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3-5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物理是自然科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主要研究物质、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本文将从物理3至5的知识点出发,总结重要的内容,供学生复习和学习参考。

3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1. 物质的性质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性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和颗粒运动状态。

2. 空气和水的存在介绍空气和水的存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物体的运动介绍物体的运动,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4. 电流的产生介绍电流的产生,及电池和电灯泡的原理。

5. 物质和热介绍物质的热传导、热膨胀等性质,并介绍热能的转化原理。

4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1. 光的传播介绍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反射、折射现象。

2. 声音的传播介绍声音的传播规律和声音的反射、吸收、传导等。

3. 天体的运动介绍地球、月球、太阳等天体的运动规律,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4. 水的循环介绍水的循环原理和在大气和地球上的作用。

5. 磁铁和电的联系介绍磁铁的吸引、排斥现象,及电流和磁铁的相互作用。

5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1. 电路基础介绍电路的基本元件和电流的方向、大小、电压、电阻等基本概念。

2. 物质的变化介绍物质的三态、物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等。

3. 力的作用介绍力的种类、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的作用规律。

4. 机械能介绍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等。

以上是物理3至5年级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同时也提醒学生,物理是一门需要理解和实践的学科,需要大量的实验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祝学生们在学习物理的道路上取得更上一层楼。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

物理3一5知识点总结### 物理3-5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物理3-5通常指的是高中物理的第三册和第五册教材内容,它们涵盖了物理学中的基础概念和一些进阶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简要总结:#### 第三册物理知识点1. 力学基础:-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动量保持不变。

- 能量守恒定律:系统总能量在封闭系统中保持不变。

2. 力学进阶:- 圆周运动:物体在圆周路径上的运动规律。

- 万有引力:描述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力。

- 简谐振动: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运动。

3. 流体力学:- 流体静力学:研究静止流体的力学性质。

- 伯努利定律:描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能量守恒的定律。

4. 热力学:-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在热力学过程中的应用。

-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中熵增原理。

5. 光学基础:-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行为。

- 透镜成像:透镜如何形成图像。

6. 原子物理:- 原子结构:原子的组成和基本模型。

- 核反应:原子核的变化过程。

#### 第五册物理知识点1. 电磁学基础:- 库仑定律:描述电荷之间的力。

- 电场和电势:电场力作用下的空间分布。

2. 电磁学进阶:- 电流和电阻:电流的形成和电阻的概念。

-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 电路分析: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3.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描述变化磁场产生电动势的现象。

- 楞次定律:电磁感应中电流方向的规律。

4. 交流电:-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产生和特性。

- 交流电路分析: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5. 电磁波:- 电磁波的传播:电磁波在空间中的传播特性。

- 电磁波谱: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及其应用。

6. 现代物理概念:- 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相对论简介: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物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对自然界物理现象的基本理解和分析工具。

高中物理选修3-3-3-5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高中物理选修3-3-3-5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选修3—3考点汇编一、分子动理论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单分子油膜法测量分子直径(2)1mol 任何物质含有的微粒数相同2316.0210A N mol -=⨯(3)对微观量的估算①分子的两种模型:球形和立方体(固体液体通常看成球形,空气分子占据的空间看成立方体)②利用阿伏伽德罗常数联系宏观量与微观量 a.分子质量:molA M m N =b.分子体积:mol AV v N = c.分子数量:A A A A mol mol mol molM v M vn N N N N M M V V ρρ==== 2、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布朗运动 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说明了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同时还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它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①布朗运动的三个主要特点: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②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它是由于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对固体微小颗粒各个方向撞击的不均匀性造成的。

③布朗运动间接地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扩散现象都有力地说明物体内大量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但是分子间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加大而减小得更快些,如图1中两条虚线所示。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两种力的合力又叫做分子力。

在图1图象中实线曲线表示引力和斥力的合力(即分子力)随距离变化的情况。

当两个分子间距在图象横坐标0r 距离时,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分子间作用力为零,0r 的数量级为1010-m ,相当于0r 位置叫做平衡位置。

当分子距离的数量级大于m 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了4、温度宏观上的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的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

物理3-3-5知识点整理

物理3-3-5知识点整理

选修《3-3》考点梳理考点5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 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引力 和 斥力 。

(1)分子体积:极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0-10 m 。

(2)分子力:分子力的大小与分子间距有关,当分子间距变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小 ,但 斥 力变化更快。

