觉。

示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 注意停顿的时机和长度除了选择适当的停顿方式外,朗读者还应注意停顿的时机和长度。

这有助于保持朗读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3.1 语义停顿在朗读时,应根据句子的语义进行停顿,将长句分割成短句,在适当的位置停顿一下。

这样做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句子的含义。

示例:红楼风月无人管,冷涩春光带黛眉。

3.2 感情停顿在朗读经典作品时,适当的感情停顿可以让读者更好地表达作品中的情感。

停顿的时长、力度和音高可以根据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行调整。

示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 总结合理运用逗号停顿、顿号停顿和句号停顿,注意停顿的时机和长度,可以使朗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文言文经典作品。

朗读者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和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各种停顿方法,以提升朗读的效果。

> 注意:本文所提供的指导仅供参考,具体的停顿方法还需根据具体作品和个人理解进行调整。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诗词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 文言文诗词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诗词朗读停顿方法指导文言文诗词朗读停顿方法指导引言:在朗读文言文诗词时,合理的停顿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本文档旨在向读者介绍一些有效的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以提升朗读的自然流畅度和准确性。

一、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根据文言文诗词的意义和结构进行的停顿。

它帮助读者在句子或诗句之间准确划分停顿,并体现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1. 根据标点停顿:标点符号在文言文中有其明确的用法,如逗号、句号、顿号等。

读者可以根据标点符号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停顿。

2. 根据句子结构停顿:句子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线索。

读者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修饰成分的位置等进行停顿。

适当的停顿可以更好地解释句子的意义。

3. 根据诗句结构停顿:诗句通常有韵律和押韵规律。

读者可以根据诗句的押韵规律进行停顿,以保持诗句的节奏感。

二、情感停顿情感停顿是根据诗词的情感特点进行的停顿。

它帮助读者更好地表达诗词的情感,营造出恰如其分的情绪。

1. 根据语气停顿:语气是表达情感的关键。

读者可以根据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诗词的情感进行停顿,表达出不同的语气,如欢快、悲伤等。

2. 根据节奏停顿:节奏是诗词朗读的灵魂。

读者可以根据诗词的节奏感进行停顿,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诗词的韵律。

3. 根据修辞手法停顿:修辞手法是文言文诗词的常用表达方式,如比喻、夸张等。

读者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使用情况进行适当的停顿,凸显修辞效果。

三、流畅停顿流畅停顿是保持朗读流畅和连贯的停顿。

它帮助读者在不影响意义的前提下,使朗读更加自然。

1. 自然停顿:读者在朗读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然感觉进行停顿,以保持朗读的流畅性。

2. 避免过分停顿:虽然停顿在朗读中非常重要,但过分停顿会影响流畅性。

读者应避免在不必要的地方过分停顿,使朗读更加顺畅。

结论:通过合理的逻辑停顿、情感停顿和流畅停顿,读者可以更好地诠释和表达文言文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朗读停顿方法的正确应用可以提高朗读的质量和效果,使读者更好地欣赏和体验文言文诗词的美妙。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按句首独立性质的语词划分①发语词独立原则。

句首的有发语词,如盖”、失”、然”、“岂”、宜”、其”、至”、则”、且夫”、若夫”、至若”、“岂若”、得无”、至于”、诚宜”、“何尝”等发语词朗读时,应作短暂停顿,其后要划开。

女口:若夫/霍雨霏霏。

至若/春和景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其/如土石何。

至于/负者歌于途。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②句首的连词独立原则。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虽”、’而”、然”、、且”、因”、惟”、然则”、如若”、’果如”等,其后一般要划开。

女口: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鸡狗不得宁焉。

而/山不加增。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其他连词,如:且/欲于常马等/不可得。

然则/何时/而乐耶?③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如故”、是故”、则”、是以(以是)”、’于是”、’遂”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女口:故/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乃/重修岳阳楼。

④若句首出现过渡性的词语。

如或”、而或”等,其后也要停顿。

女口:而或/长烟一空。

⑤句首出现表时间、方位的词语,如,中”、方”、先”既而”、已而”、倏尔”、俄而”等词语,一般其后要停顿。

女口:已而/夕阳在山。

曩/与吾祖居者。

二、“古二今一”,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女口:可/以一战。

今齐地/方千里。

三、按句中标志词语断句。

①’也”、乎”、’之”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女口: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余闻之也/久矣。

但下句请注意,颓然/乎其间者。

(此处乎”作于”用,故不能在乎”后断。

)②然”之后一般要断开,女口:杂然/而前陈者。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满井游记》)③’则”之前一般要断开,女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四、表示目的的关联词前一般要停顿。

女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朗读停顿方法指导
1、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

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

如: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句首语气词(或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
“盖”“夫”“若夫”等,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

