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端盖零件工艺部分课程设计样本
端盖课程设计

端盖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XX学科的基本概念:介绍XX学科的基本定义、分类和特点。
2.XX学科的基本原理:讲解XX学科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3.XX学科的方法:介绍XX学科的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4.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介绍XX学科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或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如课件、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进行定期的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机械课程设计轴承盖

机械课程设计轴承盖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轴承盖的基本结构、材料和功能;了解轴承盖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轴承盖的尺寸测量,并能运用基本机械加工技能进行轴承盖的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轴承盖的基本结构、材料和功能,轴承盖的设计原理和制造工艺,以及轴承盖的加工技能。
教学内容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首先介绍轴承盖的基本知识,然后讲解轴承盖的设计和制造,最后进行轴承盖的加工实践。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讲授法用于讲解轴承盖的基本知识,讨论法用于探讨轴承盖的设计和制造问题,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工程中的轴承盖应用案例,实验法用于进行轴承盖的加工实践。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教材和参考书用于提供轴承盖的基本知识和设计制造方法,多媒体资料用于展示轴承盖的应用案例和加工过程,实验设备用于进行轴承盖的加工实践。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充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
平时表现将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估。
作业将根据学生提交的轴承盖设计图纸和加工报告进行评估。
考试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测试学生对轴承盖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通过这些评估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进行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时间将根据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端盖加工方法课程设计

端盖加工方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端盖加工的基本概念,掌握不同加工方法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2. 学生能掌握端盖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如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
3. 学生能了解端盖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变形和应力分析,为优化加工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端盖加工方法和加工参数,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2. 学生能熟练操作相关设备,完成端盖加工的实践操作,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
3. 学生能运用CAD/CAM软件进行端盖加工的模拟和编程,提高自动化加工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端盖加工方法,培养对机械加工行业的热爱和兴趣。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 学生能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端盖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端盖加工概述- 端盖加工的定义、分类及应用场景- 端盖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2. 端盖加工方法- 车削加工:原理、设备选择、工艺参数设置- 铣削加工:原理、刀具选择、加工路径规划- 钻孔加工:分类、钻孔工具、工艺参数- 磨削加工:磨削原理、磨削参数、磨削工具3. 端盖加工关键技术参数- 切削速度、进给量、切削深度的计算与选择- 材料变形和应力分析- 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与冷却4. 