(3)注意:分子间距为r 0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2、阿伏加德罗常数(1)1mol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分子数均相同,其值231002.6⨯=A N mol -1,此值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2)对微观量的估算方法设一个分子体积v 0和分子质量m 0(微观量);1mol 固体或液体的摩尔体积为V 、摩尔质量M (宏观量);物质的体积为V 、质量为M 、密度为ρ。

则有:a .分子质量:m 0= M/N Ab .分子体积:v 0= V/N A (*对于气体,v 应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大小)c .分子大小:球体模型:vd =3)2(34π 36πv d =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立方体模型:3v d =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分子的数量=摩尔数×阿伏加德罗常数:A A A A N V V N V M N M V N M M n molmol mol mol =⋅==⋅=ρρ 3、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方法:要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 单分子 油膜.实验中如果算出一定体积V 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 ,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d=v/s .(2)注意: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浓度改变产生误差;待测油酸面扩散后会再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的数量级符合要求(10-10m )即可.考点52:布朗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现象不仅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同时还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有 间隙 .温度越高,扩散越 快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 剧烈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 剧烈 .注意:各方向液体分子对微粒冲力的不平衡性和无规则性引起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不是 分子 的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运动的实验事实。

物理3-5物理3-5知识点

物理3-5物理3-5知识点

物理3-5物理3-5知识点一、电磁感应1.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当磁场与导体相对运动或磁场发生变化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ε = -dΦ/dt,其中ε为感应电动势,Φ为磁通量,t为时间。

2.楞次定律: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动势的方向总是使得其产生的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的速率减小。

这个定律可以用右手定则来表示,即将右手伸直,大拇指指向磁场的方向,其他四指的弯曲方向表示感应电流的方向。

3.磁感应强度:磁感应强度B是描述磁场强度的物理量,单位是特斯拉(T)。

它的大小与磁场力线的密度有关,力线越密集,则磁感应强度越大。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发电机和电感应传感器等领域。

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使得磁场相对于线圈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和电流。

电感应传感器则是通过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来检测外界的物理量。

二、电磁波1.电磁波的特性:电磁波是由变化的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波动形式。

它具有速度快、传播方向垂直于电场和磁场的振动方向、能量传递的特点。

2.电磁谱:电磁谱是电磁波按照频率或波长划分的一种分类方式。

根据波长的大小,可以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3.光的干涉和衍射:当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后,会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

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相遇后相互加强或相互抵消的现象,常见的干涉现象有杨氏双缝干涉和牛顿环干涉。

衍射则是指光通过一个小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后形成不规则的波前传播的现象,比如菲涅尔单缝衍射和菲涅尔圆环衍射。

4.光的偏振:光波的偏振是指光波的振动方向只在一个平面上的现象。

常见的光的偏振方式有线偏振、圆偏振和椭圆偏振。

三、量子物理1.光电效应: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会发射出电子的现象。

这表明光是由具有一定能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粒子称为光子。

2.单光子干涉:单光子干涉是指只有一个光子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展现出干涉的特性。

高中物理选修3-4、3-5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3-5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4知识点总结1.波的特征量及其关系(1)波长:波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相等的两相邻质点的距离叫波长;(2)频率:波的频率由波源的振动频率决定,在任何介质中,频率保持不变;(3)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的距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波速,波速由介质本身的性质所决定(若光还和光的频率有关),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v =λ/T )2.介质中质点运动的特征:(1)每个质点都在自己平衡位置附近作振动,并不随波迁移;(2)后振动的质点振动情况总是落后于相邻的先振动的质点的振动3.波动图象(1)规定用横坐标x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结各质点位移量末端得到的曲线叫做该时刻波的图象(2)用“同侧法”判断波动图像中质点的速度方向,用作切线判断振动图像中质点的速度方向(3)在一个周期内质点沿y轴振动通过路程4A,1/4个周期不一定是A;波沿x轴匀速传播λ,1/4个周期一定是λ/44、波长、波速和频率(周期)的关系:v =△x/△t=λf=λ/ T。

5、波绕过障碍物的现象叫做波的衍射,能够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d≤λ(超声波(它是机械波非电磁波)定位原理:频率大,波长小不易衍射,直线传播性好)6、产生干涉的必要条件是:两列波源的频率必须相同,干涉区域内某点是振动最强点还是振动最弱点的充要条件:(1)最强: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即δ=nλ;(2)最弱:该点到两个波源的路程之差是半波长的奇数倍δ= ;,即。

