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TZ125塔机附着

合集下载

QTZ125塔机附着

QTZ125塔机附着

QTZ-125塔机附着支撑的设计和计算一、工程和塔机概述建筑高度 27 F( 88 m),塔机基础面标高- m ,塔机安装高度 88+9+= m, 塔机基础中心见附图,经实测塔机的三道附着如图1形式进行连接,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二、各杆件内力计算㈠计算条件1;各附着杆和中间连接钢桁架在同一水平面内。

2;附着框作为一钢性体与塔身紧固后不发生变形。

3;附着支撑杆当作受拉、压组合杆件处理。

4;塔机设计规范4.5.2条中: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的支承反力最大,该反力作为附着点的计算载荷。

㈡已知条件1、由说明书中得:塔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产生的力矩为:⑴非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 M=⑵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 M=;最大工作扭矩: MD=(倾翻力矩为:塔机部件自重产生的力矩;风荷产生的力矩和工作吊重运行中产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由于塔机臂向、风向、风力大小和吊重重量都在变化,所以倾翻力矩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所以对附着点的水平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2、由说明书中得:塔机第一道附着在离基础30m高度处。

根据现场状况决定附着方案为图1(平面图)3、从图1中得:L A =3.4m ; LB=4.5m ; LC=3.85m ;L a =4.7m ; Lb=5.25mα=65°β= 40°γ=65°图1㈢附着点处最大水平作用力 HA1、 非工作状态:H A =3M ÷2L=3×300/(2×30)=15 ( t ) 工作状态:H A '=3M '÷2L =3×248/(2×30)= ( t ) ㈣ 锚固点处支反力:1,非工作状态时: M D = 0T A max = ( M D + H A ×L a ) /(L b ×Sin α)=( 0+15× ) / ×Sin65°) = (t )图2T Bmax ={ H A ×Sin γ-[ (M D +H A × L a )/ (L b ×Sin α)]×Sin(α+γ) }/ Sin (β+γ)={ 15×Sin65°-[(0 +15 × ) / ×Sin65°) ]×Sin130°}/ Sin105° =(t )T Cmax ={-H A ×Sin β-[ (M D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β)}/ Sin (β+γ) ={ -15×Sin40° -[(0 +15 × ) / ×Sin65°) ]×Sin25°}/ Sin105° =-(t )2 . 工作状态时 : M D ’ = ( t .m ) T A'max= ( M D ' + H A '×L a ) /(L b ×Sin α) =( +× ) / ×Sin65°)= (t )T B'max={ H A '×Sin γ-[ (M D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γ) }/ Sin (β+γ) ={ ×Sin65°-[+× / ×Sin65°) ]×Sin130°}/ Sin105° =-(t ) T C'max={-H A '×Sin β-[ (M D '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β)}/ Sin (β+γ) ={ -×Sin40°-[+× / ×Sin65°) ]×Sin25°}/ Sin105° =-(t )㈤ ,根据上述计算选择 :1 , 外侧附着杆L A 承受轴向拉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 : T A = ( t ) L A =3.4m2 , 另外侧附着杆L C 承受轴向压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 : T C = -( t ) L C = 3.85m 三 , 附着杆强度 、刚度校核验算 :㈠ 附着杆截面选择由于利用旧附着杆,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QTZ125塔机附着

QTZ125塔机附着

QTZ-125塔机附着支撑的设计和计算一、工程和塔机概述建筑高度27 F(88 m),塔机基础面标高-0.7 m ,塔机安装高度88+9+0.7=97.7 m, 塔机基础中心见附图,经实测塔机的三道附着如图1形式进行连接,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二、各杆件内力计算㈠计算条件1;各附着杆和中间连接钢桁架在同一水平面内。

2;附着框作为一钢性体与塔身紧固后不发生变形。

3;附着支撑杆当作受拉、压组合杆件处理。

4;塔机设计规范4.5.2条中: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的支承反力最大,该反力作为附着点的计算载荷。

㈡已知条件1、由说明书中得:塔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产生的力矩为:⑴非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M=300t.m⑵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M=245t.m;最大工作扭矩:M D=32.5t.m (倾翻力矩为:塔机部件自重产生的力矩;风荷产生的力矩和工作吊重运行中产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由于塔机臂向、风向、风力大小和吊重重量都在变化,所以倾翻力矩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所以对附着点的水平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2、由说明书中得:塔机第一道附着在离基础30m高度处。

