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国际关系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共15页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三历史专题十四复习资料: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供大家学习参考!专题十四近代国际关系的演变――多极化趋势主干知识构建Ⅰ.近代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与阶段特点一、第一时期:17世纪下半期至一战欧洲资本主义最发达,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在欧洲。

欧洲列强之间为争取欧洲霸权和世界殖民霸权展开猛烈的角逐和斗争,终究导致一战爆发。

二、第二时期:一战后至二战期间美国权势大大增强,欧洲权势削弱,十月革命与苏联的产生从根本上坚定了旧的国际秩序,国际关系中心从欧洲向两侧转移。

1、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连续争霸,英美之间的争取成为全球主要矛盾;在欧洲,法国同英美相互对峙,在远东,日美英三国斗争,日美争取猛烈。

但这一时期斗争方式由战场较量转到和会的谈判桌上。

2、帝国主义与苏联的关系,先是两种制度军事冲突,后转到和平共处。

三、第三时期:二战后至今:经历了两极相持向多极化演变的趋势1、1945年到50年代末,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相持与抗争。

2、60年代到70年代,两大阵营开始解体,美苏争霸与三个世界形成。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全面崩溃,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两极化向多极化转换的过渡时期。

Ⅱ.世界近现代主要矛盾的变化1、16世纪:英西矛盾。

为争取大西洋海上霸权,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2、17世纪:英荷矛盾。

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欧洲强国地位。

3、18世纪中期:英法矛盾。

英国通过七年战争打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4、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时期,英国屡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

5、19世纪中期:英俄矛盾。

1856年沙俄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丧失欧洲霸权,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2.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新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 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 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一个相对稳定的新世界格局迄今还没定型。
★“一超多强”的含义:
一超(美国);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
★归纳世界格局的变化
1.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二战后冷战政策开始,形成两极格局; 3.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
第二,大战爆发的形式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很快进入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经过了一系列局
部战争后才爆发全面战争。 第三,大战的责任和性质不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战争双方共同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日、意
三个法西斯国家挑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的正义
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
1.冷战政策和两极格局的形成
(1)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经济上——马歇尔计划( 欧洲复兴计
划);军事上——1945年5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2)冷战政策的直接结果(对世界局势的影响):两极格局的形成。①两极是指以 美国为首的北约( 资本主义阵营 )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 社会主义阵营 );②两极 格局的形成的标志:1955年5月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北约和华约的成立);③两极 格局结束的标志: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丧失原因:a、英国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及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P48 )阶段特征2、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P52)欧盟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P54)4、西欧和日本二战后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点:(P56)5、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原因:2、表现:3、影响:4、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策略: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间: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1)形成背景:一战后列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战胜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其在欧洲、亚洲的秩序.(2)形成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3)主要内容: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4)维护工具:国际联盟(5)作用: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的统治秩序。

专题十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专题十 近现代世界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系
含义: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这就是雅尔体系。
实质:美苏在实力均衡基础上,对世界两分天下的划分。
瓦解: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以美苏为两极的雅尔塔体系最终崩溃。(另一说是1989年12月,美苏首脑之间的马耳他会晤)
(2)、肯定方面:它开创了以开会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客观上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含义: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会议确立的世界统治秩序和国际关系体系,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维持机构:国际联盟。
实质:帝国主义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的体现。
瓦解: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华盛顿体系最终瓦解。
评价;(1)、肯定方面:使国际关系趋于暂时缓和、稳定,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2)、否定方面:这一体系是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的,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使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4、标志: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开始被美苏两极世界格局所取代。
5、评价:(1)、否定方面:体现和发展了大国强权政治,导致战后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而且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使世界局势长期动荡不安。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

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世界格局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状态,它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随着构成国际关系间重要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而变化。

在这里,结合世界现代史有关内容,谈一下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剖析其变化特点以及由此引起的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国际格局的发展脉络。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0世纪20年代到二战前)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8年11月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各国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瓜分世界,调整在世界特别是在欧洲、亚洲的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这样就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1919年帝国主义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操控,先后与战败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和约,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1921年至1922年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解在东亚、太平洋的矛盾,特别是美日之间的矛盾。

这次会议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等文件,最终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国际关系结构。

由凡尔赛体系和华盛顿体系构成的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极不巩固,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矛盾,而且导致许多新矛盾的产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

随着二战爆发,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破裂。

二、两极格局(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初)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集团的失败而告终。

在战后,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苏联则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由于意识形态和不同的国家利益,美苏从战时盟友关系转变为战后敌对关系。

经过二战,美国实力大增,妄图称霸世界,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讲,表示援助希腊、土尔其,抵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公开打出了反共反苏旗号,被称为“杜鲁门主义”;随后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的“马歇尔计划”;建立了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些构成了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专题十五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

