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事迹

合集下载

第六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事迹简介

第六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事迹简介

附件:“第六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为序)1. 王强王强,男,1980年7月生,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该同志一直从事农牧业机械装备的科研设计和项目管理工作。

主要完成以下成果:(1)作为第一完成人完成了“9ZQ-2.O型牧草种子收获机”研制,主要负责该成果的总体方案设计、试制和试验等工作,经鉴定该成果国内领先水平。

(2)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牧草湿法收获工艺及关键装备开发与试验研究”,主要负责“太阳能草捆干燥设备”项目的设计、试制、试验工作,参与制定行业标准《JB/T11919-2014 太阳能草捆干燥成套设备》。

经鉴定该成果中的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3)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自走式灌木平茬技术装备的研究与开发”研制,主要完成了“9GZ-0.5/1.0型自走式灌木平茬机”设计、试制、技术文件编制、售后服务和优化改进工作,参与制定行业标准《JB/T11917-2014多功能自走式灌木平茬机》,该机属原创机型,是我国特有机型。

该成果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技技术奖二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二等奖。

还主持设计了4UL-2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参与设计9YFG/9YJS-2.2型系列秸秆打捆机、9YG-1.2型圆草捆打捆机、9GBXQ-3.0旋转式切割压扁机机等设备。

获省部级奖励4项,参与编写专著1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项,授权专利14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发表论文11篇。

2. 王在满王在满,男,1979年6月生,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中共党员。

一直从事农业机械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稻精量穴直播技术与机具”,长期工作在科研、生产和推广第一线,思想积极上进,科学态度严谨。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取得多项创新成果,推广转化和应用成效显著,成果评价结论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荣获了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排名第2),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从玉米地到大会堂——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一线农民代表郭玉富

从玉米地到大会堂——记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一线农民代表郭玉富

茬 鞭 式 切 碎 灭 茬 发 明专 利2 。 项
RDS FOR SCf ENCE AND TECHNOL OGY
郭玉富在田问育苗
2009年 度 的 全 国 科 技 奖 励 大 会 堂 的 升 华 和 转 变 。
是 整 个 农 业农 机化 “ 木 桶 ”中最 大
并 任 中 国 农 业 机 国家星 火计划 : 2 0— 0 3 0 12 0年主持研 械 化 学 会 加 工 分 发 的 “ Yw — 全 幅 不对 行玉 米 收 4 Q” 会 委 员, 中国农 业 获技 术 . 鉴 定 为 “ 米收 获技 术 上 被 玉
技 术 协 会 农 业 装 的重大突破” 荣获天津市科技 进步 ,
而 阅和 表 彰 , 玉 富完 成 了从 玉 米 地 到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的 重 要 技 术 瓶 颈 , 且 厂家 , 所 研发 、生产 的 “ 郭 他 富源 ”牌
2 l 3 总第1 9 O o. 2期

人物 I iu e g r F
之 余 , 想到 了 “ 他 实现 农业 机械化 ”,
想 自己 “ 推一下 ” 助 。在建 筑 行业 时候 的 郭玉 富给 农机修 造厂 盖过 厂 房 , 与 农机 技 术人 员有 过接 触 ; 农村 建过 给
大 棚 , 对 保 温 、 光 , 应 作 物 生长 并 采 适
等种 植 技术 产 生了兴 趣 。这些 都成 为 他 后 来进 入 农机领 域 的铺 路石 。郭玉
“ 机专 家 ”郭玉 富专 门从事 农
00 笑容 在 那 一瞬 间定 格 。 玉 米 地 里 穿 规 则行 距种植 形 式而无 法作业 。2 0 米联合 收获机研发、 产和经销 工作 在 生 他 率领 的天 津 富康农 业 开发有 限公 l ' b麦机 收 率 已经 达 到 7 %, - 4 玉 从一个 名不见 经 传 的小 公司发 展 成 获 机 的 农 民 , 天 作 为 “ 线 农 民 ” 而 此 B; 今 一 代 表, 带着自己的科 研成果 接受 国家 的检 米机 械 化收 获难 已经 成 为制 约 整个农 全 国 农 机 界 所 闻 名 的 玉 米 收 获 机 生

吴伯萧简介

吴伯萧简介

吴伯萧简介吴伯萧同志一生鞠躬尽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奉献。

更可贵的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勤奋笔耕,以其精美的散文作品丰富了我国的文学宝库。