根据现场状况决定附着方案为图1(平面图)3、从图1中得:L A=3.4m ; L B=4.5m ; L C=3.85m ;L a=4.7m ; L b=5.25mα=65°β=40°γ=65°图1㈢附着点处最大水平作用力H A1、非工作状态:H A=3M÷2L=3×300/(2×30)=15 ( t ) Array工作状态:H A'=3M'÷2L=3×248/(2×30)=12.4 ( t )㈣锚固点处支反力:1,非工作状态时:M D= 0T A max= ( M D + H A×L a ) /(L b×Sinα)=( 0+15×4.7 ) / (5.25×Sin65°) = 14.82(t)图2T Bmax ={H A×Sinγ-[ (M D +H A×L a )/ (L b×Sinα)]×Sin(α+γ) }/ Sin(β+γ)={ 15×Sin65°-[(0 +15 ×4.7 ) / (5.25×Sin65°) ]×Sin130°}/ Sin105°=2.32(t)T Cmax ={-H A×Sinβ-[ (M D +H A×L a )/ (L b×Sinα)]×Sin(α-β)}/ Sin(β+γ)={ -15×Sin40°-[(0 +15 ×4.7 ) / (5.25×Sin65°) ]×Sin25°}/ Sin105°=-16.5(t)2 . 工作状态时:M D’ = 32.5 ( t .m )T A'max = ( M D'+ H A'×L a ) /(L b×Sinα)=( 32.5+12.4×4.7 ) / (5.25×Sin65°)= 19.08(t)T B'max ={H A'×Sinγ-[ (M D'+H A'×L a )/ (L b×Sinα)]×Sin(α+γ) }/ Sin(β+γ)={ 12.4×Sin65°-[(32.5+12.4×4.7) / (5.25×Sin65°) ]×Sin130°}/ Sin105°=-3.5(t)T C'max ={-H A'×Sinβ-[ (M D'+H A'×L a )/ (L b×Sinα)]×Sin(α-β)}/ Sin(β+γ)={ -12.4×Sin40°-[(32.5+12.4×4.7) / (5.25×Sin65°) ]×Sin25°}/ Sin105°=-16.6(t)㈤,根据上述计算选择:1 , 外侧附着杆L A承受轴向拉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T A =19.08 ( t ) L A =3.4m2 , 另外侧附着杆L C承受轴向压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T C = -16.6( t ) L C= 3.85m三, 附着杆强度、刚度校核验算:㈠附着杆截面选择由于利用旧附着杆,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QTZ125塔式起重机使用方案

QTZ125塔式起重机使用方案

QTZ125塔式起重机使用方案第一章整机介绍QTZ125塔机为水平起重臂,小车变幅,上回转自升多用途塔机。

该机的特色有:1.性能参数及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达国际先进水平,最大工作幅度65m,最大起升高度180m。

2.整机外型为国际流行式,非常美观,深受国内外用户的喜爱。

3. 工作方式多,适用范围广。

该机有基础固定,外墙附着等工作方式,适用各种不同的施工对象。

支腿独立固定式的起升高度为50m,附着式是在独立式的基础上,增加标准节和附着装置即可实现。

附着式的最大起升高度为180m。

4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工作速度高,调速性能好,工作更加平稳可靠。

5. 电器控制系统采用专业电器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的电器元件,寿命比国产元件长3~4倍,故障少,维修简单,工作可靠。

6.各种安全装置齐备,且为机械式或机电一体化产品,适应于恶劣的施工环境,能确保塔机工作可靠。

7. 设计在坚持切实符合国情,确保安全可靠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吸收采用国内外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来提高整机的技术水平,采用成熟可靠的先进技术有:1) 专业电器厂引进法国技术生产的电器元件;2)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国产化了的重量限制器、力矩限制器、高度限位器、幅度限位器、回转限位器、回转、牵引机构的制动器等安全装置。

3) 小车防断绳装置(防溜车)和防断轴装置;4) 起升机构排绳系统;5) 牵引绳张紧系统;6) 刚性双拉杆悬挂大幅度起重臂,起重臂刚度好,自重轻,断面小,风阻小,外形美观,长度有几种变化,满足不同施工需要;8) 司机室独立外置,视野好,内部空间大,给操作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9) 采用回转限位器,方便了司机从塔机中间的上下通行;10) 司机用先进的联动台操纵各机构动作,操作容易,维修简单。

