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

合集下载

普通高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2

普通高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2

上学期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2全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桧.柏(guì)觊.觎(jì)刹.(shà)那怙恶不悛.(quān) 令人咋.(zé)舌B、毛坯.(pī)馄饨.(dùn)果脯.(fǔ)鲜.(xiǎn)有所闻载.歌载舞(zài)C、彳.(chì) 亍包扎(zā) 毗.连(bì)流水淙.淙.(cóng)刚愎.自用(bì)D、绯.闻(fēi)症.结(zhēng)巨擘.(bò)不着.(zhuó)边际戛.然而止(jiá)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诀窍通牒流水帐以逸代劳鸦雀无声B.赝品凋敝白内障掎角之势牙牙学语C.忤逆蛰伏啦啦队出其不意坐阵指挥D.幅员精萃天然气首屈一指看风驶舵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位发言人______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作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___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_____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姑妄言之....吧。

B.大量转发的拜年短信,常常毫无个性和感情色彩,却沾染了现代人某种功利性、庸俗化的人际文化特色,因此很多人对节日期间的一些所谓短信不厌其烦....。

C 除了赛车呼啸而过的极速感觉外,还有现场上赛车呼啸而过的那种振聋发聩....的声音是你绝对要捂住耳朵才可以承受的。

高三十二月语文月考试卷

高三十二月语文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蔓延混沌美轮美奂B. 拘束舒展振聋发聩C. 沉默谦逊沦落D. 沮丧稳健拼搏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B. 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深海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抗辐射能力。

C. 在我国,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D. 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平时沉默寡言,但一谈起自己的专业,便滔滔不绝。

B. 在这次比赛中,我国运动员发挥得淋漓尽致,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要坚定信心,勇往直前。

D. 这部电影讲述了我国古代一位农民起义领袖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很有趣,它让我知道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B. 那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一起去公园赏花。

(,)C. 他喜欢文学,尤其喜欢诗歌、散文和小说。

(、)D. 那是一个美好的夜晚,月亮圆圆的,星星亮晶晶的。

(、)二、阅读理解(共5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父爱如山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他勤劳、善良、朴实,一生都在田间地头劳作。

然而,在他身上,我却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力量。

小时候,父亲对我很严厉。

每当我犯了错误,他总是毫不留情地批评我。

有一次,我在学校里调皮捣蛋,被老师责罚。

放学回家后,我躲在房间里哭泣,父亲发现了,走进房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人要学会承担责任,不能逃避。

这次错误是你自己犯下的,你要勇敢地面对。

”听到父亲的话,我止住了哭泣,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上了初中后,我开始住校。

每周末回家,父亲总是为我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陪我聊天。

有一次,我向父亲倾诉了自己的困惑,他说:“孩子,人生的道路并不平坦,你要学会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

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

新疆库车县乌尊镇中学【精品】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

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也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

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

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

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所谓“肥”,即健康、和谐、融洽之意。

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

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就需要协调。

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

”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

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

“立爱自亲始”“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

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面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

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精神和坚韧品格。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秘密★启用前2022年重庆高2023届12月月考语文试题卷(答案在最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近年来,“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建构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议题,文化强国也成为中国的文化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

现在国际舆论格局总体是西强我弱,别人就是信口雌黄,我们也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不少方面还没有话语权,甚至处于‘无语’或‘失语’状态,我国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

”长期以来,不少从事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的学者认为,有了法国学派所提出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所倡导的平行研究,整个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就是一座完满的大厦。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通常,没有学过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人,在比较文学研究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比较文学是既求同又求异的,比较就是求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这种直觉,实际上是正确的。

但是,在欧美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中,比较文学的根本目的是求同的,而不是求异的。

事实上,不承认异质性与变异性的比较文学,不可能是真正的全球性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话语。

而对异质性与变异性的重视,也正是比较文学变异学超越前人学科理论的创新之处。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与中外各领域交流的不断深化,比较文学“中国话语”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学者正在倡导建设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创建比较文学的中国话语。

在建构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前,首先亟须解决的问题在于是否承认“异质性”,即跨文明文学间的可比性是否能够成立。

在西方话语体系建构下的比较文学理论,一直是以西方求同式比较为框架,东西方不同文明之间文学比较的合法性是受到怀疑的。

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及解析)

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有答案及解析)