他自己曾说:“在文艺战线上我只是一个民兵,写作业余进行,不脱产。

”事实正是如此,在繁忙的教育工作之余,他撰写了大量的充满革命激情的散文,并翻译过海涅的诗《波罗的海》,成为我国当代有突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散文作家。

正如他的战友、文艺工作者张志民同志所说:“他的文章质朴、味厚,他把浓郁的感情揉进朴素的文字里,从不使用华美的辞藻,从不多加一点可有可无的装饰,那简洁的语言,淡雅的表达,象一位身穿土布衣裤、家做布鞋的村姑,她脸上没有脂粉,但那种自然的美,那种天然的健康,比艳丽的浓妆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在几十年革命征程中,吴伯萧始终保持着党的优良传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人民有着朴素深厚的感情。

无论是当革命顺利或受挫折时,还是个人愉快或苦恼时,都以党的事业为重,乐观向上,充满信心。

十年动乱期间,他被批斗下放工厂,没处交党费,就自己作了一个红布口袋,每月按时把党费放在里面,把向党的汇报写在小本子上。

吴伯萧人如其文,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

他身居高位而不谋私利,在北京工作多年,一直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经常和普通百姓一样,上下班挤公共汽车,他秉性耿直,对人诚恳,从不计较个人恩怨。

临终时他对子女们说:“我死后不要给人民添任何麻烦,不通知亲友,不举行任何仪式,希望把骨灰撒在家乡的泰山。

”吴伯萧同志作为一个有高尚情操、一身正气的文化名人,给我们留下了永恒的纪念以及珍贵的回忆。

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1906年3月13日生于山东省莱芜市吴花园村,1982年8月10日病逝于北京。

吴伯萧从小因受家庭熏陶,又加之天资聪明,十四岁便考入曲阜师范。

1924年毕业后,在孔府任孔子七十三代孙孔德成的英语教师。

1925年,因不满封建婚姻,婚后三天即离家出走,暑期考入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

农机推广优秀个人主要事迹

农机推广优秀个人主要事迹

农机推广优秀个人主要事迹以农机推广优秀个人主要事迹为题,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农村的现状。

农村经济在过去几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这些变化是短时间内发生的,但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

然而,仍有许多农村地区的农民并没有享受到这些变化带来的好处,而且他们的生活和经济状况仍然相当困难。

因此,推广农机具成为了当下非常重要的任务,这也是许多农民和农业专家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上,有一位优秀的农业专家,他的名字叫张先生。

张先生是一位专业的农机具推广专家,他在他所在的村庄和周围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广泛的农机宣传和推广,使许多农民受益。

张先生的农机具宣传工作得到了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张先生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向农民宣传和推广农机具的使用。

他通过组织一系列农机具培训班,向农民传授农机具的使用技能。

他还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传递农机具的好处和使用方法,如小型农机具的节能环保、提高劳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等。

同时,他也与当地的农机具生产厂家合作,为农民提供更优质、更实用的农机具产品和服务。

张先生的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因为他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推广农机具,更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他的工作使得农民们通过使用农机具,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同时,农机具的使用也减轻了农民的体力劳动,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舒适。

在推广农机具的过程中,张先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

例如,一些农民因为经济原因无法购买农机具,另一些农民则因为不熟悉农机具的使用方法而感到困惑。

针对这些问题,张先生采用了多种方式解决,如向政府申请补贴,提供农机具租赁服务,加强农机具培训等。

通过这些努力,张先生不仅解决了农民的实际问题,也提高了农民对农机具的认识和使用意识。

张先生的工作为农机具推广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许多农民,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和经济状况。

我们应该学习张先生的精神和工作方式,积极推广农机具的使用,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的福利做出更大的贡献。

先进人物材料(事例)

先进人物材料(事例)

苑严伟,男,1980年生人,中共党员,现任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大学博士后。

主持或参与国家"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各类科研课题10余项。

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登记软件著作权6项,参编专著1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EI 收录10篇。

获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青年优秀论文奖1项,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进步贰等奖1项。

2011年1月获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第六届五佳青年称号。

“农机发展旗帜上有我的风采”——记机电技术应用研究所副所长苑严伟2月3日,农历大年初一,中国农机院新办公楼A302室。

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似乎与他毫不相关,伴随着有节奏的键盘敲打声,《中国农机院机电所—红星农场精准农业示范区合作方案细则》在计算机屏幕上缓缓呈现。

他叫苑严伟,中国农机院机电所所长助理,精准农业智能装备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士后。