端盖加工实践操作- 设备操作方法与技巧- 加工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加工质量检测与评价5. CAD/CAM软件应用- 端盖加工模拟与编程- 自动化加工技术- 优化加工参数与提高加工质量本章节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相关章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端盖加工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端盖教材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者: 郑四成学号: 2009113033指导教师: 郭强齐齐哈尔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电系机电091班2012年12月02日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设计题目:设计端盖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设计前提:中批生产二、设计内容:1.零件图一张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套三、课程设计工作计划周一:绘制零件图周二: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草稿周三:修订并完成科技设计说明书周五:答辩三、相关教材及参考书目:1.<<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启平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手册>>,<<机械制造工艺学设计手册>>,<<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机械加工工艺人员手册>>等年月日目录1端盖的零件图 (5)2 零件的分析 (6)2.1零件的作用 (6)2.2零件的工艺分析 (6)3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7)4端盖的零件机械加工工艺卡片 (8)5 课程设计说明书 (12)5.1选择毛坯 (13)5.1.1毛坯材料的分析 (13)5.1.2毛坯的结构简图 (13)5.2 端盖的技术要求 (13)5.2.1该端盖的各项技术要求 (13)5.2.2审查端盖的工艺性 (14)5.3定位基准的选择 (14)5.3.1粗基准的选择 (14)5.3.2精基准的选择 (14)5.4工序顺序的安排 (15)5.4.1机械加工工序 (15)5.4.2热处理工序 (15)5.4.3辅助工序 (15)5.5确定加工的设备、刀具、和夹具 (15)6、设计总结 (16)参考文献 (17)1、端盖零件图2.零件的分析2.1零件的作用端盖作为一非常重要的机械零件之一,用途十分广泛。
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的外圆表面,一般作用:(1)轴承外圈的轴向定位;(2)防尘和密封,除本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表达到密封的作用;(3)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的端盖,主要起传送扭矩和缓冲吸震的作用,使主轴箱的转动平稳。
机械基础-案例05 轴承端盖设计

一、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一)零件的技术要求:1.轴承盖零件,材料为HT200。
2.零件的技术要求表:(二)确定轴承盖的生产类型:根据设计题目年产量为10万件,因此该轴承盖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二、毛坯的选择:(一)选择毛坯:由于该轴承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该轴承盖的轮廓尺寸大,且生产类型属大批生产,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宜采用模铸方法制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二)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1.公差等级:由轴承盖的功能和技术要求,确定该零件的公差等级为普通级。
2.铸件件材质系数:由于该轴承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根据该轴承盖的形位特点,选择零件方向的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由零件图可知,该轴承盖的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6.3μm。
三、定位基准的选择:(一)精基准的选择:根据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该轴承盖轴孔φ100f8和轴承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零件上的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了“基准统一”的原则。
轴孔φ100f8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加工轴的外圆表面和轴承盖外圆表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
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遵循了“基准重合”的原则,选用轴承盖左端面作为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轴承盖的右端面上,夹紧稳定可靠。
(二)粗基准的选择: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缺欠,该轴承盖轴的外圆表面、右堵头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以保证为后序准备好精基准。
四、工艺路线的拟定:(一)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二)加工阶段的划分该辊筒体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几个阶段。
在粗加工阶段,首先将精基准准备好,使后序都可以采用精基准定位加工,保证其他加工表面的精度要求。
冲压模具轴承盖课程设计