高三12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境内民族主义在政治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并注入新内涵。

这与北方民族政权的环伺紧逼,以致宋朝一再面临存亡继绝的现实威胁息息相关。

而新儒学的形成与确立,则构成其民族主义新内涵的思想资源。

宋儒强调“四夷不服,中国不尊”(欧阳修:《本论》),以期“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胡安国:《春秋传序》),确立民族自信,力图夷不乱华,进而用夏变夷,维护政治文化的大一统。

推及与诸民族政权的外交关系上,宋朝在军事失利委曲求和时,宁可接受交纳巨额岁币的苛刻条件,而拒绝沿用中原汉族王朝曾采取的和亲政策。

这一民族主义基调在各个文化领域都有不同凡响的回声,而南宋远比北宋高亢。

《春秋》学因发挥“尊王攘夷”大义而再度跃居显学,士大夫论兵也成为风尚,不啻是民族主义主旋律在经学与军事学上的反映。

诗词散文等主流文学,都有由爱国主义基色构成的绵延不绝的作品,“表白了他们这种久而不变、隐而未申的爱国心”(钱钟书:《宋诗选注序》)。

这种民族主义也融入市民文艺的叙事性作品。

在宋学鼓吹下,民族大义逐渐成为全民共识,“尽忠报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已是上至将相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道德规范。

民族主义自觉并不限于宋朝汉族政权内部。

在大宋史视野下,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与宋并峙的民族政权,一方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另一方面却自觉坚持统治民族的主体意识。

金亡之际,金朝将帅履践“金国大臣,惟当金国境内死”(《金史》)的信念,拒绝失节降敌,也印证了少数民族政权对民族气节的接纳与认同。

今人在重新评价民族战争与统一大业的复杂关系时,自应秉持民族平等的价值观。

对大宋史时段所有民族战争,一方面既要放在历史条件下评断每次战争各方的是非曲直,另一方面也应从中华民族通过长期冲突与融合方始形成的历史大趋势中去评判。

重庆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重庆市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家国情怀的核心内涵是在家尽孝,为国尽忠;实践途径是修己安人,经邦济世;价值理想是以身报国,建功立业。

家国情怀作为个人对家庭和国家共同体的认同与热爱,是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伦理基础和情感状态,在中华文明数千年演进历程中有着深厚的滋生土壤和历史渊源。

②中国迈入商周时代,已经形成比较稳固的氏族血缘宗法制度。

这种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确立嫡长子继承权和主事权的父系家长制,利用父系家族关系的亲疏来决定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把血缘纽带同政治权益结合起来,不仅构成了中国社会组织形态的基本特征,也是组成社会政治结构的重要支架。

这与古希腊、古罗马同时期形成的社会结构颇为不同。

古希腊、古罗马在掌握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原始性的集体协作生产逐步被家庭个体生产所代替,通过清算氏族制、瓦解原始公社、发展家庭私有制的途径步入文明社会发展旅程。

中国在使用铁器等生产工具后,则在相当程度上保存乃至增强原始公社的组织形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挥集体协作的力量,通过发展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社会踏上文明社会发展道路。

由于中国进入文明社会时不是剪断而是保留了氏族制的“脐带”,氏族血缘宗法制的产生实乃自然而又必然之事,因为它既孕育于社会历史母体的胎盘之中,又适应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发展的需要。

③殷周以至春秋,所谓邦、国“八百诸侯”等,实际是由血缘宗法遗风为基础的氏族—部落—部族国家构成。

因此,父子、兄弟、夫妇等不只具有个体家庭成员的“私人”关系,而且要遵守一种“公共”的政治秩序和社会规范。

以父子关系为心脏和骨骼的父系家长氏族首领,首先要具备优良的才干和德行,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有所建树。

