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1.《吕氏春秋》

合集下载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经史子集] 【经史子集】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说明:任何书目都可能以偏概全,这是第一,第二,多半会带有个人喜好成份,这一点,就连胡博士的书目都受到梁启超先生的责问,何况我等区区小辈,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历来是我国图书传统的分类方法,题目即为传统国学经典必备书目,所以我一仍其旧,并参考其他学人,选出其中的最基本的核心书籍,简要略述如下:【经部】《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

这是儒家的核心著作,要先理解经文的意义,再去做进一步的研究。

研究经学,我认为乾嘉朴学的治学方法是有意义的。

好的版本是中华书局的《十三经注疏》。

如再讲,可以说十三经几乎包含了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思想,但尤要者为: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左传、论语、孟子。

经部书是国学精华,语言文字之学(旧之小学)是基础,乾嘉以来诸大师小学功力多深厚。

只有这两关学扎实了,后面的就不怕了。

《说文解字》、《广雅》,这两部书很重要,先秦两汉的书很多字义的解释要靠它们,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和王念孙的《广雅疏证》注本较好。

另外还有《经传释词》《经籍纂诂》《经学历史》《经学通论》等。

【史部】《二十四史》及清史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主要是政治史)浓缩在书里面,虽说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但现在还没出现能代替它们的史书,所以也就必读了。

其中,前四史更是必读书,是纪传体史书的经典代表,文史俱佳。

除前四史外,《明史》亦佳。

《水经注》、《通典》、《文史通义》分别是地理书,政书,史评书。

尤其是通典,对我们了解唐以前的典章制度很有帮助。

另外有《史通》、《通志》、《文献通考》、《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二十二史札记》等。

《四库全书总目》、《书目问答》,目录学是作学问和入门的要旨,知道有哪些书,学什么看什么样的书是作学问、出成果的关键。

前者收书3500余种,后者也有2200多种。

近日我曾购得《輶轩语详注》一本,《輶轩语》原为张之洞撰,此书可视为《书目答问》的精简本,其中所列经典可作重要参考。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一、吕氏春秋
1、吕氏春秋,又称“九章算术”,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古老经典著作,原名叫“吕氏”,属于古代阴符文学分类,全书共计十章,以孝悌为主要内容,是古人以孝悌乃上乘之道的思想著作。

2、《吕氏春秋》内容主要关于有关兄弟关系、孝敬父母等诸多礼俗仪式,以及古代各种协议,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上的学问著作。

书中涉及适用性很强的品行规范,重视礼俗的养成,是战国时期改进朝代礼仪的重要书籍。

3、还有关于祭祀、宗教、神明、家族典礼、政治机构、政治关系、君臣礼仪、婚姻礼俗、军事制度等题材,在社会制度方面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内容。

4、《吕氏春秋》是古代礼仪学的典籍,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中,堪称是礼仪制度最全最早的文献,“吕氏”因其历史性和准确性而受到先秦道家思想家的推崇。

二、孝行览义赏
1、古人讲孝道,重视社会的变迁,也重视内外的关系,认为孝为上乘,所以大力宣扬孝义,并以孝为主要内容,《吕氏春秋》便是其中之一。

2、吕氏春秋书中涉及的孝义大多是客观实事性内容,对未来的孝子,
也有很多贴近实际的提示,把当时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伦理应有的行动
深刻地体现了出来,是古代孝道的一部权威性著作。

3、古人认为孝行览义大为上乘,《吕氏春秋》也把孝行览义赋予了及
其重要的地位,并提出了“以修身为本,以孝为本”,以“孝”、“忠”、“义”、“礼”为“四义”主导思想,而《吕氏春秋》本身也做为孝行览义之
最高法则。

4、孝行览义,表面上看只是一概念,实际上,其内涵丰富多彩、深刻
而重要,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深刻地体现了古代的道德观念,为人类的精神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

25部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学术传统,它集中研究和记录了过去的许多精彩的文化、历史和思想,并在今天尽可能传播着这种渊源深厚的学术传统,以及它给我们世世代代带来的重要影响。

尽管过去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上有大量优秀的书籍,但它们只能说有些更优秀,更具影响力。