2010年获中国农机院第六届“五佳青年”称号。

“年后就要春播了,合作细则必须做出来,还要完成现有农业机械的改造,为春播做准备。

”苑严伟说。

自从2003年来院里,他先后做过软件开发、电路设计、国家课题申报、课题实施方案制定、产品开发等工作,不是在实验室搞研发,就是在田间做实验,或者在出差的路上,与其他部门、单位洽谈合作也是他的工作之一。

有一点可以肯定,来院八年,苑严伟始终紧绷一根弦,那就是在中国农机院这支农机研究的“国家队”努力地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踏踏实实的干上二十年”2003年7月,苑严伟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成为中国农机院首席专家张小超研究员名下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大学四年获得学校各奖项最高等级、又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的他,攻读研究生本来有很多地方可以选择,最终让他决定来农机院的原因是张小超老师的一席话:“苑严伟,农机行业在国内不景气,很多人不愿意来,这导致了农机比其他行业更加落后。

但农业是涉及十三亿人吃饭的第一产业,更需要人才啊。

刘春生:用奉献诠释农机事业用创新致力科研发展

刘春生:用奉献诠释农机事业用创新致力科研发展

刘春生:用奉献诠释农机事业用创新致力科研发展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畜牧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春生在山西省农机科研战线上,有一位痴迷农机科研的专家,他潜心研究农业机械32年,是畜牧机械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取得了众多骄人的科研成果。

他先后承担、完成山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7项、山西省财政厅成果转化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1项。

完成的科技攻关项目“颗粒饲料加工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项目”、“反刍动物舔砖加工技术及关键设备”、“饲料液体组份添加系统”、“小籽粒作物免耕施肥播种机”、“9FC-60柠条饲草破碎机”、“9ZLH-55柠条颗粒饲料压制机”、“柠条制粒机智能温控装置”,项目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柠条红枣草粉加工试验在他的带领下,成功实现了“颗粒饲料加工成套技术及关键设备项目”的科研成果转化,先后在省内外40余条饲料生产线中得到应用,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以创新为本;以奉献为愿,他不断探索,积极帮扶落后企业快速成长,实现产值上亿元,为全省的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他就是今年53岁的畜牧机械研究所所长——刘春生。

刘春生所长从事农业机械饲料机械的研究30余年,不但取得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而且注重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在省内外设计、安装了40余条大中型颗粒饲料生产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省饲料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11年被山西省农林工作委员会评为饲料行业十大领军人物,2017年获得山西省农林水气工会五一劳动奖章。

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解决养殖业与环保问题,以确保养殖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环境保护的和谐、绿色发展,为绿水青山建设添砖加瓦。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十三五”规划中明确要求加快农业机械化,推进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将“农业机械化”列入农业现代化重大工程。

恢弘发展,振兴乡村——刘成强获中国农机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

恢弘发展,振兴乡村——刘成强获中国农机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

桃红柳绿,春意盎然,4月2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和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联合主办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重要论述暨纪念毛泽东主席“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著名论断发表60周年报告会上,时风集团董事长刘成强获“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光荣称号。

刘成强被评选为“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这既是对刘成强本人对农业机械化所做贡献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时风集团发展的充分肯定。

刘成强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打造高端智慧制造平台”的思路完全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也符合高质量新时代发展要求。

时风集团实施轻卡汽车、中大型拖拉机倍增计划,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做强做久脚手架、锦纶化纤等新兴产业,为时风事业谋取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刘成强自参加工作以来,主持时风集团产品开发、工艺规划、产品升级,使时风集团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了农机行业的大型企业,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主持规划了时风农用汽车产业园、农业装备产业园、热电产业园、化纤轮胎产业园、电动汽车产业园、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形成了运输机械、农业装备、电动汽车和化纤轮胎产业集群。

此外,刘成强主持设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农业部农机动力和收获机械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并成立了时风中央研究院。

时风还大批量购进了数控加工中心、KW恢弘发展,振兴乡村———刘成强获中国农机化发展60周年杰出人物阴杜银时. All Rights Reserved.□李鑫自动造型线、机器人等先进装备,搭建起了高端智慧制造平台。

抢抓三轮农用车发展机遇,解决了农村运输机械化难题,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助力农村改革开放,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了小康。

时风集团于1984年开始生产三轮农用车,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定增长,累计生产三轮农用车1000余万辆,为我国农村生产力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助推我国农村经济实现了第一次腾飞。

中国农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事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中国农机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事迹-中国农业机械学会

附件“第五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为序)1. 叶章颖男,1982年8月生,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青年学者,中共党员。

主要从事设施养殖水环境优化管控技术及智能装备研究,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项目共10余项。