他在本家族、本部落及部族中得到认可,赢得地位和权威后,才能进一步联络和团结其他氏族、部落、部族,逐步拓展邦国的疆域以“一统天下”。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本试卷共!)&分考试时间!)&分钟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人工智能文艺能否成为与人类文艺并驾 齐驱的新的文艺类型 能否成为一种摆脱人类指令的主体性创造 从目前来看虽然人工智能 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 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我们对相 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意指不明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 点它们跟人类创作的朦胧诗有着本质区别后者是基于现实生活的一种情感抒发而人工智 能创作的诗歌作品的生成机制和程序则完全不同它缺乏基于社会实践的情感基础实质是围 绕关键词并运用大数据技术所进行的字词组合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可是人工智能又有一定的主体性在人工智能创作过程中人类发布指令控制过程收 获结果但创作的细枝末节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人类让给人工智能的那部分工作让人工 智能获得了一种存在感即虚弱的主体性出于经济利益考虑一些业界人士故意夸大人工 智能的文艺创作能力但不管如何夸大都无法改变目前人工智能在文艺创作方面主体性仍然 不足的现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重真情尚大义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算法逻辑模仿人类创作出 文艺作品但它无法模拟人类基于历史经验生命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与意识更难像人类那样睹 物思人托物言志这是人工智能更难逾越的一大障碍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创作出伟大作品的重 要原因人工智能进行文艺创作只是对人类创作行为的一种模仿而非一种类似于人类创作的 那种独立的对美的创造 未来人工智能要想在文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就需要在深度学习等技术上进一步提高完 善甚至需要从深层逻辑上寻求结构性变革从而产生全新形态的人工智能

高三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

高三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高三年级语文12月月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贡布里希认为,风景画的兴起和文艺复兴是密不可分的。

当自然从宗教的背景板中独立出来时,人们就需要用到取景框了。

要对人的眼睛进展人文教育,同时对手进展技术训练。

他也侧面解释了为什么风景画容易使人感到迷茫:“恰恰是像风景绘画这样缺乏一种传统主题内容的固定框架的艺术,其开展才需要一些已经出现的模具,从而为艺术家倾注他的想法提供容器。

那些开始于偶然模式的状态逐渐结晶成可辨识的情绪,以及能够被驾驭的情感张力。

”一套相关的阐释方法出现了,看画者被逼着成为《达芬奇密码》里的那种符号学家,就像席勒所说:“乌令我们感动,因为我们认为,尽管是误认为,它们克服了地球引力,可以翱翔,凌驾于必然性之上。

”山川草木似乎都有了意义。

风景画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人们重新审视了大自然,产生了对自然界描绘的欲望,另一方面也隐晦地预示着关于土地,将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般的资本主义运动来临,它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生产关系,最后改变人和人的关系。

这种预示被德布雷抓住,他在《图像的生与死》里说,风景是逝去的时候才被人发现的。

换言之,风景画的流行说明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根本性地改变了。

城市化、商业化和科技将不可防止地来临。

如果人类还属于自然的一部分,那他永远都不需要画和看什么风景画。

它就像田园牧歌式的小说一样,带着一种对逝去的思念。

作为照相术没有创造时的媒体,风景画很快找到了广告功能。

1620年左右,荷兰的城市人口超过了人口总数量的一半,荷兰风景艺术的繁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种集中的城市化进程。

这些风景画中展现的场景很有可能是用来刺激富裕家庭购置郊区的地产的,它们中有很多在标题上都带有房地产商的推销文字。

这种模式并没有在今天发生质的转变,只不过照片使广告的本钱更低了。

甚至可以说是风景画和照片.这些人们生来就要接触的东西,构建了大多数人认识风景的方式,它们被编织进大脑的血肉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年级语文12月份月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这部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加以推崇,毫无争议。

全书角色刻画,情节发展,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

A. 议论纷纷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锤百炼B. 议论纷纷同声附和惟妙惟肖千回百折C. 众说纷纭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回百折D. 众说纷纭同声附和惟妙惟肖千锤百炼2. 下列各句,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A.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盘,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

B. 苏小姐双颊涂的胭脂下面突然晕红红,像纸上泼的油渍,顷刻布到满脸,腼腆得迷人。

C. 近了,更近了,蒙娜丽莎就像真人一样慢慢走进你。

D.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3. 桃花因颜色鲜艳美丽,故诗人常藉以比喻美丽的女子。

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此喻意的选项是()(3分)A. 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B. 每坐台前见玉容,今朝不与昨朝同。

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C. 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 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4. 以下四副对联,依序对应的名胜正确的一项是()(3分)甲、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乙、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与?君子人也;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心。

