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范例

独断专行
秦始皇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强 烈的个人独断和专制倾向,他往 往不听取他人的意见,一意孤行, 这种个性也导致了他的统治出现
了一些问题。
残暴无情
秦始皇在巩固统治的过程中,采 取了极其严厉的手段,包括焚书 坑儒、强迫百姓修建工程等,这 些行为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和牺牲。
社会影响
1 2
个人品质
道德品质
评价历史人物的个人品德,如 诚实、勇敢、节俭等。
领导能力
评价历史人物的领导才能,如 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 力等。
学识修养
评价历史人物的学识和修养, 如文化素养、学习能力、思维 能力等。
人格魅力
评价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如 亲和力、感染力、影响力等。
社会影响
社会稳定
评价历史人物对社会稳定的贡献,如 维护社会秩序、平息动荡等。
社会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
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发展 为中小企业和个体户提 供了大量的销售和创业 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大 量的就业岗位。
提升消费者福利
阿里巴巴和淘宝的普及 降低了商品价格,丰富 了商品种类,提高了消 费者的购物体验和福利。
推动社会进步
马云的成功激发了更多 人追求创业梦想,推动 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社会进步
评价历史人物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如推动社会改革、促进社会公正等。
民生福祉
评价历史人物对民生福祉的改善作用, 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条件 等。
国际影响
评价历史人物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地 位,如扩大国家影响力、推动国际交 流合作等。
03
范例一:秦始皇
历史贡献
统一六国
秦始皇通过强大的军事和政治手段, 成功统一了战国时期的六国,结束了 数百年的分裂状态,为中国的统一和 发展奠定了基础。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

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古代历史学名著之一。
其中包含大量关于历史人物的记载,这些人物的评价多种多样,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
本文将以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为主题,通过对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分析,来探讨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一、项羽:豪气干云,初入史册而赢得众人赞誉史记中,项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他被赞誉为“东方之虎”,豪气干云,英勇无敌。
在史书中,项羽不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而闻名,而且他还充满了热血、豪迈和英雄主义的形象,深受人们的喜爱。
然而,项羽也被批评为好大喜功,抱着“困兽犹斗”的心态,最终导致了刘邦取代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王者。
项羽犹如一颗烟花,绚烂而短暂,他的故事成为世人津津乐道的历史佳话,同时也是一个警示,不要被一时的豪情蒙蔽了双眼。
二、刘邦:智勇双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中对刘邦的评价一直非常高。
他是刘家军人中的佼佼者,精于用兵,善于安邦定国。
在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刘邦展现了他出色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建立起了汉朝,成为历史上的一代英雄。
刘邦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的战争策略,更在于他对人民的政策。
他采取了许多温和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税负,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他正直、宽厚、豁达和勇敢的个性,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三、曹操:谋略过人,善于运筹帷幄史记中对曹操的评价也有争议。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善于运筹帷幄,在混乱的时代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统治能力。
他推动了一系列农业、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并制订了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策。
然而,曹操的手段并不十分光明磊落。
他采用各种手段来保持自己的权力,甚至不择手段地对待政敌和百姓。
因此,他在民众中并不被广泛认同,被许多人视为妖魔鬼怪。
结语史记是我国古代历史学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千变万化。
通过对史记中的历史人物评价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到这些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
人教版初一历史评价历史人物

人教版初一历史评价历史人物在人教版初一历史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
他们有的是雄才大略的帝王将相,有的是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有的是英勇无畏的武将忠臣。
这些历史人物在各自的时代背景下,展现出了独特的性格、行为和影响力,对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始皇嬴政,无疑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
他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他实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万里长城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统一度量衡和文字,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加便捷地进行贸易和沟通。
修筑万里长城,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保护了中原地区的人民和财产安全。
然而,秦始皇的统治也存在着诸多暴政。
他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和骊山陵墓,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他实行严刑峻法,使得百姓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些暴政最终导致了秦朝的迅速灭亡。
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在政治上,他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经济上,他将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在军事上,他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解除了匈奴对汉朝的威胁,拓展了汉朝的疆域。
在思想文化上,他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汉武帝在位后期,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穷兵黩武,使得国家的财政出现了危机。
他宠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耗费了大量的钱财。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一位杰出皇帝。
他虚心纳谏,任用贤臣,如魏征等,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在政治上,他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在经济上,他轻徭薄赋,鼓励农业生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在民族关系上,他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的开明统治,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人物的历史评价

中国古代人物的历史评价一、背景介绍中国自古就有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些古代人物各具特色,深刻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人物的历史评价,回顾他们的成就和影响。
二、孔子: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至圣先师”。