8. 设计完全符合或优于有关国家标准。

由于该机具有以上特点,因而它适用于高层或超高层民用建筑、桥梁水利工程、大跨度工业厂房以及采用滑模法施工的高大烟囱及筒仓等大型建筑工程。

QTZ125型塔吊安拆方案

QTZ125型塔吊安拆方案

QTZ125塔式起重机安装拆卸施工方案审批:审核:编制:***********有限公司*******项目部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目录1.概述2.塔式起重机的安装3.塔式起重机顶升作业4.塔式起重机的检查验收、维护保养及使用5.塔式起重机的拆卸QTZ125塔吊安装拆除施工方案一、概述编制依据1.QTZ125塔式起重机说明书。

2.《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5144-2006)。

3.《起重机安全规程》(GB6067-2009)。

4.《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J119-2001)。

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及其实施细则。

6.建设单位提供《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塔机安全使用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

7.本公司有关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制度的规定。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总工程造价:********万元。

结构形式:本工程综合楼地上十二层,地下两层,住宅地下室及地下车库为地下两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以上高度为48.6米,塔吊从基础起高度为62.8米。

附墙设置两道,分别设置于七层(37米)和十一层处(48米)。

本工程±相当于绝对高程806.55m。

塔吊技术参数:1)塔机安装类型:附着式。

2)最大起重量10T,起重臂长度63m,额定起重量为 T。

3)塔机安装起始吊钩高度为自然地面向上53m。

4)本塔吊最大独立高度37m。

5)平衡重:×5+×2=20T。

塔吊选型、定位及基础处理1、塔吊选型、定位(1)、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建筑物定位尺寸、高层主体的分布及施工的需要,本工程选用一台QTZ-125型塔吊位于综合楼东侧3~4/D~E轴线间。

(2)、考虑到塔基稳定性及施工场地的限制,经设计院认可将塔基顶面于筏板基础同一高程,以免对塔基稳定性造成影响。

QTZ125(TC5023-10)说明书

QTZ125(TC5023-10)说明书

T C5023-10-C5版QTZ125(TC5023)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CHANGSHA ZOOMLION HEAVY INDU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致用户感谢您选购和使用本公司的塔式起重机!为了使您正确使用与维护该设备,操作前敬请仔细阅读本使用说明书,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询。

本使用说明书中标有“注意:”的语句,涉及到施工的安全,敬请注意。

本公司致力于产品的不断完善,产品的某些局部结构或个别参数更改时,恕不另行通知。

如有疑问,请与本公司联系。

出厂日期:目 录概述...........................................................................0-1~0-8第一篇塔机的安装第一章立塔.................................................................1.1-1~1.1-37 第二章拆塔.................................................................1.2-1~1.2-4 第二篇塔机的使用与维护第一章塔机安全操作规程.........................................2.1-1~2.1-4 第二章机构及电气操作.............................................2.2-1~2.2-6 第三章安全保护装置.................................................2.3-1~2.3-5 第四章保养与维修.....................................................2.4-1~2.4-4 附 录 顶升防脱装置 (1)塔机各部件润滑记录表 (2)塔机部件检查记录表一 (5)塔机部件检查记录表二 (6)编制:涂幼新校对:易德辉审核:付英雄概述TC5023塔式起重机,是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按JG/ T5037-93《塔式起重机分类》标准设计的新型塔式起重机。

QTZ125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QTZ125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QTZ1250塔式起重机使用说明书1、概述QTZ1250塔式起重机是一种固定、自升、附着式塔机,其参数先进、性能可靠、造型美观,质量精良,具有起重臂长,工作覆盖面大,液压顶升,片式装配塔身等特点,其设计思想既注重不同层次施工单位的要求,又具有简单适用,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突出优点,由于具有自升和附着功能,从而使起升高度大大增加,可满足五十二层以下各种工业、商业、办公、民用等建筑的施工要求,是目前国内建设施工中比较理想的机械。