丙、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丁、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栖吾道友世上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妙论书自尊师A. 岳阳楼关帝庙刘鹗纪念馆庄子庙B. 岳阳楼武侯祠李清照纪念馆老子庙C. 鹳雀楼陶潜祠刘鹗纪念馆观音庙D. 黄鹤楼关帝庙蒲松龄纪念馆老子庙5. “题辞”是为表示纪念或勉励而题写的文字,使用“题辞”,须考量相应的场合,如,适用于新婚,以表达道贺之意;,适用于长辈寿庆,以表达庆贺之意;,适用于教育机构开办,以表达祝贺之意。

下面选项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年好合齿德俱尊启迪有方 B.宜尔室家寿比南山杏林春暖C. 珠联璧合福寿全归英才渊薮D. 琴瑟重调松鹤延龄时雨春风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孙思邈①传孙思邈,京兆华原人也。

七岁就学,日诵千余言。

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之说,兼好释典。

洛州总管独孤信见而叹曰:“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周宣帝时,思邈以王室多故,乃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

尝谓所亲曰:“过五十年,当有圣人出,吾方助之以济.人。

”及太宗即位,召诣京师,年已老,而听视聪瞭.,将授以爵位,固辞不受。

显庆四年,高宗召见,拜谏议大夫,又固辞不受。

上元元年,辞疾请归,特赐良马,及鄱阳公主邑司以居焉。

当时知名之士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照邻有文云:“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

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照邻有恶疾,医所不能愈,乃问思邈:“名医愈疾,其道何如?”思邈曰:“吾闻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

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代,其转运也,和而为雨,怒而为风,凝而为霜雪,张而为虹蜺,此天地之常数也。

人有四肢五脏,一觉一寐,呼吸吐纳,精气往来,流而为荣卫②,彰而为气色,发而为音声,此人之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③,天人之所同也。

及其失也,蒸则生热,否则生寒,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④,奔而为喘乏,竭而为焦枯。

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

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

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又曰:“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

”思邈自云:“开皇辛酉岁生,至今年九十三矣。

”询之乡里,咸云数百岁人。

话周、齐间事,历历如眼见。

以此参之,不啻百岁人矣。

初,魏徵等受诏,修齐、梁、陈、周、隋五代史,恐有遗漏,屡访之,思邈口以传授,有如目睹。

永淳元年卒。

遗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无牲牢。

经月余,颜貌不改。

举尸就木,犹若空衣,时人异之。

(选自《旧唐书·孙思邈传》,有删改)注释:①孙思邈:唐代医学家,人称“药王”,著有《千金方》;②容卫:中医名词,荣指血的循环,卫指气的周流;③精:实质;④结而为瘤赘,陷而为痈疽:充塞就长疱疖,匮乏就生脓疮。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方助之以济.人济:治理B.年已老,而听视聪瞭.瞭.:明白C.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殚:穷尽D.遗令薄.葬薄:简单、节俭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思邈年轻时就喜欢谈论老子、庄子以及诸子百家的学说,并且喜爱佛经。

B.卢照邻认为孙思邈学问渊博,见解高超,就像古代的庄子和当今的维摩诘圣僧。

C.孙思邈一生大多数时间隐逸行医,拒绝了多位皇帝授予的官职,说明他胸无大志,对功名也没有兴趣。

D.孙思邈的年龄是个谜,他自己说是隋文帝辛酉年间出身,到现在93岁,但他谈起北周、南齐年间的往事,如同亲眼所见,乡里人都说他有几百岁。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汉语。

(8分)(1)此圣童也,但恨其器大,适小难为用也。

(5分)(2)症发乎面,变动乎形,推此以及天地亦如之。

(3分)9.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孙思邈所说的“名医之道”。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11题。

少年游周邦彦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10. 上片前三句体物写人十分精妙,试作赏析。

(5分)11. 毛稚黄评本词下片“意思幽微,篇章奇妙”,试作赏析。

(6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2)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庄子《逍遥游》)(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4),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7)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8),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 ~16题。

①只见赤日当空,树阴合地,满耳蝉声,静无人语。

刚到了蔷薇花架,只听有人哽噎之声。

宝玉心中疑惑,便站住细听,果然架下那边有人。

如今五月之际,那蔷薇正是花叶茂盛之际,宝玉便悄悄的隔着篱笆洞儿一看,只见一个女孩子蹲在花下,手里拿着根绾头的簪子在地下抠土,一面悄悄的流泪。

宝玉心中想道:“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因又自叹道:“若真也葬花,可谓‘东施效颦’,不但不为新特,且更可厌了。