冲压模具轴承盖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冲压模具轴承盖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 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冲压模具轴承盖的材料选择、工艺参数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3. 让学生掌握冲压模具轴承盖的设计原理和步骤,具备独立完成简单轴承盖设计的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冲压模具轴承盖三维建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CAE软件对冲压模具轴承盖进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工艺参数,完成轴承盖的生产制造。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机械制造专业,增强对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树立为制造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冲压模具轴承盖设计、制造的基本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制图、材料力学、金属工艺学等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冲压模具轴承盖的设计与制造,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基础知识:回顾冲压模具基本概念、轴承盖的结构类型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涉及教材第一章内容。
2. 材料选择与工艺参数:讲解轴承盖常用材料及其性能,分析不同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对应教材第二章。
- 材料选择:介绍常用的碳钢、合金钢等材料特性。
- 工艺参数:探讨冲压速度、模具间隙、摩擦系数等参数的设置。
3. 设计原理与步骤:详细讲解轴承盖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结合教材第三章。
- 设计原理:分析受力情况、确定结构尺寸等。
- 设计步骤:阐述从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到出图的整个过程。
4. CAD三维建模:教授学生使用CAD软件进行轴承盖的三维建模,对应教材第四章。
轴承盖冲压工艺课程设计

轴承盖冲压工艺课程设计
摘要
塑性成形工艺(冲压)课程设计是我们课程学习实践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我们本次的的冲压工艺设计的任务,是对常用的简单冲压零件——轴承盖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巩固了冲压工艺等课程及有关课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初步掌握了冲压工艺设计的一般流程和方法。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对工件的工艺分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对压力中心的确定和刃口相关尺寸的计算,掌握了运用数学、理论力学等知识处理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绘图、查表等的实际操作,培养了准确选定、综合分析、熟练运用相关表格和数据的能力。按照实际的设计流程,此次设计主要可分为三步:首先,进行相关的工件冲压工艺分析,接着确定生产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的结构及形式,最后,进行工件冲压工艺的相关计算和确定合适的冲压生产设备。
1.2冲压的基本工序及冲压模具
由于冲压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不同,因此,冲压加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材料的变形那个特点及工厂现行的习惯,冲压的基本工序可以分为分离工序与塑性变形工序两大类。
分离工序是使冲压件与板料沿要求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并获得一定断面质量的冲压加工方法。
塑性变形工序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精度的冲压加工方法。
冲压生产率
低,冲床一次行程内只能完成一个工序
高,冲床在一次行程内能完成多个工序
较高,冲床在一次行程内可完成两个以上工序
实现操作机械化、自动化的可能性
机械CAD:CAM(UG)教案新模板(课次6)3-1 轴承端盖的造型

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授课教案20 /20 学年第学期课程机械CAD/CAM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教学内容讲授新课:轴承端盖的造型一、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轴承端盖的造型,学会圆柱体、圆锥体的造型方法,并具有针对零件合理制定造型步骤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依据给出的条件,完成如图3-1-1所示轴承端盖的实体造型。
图3-1-1轴承端盖的造型步骤见表3-1-1。
1.绘制端盖主体2.生成端盖体的深孔3.生成端盖螺孔4.倒斜角及倒圆角三、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不断地“由物想图”和“由图想物”,既要想象构思物体的形状,又要思考作图的投影规律,逐步提高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
2.学与练相结合,读图与画图相结合,通过画图促进读图能力的培养。