2、QTZ1250塔式起重机主要特点:2.1QTZ1250塔式起重机最大工作幅度为60米,覆盖面大,可把构件和物料垂直或水平直接吊运至工作位置,不需二次搬运,提高了运输效率。

2.2塔身标准节采用片式装配结构,螺栓连接,拆装,运输堆放贮存较为方便。

2.3QTZ1250塔式起重机配有一套液压顶升机构,采用内套架顶升结构,顶升平稳,就位准确可靠。

2.4起升机构采用双电机驱动调速,起升速度快,启动平稳,具有慢就位功能,就位准确,工作效率高,且慢就位速度档可长时间使用。

2.5驾驶室宽敞明亮,视野开阔,操作方便舒适。

2.6安全装置齐全,精度高,工作可靠,调整简单方便。

3、起重机技术性能3.1性能参数见表3.2起重特性表及起重特性曲线3.2.1)60米幅度3.2.2)54米幅度3.2.3)48米幅度3.2.4)42米幅度3.3供电参数总电机功率: 58KW供电电压: ~380V+10%供电频率: 50Hz4、起重机构造简述QTZ1250型塔机主要由金属结构、工作机构、液压顶升、电气控制及安全保护装置等组成。

4.1 总体布置(见图一)塔机的十字底梁和基础节通过地脚螺栓紧固在专用的混凝土基础上,基础节上部用斜撑杆与底架相连接以增加底盘的整体稳定性,其上部联接板与塔身标准节用螺栓联接,塔身标准节与内套架、内套架与下回转平台均用螺栓联接,塔身不转动,通过下回转平台与回转支承外圈相联,回转支承内圈和上回转平台相联接,上回转平台将吊臂、平衡臂、小撑杆连成一体。

塔机附墙顶升方案-(1)

塔机附墙顶升方案-(1)

金域蓝湾花园一期4标段工程QTZ125塔式起重机附着顶升方案一、工程概况项目名称:金域蓝湾花园一期4标段工程,地址:中山市石岐区清溪路90号地块一,使用单位:河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该台塔机现安装高度为 m,由佛山市南海高达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现拟根据工程进度在相应位置(参考塔机使用说明书,具体位置可作上下调整)上安装第道附墙,继续顶升至工程塔机使用高度 m。

二、塔机情况1.情况表三、塔机顶升加组织机构及职责:1.施工现场顶升加节协调负责人:钟群芳协调顶升加节与施工中的矛盾,保障顶升加节工作顺利进行。

2.顶升加节技术负责人:周建雄负责对所有顶升加节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根据塔机顶升加节方案组织塔机部件的拼装及吊装工作,及明解决顶升加节过程中所出现的技术问题。

3.安全监督员:(工地)监督塔机顶升加节人员按规定安全作业,对不安全行变及时给给予指正。

4.塔式起重机顶升加节作业人员:刘祥均、舒忠文、李其兵、唐中平、杨胜勇、舒秀沛负责塔机标准节顶升安装及附着框架、拉杆安装架设。

四、安装附墙:1、吊装附墙框架利用塔机自身起重机构,将附墙框架(两个半框)吊装至塔身安装附墙位置,参考塔机使用说明书,其具体位置可根据楼面预埋支座做上下调整),分别并固定好。

待将两个半框吊装齐全后,上紧附墙框架连接螺栓,使附墙框架能紧固在塔身标准节上。

2、吊装撑杆同样利用塔机自身起重机构,将四条附墙撑杆吊装至附墙框架,插好连接销轴,通过撑杆将建筑物预埋支座与附墙框架之间连接。

注:提供的附墙撑杆应符合技术规范,超长撑杆必须经过计算设计确认。

3、测量并校调垂直度测量塔身垂直度,若塔身垂直度在2/1000(内部标准)内,则可不用进行纠偏继续顶升;若塔身垂直度超过2/1000,则通过调节附墙撑杆,调整纠偏塔身垂直度,使之符合≤2/1000的要求。