下面是中国国学经典中的25部最重要的书籍。

1、《论语》:论语,又称《老子》,是《四书五经》之一,作者是孔子。

本书全部以孔子的话语形式记录,着重强调“温故而知新”,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反思来研究诸子之言,以继承和发扬古代知识。

2、《大学》:《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也是儒家典籍中最重要的一部。

它把四书拉在一起,以儒家观点解释其中的内容,并且涵盖了几乎所有古代儒家著作的核心思想。

3、《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文学性古典作品,由十三史史家和汉代司马迁编写而成,包括305首古诗歌,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是今天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来源。

4、《墨子》:《墨子》是墨家学派的主要著作,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

它主要包括无政府思想、和平理念和尊重社会和谐。

5、《孟子》:孟子也叫《梦诗》,是儒家著名著作,由孟子编写,内容涉及道德、政治、社会等方面,尤其清楚强调仁爱的伦理道德,开创了中国礼仪文明的先河。

6、《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文献,历时超过1000多年。

本书是十七世纪学者谢灵运根据传统文献收集整理而成,是一部记录迄今所知历史文献中最完整的启发式综合性史书。

7、《淮南子》:《淮南子》是一部关于齐桓公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经济问题的著作,是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根源。

全书由四卷组成,主要内容是介绍齐桓公的政治理想以及治国的方法。

8、《孝经》:《孝经》是古代中国家庭一种重要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道德精神的表达。

它把孝顺父母视为礼仪的根基,要求子女忠于父母,尊重他们,并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

9、《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国家史的一部重要史书,作者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左丘明。

《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及翻译.doc

《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及翻译.doc

《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及翻译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吕氏春秋》慎大览原文及翻译,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查看。

原文:【慎大】一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

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

胜其敌则多怨,小邻国则多患。

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於安思危,於达思穷,於得思丧。

《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

”以言慎事也。

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

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

贤良郁怨,杀彼龙逢,以服群凶。

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

大臣同患,弗周而畔。

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

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

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於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

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

’”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

”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

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於末嬉。

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

”伊尹以告汤。

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

故令师从东方出於国西以进。

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

身体离散,为天下戮。

不可正谏,虽後悔之,将可柰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郼如夏。

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

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

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轝,命封黄帝之後於铸,封帝尧之後於黎,封帝舜之後於陈。

下轝,命封夏后之後於杞,立成汤之後於宋,以奉桑林。

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说,民之所欲。

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

”武王於是复盘庚之政,发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

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

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

三日之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

十大国学经典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十大国学经典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

十大国学经典10部必读的国学经典国学经典书籍有哪些在中华上下五千灿烂文化历史中,诞生出了不少国学经典著作,每一部国学经典都是中国人精神世界的精髓。

1、《诗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诗歌传统的国家,而《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始,中国第一部诗歌的集合,也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道德经》对于国学经典书籍推荐《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3、《论语》《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4、《史记》说起国学经典有哪些?《史记》必须榜上有名。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4.竭泽而渔——《中小学国学经典之成语典故分册》

4.竭泽而渔——《中小学国学经典之成语典故分册》

4. 竭泽而渔《吕氏春秋》①竭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③;焚薮而田④,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选自《吕氏春秋·义赏》①《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

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

《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秦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②竭:使…干涸。

渔:捕鱼。

③明年:第二年。

④焚:烧毁。

薮(sǒu):指野草。

田:通"畋",打猎。

【揭示道理】竭泽而渔,抽干池水,捉尽池鱼。

比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打算。

【启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打算,应从长计议,合理规划。

【练习】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竭.泽而渔.竭:渔:2.而明.年.无鱼明年:3.焚.薮而田焚:二、用三步翻译法翻译本则文言文。

(三步翻译法:第一步,抄写原文,第二步,解释疑难词句,第三步,翻译成通顺的现代汉语。

)三、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什么?四、阅读《伊索寓言·下金蛋的鸡》,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其内容。

[文言小知识——异读字]异读字是一种特有的读音现象,它是指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而表示的意义相同的字。

文言文异读字有三种情况:破音异读、通假异读和古音异读。

破音异读,又叫“读破”。

它是采用改变汉字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性和意义的改变。

如:天雨墙坏。

(《智子疑邻》)句中没有谓语动词,因此“雨”转化为动词。

所以,在习惯上把它读作yù,以表示和作名词的“雨”(yǔ)的区别。

所谓通假异读,是指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

100本国学经典书单1.《周易》即《易经》,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

2.《尚书》儒家经典之一,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3.《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4.《周礼》“三礼”之一,对礼法、礼义作了权威的记载和解释,对历代礼制的影响最为深远。