提出了根据鱼群行为和水体流场反馈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精准投喂理论,研制了可称重和行为监控的自动精准投饲系统,大大减小了自动投饲误差,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研究了基于微电解-紫外协同消毒技术,避免了单一技术消毒不彻底和易受水体浊度影响的缺陷;突破了传统传动机构润滑油易泄漏污染水体、转鼓易变形和滤网在海水中易脱落等难题,研制了新型转鼓式微滤机,使得水体中超微悬浮物去除率达到70%以上,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研究成果为设施水产养殖健康、安全生产与效益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担任SCI期刊《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Biosystems Engineering》、《Bioresource Technology》、《Aquacultural Engineering》、《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Environmental Pollut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和EI期刊《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审稿人。

同时还担任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秘书、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智能调控创新团队秘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委员、浙江省设施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干成员等职务。

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2件,软件著作权1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 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1篇IF>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第五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为序)1. 叶章颖男,1982年8月生,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求是青年学者,中共党员。

主要从事设施养殖水环境优化管控技术及智能装备研究,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云南省科技厅重大专项等项目共10余项。

提出了根据鱼群行为和水体流场反馈的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精准投喂理论,研制了可称重和行为监控的自动精准投饲系统,大大减小了自动投饲误差,提高了饲料利用率;研究了基于微电解-紫外协同消毒技术,避免了单一技术消毒不彻底和易受水体浊度影响的缺陷;突破了传统传动机构润滑油易泄漏污染水体、转鼓易变形和滤网在海水中易脱落等难题,研制了新型转鼓式微滤机,使得水体中超微悬浮物去除率达到70%以上,设备使用寿命大大延长。

研究成果为设施水产养殖健康、安全生产与效益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担任SCI期刊《Transactions of the ASABE》、《Biosystems Engineering》、《Bioresource Technology》、《Aquacultural Engineering》、《Applied Engineering in Agriculture》、《Environmental Pollution》、《Atmospheric Environment》和EI期刊《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审稿人。

同时还担任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秘书、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智能调控创新团队秘书、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现代物理农业工程分会委员、浙江省设施水产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干成员等职务。

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9件,实用新型2件,软件著作权1件;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EI 收录论文20余篇(其中1篇IF>5.0)。

积极参加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农业部设施农业装备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生物环境智控与生物能源团队的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工作,指导的学生多次参与国内竞赛、国创和省创科研训练,2014年指导的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特等奖,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14年获浙江大学院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2016-2017丹麦政府Danida奖学金。

2.朱晓岩女,1976年9月生,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该同志先后从事拖拉机、桥箱、水稻收获机械的研发工作。

主持或参与开发了拖拉机从25马力到300马力的6大平台产品,销量连续12年行业领先。

负责设计的“棉田王”拖拉机实现了拖拉机的一机多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负责设计的M185拖拉机近四年来已累计销售超过4.9万台,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4亿元。

参与设计的M70拖拉机近四年来已累计销售超过1500台,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

负责设计的雷沃谷神RG60水稻机,打破了日本高端品牌在6公斤以上纵轴流产品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国内领先。

作为第一起草人,负责起草了《联合收割机驱动桥》、《联合收割机传动箱》行业标准,修订完成了《轮式拖拉机前驱动桥》国家标准。

雷沃TQ1904大型轮式拖拉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2013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5。

雷沃M1204-K大型轮式拖拉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2012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8。

福田雷沃欧豹TN2654大型拖拉机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获得2008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11。

其主导攻关的多项关键技术均取得突破,诸如拖拉机梭式换挡技术、拖拉机离合器液压助力技术、收获机械四轮制动技术、HMT、限滑差速器等,先后获得22项国家专利,为公司农装产品的竞争力提升和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连续多年获得福田雷沃重工“科学技术标兵”、“先进工作者”、“先进职工”、“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科技标兵”等荣誉称号。

3. 杜建强男,1979年4月生,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网络管理办公室主任,国家草原畜牧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带头人,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

主要从事太阳能饲草收获、干燥和饲喂装备研究及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

负责主持项目4项,其中国家“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课题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资金项目2项,内蒙古科技重大专项项目1项。

参加完成的项目15项,包括国家863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项。

主持完成产业化产品2项,参与完成产品研发12项,获省部级奖5项。

负责编写项目申报书和项目验收报告等共十多项,其中包括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机集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验收等重大科技项目文件。

研制了物料干燥特性试验台、饲草干燥实验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等,带领团队研发了太阳能饲草干燥成套设备。