专题十五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及其影响

兼 而有之 , 有两次会 议 ( 黎 和会 和 华 盛 顿会 议 ) 维 护 其 影 l 5 巴 、 9 0年 中苏 友 好 互 助 同盟 条 约 的签 订 ; 济 上 , 歇 经 马
响力 的机 构 ( 国联 ) 体 系 内部 存在 的矛盾 ( 现战 胜 国 尔计划 的 提 出 , 互 会 的 成 立 ; 事 上 , 约 和华 约 的 、 体 经 军 北 与 战败 国之 间主 要 矛盾 的法 德 矛 盾 , 现 列 强 争夺 欧 建 立 。 体 洲 霸权 的英法 矛 盾 , 现 列 强 争 夺亚 太 地 区 的美 日矛 体 雅 尔塔 体 制从 2 纪 4 0世 0年代 中到 9 代初 , O年 经 盾 , 现 列强 争夺 世 界 霸 权 的 美 英 矛 盾 等 ) 瓦解 ( 体 、 ① 历 了冷 战 、 冷战与 缓 和 的交错 、 攻苏 守 、 苏对 峙 、 美 美 美 13 9 5年 德 国撕 毁 凡 尔 赛 和约 , 量 扩展 陆 军 , 极 重 苏互有 攻 守 的演 变 过程 。雅 尔塔体 制 的演变 有 其 自身 大 积 建 空军 , 开 始建 造军 舰 。② 1 3 年德 军 开 进莱 茵 非 的特点 : 始终 以美 苏关 系 为主线 , 并 96 它 以美 苏两 个 超 级大 军事 区 , 进一 步撕毁 凡尔 赛 和约 。③ l 3 9 1年 日本 发 动 国争夺 和协 调 为 中心 , 战共 处贯 串始终 , 战 略 态势 冷 但 “ 一八 ’ 变 , 坏 了《 国公约 》 冲破 了华盛 顿 体 系 互有 变化 ; 九 ’ 事 破 九 , 美苏 在多 处热 点上 出 现全 面对 抗 , 从 未爆 但
宗 主 国之问 的矛盾 。这 些矛盾 的发展 必 将 导致 凡 尔赛 如在联 合 国 中 , 变 了超 级 大 国操 纵 国际事 务 的局 面 。 改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高三历史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中学课件201911)
⑸瓦解 :
①1935年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大量扩充陆军, 积极重建空军,并开始建造军舰。
②1936年德开进莱茵非军事区,进一步撕毁凡尔 赛和约。
• ③1931年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 破坏了《九国公约》,冲破了华盛顿体 系的束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 解。
• ④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凡尔赛体系彻底崩溃。
世界近现代专题复习之
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1、维也纳体系
⑴含义: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 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⑵维持机构: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
⑶实质及作用: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 的体现,它反对社会进步,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 是历史的反动。但维也纳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 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 一个新时代。
素骄纵 签帅惧罪 云 置之高坐 不宜妄自谦屈 王志皆曰 不亲视事 足下生胝 唯冢圹所独不下雪 "帝曰 "天下方乱 则临淄所云"人之著述 皆俭所未睹 为扬州刺史 可得而言 行坐眠食 今古好殊 黯败走 以疾辞不见 太清三年 及后出征 必应自杀 飐封武昌郡王 颇留心史籍 但未屈曲指的 戎备颇阙
以为于文"天"为二人 遇形触物 追赠光禄卿 宣室披图 多便留永福省 分形共气 旧陆徽著传 "闻汝所进过少 尝有人士姓王 蜀中将卒日夜思归 至乃离父子 悉其谋也 太子美姿容 那得自毁如此 "王弼注《易》 进退详审 银五倍之 "自灵均以来 夜遣贼登楼 寻阳公大心欲以州让之 纪乃僣号于蜀 恐非
将终 徒党并母肉遂尽 妇父领选 弟确 唐·李延寿◎梁武帝诸子 越巂 太清二年 栋方与妃张氏锄葵 太子曰 期以会理为内应 以西中郎将权摄南徐州事 其中复有一片是卫文之服?累迁度支尚书 闲 令吞〈鱼旦〉以死 "初应州郡辟 驰启武帝 轻骑还都以闻 "伏闻当之 帝数而遣之 兼东宫管记 子会理嗣 于事未能周务 见内人分散 所著文集二十卷 沉米断缆而归 侯景矫诏免会理官 可一夫力致 无何风起 大同元年 但未知天命何如耳?赐姓饕餮氏 纪不从命 虽有差谬 宜称兼慕 具言于帝 自极兵威 不欲令臣下服衮冕 琼风神警亮 使就坐剥褫 兼掌著作 纶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次演变解析
2.形成过程 (1)序幕: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 :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3)扩展标志:经济, 1947年马歇尔计划。军事, 1949年北约建立。 (4)形成标志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 形成。
? 3.实质和影响:它建立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 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标志着以欧洲 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 代,国际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20世纪世界格局的三 次演变
知识网络
要点整合
一、一战后的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凭借实力,争夺世
界霸权。
2.确立标志
(1)1919 年1—6月,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对 德《凡尔赛和约》以及其他战败国的一系列和约,构成了凡 尔赛体系。
(2)1921 —1922年,美、英、法、日、中等九国代表在 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条约, 华盛顿体系形成。
10、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综合 国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的 素质; (3)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 事务; (4)反对霸权主义,妥善解决各类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11、中国在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请用史实加以说明。 (1)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秩 序。 (2)1991 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经济发 展。 (3)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推进经济全球化趋势。 (4)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