五、顶升1.顶升作业步骤如下:(1)将起重臂旋转至标准节引入的方向,回转制动。

(2)调整好爬升架上导轮与塔身主弦杆的间隙,一般以2~5mm为宜。

QTZ125机械性能介绍

QTZ125机械性能介绍

QTZ125机械性能介绍塔机型号:QTZ125公称起重力矩:1250KN.m工作幅度:3.1-60m最大起重量/最大幅度处起重量:10/1.4t独立式起升高度:46.2(51.2)m附着式起升高度:161m起升速度:105/53/2680/40/20m/min回转速度:0-0.8r/min变幅速度:54/27/8.1塔身主肢:方管起重臂:上弦圆钢下弦方管QTZ125塔式起重机各项性能技术指标在国内所有同级别产品中居领地位,优点如下:起重臂最可达60m,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组合成60m、55m、50m、45m、40m五种工作台幅度,杜绝了以往因障碍物挡碍不能变幅度的问题;塔机独立式起升高度为46.2m,当施工对象较高时,塔机可采用液压顶升系统实现增加或减少塔身标准节,使塔机高度能随着建筑物的高度变化而升高或降低,以适应不同建筑物的施工需要,采用增加附着的工作方式,塔机最大起升高度可达161m(若用户需要,经特殊处理,塔机独立高度可达51.2最大附着高度可达200m;该塔机采用水平臂架,双起重小车变幅,吊重悬挂在起重小车上,靠小车在臂架上的水平移动实现变幅,钢丝绳变化倍率时可以采用一个起重小车,以减轻塔机自重,提高吊载量,与动臂塔机相比,该机工作台平稳,安装就位方便,幅度范围大,有利于起重性能的充分发挥,扩大了建筑材料构件的堆放范围,而且便于现场施工总平面图的设置,该机各种安全装置齐全,设有起升高度限制器、小车变幅度限制器、起重力矩限制器、起重量制器、塔机回转限制器等保护装置,各种限位装置反应灵敏、可靠,各机构均设有制动器,保证工作安全可靠,司机室独立侧置,视野好,内部空间隔大,给操作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塔机的电气控制系统及所有配套件,均为容易购置且性能良好的电器元件,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维修简单。

主要技术性能表主要配套件性能表转速r/min 1440液压缸型号HSGK-160/110活塞行程mm 1320额定压力MPa 20主要金属结构件简述表名称结构简图主要材料规格备注标准节标准节主肢为角钢扣方形心尺寸:1850×1850总高:2800起重臂上弦杆采用实心圆钢下弦杆采用角钢扣方由圆钢、角钢、钢管组焊成的空间桁架结构共9节组成,可以根据不同需要变换臂长平衡臂主弦杆采用H型钢由H钢、角钢组焊成,共2节上、下转台钢板由各种规格钢板焊接而成箱形结构套架主弦杆:角钢扣方空间框架结构,用于顶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TZ-125塔机附着支撑的设计和计算
一、工程和塔机概述
建筑高度 27 F( 88 m),塔机基础面标高- m ,塔机安装高度 88+9+= m, 塔机基础中心见附图,经实测塔机的三道附着如图1形式进行连接,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二、各杆件内力计算
㈠计算条件
1;各附着杆和中间连接钢桁架在同一水平面内。

2;附着框作为一钢性体与塔身紧固后不发生变形。

3;附着支撑杆当作受拉、压组合杆件处理。

4;塔机设计规范4.5.2条中:塔身上部第一附着点的支承反力最大,该反力作为
附着点的计算载荷。

㈡已知条件
1、由说明书中得:塔机在两种工况条件下产生的力矩为:
⑴非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 M=
⑵工作状态:最大倾翻力矩: M=;最大工作扭矩: M
D
=(倾翻力矩为:塔机部件自重产生的力矩;风荷产生的力矩和工作吊重运行中产生的力矩的代数和)。

由于塔机臂向、风向、风力大小和吊重重量都在变化,所以倾翻力矩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所以对附着点的水平作用力大小和方向也在变化。