根据以上分析,在稳定的干涉区域内,振动加强点始终加强....。

(振动加强的点还是做简谐运动,某....;振动减弱点始终减弱时刻位移可能为零)7、声波是纵波,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声波在固体中波速大于液体大于气体.现象叫多普勒效应。

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

物理3-3知识点总结

物理3-3知识点总结

物理3-3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物理 3-3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热学相关的知识。

热学虽然不像力学、电磁学那样直观,但对于理解物质的微观本质和宏观热现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对物理 3-3 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这是理解热学现象的基础。

(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1、分子的大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10^(-10)m。

可以通过油膜法来估测分子的直径。

2、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均为 602×10^23 个。

它是联系宏观量(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体积)与微观量(分子质量、分子体积)的桥梁。

(二)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它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1、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斥力大于引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较大时,引力大于斥力,表现为引力。

2、分子间的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 r₀时,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

二、物体的内能(一)内能的概念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是状态量,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等因素有关。

(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其他形式的能与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如,摩擦生热是通过做功增加物体的内能;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2、热传递:内能的转移。

热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达式为△U = Q + W 。

其中,△U 表示内能的变化量,Q 表示吸收或放出的热量,W 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或系统对外界做功。

当 Q为正,表示吸热;W 为正,表示外界对系统做功。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一)两种表述1、克劳修斯表述: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高中物理选修3-5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5重要知识点总结

选修3-5知识汇总一、动量1.动量:p =mv {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 =Ft {方向由F 决定}3.动量定理:I =Δp 或Ft =mv t –mv o {Δp:动量变化Δp =mv t –mv o ,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 前总=p 后总或p =p ’也可以是/22/112211v m v m v m v m +=+ 5.(1)弹性碰撞: 系统的动量和动能均守恒'2'1221121v m v m v m v m +=+ ① 2'222'1122221121212121v m v m v m v m +=+ ② 1211'22v m m m v +=其中:当2v =0时,为一动一静碰撞,此时 (2)非弹性碰撞:系统的动量守恒,动能有损失'2'1221121v m v m v m v m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 共v m m v m v m )(212211+=+,且动能损失最多6. 人船模型——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人和船)发生相互作用时,不受其它外力,对这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来说,动量守恒,且任一时刻的总动量均为零,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1 = MV2 (注意:几何关系) 注: (1)正碰又叫对心碰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 (4)碰撞过程(时间极短,发生碰撞的物体构成的系统)视为动量守恒,原子核衰变时动量守恒;(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 思考1:利用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是什么? 思考2:动量变化Δp 为正值,动量一定增大吗?(不一定) 思考3:两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其中一个物体的动量增大,另一个物体的动量一定减小吗?动能呢?(不一定)思考4:两个物体碰撞过程遵循的三条规律分别是什么?思考5:一动一静两个小球正碰撞,入射球和被撞球的速度范围怎样计算?思考6:有哪些模型可视为一动一静弹性碰撞?有哪些模型可视为人船模型?人船模型存在哪些特殊规律? 思考7:同样是动量守恒,碰撞,爆炸,反冲三者有何不同?(有弹簧的弹性势能或火药的化学能,或者人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情况下,总动能增大) 二、波粒二象性1、1900年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E=hv2、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1905年,爱因斯坦量解释了光电效应,提出光子说及光电效应方程3、光电效应① 每种金属都有对应的c ν和W 0,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种金属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0W h E Km -=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3-3 》考点梳理考点5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阿伏加德罗常数1.分子动理论的三个观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分子体积:极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 -10 m 。

(2)分子力:分子力的大小与分子间距有关,当分子间距变大时,斥力和引力都变小,但斥力变化更快。

(3)注意:分子间距为r 0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2、阿伏加德罗常数(1)1mol 的任何物质含有的分子数均相同,其值N 6. 02 1023molA-1 ,此值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2)对微观量的估算方法设一个分子体积v0 和分子质量m0(微观量);1mol 固体或液体的摩尔体积为V、摩尔质量M(宏观量);物质的体积为V、质量为M、密度为ρ。