如: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夫/环而攻之。

3、若句首出现连词,如“若”“而”“然则”“于是”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以”“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

如连词在句子的中间,就应该在连词前面停顿。

如:
(1)若/无兴德之言。

(2)而/山不加增。

(3)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4、提前的状语,应在其后和主语间停顿。

如:
(1)俄而/百千人/大呼。

(2)中/轩敞者/为舱。

5、动词与它所带的补语之间应停顿。

如:
(1)舜/发/于畎亩之中。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6、句子成分倒置处一般要停顿。

如:
(1)作亭者/谁。

(2)何陋/之有?
以上是应该停顿的地方,下面介绍一般不能停顿的几种情况:
1、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一般不能停顿。

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2、“所字”“者字”等固定句式中间不能停顿。

如:
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介宾短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
颓然/乎其间者。

4、起舒缓语气作用、调音节作用的“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如: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否定词与其中心语之间不能停顿。

如:
(1)小惠/未偏,神/弗福也。

(2)城/非不高也。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远不止这些方法,而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
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文言文语句翻译方法指导
上传: 黄仁树更新时间:2012-2-22 16:45:44
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常见的形式有:(1)……者,……也;(2)……
者也;(3)……也。

被动句,常以“为……所……”“……于……”等形式表达。

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动宾倒装,介宾倒装,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介词,省略介词的宾语。

把文言文准确地翻译成晓畅的白话文,不仅是阅读文言文的训练,也是白话
文写作的训练,对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很有意义。

文言文翻译是各种文言知识的
综合运用,其基本要求是符合原意,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适当调整补充,使
句子顺畅;注意上下文、前后句的联系。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可采用如下方法,以使译文内容清楚易懂,符合
原文意思。

(1)留用。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器具等,
可照录,不去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译为: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

分析:原句中的“庆历”“ 滕子京”“ 巴陵郡”分别是年号、人名、地名,均可不去翻译,直接写下来。

(2)对译。

就是一对一的把文言文中的一些单音词译成双(多)音词。

如: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译为:每到刚刚放晴的日子或者结霜的早晨,树林
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

分析:这句话翻译时就采用了一对一的方法,把
单音词译成双(多)音词。

注意,这句话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即“林寒涧肃”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在翻译时要注意。

(3)换译。

就是用现代的同义词去替换相应的文言词。

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

如: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为:小恩小惠不可能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分析:“未”
换成“不可能”,“弗”换成“不会”。

(4)补充。

文言文常常会省略一些成分,在翻译时须结合上下文将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省略了主语“渔人”,翻译时就要补出来,译为:有一天,渔人乘船沿着小溪航行,竟忘了路走了多远。

(5)删除。

无实义的词可删去。

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上起标志作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

如:忘路之远近。

“近”已无实义,可删去。

(6)调位。

文言文中有些句式、词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须将其调整为白话文的习惯顺序。

如:何陋之有?翻译时须调整为“有何陋”,译为:有什么简陋?
(7)引申。

将关键词语的本义译成引申义。

如: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分析:“举大计”的本义是干大事,引申为“起义”。

(8)选用。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比较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为文言文翻译的难点,要求联系语境作恰当选择。

牢记以上方法,就能跨越障碍。

记住以下歌谣,或许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统览全篇,疏通文意。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难解句子,前后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成分。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

省略倒装,把握规律。

常见虚词,结合语境。

实词活用,结合全句。

领会语气,句子流利。

对照原文,尽量直译。

文言文实词理解方法指导
上传: 黄仁树更新时间:2012-2-22 16:54:24
文言实词包括以下几种情况: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几种情况的文言实词在平时都要多加以积累,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一方面能准确解释出加点词的意思。

(1)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方法写成另一个字,一般包括同音通假、近音通假、变音通假。

解释这类字时,要注意格式,即要采用“某”通“某”的格式来解释,否则就会扣分。

如《口技》中的“满坐寂然”中的“坐”通“座”。

(2)古今异义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一类词。

表明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这类词古今都用,但意义往往不同,是考察的重点,也是容易失分的地方。

做此题时,不能望文生义,今古意
义混淆而曲解文意。

古今异义首先表现为词义上的差别。

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义的弱化等情况。

其次表现为感情色彩的变化。

有中性词变褒义词或贬义词、褒义词变贬义词、贬义词变褒义词等情况。

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别,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平时要多加留意,加强积累,重视辨、记,不能望文生义。

(3)一词多义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有不同的含义。

掌握一词
多义,一要弄清词的本义,从而理解其引申义、比喻义等;二是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还可从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分析。

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仔细推敲分析,以确定究竟该用哪个义项。

(4)词类活用是指这个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和意义,
而活用为其他的词性和意义。

它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

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