他主张儒家思想,提出了“仁爱”、“中庸”、“礼治”等重要理念,对中国古代社会的伦理规范和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经典著作《论语》等至今仍广为流传,在中国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
三、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奠基人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完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秦朝统一”。
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加强了中央集权,为中国的统一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然而,他的暴政和焚书坑儒的行为也引发了争议,其历史评价有赞有贬。
四、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在唐朝时期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
她提倡平等和人才选拔,推行一系列政策,积极参与政务,使唐朝达到了鼎盛时期。
然而,她的权力手段和争议性统治方式也给她的历史评价带来了各种不同的声音。
五、文天祥: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爱国诗人,在抗击元朝入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以《过零丁洋》等诗作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被尊为永远的民族英雄。
他的言论和行动激励了广大民众,为中国历史增添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氛围。
六、杨贵妃:美人背后的传说杨贵妃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美女,被称为“四大美女”之一。
她的美貌和才艺深深吸引了当时的皇帝,但她的存在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和传说。
她被赋予了神话色彩,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
七、结语中国古代人物的历史评价各不相同,他们是中国历史的见证者和缔造者。
他们的成就和贡献以及其争议性行为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发展。
中国历史上25位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历史上25位历史人物评价导语:古今中外均出现过不少叫世人难忘的「大人物」,他们各人成就俱不同,在国家社会上的、在科学上的、在军事上的、在音乐上的,甚至在精神层面上的,他们有以其高度著名的、有以其天分著名的、有以其领袖特质著名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历代十大著名辩士,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中国历史上25位历史人物评价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
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
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
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
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
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
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
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学家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历史学家评价历史人物时,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影响和贡献:历史学家会评价历史人物对其所处时代和后世的影响和贡献。
这包括他们在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所做的改革、创新和贡献,以及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的推动和影响。
行为和决策:历史学家会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包括他们的政治决策、外交政策、社会改革、军事行动等。
这些行为和决策会被分析其背后的动机、逻辑、效果和后果。
领导能力和才能:历史学家会评价历史人物的领导能力和才能,包括他们的智慧、胆识、决断力、组织能力、人际关系等。
这些特质对于一个人物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至关重要。
品德和道德:历史学家会评价历史人物的品德和道德,包括他们的诚实、正直、公正、勇气、宽容等品质。
历史学家会探讨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和道德选择,以及这些行为和选择对其所处时代和后世的影响。
评价的客观性:历史学家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会尽可能保持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受到个人情感和政治立场的影响。
评价应基于对历史
事实和证据的分析和理解,而非主观偏见或先入之见。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历史学家会对历史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为后人提供参考和启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人物进行评价
和分析,以了解他们的影响力、成就和遗产。
以下是一些
中外历史人物的评说:
1. 孔子(中国):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政治家。
他提出了儒家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和家庭
的重要性。
他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2. 亚历山大大帝(希腊):亚历山大大帝是古希腊的军事
天才和征服者。
他建立了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帝国之一,
创造了一个文化统一的希腊化东方帝国。
亚历山大的战略
才能和国际视野使他成为全球历史上最杰出的征服者之一。
3. 罗马帝国的凯撒大帝(罗马):凯撒大帝是罗马历史上
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之一。
他通过军事胜利和政治手段,
结束了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内战,实行终身统治,为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维多利亚女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英国历史上最长统治的女王,她的统治时期被称为维多利亚时代。
她领导着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帝国扩张,她的权威和风格对英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尼尔斯·玻尔(丹麦):尼尔斯·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他提出了量子理论的基础原理,并对原子结构和量子力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玻尔的量子理论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影响了整个科学领域。
以上只是简略的评说,每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特征,其评说也需要考虑多个角度和因素。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六大标准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六大标准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六大标准:
1.时代背景:历史人物是在一个特定时代背景下成长与发展的,要全面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历史背景的特点。
2.历史成就:历史人物的成就是评价其价值的关键,要客观评价其所取得的成就并对其功过进行全面评估。
3.个人品德:历史人物的品德对其评价也有很大影响,要关注其道德品质、行为操守、为人处世等方面的表现。
4.人格魅力: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是人们对其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关注其性格特点、风度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表现。
5.影响力与地位:历史人物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力和地位也是评价其价值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其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地位等方面的表现。
6.评价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应当采取科学客观、全面公正的方法,尽可能避免主观偏见和情感影响。