3.要重视实践,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培养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
四、新知识点1.圆柱体例:请以(0,0,10)为圆柱底面原点,矢量方向沿着yc正向,创建直径为30,高度为50的圆柱体。
操作步骤提示:点击【菜单】/【插入】/【设计特征】/【圆柱体】,弹出【圆柱】对话框,如图3-1-2所示,【指定矢量】中设置yc正向。
【指定点】中点击【点对话框】,在弹出的【点】对话框中输入坐标值(0,0,10),如图3-1-3所示,点击【确定】,返回【圆柱】对话框,输入直径30,高度50,点击【确定】,创建如图3-1-4所示圆柱体。
图3-1-2 图3-1-3 图3-1-42.圆锥体例:请以(50,0,0)为圆锥底面原点,矢量方向沿着xc正向,创建底任课教师教研室主任年月日部直径为50,顶部直径为0,高度为25的圆锥体。
操作步骤提示:点击【菜单】/【插入】/【设计特征】/【圆锥体】,弹出【圆锥】对话框,如图3-1-5所示,【指定矢量】中设置xc正向。
【指定点】中点击【点对话框】,在弹出的【点】对话框中输入坐标值(50,0,0),如图3-1-6所示,点击【确定】,返回【圆锥】对话框,输入底部直径为50,顶部直径为0,高度为25,点击【确定】,创建如图3-1-7所示圆锥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课程设计(零件工艺设计某些)姓名:学号:班级:指引教师:3月2日一、零件工艺分析1、端盖用途端盖是应用广泛机械零件之一,是轴承座重要外部零件。
端盖普通作用是:轴承外圈轴向定位;轴承工作过程防尘和密封(除自身可以防尘和密封外,也常和密封件配合以达到密封作用);位于车床电动机和主轴箱之间端盖,重要起传递扭矩和缓冲吸震作用,使主轴箱转动平稳。
因而该零件应具备足够强度、刚度、耐磨性和韧性,以适应其工作条件。
该零件重要工作表面为左右端面以及左端面外圆表面,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必要重点考虑。
端盖加工工艺可行性与合理性直接影响零件质量、生产成本、使用性能和寿命等。
2、端盖工艺性分析该端盖重要由平面、外圆面以及孔系构成,其构造简朴、形状普通,属于普通盘盖类零件。
端盖重要加工表面有左、右和凸台等三个端面,Φ47和Φ80两个外圆面,Φ34和Φ16两个内圆面,密封圈内槽以及六个均布Φ7通孔。
规定其Φ7孔右端加工平面对于基准A垂直度公差是0.03mm,端盖Φ47外圆面与基准A同轴度误差为0.03mm,另一方面就是均布φ7孔加工端面规定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偏斜以保证孔加工精度。
其中,端面和内外圆面均规定车削加工,可以采用半精车和粗车,并且粗、精加工应分开进行,以保证表面粗糙度规定;φ7通孔加工采用钻铰来达到精度规定。
别的非配合表面加工精度较低,不需要高精度机床加工,通过粗车和半精车就可以在正常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办法加工出来;此外,该零件材料为铸铁HT200,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综上所述,该端盖零件工艺性能良好。
(1)工件时效解决对于毛坯为铸件盖类零件,因其各部位厚度不均匀,存在较大锻造内应力,容易导致变形等缺陷,因而必要安排人工时效解决。
对于本端盖,其精度规定普通,则可运用粗、精加工工序间自然停放和运送时间,得到自然时效解决效果。
其自然时效解决时间越长越好,否则会影响端盖配合精度稳定性。
对于特别精密端盖,在粗加工和精加工工序间还应安排一次人工时效,以消除锻造内应力,提高精度稳定性。
(2)加工工艺顺序应先面后孔作为端盖上重要两类加工表面——平面和孔,从定位稳定可靠角度上分析,平面比孔要优越得多,同步还可以使孔加工余量均匀;从加工难度上分析,平面比孔容易加工;从有利加工进行上分析,采用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分布在平面上孔,由于铸件表面凹凸不平和夹砂等缺陷已被切除,大大有助于孔加工进行。
(3)加工阶段粗、精加工分开端盖为铸铁件,预留加工余量较多,在粗加工中切削余量较大,夹紧力、切削力较大,且削热较多,因而对加工精度影响也较大;再加上粗加工是切削毛胚表面金属,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也会引起工件变形。
因而,粗、精加工分为两个加工阶段,有助于把粗加工后,由于各种因素引起工件变形充分暴露出来,在精加工阶段得以消除。
(4)工件清洗同步,清洗这一步也十分重要。
清洗工作对保证机器装配质量、延长机器使用寿命均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精密配合件、密封件更为重要。
清洗目是除去零件表面上油污及杂质。
惯用清洗液有煤油、汽油、碱液及化学清洗液等,清洗时可采用擦洗、浸洗、喷洗超声波清洗等办法。
3、端盖技术规定端盖各项技术规定如下表所示该端盖重要实现轴承轴向定位功能,必要满足端盖位置度规定,即垂直度和同轴度规定,因而加工精度规定较高;端盖在工作中需承受载荷,为增长其耐磨性,对端盖规定期效解决。
二、零件毛胚选取1、拟定毛坯种类由于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要承受冲击载荷,为增强强度和冲击韧度,获得纤维组织,毛坯选用铸件。
材料采用灰铸铁HT200,它是有容易变形、吸振性好、耐磨性强及切削性好等长处。
该端盖轮廓尺寸不大,生产类型为中批产量,为提高生产率和铸件精度,减少加工余量,宜采用金属模机器造型办法锻造毛坯,毛坯拔模斜度为5°。
此外为消除残存应力还应安排人工时效。
2、拟定毛坯尺寸公差:(1)铸件公差级别:由端盖功能和技术规定,拟定该铸件毛坯尺寸公差级别为CT-10。
(2)铸件材质系数:拟定端盖材料为HT200。
(3)锻件分模线形状:依照该端盖形位特点,选取零件方向对称平面为分模面,属于平直分模线。
(4)零件表面粗糙度:该端盖各加工表面粗糙度如零件图所示。
3、拟定加工余量该零件各表面加工余量是由各个表面粗糙度、加工办法以及加工级别来拟定。