”想毕,便要叫那女子,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话未出口,幸而再看时,这女孩子面生,不是个侍儿,倒象是那十二个学戏的女孩子之内的,却辨不出他是生旦净丑那一个角色来。

宝玉忙把舌头一伸,将口掩住,自己想道:“幸而不曾造次。

上两次皆因造次了,颦儿也生气,宝儿也多心,如今再得罪了他们,越发没意思了。

”②一面想,一面又恨认不得这个是谁。

再留神细看,只见这女孩子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早又不忍弃他而去,只管痴看。

只见他虽然用金簪划地,并不是掘土埋花,竟是向土上画字。

宝玉用眼随着簪子的起落,一直一画一点一勾的看了去,数一数,十八笔。

自己又在手心里用指头按着他方才下笔的规矩写了,猜是个什么字。

写成一想,原来就是个蔷薇花的“蔷”字。

宝玉想道:“必定是他也要作诗填词。

这会子见了这花,因有所感,或者偶成了两句,一时兴至恐忘,在地下画着推敲,也未可知。

且看他底下再写什么。

”一面想,一面又看,只见那女孩子还在那里画呢,画来画去,还是个“蔷”字。

再看,还是个“蔷”字。

里面的原是早已痴了,画完一个又画一个,已经画了有几千个“蔷”。

外面的不觉也看痴了,两个眼睛珠儿只管随着簪子动,心里却想:“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话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个形景。

外面既是这个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熬煎。

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心里那里还搁的住熬煎。

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

”③伏中阴晴不定,片云可以致雨,忽一阵凉风过了,唰唰的落下一阵雨来。

宝玉看着那女子头上滴下水来,纱衣裳登时湿了。

宝玉想道:“这时下雨。

他这个身子,如何禁得骤雨一激!”因此禁不住便说道:“不用写了。

你看下大雨,身上都湿了。

”那女孩子听说倒唬了一跳,抬头一看,只见花外一个人叫他不要写了,下大雨了。

一则宝玉脸面俊秀;二则花叶繁茂,上下俱被枝叶隐住,刚露着半边脸,那女孩子只当是个丫头,再不想是宝玉,因笑道:“多谢姐姐提醒了我。

难道姐姐在外头有什么遮雨的?”一句提醒了宝玉,“嗳哟”了一声,才觉得浑身冰凉。

低头一看,自己身上也都湿了。

说声“不好”,只得一气跑回怡红院去了,心里却还记挂着那女孩子没处避雨。

(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注:①故事发生在大观园内;②画蔷者为大观园十二个学戏女孩子之一的龄官,她喜欢贾蔷。

13. 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4分)14. 小说节选部分情节一波三折,出现多次误会,试作简要概括。

(4分)15. 节选部分以贾宝玉之眼为叙事视角,试赏析这样写有何好处?(6分)16. 有人给节选部分拟了三个题目,分别是“夏日”、“邂逅”和“痴”,作家王蒙认为“痴”最贴切,试作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懒惰的智慧(美)凯利①我们从小就听长辈们说起过懒汉,仿佛懒惰很不体面。

实际上,没有我们的这些懒汉,恐怕就没有社会的进步。

②懒惰的饭店服务员往往是最令人满意,最优秀的。

他总是一次就把餐具都送到餐桌上,他讨厌哪怕多走半步路。

只有那些勤快的伙计才会端上咖啡不带方糖和勺子,他们不在乎多往返几趟,每趟只拿来一样东西,结果咖啡都已经凉了。

③人类的一切进步想必都出自懒汉们想少走几步路的良苦用心。

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喝水,都要走到溪水旁边才行。

于是他们发明了最初的水桶,这样他们一次就可以把足够喝一天的水提回家去。

不过,倘若他们懒得连水桶也不愿意提,不用说,他们下一步就会铺设管道,这样水便可以顺着管道,从溪边一直流进他们的屋子里。

为了避免挑着水翻山越岭,水泵和水车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些都是懒汉们后来的成就。

同样,我们的某个祖先想到湖对岸去,可他又不愿沿着湖边绕过去。

这时第一条船就诞生了,它就是把一段树干掏空以后做成的。

④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人家雇他整天坐在一台讨厌的蒸汽发动机旁边,让他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