其科研成果“透射线聚焦性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和“太阳能草捆干燥装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撰写“牧草太阳能低温干燥试验”、“太阳能草捆干燥设备设计与试验”等学术论文共10篇。

编写的《JB/T 11919-2014 太阳能草捆干燥成套设备》标准已发布并实施。

主持研发的9TGK-1.5型太阳能草捆干燥成套设备,分别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和达旗成功安装并运行。

9YFQ-1.9型方捆机是分院首次成功实现产业化的自主创新成果,独立完成了该机使用说明书的编写,并完成了该机的快速调整指南、机器的安装、调整、使用和维护的视频光盘,目前该机共销售5600多台,销售额达到5.6亿元以上,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持研发了“9JQL-8、10、12型牵引型全混日粮搅拌机”,已经销售100多台。

作为主要完成人进行的“牧草湿法收获工艺及关键装备开发与试验研究”,成功实现了机械化制备牧草低损失、低能耗和高营养,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发表论文29篇,其中(EI)7篇。

获得国家专利授权24项,其中发明3项,获中国优秀专利奖1项。

荣获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第十届金奖——青年才骏奖荣誉称号。

4. 吴树彪男,1983年10月生,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从事农业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近3年主要学术创新成果有:①确定了典型猪场不同发育阶段猪舍粪便产甲烷潜能和与污泥共消化特性,进一步发展了畜禽粪便厌氧发酵多原料共消化制气效率提升基础理论;②形成了以微量元素制剂添加和发酵过程酸碱体系预警为核心的高效和稳定制气关键技术工艺和设备,解决了传统农业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的难题;③开展了农业养殖废水氮磷生物炭高效固化回收特性及强化人工湿地生态末端处理达标排放技术的研究,将养分人工循环利用与环境污染控制合二为一,有效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子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4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等省部级课题3项,副主持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2项,主要参加科研课题8项。

2012-2016年期间,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EI收录论文15篇,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37篇,单篇最高IF 6.30,IF>5.0的SCI收录期刊论文13篇,其中3篇SCI收录期刊论文入选ESI数据库2015-2016年度高被引论文。

同时根据Google学术的统计,发表论文总他引1856次,H指数19。

以第1编著人出版学术著作2部。

申请专利14项和软件著作权3项,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和软件著作权2项。

获得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六)。

参与研究的3项关键技术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分别排名第2、2、15)。

作为主要负责人牵头编制了《沼肥肥效试验及评估方法》国家标准1项(报批稿阶段),参与编制《规模化生物燃气工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1项(起草阶段)。

此外,还担任《Renewable &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Water Research》、《Bioresourch Technology》、农业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SCI/EI收录期刊审稿人。

2015年被《Ecological Engineering》SCI收录期刊评选为最佳审稿人之一。

该同志还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荣誉称号。

5. 张漫女,1975年9月生,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共党员。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入选人才。

亚洲精细农业协会会员,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学会会员。

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导航定位、物联网农业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具有较强的软硬系统设计开发能力,成为了具备农用车辆自动导航技术、电子与通信技术和3S技术等领域复合知识结构的专业研究人员。

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等多项科研项目。

主要科技成果包括:①农业机械智能导航定位技术。

开展了基于GNSS、机器视觉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导航定位技术研究,构建了农机、机具自动导航系统;设计开发了基于不同平台的自动导航系统中的上位机软件;设计开发了拖拉机自动导航和测试系统软件。

②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自动获取及分析处理。

设计开发了物联网感知节点、智能汇聚节点及远程管理平台,并基于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开展了日光温室二氧化碳精细调控技术研究。

建立了基于WSN的日光温室番茄光合速率预测模型并设计开发了CO2气肥精细调控系统,设计开发了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智慧农业信息管理与分析处理平台。

该同志在以上研究方向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软件著作权12项。

结合以上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收录52篇,副主编专著2部。

她一贯忠实于教育、科学事业,具备优良的思想品德,团结友善、工作认真、吃苦耐劳。

2007年2008年分别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3年获得“大北农青年学者奖”。

6.张德胜男,1982年10月生,江苏大学人才工程办公室主任、人事处副处长,副研究员,中共党员。

从事南水北调工程等大中型排灌轴流泵和斜流泵水力模型研究。

2011年破格成为硕士生导师,201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2014年破格评为博士生导师。

在大型调水和排灌工程大型泵站轴(斜)流泵基础理论研究、环保用泵无堵塞性能研究、大型循环水系统节能优化设计等方面具备研究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