同时,也需要注重历史上的双重性和变革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曾国藩的评价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河;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二、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山祖师曾国藩自称:“鄙人乃训练之才,非战阵之才”,他教导士兵“说法点顽石之头,苦口滴杜鹃之血”。
他以儒家精神练兵,使湘军成为一支有主义的队伍,他作《爱民歌》传唱,使湘军声威大震,毛泽东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以此为蓝本,蒋介石黄埔建军时,也将他的《爱民歌》印发学生演唱,收效甚大。
他看到洪秀全崇拜天主教不合中国国情,写一篇《讨粤匪檄》,使许多知识分子脱去长衫,率瓴黑脚杆的相实农夫,投到湘军的旗帜之下,同太平军作战并取得了最后胜利。
三、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
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四、升官最快做官最好保官最稳之楷模“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
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他熟读中国历史,对官场之道参深悟透,积淀一整套官场绝学,用之于中国官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五、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的第一高手曾国藩一生致力结交、网罗、培育、推荐和使用人才,他的幕府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和作用最大的幕府,几乎聚集了全国的人才精华为招揽人才,留住人才,他舍出谦逊的老脸,屡屡上书举荐部下,为部下谋官要权,争谋职位。
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多人。
他们既有李鸿章、左宗棠、郭嵩焘、彭玉麟、李瀚章这样的谋略作战军需人才,也有像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等第一流的学者和科学家。
六、中国传统文化持家教子的最大成功者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
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
七、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
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
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
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
八、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尊精神偶像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毛泽东)。
《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
”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对林则徐的评价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起来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国人民是一个酷爱自由、不畏强暴的民族,也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不避风险、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英勇地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仍然始终坚持爱国理念,从不动摇。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著名诗句,抒发了他决心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的崇高思想感情。
这种不顾个人得失的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正是中华民族历经艰难终能生生不已的精神源泉,至今仍为人们广泛传颂。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说起晚清权臣李鸿章,①转变的矛盾统一体人们总是会想到“卖国贼”、“千古罪人”这样的评价。
但是,当我们平心静气、理性来思考李鸿章所处时代大厦将倾的尴尬境地的时候,我们发现,李鸿章无法也不能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
晚清外交的两难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困境。
把李鸿章放到中西对比的世界环境中去评价,有助于深刻理解李鸿章和晚清的命运。
处在中国传统外交体制解体的历史悲剧中,李鸿章是晚清中国官僚集团中较为清醒和理性地对待“千古变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图建立中国对外关系的新的明确的原则和适应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满着矛盾:他认识到时代变局需要中国变革,而又无法从体制上乃至文化上采取根本的变革;他实现了从崇拜皇权到推崇国权的政治价值观的转变,证明他本质上仍是一位现实主义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现实主义与晚清外交面临的两难:既要维护帝国的传统外交体制??天朝礼治体系或朝贡体系的传统理想,又要适应完全对立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际关系体系的现实,便构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
②最具洞察力两难之下,对李鸿章对外交涉的评价,必须对他的鲜明的时代意识予以充足的关注。
客观的说,在晚清权臣中,李鸿章是最具洞察力的。
李鸿章对时局有明确的看法,并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变局”的命题。
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折中,多次强调,中外之局势是“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深切认识到中国必须开放,与西方竞争。
这才有了后来洋务运动的兴起。
③积极改变现状李鸿章的变局观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就提不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命题,也就不会有对时局的冷静思考。
李鸿章认为,学习和采用西方先进技术,不能不改革旧的军事制度。
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
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
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
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
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
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
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是唯一不在陆上购置房产的舰长,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
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
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
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中,邓世昌是第一个为国捐躯的海军将领。
他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是近代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第一批优秀海军军官。
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钻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重实际操练,全面提高海军实战能力,将“致远”舰训练成了一艘战术精湛的主力战舰。
邓世昌治军严明,率先垂范,深受官兵爱戴。
在黄海海战中他所表现出的气壮山河、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受到中华民族的怀念和敬仰。
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道光帝还搞了点改革,第一是漕粮海运。
第二是将纲盐法改为票盐法。
打破了食盐运销的垄断,降低盐价,促进了盐的销售,增加了盐税,剥夺了官员利用盐政营私的途径。
第三是打破了乾隆中叶以来的封矿政策,允许矿藏开采。
对开发资源,提高人民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道光帝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
处分了一批贪污的官员。
道光帝在汹涌而至的外国鸦片面前采取了先王一贯坚持禁止政策。
他派林则徐以钦差大臣身份赴广州禁烟,后来又任林则徐为两广总督。
当他得知虎门销烟的消息时,高兴得不得了。
后来英国发动侵略战争,他以为不可怕,“天朝”可以速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