则有:a.分子质量:m0= M/N Ab.分子体积:v0= V/N A (* 对于气体,v 应为每个气体分子所占据的空间大小)c.分子大小:球体模型: d v43( )3 23 6vd (固体、液体一般用此模型)立方体模型: d 3 v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 d 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分子的数量=摩尔数×阿伏加德罗常数:n MMmolV M VN A N N NA A AM V Vmol mol mol3、实验: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1)方法:要使油酸在水面上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实验中如果算出一定体积V 的油酸在水面上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S,即可算出油酸分子的大小d=v/s .(2)注意:油酸酒精溶液配制后,不要长时间放置,以免浓度改变产生误差;待测油酸面扩散后会再收缩,要在稳定后再画轮廓;实验只要求估算分子大小,实验结果的数量级符合要求(10-10 m)即可.考点52:布朗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能够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扩散现象不仅说明物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同时还说明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隙.温度越高,扩散越快.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注意:各方向液体分子对微粒冲力的不平衡性和无规则性引起布朗运动,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它反映了液体分子的运动是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的.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验事实。

3、热运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简称热运动,温度越高,这种运动越剧烈.考点53:分子热运动速率的统计分布规律1、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1)气体分子间距大约是分子直径的10 倍,气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不计.(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表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统计分布规律.(3)温度一定时,某种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是确定的,速率的平均值也是确定的,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增大,但不是每个分子的速率都增大.2、各速率区间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与分子速率的关系图.1考点54:温度和内能1、温度:宏观上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温度是物体大量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度的数量关系:T t 273.15K2、内能:(1)分子平均动能: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平均动能越大,温度相同的任何物体其平均动能相同. (平均速率不一定相同)注意:物体中分子热运动的速率大小不一,所以各个分子的动能有大有小,而且在不断改变.在热现象的研究中,我们关心的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分子整体表现出来的热学性质,即分子的平均动能.(2)分子势能:由相互作用的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叫分子势能.分子势能大小的决定因素:a.微观上:决定于分子间的间距和分子排列情况.分子势能变化与分子间距离变化有关当r >r 0 时,分子力为引力,当r 增大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r <r 0 时,分子力为斥力,当r 减小时,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r =r 0 时,分子势能最小.b.宏观上:分子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体积有关.(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由物质的量、物体的温度、物体的体积等因素决定。

注意: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内能是由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单独分析几个分子的内能没有意义;机械能是物体作机械运动和物体形变决定的能量,物体可同时具有内能和机械能. 两种能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体机械能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永远不会为零.考点55: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1、产生的原因由于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而碰撞器壁,形成对器壁各处均匀、持续的压力,作用在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气体的压强.2、决定因素(1) 宏观上:决定于气体的温度和体积.(2) 微观上:决定于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分子的密集程度.考点56: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的微观结构1、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在外观上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有确定的熔点,一些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非晶体在外观上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没有确定的熔点,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同性.(2)注意:同种物质也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态出现,也就是说,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例如,天然水晶是晶体,而熔化以后再凝结的水晶(即石英玻璃)就是非晶体.几乎所有的材料都能成为非晶体,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晶体.2、单晶体和多晶体:如果一个物体就是一个完整的晶体,例如雪花、食盐小颗粒等.这样的晶体就叫做单晶体.单晶体是科学技术上的重要原材料,例如,制造各种晶体管就要用纯度很高的单晶硅或单晶锗。

如果整个物体是由许多杂乱无章地排列着的小晶体组成的,这样的物体就叫做多晶体.由许多食盐单晶体粘在一起而成大块的食盐,就是多晶体.我们平常见到的各种金属材料,也是多晶体.多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也不显示各向异性,但是同单晶体一样,仍有确定的熔点.组成物质的微粒的排列方式不同,是导致晶体和非晶体不同性质的主要原因。

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食盐等。

考点57:液晶性质:(1)流动性;(2)各向异性(3)分子排列特点:从某个方向上看液晶分子排列整齐,从另一个方向看液晶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4)液晶的物理性质很容易在外界的影响(如电场、压力、光照、温度)下发生改变.2考点58:液体的表面张力1、表面张力的产生及作用:当表面层里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稀疏时,分子间距要比液体内部大,表面层里的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使液体表面各部分之间相互吸引而产生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面具有缩小的趋势。

2、方向:表面张力跟液面相切,跟这部分液面的分界线垂直.考点59:气体实验定律①玻意耳定律pV C (C 为常量)→等温变化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是一定的,在这种情况下,体积减少时,分子的密集程度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图象表达:p 1 V②查理定律:pTC(C 为常量)→等容变化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保持不变时,分子的密集程度保持不变,在这种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气体的压强就增大。