(1)左端面加工余量拟定(2)右端凸台端面加工余量拟定(3)右端面加工余量拟定(4)Φ80外圆面加工余量拟定(5)Φ47外圆面加工余量拟定半精车0.7 47.8 3.2粗车 1.5 49.2 6.3毛坯52.2(6)Φ16内圆面加工余量拟定工序名称工序加工余量(单面)/mm 工序尺寸/mm 表面粗糙度/µm总余量/mm 半精车0.7 16 3.2粗车 1.5 14.6 6.34.4毛坯11.6(7)Φ34内圆面加工余量拟定工序名称工序加工余量(单面)/mm 工序尺寸/mm 表面粗糙度/µm总余量/mm粗车 1.5 34 6.33毛坯31(8)6×Φ7均布通孔加工余量拟定工序名称工序加工余量/mm 工序尺寸/mm 表面粗糙度/µm总余量/mm 扩 1.8 7 6.3钻 5.2 5.2 12.57毛坯04、毛坯零件图三、制定工艺路线1、定位基准选取(1)粗基准选取作为粗基准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她表面欠缺。
这里选取端盖左端面和φ80外圆面作为粗基准。
采用φ80外圆面定位加工内孔可保证孔壁厚均匀;采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粗基准加工左端面,可觉得后续工序准备好精基准。
(2)精基准选取依照该端盖零件技术规定,选取端盖右端面和φ47孔作为精基准,零件上诸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
Φ16孔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精基准定位端盖两端面,实现了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重叠,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端面垂直度和同轴度规定。
选用端盖右端面作为精基准同样是遵循了“基准重叠”原则,由于该端盖在轴向方向上尺寸多以该端面作设计基准。
2、工序顺序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1)遵循“基准先行”原则,一方面加工精基准——端盖右端面和φ16中心孔。
(2)遵循“先粗后精”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3)遵循“先面后孔”原则,先加工端盖右端面,再加工φ16中心孔。
2)热解决工序锻导致型后,对铸件进行退火解决,可消除锻造后产生锻造应力,提高材料综合力学性能。
该端盖在工作过程中不承受冲击载荷,也没有各种应力,为了工件达到规定硬度使用调质解决HBS220-240。
3)辅助工序在精加工后,安排去毛刺、清洗和终检工序。
综上所述,该端盖工序安排顺序为:粗加工——基准加工——热解决——精加工——检查。
3、拟定加工设备、刀具、和夹具在加工时候要跟据零件形状和特点,合理选用各种装夹工具。
还要依照加工部位吃刀量来拟定每个工序应选用刀具,并恰当调节刀具角度。
该零件毛坯外形规则,在加工左右端面、右端凸台端面和内、外圆面以及凸台上2×0.5退刀槽时,在车床上可以用三爪卡盘夹紧;在加工孔系时采用“一定位销,一防转挡销和两可转动压板自制夹具”来定位夹紧。
4、工序集中与分散选用工序集中原则安排端盖加工工序。
该端盖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可以采用万能型机床配以专用工、夹具,以提高生产率;并且运用工序集中原则使工件装夹次数少,不但可缩短辅助时间,并且由于在一次装夹中加工了许多表面,有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相对位置精度规定。
5、拟定工艺路线1)各表面加工办法选取:2)拟定工艺路线:四、切削用量选取及工序时间计算:工序09 钻、扩6×Φ7均布通孔,以Φ80外圆和Φ16轴线为基准,通孔精度达到IT9。
1、加工条件:工件材料:HT200,σb =170~240MPa,金属模机器造型锻造;机床:Z525立式钻床;刀具:依照《切削手册》,选取高速钢麻花钻钻头,粗钻时do=5.1mm,钻头采用双锥后磨横刀,后角αo=12°,二重刃长度bε=3.5mm,横刀长b=2mm,宽l=4mm,棱带长度l1=1.5mm ,2φ=100°,β=30°。
2、选取切削用量(1)拟定进给量按加工规定拟定进给量:查《切削手册》,f=0.43~0.53mm/r ,367.11830<==dl,由《切削手册》表2.7,系数为0.5,则:f=(0.43~0.53)×0.5=(0.215~0.265)mm / r ;按钻头强度选取进给量:查《切削手册》表2.8,钻头容许进给量为f=2.0 mm / r ;按机床进给机构强度选取进给量:查《切削手册》表2.9,机床进给机构容许轴向力为8330N 时,进给量为f=0.93 mm / r 。
以上三个进给量比较得出,受限制进给量是工艺规定,其值为:0.215~0.265mm/r 。
依照《简要手册》表4.2-16,最后选取进给量f=0.22 mm / r 。
由于是通孔加工,为避免即将钻穿时钻头折断,应在即将钻穿时停止自动进给而改为手动进给。
依照《切削手册》表2.19查出,钻孔时轴向力Ff=2500N,轴向力修正系数为1.0,故Ff=2500N。
依照Z525立式钻床使用阐明书,机床进给机构容许最大轴向力为8830N﹥Ff,故所选进给量可用。
(更多资料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资料网.com)(2)拟定钻头磨钝原则及寿命查《简要手册》可知后刀面最大磨损限度为0.6mm,寿命T=45min 。
(3)拟定切削速度查《切削手册》表2.30,切削速度计算公式为:(m/min)0v y x p m v c k fa T d c v vvvz = ,其中,22.055.009125.025.01.55.90========f y x a m z mm d v v p v Cv,,,,,,,,查得修正系数:0.1=v Tk ,85.0=lv k ,0.1=tv k ,故实际切削速度:m in /5.985.022.01601.55.955.0125.025.0m v c =⨯⨯⨯⨯=(4)检查机床扭矩及功率查《切削手册》表2.20,当f ≤ 0.26 ,do ≤ 19mm 时,Mt = 31.78N •m ,修正系数均为1.0,故MC=31.78 N •m 。
查机床使用阐明书:Mm =144.2 N •m 。
查《切削手册》表2.23,钻头消耗功率:Pc=1.3 kw 。
查机床使用阐明书可知,PE=2.8×0.81=2.26kw 。
由于M c < M m ,Pc < PE ,故切削用量可用,即:min /4.15min /272/22.0m v r n n r mm f c c ====,, 。
3、计算工时m in 20.022.027212=⨯==nf L t m4、扩孔至Φ7查《切削手册》表2.10,扩孔进给量为:f=0.7~0.8 mm / r ,并由机床使用阐明书最后选定进给量为:f=0.81 mm /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