5.《仪礼》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记载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

6.《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7.《春秋》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8.《春秋公羊传》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

9.《春秋穀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注解《春秋》,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0.《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11.《尔雅》辞书之祖,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代汉语词汇,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

12.《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13.《孟子》四书之一,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属儒家经典著作。

14.《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15.《汉书》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16.《后汉书》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17.《三国志》记载三国时期的断代史。

18.《晋书》记载三国时期司马懿早年,下至东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废晋帝自立,以宋代晋的历史。

《晋书》问世后,“言晋史者,皆弃其旧本,兢从新撰”。

19.《宋书》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20.《南齐书》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21.《梁书》纪传体史书,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22.《陈书》纪传体断代史著作,记南朝陈朝史。

23.《魏书》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正史”中第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

30部国学经典书籍

30部国学经典书籍

Word 文档1 / 130部国学经典书籍大家平常会看30部国学经典书籍吗?关于30部国学经典书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30部国学经典书籍,希望对大家有关怀。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一)第1部 《论语》 孔子 (春秋公元前551-前479) 第2部 《道德经》 老子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3部 《庄子》 庄子 (战国约公元前369-前286) 第4部 《孟子》 孟子 (战国约公元前372-前289) 第5部 《墨子》 墨子 (战国约公元前468-前376) 第6部 《荀子》 荀子 (战国约公元前313-前238) 第7部 《韩非子》 韩非 (战国公元前280-前233) 第8部 《孙子兵法》 孙武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9部 《左传》 左丘明 (春秋生卒年不详) 第10部 《楚辞》 屈原 (战国约公元前340-前278)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二)第 11部 《吕氏春秋》 吕不韦 (战国?-公元前235) 第12部 《史记》 司马迁 (西汉约公元前145-前87?) 第13部 《汉书》 班固 (东汉32-92) 第14部 《论衡》 王充 (东汉27-约97) 第15部 《嵇康集》嵇康 (三国魏约223-约263) 第16部 《陶渊明集》 陶渊明 (东晋约365-427) 第17部 《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403-444)第18部 《文心雕龙》 刘勰 (南朝梁约465-约532) 第19部 《六祖坛经》 慧能 (唐代638-713) 第20部 《韩昌黎文集》韩愈(唐代768-824) 30部国学经典书籍(三)第21部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1019-1086) 第22部 《苏东坡全集》 苏轼(北宋1037-1101) 第23部 《四书章句集注》 朱熹 (南宋1130-1200) 第24部 《传习录》 王阳明 (明代1472-1529) 第25部 《焚书》 李贽 (明代1527-1602) 第26部 《日知录》 顾炎武 (明末清初1613-1682) 第27部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明末清初1610-1695) 第28部 《读通鉴论》 王夫之 (明末清初1619-1692) 第29部 《龚自珍全集》龚自珍 (清代1792-1841) 第30部 《人间词话》 王国维 (清末民初1877-19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1.《吕氏春秋》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 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

同时,融合儒、墨、法、兵众家长处,形成了包括政治、经济、哲学、道德、军事各方面的理论体系。

吕不韦的目的在于综合百家之长,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以后的秦国统治提供长久的治国方略。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2.《史记》《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
史上有重要地位。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3.《汉书》《汉书》-班固《汉书》与《史记》同为纪传体史书。

不同的是,《史记》起于传说"三皇五帝",止于汉武帝时代,是一部通史;而《汉书》却是专一记述西汉一代史事的断代史。

这种纪传体的断代史体裁,是班固的创造。

从此以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了这种体裁。

这是班固对于我国史学的重大贡献。

《史通·六家》说:"如《汉书》者,究西都之首末,穷刘氏之废兴,包举一代。

撰成一书。

言皆精炼,事甚该密,故学者寻讨,易为其功。

自古迄今,无改斯道。

"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4.《论衡》《论衡》-王充《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全书。

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

它对今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
何承天、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孩子必看的国学经典5.《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由于诗歌的形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

《楚辞》主要是屈原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