适用条件:温度不太低,压强不太大图象表达:p V③盖吕萨克定律:VTC(C 为常量)→等压变化微观解释: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只有气体的体积同时增大,使分子的密集程度减少,才能保持压强不变适用条件:压强不太大,温度不太低图象表达:V T考点60:理想气体:1、从宏观上看,理想气体就是严格遵循三个气体实验定律的气体,实验表明在常温常压下实际气体可以看作是理想气体;从微观角度看,理想气体分子自身的线度与分子间距离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除碰撞瞬间之外,分子间的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分子之间、分子与器壁之间的碰撞是弹性碰撞. 2、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不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与体积无关.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VPV P V 或 C1 12 2TT T1 2考点6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 .符号W Q u+ 外界对系统做功系统从外界吸热系统内能增加- 系统对外界做功系统向外界放热系统内能减少考点62:饱和汽未饱和汽饱和气压相对湿度P 1、饱和汽和未饱和汽:与液体处于动态平衡的蒸汽称为饱和汽。

2、饱和气压:未饱和汽气压越小,越容易蒸发。

右图是饱和气压与摄氏温度的关系图( 温度越高,饱和气压越大)3 t/0C 0C3、相对湿度和绝对温度(1)绝对湿度: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压强,称为空气的绝对湿度(2)相对湿度=水蒸气的实际压强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考点63:能源与可持续发展1、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都是能量守恒定律的具体体现。

2、能量耗散:系统的内能流散到周围环境中,没有办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加以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耗散。

选修《3-5 》考点梳理考点77:动量动量守恒定律1.冲量物体所受外力和外力作用时间的乘积;矢量;过程量;I=Ft ;单位是N·s。

2.动量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矢量;状态量;p=mv;单位是kg ·m/s;1kg ·m/s=1 N ·s。

3.动量定理合外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I=mv 末-mv 初4.动量守恒定律(1)内容: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之和为零,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动量守恒定律。

(2)适用条件: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不是系统内每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为零,更不能认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3)近似适用条件:系统内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远大于它所受的外力(如碰撞、爆炸)。

如果系统在某一方向上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则系统在该方向上动量守恒.考点78: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1.碰撞动量是否守恒机械能是否守恒弹性碰撞守恒守恒非完全弹性碰撞守恒有损失完全非弹性碰撞守恒损失最大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完粘在一起,速度相同2、爆炸现象的特点(1) 动量守恒:由于爆炸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爆炸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远远大于系统受到的_外力,所以在爆炸过程中,系统的总动量_守恒.(2) 动能增加:在爆炸过程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量( 如化学能) 转化为动能3.反冲现象:静止的物体的不同部分在内力作用下向___相反___方向运动.反冲运动中,相互作用力一般较大,通常可以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处理相关的运动过程.反冲运动中,由于有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系统的总动能_增加_.考点79: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撞了回来.2.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所有正电荷和几乎所有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绕核旋转.4考点80:氢原子光谱原子的能级1、氢原子光谱(1)线状谱、连续谱、吸收谱的产生线状谱:由稀薄气体或金属蒸气所发出的光谱为线状光谱,不同元素的谱线不同,又称为原子的特征谱线.连续谱:由炽热固体、液体及高压气体发光所发射的光谱均为连续光谱.吸收谱:连续光谱中某波长的光波被吸收后出现的暗线.太阳光谱就是典型的吸收光谱.(2)光谱分析:利用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且灵敏度很高.在发现和鉴别化学元素上有着重大的意义.2、玻尔原子模型(1) 轨道假设:原子中的电子在库仑引力的作用下,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电子绕核运动的可能轨道是不连续的.(2) 定态假设: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处于不同的状态,因而具有不同的能量,即原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这些具有确定能量的稳定状态称为定态,在各个定态中,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3) 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能量状态向另一个能量状态跃迁时要吸收或放出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等于两个状态的能量差,即hν=E2-E12.能级:在玻尔理论中,原子各个可能状态的能量值叫能级.3.基态和激发态:原子能量. 最低的状态叫基态,其他能量( 相对于基态) 较高的状态叫激发态.4.量子数:现代物理学认为原子的可能状态是不连续的,各状态可用正整数1,2,3 ,⋯表示,叫做量子数,一般用n 表示.5.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2(1) 氢原子半径公式r n=n r 1(n =1,2,3 ,⋯)1(2) 氢原子能级公式E n=2E1( n=1,2,3 ,⋯)E1 为氢原子基态的能量值,E1=-13.6 eV.n6.原子跃迁只发出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一群处于n=k 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或较低激发态跃迁时,可能产生的光谱线条数N=C K 电离2=k(k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