2、由说明书中得:塔机第一道附着在离基础30m高度处。

根据现场状况决定附着方案为图1(平面图)
从图1中得:
L A =3.4m ; L
B
=4.5m ; L
C
=3.85m ;
L a =4.7m ; L
b
=5.25m
α=65°β= 40°γ=65°
图1
㈢附着点处最大水平作用力 H
A
1、 非工作状态:
H A =3M ÷2L=3×300/(2×30)=15 ( t ) 工作状态:
H A '=3M '÷2L =3×248/(2×30)= ( t ) ㈣ 锚固点处支反力:
1,非工作状态时: M D = 0
T A max = ( M D + H A ×L a ) /(L b ×Sin α)
=( 0+15× ) / ×Sin65°) = (t )
图2
T Bmax ={ H A ×Sin γ-[ (M D +H A × L a )/ (L b ×Sin α)]×Sin(α+γ) }/ Sin (β+γ)
={ 15×Sin65°-[(0 +15 × ) / ×Sin65°) ]×Sin130°}/ Sin105° =(t )
T Cmax ={-H A ×Sin β-[ (M D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β)}/ Sin (β+γ) ={ -15×Sin40° -[(0 +15 × ) / ×Sin65°) ]×Sin25°}/ Sin105° =-(t )
2 . 工作状态时 : M D ’ = ( t .m ) T A
'max
= ( M D ' + H A '×L a ) /(L b ×Sin α)
=( +× ) / ×Sin65°)
= (t )
T B

max
={ H A '×Sin γ-[ (M D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γ) }/ Sin (β
+γ) ={ ×Sin65°-[+× / ×Sin65°) ]×Sin130°}/ Sin105° =-(t ) T C

max
={-H A '×Sin β-[ (M D ' +H A '×L a
)/ (L b ×Sin α)]×Sin(α-β)}/ Sin (β+γ) ={ -×Sin40°-[+× / ×Sin65°) ]×Sin25°}/ Sin105° =-(t )
㈤ ,根据上述计算选择 :
1 , 外侧附着杆L A 承受轴向拉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 : T A = ( t ) L A =3.4m
2 , 另外侧附着杆L C 承受轴向压力为以下数据作为计算依据 : T C = -( t ) L C = 3.85m 三 , 附着杆强度 、刚度校核验算 : ㈠ 附着杆截面选择
由于利用旧附着杆,因连接形式与说明书中不同,故进行计算、校核。

附着杆为格构式组合构件:四根弦杆为∠50×50×5角钢、外廊距b =30Cm 四周缀条为∠40×40×4角钢、长度L’=45Cm 。

截面形状如图3
弦杆: ∠50×50×5
截面积: A’=4.803Cm 2
对X ’-X’轴惯性矩:J’x’-x’=11.21Cm 4 ; Z’o
对X-X 轴惯性矩:Jx-x =4J ’x -x
=4.[ J’x’-x’+(b/2-Zo) 2 ×
A’]
=4×=3543Cm 4 图3 惯性半经: ix =√Jx /A =
缀条: ∠40×40×4其截面积:A’=3.086Cm 2 ㈡附着杆强度、刚度核验: 1、 中心受拉时(对L A 杆)
σ=T A /A =19080/(4×=993 ( kg/Cm 2
) <[σ] [σ]=σs /Kn =1791(kg /Cm 2 ) 查表:A3钢 σs=2400 kg /Cm 2 Kn= L A 构件长细比: λLA =(×100)/=
换标长细比: λLA 折= √ 2 +(40×)/ = <[λ] 查表: [λ]=180
所以在L A 杆中心受拉时,格构件强度、刚度合乎要求 2、 L C 杆中心受压时
L C 构件长细比: λLC =( ×100)/=
换标长细比: λLC 折= √ 2 +(40×)/ =<[λ]
σ=T C /φA=16600/(4××)=899.1 kg/Cm 2 <[σ] 稳定系数查表得: φ= (当λLC 折 = 时 ) 所以L C 杆中心受压时整体稳定性合格 3、 对L B 附着杆中心受拉,受压时: 因受力较小可按L A , L C 附着杆参照选择
五,φ50销轴受剪力校核
φ50销轴受剪力: Q=T
A
/ 2 = 2=( t )
τ=Q / Aφ50=954 / (π××)=(kg/Cm2 ) <[τ] [τ]=[σ]=1074 (kg/Cm2 )
六,附着杆弦杆改制时贴边焊缝长度确定
弦杆角钢边厚度δ=6mm ;
贴角焊缝剖面厚度: h
f
=6 mm ;
焊缝计算厚度:δ
f = h
f
= (mm)
焊缝许用剪切强度[τ]
1
=1657 kg/ Cm2
焊缝总长度: L= T
C / ( 2 ×[τ]
1
×h
f
)+2
= 16600/ ( 2 ×1657 ×) +2 = (cm)所以改制时贴片长度达到14cm即可符合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